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沙灘合球促男女同場競技 風沙干擾考驗選手技術
體育
第1800期
沙灘合球促男女同場競技 風沙干擾考驗選手技術
2024-11-22
【記者潘慧芳新北報導】113年度第三屆理事長盃沙灘合球錦標賽暨2024年IKF沙灘合球世界盃 (亞洲)國手選拔於16日在板橋國中舉行,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及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等選手一同參賽。 根據《合球規則》介紹,合球特色為全面性技能、合作、性別平等、有限度的身體接觸、保障球員持球權利,以及從球框周圍 360°位置得分,但不可持球移動,所以每一球都需要隊友的助攻,是項非常重視團隊合作的運動;在防守進攻的對位只能是自己的同性,這也是合球與眾不同且講求男女平等的原因。 合球國家隊總教練豐群政表示沙灘合球對於個人技術要求較高,「選手能夠控制的因素比較少,容易被外界的風或沙子干擾。」北護大選手王銘凱分享,因為沙灘合球在沙地上比賽,會讓人陷進去,對於體能的消耗比較大。臺師大選手蘇飛乙也表示因大部分選手平常都是練習一般合球,較少訓練沙灘合球,且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比沙灘合球,一開始會不習慣,「不過大家還是調整的很快,很快就適應了。」 另外,對於男女同場競技方面,王銘凱認為這需要些同理心,「因男女生身體素質不一樣,所以在傳球、跑位都需為對方考慮,甚至有時候也會男生當助攻,輔助女生。」此外,蘇飛乙也坦言,合球這項運動最特別之處是男女同場對抗競技,「這也是合球的魅力。」同時補充說明,「有時,男女生的想法、切入點不一樣,這需要雙方一同溝通解決。」臺灣合球國家隊選手林雅雯分享,男生在傳球時的球速與力道都需要控制,「透過這項運動可以學習如何換位思考,彼此了解。」 國際合球裁判廖偉傑指出,合球透過規則上的平等,讓男女生可以同場競技,「因能力上無法絕對公平,所以可以在規則上完整保護男女完成動作的權利。」另外,若進攻方完全掌握球,防守方不能下手抄球或拍打球使球落地脫離原持球選手的掌控,只能透過抄截空中的球來奪去球權,「這是項強調相互尊重的運動,且合球的初衷也是『合作』與『兩性平等』。」此外,豐群政談到其他運動如何設計成讓男女同場競技的版本,他認為其他運動可以效仿合球規則,進攻防守對位只能是同性。 中華民國合球協會秘書長溫玉瑭坦言,臺灣合球在國際賽上表現不俗,「本次亞洲盃臺灣拿下金牌,證明臺灣是亞洲強權,之後期望可以拉近與世界第一強權荷蘭間的距離。」而提及基層的推廣,溫玉瑭也透露很多合球選手都是從其他球類轉到合球,「如過遇到體能身材條件佳、原本從事籃球或其他球類的小朋友,也會推薦他來打合球,且未來也可橫向發展當老師。」
韓國國會消極應對性犯罪 學生聯盟力促國會修正案
國際
第1795期
韓國國會消極應對性犯罪 學生聯盟力促國會修正案
2024-10-04
【記者張博媛報導】9月25日,首爾婦女會大學生聯盟(簡稱首婦大聯)組織的「聯合行動:打擊DeepFake性犯罪」(以下簡稱聯合行動)在韓國國會議事堂前舉行記者會,譴責國會對於DeepFake(深偽技術)性犯罪的漠視,以及在9月23日否決《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性別平等委員會最終於9月26日通過修正案,使得加害者無法以不知情為由逃避刑罰。 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unhw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在8月的報導中,首次揭露仁荷大學内的Telegram群組,大量散佈以DeepFake合成學生的臉所製成的性影像,加害者超過1200人。「然而校方只希望能快速掩蓋新聞,警方聲稱加害者遍佈範圍過大無從調查,要求受害者自行舉證。」高麗大學女權學生會(Korea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 for Women's Rights ,以下簡稱女權學生會)表示。 9月23日,韓國國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否決《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稱查舉性影像將使警力無法負荷。聯合行動對此強烈不滿,9月25日舉行記者會譴責國會。首婦大聯失望地說:「我們認為國會對此(DeepFake性犯罪)漠不關心,也放棄了自己(保護國民)的責任。」聯合行動發起公民連署推動修法,最終在超過20萬人連署和在野黨的推動下,國會9月26日通過《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 首婦大聯回應:「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進展,因為它明確指出國家有責任保護DeepFake性剝削的受害者。」由於受害者仍不被賦予刪除影像的權利,首婦大聯認為修正案只是草率地解決眼前問題,沒有以保護人民安全和婦女安全為重點。修正案的保護對象以兒童與青少年為主,女權學生會指出,雖然涉及兒少的性犯罪率高達70%至80%,將他們擺在首位固然重要,但其他年齡層的受害者也應被重視。 女權組織CAT認為《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的通過可以視為一項打擊DeepFake性犯罪的重要里程,「但我們不會僅止步於此(修正案通過)。」他們補充說:「我們希望能持續推動數位素養教育以及監督加害人,唯有校園及社會環境的改變,才能形成大眾重視人權的文化。」首婦大聯和女權學生會也透露,他們正在與更多大學籌備打擊DeepFake性犯罪和性別平等的Open Mic及連署活動,未來會將連署書和訴求遞交至教育部,期待能創造更安全和平等的校園環境。
臺大修正「論文師生互動原則」 學生研究歸屬仍待保障
校園
第1787期
臺大修正「論文師生互動原則」 學生研究歸屬仍待保障
2023-11-30
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長黃種賢表示,研協會目前正關注台大奬懲委員會的單一性別最低比例,期待創造性別更友善的環境。 圖/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張愷文提供【記者林詩祐綜合報導】國立臺灣大學10月20日於教務會議上修正《國立臺灣大學論文指導教授與研究生互動準則》(以下簡稱《互動準則》),給予學生主動終止指導關係的權力。然而修正後的法條,仍無法保障學生論文所有權,使學生可能依舊傾向隱忍權力者侵犯。今年五月台灣掀起#MeToo運動,校園中研究生與指導教授的性騷擾事件也引起關注。有鑑於此,臺大研究生協會便研擬修改指導教授跟研究生的互動準則,期望給予學生更多權益保障。臺大研協會長黃種賢發現,過往臺大研究生若想結束與指導教授關係,必須經由指導教授同意,如果不通過,學生只能申請系所召開協調會處理,「協調過程是否發生師生話語權力不對等,或是私下被壓迫,其實都無法掌控。」因此臺大研協會針對《互動準則》第六條提出修正法案,未來當性平事件成立,研究生得以主動請求終止指導關係,且系所必須在一個月內針對雙方之間的研究成果歸屬進行協調,以保障其權益。面對保護學生的修正法案,臺大電子工程學研究所碩士一年級學生黃紹棋提出潛在問題,他表示,在未取得原指導教授之書面同意之前,不可以發表原本與該教授的研究成果,「學生仍可能為了保住論文而忍氣吞聲。」他坦言,學生為了盡快拿到學位,可能寧願選擇不舉報,而使新法無法發揮作用。黃種賢談及,論文的歸屬,取絕於教授或是研究生在論文上面付出程度,而修正案中明列系所協調時需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相關規範,不得以不對等之權力與地位,再次造成被害人二度傷害。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說明,《性別平等教育法》全台各級學校一體適用,因此規定較籠統,待個學校進一步制定。 圖/林詩祐攝除了擔心畢業資格之外,臺大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碩士一年級學生高馨慧則著重校方後續的處理,他指出,學生與原指導教授終止關係後,可能發生找不到新指導教授,或未來畢業在學術界發展,可能受到原指導教授的打壓,致使生涯發展受阻。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也同樣關心處理後發展,他表示,若性平事件不成立,學生不適用修正法條,導致無法主動終止與教授關係,後續師生關係的修復或是解除等等配套措施,都尚待擬定。此外,兩人均談及性別平等委員會的審議過程,張育萌說明,「師生之間的權力關係,導致學生蒐證不易」,性別平等委員在無足夠的證據下,無法做出最適當的判斷。高馨慧擔心性平會的審議過程,因為教授擁有較多資源跟較高的地位,更好為自己爭取權益,所以可能會產生對學生不公的裁決。他無奈地說:「修正這條法條,也沒有辦法解決現在的問題。」校園性別平等是台灣以討論多年的議題,黃種賢談到礙於全台各校研究所規定不統一,部分學校甚至各研究所規定都不盡相同,因此,可能連學生主動終止指導關係的權益都無法保障,遑論後續進一步的修法。不過,張育萌對此給予正面評價,他認為臺大修正案是個開端,能夠帶動其他學校進一步改革,藉由讓學生感受自身權益被學校重視,自身研究成果不被隨意剝奪,能夠留住更多人才。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談到,近年校園疑似性騷擾通報數逐年上升,不代表性平事件在校園變嚴重,而是學生願意說出口,更了解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圖/林詩祐攝
義大利女大生疑遭情殺 案件凸顯父權社會性別問題
國際
第1787期
義大利女大生疑遭情殺 案件凸顯父權社會性別問題
2023-11-29
【記者吳玟錡綜合報導】義大利帕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Padua, UNIPD)於24日舉辦紅色長椅追思儀式,悼念遭疑似情殺的22歲女學生朱莉婭・切凱蒂(Giulia Cecchettin)。校方在花園放置紅色長椅,除了紀念切凱蒂,也傳達反對性別暴力的立場。 學生們自發性將向日葵、白玫瑰等花束和悼念卡片,放置在通往儀式舉辦廣場的橋上。 圖/小英提供帕多瓦大學學生Andy(化名)解釋說:「紅色長椅有多種意涵,紅色如同玫瑰象徵愛,也代表暴力的鮮血。」追思儀式中,校方將紅色長椅放置在學校花園,所有學生聚集在花園,聆聽校長、系主任和女學生父親致詞。全場靜默一分鐘,表達對切凱蒂的哀悼之情。「看到受害女生的爸爸出現,我很難過,在場許多學生都跟他女兒同歲。」帕多瓦大學台生小英(化名)情緒低落地形容,他感受到儀式氣氛很嚴肅,現場來了非常多學生,心情沉重的學生們在儀式後還一起繞校園散步平復情緒,「大家都怕自己是下一個受害者,互相安慰鼓勵。」 學生表達感到很難過,這件事情對帕多瓦大學學生影響很大,是因為學生認為當地是義大利治安相對不錯的地區,仍發生情殺事件。 圖/小英提供「切凱蒂被其前伴侶殺害,凸顯了義大利女性長期面臨的暴力問題。」參與追思儀式的小英提到。根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義大利今年被殺害的102名女性中,就有其中53人遭伴侶或前伴侶殺害。小英認為,義大利社會很大男人主義,根生蒂固的父權思維比台灣嚴重,男生使用暴力控制女生已成為常態。小英補充說:「校長在追思儀式中有提醒,男女雙方都需要謹慎面對情感問題。」「之前已經發生過很多類似的情感糾紛事件,但學校都沒有具體措施。」帕多瓦大學學生Nadi(化名)指出,許多面臨感情問題,或沒辦法調適壓力的學生,需等很久才能預約到心理諮商,校方應更積極協助學生找到合適的情緒出口,避免學生走向極端。Nadi提議,校方可以在長椅旁加設郵箱,搜集學生寫下的情感問題,再將這些信件交由專業心理醫生處理。 小英提到,因雙方都是大學生,嫌疑人逃到德國被抓,引起國際社會關注,校方才出面回應學生情殺事件。 圖/小英提供義大利籍神父柯士達(Paolo Costa)分析,「當人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時,容易想控制他人,若無法實現掌控便可能會採取暴力手段。」他建議學校可透過教育活動,例如安排學生擔任養老院志工,培養他們關懷、尊重他人的能力,避免學生在關係中自我意識過強。小英也同意改善性別暴力的問題,需從教育層面著手,呼籲學校增加性別教育平權課程,舉辦兩性關係講座,以長遠的視角預防問題發生。
【社論】善良有可能平等嗎?論唐寶寶事件中「鋒利」的同理心
校園
第1772期
【社論】善良有可能平等嗎?論唐寶寶事件中「鋒利」的同理心
2022-11-24
一名唐氏症患者(以下簡稱唐寶寶)日前至某炸物店購物,因忘記帶錢而無法付出40元,炸物店老闆與唐寶寶交涉無果後,決定報警處理。該事件被上傳至臉書社團與各大媒體,網路輿論迅速發酵,部分民眾惡意檢舉炸物店並留下大量負評,最終,炸物店不堪輿論重負而拉下鐵門,Google評論上也顯示該店永久停業。支持唐寶寶的民眾,多是基於對身心障礙者(以下簡稱身障者)的同理心而採取行動,同理心是促進個體或集體換位思考的推動力,為何在唐寶寶事件中,反而成為傷害他人的驅動力?因此,同理心能否「平等」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面對弱勢族群時,大眾常願意提供更多資源與同理,以達「齊頭式平等」。在唐寶寶事件之初,無論是社群平台、報導標題,大多持「唐寶寶受欺負」、「只為40元就報警太誇張」、「得理不饒人」等觀點。直至炸物店關門,並傳出炸物店老闆不堪輿論壓力,炸物店老闆頓時成為輿論弱勢後,攻擊言論才轉向。值得反思的是,當大眾追求齊頭式平等時,是如何衡量自己要給予弱勢多少的資源與同理心,這件事是否可能被量化?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如「唐寶寶比起炸物店老闆弱勢多少」等抽象問題,並不能被準確地換算成弱勢所需要的資源多寡。最終,所謂的追求齊頭式平等,只能淪為大眾合理化差別同理心的說法。那麼,以立足點平等對兩者進行換位思考,難道就是唯一正解嗎?不能說這個概念對所有事情都適用,但在唐寶寶事件中,立足點平等會是個更合適的選擇。尤其在事件中,大眾屬於資訊不對等的一方,其他如「炸物店老闆是否知道對方為唐寶寶」、「炸物店老闆本身的身心、經濟狀況如何」等變因不明的情況下,比起齊頭式平等,立足點平等更能給予兩造同等的尊嚴,也更能避免換算障礙或劣勢為同理心時發生的誤差。從唐寶寶事件中可見,造成傷害的癥結點在於部分民眾過激的行為,即使出於同理心,但仍可能對當事人造成難以抹除的傷痛。同理心並非救贖蒼生的萬靈丹,同理之前,不妨審視自己究竟是換位思考,還是出自同情與憐憫,避免造成對方不必要的心理傷害。「社會需要更多同理心」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控訴著社會有時過於理性、冷酷的那一面。但在發揮同理心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自己「為何而做」、「如何去做」,以及「如何做才不會錯」。同理心是一種能力,而同理是一種行動,擁有能力後,我們更該懂得如何正確地行動,莫讓同理心成為我們對他人扣下板機的理由。
守護性平意識的堡壘? 性平會專業與獨立問題待解
專題
第1746期
守護性平意識的堡壘? 性平會專業與獨立問題待解
2021-04-14
【專題記者林子頊、吳季柔、徐宇昕、王崴漢綜合報導】「真的有人把我當受害者嗎?大家知道我是當事人,可是沒有人在意我是受害者。」國立政治大學學生Felix(化名)說道。Felix大一時在學校宿舍浴室遭人偷拍,事發當下,他馬上報警,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性平會)也接獲通報。原本Felix以為,事件能順利落幕,但性平會消極的處理態度,如同在他傷口上灑鹽。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Christine(化名)曾在校內研究室被性騷擾,案件進入性平會處理後,調查和懲處結果讓他苦等半年。調查期間,Christine因需與加害者繼續共事而備感焦慮,更影響課業表現,他曾向性平會提出更換實驗室的要求,最後卻石沉大海。「性平會對我來說是糟糕的單位,那時候有跟我說需要學業救濟、行政救濟等儘管跟他們提出,但我提出之後他們就不認帳。」性平會以性別平等為名,理應成為守護校園性別平等的防護罩,然而規範性平會建置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以下簡稱《性平法》)卻多有疏漏,如委員需具備的「性平意識」缺乏明確定義,難以確保委員的專業性。性平會非但無法保障案件當事人,更淪為當事人口中惡名昭彰的組織。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注重校園性平議題,推廣性別教育的同時也受理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等性平案件。 圖/王崴漢攝<b>性平會有名無實 難守護教育初衷根據《性平法》第六條規定,各級學校應設置性平會整合校內資源,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提升校內性平意識。性平會也須調查和處理校園性騷擾或性侵害案件,擔負「輔導」與「保護」責任,提供申訴者心輔資源與保護措施,用教育取代嚴懲,讓被申訴者能從錯誤中學習改正。相較外部的司法機關,校園性平會應提供被害人更多陪伴與協助,支持學生爭取權益,並降低案件對學生生活的影響。此外,校方有責任委請醫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或律師等專業人員,提供當事者相關救濟管道。婦女新知基金會開拓部主任林秀怡曾擔任調查委員,他指出性平會調查過程常遭遇困難,如委員缺乏司法調查權、判決結果易受質疑,但他仍反對將《性平法》併入《性騷擾防治法》,因《性騷擾防治法》旨在以民、刑事罪責約束大眾,而非提升全民性平意識。林秀怡說:「不管是行為人還是被行為人都可以繼續受教 。」他認為《性平法》的功能是保障受教權,在懲罰外,更多的是諮商輔導,給予再教育的機會。然而仔細探究各項性平個案,現行大專院校性平會錯誤百出,如開會流程混亂、委員發言不具性平意識、審判標準不一、行政人員欠缺專業度等事件層出不窮。理想的性平會應當是一張溫柔的保護網,接住破碎與混亂的靈魂;如今無完善制度的性平會卻像是捕獸夾,令當事人在審問中遍體鱗傷又無處可逃。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在處理性平案件時,理當扮演保護雙方當事人的角色,然而在性平委員專業性不足的情況下,當事人常求助無門(圖為示意圖)。 圖/王崴漢攝<b>性平會漏洞百出 從何填補?「他們(性平會)處理方式一直都是幫學校交作業,很會交作業的單位。」Christine評論性平會未發揮影響力,只是做做樣子、敷衍了事。根據《性平法》規定,性平會成員須具備性平意識,但性平意識卻不易衡量,且性平會全權由學校辦理,在複雜的教育體系下,學校常受利益、權勢關係左右,衍生許多問題。名義上獨立的性平會宛如「傀儡組織」,不禁讓人懷疑其存在的必要性。問題一:「性平意識」判定標準模糊《性平法》除劃定性平委員男女佔比外,也規定學校得聘具有性平意識的各領域委員。但校園性平案件樣態多元,性平意識因應時代轉變也有不同發展。每個人認定性別平等的價值不盡相同,且性平意識也不具判定標準,導致許多調查委員在審問當事者時用詞不妥或態度不佳,顯得不重視性平事件。向Christine求證調查情況,他回憶道:「我不記得第三個性平委員的身份背景,因為他整場(調查會議)都在睡覺。」「性平委員有權力,不代表他們有足夠的性平意識去施展這個權力。」曾任政大性平會教師代表的李淑菁於「獨立評論@天下」發表文章,指出在某些學校,性平委員不曾接受任何相關課程或訓練,恐有不適任的問題。在時代變遷下,個案牽扯同志或跨性別已不足為奇,不過,性平會相關人員大多為四、五年級生的教授、職員,若事前無需經過培訓,面對較陌生的多元性別議題,他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隨著時代推進,性平意識過去只強調兩性平等,近年也開始擁抱多元性別。學生若為同志或跨性別,校方理應尊重差異,消除一切歧視行為。圖為一對跨性別伴侶。 圖/王崴漢攝問題二:性平判決由校方主導 公正性存疑大專院校性平會由熟習校內文化的校方辦理,需設置5至21位性平委員,其中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聘請具性平意識的相關人士加入性平會。性平會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性平會議,若發生性平案件,則會組成三人調查小組介入調查。《性平法》規定性平委員需具有當然委員(註1)、教師代表、職工代表、專家學者以及學生代表,理當能廣納各方意見,使性平會運作更具正當性,卻有許多學校考量校譽、學校風氣而影響個案判決結果。曾就讀長庚大學的跨性別學生吳宇萱,因性騷擾案件行為人正是學務長,校方為推諉責任有影響性平會決策之虞,恐失公平。註1:大學性平會當然委員主要以校長、學務主任擔任政府期許校方成為推廣校園性平教育的領頭羊,於學校單位下設性平會。然而,在利益衝突之下,學生權益往往成為待宰羔羊。南部某私立大學性平會學生代表阿杰(化名)無奈表示校內性平會形同虛設,「雖然採共識決,但我們學校個案判決通常都是校長決定結果,也不太理會調查內容。」阿杰補充,私立學校招生不易,為了避免校譽受損,判決及懲處結果常受學校利益左右,「我們學校曾有個案是加害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校沒有顧慮他的精神狀況,只為了給媒體交代,就直接給他兩支警告。」問題三:第一線人員專業度未能確保《性平法》明定性平會委員須具備性平意識,其中卻不包括專職處理性平會相關業務的承辦人。當校園性平事件發生,承辦人代表性平會,身處接觸案件當事人的第一線,倘若承辦人不具性平意識,恐怕會是當事人另一場惡夢的開始。「唉,麻煩死了。」這是Felix執意要提報性平會時,承辦人脫口而出的話,當時的場景,他至今仍歷歷在目。Felix遭遇偷拍後,承辦人及校安中心的教官擔任聯絡窗口,由承辦人負責聯絡調查委員召開會議,而教官則協助Felix跑後續流程。「因為我是男生,好像沒有人很在意這件事情(偷拍案)。」Felix指控,教官聽完事件經過,當下的反應令他感到不適,教官以戲謔的口吻說出「如果你(Felix)剛好也喜歡男生,說不定你們可以在一起啊。」以及「你是男生你幹嘛不打他兩下就好了?」等脫序言論。 Felix在學校宿舍浴室遭人偷拍,但通報性平會的過程不受重視,對他造成二度傷害,而學校也無法讓被申訴者搬離宿舍,使Felix生活在恐懼之中(圖為示意圖)。 圖/王崴漢攝問題四:培訓資源供不應求 專業人員數量不足 事實上,為培育協助性平會調查案件的專業人員,教育部須依《性平法》辦理培訓課程。課程共分初階、進階、高階與精進四階段,學員完成進階培訓取得證書後,才可成為調查專業人員。教育部同時搭建調查專業人才庫,各級學校根據名單聘請校外委員進入調查小組,提升小組調查知能。然而,瀏覽「教育部性別平等全球資訊網」開課公告,上回初階培訓於民國108年8月開課,換句話說,最基礎的培訓課程已逾一年半未辦理。臺大性平會學生委員黃脩閔表示,他雖然對課程相當感興趣,去年上任後卻遲遲未能一探究竟。同時,每階段課程設有人數限制,初階限定百人參與,高階則以40名為原則。對此,政大性平會學生委員許人友表示,課程基本上一開放即額滿,反映資源供不應求的現象,也造成法律上實質取得調查資格的人才寥寥無幾。問題五:校方過度依賴外部專家 調查費時費力誘因低當前由於多數校內性平委員不具調查身分,也缺乏相關調查經驗,性平會在處理性騷擾案件時,多仰賴校外專家。性平法上路初期,校內委員大多不熟悉調查工作,理應交由教育部積極培訓校內調查委員。林秀怡過去擔任多起案件的調查委員,他回應:「現在校內委員專業或經驗仍不足的情況下,先由校外專家帶領還沒有調查經驗的校內委員。」若傳承順利,學校就不需過度仰賴校外資源,得以回歸性平會校內自治,同時又不失專業性。此外,林秀怡提到當事件提報性平會,校方需在兩個月間找到合適的調查委員,而委員得在訪問完所有當事人後完成調查報告書。「其實接案訪談、寫調查報告,是高專業、勞力密集的事情。」林秀怡坦言,費時費力的調查過程使他倍感壓力。性平案件調查過程繁瑣且不支薪,委員甚至需承擔當事人因不滿判決結果而提告的風險。在高壓環境又無誘因的情況下,除了熱忱外,性平專家幾乎沒有任何動力繼續接案調查,導致願意投入調查的專家數量持續減少。<b>擴編學生委員席次 廣開資格認證大門若要改善性平會過度依賴校外專業人才的現況,應先提升校內性平調查的能量。而調查人才資源不足的大洞,或許能以擴增資格認證的方式補足。政大前學務長蔡炎龍指出,校內有多位教授專精性別研究,專業程度甚至足以勝任培訓課程的指導老師,卻仍須受訓,「他去上課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這些就是他的專業,但反而這樣(不去上課)的話他就沒有證照資格」。他建議,政府應開放更多元、彈性的資格認證管道,改善專業人才庫無法廣納性別專家的窘境。李淑菁則提出增編學生委員席次的看法,若能賦予對性平有興趣的學生更多權力,提高學生在性平會席次的占比,不但能減低教師委員的壓力,也有效提升性平會品質,「因為學生從小到大性平意識普遍比四、五年級高,學習過程中一直在接觸性別,也比較了解學生文化。」他補充,若擔心大學生難以主導調查,也可以讓具備更充分經驗與專業的碩博士生擔任主力。黃脩閔同意當前有許多學生關注性別議題,他認為學生能彌補師生兩端生命經驗的差距,「老師們有的已經脫離學生身份滿久,可是學生可以直接告訴你哪些事情會對學生產生壓力、哪些事情會對學業產生影響。」<b>組織偏重調查 推動性平教育成空談解決了性平會成員的問題,難道就能提升校園性平意識嗎?擋在學生與性平會間的濃霧會因此散去嗎?實際上,《性平法》不僅規範性平會須受理案件,同時,也必須落實性平教育,辦理相關活動。然而,許多承辦性平活動的行政人員業務繁重,而性平案件又需在時限內結案,性平會無力辦理更多活動。黃脩閔認為,學生應有權利知曉性平資訊,包括如何事前預防案件發生,以及可尋求的救濟管道。校園性平會應從根源建立性平意識,「不能總是處理後端願意進來(申訴)的事件。」多數受害者遭遇性平案件前從未聽過性平會,而一般學生對性平會的想像往往只能從去過性平會的同儕口中建立,性平會宛如隱身濃霧中的高塔,不易觸及。距性平會撥雲見日還要多久?也許有一天,學生不用再迷惘、無助地隻身闖進濃霧,他們的恐懼得以安放,也不必在晦暗的角落獨自哭泣。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在校內並未落實推動性平教育的初衷,使得學生並不了解性平會業務,導致發生性平案件時學生更無所適從(圖為示意圖)。 圖/王崴漢攝
性平案遭批判定不公 性騷擾標準模糊掀議
校園
第1742期
性平案遭批判定不公 性騷擾標準模糊掀議
焦點
2020-12-31
【記者甘媄心綜合報導】民國109年12月25日,臉書(Facebook)社團「NCCU政大學生交流版」出現一則貼文,內文控訴系上兼任教師性騷擾研究所生,當事人於6月向國立政治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性平會)檢舉,但當事人認為此案的調查報告卻多採用加害者言詞為判定基準,處理有失公正,故發文揭露事實。 民國109年12月25日,臉書(Facebook)社團「NCCU政大學生交流版」出現貼文,內文控訴一起性騷擾事件,貼文引起校內學生關注、討論。 圖/甘媄心攝當事人、政大學生A(化名)說明,加害者在相處過程中,曾多次以肢體碰觸或言語騷擾,讓他感到不適。此事件不僅一位受害者,而是數位共同舉報。本案最終裁決加害人計小過兩次,需進行心理輔導與修習性別平等課程36小時。然而A控訴,性平會在本案調查報告中,主要採用加害者的言詞,如調查報告結尾寫「然其具有高等學識,且為人積極熱心,若能將之導入正軌,始為教育之本旨」。A也提到,在訪問、調查過程中,沒有交叉辯解;而當加害者在訪談中提出「感情糾紛」一事,委員的訪談重點便轉移,反而模糊原本針對性騷擾行為的討論。A批評,「像是前半段的討論都變得沒有意義一樣。」其後,A提出申復並補充相關證據,但最終學校認定調查程序無瑕疵,以「無理由」作結,申復失敗。A認為,學校也應當把被害人主觀感受列為參考判斷之一,由於事發當下無法即時記錄,恐導致往後申請調查案件時舉證困難。事實上,校園內性騷擾事件的判定標準模糊,多起性平案件判決結果也因此常起爭議。根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條第4項指出,「性騷擾」的判定標準為有二,一是以明示或暗示從事性別歧視的言行,二是做出性、性別相關言行影響他人權益的行為。政大性平會學生代表、法律學系學生李科嫻說明,性平會以無罪推定原則來審酌案件並無疑慮,因性騷擾本就難以界定,「也許可以從法院實務判決的見解,檢視校方的處置到底合宜與否。」政大性平會教師代表、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則澄清,性平會處理案件時除組成調查小組、前後訪談所有可能的關係人外,更耗費數小時進行討論,過程相當謹慎。他也強調,性平會不具有真正的司法調查權,能蒐集到的間接證據即是相關人士的說法,「我們明白令當事人不適的言行確實存在,但因程序和規範,我們也必須憑證據裁決。」政大新聞學系副教授方念萱亦能理解性平會兩難之處境,「我完全能夠同理當事者,但仍需要遵守相關規章。」政大性平會學生代表、廣播電視學系學生許人友則指出,36小時已算是較重的處罰,且相較於刑事懲處,性平會存在的目的更是為性別教育。 國立政治大學性別教育委員會委員由校內各處室主管、各院推選教師代表及學生代表組成。 圖/甘媄心攝另外,A更指出,事發過後校方除協助安排心理諮商外,付出行動關心的教師屈指可數。「最讓人寒心的是學校冷漠以待,寄個信關照並不是那麼難的事。」A也建議,性平會委員中應有心理學相關專業人才,「能夠理解加害者、被害者心理問題的委員,比較能有效解決問題。」但劉梅君回應,系所主管在無法確認當事者的意願下,若先主動表達關懷之意,可能會有介入案件的疑慮。「每個案件當事人意願皆不同,有些反而不希望曝光或被注意,系所主管、教師的立場其實很為難。」劉梅君更解釋,作為調查委員,有時可能反被當事人告到法庭上,耗時且風險大,往往讓教師委員感到吃力不討好、裡外不是人,「很多對性平問題有熱忱的老師也不願擔任此職。」但劉梅君也表示,在性平案件中,通常兩方都不會是贏家。但抽離性平會最終判決結果,對A來說,比裁決更重要的是能否得到校方釋出之善意。A嘆道,校方、師長的態度若能讓受害者感到被重視,也能避免同樣的事再度重演。
控校方忽視夜行權 東海夜間遊行倡校安
校園
第1738期
控校方忽視夜行權 東海夜間遊行倡校安
2020-12-03
【記者吳嘉倪綜合報導】「東海大學黑壓壓,只會叫我早回家!沒有回家早點睡,為何會是我的罪?」10月底,長榮大學發生女學生遭擄遇害事件,引起舉國譁然,更使夜歸學生人心惶惶。鑑於校方並未提出積極對策,東海大學性別平等行動小組(以下簡稱性平行動小組)隨即於11月30日晚間9時發動「夜間大遊行」,呼籲校方正視學生夜行權。 性別平等行動小組成員將寫著「我是家裡的寶貝,不是校園巡守隊」口號的彩帶綁在頭上。 圖/吳嘉倪攝遊行現場學生繫上彩帶、高舉旗幟,大聲呼喊口號:「我是家裡的寶貝,不是校園巡守隊;女生不是我要顧,男生也要被保護。」原先校園中燈光昏暗且人煙稀少的小徑,此刻頓時變得人來人往,約60至70名學生走在夜間不敢獨行的道路上,以行動捍衛自身夜行權。遊行隊伍也在校長室前發表短講,更將捍衛夜行權訴求的彩帶於門上貼成大大的「X」,藉此希望校方注重學生的校園安全。 參與遊行學生將寫有訴求的便條紙及彩帶貼在校長室門上,期望校方能早日重視學生在校內的安全問題。 圖/吳嘉倪攝10月底,長榮大學一名女性大學生晚間返回校外租屋處途中遭擄,後慘遭殺害。此案引發國內外關注,許多夜歸學生也開始擔心自身安危。因應此事件,東海校方拋出校園安全地圖,呼籲同學照著地圖上的「安全走廊」走,並且結伴同行、不要晚歸。東海校安中心也強調已於校內增派員警加強巡邏,並將校內路燈更換為更明亮的LED燈。 東海大學校園內種植了許多樹木,有利生態環境的同時,到了夜晚反而遮蔽光線。 圖/吳嘉倪攝性平行動小組成員邱邰品談到,過去校內發生夜間性騷擾案例時,校方也提供相同地圖,做法消極,「根本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只用呼籲的,這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此外,依照《東海大學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處理與防治實施規定》,總務處必須定期舉行校園空間安全檢視說明會,邀集專家、教職員工及其他校園使用者參與,檢視校園危險空間改善進度。然而,東海校方卻從未召開此說明會。對此,性平行動小組啟動連署要求召開說明會。性平行動小組本次也發動夜間大遊行,控訴校方要求學生盡早返家、結伴同行,「但我們認為晚上在校園裡走路是不分性別、每個人都該擁有的權利,保持校園安全是學校的責任。」邱邰品說。 東海大學校園內有許多小徑,遊行隊伍經過時並不會讓人感到不安,但若是在夜間單獨行走則會令學生害怕。 圖/吳嘉倪攝性平行動小組實地勘察校園安全走廊的路線,卻仍發現部分地點光線過暗、路燈故障。參與遊行的東海社會學系學生莫元貞提到,安全走廊不可能途經校園內所有教室,因此這並非實際的解決方法。他說:「學校若無法讓學生安全走在校園裡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必須爭取夜行權。」此外,遊行隊伍也沿途在緊急求救鈴處綁上一條條彩帶,讓求救鈴位置更醒目。性平行動小組的劉品佑提及,學校宣稱校內有多達1000個緊急求救鈴,但其中以女廁內的緊急求救鈴佔多數,實際設置於校園道路的數量仍未知,且校方並未說明緊急求救鈴的效果,因此參與遊行的東海社會系學生張采琳表示對按鈴後的成效存疑,「不知道按了到底有什麼效果,真的有實際保護的作用嗎?」 遊行途經緊急求救鈴,學生將彩帶綁上,除了讓緊急求救鈴更加顯眼,也希望當日遊行一事可以被大家記得。 圖/吳嘉倪攝邱邰品也痛批校方在性別平等的觀念上仍停留在「已知用火」的階段,東海校安中心曾提醒學生「夜歸的女同學要找男同學陪伴」,以及校園安全走廊地圖上甚至沒有一條到達男生宿舍的安全路線。而針對性平行動小組的訴求,秘書室性別平等教育專員蔡美惠回應,正在協調召開校園空間安全檢視說明會,時間確定後將會公告,屆時歡迎同學共同參與。遊行參與者、就讀東海法律學系的林軒懷則激動表示,「你在學校只有四年,你絕對不會希望因為校方疏忽而變成校園永遠的肥料。」他強調,校園安全應該是每位學生都要注重的議題,學生絕不能成為犧牲品。
性別「泰」不平等 泰國女性首藉學運發聲
國際
第1730期
性別「泰」不平等 泰國女性首藉學運發聲
2020-10-01
【記者吳季柔綜合報導】泰國學運自7月延燒至今,參與者從學生族群擴及年長者、女權團體與跨性別者,訴求也隨之多元化。其中年輕女性逐漸成為泰國社運主力,也躋身過去長期缺席的領導階層。她們提倡廢除現行不利於女性的條款,如:墮胎法、經期用品稅,挑戰泰國近千年的父權王室。 抗議群眾聚集於曼谷大皇宮前,訴求王室改革,並要求軍政府下台。 圖/亞當・迪恩(Adam Deam)提供此波學運是泰國繼西元2014年軍政府政變後最大型的抗議行動,年輕世代不滿軍方的專制統治,訴求改革王室、修憲與解散軍政府,盼討回真民主。7月18日起,泰國青年組織「自由青年」(Free Youth)號召千人於曼谷民主紀念碑參與示威。近日,學生團體再度召集數萬人上街抗議,然學生領袖與部分學生卻遭警方以冒犯君主罪、違反公共集會法起訴。有別以往的是,據《時代雜誌(TIMES)》分析,泰國年輕女性已成為學潮最主要的參與者。她們上街大聲疾呼女性應有身體自主權,反抗泰國社會限制婦女種種行為。泰國學生聯盟(Student Union of Thailand , SUT) 主席朱達提・西裡漢(Jutatip Sirikhan)因參與抗議行動於9月1日被捕,她解釋,學運最基本的訴求是在民主憲法下,所有人一律平等。她進一步指出,性別在其中佔有重要意義,「因此性別平等與泰國的民主、政治不可分割。」 泰國學生聯盟主席朱達提・西裡漢(Jutatip Sirikhan)因為參與抗議遊行,於上學途中遭警方逮捕。 圖/法律監督團體(iLaw)提供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 TU)學生安娜・範・武格特(Anna van Vugt)表示,性別相關訴求中,「墮胎法」是最受矚目的女權議題。她指出,為降低非法墮胎致死的案例,「許多團體力爭女性的身體自主權,讓墮胎合法化。」 泰國學運現場的抗議標語,點出對於合法且安全墮胎的訴求。 圖/Ms.Lin(化名)提供限縮泰國女性身體自主的規定無所不在,一名法政大學學生Ms.Lin(化名)就指出,學校的服儀規定甚至包括內衣的顏色,「女學生不能穿著白色以外的內衣。」她表示,許多女性被家人限制,無法享有與男性相同的權利與自由,例如:不允許晚歸,更須負擔所有的家務事,以及忍受社會對女性氣質的刻板印象,「但男性卻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泰國女性參與社運還恐面臨父權人士的打壓。長期住泰鑽研社會運動的黃嬿庭指出,泰國女性長期受到多重壓迫,在抗爭時,女性跟跨性別者得承受政治迫害與父權壓迫,若再加上學生身份,「那可能又有一層來自校方的壓力。」朱達提・西裡漢也表示,女性在泰國的政治參與力量相當虛弱,且參與社運的女學生更經常遭受人身攻擊,「有侮辱身體的評論,甚至被暗指為妓女。」朱達提・西裡漢說,這是泰國第一場性別政治運動。儘管目前訴求尚未實現,泰國女性勇敢走上街頭挑戰威權,已喚醒國內外關注泰國女性的處境。
革除宿營性別霸權 政大生連署盼性平落實
校園
第1730期
革除宿營性別霸權 政大生連署盼性平落實
2020-10-01
【記者甘媄心綜合報導】迎新宿營對新鮮人而言是大學第一個大型交際場合,然而宿營卻可能因活動設計含有性別不友善的內容,反讓大一新生留下不舒服的印象。因此,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日前推動「性別友善宿營」連署,希望無論性別,每個個體都能在營隊中感到友善、舒適與自在。政大學生會在9月7日發起性別友善宿營連署行動,20日更透過故事分享,倡議四大訴求:跳脫異性戀框架​、弭平性別歧視​、尊重身體界線​、消除性別刻板印象。截至28日止,共有宿營負責人連署11份、個人連署279份、團體連署10份,其中包括各大學生會與系學會,如國立聯合大學學生會、中山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系學會等。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在粉專上發布性別友善宿營連署活動,倡議四大訴求:跳脫異性戀框架、弭平性別歧視、尊重身體界線與消除性別刻板印象。 圖/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提供這並非首次由學生組織倡導「性別友善宿營」。民國108年,從一位學生分享自身在宿營被強迫做親密動作的負面經驗出發,一群國立臺灣大學的學生發想出「我不想牽YOU的手—性別友善宿營」連署行動,更延伸出之後的故事分享與性別友善承諾書活動。臺大社會學系副教授范雲、高雄市議員黃捷、作家楊雅晴皆在臉書(Facebook)分享此行動,表明支持。連署行動也確實影響宿營內容,政大中國文學系宿營總召王耀諄表示,參與連署後,已經通知所有籌備人員全面禁止腥羶色表演內容,若需肢體接觸皆須先詢問參與人員意願。政大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宿營總召陳思濡亦提到,傳院宿營近年來已取消交際舞的環節,角色扮演也打破性別限制,例如由生理女性扮成動畫男性角色怪盜基德。陳思濡表示,今年參與連署時已是宿營籌備後期,雖改善含性別刻板印象、異性戀框架的內容有限,但會列入明年參考,希望可以真正落實性別友善。 參與宿營的新生們在營隊中跳交際舞,可以自行選擇與異性或同性共舞。 圖/國立政治大學高雄地區校友會宿營提供參加宿營的新生、政大傳院不分系一年級學生陳凱暘表示,在三天營期間未曾感到不自在,能感受到營隊營造出性別友善的環境。加入連署的政大新聞學系學生莊文源認為,宿營是大學第一個大型活動,會對新生形塑更為深刻的印象,「對新生而言,宿營定義這裡(大學)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事實上,每一個營隊都應該符合性別友善的本質。」政大學生會會長黃承瀚表示,性別友善宿營只是一個起點,「我們認為理想的校園,是對每一個族群都更尊重、更友善的環境。」未來學生會計劃繼續推動性別友善廁所、彩虹市集,以及舉行更多性別議題的短講。希望透過這些行動,能進一步實現校園中的性別友善與平等。 國立政治大學高雄地區校友會宿營晚會表演,工作人員可撇除生理性別自行選擇跳男舞或女舞。 圖/國立政治大學高雄地區校友會宿營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