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校園
第1800期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記者張恩爾報導】國立中正大學今年三月針對電動車設置新規範,規定學生於校內騎乘電動車須配戴安全帽,並於本學期起嚴格執行,引發學生抱怨。然而,學生們也有許多「鑽漏洞」的方法,例如到達警衛視線死角,或在警衛休息時不戴安全帽等,造成校方困擾,也出現行車安全疑慮。 中正開放學生駕駛電動車的主要原因是校地廣大,中正車輛管理中心行政辦事員許心渝表示,校地廣闊外也有許多上下坡,在無法開放機車進入校園的情況下,騎乘電動車是最方便的選擇。中正生物醫學科學系學生陳豊鈞則指出,由於夏天天氣悶熱,宿舍到教學區的距離長,且大部分是上坡路段,徒步大約需要20分鐘,「我覺得如果要在中正有效率和舒適地移動,就必須騎乘電動車。」 至於本學期開始嚴格取締的原因,許心渝說明,除了許多路段有坡度外,下雨時也會導致路面溼滑,「如果學生在騎乘時打滑發生意外,而且沒有配戴安全帽,若撞到頭部將會造成嚴重的傷勢。」許心渝希望透過此項規定保護學生的行車安全,降低意外發生率。 對於須配戴安全帽的規定,學生的配合度普遍不高。陳豊鈞表示,警衛只有在學生通過正門時,才會取締未戴安全帽的學生,不過除了正門口,校園內其他地點還沒有取締違規的情形,因此很多學生進入校門後就會脫下安全帽。中正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學生H(化名)則指出,警衛室後的寧靜橋是警衛的視線死角,「我就會在過橋後把安全帽脫掉,在校內也都不會戴安全帽。」談到不想戴安全帽的原因,H說:「除了背包和電腦外,還要另外提一頂安全帽,真的不太方便。」社會福利學系學生C小姐(化名)也補充,早上去上課時戴安全帽容易破壞髮型,因此降低配戴的意願。 針對校園內的道路規範,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陳勁甫說明,校園內的道路不屬於公共道路,基本上不適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內「騎乘微型電動二輪車必須配戴安全帽」的規定,因此校內駕駛需根據各校校規,中正學生於校內騎乘電動車時,仍須配合校方規定,配戴安全帽。 至於如何有效降低學生違規的狀況,陳勁甫坦言難度較高,需要透過交通安全宣導,讓學生了解安全帽的重要性,校方也必須新增相關罰則,防止類似情況再度發生。許心渝則表示,目前中正還是會以勸導為主,也將於學校官網公告詳細規定,「我們會舉辦更多的交通安全講座,希望透過講座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安全帽的必要性,保障校內用路人的安全。」
智能安全帽偵測酒精 盼減酒駕事故
新知
第1717期
智能安全帽偵測酒精 盼減酒駕事故
2019-12-11
【記者蔡淳宇綜合報導】近來政府推行可防止汽車酒駕的「酒精鎖」,卻沒有針對機車酒駕提供相關裝置輔助。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學生高立瑜、湯元麒,在該系副教授張獻中指導下,研發「藍芽酒精偵測智能安全帽」,包含酒精偵測與防盜兩大功能,於「2019第15屆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牌與特別獎。據內政部警政署民國107年警察機關取締酒駕概況資料指出,造成人員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之酒駕交通事故共有96件,其中以機車肇事案件63起為大宗。因此,團隊研發可連結機車發動裝置的酒精偵測智能安全帽,期望減少機車酒駕的人數。高立瑜說明,當機車騎士戴上安全帽後,裝置便會開始檢測駕駛呼出氣體中是否含有酒精成分,若有則無法發動,以此達到防制酒駕的效果。團隊也觀察,有些騎士貪圖方便,在不熄火的狀態下便將機車暫停路旁,導致機車遭竊,於是他們增加防盜功能,只要使用者脫下安全帽,機車即自動熄火。 「藍芽酒精偵測智能安全帽」之裝置照片。透過安全帽與機車發動裝置的連結,達到酒精偵測及防盜的效果。 圖/高立瑜提供「這頂安全帽就像機車的第二把鑰匙。」湯元麒說。團隊於帽中安裝壓力感測器、酒精感測器等器材,同時連結機車發動裝置,為騎士的安全把關。湯元麒進一步解釋,帽中的壓力感測器偵測騎士是否戴上安全帽,並在龍頭處設有能夠發射紅外線訊號的裝置,以確認騎士位置,待安全帽接收該訊號後,方進行酒精檢測。經過上述三層檢驗後,騎士才能成功發動機車。此裝置最初發表時,僅有酒精偵測功能,高立瑜提到,當時便有教授提出質疑,認為酒精偵測可由他人代為檢測,再以此讓機車發動,如此裝置便失去原有作用。因此,他們在帽中增加壓力感測器,儘管代為檢測之人通過酒測,但當此人拿下安全帽,機車仍會自動熄火,高立瑜說:「這不只能確保騎士本人沒有喝酒,也會促使駕駛戴好安全帽。」團隊盼未來能與政府合作推動該裝置,以減少機車酒駕事故。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秘書長林美娜則表示,非常樂見有學生研發此裝置,以科技產品達到酒駕防制的效果,但他也認為,若將來此安全帽上市後,需考量其單價是否能為大眾所接受,才能促使民眾購買,有效防止機車騎士酒駕。 團隊成員、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學生高立瑜(左)與湯元麒(右),以該裝置於2019第15屆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獲獎。 圖/高立瑜提供
重摔通報結合坑洞辨識 增騎士獲救機率
新知
第1713期
重摔通報結合坑洞辨識 增騎士獲救機率
2019-11-13
【記者何昀儒台南報導】據統計,台灣每年機車車禍傷亡人數,在交通事故中約佔6成,其中造成自摔與自撞的主要原因之一為道路品質不佳。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講座教授黃悅民指導該系碩士班學生,研製「機車安全與道路坑洞辨識系統」,當騎士摔車時,系統能主動通報聯絡人,並結合路面坑洞辨識功能,希望提升機車族的行車安全。該作品獲得「2019第24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資訊應用組」第一名。 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學生團隊研製「機車安全與道路坑洞辨識系統」,作品獲得「2019第24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資訊應用組」第一名。 圖/李元碩提供「重摔主動通報系統」安裝在安全帽內側,團隊首度提出以電壓感測發電模組,即薄片狀發電板(在感受到碰撞時,會產生微量電流),測量頭部遭受的撞擊力道,也運用壓力感測器,偵測騎士是否頭戴安全帽。團隊成員黃雅鈺說:「要戴著安全帽,系統才會啟動,以免誤報。」最後這些數據,將透過藍芽傳送至應用程式(APP)。事故當下,APP會自動寄發手機簡訊,向預先設定的聯絡人通報,並傳送地點、頭部撞擊位置與碰撞力道分析。此外,APP還附加「道路坑洞辨識」功能,使用者只需將手機放置在機車手機架,行進時系統每5秒拍攝一張道路照片,並將照片內容分析、分類成八種道路損害,如坑洞、大範圍龜裂、斑馬線模糊等。這些數據會被儲存於雲端資料庫,顯示在APP地圖上,團隊成員李元碩補充,系統還有行走模式,讓民眾可手動拍攝道路不平處上傳。 在力道碰撞測試中,團隊以假人頭做實驗,將碰撞力道對應電壓,換算成一套數值,一旦值大於5,就代表使用者頭部承受的撞擊力道過大,可能有生命危險,系統就會發出求助簡訊。團隊成員李心佑說明,系統設置10秒緩衝時間,若傷勢不嚴重,騎士可透過APP,取消發送簡訊。國立臺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生劉彥威說:「在台東地區生活,會想擁有此裝置,不過要考慮到偏遠地區訊號可能不佳。」 參賽過程中,團隊將實驗用的假人頭搬至會場,意外招來不少好奇的目光。圖為團隊成員於競賽會場內的合照。 圖/李元碩提供鑑於機車騎士若在人煙稀少處摔車,可能因傷重昏迷,無法自行通報救護車錯失搶救時機,團隊研發該重摔主動通報系統,期望能在最短時間,將傷者送醫。台灣多雨、多地震,道路損壞率高,機車族經常因柏油路凹凸不平、充滿坑洞而摔車,團隊希望藉路面坑洞辨識系統,提供一個平台給機車族共享資訊,以提升彼此行車安全,達到互利的效果。團隊規劃將重摔主動通報系統埋藏在安全帽裡,以利商品化,李元碩解釋,布置發電板的位置是有講究的,一般民眾較難精準地安裝。他說:「希望最後成品是賣一款『有重摔通報功能的安全帽』,只有電池充電接孔會露出,以方便民眾操作。」道路坑洞辨識系統則是想邀請政府修路單位合作,科學化數據可增加修繕柏油路的效率,透過電腦檢視各地路況,也能夠節省人力成本。
智慧安全帽偵測大型車 「語出警人」保騎士安全
新知
第1634期
智慧安全帽偵測大型車 「語出警人」保騎士安全
2016-10-26
【記者吳謙綜合報導】內政部警政署調查顯示,民國104年,全國有21%的A1類交通事故(造成人員當場或二十四小時內死亡的交通事故)起因於駕駛人未注意車前狀態,佔A1類比例最高。為使前方機車騎士能提早駛離危險駕駛,南台科技大學學生研發的「如影隨形智慧安全帽」能主動偵測後方大型車輛,並以語音警示騎士。「如影隨形智慧安全帽」使用紅外線感測器偵測後方車輛,當感測到大型物體時,即開啟相機模組拍攝,並將影像傳至內建微電腦進行辨識,若辨識結果符合大型車「綠底白字」或「紅底白字」車牌特徵,就會啟動揚聲器提醒騎士盡速離開。目前感測範圍約為後方4.5至5公尺、寬3至3.5公尺,約兩台計程車並排的面積。 南台科技大學團隊研發出「如影隨形智慧安全帽」,運用紅外線感測器以及微型攝影機,能主動偵測並識別後方大型車輛,並以語音警示騎士。 圖/南台科大鍾雨叡提供南台科大「物聯網實驗室」與「車用電子實驗室」學生跨領域合作,用一年的時間研發出此款智慧型安全帽,主要採用現成裝置進行組裝,製作成本約新台幣6000元。目前已通過專利申請,未來改良完成將與廠商合作,壓低成本並大量生產市售。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學生王愷騎機車通勤,他指出,有時會遭到後方車輛逼車,突然閃避又容易造成追撞,進退兩難,「如果能提早發覺遠離,相信將更能保障機車騎士的安全。」南台科大電子工程系學生鍾雨叡表示,研究過程最大的阻礙是影像的辨識,許多外在因素都會對影像造成影響,如光源、雨水、霧氣、機車晃動等。目前上路實測的準確率已達70%,未來將對程式持續優化,提升辨識的速度和準確度。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