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以彩鉛繪出情感依附 高以樂再現人寵羈絆
藝文
第1784期
以彩鉛繪出情感依附 高以樂再現人寵羈絆
2023-11-01
【記者邱昭華綜合報導】「人可以決定一生當中養多少寵物,但是對牠們而言,眼前所見之人永遠是唯一的愛。」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班在職碩士學位班的學生高以樂,10月28日起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德群畫廊,舉辦創作個展《愛、時間與記憶》,以自己和其他飼主的寵物作為主角,展出22幅油畫、20幅彩鉛畫作品,詮釋人類與寵物之間的情感依附。 開幕式當天,許多飼主攜帶寵物推車和自家毛小孩觀展,一同交流、拍照。 圖/邱昭華攝高以樂平時便習慣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與愛犬的生活。去年十月,高以樂與其他飼主共同為愛犬偉仔舉辦聚會,在交流過程中,他決定以飼主們與寵物之間的情感作為創作主題。為了繪出人與動物最真摯的情感,高以樂以寵物照片為範本,再細膩描摹出20幅動物肖像,「照片是靜止,但繪畫的過程卻是跟著時間在流動。」高以樂也提到,油畫顏料的揮發性成分對動物呼吸道有害,而為了能一邊作畫一邊照顧偉仔,他便一改慣用的油畫創作,選擇以彩色鉛筆作為媒材。作品〈重生〉描繪一隻遭棄養的鬥牛犬,在寒冷黑夜中孤單無助的身影,而畫中主角便是高以樂的寵物「偉仔」。他細膩描摹犬隻被前飼主丟棄在新北河濱公園時的神情,希望能告誡欲飼養寵物者,必須衡量自身能力、尊重生命,以免對動物造成長久傷害。高以樂也補充,儘管自己已認養偉仔四年,也盡力給予牠一個安全、安心的家。然而,偉仔被棄養的創傷仍尚未平復,依舊沒有安全感,「我和我先生只要出門太久,一回家就發現偉仔在落淚,眼睛變得紅腫。」 〈重生〉中的白色法鬥犬是高以樂的愛犬偉仔,描繪牠當初被丟棄在新北河濱公園時,在夜晚無助地等待主人的模樣。 圖/高以樂提供〈等候〉的場景設定在高以樂家中一樓,刻畫偉仔呆坐在暗色系的窗、門、地磚前,等候高以樂的先生回家的模樣。「我先生晚上開車回來會開車頭燈,對光線很敏感的偉仔,會立刻發現那是我先生。」高以樂表示,雖然動物不是人類,但對於家的渴望如同孩子一般,期盼得到陪伴及呵護,以滿足安全感。他也觀察到,當主人外出時,寵物總在門口守候,而當飼主回到家,第一眼也總能見到牠們最熱切的眼神,「這幅畫就是想表達人與寵物組成的家的意象。」 〈等候〉的場景在高以樂家中一樓,刻繪偉仔坐在門口,等候高以樂先生回家的畫面。 圖/高以樂提供「這是非常熱鬧的展覽,不像一般藝廊會放玻璃罩隔絕大眾。」觀展民眾高雅倩認為,在展間能看見民眾和愛犬的互動交流,是這場展覽的可貴之處。此外,高以樂細膩畫出自家寵物的神韻,也令他感到敬佩,「當我看到毛小孩被畫出來掛在牆上,跟實際在家裡看到牠們,是有不同程度的感動。」而觀展民眾陳冠良看見去世愛犬嚕嚕米的畫作後則説:「看得出來高以樂想要讓飼主看到寵物快樂的一面,而不是生病後的痛苦模樣。」 寵物嚕嚕米原先是觀眾陳冠良的姐姐所飼養,後來由他接手照顧,即便相處時間不多,但已建立深刻的情感。 圖/高以樂提供
寵物衣結合中醫光療 改善犬貓退化性關節炎
新知
第1769期
寵物衣結合中醫光療 改善犬貓退化性關節炎
2022-10-27
【記者古宇恩綜合報導】隨著動物權利日益提升,民眾逐漸注重寵物生理需求。為解決犬貓邁入中老年關節退化的問題,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寵物保健系與生物科技暨製藥技術系學生組成團隊研發「寵物保健治療衣」,將中醫光療結合寵物衣,讓寵物復健從醫院走向居家生活。此發明亦榮獲2022年烏克蘭國際發明展金牌。 寵物保健治療衣由四個部件組成,分別為寵物衣設計、光照理療裝置、控制器及電池系統以及應用程式。 圖/林育興提供寵物保健治療衣以中醫的光療技術,透過低能量雷射治療刺激細胞中的粒線體,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發炎反應及加速組織癒合的療效。團隊成員洪唯云說明,研發過程從思考如何將傳統光療轉化成穿戴形式出發,接著著手研究合適的光源,並設計間距對應犬貓經常患病的部位。而該治療衣的光照理療裝置設計於衣物尾端,洪唯云對此則解釋,「主要是因為犬貓的髖關節相對容易發生問題。」 光照理療裝置為團隊專利技術,透過雷射LED燈照射寵物經常患病部位,達到保健效果。 圖/林育興提供除光療裝置外,衣物能符合不同大小寵物的技術也是團隊研發重點,兩者皆於今年獲專利。團隊成員廖家興認為,這是整個研發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如果每一種大小的版型都要的話,整體設計會過於複雜,成本也會提高。」團隊曾採用彈性布料設計整件衣物,但經過反覆實驗發現並不耐用。因此,師生在多次討論及嘗試後決定將衣物分割成數片,以具延展性的不透光布作為銜接,透過拼貼形式因應各種尺寸。 圖中央的灰白色布料為具延展性的不透光布,在其上設計卡扣連結其他布料,達到尺寸調整的效果。 圖/林育興提供團隊指導老師林育興認為,此發明受到國際肯定主要有兩個重點,「首先在於穿戴,無須限制狗的行動,再來,符合寵物長照需要。」他說明,市面上的光照理療裝置並不能使用超過40分鐘,並且需由獸醫才能進行,但團隊採用第二級雷射(註)LED燈,民眾在家就可以幫寵物施作,讓毛小孩的保健不再受限於特定時空。註: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雷射光的安全級數大致分成四級,各級又可細分成更小層次,二級以下雷射屬於安全雷射,無需接受風險管控教育即可使用。 圖為寵物實際穿著寵物保健治療衣的示意圖,團隊特別強調動物穿著的舒適性以及移動的便利性。 圖/林育興提供此發明已邁向商品化階段,林育興表示,過去保健醫療衣在獸醫院測試時,常因為療效過於顯著而無法回收,這也加深團隊對於發明的自信。治療衣不需透過侵入方式進行保健,飼主黃文荻認為能提高讓自家寵物嘗試的意願。不過,他也從飼養經驗提出疑慮,「貓咪非常在乎自己的毛色,所以牠們滿討厭身上有任何的物件。」他認為如何讓各個寵物適應也會是發明推廣上必須思考的面向。
當娃娃車內裝的是寵物 尚待檢驗的大毛孩時代
專題
第1764期
當娃娃車內裝的是寵物 尚待檢驗的大毛孩時代
2022-04-07
【專題記者顏婕儒、李昀璇、陳楷霖、許如鎧綜合報導】根據內政部與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統計,台灣自2018年起,貓犬新增認養登記數量超車新生兒,差距更是連年擴大。時至2021年,全年新生兒出生數為15萬3820人,創下史上新低;全年登記的寵物貓狗則高達22萬8971隻。數據更進一步顯示,近年可能出現毛孩登記數量一舉超越幼年人口(註)的黃金交叉,將台灣逐步帶入「毛孩當道」的時代。註:幼年人口,係指0至14歲之人口 寵物和新生兒歷年登記數量 資料來源/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資料整理/許如鎧 圖表製作/許如鎧寵物數量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節節攀升,在這個世代中邁入主流,然而流浪貓犬的問題依然在社會角落暗流湧動,為環境安全埋下不定時炸彈,飼養不當引發種種問題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台灣參差的飼主素質,貌似未能跟上毛孩數量增長的速度,在飼養教育不盡完善的環境,毛孩們的幸福似乎仍舊是個未知數。台灣的飼主,真的準備好了嗎?養兒育女成本高 毛孩成家庭新寵兒「我覺得養小孩要慎重非常地多,就是他沒有辦法說養就養。」飼主簡嘉誼坦言,有時一個念頭便能將毛孩帶入自己的生活,養育孩子則不然,經濟壓力、時間成本、教育規劃等重擔會接踵而至,可能讓自己難以喘息。飼主Annie則以自身經驗解釋,「小時候媽媽當過夜保姆,需和嬰兒睡同一間房間,讓我從國中時期就經歷新生兒媽媽的日常,痛苦的感覺至今歷歷在目。」這些經歷讓他認為,比起會哭鬧的幼兒,養育毛孩不僅能享受照顧、疼愛孩子的感受,更能同時兼顧生活品質,保有喘息的空間,不必犧牲自己的自由。「養小孩很花錢,投報率可能是負值,養壞了還要出來道歉。」飼主許湘寧直言,養育孩子所花費的時間成本過於龐大,可能讓父母難以兼顧工作,更甚者,未來搬遷或生涯規劃都必須考量到小孩的教育與成長。而飼主葉佐駿認為,一個健全的孩子需要一個健全的家庭,父母雙方的愛缺一不可,即便只是缺少一方,都可能讓孩子誤入歧途,這也代表養育者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成本去陪伴孩子,「從照顧時間和難易度來說,小孩的養育門檻真的比較高。」社團法人臺灣寵物家庭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李庭吾針對「養寵物不養小孩」的現象說道:「如果都需要陪伴,可能養寵物就是比較容易去達成的目標。」他認為,在不婚不生主義漸漸盛行的背景下,少子化、高齡化都為寵物市場帶來大量需求,因為毛孩的養育費用不僅較幼兒省錢,他們的表現有時甚至比孩子更貼心,在較低的成本下能獲得陪伴與慰藉,毛孩可能在不久將來取代幼兒,成為養育對象的首要之選。 毛孩嘟嘟緊挨著飼主葉佐駿,在他們之間並不存在階級制度,而是如家人般親密無間的關係。 圖/許如鎧攝飼養毛孩成趨勢 寵物課程、服務漸興起飼養毛孩成為主流後,政府和民間也分別祭出相應措施。為增加大眾飼養責任,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自2014年起開辦「貓犬學校」,讓飼主帶著貓犬一同上課,學習培養和寵物間的默契、寵物肢體語言和寵物才藝訓練等等。台北市動保處動物管理組技士陳玫雅表示,過去部分民眾會因寵物無法管教,而將其送進動物之家棄養,為了降低此情況,希望藉由飼主教育課程,從源頭著手改善。事實上,目前全台僅北市與社區大學合作辦理飼主教育相關課程,其他縣市則略顯消極。對此,陳玫雅樂見各縣市也能辦理相關業務,若能將飼主教育觀念擴展至各地,有助於減少不良飼養情況,進一步降低棄養和流浪動物問題。毛孩數量持續上升,也帶動寵物寄養服務市場。根據農委會統計,目前各縣、市合法提供寵物寄宿服務業者逾4300家。曾將寵物送進寵物旅館托養的Annie分享,照護人員不僅會在寵物報到時,立即傳送寵物進房的影片,也會提供即時影像,讓他能隨時觀看房內狀況。此外,他也表示館方曾給予專業飼養建議,例如攜帶毛孩習慣的物品、玩具和零食等,可以讓牠們透過熟悉的味道減少緊張感。寵物旅館提供無微不至的呵護,使Annie感到十分放心,也同時滿足他對寄養服務的需求。寵物相關產業的興起,似乎顯示有越來越多的飼主重視飼養品質,不過許多飼主對此反而持否定態度。Annie直言目前台灣對飼主的教育並不完善,導致棄養、放養、虐待事件層出不窮。簡嘉誼也感嘆平時鮮少獲取專業飼養知識,讓他深感台灣對飼主教育與指導的不足。寵物數量的增長似乎只帶動了寵物產業的蓬勃,卻無法促進飼主觀念的提升,在正確觀念宣導不周的情況下,看似完善的硬體設施形同虛設,種種飼養問題依然在台灣層見迭出。錯誤觀念成引信 失職飼主燃多重問題抱持錯誤飼養觀念的飼主並不在少數,隨著養寵物的人數遽增,不了解或不在乎如何正確飼養毛孩的主人也越來越多,對社會及寵物的負面影響因而倍增。不少公園的景象能反映此情況。近年來,越來越多民眾將寵物帶至公園散步,伴隨而來的卻是更多未經處理的寵物排泄物,無論在水泥地還是草叢,如地雷般埋藏其中的便溺隨處可見,本應作為綠地的公園也因此淪為寵物的大型廁所。此外,園內也能看到眾多飼主將寵物的牽繩鬆開甚至卸下,讓毛孩能夠自由地奔往心之所向,這樣的場景雖然看似愜意,實則暗藏危機。臨床獸醫師陳映華表示,平時再怎麼乖巧的寵物,也可能在受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失控,產生攻擊、暴衝等攸關寵物自身以及民眾安危的舉動。 有不少犬隻習慣在外大小便,若飼主未如規定清理,將造成環境日益惡化。 圖/陳楷霖攝另一方面,飼養相關資訊不流通也間接影響動物權益,許湘寧表示,很多飼主連牽繩、餵食等基本觀念都不了解,最終只能自行上網查找。但網路資訊參差不齊,錯誤、不完全正確的消息也對寵物造成威脅,陳映華指出,即便症狀相同,仍須針對每隻個體差異對症下藥,若僅憑網路指引隨意治療,容易對寵物帶來二度傷害,他直言,「若盡信網路言論來決定治療方式,出了事網友也不會負責。」錯誤資訊同樣影響飼主對寵物的管教方式,李庭吾指出,過去網路上流行一種名為「狗老大」的寵物教育手段,指示飼主可透過懲罰等手段向寵物建立權威,避免其「爬到自己頭上」。即便近年來「狗老大」已因歐美提倡「人寵平權」被推翻,台灣卻仍有飼主藉由網路得知後將其奉為教育準則,損害寵物權益,「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狗老大』的作法只能抑制卻不能根絕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寵物做出更大的反彈。」此類行為不僅對環境造成影響,更進一步傷害社會和諧。李庭吾認為,目前台灣仍有過半民眾沒有飼養寵物,若他們的生活因飼主之不負責受到影響,易對飼主及寵物群體產生負面觀感,「像現在還是有很多房東不願意讓飼養寵物的家庭入住,一定就是曾經有過不好的經驗。」事實上,《動物保護法》、《廢棄物清理法》以及各縣市關於寵物的自治條例都已明訂不清理排泄物、不繫牽繩等行為均屬違法,多數綠地也矗立告示牌,提醒飼主應盡責任,甚至擺有寵物專用垃圾桶方便飼主利用。農委會也曾發布〈犬隻飼養與照顧指南〉,教導民眾如何正確飼養動物,再加上貓犬學校、寵物旅館等措施逐漸完備,台灣飼主的觀念理應與時俱進,但現在看來,不管是對外的社會共榮,抑或是對內的毛孩照護,台灣飼主仍有一大段路需要努力。 因應寵物數量攀升,許多公園皆設有狗便清潔箱,望能養成飼主隨手清理狗便的正確觀念,同時維護市容。 圖/陳楷霖攝飼主責任、毛孩訓練雙管齊下 共創寵物友善環境「國外有一些領養單位會要求飼主要先去上課,然後再去領養,我覺得這個是現在台灣比較欠缺的一塊。」擁有近十年訓犬經驗的寵物訓練師小善(化名)說明。許多新手爸媽在小孩未出生前就會購買嬰兒用品、佈置嬰兒房,並且參與相關課程,養寵物也應抱持同樣的心態,而非一時興起。飼主應該針對所養品種以及寵物本身個性,做出相對應的管理。葉佐駿舉例,自己與親戚皆飼養皮膚對天氣變化較敏感的西高地白㹴,因觀念落差導致飼養方式不同,「我家狗狗的毛很白很蓬鬆,但親戚的狗就是沒什麼毛,然後皮膚都是紅紅的,因為那個皮膚病已經嚴重到不太能救了。」除了飼主對於寵物的認知外,動物本身也需要接受行為教育。以養狗為例,小善表示,四個月是幼犬大腦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犬隻社會化的關鍵,假如此時未受到應有的教育,很可能導致日後出現攻擊性。李庭吾提及,寵物如果沒有辦法在人類社會中生活,飼主就容易出現棄養的念頭,進而造成流浪動物猖獗。對此,他也建議法律規範應明訂,「假如今天棄養一隻狗要十萬塊錢,然後你需要上六周的強制性課程,之後在身分證資料上面備註他曾經棄養過狗,我相信他們可能會再去想一下,而不會這麼容易的去做一個棄養。」 如今許多人選擇飼養毛孩取代生兒育女,不過因飼主責任教育不全,流浪動物問題也接踵而至。 圖/顏婕儒攝談及飼主觀念缺失的現象,曾經營六年寵物友善餐廳的阿牛媽媽(化名)認為,法令無法做到滴水不漏,若希望將問題徹底根除,除了非法繁殖業者的杜絕、飼主端「終養不棄養、結紮不放養」觀念的落實,下一代飼主生命教育的施行,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所謂的生命教育,就是教導幼童怎麼樣尊重生命、愛生命愛動物,其實就算是一個愛的宣導。」他補充說明。寵物數量增加儼然成為未來趨勢,現在的小孩終將成為下一代飼主,唯有從源頭做起,讓所有人都擁有健全的心態,才能創造一個對毛孩友善的環境。目前國內已有逾四分之一的家戶飼養寵物,為提升毛孩福祉,農委會畜牧處新設立「寵物管理科」,並於4月2日啟動。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表示,政策方向將會讓寵物獲得像人一般的照顧,負起毛小孩「從出生到死亡所有階段全面照顧」的使命。期望毛孩一生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有完整的配套,未來也會制定專法保護寵物權益,全面落實飼主責任。在寵物數量逐年攀升的背景下,飼主觀念的培育已成台灣勢在必行的任務。然而,既有飼主偏差觀念的矯正、未來飼主生命教育的推廣都注定是條漫漫長路,唯有透過政府的積極指引,搭配毛孩父母們的共同參與,方能讓飼主的素質追上高漲的寵物數量,將未來的台灣打造成人寵共榮的世界。
毛小孩說不出的苦痛 資訊不透明釀寵物醫療爭議
專題
第1748期
毛小孩說不出的苦痛 資訊不透明釀寵物醫療爭議
2021-05-05
對飼主而言,毛小孩如同一家人,當寵物需要就醫,飼主必定承擔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圖中的貓被固定四肢,準備進行手術。 圖/春天動物醫院提供【專題記者林子頊、吳季柔、徐宇昕、王崴漢綜合報導】「那時候(開刀過程)很緊張,但當我們知道腫瘤是良性,開完刀後只要照顧好就沒問題了,不知道為什麼後來牠突然就走了。」李小姐(化名)在訪談中數度哽咽,憶起逝去的寵物貓李木木,至今他仍無法平復情緒。術前,李木木血檢(註1)指數一切正常,身上的腫瘤接受外科手術切除,術後僅須服藥便能康復。「他(獸醫師)要我們餵什麼藥我們就餵什麼,雖然感覺牠(李木木)很不舒服但我們還是照餵。」李小姐談到,李木木術後歷經三次回診,在第三次回診前突然身體不適,各項血檢指數異常飆高,最終在安寧治療下,李木木離開李小姐一家人。註1:寵物開刀前必須接受血液檢查,檢視本身健康狀態,評估是否適合此項手術。台灣近年飼養寵物的比例逐年上升,從事趨勢分析的時勢股份有限公司曾於2018年推測,台灣寵物數量有機會在2020下半年超過15歲以下孩童數。寵物市場快速擴張,相對應的醫療需求不斷增加,而藏身於寵物醫療現場的問題也浮出檯面。 近年寵物市場擴張,寵物醫療需求也快速提升。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公開資料,全台目前登記開業的動物醫院有1923家。(圖為示意照,非當事醫院) 圖/王崴漢攝李木木當時大約六歲,明明應是身體健壯的年歲,卻在接受一般腫瘤切除手術後離世。李小姐拿著醫師開的藥丸求助過往看診的另一間醫院,礙於醫師無法僅從藥丸判斷藥物成分,李小姐至今不曉得當時李木木到底吃了什麼藥,「我們只有拿到血檢證明書跟收據,裡面寫著開刀用了哪些器材、多少錢,不會給我們藥名。」瀏覽網路上有關寵物醫療爭議的文章,其中一部份的癥結,在於飼主無法取得醫療過程的相關書面文件,包括獸醫師填寫的診療紀錄,或手術過程的影像資料。若不幸發生醫療事故,飼主無法取得客觀證據,將有損權益,更遑論釐清事故真相。<b>獸醫師法規範不周 醫病資訊落差加劇獸醫師理應是毛小孩的守護天使,然規範不完善的《獸醫師法》導致動物醫療品質參差不齊。飼主在無法仰賴法律保障的窘境下,每一次診療都充滿變數。 寵物醫療會處理到不同品種、體型的寵物,由於寵物醫療未設有健保制度,獸醫師依自身財務能力使用不同醫療設備。 圖/王崴漢攝台北市議員楊靜宇曾任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簡稱全聯會)副理事長,他認為現行《獸醫師法》規範不周,如第12條規範診療、檢驗紀錄應記載飼主姓名、動物種類與體重、診療日期、發病情形、診斷結果及用藥與治療情形等。制度看似詳盡完整,但楊靜宇道出藏匿其中的漏洞:「主管機關沒有設立(診斷紀錄)標準格式,這往往是爭執點引發的所在。」楊靜宇補充獸醫師培育教學包括病歷填寫,但職場慣例又是另外一套。全聯會統籌各縣市獸醫師公會,也提供現行動物診斷證明書範本。楊靜宇查閱此範本時,發現文件僅以「診斷結果」概括發病情況、用藥與治療情形,恐有診斷書不夠詳盡且資訊不透明的問題。此外,《獸醫師法》第11條也規定獸醫師若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提供診斷書及檢驗證明書給飼主。然而根據多數飼主的就醫經驗,規模較小的動物醫院通常不會主動提供診療證明,即便飼主主動向院方要求診斷書或是藥單,卻少有獸醫遵守規定,提供完整診斷紀錄。飼主Dolly(化名)的遭遇即為一例,他因寵物狗Lulu的皮膚搔癢問題就醫,卻遭遇不佳的醫療經驗,更纏上官司。Dolly透過醫院粉絲專頁留言評論,質疑獸醫自售洗劑、用藥過重,導致Lulu嚴重脫毛、抽搐無力,他同時指控院方造假Lulu的血檢報告書,宣稱牠患有犬隻少見的「血巴東蟲症」(註2),卻遭到獸醫以妨害名譽告上法庭。蒐集證據時,他發現院方未提供任何收據與藥單,「我回去跟他要收據,我要了三遍。」後來Dolly親自去動物醫院,他判斷當時因有其他客戶,院方不便拒絕,才能順利取得收據。註2:血巴東蟲症(Hemobartonellosis) 是一種犬貓傳染病,感染多以貓為主,犬隻感染機率較小。感染後寄生在紅血球的細胞外,進而引起貧血。相較於收據,藥單可以提供飼主寵物用藥的資訊,對於寵物術後康復更加重要。立法委員洪孟楷關注寵物醫療問題,他點出資訊透明度會影響寵物用藥安全,許多飼主曾向他反應因擔心藥品會影響寵物健康,希望索取藥單,「(寵物)用藥後反應奇怪,(飼主)無法確定是副作用,還是劑量錯誤、醫生診斷不精準。」對於飼主而言,藥單、收據與診斷證明書不只是醫療現場的紀錄,更是毛小孩的平安符。為了寵物的安危,飼主會盡力吸收醫師說的資訊,但只有口頭說明並不足夠。李小姐無奈道出飼主心聲:「證明文件至少要給我們,才好去別間看是什麼情況。」「當下真的很慌,慌到醫院說什麼都會說好好好。」李小姐說。對於非專業的飼主而言,視同家人的寵物因病送醫,心裡早已六神無主,就診時儘管對獸醫口中的專業術語似懂非懂,他們也只能全盤接受。面臨如此資訊不對等的情況,飼主即便想爭取權益也求助無門。<b>獸醫難言的苦衷:公開完整病歷恐曲解<b>專業考量事實上,關於獸醫是否確實提供相關診療紀錄,尚有動物醫院繳出不錯的成績單。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會於完整病歷詳述飼主主訴(註3)及神經學、影像學等檢查紀錄,同時記載手術過程及後續治療,飼主可向醫院索取基本病歷,藥單也清楚列出藥物作用及可能的副作用。而除了文字紀錄,台中春天動物醫院更拍下手術程序,院長林棠棣表示:「我們讓飼主可以看到手術流程,遇到爭議時,就需要用當下的照片比對,單眼相機可以多角度清楚記錄。」註3:飼主描述寵物的異常行為以及持續時間。 獸醫師與飼主在手術前須經過充分討論,包括為何要動手術、預期結果、有無預料之外的可能等,飼主同意後再簽手術同意書。 圖/王崴漢攝現行《獸醫師法》未強制規範動物醫院如何提供診療紀錄,導致各家動物醫院服務品質不一。細究部分獸醫師為何不傾向提供完整藥單,楊靜宇指出,獸醫師除了擔心自身醫療專業被競爭同業參考挪用,更深層的隱憂,是害怕飼主考量費用落差,自行持藥單前往藥局配藥,「他(配藥)沒有診斷費沒有掛號費,所以價差會很大。」楊靜宇說明,現今動物醫療多涉及慢性疾病,寵物須定時回診,由獸醫師依情況調整用藥,「不是看一次就吃五年。」他透露,先前就曾有飼主回診幾次後向醫院索取藥單,自行前往藥局配藥,結果自家寵物於七個月後過世,飼主反而針對獸醫師開立的藥單提出告訴。除此之外,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院長張芳嘉進一步談到,並非每位飼主皆熟稔醫療專業,在發生糾紛當下,飼主通常已認定過程有醫療疏失。當飼主要求院方提供完整病歷,背後看不見的是獸醫師必須承擔名譽受損風險,獸醫師也擔憂飼主誤會醫療手法。張芳嘉認為,將完整病歷提交調查單位更合理。 若飼主誤解獸醫師診療手段,恐將不愉快的就醫經驗分享至網路平台,影響獸醫師個人名譽。(圖為示意照,非當事人) 圖/王崴漢攝<b>寵物只是「物品」 飼主救濟管道阻礙重重「我希望至少能明確讓我們(飼主)知道有申訴的管道,不會遭遇太多困難。」李小姐說。醫療資訊不透明已經是寵物醫療現場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發生爭議的主因。然而,當產生醫療糾紛時,申訴管道卻仍受不健全的制度所困,飼主只能被迫打退堂鼓。寵物在法律規定上仍屬於無生命的「物品」,飼主若尋求法律救濟,僅適用消費申訴或民事訴訟。目前寵物醫療爭議主要由地方政府的動物保護處(簡稱動保處)協助救濟,在正式提出申訴前,動保處會協助院方和飼主溝通,若無法達成共識,飼主可以向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提出消費申訴並進行調解,地方動保處和獸醫公會也會協助調解過程。在寵物醫療爭議的消費申訴上,院方須提供醫療過程的完整資訊,然而,在沒有明確規範寵物醫療記錄細項的情況下,也難以確保資訊完整度,影響調解結果。「和解就不會探究太深的原因,如果真的要探究原因,就要走民事訴訟了。」張芳嘉說。若不滿結果,飼主可以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不過,民事訴訟費用高且耗時,張芳嘉強調法律以物品看待寵物,所以即使飼主在法庭中勝訴,能得到賠償也不多,他說:「現在很多人都把寵物當成家人對待,但是就法律現實層面,(寵物醫療疏失)沒有精神賠償 。」<b>資訊不透明成爭議主因 寵物醫療環境從何改善?飼主尋求醫療協助時,會遇到的問題百態。當診療過程不透明,造成雙方醫療資訊落差,我們該如何從源頭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打破獸醫和飼主間的層層高牆?解方一:增修法規 確保醫療資訊紀錄完整「目前法條規定獸醫師不得拒絕填發診斷書跟檢驗證明書,但各位有看到所謂診斷書的標準嗎?」楊靜宇認為《獸醫師法》應仔細規定醫療行為紀錄的格式。而立法委員洪孟楷與飼主、獸醫師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討論後,也於近日推動《獸醫師法》第11條的修正草案,內容提及,獸醫師不得拒絕填寫病歷摘要、提供影像紀錄和其他診療證明文件,修正目的便是希望能讓飼主拿到更完整的醫療資訊,維護寵物醫療權益。當飼主和醫院產生醫療糾紛、不幸走上法律途徑時,完整的醫療紀錄才能作為充分的證據,供法官進行判決。另一方面也是保護獸醫師權益,輔助獸醫師的說詞,讓資訊更加公開透明。此外,獸醫相關法規與人醫仍有落差。「人醫有《醫師法》限定醫師資格,還有《醫療法》規範醫療行為、醫院分級、設備規範等院所相關規定,但寵物卻只有《獸醫師法》。」楊靜宇認為除了現有的《獸醫師法》外,政府應增設《動物醫療法》,規範獸醫的醫療行為,給予飼主更多保障。<b>解方二:建置<b>雲端病歷登錄系統 促醫療資訊流通通常寵物會有定期回診的醫院,但也可能因醫療資源不足,或寵物在非看診時間發病,飼主就需將寵物帶至設備較完善或是全天營業的醫院。然而,現今缺乏完整的寵物看診紀錄系統,接受轉診的獸醫只能透過飼主口述或簡陋的手術及用藥紀錄判斷問題,導致寵物進行重複的醫療行為,不僅浪費資源,也可能拖延動物急救的時間。「人醫可依醫療系統的紀錄向中央申請經費,但是動物醫院沒有健保,缺乏民眾查詢公開資訊的功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也無權力調閱資料。」楊靜宇點出雲端系統建立的困難處包含法源問題,他認為訂立《動物醫療法》不但能嚴謹規範醫療行為,也可建立完善的獸醫醫療系統。完整的醫療紀錄系統不僅簡化轉診流程,獸醫也有更明確的依據判斷後續療程。另一方面,明確的紀錄更保障飼主及獸醫的權益,在面對醫療糾紛的訴訟時,讓雙方有足夠證據進行審判。<b>爭議當前 動物法醫可成解套?當發生醫療疏失,寵物不幸在醫療過程喪生,飼主希望透過動物法醫解剖遺體了解真相,卻由於相關資源和制度發展尚未成熟,處處碰壁。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助理教授黃威翔專精動物法醫病理,是台灣第一位動物法醫,也組成台灣唯一的動物法醫小組。他提到,目前動物法醫的發展才剛起步,僅負責解剖動保處委託的疑似虐待動物案件的動物遺體。「目前制度發展及檢驗量能還不夠完善,針對醫療糾紛案件,處理起來會比較為難。」黃威翔說明,由於動物法醫不具公權力,無法強制從動物醫院取得寵物完整病歷,前端醫療資訊不完整,也會造成後端法醫分析困難。而解剖的費用須由飼主自行支付,且調查過程耗時,若結果不如預期,飼主也難以接受。「我們一直想做但也不能做。」他無奈說道。此外,由於缺乏寵物遺體保存設備和明確程序,遺體常交由飼主自行處理,後續若希望透過解剖釐清真相、爭取權益,但遺體保存方式錯誤,導致細胞壞死,就算能將寵物送往動物法醫檢驗,仍無法得到準確的檢驗結果。建立完善的動物法醫系統首先必須有足夠的市場需求,和充足的動物病理專業獸醫投入,才有機會推動並設立動物法醫的申請機制和規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楊靜宇坦言。 臺大獸醫學院教授張芳嘉表示,目前正與動物法醫黃威翔討論能否成立動物法醫鑑定中心,屆時除了執行法院委託的業務,同時也受理飼主對寵物檢驗的需求。 圖/王崴漢攝<b>破碎中重建信任 醫病關係待修補「到底是你專業還是我專業?」獸醫師不滿飼主Q(化名)的質疑而回應道。至於飼養四隻貓的Q,在醫療資訊不對等、尋求協助無門的情況下,他也難以信任獸醫師。寵物醫病關係越趨緊繃。「醫病關係就是要雙方信任,這部分跟人醫是一樣的,但動物不會講話只能靠飼主溝通。」張芳嘉強調良好醫病關係的重要性。張芳嘉認為在進行醫療行為前,院方應展現專業,如實稟報執行手術的判斷標準、術中可能產生的狀況和應對方式,及術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以利飼主評估是否同意醫療行為。林棠棣也建議飼主在發生問題時,主動搜尋相關資料彌補資訊落差,將看見的問題及產生的疑慮向獸醫提出,並且尊重雙方的溝通過程。法律疏漏釀成的不信任,漸漸築起獸醫師與飼主的隔閡,或許修正法律和制度仍無法完全改善當前破碎的醫病關係,但至少能逐步搭建醫病間信任的橋樑,讓醫療現場的每一步踏實而穩健。 動保意識逐漸抬頭,法律卻沒有因此跟上腳步,飼主重拾對獸醫師的信任,想必是條長遠的路。 圖/王崴漢攝
【社論】療癒還是自私?動物餐廳商機背後的剝削關係
生活
第1733期
【社論】療癒還是自私?動物餐廳商機背後的剝削關係
2020-10-22
桃園市青埔的水族館Xpark於8月中開幕,遊客絡繹不絕,吸引民眾近距離欣賞海洋生物。近日有網友上傳館內魟魚、水母受傷的照片,指責館方虐待動物,引發網路抵制聲浪。Xpark於15日發出聲明,表示並未虐待動物,生物偶有受傷、適應不良,館方均以最高規格照料。民眾可透過網路串聯,持續監督單一場所養育是否恰當,但人類消費動物的日常卻難以改變。「好可愛、好療癒喔!」常是人們看到動物時的第一聲驚呼。各種動物滑稽可愛的影片,在網路上往往瘋傳,吸引大眾點閱、分享。「可愛」、「萌」成為動物的價值,民眾希望藉由動物可愛「被療癒」,因此可近距接觸海洋生物的水族館人潮眾多,標榜和店內動物一同用餐的咖啡廳、餐廳也日益普遍。寵物咖啡廳中除了常見的貓狗,近年更有店家飼養羊駝、浣熊、刺蝟等動物,以少見的寵物作為賣點。6月,台北一家寵物咖啡廳遭爆料,流出店主虐待店內浣熊的影片、對話截圖,將咖啡廳打烊後,浣熊的真實生活攤在大眾眼前。經過台北市動物保護處介入,四隻浣熊轉移至台北市立動物園,給予浣熊適於生存的環境。寵物咖啡廳提供親近動物的環境,民眾在一兩個小時中享受動物的可愛,然後結帳、回家。這種模式下,消費者不會看到動物的生活全貌,不必思考牠們平時如何生活,不必為牠們的生老病死負責。結束本次光顧,對於店內寵物,只需留下手機相簿中的幾張照片和美好回憶足矣。《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作者黃宗潔指出,在這樣的互動模式中,民眾並非參與動物的生活,「咖啡館裡的動物,其實是被『淨化』過的存在,某程度上是一種想像的產物。」想要親近可愛的動物是人之常情,但是若僅將動物視為心靈慰藉的工具,則應再思。前往動物咖啡廳之際,我們應檢視自己的心態,是希望能了解和我們截然不同的另個生命主體,或僅為滿足自己想「被療癒」的心情?改變心態、減少消費,或許能使此風氣不再盛行,不助長動物咖啡廳氾濫。若要前往消費,則應隨時檢視店家是否給予動物妥善照料,有意識地選擇友善動物生長的場所,以市場機制為牠們把關。將生物從自然棲地抓到人造場域展演、供人娛樂,不論是寵物咖啡廳或是動物園,根源恐怕都難逃消費動物。且人為飼養再周全,對於生物而言都不比原生自然環境。但動物園、動物咖啡廳已存現況下,應追求的不是將所有動物野放,回到他們可能不再能生存的「家鄉」。而是以動物為出發點給予適性照料,並不再增加飼養。最重要的是重新省思我們對待動物的態度,改變「想要親近生命,卻不願正視每種生物都有獨特的、與生俱來的天性」。若心態不改,那麼就算擁有再多動物溝通的技術,也是枉然。
寵物美容產業興起 競賽設大專組培養新血
生活
第1695期
寵物美容產業興起 競賽設大專組培養新血
2019-01-02
【記者徐佳渝台北報導】選手熟練地將貴賓狗耳旁不平整的毛髮修剪掉,在剪刀所發出的喀擦聲中,剪出狗隻最完美的造型。去年12月30日於花博爭豔館舉行第二場「超級台灣寵物美容師大賽」,聚集全台各地的參賽者帶著他們的比賽犬一決勝負。 參賽選手在比賽前利用梳子梳理比賽犬的毛髮,為比賽做最後準備。 圖/徐佳渝攝超級台灣寵物美容師大賽由「犬誌」主辦,比賽分為大專及貴賓犬組,而大專組下又有新手、入門和專精組,每位參賽者須在兩小時內設計出最適合的比賽犬造型。當主持人一聲令下,選手們各個抽出腰邊工具袋中的剪刀,開始埋頭修剪。除了偶爾突發的巨大聲響造成現場比賽犬的驚嚇,其餘時間牠們會流暢的轉身、抬腿,乖巧地跟隨選手們修剪的韻律移動身軀。 選手使用電剪,將黑色貴賓狗腳部的毛髮剃掉,希望能在比賽最後呈現其最完美的模樣。 圖/徐佳渝攝大專入門組「最優秀技術獎」,由就讀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寵物美容學士學位學程的學生施宏諺奪得。他分享比賽心得時表示,若比賽犬跳下比賽桌,選手就會因此失格,「我的手要一直按在他身上,絕對不能離開,因為手一離開牠就會覺得沒人控制。」為防止突發狀況發生,他隨時都保持警慎。雖施宏諺對於此次比賽表現感到滿意,但他認為整體來看,比賽犬最終造型的細緻度還不夠,「再多增加一點實戰經驗會更好。」 選手專注地修剪眼前黑色貴賓狗的毛髮,在比賽兩個小時中盡力將毛髮修到最好。 圖/徐佳渝攝「平常不能跟比賽犬玩太衝的遊戲。」榮獲大專新手組「最優秀技術獎」的翁儀瀞提到,選手和寵物、比賽犬之間相處模式不一樣。平常跟比賽犬以練習剪毛居多,若牠玩太刺激的遊戲,就無法在比賽時靜下來。過程中,翁儀瀞身手俐落,下刀修剪時毫不猶豫,他在分享比賽心得時也表示,「很開心有剪出預期中的模樣。」雖翁儀瀞已從文藻外語大學畢業多年,但因對寵物美容感興趣,目前仍進修相關課程。 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選手們各個停止手邊的工作,展示其比賽犬最後的模樣。 圖/徐佳渝攝 兩個小時的比賽結束後,評審仔細地檢查比賽犬最終各部位整體的造型。 圖/徐佳渝攝近年來,寵物美容相關領域行業興起,自106年起,勞動部更開辦「寵物美容丙級職類檢定」,正式將寵物美容納入國家考試當中。而據農委會統計,2011年全國家狗數量為153萬3813隻,2017年國人飼養家狗的數量則增至177萬7252隻,「台灣生育率低,大家都不想生的狀況下,很常就把寵物當小孩在養。」施宏諺表示寵物相關的商機增加,寵物美容也在其中跟著蓬勃發展。主持人、犬誌行銷經理陳炳豪則指出,設立大專組除了想讓學生瞭解新興的寵物美容領域,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們能夠培養對這個領域的興趣,藉此有了一技之長,更因此能夠成為專業的寵物美容師。
罹癌犬納臨床試驗 陽明發表癌症治療新研究法
新知
第1690期
罹癌犬納臨床試驗 陽明發表癌症治療新研究法
2018-11-29
【記者林莉庭綜合報導】家中的寵物犬也能作為癌症研究對象?日前國立陽明大學發表「自發性疾病動物模型分子影像轉譯」服務,同時治療及研究患有癌症的寵物犬,與施行多年、以外力種入癌細胞的實驗動物研究方法不同,透過寵物犬自發形成癌症的方法,為癌症研究提供新的發展方向。 寵物犬在作為癌症研究對象的同時也能接受治療,透過PET-CT儀器了解腫瘤位置。 圖/吳東信教授團隊提供研究團隊領導者、陽明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吳東信指出,過去以實驗動物為載體,需要先破壞免疫系統,才能植入癌細胞形成腫瘤模型,與患病寵物犬由體內自發產生癌細胞的模式不同。並且,相較於實驗動物需待在室內固定場所,寵物則能充分與外部環境互動,能反映出與人類更相似的症狀。計畫成員、陽明醫放系博士生陳冠名也說明,研究完成後實驗動物可能會接受人道安樂死,寵物犬則可以在治療後持續追蹤是否產生副作用,能降低癌症藥物使用的風險。陳冠名解釋,此種寵物臨床試驗可以輔佐傳統的實驗動物研究方法,尤其是研發癌症藥物方面。藥物測試程序須先以實驗動物進行研究,接著是三階段的臨床試驗,過去皆以人體為臨床試驗研究對象,若在其中一個階段發現問題,便須重新修改,再重頭以實驗動物測試研究。而改用寵物作為臨床試驗對象,則能在發現問題當下,即時調整研究內容,有助於藥廠降低實驗成本。 寵物犬在實驗後可以持續追蹤後續狀況,有助於藥物研發。 圖/吳東信教授團隊提供針對獸醫和飼主,吳東信表示,將以產學合作的型態和獸醫院合作,提供獸醫新型診療方式,飼主將能獲得最新的診斷資訊,罹癌的寵物犬經由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儀(PET-CT)照影後,能作為獸醫推測診斷結果的依據。他也補充,取得研究資料後,會撰寫論文供人體癌症藥物研發機構參考,期望協助癌症治療研究,並成為人類醫學和獸醫學合作契機。中華實驗動物學會博士范淑君則認為,此計畫將對醫療行為的研究有幫助,也建議一定要與動物醫院合作,以取得罹癌的寵物作為研究對象。
遊走法律邊緣 無所適從的寵物禮儀業者
生活
專題
第1674期
遊走法律邊緣 無所適從的寵物禮儀業者
2018-04-11
【專題記者林宸佑、劉芳妤、謝羽蓁、謝佩如綜合報導】愛寵臨終,你會如何處理?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民國106年全台家犬及家貓數量約為250萬隻,較104年增加約20萬隻。隨著國人擁有寵物的比例逐年增加,牠們的身後事也受到重視,寵物殯葬業者應運而生。然而,卻因法律規範並不完備,導致難以界定寵物殯葬業者的合法與正當性。 民國96年至106年全國犬貓數量調查結果。圖/劉芳妤製<b>相聚與離散 那些對毛小孩的真心話吉娃娃「小花」陪伴江曉惠(化名)12個年頭,隨著兒女長大,各自在外地讀書,家裡總是空蕩蕩。但她深知下班後,總有個家人在門口搖尾守候。「雖然我們沒有共通語言,但我們卻能懂彼此,這似乎比人和人之間更親密。」小花對江曉惠來說,早已是家庭一員。她坦言,若一個人去公園散步總感覺尷尬,帶著小花去反而自在許多,「有時候可能是一種偽裝,讓自己也讓他人覺得我沒那麼孤獨。」然而,甜蜜相聚終有結束的一刻。某天,小花的猝逝讓江曉惠措手不及,她急忙連絡寵物禮儀公司辦理小花的後事。江曉惠選擇將小花集體火化,每週固定帶牠最喜歡的食物至寵物墓園祭拜,希望小花在天之靈能好好安息。但無法親眼看見小花火化過程,令江曉惠惋惜,擔憂火化處理過程是否合理。拉布拉多犬「阿尼奇」陪伴主人許淑慧十多年的時光,四十多公斤的牠,待人可相當熱情。在牠生命尾聲,不只後腳無法正常行走,嘴巴周圍也罹患惡性腫瘤。「如果將寵物視為自己的家人,便希望牠能有尊嚴地走到生命盡頭。」阿尼奇離世後,許淑慧將牠交給自己信賴的寵物禮儀公司個別火化,並海葬骨灰送阿尼奇最後一程。近年來,飼養寵物的人數越趨增加,根據諮商心理師尹雪梅觀察,人對寵物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依賴。她解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常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且彼此之間會互相評價,因而讓人覺得這樣的關係無法確實掌握。 但人心中其實都會有對愛和感情的渴望,在我們的文化裡,人與人之間較不擅長表達情感,也不見得會得到善意的回應,因而將這樣的情感轉移到寵物身上。隨著環保意識及動物權益抬頭,傳統觀念認為家寵死亡,應該「貓死吊樹頭,狗死放水流」的習俗至今逐漸消弭。台中某園地寵物善終服務經理林捷提到,民國105至106年寵物後事每月約為120件,民國103至104年每月約為100件,顯示飼主對寵物後事的處理需求有成長趨勢。<b>愛寵離世 寵物禮儀業者怎麼做?至於寵物身後事該如何處理呢?玖隆寵物生命禮儀有限公司行政助理小陳(化名)表示,當寵物離世後,飼主通常會主動來電詢問,考量由專車接送或自行運送寵物遺體至禮儀公司。若以專車接送,進到飼主家中便會進行請靈儀式,「喊著牠的名字,跟牠說我們要帶牠回來,請跟著我們走。」小陳提到,部份飼主會將寵物比照人類辦理,飼主也會詢問是否需要靜置遺體進行八小時的助念,而禮儀公司亦尊重飼主意願。當寵物遺體送到殯儀館後,會先依宗教區分為「佛、道教」及「基督、天主教」兩種不同處理方式。前者較為複雜且需要祭品,後者則以禱告方式簡單與寵物告別。 寵物禮儀業者會依不同宗教信仰,提供相異處理方式;通常佛、道教的儀式比基督、天主教複雜許多。圖/林宸佑攝飼主與愛寵告別完,業者會先火化遺體。火化又區分為個別火化及集體火化(將動物遺體集中焚化),價格則依寵物重量計算。集體火化約落在新台幣1500元至4500元之間,個別火化一般以5000元為基準,隨寵物重量增加而加價。火化後飼主可選擇多種紀念方式,小陳說明,最為傳統的便是將寵物送進納骨塔,以便長年追思。有些飼主希望讓寵物留在身邊,業者便建議他們將寵物骨骸裝入骨灰罐帶回家。然而,若長輩介意家中存放骨灰罐,則可採用植葬方式。將骨灰倒入土壤中與植物一同生長,由業者先行照顧,數年後取回栽植於家中。近年來環保意識漸趨抬頭,選擇灑葬及樹葬的飼主也逐漸增加。灑葬即將磨碎的骨灰直接灑在灑葬區,而後鋪上花瓣或覆土,而樹葬則是將骨灰埋入樹穴中。小陳也觀察到,現在的飼主在寵物火化後,多崇尚直接入土或留在身邊,「塔位區比較少再進來。」待寵物後事告一段落,業者在每年清明及中元節也會舉辦超渡法會,替在另一個世界的毛小孩祈福。 寵物後事處理費用一覽表。圖/謝羽蓁製<b>寵物焚化設備的三角題 誰來監管?根據「台灣動物新聞網」統計,目前全台大約有25家民間寵物殯葬業者,提供火化和下葬服務。然而,人的後事處理尚有《殯葬管理條例》規範,寵物後事至今仍無明確的法條規定,致使亂象叢生。愛寵離世後,寵物殯葬業者通常會進行火化處理。玖隆董事長特助朱豪良指出,使用火化設備必須經過環境評估,依法取得固定汙染源操作許可證。但國內擁有合法火化設備的寵物殯葬業者少之又少,小陳進一步說明,未取得許可證的業者,由於無法符合空氣汙染排放標準,「就會把爐設得非常遠」,甚至將屍體和垃圾一起焚燒。而玖隆因取得合法操作許可,便直接在室內興建火化設施。即使取得許可證,但朱豪良談到,政府每年針對火化設備,進行PM2.5、戴奧辛、砷、鎘、汞等空汙排放檢測,每次檢測費用高達三、四十萬元。政府除非接獲檢舉,平時並不會主動稽查違規業者。即使查獲不法行為,政府仍以罰單方式處理,「開一次單也不到我們一次檢測的費用」,小陳無奈地說著。朱豪良補充,火化設備對於環境而言是不環保的,處理設備才是重點。該設備必須處理燃燒所排放出的硫化氫、硫化氧等汙染氣體,減低空氣汙染。但一套設備動輒千萬起跳,不少業者難以負擔,便直接排放廢氣於空氣中,影響環境品質。 隨著民眾擁有寵物比例增加,人與寵物間的情感更為緊密,使得寵物後事越趨受到重視。圖/林宸佑攝針對寵物火化問題,文化大學寵物禮儀師培訓認證班講師范班超也指出,焚化爐設置仍是業者個別處理,而伴隨的空汙問題目前無法可管。他經問卷調查發現,不少業者其實樂意接受政府合理監管及更新硬體設備,「但重點是到底誰來負責監管?」焚化爐管理歸屬為環保署,但動物議題又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物保護科,於是寵物焚化爐的設置位處灰色地帶,無人管轄。除了設備難以控管,寵物火化的責任歸屬也是一大難題。集結許多殯葬相關資訊,提供民眾查閱的「台灣殯葬資訊網」執行長林明河表示,許多縣市政府其實並沒有完善的火化及殯葬規劃。「誰來火化?」他說明,大部分縣市政府沒有專門為寵物火化的焚化爐,因此需要委託民間單位進行火化。林明河也指出,寵物死亡歸在農業局掌管,火化則交由環保單位處理;並非像人的死亡及火化,統一由各縣市政府的民政單位負責,「這是政府有點亂的地方。」<b>簽約停看聽 買永久塔位當心權益受損即便相關法規尚未明訂,寵物禮儀業者間競爭仍激烈,「搶生意」遂成另一大亂象。朱豪良指出,當寵物臨終,部份寵物殯葬業者會和動物醫院合作,協助辦理寵物後事。這之中存在一套抽傭機制,大部分的費用落入動物醫院口袋,業者僅取得微薄費用。對業者而言,要到院接送並進行火化不合成本。因此,民眾常會被業者推銷周邊禮儀商品,甚至購買永久塔位,「一個塔位七、八萬就賺回來了。」然而,寵物禮儀公司若建塔位,提供民眾貯存寵物骨灰,商業登記屬於「倉儲業」,實際上並未在專屬於寵物禮儀法規下營運。小陳直言,賣給民眾永久塔位實為非法行為,「簽永久如果土地倒閉了呢?或是有人檢舉,那間公司就不見了呢?」寵物骨灰的去向將成未知數,因此小陳認為,以「一年一約」方式與客戶簽約方屬合理。 寵物禮儀公司常會建置納骨塔,供民眾貯存寵物骨灰。但若業者推銷購買永久塔位,可能導致權益受損。圖/林宸佑攝此外,目前有許多業者設立寵物納骨塔。但林明河擔心,現在連人類後事都逐漸走向自然葬,反觀寵物體型小、骨灰少,若為推動寵物友善政策而設立納骨塔,使用率會不高。再加上存放在納骨塔,每年需花上一筆費用,會降低民眾使用意願。他建議,各縣市政府應制定好相關自治法規,設立專門火化及統一灑葬的土地,不需設計太過繁瑣的處理流程,讓民眾在處理寵物後事上更加便利且受到保障。要營運寵物殯葬業,范班超說明,目前寵物殯葬業者可申請「特定目的事業用地」解決土地使用問題。但朱豪良談到,有些業者在登記為農業用地或宮廟用地的土地上,直接做起寵物後事生意,造成「農地非農用」的情形。據《自由時報》報導,台中市大肚區的康慈寵物樂園,多年在農業區範圍違規經營殯葬服務業,去年遭市政府強制拆除,後續亦衍生骨灰遷移問題。<b>寵物臨終專法不明 台中自治條例年底上路目前沒有全國性規範,僅有台中市政府通過「台中市寵物屍體處理及寵物生命紀念業管理自治條例 」,預計於今年年底正式實施。該條例強制在台中的寵物身亡後一律火化,不能隨意丟置於垃圾車;寵物殯葬業服務者更必須取得寵物禮儀師培訓班認證。雖然台中創下全台首例,明定寵物身亡需火化處理,但台中某園地寵物善終服務經理林捷表示,飼主若重視寵物的權利,便不會將其任意棄置,「會亂丟的還是會亂丟」。因此,他認為是否遵守條例,取決於飼主對動物的重視程度。雖然台中即將施行自治條例,但在設置焚化爐方面,仍有政府權責與法規不明的問題。林捷表示,寵物禮儀業至今沒有行業別,因此無法籌組工會,更難向政府或立委施壓。在寵物臨終專法未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下,許多相關業者難以適從,「即使去跟行政單位講,他們也會說沒有看到這個需求,就是因為孩子(寵物)們沒有選票。」小陳認為,政府應制定一套明確法令,告知業者該如何合法營運寵物禮儀業。目前更極需對焚燒寵物屍體,所造成的空氣汙染源進行管控,訂定申請合法焚化設備牌照的標準,並且對設備定期檢測。如此一來,不僅能保障業者營業的權利,也象徵政府對於動物保護權益的重視。 環保意識抬頭,更多人以「植葬」紀念愛寵,讓骨灰與土壤中的植物一同生長,數年後再轉由飼主栽植。圖/林宸佑攝
寵物醫療貴什麼?飼養前的二三事
新知
生活
專題
第1647期
寵物醫療貴什麼?飼養前的二三事
焦點
2017-04-07
【專題記者張寬逸、張碩、楊進傑、鄭雅方、黃慧文綜合報導】台灣寵物數量增加你感覺到了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指出,短短10年內,家貓數量從22萬攀升到近57萬隻,家犬從114萬增加到173萬隻,兩者總和相當於台灣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寵物的數量攀升,但飼養的同時,卻有許多人沒有考慮到背後的成本,特別是當寵物的身體出狀況後,飼主不願意或無法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而任意棄養。為減少棄養的情況發生,本專題將介紹動物醫療花費,呈現其費用高的原因與支撐團隊的辛勞,並為飼主或準飼主建立正確的毛家長觀念。醫療費用不一 沒有健保差很大以飼主最常見到的醫療案例出發,為何同樣的病在兩家醫院看會有不同的價格?春節期間,飼主政治大學法律系學生曾莕雅發現家中飼養的貓咪yume活動力較不足,將牠帶往動物醫院。正值假期期間,她與她的家人認為貓命關天,因此對於診療費並不太在意,然而,回診時她們去了數間動物醫院比較,才發現診療的價格從新台幣一萬元出頭到三、四萬元都有,讓她覺得寵物看病的收費不只貴,而且似乎沒有一定的標準。動物醫療貴是台灣大部分民眾一直以來的觀感,若寵物不慎生病,屆時檢查、藥物的費用,都是人類的好幾倍。即使牠們從未生病,也要替牠們預防疾病的侵襲。除了六、七歲以上的老年寵物每年,甚至是每半年一次的健康檢查不可少,預防針、藥也必須定時注射。各種花費相加,讓飼主有了帶寵物看醫生很貴的印象。然而從獸醫師的角度來看,其實這樣的費用是合理的,造成認知差別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部分,一是醫院設備和人力的成本,二是沒有動物健保。https://prezi.com/a0cbdqxjst2t/untitled-prezi/?utm_campaign=share&amp;utm_medium=copy(寵物一生若未生病所需的醫療花費)互動式設備和人力方面,擔任多家動物醫院管理顧問的陳姿方指出,動物的醫療儀器和藥品成本與人類的不相上下,但使用的需求次數卻只有人的十分之一,無法平均分擔單價。除了設備和藥品,動物醫療還有額外的人力成本,不同於人醫可以指示病人擺姿勢做檢測,醫治動物只能依靠麻醉和保定(箝制動物的動作)使動物固定,例如洗牙時必須幫動物麻醉才能進行;動物照X光時除了麻醉之外還需要人將牠固定成平躺的狀態。陳姿方強調,為了方便治療,動物所需要的醫療輔助設備也增加許多,另外醫療儀器會根據動物的種類、體型而有不同設計,這些特殊的器具也將成為醫院的成本。本專題記者向獸醫師提問是否可以透過設備共用來降低醫療成本?陳姿方表示不會共用,飼主若因為做一項檢查還要跑到別的診所,他會直接選擇在有提供該服務的診所看診,「因為轉診的成本很低,隔幾條街就有另一家診所」,因此現在每間動物醫院會為了提供多樣服務而新增院內設備。飼主常希望能在一家診所就能完成所有治療,如此一來越來越多地方性的動物醫院開始供應更多服務並追求更好的品質。除了醫院成本的原因,健保也影響了人對動物醫療費用的看法。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民眾一定會把動物醫療與自己看病經驗做比較。但台灣的人類醫療中,除了掛號費,大部分是由健康保險給付,在這樣的比較基準下,容易有動物看醫生很貴的感覺。台大獸醫系學生王培豪就表示,動物醫療只是回歸自由市場,若與國外的動物醫療費用比較,其實並沒有甚麼差異。締爾動物醫院的朱怡甄醫師舉例,假使人因為皮膚上有病灶而去診所看醫生,他只需負擔掛號費即可,診所幫他配的藥膏可以透過健保給付,同樣的,寵物身上也會出現皮膚問題,但寵物用的藥膏要由飼主付費,金額可能會多出三到五百元。毛孩沒健保 寵物保險行不行?寵物沒辦法推動健保有許多原因,動物醫院顧問陳姿方指出,其中兩個最大的原因為:不是每個民眾都有養寵物,另外每一種動物的患病風險有所不同。狗就有分為大型狗與小型狗、純種狗與非純種狗,牠們好發的疾病都不一樣,這些原因都使健保費率難以估算。況且,寵物晶片還未普及,在難以確認身分的情況下,更無法施行健保。雖然動物醫療沒有健保,但有業者看準商機,推出寵物保險。然而寵物保險在台灣市場中尚未普及,目前台灣只有少數保險公司有寵物保險,且市場接受度不高,以明台產險為例,雖然在102年嘗試推出承保多項重大疾病的保單,提供每年最高15萬元的理賠金額,但銷售不佳,推出不久即停賣。目前市售的寵物保險除了對寵物投保的限制多,理賠金額相對飼主的醫療負擔較少,也是造成投保率低的原因之一。以泰安產物保險公司所推出的寵物保險為例,寵物狗的承保年齡為16週至9歲,可續保至11歲;寵物貓的承保年齡則為16週至11歲,可續保至13歲。然而大部分理賠金額集中在責任險(註1),醫療險的部分保險期間的理賠金額上限只有5000元而已,若是寵物罹患的是腎衰竭這種醫療花費一年以萬計算的重大疾病,保險的效果相當有限。而若是你的寵物超過了投保年齡,保險公司則是完全不理賠。泰安產物保險公司副科長陳柏甫表示,現在市場上寵物險理賠的保險金額都有上限在,保險金額如果要拉高,保險費勢必也要拉高,「像我們醫療的部分上限是五千塊而已,目前市場接受度沒有特別好,投保數一年不會超過一百張。」木新動物醫院獸醫師廖炯華認為,寵物保險的設計應該要更趨向於容易使用,保險的金額要能夠支付一定比例的醫療金額,飼主能夠減輕負擔才會願意購買。另外,寵物保險在推廣上效果不甚理想,除了合作的醫院少,許多獸醫師甚至只有聽過這項商品,卻不了解它的詳細內容。相較於台灣投保率低的情形,國外於寵物保險的推動上則相對順利,以瑞士為例,寵物險投保率最高有70%、美國為63%、英國與日本則分別有45%及40%。陳柏甫指出,台灣寵物保險的發展約在3、4年前開始,起步較晚,推動的成效與國外相比自然較低。另一個原因是觀念的不同,陳姿方就提到,在美國,因為人類醫療費用高,民眾已經習慣幫自己保商業保險,他們也認為替動物保險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也是造成投保率較高的原因。沒有保費幫忙負擔費用,使飼主對醫療價格的落差更加敏感。許多飼主發現,同樣的病比價多家後會覺得價格差很多,然而各地獸醫師公會都有收費標準,那是甚麼原因造成這個現象呢?其實,嘉義大學獸醫系助教指出,因為各縣市物種數量(註2)、獸醫師的數量都不同,導致相同的項目,在各縣市會有不同的「建議收費」(註3)。而就算在相同縣市,也會因各醫院的儀器設備、醫師素質、品牌價值、醫院定位、耗材成本等差異,導致相同項目有不同的收費。以麻醉為例,若使用氣體麻醉,費用比液體麻醉高,除此之外,每個獸醫本身具有的資歷,跟特殊專業技術是不同的,收費理應有差異。然而,因民眾觀感,獸醫師還是只能把價格維持在稍微低的狀況,若多家動物醫院這麼做,久而久之可能會形成惡性競爭。對此,現在一些獸醫師堅持自己的醫療品質,設定合理的醫療價格,希望可以吸引追求品質的飼主。因上述原因,現在動物醫療市場也漸漸開始朝向多元化發展,有些人保持平價,有些人選擇精緻。預防勝於治療 毛爸媽準備好了嗎維持寵物健康才是節省醫療花費的根本方式。陳姿方表示,當飼主有好的觀念時,就不會拘泥醫療成本可不可以降低,而是思考要怎麼樣在平常關心寵物的健康,醫療方面的支出自然而然就會變少。照顧寵物可以從幾個面向著手:打疫苗和絕育、控管寵物生活習慣、觀察寵物、維持環境衛生和布置環境。平時帶寵物不定期施打打疫苗可以預防各種疾病,另外,替寵物進行絕育手術也能夠減少生殖器或身體病變的機率,預防子宮蓄膿、乳房腫瘤等等疾病。在飲食方面,應控管飲食份量,因為不只是人應該維持勻稱身材,寵物亦然,若是寵物體重過高會威脅到身體健康。另外,因為寵物飲食習慣與人不同,應盡量避免餵毛孩子們吃人的主食,也有助於維持牠們的健康。寵物不會說話,所以飼主應該要觀察並記錄,才能及早發覺寵物身體異狀,及早送寵物至醫院治療,若延誤就醫,甚至會造成其他併發症。陳姿方建議,除了觀察記錄寵物身體狀況外,仍要定期帶寵物健康檢查,才能精確掌握寵物的健康狀況。寵物的傳染病以及外來寄生物造成之疾病種類之多,最有效的方式,即是做好生活環境的衛生管理。除了寵物自身的整潔外,寵物的籠子、墊子和便盆也需定期清潔。另外,可以佈置讓寵物感到放鬆的空間,以貓為例,安排層次空間讓貓可以跳躍,或是利用逗貓棒等等工具,牠就不會憂鬱,不會自己咬爪子。另一個例子是,貓不愛喝水,就會導致腎臟疾病或是泌尿道疾病,若多換水、布置流動的水,就可以減少牠們對喝水的排斥。在決定養寵物之前,飼主應該要先了解自己需要負的責任,並準備好所有的資源,以正確的生命觀念迎接牠的到來。陳姿方指出:「當你要養的時候,你要給自己一個概念是,我絕對不能棄養。」評估好自己能付出的心力和金錢,才能審慎地做下決定。你必須願意為牠騰出空間,並且花額外的時間細心觀察牠的狀況。最重要的是,看完上述的動物醫療狀況後,你是否願意為寵物的生老病死支出這些費用呢?與人一樣,寵物也會有生老病死,但若到健康的活到了最後一段路,牠真的老了、病了,也不一定要選擇積極的治療,有時候最後的陪伴才是牠要的。&nbsp;註1:寵物第三者責任險,主要保障寵物所有人因寵物對第三方造成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所負的賠償責任。有產險業者指出,責任險商品發展較為成熟,主要是針求日常生活中,寵物因無心之過失令他人財物受損或身體受傷,而需要向受害人負上法律責任或作出賠償時,可藉由該保險而獲得保障。註2:直轄市狗貓較多;農業發展度較高的縣市牛、羊、豬、雞較多註3:《獸醫師法》第24條規定:獸醫診療機構收取診療費用不得超過規定之標準,並依動物所有人或管理人要求,掣給收費明細表及收據。前項診療費用標準,由所在地獸醫師公會擬訂,報請所在地直轄市或縣 (市) 主管機關核備。
美明大推寵物舒壓 消弭學生煩惱
國際
第1598期
美明大推寵物舒壓 消弭學生煩惱
2015-05-21
名為伍茲塔克的10歲母雞已成為明大的明星動物,甚至擁有自己的推特帳號。圖/譚雅·貝莉提供 【記者何謙綜合報導】今年春季開始,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M)的「伯因頓學生健康診所(Boynton health service clinic)」推出「寵物紓壓計畫(Pet Away Worry &amp; Stress, PAWS)」,讓學生在每週三下午3時至5時可以跟寵物同歡,師生大呼在課餘時間能有動物相伴非常療癒身心,活動後學生們會在胸口黏上「我的壓力已經釋放了(I de-stressed today)」的貼紙。 紓壓計畫由校內精神治療中心輔導員譚雅.貝莉(Tanya Bailey)發起,貝莉專攻「動物互動輔助(Animal-asisted Interaction)」,即藉由動物相伴減輕人心中壓力,她解釋:「人在跟寵物互動的過程中,心跳、血壓和壓力荷爾蒙會大幅下降,心情也會明顯轉佳。」目前計畫剛開始運作,但由於活動毋須付費也不用預約,學生參與極為踴躍且迴響熱烈,學生羅謝爾.施密特(Rochelle Schmidt)說:「我壓力很大時,都會想要來這裡摸摸狗兒。」 所內有黃金獵犬、拉布拉多、兔子、貓、雞等動物相伴,其中名為伍茲塔克(Woodstock)的10歲母雞已經成為明大的明星動物,牠甚至有推特帳號(@TherapyChicken),貝莉說:「大部份人都沒有摸過雞,但其實牠們很溫柔。學生在與這些小動物相處時會對我傾訴積壓的心事。」適逢期中考週,學生表示來這裡能暫時放下課業,學生布萊納.賈維斯(Brenna Jarveis)說:「我的校園生活不再一成不變。」 伯因頓診所主治醫師蓋瑞.克里斯汀森(Gary Christenson)說:「動物既不會評論你又對你付出無條件的愛,尤其牠們毛絨絨的,讓你完全不感壓力。」對於普遍有養寵物的美國學生來說,升上大學多得離家,意味著必須和從小相伴的毛小孩分別,紓壓計畫讓學生有回到家的感覺,離鄉背井的壓力也隨之消散。貝莉對於計畫成功表示欣慰,她說自己離開診所時總感到疲憊,但心中卻非常富足,學生臉上的笑容縈繞在腦海中讓她很有成就感。而今伯因頓診所也準備招募新的寵物與治療志工,歡迎民眾攜帶自家寵物同來參與培訓課程,種類不限,期望能有更多動物加入,為莘莘學子解除壓力與煩惱。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