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全大運】郭婞淳舉重破紀錄 跨三量級挑戰自我
體育
第1735期
【全大運】郭婞淳舉重破紀錄 跨三量級挑戰自我
2020-11-05
【記者吳嘉倪高雄報導】中華民國109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舉重項目於1日至2日在高雄市立鼓山高級中學登場。許多參賽好手皆突破大會、甚至全國紀錄,包括正修科技大學莊盛閔、長榮大學陳柏任等人。其中最受矚目的輔仁大學郭婞淳在71公斤級首度登場,輕鬆打破原先該量級的抓舉、挺舉及總和全國紀錄,成為國內首位橫跨三個量級金牌的選手。 抓舉59公斤級世界紀錄目前為北韓選手崔孝辛所創下的107公斤,輔仁大學郭婞淳個人最佳、全國紀錄為106公斤。 圖/吳嘉倪攝「其實以往沒辦法像這樣去挑戰其他量級,因為還是要以國際賽59公斤級為主。趁現在有機會跟時間讓我去挑戰,那為什麼不去嘗試?」被視為奧林匹克運動會奪牌大熱門的郭婞淳說道。今年因疫情影響國際賽停擺,選手參賽機會減少,因此郭婞淳並未刻意將體重控制於59公斤內。本次全大運她就以64.1公斤「越級打怪」,向上挑戰71公斤級。 輔仁大學郭婞淳一出場便受到觀眾歡迎,試舉成功後,現場更響起如雷的掌聲。 圖/吳嘉倪攝目前郭婞淳在女子59公斤級高居世界排名第一,國內難以找到能互相抗衡的選手。她表示,在8月模擬東京奧運對抗賽時就已越級參加64公斤級,因此花較多時間恢復體力,近期訓練的強度不高,但她也坦言自身狀況依舊相當不錯,有些出乎意料。本屆全大運挑戰六次試舉全部成功,郭婞淳繳出抓舉106公斤,挺舉137公斤的成績,一舉突破原先量級的全國紀錄。她同時也是國內首位橫跨59、64、71公斤三個量級摘金,並在抓舉、挺舉、總和共寫下九項紀錄的選手。談及近期的備賽狀況,郭婞淳坦言,從8月模擬賽後到全大運這段期間,她其實沒有特別多花時間練習,反而嘗試「玩」其他的運動項目。她分享,10月時曾和球后戴資穎打羽球,「讓自己的心靈獲得調適,保持對舉重的新鮮感跟熱情。」 挺舉是輔仁大學郭婞淳較擅長的項目,即使未特別加強,本次賽會仍能舉起137公斤。 圖/吳嘉倪攝男子組96公斤級長榮陳柏任以抓舉176公斤、挺舉201公斤、總和377公斤的成績打破原先由自己保持的全國、全大運紀錄強勢摘金。談到比賽狀況,他說道,本次表現有比練習時好,動作很順暢。在201公斤試舉成功後,確定金牌入袋,陳柏任下一把更一口氣將重量調至208公斤。對此他笑著提到,平時練習的最佳成績是207公斤,「想說再加1公斤挑戰自己。」可惜他最後一次試舉體力已消耗大半,未能再將紀錄向上堆疊。陳柏任目前在96公斤級世界排名第13位,他期盼明年能參與3月的亞洲舉重錦標賽以爭取奧運資格。 許多舉重選手在進行試舉時會出聲激勵自己,長榮大學陳柏任在抓舉時吶喊,最終成績176公斤破全國紀錄。 圖/吳嘉倪攝男子組81公斤級金牌則由正修科大莊盛閔以總和328公斤拿下,他繳出抓舉148公斤的成績,同時也打破大會紀錄,在第三次試舉時他更將抓舉重量增至155公斤,「這一把比我想像中要輕很多,感覺力量有增長,雖然說失敗了,但是我對這一把還蠻滿意的。」談到自己的臨場表現,他說:「我覺得今天算還不錯,力量整個都有上來,可是挺舉的動作還是沒有修正好。」莊盛閔提及,挺舉的動作會有些小毛病,導致力量難以完全釋放。 正修科大莊盛閔在男子組81公斤級獲得金牌,但他認為挺舉的動作仍有待修正。 圖/吳嘉倪攝
越級挑戰自我極限 許琳宣柔道賽封后
體育
第1712期
越級挑戰自我極限 許琳宣柔道賽封后
2019-11-06
【記者李昱亭台北報導】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場上兩位選手快速貼近對方,眨眼間抓住對方衣領,轉身加過肩,對手後背重摔在地同時,觀眾歡呼聲隨之響起。108年全國中正盃柔道錦標賽於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台北市台北體育館舉辦。其中社會女子甲組第三級57公斤級組項目,由大一新鮮人、就讀國立台東大學的許琳宣奪冠。 108年全國中正盃柔道錦標賽社會女子甲組57公斤級,由今年剛升上國立台東大學的許琳宣(上)奪金。 圖/李昱亭攝許琳宣一路過關斬將,雖在決賽被對手拿下「半勝」(註1)一度落後,最終以「壓制」(註2)取得勝利。對於比賽結果他表示,儘管贏得比賽,但過程中沒有把握住每次得分機會,之後會對此加強訓練,補足自己的不足。「為了讓他學習應變能力,因此在比賽過程中有減少場邊指導。」許琳宣的教練陳燕修分析,比賽除發揮實力外,還須考驗自身招式被對方破解時的臨場反應,因此決定在比本次賽中減少提點,讓許琳宣自己學習賽場上的應變能力。註1:裁判術語,兩個半勝合計為一勝,當得到一勝時,比賽立即結束。註2:以柔道技術壓制對手使其無法移動,壓制時間長達20秒時立即結束比賽。許琳宣在中華民國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52公斤級項目擁有六連霸紀錄,以往比賽以52公斤級為主,但此次賽事卻選擇57公斤級。「想要學習57公斤級的對抗能力。」許琳宣解釋,柔道訓練方式在52公斤級與57公斤級並無太大差異,但力量強度會隨著體重上升而增加,因此想挑戰自我,並尋找出當面對力量比自己大的對手時,能採取的應對方法。 許琳宣(右)希望透過此次57公斤級比賽,學習如何應對力量比自己大的對手。 圖/李昱亭攝「老實說我不滿意今天的表現。」東大楊宇潔與許琳宣為同量級選手,曾連兩年拿下社會女子甲組第三級57公斤級第一名,原先被外界看好奪冠,今年卻止步四強。他解釋,本次比賽壓力大,加上近期密集的出賽,造成心態疲乏。對此,同樣身為楊宇潔教練的陳燕修建議,賽前多與教練或隊友溝通抒發心情,對於調適心態上場有很大幫助。楊宇潔也表示,未來會再繼續努力並自我鍛鍊,爭取代表台灣出賽的資格。 由於維持成績的壓力,與近期密集比賽造成體力消耗的緣故,國立台東大學楊宇潔(右)在第二場比賽落敗,無緣晉級四強。 圖/李昱亭攝陳燕修分享,許琳宣與楊宇潔平時是柔道對打訓練的夥伴,對自身要求都很高,具有一定實力。他期許並鼓勵兩人,不論比賽結果為何,皆須從中汲取經驗,加強自身柔道技術,持續進步與突破,以萬全的準備來面對未來每一場賽事。
斯巴達障礙競跑 選手拚自我極限
生活
第1685期
斯巴達障礙競跑 選手拚自我極限
2018-10-26
【記者黃俐榛高雄報導】「AROO!」戴著黑色頭巾的選手奮力向前奔跑,等待他們的是重重挑戰。「台灣斯巴達障礙競跑賽(Spartan Race Taiwan)」分別於20 日及21日在高雄橋頭糖廠舉辦,吸引了6500多名各路好手挑戰極限。斯巴達障礙競跑賽事分為衝刺賽、超級賽以及野獸賽。其中台灣更是首次舉辦野獸賽。全程為21公里,賽道上設置了30多項障礙,超過其他兩項賽事的總和。第三次參加斯巴達障礙競跑賽、亞洲大學數位媒體學系學生卓峻宇表示,對本次賽事期待已久,「只差紅色(野獸賽獎牌)就三種比賽的獎牌收集完成了!」斯巴達競跑賽的障礙設計多元且難度高,現場選手不乏在泥巴水中奮力向前、甚至需在鐵絲網底下匍匐前進。其中的「亞特拉斯巨石挑戰」、以及「一擲乾坤(丟長矛)」融入古希臘文化,十分具有代表性。而巨石挑戰中,參賽者雙手環抱55公斤的圓形石塊,奮力站起身並以最快速度將之搬運至指定位置。雖然有些選手在工作人員幫助下勉強將石塊扛起,隨後卻又支撐不住而跌坐地上。賽場的另一端,選手奮力將長矛投出,目標是將長矛命中準心。第二年參加公開組野獸賽、中國科技大學土木系學生蔡旻哲表示,他在比賽中唯一挑戰失敗的項目即是丟長矛,「它(丟長矛)只有一次的機會,沒練習很難成功。」 巨石挑戰中,選手須將重達55公斤的石頭搬至指定位置後進行「波比跳(Burpees)」,再將石頭搬回原位。 圖/黃俐榛攝雖然完成比賽的難度高,仍不乏熱愛運動的學生報名挑戰自我。來自文藻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的學生黃沛鈞是首次參賽,他表示平時就有自主鍛鍊體能、從事自行車運動等,選擇參賽是為了驗收鍛鍊成果。蔡旻哲則說:「最大的挑戰是21公里的路程本身。」他提到今年賽道多為沙地,乾熱天氣加上塵土飛揚,增加了比賽困難度。 野獸賽選手需突破三十多道障礙,二十一公里的賽道充分考驗選手的心肺耐力及肌力。 圖/黃俐榛攝本屆賽事也吸引不少國內外的專業玩家,來自香港的健身教練、野獸賽菁英組的銀牌強尼.蕭(Johnny Tieu)表示,「除了丟長矛的關卡需要一點技巧,我在其餘的障礙都沒有遇到問題。」這場賽事已經是他這個月第12場的斯巴達競跑賽。同為健身教練、來自台灣的周季瑩月初才從在加州舉辦的斯巴達國家超級團隊賽回國。他提到台灣賽場規劃與海外不同,台灣著重在平面障礙的豐富變化。比賽經驗豐富的他說:「比賽給予的教訓往往比成就還多,所以都會想著下次再繼續挑戰。」 野獸賽菁英組的亞軍為來自香港的強尼.蕭,他攀爬並跨過高達三公尺的柵欄後跳過火堆,抵達終點線。 圖/黃俐榛攝
冒險教育挑戰自我 北市大辦滑降體驗
生活
第1669期
冒險教育挑戰自我 北市大辦滑降體驗
2017-12-13
【記者林曉榆綜合報導】雙腳跨越欄杆,坐在四樓陽台邊,深吸一口氣後,蹬腿往下跳,順著繩子快速滑落地面。台北市立大學PA(Project Adventure)社於9日校慶將戶外冒險搬進校園,在大樓間架設繩索,邀請民眾藉由高空滑降挑戰自我。 滑降過程中,體驗者垂掛在兩棟大樓之間,沿著繩子往下滑落地面,既刺激又舒暢。圖/林曉榆攝「站在上面真的有點恐怖,很怕會掉下去!」北市大教育學系學生林愛靈道出許多初體驗者對高度的恐懼。儘管身著安全裝備,爬上梯子、跨出欄杆後,四層的樓高仍會使人卻步。北市大休閒運動管理學系學生撒韻哈勇談到,等待時很興奮,但輪到自己上場感受到高度時,「心裡就毛毛的」,猶豫很久仍不敢往下跳。不過他提到,跳下後恐懼感便減少,「覺得要踏出那一步,才會完成不敢做的事」。 滑降起點位於北市大鴻坦樓四樓,體驗者需先爬上梯子,由團員掛上掛勾後,再自欄杆跳下。圖/林曉榆攝PA為一美國非營利組織,北市大PA社引進其理念,透過戶外運動或遊戲,促進參與者的心理成長,並推廣冒險教育。北市大休管系系主任、社團指導老師薛銘卿表示,此類課程融入學生平常不易接收到的刺激,例如高度、失去平衡等,鼓勵學生跨出舒適圈。由於許多活動挑戰性高,導致學員容易退縮。薛銘卿提到,冒險教育強調自發性挑戰,不會強迫學員在未準備好的狀態下參加。以滑降為例,學員可以先在旁觀摩,老師也會以提問方式幫助釐清當下的感受與恐懼的原因,並鼓勵學員勇敢嘗試。薛銘卿解釋,活動過程很安全,希望學生在反思與挑戰後更了解自己,進而在生活中願意突破自我。 坐在四樓欄杆上,體驗者需要克服對於高度及未知的恐懼,勇敢跨越舒適圈,才能享受滑降的痛快。圖/林曉榆攝北市大PA社社長、休管系學生潘歆庭說明,社團會在假日或寒暑假為小學生舉辦營隊,教導團結合作,也讓學員更認識自我。團員不僅要學習與孩童相處,也得嘗試設計課程。「有想法就去實踐,趁現在多犯錯,才會成長」,原本不擅交際的潘歆庭,也因此學會勇敢表達自我。除了北市大,其他大學也有體育及休閒相關科系開設冒險教育課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兼任講師、戶外領導中心執行長謝宜蓉認為,冒險教育強調學員的自主選擇,體驗者也可以決定放棄,但必須承擔選擇後的責任。謝宜蓉也提到,許多人認為在戶外活動才稱作冒險,但「只要內心突破舒適圈,就是冒險。」他指出,冒險教育不該只被視為一次性的活動,「重點是把這些學習經驗帶回生活,對生命經驗產生影響」,才能真正體現冒險教育的精神。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