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從二手屋走到緬甸街 社區團隊盼提升青年在地關懷
生活
第1800期
從二手屋走到緬甸街 社區團隊盼提升青年在地關懷
2024-11-22
【記者王保伶報導】「地方志iplace」17日舉辦「青年縣外參訪共學PART2 萬華大水溝二手屋 x 鳴個喇叭緬甸街」(以下簡稱青年縣外參訪共學)活動,藉由參訪青創團隊與觀摩社區共好的實例,讓學員深入體驗環境永續與跨文化交流,並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實踐與參與。 學員們從環境永續與多元文化參與兩個面相進行探索。來到位於南機場舊市場巷弄內的「大水溝二手屋」,店長張貴智介紹二手屋成立初衷與服務內容,並引導學員體驗一日店長,親自開箱善心人士送來的二手物包裹,學習將各式二手物資分類並估價。就讀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的陳宇柔表示,過去不曾以業者角度思考如何為商品定價,因此對估價環節印象深刻。張貴智提及,希望藉由參訪及體驗,讓參與者了解如何經營二手店,並能將二手物交易的概念帶回家鄉,促使這種模式在各地發展。 活動帶領學員們參訪中和區華新街(又稱緬甸街)的在地文化團隊「鳴個喇叭!緬甸街」,透過團隊的介紹與品嚐緬甸奶茶與道地甜點,認識緬甸飲食文化以及生活習慣。參與活動民眾盧宣蓉分享,參訪使他更認識緬甸華僑,「像是他們為什麼會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來到台灣,食物如何受殖民文化和周邊國家的影響,以及食物名字的由來。」他補充道。除靜態美食體驗外,活動更涵蓋動態走讀。學員跟隨對緬甸街瞭若指掌的「鳴個喇叭!緬甸街」團隊成員楊萬利在街道中穿梭,聽著他一一介紹街上店家,如許多緬甸人祭拜的私人佛堂、號稱成年男性社交場所的奶茶專賣店,以及各式特色小吃等。陳宇柔談及,許多人初次造訪時,會因不理解東南亞文化而產生既定的刻板印象,「但藉由當地人帶領走入地方,能夠打破我們之間的隔閡。」他說道。 「我們想要導入社會目前關注的事件,以及實務的案例。」地方志iplace負責人賴志政說道。他舉例,從台灣推動的2050淨零排放計畫,以及全台新住民人口比例增加等,都反映出環境永續與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選擇參訪致力於促進環保與文化交流的組織,回應社會趨勢。「大水溝二手屋」以二手物回收與販售推行環保,同時也協助弱勢培力,為單親婦女、街友提供縫紉、電器修復等工作機會;「鳴個喇叭!緬甸街」透過出版刊物、緬甸飲食體驗、街區導覽等多元形式推廣緬甸文化,希望成為連接台灣與緬甸社區的橋樑。兩者皆是成熟的社區共好案例,「我們希望讓青年從案例中學習,思考針對不同議題可以採取的社會行動。」賴志政解釋道。 盧宣蓉認為青年了解社會議題很重要,「在社會上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人,若缺乏媒介去了解彼此的差異,容易對未知的事情產生恐懼。」他說道。賴志政也解釋,地方志iplace不斷推動青年投入社區參與、了解社會議題的培力課程,讓他們跳脫在學校課堂中所學,認識自己的家鄉與土地。但他並不要求所有參與者都投入社會關懷與行動中,他說:「或許他們未來大學畢業、就業,或是想回饋家鄉時,能從以前認識的事情獲得途徑,做出實際行動。」他強調活動意義在啟發參與者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希望未來他們能有機會付諸實際行動。
競技項目結合傳統文化 文山首屆原民運展部落精神
生活
第1799期
競技項目結合傳統文化 文山首屆原民運展部落精神
2024-11-15
【記者陳樂怡台北報導】「矮殺~出力!」一群在文山區求學的原住民大學生,奮力的為體育場上的夥伴加油打氣。「矮殺~出力!」首屆文山區跨校聯合運動會在9日開幕,由東南科技大學與世新大學攜手八所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舉辦,邀請原住民大學生參與,期許能加深原民生之間的情誼,並體驗彼此的原住民族文化。 不同於一般競技運動會,「矮殺~出力!」的競賽項目皆與原住民生活息息相關,如「撒網捕魚」、「負重接力」、「拔河比賽」、「頂上功夫」、「鋸木」等,結合部落中捕魚、搬運糧食與鋸木取火等活動,傳達部落傳統生活的獨特風格與技能,同時也運用原住民常見主食——地瓜作為主要競賽用具。「頂上功夫」接力賽中,原民生需將地瓜頂在頭上奔跑接力,與團隊完成接力賽;而在「撒網捕魚」比賽,融合了沿海部落捕魚撒網的文化特色,讓參賽者利用重力將魚網撒向地瓜,再小心收網進行捕撈。來自布農族的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學生林成浩分享首次撒網的體驗,「我們部落都是上山打獵,沒有捕魚,我覺得撒網很新鮮!」他說道。阿美族的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生賴李仕翔也表示「撒網捕魚」遊戲讓他倍感親切,讓他回想到小時候家人在海上捕魚的情景。 場邊歡呼聲此起彼落,同學們一同為隊員打氣,展現出原住民的團隊精神,而這也是主辦方籌辦運動會的初衷與期許。「他們來北部念書,身旁的同學不一定是族人,希望這個活動可以讓他們不要那麼孤單。」世新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行政助理賴濰心說道。他也提及,往年文山區的原資中心都以老師交流為主,鮮少會有專為學生舉辦的聯誼性活動,希望藉由運動會的舉辦,讓原民生加深自我認同感,並鼓勵他們能認識其他族群的文化,「知道說我是原住民,不用在台北隱藏自己。」他說。 來自泰雅族的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學生林希宥坦言,長期訓練的警專生活較為封閉,透過參與運動會認識許多新朋友,能接觸不一樣的族群文化也讓他驚喜不已。比賽過程讓他回想起部落團結一致的精神,特別是在拔河比賽中,彼此不分敵我、互相吶喊打氣。而賴李仕翔也形容道:「 一摸到繩子,就感覺我們是一個團隊,有團結的感覺 。」 對於文山區原資中心的未來規劃,賴濰心表示,現階段主要專注於讓原民生建立自我認同感,並讓他們有更多和原住民同儕交流的機會。他也希望未來能讓更多學校參與聯誼性活動,如歌舞比賽、運動會等,把原民生聚集一起,建立他們的歸屬感。 賴李仕翔也期待未來能參加更多原資中心舉辦的聯誼活動,他說道:「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讓各校同學認識彼此,也想再去認識其他族群的文化。」他期盼透過這些活動的舉辦,保留與發揚原住民文化,讓更多原民生能夠傳承並提升自我認同感。
跨校團隊創可動式太陽能板 智慧調光促農電共生
新知
第1798期
跨校團隊創可動式太陽能板 智慧調光促農電共生
2024-11-08
【記者林沂葳報導】隨著能源需求增加,發電設施逐漸延伸至農田,壓縮到農作物的生長空間。為了解決農電共生的問題,中原大學與臺北市立大學的團隊在中原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教授余燕薇的帶領下,攜手研發「WeGrow太陽能板」,透過分配日照的方式,研發可動式太陽能板,並在113年度氣候變遷系列競賽中獲得金獎。 「WeGrow太陽能板」運用了植物跟太陽能板的特性,經過團隊調查,當中午時段氣溫升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會減少至原本的20%至30%左右,此時太陽能板發揮效率最好。於是團隊研發一款在中午時段旋轉展開進行發電的太陽能板。不同於一般的太陽能板,此作品可以自動展開跟收合,需要接收陽光時展開,其餘時段把太陽能板收合,讓植物適時進行光合作用。中原工業系大三學生鄭仁愷補充道:「這個作品的實體設計是從雨傘獲得靈感。」 談及研發動機,鄭仁愷回憶起一次家庭旅遊,「我們發現某個原本是農地的地方,現在都變成太陽能板。」於是他開始思考在太陽能板底下農作物該如何生長。團隊為此參考溫室的農作物,「經過調查發現,溫室內多是中低到中高日照農作物,不需要整天的日照,那是不是可以提供部分時段的光線,給太陽能板發電?」鄭仁愷說,於是團隊決定根據植物光照的時間配置來研發作品。 為了光電發展,許多農地因改建成太陽能板需求地而無法耕種。2024年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於《大自然雜誌》發表的文章指出,農業部和經濟部2023年的資料顯示,預計規劃光電開發的農地將近7000公頃。「我不希望有假種田真種電,如果只是在一塊農地上面種電,無法永續利用土地。」余燕薇補充,作品結合自動開合的設計,期盼解決農電共生的爭地問題。 「作品還可以運用在漁電共生上,當太陽能板設置在魚塭時,分配日照的開合設計讓魚適時照到陽光,避免皮膚病。」鄭仁愷補充。針對作品的概念,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助理教授楊智元說:「安裝太陽光電需要大量的面積,此作品有回應到土地複合式運用的想法,幫助節省空間。」但他認為,作品需要具備農業知識的人士參與,才能根據不同農作物的生長特質做出調整。
流浪狗化身心輔犬 助弱勢發展人際關係
生活
影音
第1789期
流浪狗化身心輔犬 助弱勢發展人際關係
2023-12-14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邱昭華、張雅媜宜蘭採訪報導】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9日在「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成果發表會」中,帶著自家心輔犬「戚風」,來到現場與民眾近距離互動,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心輔犬的前身其實是流浪狗。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執行長陳奕君說明:「臺灣現在流浪犬是一個嚴重的議題,我們希望讓大家翻轉對流浪犬的負面印象,因為流浪犬其實是, 很棒的、很聰明的。」要培育一隻心輔犬,首先會在動物之家挑選適合的流浪狗,經過6至12個月的訓練,慢慢讓狗熟悉口號與指令,最後再依照各別犬隻的特性,去發展專業技能。受訓完的心輔犬主要服務兩大族群,一個是身障人士或銀髮族等行動不便者,另一個則是具過動、自閉、躁鬱等症狀的精神疾病患者。陳奕君表示,特殊族群的孩子很難想像別人感受跟想法,進而傷害到其他人,透過與心輔犬的互動,可以學習如何控制動作,「如果小朋友做的舉動是不對的、太粗魯了,心輔犬會吠叫或閃避,去提醒小朋友不可以這樣子。」除了肢體上的學習外,心輔犬也能提升患者的學習動機,礁溪國小特教班老師李子平說:「心輔犬團隊一踏進教室的時候,小朋友神情樣態就改變了很多。 」他發現,原本小朋友沒有辦法安坐在位置上,經過每一堂課與心輔犬互動學習後,他們學會等待並坐好,令他感到欣慰。團隊透過培訓心輔犬來幫助弱勢族群,提供流浪狗不同的出路,但要讓牠們走入人類社會 ,改變大眾對牠們具有野性、危險的既定印象,是面臨的一大挑戰。狗場負責人卓媽媽認為:「不能承受任何一次失敗,萬一這隻狗反撲、咬人,那這個計畫可能就很難。」除了要使犬隻穩定且溫和地與人互動,訓練團隊想將心輔犬推廣出去,仍要克服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陳奕君說明:「因為我們都是在做第一線的服務,包含訓練心輔犬和教學課程,是需要花很多時間。」他表示,由於訓練師與心輔犬的數量有限,為了將效益擴大以及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團隊推出「心輔犬互動教育人才培育計畫」,期望訓練出能同時駕馭心輔犬和服務弱勢族群的專業人員。心輔犬培訓提供流浪犬新的發展可能,但想要普遍被民眾接納,仍需依賴機構與人民溝通,才能讓牠們在社會的每一處發光。
飛盤爭奪賽重團隊精神 曝光度低仍待推廣
體育
第1789期
飛盤爭奪賽重團隊精神 曝光度低仍待推廣
2023-12-13
【記者孔德皓台中報導】2023年台灣飛盤爭奪賽公開賽9日至10日在台中市朝馬足球場展開,吸引國內外共13支隊伍參賽。飛盤爭奪賽又稱終極飛盤,是一種快節奏的飛盤玩法。來自冠軍隊伍PIONEERS的選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蔡媚珺說明:「飛盤著重技術,有了基本傳盤技術再慢慢投入體能訓練,再加上團隊的戰術,你才有辦法幫助隊伍取得勝利。」 飛盤爭奪賽又稱為終極飛盤,著重技術、戰術、團隊默契,選手通常會在賽前練習傳飛盤。 圖/孔德皓攝賽事分兩隊進行,雙方派出七位選手出戰。進攻方傳接飛盤向得分區域推進,持有飛盤的選手不能跑動,只能丟擲飛盤給隊友,在得分區接到飛盤得分。而防守方需在不碰觸對手身體的前提下干擾進攻,阻止對方將飛盤傳到得分區。若傳接時飛盤落地、出界,或遭到防守方抄截、拍落,則攻守交換。飛盤爭奪賽通常沒有裁判,比賽發生的一切全靠選手判定,因此選手需對規則十分熟悉。SAMBO RICE 三寶飯的選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李岳謙分享道:「犯規或違例的部分需要溝通,有共識比賽才會繼續,沒有的話就回復上一動。」 比賽中,進攻方透過傳遞飛盤推進,而防守方則需要阻止對手將飛盤傳進得分區。 圖/孔德皓攝飛盤爭奪賽講求運動家與團隊精神,選手們常常鼓勵隊友。得分時,場下的選手會到場上與隊友們擊掌並高喊隊呼。「帶動一下隊伍氣氛,如果低沉的話選手狀態會不好,就算失分也一起上去歡呼,讓隊員保持亢奮的狀態。」Whisby Nation選手,黎明技術學院張家豪表示,賽後兩隊的選手們無論發生多少衝突都會圍成一圈,交流心得。此外,選手們會幫對手選出賽事MVP以及精神錦標選手,並贈送紀念品或是飛盤用品。 在得分、暫停後,選手們會高喊隊呼提振士氣,讓隊伍保持專注。 圖/孔德皓攝 飛盤爭奪賽結束後,兩隊圍成一圈交流彼此的比賽心得,並給予對手鼓勵。 圖/孔德皓攝2009年高雄舉辦世界運動會,當中包含飛盤爭奪賽項目,而台灣身為地主也參與其中,進一步讓更多人投入飛盤爭奪賽。中華民國飛盤協會秘書長章艾薰表示,協會目前每三個月舉辦一次例行賽,加上大專盃、全國中等學校飛盤錦標賽、全國青少年飛盤錦標賽等,比賽數量相當足夠,目前常態出賽的選手也來到約200位。但飛盤在臺灣仍為冷門運動項目,如何讓更多人認識飛盤競賽,章艾薰認為需要更多教師加強推廣,「在職的老師如果願意來上飛盤的教練課程,回去就能帶一些學生,只有剛好是飛盤選手又有教職的人去推動有點少。」蔡媚珺則認為可以透過電視轉播,讓更多人看見飛盤爭奪賽,「前陣子的全明星運動會就做得很好,雖然有簡化規則,但是概念一樣,所以我覺得轉播或者是電視能讓更多台灣人認識飛盤。」
大馬選舉在即 青年自組團隊助在台選民海外投票
國際
影音
第1771期
大馬選舉在即 青年自組團隊助在台選民海外投票
2022-11-17
【記者戴婧雯、林玟君、詹晶雅台北報導】馬來西亞(以下簡稱大馬)正在進行第15屆國會大選,雖然在海外的大馬選民無法回國,但仍可透過郵寄的方式在海外投票。在台的大馬青年組成「JOM UNDI GE-15」團隊,自發性統一回收在台選票,推出一系列懶人包、說明會等,並與馬來西亞旅台同學會合作,幫助海外選民落實投票權利。民眾要先到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SPR)網站上登記,登記後選民們會陸續收到SPR寄來的選票。填好投票資料並密封後,選民可以自行快遞寄回大馬,或是交給團隊志工帶回國內,把選票送回各個行政區完成投票。「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去為自己發聲,如果你要做到為大家發聲的話,你就要做那其中的媒介,就是做這個郵寄選票的行動。」JOM UNDI GE-15團隊志工黃啟維說道。SPR在7號寄出選票,志工從11號開始回收,但截至收票日的第三天,全台卻只收到16張票,在其他國家也遇到相同問題。團隊了解後發現,有大量選票還滯留在大馬國內,導致目前約有97%的在台選民尚未收到選票,恐怕無法在選舉投票日19號前,將選票送回大馬。JOM UNDI GE-15召集人馮家樂說:「選委會把全部選票寄出後,到現在已經7天的時間,而在提出這些問題時,SPR一直都沒有做回應,所以我們覺得需要更大的力量,更大的一些施壓。」於是,JOM UNDI GE-15向SPR提出請願書,希望當局能夠重視並馬上解決問題。對照目前世界主流的海外投票方式,是由國家的選務組織,在全球各地設置「定點投票站」,投票和開票都可以在當地完成。相較於郵寄選票,投票流程更加簡單、便利,也可以降低選票運送過程中丟失,或是經有心人士塗改的風險。大馬海外選民陳佳瑜表示,「人肉送票可能存在一些風險,對於投票的人來說會覺得沒有安全感,但是如果在大使館進行投票的話,會覺得比較受到保障。」學生們自發組成JOM UNDI GE-15團隊,帶動海外選民更積極參與選舉活動。旅居海外,也有投票的權力,希望政府單位能更重視選民權益,給予協助,讓未來的海外投票更加順利。
北藝大團隊舞馬崗故事 跨域展演盼為傳統發聲
藝文
第1756期
北藝大團隊舞馬崗故事 跨域展演盼為傳統發聲
2021-11-03
【記者羅子恆綜合報導】表演者踏於岩石之間,時而隨音樂、時而隨富含情感的詩歌翩翩起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暨碩士班、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及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學生組成團隊,以馬崗文化(註)為題創作《極東之隅:馬崗故事》,結合舞蹈、文學與音樂,反思生態破壞及沒落的傳統漁村。作品於10月30、31日在北藝大鷺鷥草原上公開演出。註:位於新北市貢寮區最東邊的漁村,以漁業為主要發展產業。 有限的岩石群空間中,舞者賣力展現當地文化特色,同時唸詩朗誦的表演者出現在身後與其進行藝術結合。 圖/羅子恆攝演出由三個劇目組成,透過表演場地變換,呈現馬崗當地不同的風土民情。岩石上頭,一男子輕柔撥弄阮上琴弦,有時彈奏、有時暫停;岩石的另一側,女子透過簡易肢體動作搭配優美的詩詞朗誦,訴說在地文化的特色;一轉眼,岩下舞者賣力翻滾,模擬海浪在礁岩上不斷拍打的樣態。觀眾楊宙大說:「完全表達出在地人的文化以及生活,而且傳達的理念也很清楚。」 舞者扮演海浪與礁岩上的「海女」進行交融,訴說海女職業與海洋密不可分的親密關係。 圖/羅子恆攝北藝大舞蹈表演創作研究所教授張曉雄談及展演的創作歷程表示,三系所學生依靠各自專業梳理馬崗歷史,他們也深入當地與海女、柑仔店老闆等居民相處,並進行訪談,最後,學生們將自我與在地間產生的各種情緒與想法交融,完成這場跨域的演出。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研究所學生坐在高起石頭上彈奏傳統樂器,另一側舞蹈學系研究所學生以身體作為創作手法,完成這場跨域展演。 圖/羅子恆攝「創作過程中並沒有想像中順利。」張曉雄認為,舞蹈是較為意象化的媒材,雖然舞蹈不擅於闡述事件,卻能夠透過身體直覺讓觀眾快速感知。表演者、北藝大舞蹈學系暨碩士班學生楊勝博直言,一開始他不清楚如何將文學融入舞蹈與音樂中,但經過團隊長時間溝通、協調,最後決定讓文學以詩詞及故事的形式,成為支撐文化展演的骨幹,讓舞蹈及音樂得以依循故事,建構整個演出內容。「每個人互相交流感受及想法,並透過肢體之間的磨合感知不同人心中的馬崗,這是他最大的收穫。」他補充。 舞者以身體各種姿態呈現馬崗在地文化,搭配傳統樂器模擬當地聲響,帶領觀眾親身感受及體驗。 圖/羅子恆攝馬崗地區因過去急於發展漁村產業,導致環境遭大肆破壞,傳統文化隨之衰頹。因此團隊決定以馬崗為主題,希望透過這次展演,讓學生藉創作過程體驗當地生活,更深入瞭解漁村發展的困境,也盼望作品能承載豐厚的文化,傳遞給觀眾。楊勝博說:「馬崗這個小社區利用僅有的資源,與即將收購當地的財團勢力相抗衡,使他深有感觸,並希望透過藝術創作來為他們發聲。」「希望將我們對馬崗現場的記憶呈現給觀眾。」楊勝博強調,觀眾應關注舞者在演出當下有感而發的動作差異,因為每次演出都是對馬崗的重新詮釋。而張曉雄也期許觀眾能體會學生的感受,並盼望表演者能透過表演,獲得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及想法,使該作品發揮最大價值。 兩名舞者在懸崖上對峙,利用鷺鷥草原上原有的岩石呈現馬崗在地景致。 圖/羅子恆攝
【大學人】柒伍壹遊戲緩步逆境 獨立打造手中人生
生活
第1739期
【大學人】柒伍壹遊戲緩步逆境 獨立打造手中人生
焦點
2020-12-09
【記者周佩怡綜合報導】踏入桃園平鎮一座大廈裡的工作室,簡潔的客廳映入眼簾,落地玻璃隔出的工作空間中,擺有三張電腦桌,螢幕上顯示遊戲的進度排程、設計到一半的角色草圖,一旁則井然有序地陳列各式公仔。「柒伍壹遊戲」團隊其中三個成員在此生活、工作、揮灑創意,醞釀風格特殊的手機遊戲。企劃兼主美術陳俊儒興奮地介紹他的公仔收藏,其中《神奇寶貝》的「耿鬼」最多,「我覺得他很可愛,但不是主流大眾的可愛。」他補充,對於非主流風格的偏好,或許造成他在遊戲中呈現詭譎、超現實的美感。 特殊、詭譎的美術風格是「柒伍壹遊戲」團隊的標記,他們製作的手機遊戲「人生畫廊」中,不少畫面參考了世界名畫,如知名野獸派畫家亨利・馬諦斯的作品《舞蹈》。 圖/「柒伍壹遊戲」團隊提供柒伍壹遊戲開發的手機遊戲《人生畫廊》獲獎無數,1日更榮獲「Google Play 2020 年度最佳榜單」的年度最佳遊戲,是台灣開發團隊首次入榜。陳俊儒、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學生許志遠、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學生許瀞文曾是北海科大數位遊戲與動畫設計系系學會同學,三人一起製作畢業專題。陳俊儒原先僅剩幾個月畢業,為了擁有更充裕的時間製作遊戲,他自願向老師請求被當、留級,配合另兩人的年級。他也邀請多年好友吳翊瑄擔任編劇,經過四人討論、研發,獲獎無數的手機遊戲《人生畫廊》就此誕生。遊戲主畫面為橫向長廊,主角的人生化作一幅幅畫掛在牆上,玩家需直覺地拖移元件,破關即可了解角色故事,慢慢拼揍劇情全貌。 「柒伍壹遊戲」團隊製作的手機遊戲「人生畫廊」獲獎無數。圖為團隊合影,左起依序為吳翊瑄、許志遠、陳俊儒、許瀞文。 圖/「柒伍壹遊戲」團隊提供柒伍壹遊戲團隊現有三位成員仍在學,需兼顧課業與工作。製作動畫的許志遠表示,他就讀遊戲設計相關科系,工作經驗與課業學習相輔相成。撰寫程式的許瀞文則不諱言,自己的心力都投注在開發遊戲,上課只是順便。畢業後,三人會留下全職製作遊戲,然而兵役問題仍是一大考驗。陳俊儒分析每個成員都有專屬的工作,「消失一個成員就差很大。」他接著解釋,若有人去當兵,勢必會影響專案進度,拖長遊戲開發時間。但每個月依舊有固定支出,「我們一個月開銷包含薪水、會計、勞健保等,就高達台幣15萬元。」陳俊儒苦笑地說:「總之到時候再說,現在先專心做好工作。」 負責程式的許瀞文人如其名,生性低調、文靜,桌上擺設簡單整潔,連少許的公仔裝飾也是陳俊儒、吳翊瑄給的。 圖/周佩怡攝大公司為了養活龐大團隊、讓股東賺錢,須做主流、受大眾喜愛的遊戲;獨立遊戲形式自由,團隊更能發揮創意,嘗試小眾的美術畫風。陳俊儒更說明學生身份的好處,例如,資深前輩對於得獎習以為常,學生團隊則會放大成就感,獲得動力繼續開發遊戲。他繼續說道:「而且整個遊戲界的前輩都會照顧新血。」但溫馨照顧背後卻有辛酸原因,陳俊儒坦言,獨立遊戲界環境差,因此容易流失新血。台灣較少股東願意投資風險高的獨立遊戲,同時不干預製作過程。然而製作、發行一款遊戲動輒上百萬,遊戲常受限資金而品質低落,降低玩家遊玩意願。遊戲獲利低,甚至無法回收成本,製作下一款遊戲更加困難。在此惡性循環下,「有些人只好去大公司上班,或是平常下班後再額外做遊戲,不過這樣很困難。」即使獨立遊戲路難走,團隊仍樂在其中。吳翊瑄滿意現況,他說:「縱使人少,但大家都是朋友,所以做得很開心。」團隊自認很幸運,至今獲獎無數,且拿到公司聯合平台與政府投資,使團隊資金無虞,更獲得家人支持、受平台編輯照顧,支撐他們開發新遊戲。陳俊儒分享團隊未來將延續獨特風格,製作開發期短的小品遊戲,持續吸引玩家關注。同時期望新遊戲熱潮帶動舊遊戲,慢慢累積資金,壯大品牌,「如果很多人玩過,看到風格就知道是柒伍壹遊戲做的遊戲,那種感覺應該滿好的!」 企劃兼主美術的陳俊儒極度喜愛公仔,工作桌附近的收藏為近期喜愛的公仔,過去的則被收納置房裡。 圖/周佩怡攝
自製飛機「擲」飛天際 雲科大生推廣工程領域學習
生活
第1738期
自製飛機「擲」飛天際 雲科大生推廣工程領域學習
2020-12-03
【記者駱芷萱雲林報導】參賽者們參考無動力手擲飛機製作說明書,再依自身工程知識反覆試驗,在「瘋狂工程師」團隊協助下成功打造出一架架飛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瘋狂工程師」籌辦的「無動力手擲飛機競賽」如今邁入第四屆,11月28日在雲科大雲夢湖畔進行,邀請全台高中以及雲科大學生齊來參與競賽。 第四屆無動力手擲飛機競賽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盛大舉辦,吸引國內高中對工程有興趣的學生前來參與。 圖/駱芷萱攝「瘋狂工程師」團隊提供參賽者巴爾紗木、美工刀、砂紙等材料製作手擲飛機。比賽開始,主持人先引導參賽者簡單介紹創作理念,透過輕鬆互動緩和參賽者們緊張的心情。參賽者需在30秒內投擲飛機,他們等待「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用盡全力往雲夢湖方向擲出。工作團隊則在湖的側邊利用湖面上的浮球測量飛機落點距離,再透過傳聲器回報成績。飛機飛向雲夢湖後降落湖中,這時工作團隊需划動船隻到落點,將飛機撈起送回岸上。 「瘋狂工程師」團隊划動創辦人蔡承哲四年前親手製作的木船,將降落湖中的飛機撈起送上岸。 圖/駱芷萱攝活動進行時發生小意外,平台上參賽者在踏出第一步、準備投擲飛機時,玻璃地板突然「嗒!」一聲破裂成一個窟窿。主持人臨危不亂,從容自若地指揮參賽者站到安全的地方,自己站上凹陷處,避免意外發生。今年比賽活動總召張文睿滿意團隊成員在活動中主動幫忙,不論是比賽中的突發狀況或結束清場,隊員們都自動自發地完成,強大的團隊支撐活動順利進行。雲科大工程科技菁英班畢業學生、「瘋狂工程師」創辦人蔡承哲說明,比賽道具從測量距離的浮球、湖中平台到船隻,都是他與隊友親手製作,「那時候一下課就去做那艘船,沿用到今天已經有四年了。」比賽執行方式也經過精心研究,他們利用空拍圖計算浮球距離,甚至通宵在操場試丟飛機,蔡承哲的同學、活動創辦人之一余沛涵表示他們是名副其實的「瘋狂工程師」。「瘋狂工程師」團隊最初為系學會,後來成為工程系專屬的特色團隊。蔡承哲就學期間想設計可以傳承、具代表性的活動,因此創辦無動力手擲飛機競賽。他分享道:「那時候我有個很crazy(瘋狂)的想法,就跑去跟教務長說:『我想要幹一件大事,你要幹嗎?』,就這樣創立了這個全國性的比賽。」競賽主要對象為雲林縣的高中生,他說明雲林屬於偏鄉,「希望把資源放在這裡,讓學生在自己的家鄉就可以感受到全國性的比賽。」另外,比賽得到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劃贊助,因此學生無須承擔經費壓力。 無動力手擲飛機競賽圓滿結束,全靠「瘋狂工程師」團隊之間的合作與隊員們自動自發的工作態度。 圖/駱芷萱攝余沛涵此次回校觀賽,他非常欣慰學弟妹願意傳承活動。回想起第一屆籌辦活動的點滴,當時他騎機車跑遍雲林各所高中宣傳活動,「現在一開放報名就爆滿,學弟妹今年在宣傳和主視覺都做得很好。」今年參與的高中生個個有備而來,雲林縣私立揚子高級中學學生康茗菘和陳谹菲製作飛機「我們的飛機是我們的」,投擲出58公尺的亮眼成績,獲得高中組第一名。去年曾參賽的他們認為活動非常好玩,明年還想來參加,康茗菘說道:「很感謝主辦單位舉辦這場比賽,讓我們有機會得名。」為鼓勵學生實作,「瘋狂工程師」團隊舉辦此比賽,希望學生跳脫課本知識,突破自己的極限。團隊成員林品翰解釋道:「我們最主要是提供建議,說不定他們會比我們更有創意。」張文睿表示,此比賽將會延續,日後也可能根據系所教授專業設計新的比賽。團隊秉持「利用最少元素創造最大價值」理念,盼能訓練學生在有限資源下發揮創意,探索工程的不同面向。
東海團隊籌科學任務賽 領高中生火星漫遊
生活
第1736期
東海團隊籌科學任務賽 領高中生火星漫遊
焦點
2020-11-19
【記者林子頊台中報導】「你們準備好了嗎?數三二一皮卡丘隊原地降落!」火星車搭乘無人機,於距地面20公尺處被拋下,車上的降落傘華麗綻放,火星車徐徐降下且完美落地。第五屆「火星任務競賽」14、15日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行,東海大學跨系團隊帶領高中生開啟一趟火星探險旅程。透過舉辦趣味的科學競賽,大學生跨出實驗室且打破領域限制,展現科學知識的全新面貌。 第五屆「火星任務競賽」除了「火星科學展覽競賽」、「火星車降落賽」及「火星車避障賽」以外,還包含東海大學師生團隊科展,交流科學研究。 圖/林子頊攝火星任務競賽活動包含「火星科學展覽競賽」、「火星車降落賽」及「火星車避障賽」。為響應「火星年(註)」,此次還加入固態小火箭發射活動。今年火星任務競賽由50位東海學生籌劃,從事前規劃到現場的人力配置都由學生一手包辦,傳承歷年「活用科學知識」的精神。總召、東海生命科學系學生辜慧敏說道:「跨領域團隊讓大學生從活動中習得團隊組織能力,且需注意許多細節的安排,透過活動也建立了更深刻的友誼。」註:火星年當中會有一天「火星衝日」,當天火星、地球和太陽所處的軌道位置將形成一條直線,是火星和地球距離最近的時候。 「火星車降落賽」今年以無人機搭載火星車於距地面20公尺處放下火星車,為活動亮點。 圖/林子頊攝即便「火星車降落賽」及「火星車避障賽」已辦理多年,團隊設計活動時仍需克服許多困境。辜慧敏為生科系學生,為製作火星示範車,他跨領域學習程式編碼,使火星車能避開障礙物順利抵達終點。此外,避障賽場地不斷受車輪磨損,現場突發狀況層出不窮,團隊多次即時搶救。計畫主持人、東海生命科學系專任副教授趙偉廷期盼大學生能多嘗試舉辦大型活動,學習解決問題和分工合作,累積經驗及能力利於進入社會。 「火星車避障賽」學生發揮創意組裝避障車,今年難度增加需具備艱鉅的程式編碼能力非常具挑戰性。 圖/林子頊攝「火星任務競賽」原為東海「創意科學實作專題」課程的成果展,至今擴展為全國大賽,參賽者包含來自各地的高中及大學生。辜慧敏期望參賽者能參與不同課外活動,找尋自我方向,也能嘗試更多元的科學活動,將生硬的知識內容應用於生活當中。台中市私立弘文高級中學學生林豈崋分享,透過科學展覽交流,能讓高中生從大學生身上學習專業領域的科學研究方式。 高中生裝置降落傘於火星車上展現不同風格,其製作過程繁瑣需搜集許多資料。 圖/林子頊攝主辦團隊設計活動時跨越重重困難,參賽學生也在參賽過程中突破許多困境。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以下簡稱臺中一中)學生陳柏亦說:「製作降落車的過程很繁複,需要查詢很多相關資料跟論文。」團隊透過不斷學習和修正,火星車最終降落在100分的靶心。臺中一中學生陳傳仁則表示,現今科學界都在研究火星議題,團隊藉由比賽機會對火星有進一步的認識,更加了解科學家的研究內容。趙偉廷說道:「希望參賽學生能活化書本的知識內容,發掘玩科學的樂趣。」期盼藉由有趣的火星任務賽,高中生及大學生能重視火星議題,從探索科學理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皮卡丘」團隊由台中市私立弘文高級中學高一學生所組成,透過團隊合作與互相學習才完成此作品。 圖/林子頊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