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化身吸附劑淨化重金屬汙水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第1800期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記者張恩爾報導】國立中正大學今年三月針對電動車設置新規範,規定學生於校內騎乘電動車須配戴安全帽,並於本學期起嚴格執行,引發學生抱怨。然而,學生們也有許多「鑽漏洞」的方法,例如到達警衛視線死角,或在警衛休息時不戴安全帽等,造成校方困擾,也出現行車安全疑慮。 中正開放學生駕駛電動車的主要原因是校地廣大,中正車輛管理中心行政辦事員許心渝表示,校地廣闊外也有許多上下坡,在無法開放機車進入校園的情況下,騎乘電動車是最方便的選擇。中正生物醫學科學系學生陳豊鈞則指出,由於夏天天氣悶熱,宿舍到教學區的距離長,且大部分是上坡路段,徒步大約需要20分鐘,「我覺得如果要在中正有效率和舒適地移動,就必須騎乘電動車。」 至於本學期開始嚴格取締的原因,許心渝說明,除了許多路段有坡度外,下雨時也會導致路面溼滑,「如果學生在騎乘時打滑發生意外,而且沒有配戴安全帽,若撞到頭部將會造成嚴重的傷勢。」許心渝希望透過此項規定保護學生的行車安全,降低意外發生率。 對於須配戴安全帽的規定,學生的配合度普遍不高。陳豊鈞表示,警衛只有在學生通過正門時,才會取締未戴安全帽的學生,不過除了正門口,校園內其他地點還沒有取締違規的情形,因此很多學生進入校門後就會脫下安全帽。中正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學生H(化名)則指出,警衛室後的寧靜橋是警衛的視線死角,「我就會在過橋後把安全帽脫掉,在校內也都不會戴安全帽。」談到不想戴安全帽的原因,H說:「除了背包和電腦外,還要另外提一頂安全帽,真的不太方便。」社會福利學系學生C小姐(化名)也補充,早上去上課時戴安全帽容易破壞髮型,因此降低配戴的意願。 針對校園內的道路規範,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陳勁甫說明,校園內的道路不屬於公共道路,基本上不適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內「騎乘微型電動二輪車必須配戴安全帽」的規定,因此校內駕駛需根據各校校規,中正學生於校內騎乘電動車時,仍須配合校方規定,配戴安全帽。 至於如何有效降低學生違規的狀況,陳勁甫坦言難度較高,需要透過交通安全宣導,讓學生了解安全帽的重要性,校方也必須新增相關罰則,防止類似情況再度發生。許心渝則表示,目前中正還是會以勸導為主,也將於學校官網公告詳細規定,「我們會舉辦更多的交通安全講座,希望透過講座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安全帽的必要性,保障校內用路人的安全。」
新知
第1717期
智能安全帽偵測酒精 盼減酒駕事故
2019-12-11
【記者蔡淳宇綜合報導】近來政府推行可防止汽車酒駕的「酒精鎖」,卻沒有針對機車酒駕提供相關裝置輔助。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學生高立瑜、湯元麒,在該系副教授張獻中指導下,研發「藍芽酒精偵測智能安全帽」,包含酒精偵測與防盜兩大功能,於「2019第15屆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牌與特別獎。據內政部警政署民國107年警察機關取締酒駕概況資料指出,造成人員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之酒駕交通事故共有96件,其中以機車肇事案件63起為大宗。因此,團隊研發可連結機車發動裝置的酒精偵測智能安全帽,期望減少機車酒駕的人數。高立瑜說明,當機車騎士戴上安全帽後,裝置便會開始檢測駕駛呼出氣體中是否含有酒精成分,若有則無法發動,以此達到防制酒駕的效果。團隊也觀察,有些騎士貪圖方便,在不熄火的狀態下便將機車暫停路旁,導致機車遭竊,於是他們增加防盜功能,只要使用者脫下安全帽,機車即自動熄火。 「藍芽酒精偵測智能安全帽」之裝置照片。透過安全帽與機車發動裝置的連結,達到酒精偵測及防盜的效果。 圖/高立瑜提供「這頂安全帽就像機車的第二把鑰匙。」湯元麒說。團隊於帽中安裝壓力感測器、酒精感測器等器材,同時連結機車發動裝置,為騎士的安全把關。湯元麒進一步解釋,帽中的壓力感測器偵測騎士是否戴上安全帽,並在龍頭處設有能夠發射紅外線訊號的裝置,以確認騎士位置,待安全帽接收該訊號後,方進行酒精檢測。經過上述三層檢驗後,騎士才能成功發動機車。此裝置最初發表時,僅有酒精偵測功能,高立瑜提到,當時便有教授提出質疑,認為酒精偵測可由他人代為檢測,再以此讓機車發動,如此裝置便失去原有作用。因此,他們在帽中增加壓力感測器,儘管代為檢測之人通過酒測,但當此人拿下安全帽,機車仍會自動熄火,高立瑜說:「這不只能確保騎士本人沒有喝酒,也會促使駕駛戴好安全帽。」團隊盼未來能與政府合作推動該裝置,以減少機車酒駕事故。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秘書長林美娜則表示,非常樂見有學生研發此裝置,以科技產品達到酒駕防制的效果,但他也認為,若將來此安全帽上市後,需考量其單價是否能為大眾所接受,才能促使民眾購買,有效防止機車騎士酒駕。 團隊成員、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學生高立瑜(左)與湯元麒(右),以該裝置於2019第15屆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獲獎。 圖/高立瑜提供
新知
第1713期
重摔通報結合坑洞辨識 增騎士獲救機率
2019-11-13
【記者何昀儒台南報導】據統計,台灣每年機車車禍傷亡人數,在交通事故中約佔6成,其中造成自摔與自撞的主要原因之一為道路品質不佳。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講座教授黃悅民指導該系碩士班學生,研製「機車安全與道路坑洞辨識系統」,當騎士摔車時,系統能主動通報聯絡人,並結合路面坑洞辨識功能,希望提升機車族的行車安全。該作品獲得「2019第24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資訊應用組」第一名。 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學生團隊研製「機車安全與道路坑洞辨識系統」,作品獲得「2019第24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資訊應用組」第一名。 圖/李元碩提供「重摔主動通報系統」安裝在安全帽內側,團隊首度提出以電壓感測發電模組,即薄片狀發電板(在感受到碰撞時,會產生微量電流),測量頭部遭受的撞擊力道,也運用壓力感測器,偵測騎士是否頭戴安全帽。團隊成員黃雅鈺說:「要戴著安全帽,系統才會啟動,以免誤報。」最後這些數據,將透過藍芽傳送至應用程式(APP)。事故當下,APP會自動寄發手機簡訊,向預先設定的聯絡人通報,並傳送地點、頭部撞擊位置與碰撞力道分析。此外,APP還附加「道路坑洞辨識」功能,使用者只需將手機放置在機車手機架,行進時系統每5秒拍攝一張道路照片,並將照片內容分析、分類成八種道路損害,如坑洞、大範圍龜裂、斑馬線模糊等。這些數據會被儲存於雲端資料庫,顯示在APP地圖上,團隊成員李元碩補充,系統還有行走模式,讓民眾可手動拍攝道路不平處上傳。 在力道碰撞測試中,團隊以假人頭做實驗,將碰撞力道對應電壓,換算成一套數值,一旦值大於5,就代表使用者頭部承受的撞擊力道過大,可能有生命危險,系統就會發出求助簡訊。團隊成員李心佑說明,系統設置10秒緩衝時間,若傷勢不嚴重,騎士可透過APP,取消發送簡訊。國立臺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生劉彥威說:「在台東地區生活,會想擁有此裝置,不過要考慮到偏遠地區訊號可能不佳。」 參賽過程中,團隊將實驗用的假人頭搬至會場,意外招來不少好奇的目光。圖為團隊成員於競賽會場內的合照。 圖/李元碩提供鑑於機車騎士若在人煙稀少處摔車,可能因傷重昏迷,無法自行通報救護車錯失搶救時機,團隊研發該重摔主動通報系統,期望能在最短時間,將傷者送醫。台灣多雨、多地震,道路損壞率高,機車族經常因柏油路凹凸不平、充滿坑洞而摔車,團隊希望藉路面坑洞辨識系統,提供一個平台給機車族共享資訊,以提升彼此行車安全,達到互利的效果。團隊規劃將重摔主動通報系統埋藏在安全帽裡,以利商品化,李元碩解釋,布置發電板的位置是有講究的,一般民眾較難精準地安裝。他說:「希望最後成品是賣一款『有重摔通報功能的安全帽』,只有電池充電接孔會露出,以方便民眾操作。」道路坑洞辨識系統則是想邀請政府修路單位合作,科學化數據可增加修繕柏油路的效率,透過電腦檢視各地路況,也能夠節省人力成本。
新知
第1634期
智慧安全帽偵測大型車 「語出警人」保騎士安全
2016-10-26
【記者吳謙綜合報導】內政部警政署調查顯示,民國104年,全國有21%的A1類交通事故(造成人員當場或二十四小時內死亡的交通事故)起因於駕駛人未注意車前狀態,佔A1類比例最高。為使前方機車騎士能提早駛離危險駕駛,南台科技大學學生研發的「如影隨形智慧安全帽」能主動偵測後方大型車輛,並以語音警示騎士。「如影隨形智慧安全帽」使用紅外線感測器偵測後方車輛,當感測到大型物體時,即開啟相機模組拍攝,並將影像傳至內建微電腦進行辨識,若辨識結果符合大型車「綠底白字」或「紅底白字」車牌特徵,就會啟動揚聲器提醒騎士盡速離開。目前感測範圍約為後方4.5至5公尺、寬3至3.5公尺,約兩台計程車並排的面積。 南台科技大學團隊研發出「如影隨形智慧安全帽」,運用紅外線感測器以及微型攝影機,能主動偵測並識別後方大型車輛,並以語音警示騎士。 圖/南台科大鍾雨叡提供南台科大「物聯網實驗室」與「車用電子實驗室」學生跨領域合作,用一年的時間研發出此款智慧型安全帽,主要採用現成裝置進行組裝,製作成本約新台幣6000元。目前已通過專利申請,未來改良完成將與廠商合作,壓低成本並大量生產市售。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學生王愷騎機車通勤,他指出,有時會遭到後方車輛逼車,突然閃避又容易造成追撞,進退兩難,「如果能提早發覺遠離,相信將更能保障機車騎士的安全。」南台科大電子工程系學生鍾雨叡表示,研究過程最大的阻礙是影像的辨識,許多外在因素都會對影像造成影響,如光源、雨水、霧氣、機車晃動等。目前上路實測的準確率已達70%,未來將對程式持續優化,提升辨識的速度和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