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新科技助防災害教育 防汛營盼提升學生行動意識
生活
第1799期
新科技助防災害教育 防汛營盼提升學生行動意識
2024-11-15
【記者周元曦桃園報導】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於9日至10日,與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和國立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合作,舉辦為期兩天的「桃園市政府113 年度防汛青年營」。活動旨在藉由邀請桃園大專院校學生,增加學生對於水利防災的關心與行動力,進而吸引桃園在地青年,在未來成為社區防汛志工的一員。 主辦方水務局副總工程司蘇鴻表示,每次風雨來臨,容易造成桃園地區淹水,因此學生學習如何防範十分重要。「目前桃園社區的防汛志工都是由已退休的叔叔阿姨擔任,所以主辦方希望,防汛的知識和經驗能夠拓展到年輕人。」蘇鴻解釋道。營隊課程包含靜態與動態,前者包括認識水環境的講座,後者包括無人機操作、社區防災避難圖的設計以及戶外地形探勘。 營隊開始時,由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博士柯凱元帶領學生分組進行戶外地形探勘,尋找並拍攝隱藏的資源點與災害點。其中一組學生將一座小型滯洪池拍攝下來,並把照片貼在地圖上。照片旁亦註明滯洪池作為資源點,能在暴雨來臨時,控制洪水蔓延的速度。另外,​​其他學生以同樣模式,標註倒塌的樹木為災害點,並記錄樹木會成為逃難時的潛在阻礙。現就讀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學生孫鈺涵喜歡結交朋友,他認為活動中最有趣的就是此環節,「我們一起尋找哪裏危險、哪裏安全,過程可以增加同儕之間的相處時間。」他說道。 此外,活動強調「新科技」的運用,透過教導無人機,讓營隊學子有不一樣的體驗。只見操作的學生帶著初次使用的緊張,但臉上依然難掩興奮。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生李旻宴表示,無人機可以在水災發生時,從天空視角分析災點的嚴重程度。除了新型科技的操作,活動還讓學生發揮創意。學生針對小孩、年長者與年輕人的不同需求,用膠帶與便條紙貼出一間避難收容所,甚至有組別在收容所中設立祈禱室,讓台灣社會上不同信仰的人們在遭遇水災時,能夠有一個提供心靈慰藉的場所。 李旻宴坦言,學校其實有很多防汛相關資源和講座,只是疏於宣傳。同時他認為網路上每個人都可以為防汛盡一份心力,「我們時常在網路上看到哪裡有淹水,但如果大家能即時更新退水情況,其實可以減少許多網路上的恐慌。」蘇鴻在談及未來願景時希望營隊能邀請不同年齡層,以及學習領域的民眾來參與,像是除了防災與工程學系的學生外,這次還有華語文學系等非防災專業科系的學生。營隊未來也將加入本地高中生及銀髮族。活動集結在地青年,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行動力,像是當學生們被問及是否願意成為防汛志工時,他們都保持正面態度。「如果未來有機會,我會想要擔任志工。」營隊學員之一的孫鈺涵笑著點頭說道。
中正飛盤爭奪賽桃園登場 望扎根飛盤競技風氣
體育
第1799期
中正飛盤爭奪賽桃園登場 望扎根飛盤競技風氣
2024-11-15
【記者李昱靜桃園報導】選手奮不顧身地飛撲在空中激烈爭奪。113年全國中正盃飛盤爭奪賽錦標賽於11月9日至10日在元智大學熱鬧登場,共吸引來自全台的11支隊伍參賽。經過兩天激烈角逐,最終由Whisby Nation奪冠,台中市代表隊及SuperNova分別奪得亞軍及季軍。   冠軍賽中,雙方比分一路緊咬,呈現你來我往的拉鋸戰,展現高超技巧與團隊默契。最終,Whisby Nation以13比11險勝,成功摘下桂冠。來自SuperNova的元智大學學生蘇佾丞說:「飛盤的核心價值就是在飛盤落地之前,我們是不會放棄的。」這份對每次接盤機會的珍惜與執著,正是飛盤運動精神的最佳體現。而來自三寶飯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生許嘉良則指出,因本次比賽有許多盤齡較高、經驗豐富的社會人士,因此強度會高於大專盃,參賽過程中必須靈活運用以往所學才能應對挑戰。同樣為三寶飯的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生馬柏廷也表示,近年來臺灣飛盤運動的水平逐漸提升,許多原本可能掉落地板的飛盤都因選手的奮力撲救得以成功接住。   本次參賽的多數隊伍以飛盤俱樂部名義參賽。這些俱樂部由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年齡層的飛盤愛好者組成。成員們平日利用課餘或工作之餘的時間進行個人訓練,包括重訓、跑步,以及飛盤技巧的練習。等到大家時間配合時,則會進行團隊戰術的演練。   在國外競技飛盤是一項熱門項目,但在臺灣,飛盤作為一個大眾熟知的休閒運動,卻少有人知道它也是一項專業競技賽事,對此,中華民國飛盤協會秘書長章艾薰說;「我們就是辦一些講習和比賽,讓學校的老師可以取得教練資格,然後對飛盤規則技巧能夠更熟悉。比賽的話就是就是讓選手有一個發揮的舞台。」此外,針對飛盤運動的未來發展,台中市立長億高中飛盤隊教練李林鎰提出建議,他希望全臺各地能設置更多訓練場地,並提供基礎支援,例如經費補助及獎學金制度。   談及飛盤運動的未來發展,台中市代表隊的臺體學生林家峰指出,飛盤在國外早已是一項熱門運動,且被列為2025年夏季世界壯年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之一。他希望學校與企業能夠持續支持並投入飛盤運動的發展,透過資源與推廣,讓這項運動在台灣逐步提升知名度與參與度。
競速疊杯老少咸宜 桃園城市盃望向下扎根
體育
第1798期
競速疊杯老少咸宜 桃園城市盃望向下扎根
焦點
2024-11-08
【記者張傳儀桃園報導】113 年桃園城市盃全國品勢電子踢擊暨競速疊杯錦標賽於10月27日在桃園市慈文國中活動中心舉行。此次比賽以推廣跆拳道和競速疊杯為目的,結合跆拳道品勢、電子踢擊和競速疊杯在同一比賽中。來自國防大學運籌管理學系的張詠珉以3.291秒在競速疊杯社會組3-3-3項目中位居第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的徐鈺芳則以3.402秒作收。 競技疊杯分為3-3-3、3-6-3及Cycle三種項目,3-3-3的項目需要使用9個杯子,每3個一組,選手要先把每組杯子疊成金字塔,最後重新組合回原狀。3-6-3要使用12個杯子,左、右兩旁各有3個杯子,中間6個。同樣地,選手需要把每組杯子疊成金字塔,最後重新組合回原狀。 循環式Cycle則是使用12個杯子,先完成3-6-3項目,再完成6-6項目,然後是1-10-1,最後收為3-6-3的形式。比賽前可以先在裁判面前先進行2次熱身,再進行4次試疊,取秒數最少的作為最終成績。 來自國防大學的張詠珉認為今天的表現尚可,因為自己上大學後比較少接觸這項運動,表現上不如國高中時期,「雖然有點久沒有接觸這項運動,就是有點反應速度有點退步了,但是整體來講還行,就是沒什麼太大的失誤」臺師大的徐鈺芳則認為相較於以前的紀錄,自己在此次比賽中的表現有好一些,「在秒數上面有比之前還要快,之前大概4秒多,今天3秒多,有進步的狀態,所以狀態也不錯。 」 談及競速疊杯的特點,桃園市體育總會疊杯委員會總幹事邱芳妙說明,疊杯分布的年齡層很廣,小至3歲大至99歲都適合從事,也不需要特定的場域就能進行,「它的特色是什麼呢?就是讓我們在練習能夠(提升)專注力、手眼協調,以及雙手平衡。 」 目前競速疊杯在台灣的發展還在萌芽階段,主要的發展也都在北部,但其實臺灣也已經有國家代表隊的選手,並在國際賽上奪得好的表現,在此次比賽中推派許多選手參賽的伊萊威疊杯中心教練陳宥蓁說:「它畢竟是一個比較新興的運動,但是我們就是獨立推廣,讓大家更認識這個運動。 」他表示,自己也有在國小社團中教學,希望可以將競速疊杯向下扎根。對於競速疊杯的推廣方向,邱芳妙也說明,自己同時也是跆拳道教練,除了平時在道館推動競速疊杯外,此次的比賽也讓更多對競速疊杯不熟悉的家長及小孩產生興趣,也希望落實所有小學都能推廣此項運動,「希望我們官方單位能夠給予更多的支持,讓我們方便推動這樣子的一個運動。 」
影像敘事實踐在地關懷 中大工作坊領學生走入田野
生活
第1797期
影像敘事實踐在地關懷 中大工作坊領學生走入田野
2024-10-25
【記者鄭孟佳報導】鹹澀的海風,攙雜漁港腥臊的氣味,輕輕推動「新瑞發十六號」在水面上搖晃,撫過船上每個屏氣凝神、聆聽漁夫訴說討海人故事的面孔。這是由桃園紀錄片工會和國立中央大學台灣電影研究中心於19日合作舉辦的「田野故事工作坊」,透過田野走讀與影像敘事教學,教導學員如何用影像呈現在地議題和人物訪談。 田野故事工作坊在19日至25日共安排五堂課程,邀請四位紀錄片導演擔任講師,每位講師的作品都與桃園在地議題相關,且經歷長期而深入的田野調查。工作坊負責人何睦芸指出,紀錄片是一種探討真實現象的創作表現,「影像創作是個認識或理解世界的途徑。」他補充說明,田野現場的走讀能引導學生打開觀察力,學習如何透過創作者的眼睛轉譯,再將內容呈現給社會大眾,是在一般課堂內很難學得的。 除了從紀錄片教授影像敘事技巧及經驗,於19日舉辦的走讀課更帶領學員至永安漁港,拜訪討海人楊門圈,實地探訪桃園在地的海洋客家文化。講師洪淳修表示,進入田野與人實際互動,能跳脫課堂的理論框架、建立更深入的觀察,「拍東西的人對世界是充滿好奇的。」他說道。他也認為,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表現手法,才能在海洋般廣闊的資訊中被閱聽人看見。來自中大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的陳婕云說:「我覺得它(走讀)給了我更真實的生命力。」透過課程走讀實際走入討海人的生活場域,踏上漁船、學習如何編織漁網,讓本來就積極關注桃園藝文活動或在地議題的陳婕云,對桃園有了更新的認識。 談起與中大的合作,何睦芸提出,中大因地理位置顯得與外界格外疏遠,因此想經由課程挖掘出中大學生跟桃園的在地連結,「有沒有機會透過學校的課程,更認識桃園這個地方?」他希望以工作坊課程引導同學觀察自己所處的環境。他也提到,民間對社會的關懷和紀錄片發展過程間具有強烈的關聯性,讓紀錄片更加適合作為課程主軸。他亦期許學員能透過工作坊,讓紀錄片對生活的關注在心中發酵,在吸收豐富的田野知識後,影像創作也能成為他們實踐在地關懷的方式之一。
《超智域》登場 勾勒與AI共生的未來
影音
第1795期
《超智域》登場 勾勒與AI共生的未來
2024-10-04
【記者李香霆、林偌甯、林芷彤桃園採訪報導】無人機在夜空自由翱翔,排列各種桃園代表圖樣,展現科技與人文攜手的美好光景。 2024桃園科技藝術節以「超智域:一場人與AI的競賽」為主題,運用沈浸式AR互動與生成式AI技術,引領民眾思考人與AI的關係。策展人羅禾淋說:「今年的主題其實是呼應,我們這陣子人工智慧興盛的這個年代。」他近一步說明,展覽要讓大眾思考人類不能只等人工智慧變得極度聰明的時候,才去思考人跟AI的關係。 藝術家潘保源的作品《換個姿勢》,在居家空間中放置自動化的躺椅、鍵盤等傢俱,模擬沒有身體的AI雖然可以進行人類的日常活動,卻無法用「身體」感受世界,展現AI對人類來說依舊是本質上的「他者」。潘保源表示,AI與人類在根本上的不同是沒有身體 ,如果我們跟不同宗教文化都會有理解上的困難,那何況說到我們人跟AI這種完全不一樣的存在。 作品《語意》由三部影像組成,左側螢幕中的舞者擺動身體,將動作的訊息編碼傳遞給右側的機器人,AI機器人則藉此模仿人類的一舉一動。中央的螢幕則紀錄著人與AI的親密對話。《語意》傳達如果人類過度依賴AI,可能面臨失去自主性的風險。藝術家黃姿婷希望藉此讓大家思考,AI技術對於人類的生活和存在方式會有什麼影響?在人類與AI越來越模糊的邊界之中,如何找尋出自我跟技術的平衡。 在科技快速發展下,AI不僅作為工具使用,也讓人們開始反思,人類獨有的思考與創造力是否不再特別。觀展民眾蘇逸安認為,網路世代充斥難以分辨虛實的資訊,已難以界定真假之分。當AI的共情能力逐漸趨近人類,人也逐漸滿足於AI的完美,那麼人類還剩下哪些競爭力?潘保源說道:「當AI變成一個邏輯運算跟處理速度都比我們還要強,但又同時可以模擬出和我們一樣的情緒,或者說我們跟他討論東西的時候,你發現他給你的反饋比你的同儕還要好,我可能沒辦法接受人類在這上面的瑕疵。」 展覽中的各類藝術作品,呈現AI在創造上的無限可能。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下,人們需要思考與AI間的連結與差異,才能探索與人工智慧和平共生的未來。
【社論】從中職「曼尼旋風」 檢視T1聯盟的魔獸及後魔獸時代
校園
第1773期
【社論】從中職「曼尼旋風」 檢視T1聯盟的魔獸及後魔獸時代
2022-11-30
2021年成立的社團法人台灣頂級職業籃球大聯盟(以下簡稱T1)在其元年無論是線上討論度,或線下進場數,皆大幅落後台灣另一職籃聯盟P.League+(以下簡稱P+)。不過,當曾在NBA獲得多項殊榮的準名人堂球星「魔獸」霍華德宣布加盟T1隊伍「桃園永豐雲豹職業籃球隊」(以下簡稱桃園雲豹)那一刻,T1瞬間迎來了過往不曾有過的熱潮。霍華德加盟的消息,正好於桃園雲豹開賣主場門票前兩天公開,售票當日,平台開放選購五分鐘後門票即售罄,不只母隊桃園雲豹受惠,與其碰頭的其他隊伍,該場次門票也立即完售。11月19日,霍華德登台首秀,桃園國體大球場湧入滿場1萬5千名球迷,為同天兩場P+比賽人數總和的接近兩倍,吸引超過30萬名觀眾在線上中英文平台收看。 這陣風潮不僅在場內打轉,更延伸到了全台灣,乃至其他國家。國內電視台久違地將本土職籃再次放上螢幕,連過往以NBA為中心的美國體育媒體,也把目光擺在這個從未映入眼簾的小島,談論霍華德在台的一舉一動。高度的媒體曝光加上場場爆滿的人數,讓球迷不禁認為T1將就此蓬勃發展。然而,T1的未來果真如此光明?從中華職棒的先例來看,似乎不盡然。2013年,甫接手「興農牛」的中職新軍「義大犀牛」找來前大聯盟選手曼尼助拳,他過去曾在大聯盟發光發熱,更是國民運動員王建民的死對頭。因此,他的到來搭上中華隊在該年國際賽大放異彩的時空背景,引發了不亞於霍華德的「曼尼熱潮」。2013年3月27號,曼尼來台後首次站上打擊區,吸引了2萬人造訪平日的澄清湖棒球場,該年義大犀牛場均觀眾數為6918人,比前一年仍為興農牛時的2086人翻了3倍有餘,整個聯盟也受益,年場均觀眾數從2433人衝高到了6079人。然而,好景不常,曼尼六月中即因仍想一搏大聯盟機會而重回美國,導致義大犀牛在隔年面臨入場人數驟降的窘境,場均觀眾數掉至4731人,從龍頭落到敬陪末座。其他三隊同樣迎來幅度不一的人數衰退,使得聯盟場均觀眾數降至5103人,從這個趨勢可以看出,中職的確因曼尼離去而流失了部分觀眾。這個現象必然會出現在T1的「後魔獸」時代。即便霍華德在抵台時承諾將待滿整季,但寶刀未老的他極有可能在季中如曼尼一般為了拚回最高殿堂而選擇離去,即便霍華德最終信守承諾,披著桃園雲豹球衣度過一整季,仍難以期待能在來年看到他的身影。屆時,目前這些因魔獸而進場的球迷,也將隨著他一同離開T1場館,使桃園雲豹與T1再次回到元年門可羅雀的情景。即便霍華德離去是可預見的,T1的未來卻非已成定局,若能把握熱潮尚在的當下,做出改變留下「一日球迷」,則T1仍能有比起過去更好的前景。以中職為例,雖然不比曼尼來台的2013年,但2014年中職場均觀眾數5103人仍為2012年2433人的翻倍,且此項數據近年來仍維持相近甚至更高水準(除2020、2021因疫情限制進場而下降),顯示中華職棒的確成功將一部分因曼尼旋風而來的新晉球迷轉成固定客群。能達成這樣的創舉,主要在於中職球團提升了球賽的附加價值。在曼尼來台同時,中職各球團陸續將啦啦隊、主題日等額外元素加至球場,讓它除了是比賽場地之外,也能是烤肉、看演唱會、甚至遛寵物的場域,試圖以這些額外娛樂作為誘因,使觀眾在特定球星離開後仍能保有購票動機。雖然部分球迷認為這些措施淡化了「球賽」的本質,但事實就是,它成功地留下大部分觀眾,讓受到假球重創的中職逐漸走出陰霾。比起根絕百病的萬靈丹,霍華德的到來更像一劑強心針,使氣息微弱的T1得以起死回生。T1復甦後,若能仿效當初的中華職棒,透過各式行銷將跟風球迷轉為固定客群,即使少了霍華德,它仍能保有相對以往更健康的體質;否則,當霍華德的「藥效」過去,T1只能再次回到病榻上,祈禱下一個機會到來。
八塊厝藝術村重現閩南風情 延續文化傳承使命
生活
影音
第1769期
八塊厝藝術村重現閩南風情 延續文化傳承使命
2022-10-27
【記者詹晶雅、林玟君、戴婧雯桃園報導】嗩吶悠揚高亢,鑼鼓響亮喧天,桃園首座以閩南文化為主題的藝術園區「八塊厝民俗藝術村」於22號正式開幕。園區凝聚傳統工藝、民俗表演等閩南特色,期許能在桃園市延續民俗文化的精神,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政府近八年都致力於保存不同族群的傳統文化,「我們台灣這個以台語為主的這個閩南文化,我們也希望能夠保留。」藝術村內的展館分為「民俗節慶」、「表演藝術」、「語言推廣」以及「工藝文創」四大主題。館內展出傳統文物以及布袋戲、皮影戲等戲劇曲藝,也結合VR虛擬實境技術,讓民眾親自操作偶戲,實際體驗傳統戲曲文化。參與民眾魏世鑑說:「操控這個可以讓皮影從光影展現出來,那這對我們來說,實際去操作是很新奇的。」此外,展區也以多媒體影音的方式結合閩南歇後語、歌謠等民間文學,為民眾打造有趣的閩南語學習空間。雖然閩南文化在台灣普遍可見,卻長期缺少完善的紀錄與保存系統,隨著都市化的發展,年輕一輩也與閩南文化漸行漸遠。台語推廣組織「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活動部部長郭竹屏也在藝術村參與擺攤,他認為本土語言流失快速,希望能將台語融入生活,「如果大人不繼續對小孩子講台語的話,其實這個語言很快就會消失。」為推動文化傳承,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在2018年成立「閩南及民俗文化科」,邀請國立體育大學(以下簡稱國體)舞龍隊進駐八塊厝民俗藝術村進行教育推廣。國體舞龍隊隊長劉竣豪說:「我們會手把手教學,就是可以邊指導,讓他知道我們是怎麼操作。」八塊厝民俗藝術村園區未來將會持續擴建,全面開館後也將定期安排藝文活動,讓更多市民有機會參與其中。作為閩南文化的全新據點,八塊厝民俗藝術村集結多元閩南特色,望可帶動桃園市民對民俗文化的關注。
桃園市長青年論壇 關注租屋與教育議題
校園
第1769期
桃園市長青年論壇 關注租屋與教育議題
2022-10-26
【記者李念庭桃園報導】臺灣學生聯合會23日於桃園市婦女館舉辦2022市長青年論壇,期望透過此活動,審視候選人提出的青年政策,促進青年與候選人間的意見交流。活動共邀請三位桃園市市長候選人、三位大學生代表與兩位高中生代表,探討居住正義、就學心理壓力與教育政策等議題。 2022市長青年論壇23日於桃園市婦女館舉辦,三位桃園市長候選人出席,發表與青年相關政策。 圖/李念庭攝此次論壇,中國國民黨張善政因行程安排並未前來,三位到場候選人分別是台灣民眾黨賴香伶、民主進步黨鄭運鵬,及無黨籍鄭寶清。在學生代表提問環節中,元智大學學生會會長劉曜維首先點出,現今房價高漲,租金過高也成為青年的壓力來源。對此,兩位候選人皆針對社會住宅提出相應政策。鄭運鵬表示未來會持續推動社會住宅,並透過增加供給量與補助幫助青年。賴香伶則提出以捷運作為引導的「一站一社宅」政策,期望兼顧社宅供給量與交通便利性。  台灣民眾黨賴香伶針對青年居住正義問題給予具體回應。除了「一站一社宅」政策,也提出「囤房特別稅」,讓空屋得以從房東手中釋出。 圖/李念庭攝國立中央大學學生會公關部長張承言接著指出,現階段各級學校心理輔導人力普遍不足,必須仰賴地方政府協助建立完善的校園心輔環境。鄭運鵬認為,校園須先建立完整的心輔流程,除了新設心理假外,也要有專業的心理醫師提供諮詢,創造具信任感的環境。最後在媒體提問環節時,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提到,在六都中,桃園人口組成最年輕,教育政策因此至關重要,包括如何以實質方式提升桃園在地教育環境,與保障學生的受教權益,成為青年矚目焦點。鄭寶清認為應減少國立大學學生數,讓私立大學負擔更多責任。針對大專院校轉型與退場問題,賴香伶指出,政府應積極輔導技術學院學生,協助他們以技職本業作為專職發展。 候選人們與學生代表們合照,論壇中雙方透過意見交流,期待共創桃園未來。 圖/李念庭攝參與論壇的銘傳大學學生張智仁表示,雖然學生代表方能發言的時間較短,但透過此活動,學生得以認識候選人的青年政策,拉近彼此距離。劉曜維也點出,政治涵蓋公共議題,然而,校園長期對政治的敏感,卻間接導致學生漠視公共議題。而舉辦青年論壇,便是希望能將「青年干政」的理念傳達給學生,讓更多年輕世代共同關注政治。 臺灣學生聯合會理事長黃亭偉擔任論壇主持人,並發表此次論壇期望達成的目標,期望將青年的意見傳達給候選人們。 圖/李念庭攝針對此次論壇的成效,臺學聯理事長黃亭偉表示,青年參政並非短短三小時即能達成,但此活動是個契機,促使候選人更重視青年意見。張承言則樂觀看待候選人提出的具體承諾,並期待未來青年能持續與不同政黨進行交流。
【大學事】藻礁遊行籲關注:青年看生態與能源轉型兩難
校園
第1760期
【大學事】藻礁遊行籲關注:青年看生態與能源轉型兩難
2021-12-15
【記者黃亭茹綜合報導】「藻礁公投投同意,非褐護家園!」舞台上與台下的人們共同大聲疾呼著。11日,由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藻礁公投推動聯盟所共同主辦的「搶救藻礁投同意,非褐非核護家園」遊行,於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前的中央藝文公園集合。主辦單位為呼籲民眾於本次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20案(註一)投下「同意」票,邀集各領域的專家與學者進行短講,現場也上演了以海洋生物為主角的行動劇。註一:「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以下簡稱三接)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 青年志工們幫忙鋪設支持藻礁的大布條,在炙熱的陽光照射下,展現對於藻礁保育的決心。 圖/黃亭茹攝此次遊行吸引了許多關心公共議題的青年共同參與公投討論,對環境議題展開反思。致力於關切藻礁議題的青年組織「青年挺藻礁」表示,組織成員多心繫台灣土地,因此紛紛加入保護藻礁的倡議行動。而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王偉軒提到,自己加入藻礁志工隊後,才發現台灣其實有很多土地問題,「人類不能只為了『自利』,而認為可以任意傷害其他物種。」天然氣目前是台灣最二大的發電能源,為因應國際減煤、減碳趨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10月下旬將原本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將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修正為「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圖中左方為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右方為彰化縣醫療界聯盟前理事長蔡志宏,手中拿著表示支持藻礁保育的導演侯孝賢照片,其因故無法參與。 圖/黃亭茹攝針對此次藻礁公投,同意方與不同意方皆對「台灣能源轉型」提出見解。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曾任公投第20案正方意見陳述人,他認為,​​政府若要階段性提高天然氣發電,那就應選擇適合、安全的位址,但大潭位於台灣海峽最狹窄、風速與風浪最大的位置,不適合蓋大型廠房。「青年挺藻礁」也認為遷離三接和能源轉型並不衝突。他們指出,至三接遷移到台北港之前,目前擴建中的台中第二天然氣接收站其實就足以支撐大潭電廠的供氣量,若有電力缺口,也可以在三接遷離期間在大潭興建「FSRU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註二),以支持短期電力需求,待台北港三接建設完成,便能供氣到大潭電廠。註二: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全稱為「浮動式儲存及再氣化裝置」(Floating Storage Regasification Unit,FSRU)。FSRU主要能用於運輸、儲存液化天然氣,其成本效益較高。近年來許多小型新興市場為滿足天然氣需求,不需花大錢造就陸上型接收站,轉而採用FSRU來接收。王偉軒則指出,燃氣的排碳量就算比燃煤少,對全球暖化仍有很大的影響。他失望地表示,政府目前只顧及短期目標,並未思考能源轉型的長遠規劃,如落實企業的節能減碳目標。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學生魏孝潔認為,減煤期程是國際趨勢下所訂定的,台灣若沒有按時達標,其實不會造成太大傷害,至多為國際的譴責。「不過在藻礁上蓋三接,這對生態的傷害絕對是巨大的。」他說道。 關心環境議題的行為藝術家曾啟明,頭上頂著由麻線編織而成,象徵藻礁的物件,以示其堅定信念。 圖/黃亭茹攝而公投第20案反方意見陳述人、國立臺灣大學助理教授趙家緯則呼籲大眾重視能源轉型的迫切性。他認為,由於其他替代方案的可行性較低,加上近兩年用電成長率提高,綠能成長速度又延遲,若要達成原預期的減煤目標,三接的可行性最大。台灣公民陣線組織部主任、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學生許冠澤也表示,自己雖然支持「非核家園」政策,但在再生能源發展成熟之前,仍須仰賴天然氣作為基載電力。「台灣能源電力短缺是很明顯的事實。」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金運程則認為,減煤、減碳是國際趨勢下的必要選擇,而建立三接能為再生能源爭取更多發展的時間。 在遊行中可看見青年志工們身著粉紅色背心,共同呼籲民眾於18日投下「同意」一票。 圖/黃亭茹攝為因應環團訴求,政府提出「三接再外推方案」(註三),聲明將不再影響藻礁發展。針對此方案與藻礁保育間的爭議,蔡雅瀅直言,大潭本應被規劃為生態保護區,若在此建造巨型人工構造物,不可能不傷害環境。他強調,藻礁須在風浪巨大、污濁的獨特水域中生長,但建港後水象將趨於穩定,當地生物可能無法繼續存活。註三:分為四大項:一、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離岸邊1.2公里二、不浚挖、不破壞水下礁體三、原外海填區21公頃不填、防波堤從7133公尺縮短至6026公尺以便海域更開放四、工程成本增加150億,且延後兩年半供氣青年挺藻礁認為,政府雖稱「三接再外推方案」可以保護藻礁,其實只是減少直接開挖藻礁的面積,但整個工業港仍把藻礁「圍住」了。「這必須建立在對於政府的高度信任下才可行。」魏孝潔認為,台灣電力公司在施工時就意外剷除500平方公尺藻礁,使他不禁質疑政府的承諾。 遊行民眾們各自手拿「我同意,救藻礁」、「我同意三接遷離」等標誌以示其觀點。 圖/黃亭茹攝而趙家緯指出,「三接再外推方案」是以「對生態衝擊最小化」作為規劃標準,他認為此方案已是政府在民意壓力下所做出的讓步,也是許多環保人士共同討論而得出的共識。許冠澤則感慨表示,政府更新方案,即表示他們願意回應正方訴求,「我從2016年開始接觸環境議題,其實這是對環境運動來說很難得的結果。」不過,金運程仍對政府所聲稱的「不浚挖」抱持懷疑態度,他認為這仍有可能衝擊生態。「從校園開始公開討論公共議題,從學生開始產生對話的空間。」王偉軒表示,學生的話語權雖然不大,但只要團結一心,仍有能力改變局勢。許冠澤則認為,雖然公投是二元的選擇,至少社會正努力形成共識,以公共決策的過程來說已有所進步。正反雙方皆呼籲政府,在公投前舉辦更多公聽會,才能真正落實審議民主,達成有效溝通。 台上與台下共同隨著歌舞搖擺,倡議民眾有關藻礁保育的重要與急迫性。 圖/黃亭茹攝
不「曲」不撓 黑馬長榮破隊史首摘銀
體育
第1756期
不「曲」不撓 黑馬長榮破隊史首摘銀
2021-11-03
【記者李昀璇南投報導】選手迅速攔截對手傳球,再以多變的盤球躲避對手直衝射門弧區內,「哐!」球敲擊鐵板發出聲響,射門得分。中華民國110年度全國總統盃曲棍球錦標賽社會組賽事10月30日至31日於國立竹山高級中學舉行。其中,社會男子組冠亞賽由長榮大學挑戰甫獲得中華民國110年全國運動會冠軍的桃園市,最終雖由桃園市收下勝利,但長榮大學也創下隊史最佳成績。 桃園市與長榮大學選手在場上衝撞。部分臺北市立大學選手隸屬於桃園市,而長榮大學則是近三年成立的球隊。曲棍球中的後衛選手常會一對一緊盯對手前鋒,用球棍戳刺對手的球,或攔截對手的傳球。 圖/李昀璇攝此次賽制不同於以往的11人制,改採七人制,比賽時間也從四節縮為兩節,每節12分鐘。中華民國曲棍球協會秘書長吳志朋說明,國內曲棍球場地面積較小,台灣因此自創七人制比賽,除了考慮防疫規定中的總量管制,也希望透過此賽制響應世界曲棍球聯合總會(International Hockey Federation,FIH)近期推動的小場少人制比賽。「要跑比較多,打的速度會比較快。」桃園市選手、臺北市立大學徐宇慶說明,七人制相較於11人制人數較少,活動空間因此增加,個人移動範圍也必須提高,因此更加考驗選手體力。同為桃園市選手的北市大余郡茗則補充,人數較少會使傳球距離變長,較容易被對手攔截,所以傳球時思考須更快速和謹慎。 由於要擋下高速擊出的球,曲棍球守門員出賽時必須穿戴堅固的護具,包含防護頭罩、軀幹護具、腿部護具、手套等,以保護選手安全。 圖/李昀璇攝社會男子組四強賽中,長榮以黑馬之姿擊退強敵南投縣,進入決賽與桃園市爭奪冠軍。冠軍賽開局雙方僵持不下,長榮在幾次犯規後讓桃園市獲得短角球開球機會,卻皆被長榮防守成功。而桃園市雖搶先開胡,但長榮在多次抄球嘗試射門後,也在該局倒數60秒內成功搶分,比數1:1收局。然而第二局甫開始,桃園市於敵方陣地持續猛攻,使長榮毫無反擊機會。開場四分鐘桃園市便拿下三分。而後雖然長榮快速攔截對手傳球,一人甩開多位對手進攻,成功射門得下一分,仍無力回天,最終由桃園市拿下冠軍。 若防守方在己方陣地的射門弧內犯規,進攻方則可獲得短角球。在11人制比賽中,由於罰球時進攻方沒有人數限制,而防守方僅能派五人防守,因此是進攻方得分的好時機,也是比賽中精彩的絕佳看點。圖為竹山高中對上桃園市。 圖/李昀璇攝「還要再努力,因為沒有拿冠軍。」長榮選手董緯瞻說道,雖然對結果感到遺憾,但在全國賽拿下亞軍已是長榮成軍以來最佳紀錄。長榮教練杜育全說明,球隊創立不過三年便拿下亞軍,相當滿意此役的表現。他補充,隊上男子組僅有七人,女子組僅兩人,人數尚不足以組成正規球隊,因此仍會協同幾位社會人士出賽。目前大專院校中,僅剩北市大與長榮持續發展曲棍球。「現在打曲棍球的人口越來越少,導致基層發展不起來。」杜育全表示,近年來國高中曲棍球選手銳減,已不如往年盛況。他提到,在他就學時,每年約有20位選手投入大專院校徵選,如今每年可能僅剩六到八位選手參與,因此,長榮曲棍球隊自創立以來,透過學雜費減半與獎學金贊助,希望吸引南部的曲棍球選手入學,並且帶動南部曲棍球發展。 長榮大學在冠亞賽前提振士氣,圍繞成一圈,彼此互相加油打氣。 圖/李昀璇攝談及曲棍球在國內的發展困境,吳志朋坦言國內正規場地並不足夠。目前全台灣僅有三個正規草地曲棍球場,分別在桃園市、台中市與南投縣,他提到,許多選手必須經常跨縣市移地訓練,或是僅能在操場跑道上練習,「例如北市大的學生就要利用假日到桃園練習,彰化的學生偶爾會到台中或竹山移地訓練。」為了增加選手到正規場地練習的機會,去年協會首辦中華民國曲棍球協會109年社會組假日聯賽,廣邀各縣市選手相互切磋。吳志朋表示,雖然今年聯賽因疫情取消,但未來也會持續規劃賽事,期望透過聯賽以賽代訓。此外,協會目前正在進行選手培訓,準備出戰明年三月的亞洲盃曲棍球賽和亞洲運動會資格賽,吳志朋盼選手能在國際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增加曲棍球在台灣的能見度。 曲棍球最大的特徵在於必須要在射門弧內側射門成功才算數,因此比賽並不會出現如同足球一般的長距離射門。 圖/李昀璇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