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朝秋》二重奏即興 以爵士樂抒成長體悟
藝文
第1797期
《朝秋》二重奏即興 以爵士樂抒成長體悟
2024-10-25
【記者何依庭新竹報導】咖啡廳裡樂聲流瀉,鋼琴與低音提琴的音色交融,現場聽眾隨著柔和節奏搖擺。國立東華大學音樂學系徐瑞(徐瑞鴻)與畢業於輔仁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的毛敏瑄,20日在新竹江山藝改所演出二重奏《朝秋》,以爵士樂即興的風格,結合秋日意象,由徐瑞彈奏低音大提琴、毛敏瑄演奏鋼琴,展演兩人過去一年的成長與收穫。 徐瑞表示《朝秋》取自坂本龍一書中概念,「作物會在秋天凋零死亡,冬天則會變成種子深埋地底,所以秋天其實才是一年中最後一個季節。」因此《朝秋》以秋為題,取秋天裡離別、死亡的概念,結合兩人今年生活近況創作。兩人合作的緣起,則是某次彩排過後,兩人發現彼此音樂風格皆有溫柔堅強的特色,故共同發起《朝秋》計畫,以即興合奏方式演出溫和的樂曲,徐瑞表示即興音樂需投入專注力,盼這樣的表演帶給聽眾停下腳步的契機,讓他們能夠體會當下。 曲子〈今天雨〉是徐瑞在山陀兒颱風抵台時,在琴房看著花蓮烈陽與暴雨交替的天氣而創作。他說:「我當時還在失戀的恢復期中,消化自己的感受與體會,而那天的天氣就跟我的心境一樣混亂、起伏不定。」徐瑞選擇固定的和聲作為曲子主調,詮釋自己對天氣與心境的感受。儘管過去徐瑞也曾與其他樂手共演過〈今天雨〉,但這首曲子大量的主旋律創作空間,讓毛敏瑄可以融入對這首曲子的感受,使〈今天雨〉呈現新的版本。 毛敏瑄介紹兩人合奏的方式,「通常我們會先彈奏一遍譜子上的旋律,接著輪流即興演奏,最後再一起彈一遍主旋律才會結束。」因為這樣的特性,毛敏瑄表示合奏不能只顧及自己的段落,需要傾聽對方、配合彼此速度,才能讓兩人的演奏彼此呼應。 談及演出〈Goodmorning Midnight〉的原因,徐瑞表示其音符排列的方式較密集,且中間有轉變曲調,加上整體樂曲速度快,使得演奏難度提高,富有挑戰力。此外,這首曲子也對兩人有不同意義。徐瑞表示自己與毛敏瑄原先就很欣賞這個作品,後來偶然得知兩人的老師,竟為此樂曲作者Diederik Wissels的學生,徐瑞說:「這首歌的巧合讓它對我們的意義重大。」故特地在演奏會中納入此首作品。 觀眾陳咨尹說:「這場演出讓我感到平靜,演奏者合作無間與音色融合,也勾起過去人際交往上的回憶。」而觀眾鄭詠耀表示自己有快樂與舒服的感受,也從音樂中產生許多畫面感,像是看見了一個少女成長的過程。
《About Me》回溯藝術家成長軌跡 多元手法呈現真實自我
藝文
第1773期
《About Me》回溯藝術家成長軌跡 多元手法呈現真實自我
2022-12-01
【記者古宇恩台中報導】掛著古典油畫的兩面牆左右相對,實驗性質的作品貫穿其間。東海大學美術系進修學士班學生吳昌濬舉辦個人評鑑展《About Me》,展出以古典油畫、立體裝置、拼貼及攝影等多種形式創作的作品,探討不同時期、情緒下的自我。展覽於11月22至27日在東海43號創藝實習中心展出。《About Me》以吳昌濬創作的時間軸進行布置,展場最左側是藝術家大一時完成的油畫作品,象徵大學藝術學習的開端。中段布滿不同形式的作品,展現學習過程中對疫情、社會議題及情緒等面向的反思。展場的右端為近期的油畫作品,表現出自己在歷經種種際遇後對藝術的理解及詮釋。 《About Me》以創作的時間軸進行布置,以兩幅不同創作時期的油畫串起四年來思考和技法上的成長。 圖/古宇恩攝走入展場,左側牆面上的〈油畫靜物〉是油畫中的經典題材,著重傳統技法上的練習。吳昌濬表示,現在回頭檢視這幅作品,感覺當初在用色上相當直覺,像在亮度的提高上,會下意識使用冷色系的鉛白,但畫面整體色溫偏暖,也導致光線與物品間產生衝突感,「創作完後才領悟到每個色相都有明度差異。」他說。 〈油畫靜物〉是東海大學美術系進修學士班學生吳昌濬大一時期作品,藝術家將這件作品置於展場最左側,傳達大學藝術學習的開端。 圖/古宇恩攝置放於展場中間牆面上的〈過程〉是吳昌濬心理世界的投射,創作時他將衛生紙反覆地撕扯、拼貼及染色,藉此與無法突破創作瓶頸的自己進行對話。「一開始我很排斥沒有完整架構的作品,對我而言很不真誠。」吳昌濬坦言過去創作時總是依循既定的框架,但媒材的限制促使自己不得不開始思考藝術的可能性,最終他決定直面內心的情緒,因此〈過程〉並不是創作前就已經構思好的作品,而是直覺性的情感抒發。吳昌濬友人李易庭說:「作品色調較為黯沉,可以體現出他的內斂,但在整體呈現上又可以看出他內心有很多被壓抑的想法。」 〈過程〉以衛生紙作為媒材,透過重複撕扯、拼貼,最後進行染色,來表達創作遇到瓶頸時慌亂的思緒。 圖/古宇恩攝展場右側牆面上是臨摹自法國油畫作家Joseph-Désiré Court的作品〈Rigolette keeping herself busy while Germain is away〉,吳昌濬說:「在這幅畫中,我刻意去省略很多的技法,去篩選什麼是自己想要的藝術。」他表示雖然這幅作品不完全是自己的創作,但卻最實在地展現自己在四年學習中對於藝術的體悟。 〈臨摹Rigolette Seeks To Distract Herself During The Absence Of Germain〉雖是臨摹作品,卻是東海大學美術系進修學士班學生吳昌濬四年藝術學習的精華。 圖/古宇恩攝吳昌濬說明此展以自我為主軸的契機,他認為自己並不是情緒外顯的人,因此想要透過展覽,讓想更了解他的觀眾從多元的作品發現不同面向的吳昌濬。在同個展場辦展的藝術家蕭灑說:「展覽有很多拼組性很強的作品,可以看出藝術家試圖將藏在作品中的靈魂碎片拼貼成完整的他。」
美研究慷慨童成因 生理與成長環境為關鍵
新知
第1739期
美研究慷慨童成因 生理與成長環境為關鍵
焦點
2020-12-09
【記者蕭淳云綜合報導】俗話說,施比受更有福。但你知道,被視為美德的「分享」行為與人體的副交感神經有關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心理學系博士喬納斯.強薩股.米勒(Jonas Gensaku Miller)在學時期研究兒童利社會行為(註1),發現兒童的慷慨程度受到生理差異及親子互動影響,為生物心理社會研究領域提出新穎觀點。此研究於11月發表於《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註1:利社會行為指對他人有利,但不求回饋的社會行為。幼兒階段具較高可塑性,為培養利社會行為的黃金時期。 主要研究者米勒分析受試幼童母親同理心與孩童分享行為的關聯,發現副交感神經較敏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母親行為影響。 圖/取自Pexel圖庫為了解兒童與同儕分享(利社會行為)時的生理變化,研究團隊邀請74名四歲孩童參與實驗,並在受試者身上連接磁振造影檢查儀,以蒐集其呼吸竇性心律不整(註2)數據,藉此觀察兒童的副交感神經變化。研究團隊首先發給兒童20枚代幣,並說明代幣可以兌換成獎品,同時也虛構出一群無法參與實驗的生病孩童,告訴受試兒童可以分享代幣給他們。接著在決策階段,團隊讓受試兒童自由選擇是否在捐贈箱中放入代幣,以及放入多少代幣。過程中,研究人員並不會對兒童的捐贈行為與數量表達任何鼓勵或指責。註2:呼吸竇性心律不整(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RSA)為一種生理現象,與副交感神經的彈性有關。吸氣時,呼吸調節控制中樞對副交感神經產生抑制作用,導致心跳加速,吐氣時則造成心跳減慢。實驗顯示,愈慷慨的受試兒童在分享決策階段,會產生較強的RSA抑制,也就是出現大幅的副交感神經變化。研究團隊認為個體不同的副交感神經變異度,是影響兒童慷慨程度的重要關鍵,文中也強調,具有高副交感神經變異度的兒童較能共感他人情緒。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吳卓鍇闡述,呼吸竇性心律不整通常發生於年輕族群或是個體處於高壓狀態時,「對(受試)兒童來說,分享可能是重大決策,如果對外界刺激較敏感,就會影響神經變化,並反映在心跳上。」 研究團隊發現,兒童的利社會行為,可能受副交感神經、親子互動等關鍵影響。 圖/取自Pexel圖庫然而,除了生理機制會影響幼童慷慨程度,社會環境也是關鍵。研究團隊於兩年後,再度邀請54位原受試者(現已六歲)進行相同實驗,同時透過問卷量表分析受試幼童母親的同理心程度及親子互動狀態,藉此評估兒童利社會行為發展的社會影響與穩定性。量表中以多個陳述句,讓受試母親評估自身符合程度,如:「比起從事對我有幫助的行動,我更願意從事對孩子有幫助的行動。」研究指出,高副交感神經變異度孩童的捐贈行為與母親同理心程度呈正相關,意即母親愈具同理心,孩子的表現愈慷慨。而此現象並未出現在低副交感神經變異度的孩童身上。米勒解釋說:「高副交感神經變異度的孩子對母親同理心的感受程度高,所以可以敏銳地接收其行為,作為親社會的初步學習。」同時團隊也發現,四歲時樂於捐贈的孩童,在六歲時也會表現相同傾向,顯示其利社會行為具穩定性。 過去相關研究曾指出,利社會行為對個體具有穩定情緒的正面作用,此現象與研究團隊的實驗結果相符。 圖/取自Pexel圖庫資深幼教老師、洛津國小附設幼兒園主任施美代認為,分享是重要的兒童品格教育,「孩子願意分享可以增加同儕對他的認同,帶來的成就會讓他們更樂意這麼做。」米勒也指出,相較於同儕,樂於分享的孩童在實驗結束後表現得更為平靜、穩定,他說明:「這與過去的研究相符,顯示利社會行為對個體帶來的正面生理影響。」
出生平均成長率全台第一 桃市積極推動生育及幼教補助
專題
第1704期
出生平均成長率全台第一 桃市積極推動生育及幼教補助
2019-06-13
【記者呂立竹、何庭賢、許芷瑄、李育軒、葉伸怡綜合報導】「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在少子化時代下,許多家長相當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以下簡稱統計資訊網)的數據,2012至2016年間,桃園市(註1)的出生平均成長率為全台最高,且兩至五歲幼兒人口數平均成長率為全台第一,市政府如何制定合適的生育、育兒與就學補助政策,讓學前教育不會成為家長的負擔,並幫助家長與教育機構提前發現幼兒學習發展的需求,更是備受關注的議題。<b>註1:由於桃園縣於2014年12月25日升格為桃園市,因此本報導將統一以「桃園市」闡述。<b>就學補助分擔家庭開銷  桃市推四歲幼童免學費桃園市於2014年升格直轄市前,並未額外發放生育及育兒津貼,僅依循中央政府的補助政策,發放父母未就業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升格直轄市後,桃園市政府(以下簡稱桃園市府)推動地方生育及育兒津貼補助,期望透過降低育兒費用,提升家庭生育意願。桃園市生育津貼提供出生於當地的幼兒,且父母其中一方於桃園設籍滿一年的家庭,每胎新台幣3萬元的補助,若是雙胞胎,則每胎補助3萬5千元。除了生育補助外,桃園市府另外訂定育兒津貼,提供設籍桃園並實際居住滿一年的家庭每月3千元補助金,至幼兒滿三歲當月止。桃園市政府社會局專任委員李玉齡表示,生育及育兒津貼補助政策自2015年實施,由於領取津貼的條件限制家庭需設籍桃園滿一年,因此自2016年才對當地出生率產生顯著的影響。他舉例,2015至2016年全國粗出生率從9.1‰下降至8.8‰,但桃園市粗出生率則從10.8‰上升至11.2‰。李玉齡認為,出生率上升不僅受津貼補助影響,桃園市的就業機會多、房價較雙北便宜,亦吸引人口遷入,連帶提升出生率。在生育及育兒補助的誘因下,桃園市出生率與出生人口數提高,擁有較多的幼兒人口。幼兒成長過程將面臨教育需求,因此除了生育兒津貼,學前教育相關補助政策也相當重要。對此,桃園市府於103至107學年度時,依照教育部政策實施幼兒就學補助。根據行政院教育部官方網站(以下簡稱教育部)資料,為使五足歲幼兒進入國民小學前有足夠的就學機會,教育部自100學年度開始全面實施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政策。政策補助當學年度就讀符合《幼兒就讀幼兒園補助辦法》規定的幼兒園,且年滿五歲(註2)幼兒的學費,但不包含雜費、代辦費費用。因此,全台符合條件的幼兒,若就讀公立幼兒園(以下簡稱公幼),就學期間每學期可獲全額學費補助,僅需負擔雜費、代辦費等其他費用。至於就讀私立幼兒園(以下簡稱私幼)的幼兒,則是自103至107學年度,由政府每學期補助學費1萬5千元。<b>註2:以107學年度為例,符合五歲幼兒免學費補助條件的孩童,需於101年9月2日至102年9月1日出生。幼兒園依照年齡分班,當學年度入學前滿五歲者就讀大班,滿四歲者就讀中班,以此類推。以103至107學年度桃園市公幼學費為例,政府每學期補助學費7千元。家長小雯(化名)表示,除政策補助之外,每學期大約還需負擔1萬元的雜費,包含保險費、家長會費、活動費、材料費及點心費等。兒子曾短暫就讀私幼的家長李苡瑄表示,就讀私幼一學期平均約需花費6萬元。他認為,私幼學費昂貴,因此對政府補助更有感。針對五足歲幼兒,除了學費補助外,家庭年所得低於一定標準者,不論就讀公幼或私幼,每學期可再領弱勢加額補助。舉例來說,103至107學年度時,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與年收入低於30萬,且家中五歲幼童就讀私幼的家庭,每學期可領1萬5千元補助。家長林小姐表示,因為家庭符合低收入戶資格,所以家中五歲幼兒就讀大班時,桃園市府給予弱勢加額補助。對比過去小孩就讀中班時沒有補助,一學期需花費近1萬5千元,林小姐對孩子升上大班後獲得的補助十分有感。除了補助五歲幼兒學費外,桃園市府為了提升四歲兒童的就學率,自107學年度開始規劃地方就學補助政策,將補助延伸至四歲幼兒,補助當學年度年滿四歲幼兒的學費。桃園市政府教育局(以下簡稱桃園市教育局)幼兒教育科辛科長表示,就學補助的目標除了提升就學率之外,也期望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使家長挑選幼兒園時能夠選擇理想的園所,不會受限於經費壓力。「市府補助全額學費,會相對減少負擔。」小雯認為,相比其他縣市,桃園市減免四歲學童的全額學費確實能減輕家長的經濟壓力,但他也提到,目前並無針對三歲幼童的就學補助,若家長決定讓幼兒入學,將額外增加學費支出,因此他期望政府能推動三至四歲的補助,填補育兒津貼與就學補助間的空窗期。<b>就學率反映家庭狀況  連帶影響幼兒園核定人數儘管桃園市府並未將補助範圍擴大至所有學前教育適齡兒童,但根據統計資訊網資料,桃園市兩至五歲人口總數在2015到2016年增加將近七千人。此外,教育部統計處資料也顯示,桃園市幼兒園學生數於2015年至2016年增加了三千五百人;然而同期間,教育部統計處統計桃園市內公私幼家數卻減少四家。「孩子人數增加減少不會立即影響幼兒園的存續。」辛科長說明,幼兒園數量是依各地區入學率決定,與幼兒總人口數並無直接關係。 現今家庭型態多元,家中子女是否就讀幼兒園會依各家庭情況而定,辛科長表示,每個學齡的兒童就學率都不同,以桃園市內受補助的四歲兒童舉例,就學率將近95%;若是兩到三歲的兒童,則因各家庭的觀念及經濟條件決定兒童是否就讀幼兒園。目前小孩都就讀公幼的小雯便認為,私幼花費高,若小孩沒抽到公幼,寧願自己帶,也不會讓小孩就讀私幼。幼兒園每年核定人數(預計招收人數)會依各幼兒園狀況而不同,「面積數決定幼兒園可以收多少孩子,包括室內外的面積。」辛科長表示,法律規定幼兒園須依各幼兒園空間訂定核定人數(註3),他補充,實際招收人數也會依各行政區入學率影響決定。若是桃園、中壢等都會地區,雙薪家庭比例較高,則幼兒園的兒童就學率較高;若是平均收入較低的沿海或偏鄉地區,兒童就學率則較低。<b>註3:根據《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第十條規定,招收幼兒十五人以下之班級,其專用之室內活動室面積不得小於三十平方公尺。招收幼兒十六人以上三十人以下之班級,其專用之室內活動室面積不得小於六十平方公尺。<b>然而,根據桃園市教育局及桃園市府民政局統計資料顯示,桃園市除蘆竹區及新屋區外,區內幼兒園核定總人數較區內兩至五歲人口少,辛科長解釋,因家庭觀念及型態不同,各區會依兩至五歲人口數量的70%到80%估算核定人數,若人數不足則會再調整。桃園市新屋區新屋國小附設幼兒園吳老師也提到,若幼兒園不制定核定人數,可能發生招收人數過多的情形。<b>公幼供不應求    市府致力尋地設立幼兒園桃園公幼園的入學抽籤順序為大班優先,接著依序為中班、小班、幼幼班。若是幼兒園的總核定人數已在中班時額滿,則不會繼續招收小班及幼幼班的學童。因此,家長小雯認為,政府應該要多設立公幼,避免家長讓小孩讀私幼,卻無法負荷私幼學費。然而,設立公幼需要時間尋覓適合的土地,桃園市府難以在短時間內增設足夠的幼兒園。對此,辛科長回應,桃園市府會適時調整幼兒園公共化的比例,並致力於增加公幼及非營利幼兒園的數量,「若有合適空間,桃園市府便會運用此場域裝修、增加幼兒園供應量。」他說明,因應更多家長希望孩子能提前入學,中央政府將於今年八月開始實施兩至四歲的育兒津貼與準公共政策(註4),目前桃園市府已持續在各行政區盤點空間和土地,期望能增加市內的公幼數量。<b>註4:據教育部全球資訊網指出,中央政府自107學年度起試行與符合條件的私幼合作,並將其視為「準公共化幼兒園」,家長僅需負擔每月4500元的費用,其餘由政府補助。現今,桃園市的幼兒人口數於全台各縣市中具指標性,因此幼兒教育相關政策更顯重要,辛科長表示,補助政策不僅減輕家長經濟負擔,也能提升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度。此外,若幼童獲得學前教育的比例提高,也能透過其在幼兒園的表現,提早發現他們學習發展的需求,並投入更多資源,幫助他們銜接義務教育。因此,桃園市府持續針對育兒與幼童就學的需求調整政策,雖然補助的成效並不會直接反映在生育率與就學率上,但政策作為誘因之一,仍是影響家庭是否生育及讓孩童受教的重要因素。
法政府提高獎學金 盼國際生人數成長
國際
第1690期
法政府提高獎學金 盼國際生人數成長
2018-11-29
【記者黃郁期綜合報導】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力普(Édouard Philippe) 於19日宣布法國各大學為了吸引國際學生就讀,將會實施一系列的措施,包含大幅提升發放之獎學金以及改革歐盟外地區學生進入法國大學的學費,希望能在十年內讓留法國際學生人數成長兩倍以上。根據法國媒體《法蘭西24(France24)》報導,愛德華表示法國大學是世界上母語非英語學生的首要選擇,「然而近年在德國、俄國、加拿大及中國大學的崛起之下,前往法國留學的國際學生數量在2011年到2016年降低了8.5%。」除了各大學間競爭更激烈外,就讀法國圖爾大學(University of Tours)的阿提.德.蒙特耶(Astrid de Munter)說:「長期以來,法國政府似乎以語言隔閡為由而沒有積極招收國際學生。」他進而提到,這對於法國學生的學習十分不利,因為他們大多數缺乏認識不同文化人群的管道。本次政策改革方向中,非歐盟地區學生的學費上漲問題最引人關注。據《法蘭西24》報導,法國政府表示,歐盟地區外的學生目前就讀法國大學學士一年的學費為170歐元(約新台幣5933元),「從明年九月開始,一年的學費為2770歐元(約新台幣9萬6683元)。」不過即使學費成長16倍以上,法國政府仍須補助約2/3的學費,且與鄰近的荷蘭一年10000歐元(約新台幣34萬9039元)與英國一年1萬英鎊(約新台幣40萬3100元)的學費相比,法國的學費仍然較便宜。此外,國際學生如果在法國取得碩士學位,便能獲得居留簽證,進而在當地求職或創業。對於愛德華宣布的政策方向,法國伯根地大學(University of Burgundy)的發言人達西亞.普朗答(Daria Plantak)表示,可以增加發放的獎學金數量,這將幫助清寒家庭的學生,「它能讓學生們免於擔憂學費問題。」圖爾大學的辛蒂西亞.庫爾法西耶(Cynthia Courvoisier)認為此政策將讓法國本地學生有更多機會認識國際學生,增進英語技巧。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法文組的楊聿蓁說:「雖然學費大幅上升,但碩士畢業後能取得當地居留簽證十分誘人。」但他同時也擔憂,若未來更多留學生前往法國念書,學生可能會更仰賴英文與各國的學生溝通,會降低學習法文的效益。 法國政府即將實行一系列的措施吸引國際學生就讀法國大學,圖為法國伯根地大學上課場景。 圖/達西亞提供
美大學開放服務犬訓練 學生伴犬成長
國際
第1630期
美大學開放服務犬訓練 學生伴犬成長
2016-09-29
【記者張寧心綜合報導】9月是美國國定的服務犬月,目的是希望可以引起人們對服務犬的關注和認識,表達對服務犬的感激。為了響應服務犬月,全美包含中央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維克弗斯特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伊利諾州立大學(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等,都陸續於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允許學生將服務犬帶入校園訓練,讓服務犬能夠全天候跟隨訓練者進入教室、餐廳及球賽等。維克弗斯特大學服務犬訓練人馬希.莫瑞(Marcie Moore)表示,有別於傳統的志願服務,成為服務犬訓練人不需要花費課餘以外的時間到社區或育幼院,因為訓練者的整個日常生活就是在為未來可能會有需要的人們服務。她更說:「因為服務犬黛西(Daisy)總是會在我身邊,我變得更負責任,做決定時會同時替我們兩個著想。」目前因大學政策開放,有更多大學生投入幫助服務犬訓練計畫。馬希提到,學校對於她成為訓練人展現高度的支持,每位教授都會讓她在第一堂課時上台向同學解釋黛西的情況,同時推廣大學生志願訓練服務犬的計畫。申請成為服務犬訓練人並沒有太高的標準,只要求學生每隔一段時間向組織回報狗狗的狀況。服務犬組織 4 Paws for Ability 輔導員潔薩(Jessa)說:「大學生是訓練服務犬的完美對象。」他們主要在訓練狗狗的社交能力,確保他們都是快樂且有自信的,能夠學習與大眾相處並適應公共場合。服務犬組織「Service Dogs by Warren Retrievers」(SDWR)創辦人丹.華倫(Dan Warren)表示,成為服務犬訓練人是個能夠雙方都獲利的志願服務方式,既能舒緩學生課業壓力又能提供陪伴。多一個人加入服務犬訓練的行列,就代表多一個人能被幫助到,他們也將繼續和當地大學合作,讓更多大學生有這樣的志願機會。 維克弗斯特大學的 Marcie Moore和她所訓練中的服務犬 Daisy。圖/Marcie Moore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