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歧視、暴力紛擾 哈佛生議校警存廢
國際
第1740期
歧視、暴力紛擾 哈佛生議校警存廢
2020-12-17
【記者林子頊綜合報導】為抗議校園警局長期存在種族及性別歧視,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HU)學生今年暑假開始抗議廢除哈佛校園警局。他們組成校園警察聯盟(The Harvard Alliance)上週末發布長達143頁有關歧視行為的報告書,於8日再次站上街頭抗議,呼籲學校廢除校內警察單位。 校園警察聯盟發布的抗議文宣品,呼籲學生一同抵抗校警歧視文化廢除校園警局。 圖/截自校園警察聯盟官網哈佛大學學生和校友不滿警察於5月謀殺黑人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而成立校園警察聯盟。聯盟於此次抗議中列出具體訴求,包括將校警預算縮減,期望能分配校警資源至社區管制。由於哈佛校園警局與波士頓、劍橋市的警署密切合作,學生發現警察機關間互相掩蓋歧視行為,因此聯盟期望終止校園警局與地方執法機構的私下違法合約。此外,聯盟要求解除大學警局的武裝,包含催淚瓦斯、橡皮子彈及警棍等暴力品,也要求大學警局接受詳細審查。由於校警起源於過去懲罰逃脫奴隸的巡邏部隊,而形成歧視黑人文化,直至今日美國南部仍有警察使用暴力鎮壓黑人的現象。哈佛學生媒體《緋紅色(The Harvard Crimson)》的調查報告亦指出,警察部門過去28年多次發生種族及性別歧視案件。除了歧視黑人學生以外,警局也時常對有色人種、原住民及貧窮無家者施暴。聯盟學生克萊爾・普賴爾(Claire Pryor)分享,校警霸凌現象層出不窮,他曾於上學途中目睹校警毆打無家可歸的黑人,而經調查後發現此警官過去有過兩次襲擊黑人的前科。 哈佛大學警察機關長期存有歧視文化,除了黑人學生,警局也時常對有色人種、原住民及貧窮無家者施暴。 圖/許祐湉提供然而考量校內安全,哈佛大學部分學生反對校方廢除校園警局。哈佛的校園警察受過正規訓練,提供學生多項服務,包含夜間校園巡邏及各項安全保護。哈佛大學學生許祐湉舉例說:「朋友曾經因醫療緊急狀況而病倒,校園警察即時協助破門進入學生家中,確認學生安危。」學生大衛・丁(David Ding)表示身邊朋友也曾分享校園警察存在的必要,他認為廢除校園警局除了考慮安全疑慮外,校警的工作權益也不可被忽視。校園警察問題源自於美國警政體系長期陳腐的文化,例如陽剛文化、裙帶關係等不平等現象,像是前哈佛警官喬治・皮爾斯(George F. Pierce)曾於西元2011年提起民事訴訟,控告校園警察單位因黑人身份拒絕他的升遷資格。美國警界的歧視文化連帶影響校園警局,至今卻未有廢除校園警察單位的先例。多數學校仍以維護學生安全為優先考量。為了真正落實校園安全,普賴爾說明:「我們需要廢除資本主義,建立一個平等的社會意識,進而打造友善文化的校園環境。」 校園警察聯盟於哈佛校內擺設抗議布條,期望學校能廢除校園警察局。 圖/截自校園警察聯盟官網
東京醫大入學爆性別歧視 女考生集體求償
國際
第1686期
東京醫大入學爆性別歧視 女考生集體求償
2018-11-01
【記者林奕辰綜合報導】東京醫科大學(東京医科大学)於8月7日,舉行記者會承認自2006年起調降女考生成績,刻意降低女性入學比率。參加東京醫科大學入學考試落榜的女性於10月24日委託律師團召開記者會,向東京醫科大學請求賠償,同時呼籲東京醫科大學公布她們的原始考試成績。記者會上,律師團要求校方給予每位受害者10萬日圓(約新台幣2萬7500元)的精神賠償,並退還考試報名費、往返考場的車費和留宿的費用。律師團表示,若東京醫科大學在兩週內沒有提出令人滿意的答覆,將會提起訴訟。根據日媒《朝日新聞(あさひしんぶん)》報導,東京醫科大學指出,附屬醫院常接收該校畢業生,但女性醫師可能因結婚、生產等理由而離職,導致醫院的醫師人力不足,校方考量後才決定降低女性入學人數。對此,於日本就讀醫科的女學生念念(化名)表示,許多學姊曾告訴她必須仔細考慮未來的醫生生涯,以及如何管理婚後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她認為,至今在醫院仍然沒有完善的制度,來配合女醫生的身體和休息時間,甚至還有部分男醫生認為女醫生不會是良好的人力資源,只因為女性會在懷孕後離職,他們聲稱這會造成男性同事的精神負擔,「但在日本,男性投入育兒照護尚未普及,我認為這也是女醫生離職率高的原因之一。」 受委託的律師團也發起了網路募款活動,希望透過募資獲得更多資源,替受害者爭取權益。 圖/板倉由美(Yumi Itakura)提供而受委託的律師團也發起了網路募款活動,希望透過募資獲得更多資源,替受害者爭取權益。目前此募資活動已獲得267人支持,並募得450萬日圓(約新台幣125萬元)。其實自今年8月起,東京醫科大學就被日媒《讀賣新聞(読売新聞)》多次揭發違規處理女性考生成績。受害者與聲援者在經過抗議遊行後,組成「東京醫科大學入學考試歧視問題當事者與支援者之會(東京医大等入試差別問題当事者と支援者の会)」(簡稱東京醫大考試歧視問題處理會),並在社群網站推特(Twitter)上發文協助受害者尋求補償,期望聲援曾報考該大學的女性考生。對於差別待遇,東京醫大考試歧視問題處理會成員北原美乃里(Minori Kitahara)表示,現在組織內已經集結了過去12年來,受害的120多位女學生,並且正在與律師共同籌備下一步,「不只有東京醫科大學,也有許多大學更改女考生的入學考成績,我們的行動將會愈來愈大,且愈來愈廣。」北原美乃里也提到,在醫學大學大多數教授和醫生仍是男性。在日本,也有一群醫科學生組成「醫學生反對不平等和貧困組織(Medical Students Against Inequality and Destitution, MSAID)」,旨在幫助弱勢者更尊重生命意義,並對抗社會上的不公。針對入學考試歧視女性的問題,該組織也在網站上發布文章,表示組織內曾有女性成員在入學考的面試中,被教授詢問結婚生子後是否還會繼續留在醫院工作,顯示女性在醫學界上存在著的不平等待遇。對於日本許多醫科大學歧視女性的現象,熊本大學(熊本大学)醫學部學生城戸初音(Hatsune Kido)提到,早在消息被揭發前,醫科大學的學生就幾乎都知道這個真相,「我和朋友對於這個醜聞並不感到訝異,這很常見。」她也指出,日本嚴重的父系社會,讓女性在醫學領域很難發展,「我們醫學部內幾乎都是男性教授,女性教授只有兩個。」比例懸殊更突顯日本醫界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 
宵禁雙標 印大學生絕食力抗性別歧視
國際
第1684期
宵禁雙標 印大學生絕食力抗性別歧視
2018-10-18
【記者許容瑄綜合報導】印度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 DU)女學生因不滿女生宿舍宵禁規定,於8日串連近10所大學發起抗議。參與抗議的學生以舉牌、絕食等行動表達訴求,並在當天造成交通癱瘓,也有多人因絕食而送醫。 印度德里大學學生與Pinjra Tod組織製作抗議布條,抗議學校制定不合理宵禁規則。 圖/「打破籠子」粉專提供據《亞洲時報(Asia Times)》報導,近年來印度發生多起女權受損的案件,例如國立伊斯蘭大學(Jamia Millia Islamia, JMI)校方在2015年暑假後的新學期宣布,禁止女學生申請晚上8時後留校。德里婦女委員會(Delhi Commission for Women, DCW)隨即對這項歧視女性的政策提出質問,要求校方答覆。雖然校方消極看待歧視問題,但一群印度學生仍致力於爭取平等。在獲得德里婦女委員會的聲援後,一名伊斯蘭大學的女學生寫給校長一封匿名信,抗議宵禁違反女性的自由權。為此,一群印度女大學生基於女生宿舍的宵禁問題,於2015年成立「打破籠子(Pinjra Tod)」組織,目的為促進印度各大學落實男女平權。2015年10月8日,打破籠子組織了第一次的夜間遊行,對父權主義的限制進行抗議,提出女學生應該擁有自由的夜晚空間。然而,歷時三年的審議後,校方雖在今年3月把女宿舍的宵禁時間延後,從晚上7時半延長至晚上10時半才開始。但到了6月的新學年,宵禁卻又變回晚上9時開始。同時,校方還縮減校園夜晚的公共區域,例如強制關閉原先開放整夜的小攤販。對此,旁遮普大學(University of the Punjab, PU)校長古曼博士(Dr. B. S. Ghuman)在接受《新聞中央24x7(News Central 24x7)》採訪時表示,「我們不可能24小時開放女生宿舍,這對於女生來說太過危險了。」對於不合理的規定,打破籠子組織成員,達米(化名)提到,抗議當天她與其他成員躺在地上,阻止車輛通過。「我們和警方在路上一直拉扯和推擠,後來甚至被警察攻擊。」而對於校方為了保護女學生而訂定宵禁的說詞,達米感到不解,她表示不明白一個成年女子為何不能對自身安全負責。印度各大學在管理宿舍宵禁方面,也被質疑雙重標準。參與過抗議活動的學生安尼克.朝漢(Aniket Chauhan)便分享了對於宵禁問題的親身經歷,他表示前段時間,參與的戲劇社團為了準備比賽,須排練到深夜,「社團內的女同學都因為宵禁而必須早點回去,但學校卻不會管男生,我們常常整夜在外遊蕩。」 多名Pinjra Tod組織成員在校園內抗議,舉標語抗議、高喊訴求,呼籲校方與他們進行溝通。 圖/「打破籠子」粉專提供達米也補充,「雖然這些抗議行動有些激進,但我們沒有選擇,學校是時候給我們一個交代了。」打破籠子組織表示,抗議訴求至今已三年,他們絕對不會放棄說服學校,會持續為男女平權抗爭到底。
免費上學 巴基斯坦「跨」越性別歧視
國際
第1660期
免費上學 巴基斯坦「跨」越性別歧視
2017-12-21
【記者柯宜妤綜合報導】巴基斯坦阿拉馬伊克巴爾開放大學(Allama Iqbal Open University)近日宣布提供跨性別者免費教育,申請人可以任選科系,從學士到博士學位,甚至職業及技藝培訓都不需支付費用。校方指出社會長期忽略甚至歧視跨性別者,導致他們在各方面資源匱乏,變得越來越弱勢。因此,學校期望透過提供免費課程打破惡性循環,讓跨性別者也能融入社會,或是改變現狀。跨性別者奈達・基蘭(Nida Kiran)就表示自己雖然順利從大學畢業,但取得學位的過程非常艱辛,「現在有這樣的機會,我會想繼續進修,充實自己以爭取跨性別族群的權益。」阿拉馬是世界第四大的高等教育機構,也是亞洲第一所開放式大學,更是巴基斯坦國內最知名的大學,學生人數超過百萬。特別的是,學校由政府經營,提供身障人士與更生人免費教育,現在更擴大到跨性別者,藉由分配資源給弱勢族群落實實質平等。雖然是穆斯林為主的保守國家,但經過倡議團體的努力,巴基斯坦今年3月將跨性別者列入全國人口普查項目,6月起護照可登錄第三性別為「X」。不僅國家在戶政上認同,現在教育機構也開始重視,跨性別族群的權益在一年內大大躍進。巴基斯坦國內逐漸接納跨性別族群,也和其「海吉拉」(Hijra)文化有關。海吉拉意為「離開自己的族群」,起初指離開家庭,並在政商場合以女性打扮表演的男性。現在南亞的跨性別者便以海吉拉自稱,表示自己「拋棄本來的性別」,民眾也慢慢認知到這個族群其實存在已久,不必刻意排斥。巴基斯坦跨性別倡議團體「跨行動巴基斯坦」(Trans Action Pakistan)的成員瑪麗亞‧佐約(Mariya Joyo)認為,除了給予入學機會,學校仍須加強教育宣導,因為跨性別者在求學過程中幾乎都有被同儕或師長霸凌的經驗。佐約也建議學校更新性別相關措施,例如宿舍與廁所的設計勿再使用二分法。阿拉馬亦表示會考量跨性別者各方面的需求,創造更友善的學習環境。
【社論】〈戀我癖〉複製刻板印象 不應窄化霸凌形式
校園
第1637期
【社論】〈戀我癖〉複製刻板印象 不應窄化霸凌形式
2016-11-17
 上週,知名音樂人陳星翰執導的單曲MV〈戀我癖〉在網路上引發軒然大波。影片中,身上穿洞、刺青、有著特殊髮色的「太妹」欺侮體型臃腫、外貌不佳的女學生。雖然再現社會真實,實則強化校園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刻板印象,同時窄化校園霸凌可能發生的場域和形式。 當今網路時代,線下校園霸凌也發生在線上。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民國103年統計,近七成的青少年曾有在臉書被霸凌的經驗,其中有將近四成的學生選擇忽略。由此可見,真實的霸凌狀況更難以在現實生活中被清楚看見。 而且因網路「匿名」、「無遠弗屆」、「不易掌控傳播途徑」、「多媒體」等特性,霸凌者更容易隱身於螢幕後,用文字、影像等攻擊,導致被霸凌者受到嚴重的精神傷害。104年,知名女星因不堪其臉書粉絲專頁上的匿名流言攻擊,選擇自殺。該女星既不符合〈戀我癖〉中所呈現的樣貌,被霸凌的形式也不是正面、直接的攻擊,而散播流言者至今仍是個謎。 影片最後,被霸凌的弱者被改造成一名男性,重獲新生。這支以「反霸凌」為理念的創作影片,既沒改善被霸凌者的弱勢處境,也無破除霸凌關係中的刻板印象,更甚在無形中再現性別成見。而針對影片的論戰反而模糊焦點,成為另一種形式的互相攻擊。當影像作品為社會議題喊聲時,更應審慎處理各種符號的再現,絕非讓觀者陷入刻板印象的迴圈中。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