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達大附屬7學院控待遇不公 學生盼獨立成新校
國際
第1798期
達大附屬7學院控待遇不公 學生盼獨立成新校
焦點
2024-11-08
【記者林以晴報導】孟加拉達卡大學附屬7學院(7 Colleges Affiliated with University of Dhaka,以下簡稱7學院)的學生10月21日走上街頭,發起大規模抗議,控訴達卡大學(以下簡稱達大)對他們的長期不平等待遇。「2024,不再隸屬!(Two zero two four, affiliation no more)」學生高喊著口號,表達脫離與達大附屬關係的強烈訴求,並要求建立屬於他們的獨立大學⸺達卡中央大學(Dhaka Central University)。 2017年孟加拉政府將首都的七所公立學院併入達大,但此政策缺乏妥善規劃,導致附屬7學院學生權利受損。7學院之一的達卡學院(Dhaka College)學生坦維爾.伊姆蘭(Tanveer Imran)表示,7學院缺乏完善的高等教育設施,除了師資短缺,學習環境也不理想。儘管如此,達大仍向學生收取各項費用。伊姆蘭生氣地說:「達大在7學院的證書上以大字標註『隸屬』,這對我們來說是極大的羞辱。」他認為這代表達大並不承認7學院學生的學籍。另一名達卡學院學生西亞姆.霍拉德(Siyam Howlader)也控訴,達大行政怠惰,經常延遲公佈考試時間和學期成績,因此耽誤他們的畢業時間和求職計畫。 學生對校方累積已久的不滿,最終引發了這次的抗議行動。7學院學生提出三個訴求:立即成立轉型委員會、委員會應在30天內擬定新大學計畫草案、確保不再損害學生受教權。據學生臉書社團「7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23-24)」上的討論,抗議從校園擴散至街頭,人數眾多,學生們也發起靜坐抗議、塗鴉等行動。霍拉德補充,抗議活動充滿活力和團結的氛圍,各學院的學生、畢業校友都一同聲援,他說:「這種情況既有力又鼓舞人心。」 不過據《孟加拉日報(Daily Bangladesh)》報導,10月22日教育部成立一個由13名成員組成的委員會,處裡7學院的訴求,但該委員會中卻沒有7學院的學生代表,學生們對此感到憤怒。達卡學院學生阿拉法特.賓.伊利亞斯(Arafat Bin Elias)堅定地表示,如果沒有達成他們的訴求,學生們不會停止抗議。 許多學生都十分關注這次行動,他們希望維護受教權,並得到公平對待。達卡學院學生阿布.薩達特.穆罕默德.賽耶姆(A.S.M Sayem)說道:「當我和我的同學面臨歧視時,我無法保持沉默。」伊姆蘭也對後續發展持正向看法,他相信最終政府仍會支持學生。此外,學生希望新大學能給予他們應有的教育基本權利,霍拉德指出,設立新學校除了解決行政怠惰的問題,還能有足夠的師資、教學設備等,這場革命將會是孟加拉教育平等的新里程碑。
孟加拉公車意外頻傳 學生封街爭取道路安全
國際
第1759期
孟加拉公車意外頻傳 學生封街爭取道路安全
2021-12-08
【記者張珈爾綜合報導】「在孟加拉,交通規範簡直形同虛設。」孟加拉歐洲大學(European  University of Bangladesh, EUB)學生沙希努爾.拉赫曼(Shahinur Rahman)沉痛地說道。11月28日,大批學生發起「道路安全運動(Road Safety Movement)」,他們封鎖首都達卡多處交通要道,並提出九點訴求呼籲政府正視當地的交通安全問題。 達卡大批學生發起道路安全運動,封鎖多處交通要道,呼籲政府正視當地交通事故頻傳的問題。 圖/沙希努爾.拉赫曼提供根據《黎明日報(Prothom Alo English)》報導,今年孟加拉已有737名學生在交通事故中喪生,僅11月份死亡學生人數就高達54人。「當地的公車司機缺乏經驗,他們大多甚至沒有執照,是以賄賂的方式取得工作。」拉赫曼憤慨地指出。該抗議行動由孟加拉學生聯盟(Bangladesh Students’ Union, BSU)策劃,提出的九點訴求包含:詳查道路過失致死案件、建設人行天橋、規劃公車站牌、培訓公車司機等,期望當局重視道路安全,並實施全國公共交通工具半價的政策。 抗議學生要求駕駛出示證件,並要求交通警察對持有過期駕駛執照的警察處以罰款。 圖/沙希努爾.拉赫曼提供前孟加拉學生聯盟主席拉琪.阿克特(Lucky Akter)說明,由於近期國際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上漲,孟加拉當局向巴士營運商提高27%的稅收,都市內巴士每公里的收費因而上漲了26.47%;長途巴士的票價則上漲了26.76%。孟加拉學生聯盟成員波特伊.納法克(Prottoy Nafak)表示,學生們一直在爭取公車半價的政策,但在等待政府回應的過程中,又有一名聖母大學(Notre Dame University, NDUB)學生死於車禍,所以才決定封鎖道路,一併呼籲政府維護道路安全。 抗議學生在身上貼上「我是下一個嗎?」標語,呼籲當局重視民眾的道路安全。 圖/沙希努爾.拉赫曼提供孟加拉當地記者馬吉德.穆罕默德(Mazed Mohammad)認為尋求正義和道路安全是世界上所有公民的權利,「學生們的要求並不過分,他們只是在為死去的學生同胞伸張正義。」因此,雖然達卡多處交通要道遭到封鎖,使當地民眾的生活受到不少影響,但大眾對於學生的街頭抗議活動仍多持支持立場。 抗議學生高舉「我們要伸張正義」標語,呼籲儘速偵辦過失致死的案件。 圖/沙希努爾.拉赫曼提供道路安全運動已持續超過一週,孟加拉當局仍未做出回應,不過,民間組織孟加拉國公路運輸業主協會(The Bangladesh Road Transport Owners Association)先行宣布於11日起在全國實行學生票價減半政策。學生為進一步引起關注,於1日發起一小時全面封鎖警車的行動,在抗議路段禁止警方車輛通行,並要求交通警察對持有過期駕駛執照的警察處以罰款,期盼當局、警方以及相關業者能真正保障民眾的道路交通安全。 
學生抗議性暴力無止盡 孟加拉祭死刑欲平眾怒
國際
第1732期
學生抗議性暴力無止盡 孟加拉祭死刑欲平眾怒
2020-10-15
【記者黑立安綜合報導】「我們反對強暴」、「拯救我們的女性」,學生舉著寫有斗大標語的告示牌在街頭吶喊。這是孟加拉首都達卡的示威現場。學生們7日上街,抗議孟加拉接連發生的性暴力事件,要求政府嚴懲強暴犯。 孟加拉男性用紗布矇住雙眼,寫出大大的「強暴」字樣,希望政府正視性暴力議題。 圖/伊姆蘭.哈克提供4日,孟加拉東南方的諾阿卡里縣,一群男子輪暴女性,並錄影上傳到社群平台上,被廣泛流傳。此外,近期執政黨「孟加拉國人民聯盟(Bangladesh Awami League, BAL)」學生翼也犯下多起強暴案而被捕。根據孟加拉非營利組織「法律調解中心(Ain O Salish Kendra, ASK)」統計,今年1月至9月孟加拉境內就有975起強暴事件,其中高達208起為輪暴案例。 孟加拉許多女性紛紛走上街頭,並高喊他們的訴求,希望政府正視性暴力議題。 圖/伊姆蘭.哈克提供長年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點燃人們的不安與怒火。就讀孟加拉格林大學(Green University of Bangladesh,  GUB)的學生伊姆蘭.哈克(Imran Haque)說:「我希望可以保護我的妹妹、母親免於性暴力。」他因此選擇挺身而出,走上街頭。就讀帕薩拉南亞媒體學院(Pathshala South Asian Media Institute,  PSAMI)主修新聞攝影的馬海地.哈珊.艾蒙(Mahedi Hassan Emon)則披露,強暴案犯人多與當權者有所掛勾,因此政府不願祭出任何作為。  不只女性,許多男性及左派團體都走上街頭,呼籲政府修法從嚴審判性罪犯。 圖/伊姆蘭.哈克提供在示威的聲浪中,許多人要求政府以死刑制裁性犯罪者。因此12日孟加拉內閣通過修正《婦女與兒童保護法》,將性侵犯最高刑責從無期徒刑提高至死刑。根據現行的法條,案件須於事發後六個月內審判完畢。伊姆蘭說:「在審判期間,犯人是有可能被保釋的。在保釋期間,犯人又會因為人們對事件的淡忘而持續犯罪。」 示威的其中一項訴求為「對性暴力罪犯執行死刑」,已在12日修法通過。 圖/伊姆蘭.哈克提供然而,就讀穆罕默德布爾預備學校和學院(Mohammadpur Preparatory School and College, MPSC)的學生哈比布(化名)提出不同看法,「由於犯下強暴案的男性多來自貧困的家庭,因此需要普遍實施教育來防治強暴案。」他希望教科書可以增加述說性暴力對於婦女造成的傷害,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根據「孟加拉婦女救援組織(Naripokkho, NP)」在西元2011至2018年的統計,孟加拉全國的性侵案例中,只有3.56%的性犯罪案例以《婦女與兒童保護法》起訴,最終結果更是只有0.37%被定罪判刑。 在孟加拉首都達卡,許多學生在街頭進行示威,希望政府嚴懲性暴力罪犯。  圖/伊姆蘭.哈克提供目前示威仍在持續進行中,根據《達卡論壇報(Dhaka Tribune)》,一些左派團體甚至發起罷課行動。14日亦有學生從吉紹爾甘傑縣,遊行將近100公里至達卡加入示威。在達卡大學(University of Dhaka, DU)就讀新聞學碩士的比洽(化名)認為,不論是罷課或是死刑都不是長遠之計,盼望政府從體制內部改變。
【專欄】月琴結合印度民謠 羅傑傳唱家鄉文化
藝文
第1638期
【專欄】月琴結合印度民謠 羅傑傳唱家鄉文化
2016-11-23
【記者李恩台北報導】「相信我,每個人到了國外,反會開始探索自己國家的美好。」「Tracy & Rajat 印度孟加拉民謠走唱團」主唱、長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研究所學生羅傑(Rajat Subhra Karmakar)民國101年來台後,發現台灣社會普遍對印度文化的認知不足,因此希望透過唱孟加拉包爾民謠,讓更多台灣人瞭解印度文化。 長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研究所學生羅傑(Rajat Subhra Karmakar)來台四年,藉由月琴詮釋印度民謠,帶給台灣聽眾不同以往的印度文化。圖/羅傑提供「來台灣前我對印度民謠是沒有概念的,反倒對搖滾樂非常熱衷。」羅傑攻讀電子博士前是個重金屬搖滾迷,漸漸認識台灣朋友後,他開始發現台灣人對印度的印象非常薄弱,似乎只知道寶萊塢和印度的食物。身為印度人的他感到非常無奈,苦笑著說:「無法反駁卻是讓我最難過的,也因此讓我開始摸索家鄉民謠。」決定透過音樂增進台灣對印度的文化印象,他利用課餘時間蒐集資料,藉書籍、網路、民謠視頻及家人認識家鄉民謠。其中,他對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包爾族群的文化感受最深,包爾的人民在印度宗教複雜且衝突不斷的社會中,能夠不論宗教的和平相處,羅傑說:「深受包爾的民謠與文化吸引,我告訴自己身為印度人,一定要走訪一次包爾。」羅傑在包爾的訪旅中,認識許多傳統民謠歌者,藉此汲取其音樂元素。「包爾的和平是很美麗、簡樸自然的。」這樣的文化也帶給羅傑「簡單」的理念,他希望簡化印度民謠,將音樂回歸自然,因此開始透過清唱,於台灣各個印度文化推廣活動,歌唱家鄉民謠。「聽著這真的十分有趣,月琴跟包爾民謠是完美的組合!」不需要過多樂器,羅傑想藉由月琴達到讓印度民謠更易於表演的理想,他興奮地說著。「印度孟加拉民謠走唱團」月琴手方筱茜表示,羅傑的聲音與月琴柔和的聲調十分相融,因此開始在表演中以月琴伴奏。「他的歌聲很有故事,但是清唱聽來真的蠻單調的,於是我主動跟他攀談,並在之後組了走唱團。」「用民謠暸解傳統文化,是一種自我認同的方式。」羅傑表示,音樂表演充實他在台灣的生活,日後也希望回到包爾表演,藉由他們的演奏方式帶給當地人民不同的感受。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