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運動會積分影響系隊場協 南大學生不滿盼訂新規
校園
第1789期
運動會積分影響系隊場協 南大學生不滿盼訂新規
焦點
2023-12-13
國立臺南大學今年舉辦125週年校慶,以運動會之精神總錦標作為下學期場協方式,引起學生不滿。 圖/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學生施言凌提供【記者張愷文綜合報導】國立臺南大學將在16、17日舉辦125週年校慶運動會,今年校方規劃以各系運動會中的精神總錦標分數,作為下學期運動系隊場地協調(以下簡稱場協)的順序依據。南大學生會長林彥良指出,此方式侵害學生自由參加運動會之權益,盼校方重新檢視精神總錦標與場協方式之間的關聯合理性。事實上,此場協方式已行之有年,惟今年首次以精神總錦標評分落實。精神總錦標評分以系級為單位,評分內容分成三大項,包括開幕典禮之出席率、創意進場表演分數以及各參賽項目之報名與棄權率。而精神總錦標累積最高分數的系所,可在下學期優先取得場協順序。然而,在此方式下,造成部分學生非自願參賽、系上同學關係矛盾、場協內容與運動會項目不符等狀況,引起學生反彈。 國立臺南大學材料科學系學生陳婕妤認為精神總錦標所參考的比賽項目為田徑項目,場協場地卻為球類項目,二者無關聯,將其掛鉤並不合理。 圖/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學生施言凌提供南大校慶運動會項目含田徑、大隊接力、拔河和趣味競賽,然而透過精神總錦標分數進行場協之項目則為羽球、排球等球類運動。南大材料科學系學生陳婕妤認為運動會項目與場協並無關聯,「場協的是球類,運動會比的是田徑,用參加運動會項目爭取球類場地很不合理。」他補充,場協項目和運動會項目不符將造成學生參與意願低落,僅能由在意場協的學生拜託其他同學參賽,且溝通的過程中可能造成同儕間不愉快。除了參賽項目和場協項目不符外,亦有系所因特殊狀況而無法參賽,進而影響場協權利。南大教育學系學生歐陽川谷分享,教育系隊每年12月末都會參與全國盃賽,致使無法參加運動會,但場協對系隊學生仍非常重要,因此只能委託系上其他同學參賽。歐陽川谷也指出矛盾處,「其實場協本來就跟非系隊學生無關,為什麼要為了系隊場協出賽?」他也透露,部分學系的班代會以抽籤的方式選定參賽者,此舉也不尊重學生參與意願。 國立臺南大學學生會長林彥良認為,此場協方式將會造成學生非自願參賽,有違運動會舉辦之宗旨。 圖/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學生施言凌提供林彥良認為在此場協方式下,學生非自願參賽有違校慶運動會推展體育活動,提升校園運動風氣之宗旨。為了遏止此狀況持續發生,他建議學校應積極訂定新的場協制度,以確保學生場協的權益,「把運動會和場協分開,召集所有系隊或學生代表研擬新的場協規定。」此外,歐陽川谷和陳婕妤皆提到可以校內比賽之參與度和成績作為場協順序依據。歐陽川谷提議:「校長盃、南大盃都是由系隊參加的校內比賽,用這些比賽積分就會公平很多。」此方式亦確保場地使用者和參賽者相符。 精神總錦標評分內容分成開幕典禮之出席率、創意進場表演分數以及各參賽項目之報名與棄權率,累積最高分數之系所,下學期優先取得場協順序。 圖/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學生施言凌提供南大體育室組員陳柏欣表示,將學生在運動會之參與度作為場協方式已沿用多年,出發點僅希望呼籲學生多參加校慶活動,校方也不希望造成學生的負擔或壓力。針對學生提出的不合理處,陳柏欣説,未來校方將會召集各系代表重新討論場協方式,制定具學生與校方共識的新規定。 針對學生提出場協方式之不合理處,體育室組員陳柏欣表示,校方未來將會重新根據各系代表之建議制定具學生與校方共識之規定。 圖/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學生施言凌提供
【社論】北一女「陪聊事件」—物化女性的是她們、他們,還是我們?
校園
第1741期
【社論】北一女「陪聊事件」—物化女性的是她們、他們,還是我們?
2020-12-23
12日傍晚,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慶落幕,身為學生家長的作家王蘭芬,愉快地於臉書分享當日所見的園遊會情景。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一場追究是否「物化女性」的爭論,悄悄地被引爆。這則貼文裡,讚許了其中一個名為「學姊給你愛」的攤位,攤位內容是由學姊提供聊天、拍照、打排球的收費服務。王蘭芬於文中寫道,「超級聰明,零成本、高收益。」然而不到一天,該內容被轉發到Dcard有趣版引起熱議。「北一女校慶擺攤『陪聊10分鐘45元』」、「小綠綠『陪聊5分鐘收費30元』」等聳動的標題,立刻佔據各大媒體版面。輿論蜂擁而至,血淋淋的批評快速地灌爆這些報導,指責這些女高中生及校方,「物化女生的永遠都是女生自己」、「陪聊完就帶出場陪睡了,學校這樣搞可以嗎?」這些言論看似是為「被物化的女性」打報不平,不過,實際上似乎不是如此。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慶園遊會裡的「學姊給你愛」攤位,引起各界熱烈討論。(圖/傅有萱攝) 根據北一女校長陳智源的回應,事實上,當初攤位的設計立意良善,僅是為了讓這些學姊們,提供學弟妹升學的諮詢服務。此事之所以在社會上吵得沸沸揚揚,還由提供聊天服務,延伸到「物化女性」、「陪聊到陪睡」等。產生這些想法的,並不是女高中生或校方,嚴格說起來,也非社會大眾的直觀感受,而是「媒體」間接導致的結果。事發當下,「女高中生提供聊天服務」被媒體冠上「陪聊」一詞。除此之外,眾多媒體的報導裡,不乏各種性暗示的導言。試想,一篇報導如使用「小綠綠陪聊」作為標題,文中引用網友認為該服務等於「聊色」等言論,閱聽人若是未經審慎思考,是否真的會認為此攤位在物化女性呢?其實,媒體對北一女無冤無仇,這麼做的可能原因,筆者認為為以下三項:一、因報導標題字數有限,故媒體將「提供聊天服務」簡稱成「陪聊」。二、「陪聊」一詞相較於「提供聊天服務」來得神秘,故若媒體賦予文章如此標題,或許可以吸引讀者點入連結「一探究竟」。三、媒體期望藉由「小綠綠」及「陪聊」等社會標籤,製造「標籤效應」,強化社會大眾對此事物化女性的觀感,提升報導討論度及話題性。 無奈的是,當所有人都急於檢討校方、檢討事件當事人,便完全忽略了這些社會標籤。 許多資深校友呼籲,社會大眾不應過度聯想、惡意批評,否則恐對當事人造成傷害。(圖/傅有萱攝)事件延燒至今,不少資深校友、專家學者紛紛跳出來,指出社會大眾不應將年輕學子的創意放大檢視甚至過度聯想,否則恐對當事人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筆者建議,除了事後的補救外,媒體更應記取前車之鑑,並在遭逢類似事件時做出改善。前端處理上,在公開平台轉貼照片及文章前,撰寫者不得加上聳動、具性暗示、帶攻擊性、標籤化的字眼與圖像,防止造成讀者往特定方向聯想;中端應對上,媒體應將「當事者之說明、理念」適度曝光,緩和大眾氣憤之情,亦嘗試提供另一個思考的角度,避免樂隊花車效果,產生單一走向之輿論;而後端補救上,各家媒體應減少相關報導數量,淡化社會大眾對事件的情緒,減少民眾關注、評論以減輕對當事人的傷害。媒體改革已被討論多時,然北一女事件猶如照妖鏡般,顯示台灣距離完善中立的媒體環境還有一段路要走。當現今媒體不斷喊著追求正義、保護弱勢,卻忘記了,其實最應當避免的,就是讓所有無情的惡意,強壓在這些北一女的學生身上。
屢遭校方漠視 北大翻牆社升彩虹旗傳訴求
校園
第1712期
屢遭校方漠視 北大翻牆社升彩虹旗傳訴求
2019-11-07
【記者陳子瑜綜合報導】刺耳喇叭聲交錯響徹,原是校慶開幕儀式的場合忽然被打斷,一群學生已從人群中衝向升旗台,將國旗降下,以彩虹旗取而代之。10月26日國立臺北大學校慶當天,發生學生為控訴校方規範校慶必須點名,降國旗、升彩虹旗的事件,引起廣大輿論。 10月26日國立臺北大學校慶當天,北大翻牆社成員在開幕儀式中突然衝向升旗台,撤下國旗並升上彩虹旗。 圖/北大翻牆社提供發起行動的北大翻牆社事後發文聲明,兩年前北大校方將校慶當週體育課全數調課到校慶當天,並強制要求點名,翻牆社已透過體制內手段爭取改革,卻遭校方漠視,故採取行動。翻牆社坦言,本次行動的主要目的就是激起輿論,讓過去較不關心公共議題的學生,開始關心校慶點名問題。升上彩虹旗則因當天正值同志大遊行,希望借用彩虹旗象徵多元的意象,表示學生應自行決定認同的價值觀。「已經走過蠻多方式。」翻牆社表示,兩年內他們曾與校方軟性溝通、試圖將意見推進校務會議,也曾與北大學務長張玉山對話,鼓勵校方以邀請明星、舉辦晚會等方式吸引學生參與。但張玉山表示,學生應為學校的集體榮譽出席,拒絕翻牆社的提議。而主管校慶出席一事的體育室,也從未真正將該案納入校務會議的議程中。北大秘書室主任秘書呂育誠反駁,體育課本為選修課程,且在選課前,各體育課的教學大綱中就已告知校慶當週將會調課、體育室網站也有公告,若不願意配合,可以選擇上其他學期的體育課,因此沒有必要排入校務會議討論。呂育誠表示,近幾年學生主動參與校慶的意願降低,才決定藉由調體育課吸引學生參與,但他補充,「如果學生校慶當天真的有事,也可以請假。」翻牆社也回應,在北大,體育課缺課不能超過三次,且請假視同缺課,學生幾乎沒有選擇。民國107年的校慶中,曾有部分學生發起行動,在貴賓席上舉標語、校慶進場時喊口號,以抗議校慶點名,但校方對此仍無回應。翻牆社表示,因校內各式行動都沒有得到回覆,才決定用較引人注目的方式,引起學生對事件的關注。 國立臺北大學翻牆社採取行動,升上旗幟。因校慶當天正值同志大遊行,掛上的是彩虹旗以及「北大翻牆社撐同志」旗。 圖/北大翻牆社提供部分輿論反彈本次行動。北大經濟學系學生羅若芳表示,行動除引起大眾對同志族群觀感不佳外,降下國旗也過於激進,「既然是對學校不滿,跟國旗應該沒有關係啊。」北大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學生、學生議員王家緯則認為,行動牽涉到中華民國國旗,事後多樣議題跟著發酵,模糊翻牆社行動焦點。而翻牆社未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導致群眾討論無法聚焦。此外,王家緯也補充,翻牆社部分成員身兼學生議員身份,他認為翻牆社成員行動時,也應考量多重身分對學生、校方的看法與影響。羅若芳也直言,訴求若沒有得到大部分學生的認同,就是不理性的行為,而非爭取權利。北大歷史學系學生林冠旻表示支持行動,他認為翻牆社已窮盡體制內抗爭手段,「顯然學生的聲音並不會在體制內受到重視,更遑論參與決策。」王家緯了解訴求後也肯定翻牆社行動,「翻牆社讓長期受學生忽視的學權議題搬上檯面,使眾人開始願意思考、討論。」本次事件引起校內多方討論,翻牆社再次強調,「真正的爭議應回歸到,校方是否有權由上而下、強硬地決定學生應當接受何種集體認同感。」但翻牆社也表示,針對事件願意接受任何意見與指教,只盼促進校園對於議題的和平交流。
文學結合才藝表演 成大繡球招親續傳統古禮
生活
第1665期
文學結合才藝表演 成大繡球招親續傳統古禮
2017-11-15
【記者林曉榆臺南報導】紅色繡球自新娘手中飛出,在空中劃出美麗的拋物線,最後墜入前方奮力伸手的人群中。在一陣驚呼下,勝利者高舉繡球,走近台前展開與新娘的第一次互動。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在11日校慶當天舉行「繡球招親」,將古禮趣味結合才藝表演與文學小遊戲,替成大增添一股文學氣息。 在其他人還沒來得及收手與平復心情時,紅色繡球已落入新郎手中,選出此場大贏家。圖/林曉榆攝活動當天,七位身著旗袍的新娘輪流上台,拿起繡球拋向觀眾,選出專屬的「新郎」。在觀眾來不及反應下,繡球便已墜落,接到繡球的人帶著不敢置信但又自信的笑容,以優勝者的姿態高舉繡球,向眾人宣告新郎的誕生。談及拋繡球的心得,扮演新娘的成大中文系學生宋沛蓉坦承,活動前擔心沒有人接繡球,場面尷尬,抱著聽天由命的想法背對觀眾拋球,剛好被朋友接到。另一位新娘、成大中文系學生許育瑄也笑說,因怕與陌生人在台上互動尷尬,便往好朋友坐的位置拋,最後很幸運地完成心願。 新郎需要抽一個遊戲與新娘比賽。抽到四字接龍的新郎在打開題目紙後,不禁大笑。圖/林曉榆攝獲選的新郎在群眾矚目下走近新娘,但與古代不同,新郎不但無法抱得美人歸,還需要在完成指定文學小遊戲後,才可贏得抽獎機會。新郎、成大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學生章世昌說,剛好抽到不拿手的猜燈謎,幸好最後由朋友幫助順利達成任務。他認為此次活動「有種自古代延續下來的感覺。」而這有趣活動,也令參與者印象深刻。 楊晴雅希望透過活動,給中文系學生表演才藝的空間,並替古代儀式增添現代感。圖/林曉榆攝除了拋繡球,新娘的才藝表演也相當引人注目。有人唱歌、有人彈貝斯,場面熱鬧。觀眾也不時隨著音樂搖擺雙手,或替表演者大聲喝采。許育瑄談到自己在人前比較容易緊張,所以起初很猶豫是否參加,但他覺得活動結合古禮具有意義,且從未參加類似活動,便決定挑戰自己。成大中文系學會活動長楊晴雅表示,前年有新娘在繡球招親結束後被騷擾,因此去年停辦。今年活動則刪去了以往結束後新郎與新娘一對一的交流,改成公開玩遊戲,希望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也期望活動不再只被視為另一種形式的聯誼。楊晴雅也說,成大多為理工學院學生,為了引起他們的注意,以現代的穿越小說搭配詼諧語氣包裝活動,希望藉由簡單易懂的形式,讓古禮與文學能被接受。 接到繡球的新郎與朋友相視大笑,最後把繡球塞到對方手中,給予當新郎的機會。圖/林曉榆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