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36期
鹽祭為民求平安 正修舞藝陣續民俗文化
2020-11-19
【記者吳季柔綜合報導】廟埕前,上百簍平安鹽沿著祈福大道的兩側擺放,盡頭是一座雪白鹽山,鹽山上的炷香吐出縷縷白煙,「2020鯤鯓王平安鹽祭」正式開始。南鯤鯓代天府於14、15日舉辦第17屆鯤鯓王平安鹽祭,結合祭鹽儀式與王爺文化,盼在疫情下為民祈福消災。 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參與「2020鯤鯓王平安鹽祭」,體驗祭鹽儀式與鹽村文化。 圖/吳季柔攝活動首日,南鯤鯓代天府與法師團於井仔腳鹽田舉行請鹽儀式。法師身穿黃色道袍,在一小缽鹽上鋪蓋黃布,再用炷香熏繞並唸誦祈福經文,向大自然借鹽。南鯤鯓代天府「請」回天鹽後堆鹽成山,法師再用綁著符令的劍刺入,完成祈福儀式。南鯤鯓地區過去曬鹽產業發達,且台灣傳統社會習慣用鹽趨吉避凶,因此發展出獨特的祭鹽習俗與鹽村文化。主辦單位今年推出兩款平安鹽鹽袋,款式上分別為精通藥草療法的「范王爺」與「南鯤鯓月老神君」。排隊人龍等待領取限定鹽袋,民眾可以動手挖取少量的平安鹽,裝入鹽袋後帶回家中。遊客黃千芬參加過七次鹽祭活動,為了蒐集不同年份的鹽袋,他即使排隊兩小時也不嫌累,「就覺得一定要拿到鹽袋,因為可以保平安。」 參與「2020鯤鯓王平安鹽祭」的民眾動手挖取少量的平安鹽,裝入鹽袋後帶回家中。 圖/吳季柔攝正修科技大學學生組成的「正修舞藝陣」參與本次請鹽儀式,他們於演出中結合競技啦啦隊、街舞與陣頭。團員展現華麗拋接技巧,身材嬌小的舞者靈活地跨坐在隊員肩上、模仿舞龍舞獅,觀眾紛紛拍手叫好。表演服裝顏色以陣頭常見的紅、黑、金三色為主,融合台灣的舞獅與藝陣元素。藝陣團隊隊長、幼兒保育系學生梁耀宸分享,在鹽田旁演出讓他更貼近傳統文化,且因為儀式現場請來許多尊神像,「有表演給神明看的感覺。」梁耀宸認為藝陣團隊提供團員們表演機會,舞蹈訓練也能應用於科系專業,例如幼保科系學生需要教導兒童舞蹈,累積的舞蹈經驗讓他更擅長拆解動作,「帶律動或是分析舞蹈動作時會更清楚。」 正修科技大學學生組成的「藝陣團隊」參與平安鹽祭,演出結合競技啦啦隊、街舞與陣頭。 圖/吳季柔攝藝陣團隊團員們來自不同科系,指導老師謝佩珊說明,學生們因為喜愛舞蹈加入,平時利用課餘時間練習芭蕾、現代舞與民俗舞蹈等不同舞風,擷取各舞風精華並結合傳統民俗文化。爲傳承陣頭藝術,南鯤鯓代天府與正修科大藝陣團隊整合雙方資源,於今年簽訂「藝陣文化合作」,並規劃進一步申請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正修科技大學體育室主任莊文典表示,除了透過藝陣團隊發揚民俗文化,未來正修科大也計劃由藝文處文物修復中心帶領學生走入廟宇古蹟,協助守護傳統文化。 「2020鯤鯓王平安鹽祭」舉辦擲筊大賽,眾多民眾不惜耗費數小時排隊等待。 圖/吳季柔攝為了推廣祭鹽文化,主辦單位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規劃雲嘉南在地美食伴手禮特區與特色小吃攤位,結合民俗傳統與觀光,希望吸引更多人潮。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遊憩課課長王純玲表示,政府預計將鹽祭結合北門區鹽田美景、曬鹽體驗,推出深度旅遊行程,讓民眾更瞭解鹽村文化。為了將獨特的祭鹽文化推向世界,他說明未來鹽祭將擴大辦理,「舉辦亞洲最大的鹽祭。」 南鯤鯓代天府的廟埕前排列上百簍平安鹽,廟方更堆出壯觀鹽山,吸引民眾合照。 圖/吳季柔攝
生活
第1695期
手作麵包飄果香 烘焙賽盼推在地農產
2019-01-02
【記者蕭佳宜高雄報導】選手打開烤箱,俐落的使用「出爐鏟」取出熱騰騰的麵包。當麵包被小心翼翼切開時,不僅有麵包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更夾雜著水果清香。「2018第二屆帕莎蒂娜正修盃全國創意烘焙大賽」在去年12月26日於正修科技大學登場,本屆賽事要求選手以高雄農特產品作為主原料,在激發學生的創意同時,希望透過新式伴手禮和歐式麵包的開發,協助推廣高雄在地農產品。 計時器響起時,選手俐落地運用「出爐鏟」取出烤箱內熱騰騰的麵包。 圖/蕭佳宜攝本次競賽內容包含製作伴手禮及烘焙歐式麵包兩大項目,參賽者須將指定食材融入作品中,大會規定選用的主原料包括鳳梨、香蕉、荔枝等高雄農特產品。正修科大餐飲管理系學生王武瀚以及李庭翊,以「燕巢珍珠芭樂麵包」和「大樹鳳梨馬林糖」奪得大專組的金牌。在食材選用上,他們選擇市面上較不常見的芭樂作為歐式麵包的主原料。他們表示因芭樂經過烘烤後,其香氣和味道會鎖在果乾內,再混合冰梅、奇亞籽以及核桃,最終製成口感具豐富層次的歐式麵包,獲得評審青睞。 「2018第二屆帕莎蒂娜正修盃全國創意烘焙大賽」中,選手以高雄在地農產品為主原料,製成伴手禮及歐式麵包。 圖/蕭佳宜攝比賽過程中,可以看見選手們不斷切割麵糰,再重新揉捏、塑型,一再重複相同的動作。對此王武瀚透露,製作麵包的關鍵在於「整型」的步驟。在揉捏的過程中需使生麵糰內的果乾平均分佈,以避免麵包外觀以及口感上的不平衡。所以,揉捏麵糰的手感也是不可輕忽的一環。王武瀚進一步說明,無論是揉捏、整型、進爐的時候,都應注意是否傷害麵糰,以避免拉扯造成的皺褶。除了限定原料,商品化也是本次競賽的評分項目之一。參賽者需考慮當產品進入市場後,大量生產時可能耗費的人力和時間成本。獲得銀牌、高雄餐旅大學烘焙管理系學生彭筠堤分享,其他全國性的烘焙競賽則較重視作品的裝飾是否精緻、華麗,與本次比賽不同。主辦人、正修科大餐飲管理系助理教授謝仁宗認為,選手在比賽時應考量成本及產品價值,以應對不一樣的比賽形式。謝仁宗認為,廠商得以透過學生在比賽中的創意發想,看見特定農產品於市場販售的可能性。他以台南龍眼製成龍眼乾售出為例,經由加工處理的新鮮水果,不但得以延長其保存期限,更能夠增加在市場上的販售期。因此,他也表示透過販售伴手禮、麵包等再製品,無形中能為農民提供幫助,解決他們可能面臨的蔬果生產過剩問題。
體育
第1614期
紀氏兄妹「舞」現默契 自由盃擊退泰國好手
焦點
2015-12-25
紀松佐(右)與紀松伶(左)兄妹搭檔,在場上賣力展現舞技。 圖/鄭晏欣攝【記者鄭晏欣台北報導】吸引全球17國參賽的「第23屆自由盃體育舞蹈全國公開賽暨國際賽」20日於台北君悅酒店盛大登場,選手分別來自英國、澳洲、俄羅斯、日本、香港等國。台灣師範大學紀松佐、正修科技大學紀松伶兄妹搭檔,共奪得大專三項拉丁組冠軍及大專全能拉丁組季軍。大專三項拉丁組包含恰恰、倫巴和捷舞;全能拉丁組則再加入森巴和鬥牛。紀松佐和紀松伶腳步劃一,透過眼神互動;一連串轉圈後,紀松伶一個俐落直下跨腿,紀松佐無縫接應其起身,展現完美默契。拉丁舞講究舞伴之間的表情和眼神交流,也強調腰臀擺動和延展動作。紀氏兄妹在大專三項拉丁組中險勝第二名的泰國選手,紀松佐認為關鍵在於默契:「一個眼神就可知道彼此下一步要往哪個方向。」他認為泰國選手的程度很不錯,可能台灣有地主優勢、對場地較熟悉,表現穩定因而奪勝。紀松佐認為,台灣選手對於男女肢體接觸比較保守,跳舞時的表情或肢體容易彆扭或害羞,不如國外選手自然、開放,也造成表演時「自信度」之落差。他認為改善方法就是「多參加國際賽事」,學習國外選手特長。主辦單位中華民國體育舞蹈亞洲發展協會理事長許民財指出,台灣在文化及教育觀念上和國外不同;也無國標專業學院自幼開始培育,選手的練習時數及紮實度勢必比不上國外。未來期盼能加強基層推廣,並透過舉辦國際賽事,促進國內外舞蹈交流。
新知
第1599期
視訊遙控機器人 正修KO海科大
焦點
2015-05-28
格鬥遠端視訊冠軍賽由正修工管格鬥士(左)對上澎湖島王(右),雙方互不相讓,最終格鬥士勝出。 圖/蔣理攝 【記者蔣理高雄報導】教育部主辦的「2015國際智慧人形機器人競賽」23、24日於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展開,比賽項目包括機器人足球、競走及投籃等,其中機器人格鬥賽吸引最多觀眾圍觀。機器人格鬥賽分三種項目:機器人格鬥(Robo-One)、輕量機器人格鬥(Robo-One light)及格鬥遠端視訊。為與國際接軌,機器人格鬥在規則和規格上要求較為嚴格。格鬥遠端視訊分為高中組及大專組;機器人格鬥則開放各年齡層的選手一同較勁,共吸引19隊參與競技。遠端格鬥視訊控制者僅能連接機器人上的攝像頭觀看,並透過無線控制器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操控,比賽中若一方機器人倒下,即由對手得分。大專組採取循環賽制,每場比賽分上下半場。先由八隊進行比賽,戰績最佳的三隊再以循環賽決定名次。三強包括: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組成的「澎湖島王」、正修科技大學組成的「正修工管格鬥士」和「正修機器戰士」。正修機器戰士迎戰澎湖島王時,因為太多大動作攻擊導致齒輪出狀況,不得已只好棄權,且不克參與接下來的比賽。由於正修機器戰士棄權,三強賽的第二戰就成了冠亞賽,由正修工管格鬥士對上澎湖島王。上半場的比賽格鬥士強勢進攻,兩次右勾拳將比數帶到2:0,此時澎湖島王因視訊畫面被對方干擾要求暫停。但格鬥士的攻勢依舊猛烈,澎湖島王只能在角落防禦。格鬥士又一次重擊將對方打出場外,再拿下一分,上半場結束時比數已經拉開到4:0。下半場格鬥士持續猛攻,先繞到對手背後攻擊,再以直拳取分。澎湖島王試圖扭轉劣勢,在閃過格鬥士一次右拳後還以左拳,比數來到1:6。接著戰況陷入膠著,澎湖島王不斷嘗試攻擊卻無效,反而在空隙中被對手擊倒,最終以1:7落敗。澎湖島王控制者、海科大電訊工程所學生王威淳表示,因為雙方資歷不一樣,輸掉並不會難過,未來還需努力。他認為機器人最困難的部分為平衡,每個動作都會使重心改變,所以在這點上面下了很多功夫。正修工管格鬥士的控制者、正修科大電子工程系學生葛士冬,因對會動的東西感興趣而接觸機器人,至今已十年。他認為勝出關鍵是要將攝像頭對準對手,而且要隨時注意機器人的位置以免出界。「現在若是材料齊全,一天之內就可以從無到有把機器人組裝起來。」他表示,組裝與設計的過程中,「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有很多沒辦法預測的事情會發生。」相較於格鬥遠端視訊,機器人格鬥是讓控制者以第三人稱視角來操控機器人。賽制則是先由19隊分成四組進行循環賽,每組取出三隊進行單淘汰賽,每場比賽三分鐘。進入四強的隊伍分別是:SimpleLiFe、賽爾號、正修愛歹丸及機器格鬥者。冠軍賽由高雄市立高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組成的「SimpleLiFe」對上正修科大組成的「機器格鬥者」,比賽一開始,SimpleLiFe先發制人,第一次攻擊就成功取分,機器格鬥者雖然嘗試反擊,但是又被對手左勾拳擊中,SimpleLiFe取得了2:0的領先。機器格鬥者試圖力挽狂瀾,但因為時間壓力顯得慌亂,無法有效攻擊,反而被SimpleLiFe以右拳擊倒, 最後比賽以3:0收場。賽後機器格鬥者的控制者葛士冬表示,會輸的原因主要是一開始被對手得分之後,自己太衝動,過度靠近對手的機器人導致沒有辦法做出有效的攻擊。但他並不會因為輸掉比賽而灰心,他將目標放在未來的比賽上,期許自己能修正缺點並且有更好的成績。季軍、正修愛歹丸控制者正修科大電子系學生許誌中檢討自己四強賽落敗的原因,他自認設計不夠流暢而且招式不夠多,回去必須多下功夫。他的機器人因為體型較大,在這次比賽中電池衰退過快也是落敗的原因之一,他說:「若選用更大容量的電池,或者串聯多顆電池應該能有所改善。」台灣機器人格鬥聯盟創辦人、比賽裁判盧聰勇表示,因為這次比賽很多規則參考日本,限制較為嚴格,有許多選手的機器人仍在灰色地帶遊走,希望未來能夠改進。同時,他也肯定選手技巧,相較往年進步很多,已有國際選手的水準,且能提升台灣在國際機器人格鬥界的地位。
體育
第1598期
【專欄】入國家隊成轉機 姚季伶重舉熱情
2015-05-20
姚季伶於「104年全國青年盃舉重錦標賽」擊敗各家好手,奪下社會女子組75公斤級金牌。 圖╱曾勢喨攝 【記者曾勢喨綜合報導】「2012世界青年錦標賽」抓舉與挺舉總成績冠軍、「2012世界大學舉重錦標賽」挺舉銀牌得主與「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舉重項目五連霸,這些輝煌戰績背後,正修科技大學姚季伶其實長期飽受傷痛困擾,腦中多次浮現放棄念頭。直到進入國家隊後,在完整的醫療環境與新教練吳奇宸的鼓勵下,她才重拾對舉重的熱情。 姚季伶坦言,過去曾因貪玩假裝受傷不去訓練,導致真的受傷時教練反而不相信,只讓她短暫休息後就繼續練習,導致她手腕與其他大小傷勢不曾痊癒,間接影響她的比賽成績。 「我是否還要繼續走下去?」這是姚季伶每次受傷後都會問自己的問題。她回憶,由於經常負傷練習,加上與教練間溝通不良,好幾次她都對舉重萌生退意,但卻因屬於體育班,無法輕易退出,只能咬牙繼續苦練。 然而,一切終於在姚季伶兩年前加入國家隊後出現轉變。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內完整的醫療體系與復健團隊,讓姚季伶的身體終於能獲得妥善的照顧。而她也談到,新教練吳奇宸會要求她在傷後適度休息,調整訓練內容,並教導她正確的施力方式,減輕傷部的負擔。新教練面對選手傷勢的處理態度與全新的教學方式讓姚季伶重新積極地面對舉重。 「現在就是專注於眼前的練習與每一次的比賽。」今年初的傷勢復原後,姚季伶在「104年全國青年盃舉重錦標賽」的社會女子組75公斤級舉回金牌,但她仍不滿意現在的狀態,表示更加精進自己,不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