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育」教於樂 鳥類知識融入兒童玩具
新知
第1789期
「育」教於樂 鳥類知識融入兒童玩具
2023-12-13
【記者黎昕俞綜合報導】「現代人較不注重台灣動物保育,希望這個玩具可以提升小朋友對生態議題的認識。」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助理教授傅首僖帶領學生韓欣亞、郭紓辰及賴建熙,研發出「臺灣野鳥平衡冒險」平衡木玩具。除訓練手眼協調能力,更希望培育孩童自小理解臺灣特有鳥類的保育觀念。此發明獲得「第八屆金趣咪獎—木育玩具創作競賽」第一名。 樹德科大產設系學生團隊將台灣特有鳥類畫成木塊,盼培育孩童保育觀念,並獲得「第八屆金趣咪獎—木育玩具創作競賽」第一名。 圖/團隊提供平衡木遊戲主要針對三至五歲學齡前兒童設計,因這時期的孩童正在發展手眼協調能力,也可以使其更了解台灣保育鳥類的相關知識。此外,產設系郭紓辰也補充,為讓兒童有在森林的臨場感,「我們特意將玩具基座製作成木幹的形狀,並以染色劑漆成木色。」就讀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的Yumi(化名)也提出看法,「鳥類木塊有經過磨邊處理,可以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不易被戳傷,唯陪玩的人要注意別讓幼兒拿起來揮舞或敲打。」 作品「臺灣野鳥平衡冒險」由台灣八種保育鳥類的木塊及卡牌,加上仿製樹幹的基座和平衡台組成。 圖/團隊提供遊戲玩法是二至三人一組,猜拳決定抽牌順序,孩童必須練習辨認與卡牌上相同鳥種的木塊,並將其放在平衡台上,當平台掉落即結束遊戲。產設系學生韓欣亞表示,玩具使用年齡區間設定在三至五歲、尚未習字的幼童,「希望幼兒們透過成人講述卡牌上的鳥類保育知識,從中了解台灣保育的重要性。」然而,為突破遊戲方式過於簡單的問題,產設系學生郭紓辰也補充:「未來可以在平衡木台中間做出凹面設計,讓小朋友不能投機取巧,直接將木塊置於中間,增加遊戲難度。」 玩具為三至五歲的孩童設計,希望透過大人陪同及講述卡牌上知識,讓他們學到更多保育知識。 圖/團隊提供而為了讓畫上鳥圖案的木塊更貼近真實,團隊在台灣眾多保育鳥類中,特意選擇較常見的其中八種。並以體積大小區分為兩部份,盼讓玩家更認識本地鳥種的型態。體長平均落在25公分以下的鳥種,如五色鳥、冠羽畫眉等,團隊採用較小的木塊製成,另一部分則以知名的臺灣藍鵲、黑長尾雉為主,使用長寬皆較長的木塊製成。Yumi表示在面對非生活常接觸的事物時,若單靠大人講述或是以認識圖片等方式,對此年齡層的小朋友較為抽象且難於理解。因此他建議若要讓孩童以這個玩具作為認識鳥類的媒介,「可能會先需要帶著他們看影片或是觸摸類似的玩偶,並且在遊戲過程中,老師或家長再次介紹,才能加深他們的印象。」
遠東科大創自訂路線迷宮玩具 多元玩法促腦力激盪
新知
第1775期
遠東科大創自訂路線迷宮玩具 多元玩法促腦力激盪
2022-12-14
遠東科技大學學生團隊研發「具有樞轉式牆體的迷宮玩具」,獲得2022年高雄KIDE國際發明暨設計展金牌。 圖/研發團隊提供【記者張倩怡綜合報導】「市面上有很多迷宮都是只有單一的路線,就只有一個玩法,不能變換路線,他可能玩幾次之後,就沒有新鮮感了。」遠東科技大學學生團隊研發「具有樞轉式牆體的迷宮玩具」,使用者可旋轉或變換牆體創造出不同的路徑,讓學童和銀髮族訓練手眼協調能力,更可預防失智症。此發明獲得2022年高雄KIDE國際發明暨設計展金牌。 迷宮玩具主要為針對長者和學童而設,能夠訓練肌肉同時促進手眼協調能力。 圖/研發團隊提供迷宮玩具透過讓使用者改變牆體自定路線,以增加挑戰性,團隊成員、創意商品設計與創業管理系學生張雁鈞表示,此迷宮主要為針對長者和學童而設,「銀髮族跟學童都需要訓練肌肉,銀髮族是因為退化,而學童則是長肌肉而需要。」玩具除訓練肌肉外,亦能提升學童的反應力及專注力,並促進銀髮族手眼協調能力,不僅能減緩認知退化,也可預防及減少失智症的發生。 遠東科技大學學生團隊研發「具有樞轉式牆體的迷宮玩具」,玩具中每個零件皆能拔起旋轉或變換來改變迷宮的路徑。 圖/研發團隊提供「我們的牆體零件有四種形狀,分別為十、ㄧ、L、T字,可定位於90、180、270、360度。每個零件皆是使用拔起旋轉或變換零件來改變迷宮的路徑。」張雁鈞說明,使用者可先自訂迷宮路徑,再由起點放入彈珠,藉由雙手控制力道將玩具上、下、左、右傾斜,讓彈珠滾動並探索正確路徑到達終點,在遊戲過程中,即可同時訓練手部肌肉。團隊希望透過增加迷宮玩具的趣味性以及豐富色彩吸引學童,從而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的頻率。此外,團隊提出可讓家人先設定好路線,並採用獎勵制度讓學童或長者玩,團隊指導老師陳玉崗也舉例,「讓兩個能力較好的銀髮族互相比拼,一方出題另一方解題,可以有很多種玩法。」玩家更投入能提升互動性,有助維持銀髮族的人際社交健康。幼兒園老師吳季陵表示,玩具目前的設計存有安全隱憂,應設有年齡限制,「零碎的零件太多以及彈珠對小孩有點不安全。」他也提及,現在幼兒園多會玩積木玩具,相比迷宮玩具更能訓練手指的靈活度。陳玉崗則回應,迷宮玩具比起訓練手指更希望可讓使用者手腦並用,此玩具將來商品化後也會加上透明的壓克力蓋子,不過他也強調,孩童在使用時仍需有照顧者陪同,以防止誤吞彈珠進而造成危險。
融鄉土記憶 木質玩具趣味玩教育
生活
第1738期
融鄉土記憶 木質玩具趣味玩教育
焦點
2020-12-03
【記者邱海鳴台北報導】一百多件玩具整齊地排列在禮堂中,有精雕細琢的潛艇模型、整組討喜的動物公仔、還有能感應雷射移動的射擊標靶,所有作品皆以木頭製成。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與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合作,11月28日在新北市政府大禮堂舉辦第五屆「金趣咪獎」木育玩具創作競賽,鼓勵民眾創作新穎木製玩具。 大專院校組〈潛航出擊〉以雷射切割技術,製作出電影《獵殺U-571》中的潛艇模型,並以高精度的還原設計奪得第三名。 圖/邱海鳴攝此次木育玩具創作競賽一共展出124件作品,比賽會場中,有小朋友拿著自製玩具嬉戲,也有大學生正戰戰兢兢地向評審介紹作品,一旁還有幾位阿伯們研究彼此設計的玩具。主辦方、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執行長張維庭表示,相較塑膠玩具,木質玩具不僅能被環境分解,他在偏鄉巡迴時發現,木頭樸實的外貌、遊玩時厚實的手感與碰撞的聲音更受到小朋友喜愛,長輩們也熟悉木質玩具。 木質玩具特色為有別於塑料的親切,盼在顧及環保的同時,能利用木頭的溫順製作出寓教於樂的玩具。 圖/邱海鳴攝參賽者模擬台灣動物、地理景觀設計玩具外觀,藉此將鄉土元素融入玩具。大專院校組作品〈寶島漫漫〉發想自台灣地圖,設計者依照台灣各地特有種動物,製作成俄羅斯娃娃形狀的公仔,並畫上當地原住民族圖騰,與一座座「迷你山脈」排列成台灣地景。設計者、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楊舒涵發現,國中小學生很少接觸立體教材,所以他利用木頭親人、鄉土的特質製作一套教具,讓學生能夠動手學習。 大專院校組〈寶島漫漫〉結合台灣的山脈、特有種動物,及原住民族特有圖騰元素,製作出台灣地圖拼圖。 圖/邱海鳴攝現場也有許多玩具專為長者設計,這些玩具除了教育,更能協助長者維持健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學生張以平創作〈香爐晃晃插香趣〉,以台灣信仰為主要元素,且將香爐設計成不倒翁,遊玩者需透過擲筊決定插香次數,且插香過程需保持香爐平衡。他表示,長輩能夠透過遊戲訓練記憶與手部肌肉,為了讓長輩能更輕鬆接受、學習遊戲,所以他將玩具設計成長輩熟悉的民俗信仰儀式。 大專院校組〈香爐晃晃插香趣〉結合本土信仰記憶與不倒翁設計,製作出適合高年齡長輩的桌遊。 圖/邱海鳴攝此次競賽評審來自設計、玩具、教育、社福等專業領域,除了要求作品好玩、兼具教育和美感,更要具備商業化潛力。評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講師林士真表示,他重視遊玩者能透過玩樂學習合作、競爭,與他人互動。他舉例,〈香爐晃晃插香趣〉設計者善用台灣人的共同文化,長輩與幼兒能夠同樂,孩童更能在遊玩中認識台灣民俗。評審、廣穎電通產品經營一處產品經理林銘松則表示,他重視玩具的商業發展潛力,作品需具備能夠量產、包裝簡易及運送輕便特性。以參賽作品〈智慧燈具〉為例,他說明當中零件都是利用雷射切割製成,且拆卸後能縮小為立方體包裝,易於製成商業產品。此外,主辦單位邀請三位手做玩具專家來到現場,帶領民眾體驗製作傳統木質玩具、草編織及木頭模型。比賽場外,許多小朋友把玩平衡蜻蜓、大學生學習編織芒草蚱蜢,也有一家老小一起製作木頭恐龍模型。草編達人林三元表示,草編與木質玩具本質相似,皆為早期台灣多數人的童年記憶,「用草編織玩具的方法,常是爸爸媽媽手把手教給孩子的,所以草編技術也常是當時的小孩與爸媽的親情連結。」但他遺憾地表示,由於塑膠玩具普及,草編與木質玩具逐漸式微,草編更是即將失傳。 草編演藝的草編達人林三元帶著大學生體驗草編,第一次接觸的學生們顯得相當好奇。 圖/邱海鳴攝「其實木質玩具與草編的價值,應該是孩童能在其中學習到『自動好』的能力。」林三元說明「自動好」是自發、互動、共好的簡稱,意指玩具能使孩童在遊玩中自發學習,懂得與人分享、互動,以及了解與環境共榮的意義。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張錦麗表示,此次評選出的精選木質玩具,明年將在玩具銀行旗艦店「玩聚窩」展出,也會隨著行動玩具車巡迴偏鄉,藉此讓木質玩具重回大眾視野,「讓民眾玩到新奇優質的玩具,也讓長輩回味童年。」 
油彩描繪人造玩具 楊鈺晨諷喻人性
藝文
第1731期
油彩描繪人造玩具 楊鈺晨諷喻人性
2020-10-07
【記者崔兆慧綜合報導】擬人化的唐老鴨笑著墜入深淵,伸手想抓住光明卻一無所獲。東海大學美術系學生楊鈺晨舉辦畢業預展《人造生物劇場》,於9月28日起在東海美術系館A+展覽空間展出。透過油彩繪畫人造玩具,諷刺人類的刻意、虛偽及社會的疏離。 東華大學美術系楊鈺晨舉辦畢業預展《人造生物劇場》,以油畫描繪玩具,建構他眼中的人性。 圖/楊鈺晨提供楊鈺晨認為,玩具和繪畫是他自身的一部分,每當他感到寂寞時,便會藉由對玩具的幻想來逃避現實,漸漸對玩具產生依賴。他說明,玩具給人天真可愛的印象,但它卻是人類為滿足私慾的造物。因此,他希望以玩具為繪畫主體,描繪出他眼中的人性。主要作品〈無聲的彼岸〉以唐老鴨擬人呈現,它雖微笑著,卻感受不到它的歡樂,取而代之的是下墜所帶來的絕望感受。楊鈺晨補充,畫中唐老鴨就像小丑一樣,開懷的笑容底下藏著無盡的傷痛。他說:「就如被人類擺放出來的玩具,它們正在演戲。」觀展者許書瑄說:「〈無聲的彼岸〉給人感覺很無助,像墜落後失去自我。」 〈鼠與妳〉運用藍、白、黑色模仿褪色後的照片,以快樂的表情對比冷暗的色調,希望人們可以珍惜當下。 圖/楊鈺晨提供人類購買玩具後,便隨意地擺放它們,楊鈺晨認為,這些玩具都身不由己且孤單。作品《鼠與妳》模仿褪色的照片,採用藍、白、黑三色,以冷色調繪製正在笑著的玩具,即使畫面中的玩具在笑,觀眾也不會認為它是快樂的。他補充,他想藉此營造玩具處於孤單的氛圍,而冰冷色調與保持笑容的玩具,更能製造感官的衝突,並讓空曠的背景強調它的孤寂,凸顯現代人們在社會中的疏離。當代卡漫藝術家透過卡通角色的設定去傳遞訊息,例如辛普森反諷美國文化。楊鈺晨提到,畫唐老鴨並不是在畫這個角色,而是藉由玩具的外型、表情去反襯他的創作理念。指導教授、東海美術系兼任講師廖敏君提及,楊鈺晨透過作品,擬態出他對社會、信仰、人際關係的看法。 作品〈無聲的彼岸〉,楊鈺晨運用邊界色光模擬電腦螢幕成像,強調「人造感」。 圖/楊鈺晨提供繪製油畫時,楊鈺晨會臨摹螢幕成像邊緣的色光來強調人造感,讓觀眾欣賞油畫時彷彿在觀看電腦螢幕。他說:「我想更深刻去探討『科技』,因為它和人類是密不可分的。」他透露,他未來想延續同樣的繪畫手法,再以玩具為主體,描繪科技、玩具和人性三者之間的連結。
北大生辦玩具節 親子同樂玩中學
生活
第1715期
北大生辦玩具節 親子同樂玩中學
2019-11-27
【記者萬巧蓉新北報導】「妹妹,沒關係!你可以自己試看看!」國立臺北大學學生耐心地引導孩童參與自己設計的遊戲,他們手持玩具或裝扮成玩偶在第三屆「北大玩具節」現場與親子互動。北大玩具節由北大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實踐計畫舉辦,期望活動能吸引鄰近居民一同參與,拉近大學與社區家庭的距離。 學生以手偶演出情境劇,並在劇本中加入教育意義,教導孩童處理事件與情緒要抱持正面態度。 圖/萬巧蓉攝23日早上,上千名民眾攜家帶眷湧入北大校園,他們以舊玩具兌換闖關卡後,就能玩遍學生一手打造的遊樂園。遊戲攤位「紅燈停看聽」讓孩童操作迴力車,使出適當力道讓車子抵達終點線,以訓練孩童控制手部肌肉。他們興奮地大喊「咻!」並推動迴力車,在一次次嘗試中掌握訣竅,學生則在旁鼓勵他們再接再厲;遊戲「球球歷險記」則讓孩子吹動乒乓球溜過紙箱切割而成的迷宮。校園附近居民林曉薇帶著兩個小孩前來參加,他稱讚遊戲關卡既多元且富含意義,孩子們玩得盡興,學生也十分擅於帶動氣氛讓孩童融入遊戲,「真的很用心!」 遊戲「紅燈停看聽」讓孩童輪流操作迴力車,孩童失敗想放棄時,學生便溫情鼓勵他們持續嘗試。 圖/萬巧蓉攝現場共設置16個闖關攤位,其中7個攤位遊戲由「兒童遊戲治療」課程學生設計,並現場帶領親子遊玩。 攤位中的水池吸引不少孩童興奮靠近。遊戲讓孩子動手撈玩具,訓練他們的知覺能力。 圖/萬巧蓉攝學生一面觀察遊戲中親子的互動,一面檢討自己設計的遊戲教案。兒童遊戲治療課程教師、北大社工系助理教授游以安解釋,不少社工系學生未來有機會進入社福機構工作,將頻繁接觸家庭狀況各異的孩子與父母,玩具節正好提供實際練習機會。游以安也提及,此次玩具節將課程中「團體工作」與「兒童遊戲」理論應用在和社區居民的互動,希望促進孩童與家長交流,並鼓勵孩童學習團隊合作、參與人際團體。 孩童參加「請你跟我這樣做」攤位遊戲,用積木拼出圖片上指示的形狀,完成時充滿成就感。 圖/萬巧蓉攝北大玩具節也與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合作,回收二手玩具結合環保與教育,減少玩具的支出與浪費。協會與北大社科院學生志工設計「祖孫同樂區」,讓長者重溫釣瓶子、彈珠台等懷舊遊戲。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在北大玩具節設置「祖孫同樂區」,有不少孩童對傳統遊戲「釣瓶子」感興趣。 圖/萬巧蓉攝
設計生製木質玩具 低污染兼寓教於樂
生活
第1639期
設計生製木質玩具 低污染兼寓教於樂
2016-11-30
【記者張寬逸台北報導】比起色彩鮮豔的塑膠玩具,木頭玩具更能陶冶孩子的性情。11月25日由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舉辦的「金趣咪獎木質玩具競賽」,讓來自各校設計系的學生大展身手,為木質玩具發展新的可能性。 相較於塑膠玩具,木質玩具能夠減少垃圾回收量,另外木頭本身具有的溫度和香味對孩子更有幫助。萬能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的游雅婷表示,她的作品「平衡世界」使用的道具都是從工廠剩餘的木料挑選再進行裁切,每塊積木都來自不同的木材,也因此有各種不同的溫度和味道。同組的郭思捷強調,小孩容易將玩具放入嘴裡,如果是塑膠類則容易吃入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但換作是木頭就不必擔心。 木質玩具除了能降低孩子遊玩的風險,也提供他們學習和實物操作的機會。大葉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的施瑛明表示,他的玩具「點點工坊」讓孩子操控怪手將鋼珠放到高處的軌道,接著轉動手把控制階梯高低讓鋼珠移動到更高的位置,終點附有重量感應器的凹槽,至少要六顆鋼珠以上才能將一旁的燈泡點亮。透過使用多顆鋼珠讓孩子瞭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一個人做不來,但一群人就可以達成目標。」 施瑛明的學生組冠軍作品「點點工坊」,利用多顆鋼珠的重量點亮燈炮,教導孩子何謂團隊合作。圖/張寬逸攝「孩子除了玩玩具,還要養成收拾玩具的概念。」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的李少妘說到。她的作品「十二生肖積木拼圖」將中華文化融入玩具,讓孩子熟記生肖的順序。李少妘強調孩子要玩也要學會收拾,所以將積木設計成拼圖,孩子玩完之後能將玩具拼成一幅畫,成為房間的擺設。 李少妘將玩具雕刻成動物的樣子,讓每塊積木都有了自己的個性。圖/張寬逸攝 李少妘和她的作品「十二生肖積木拼圖」,孩子熟記生肖順序又可以讓他們養成收拾習慣。圖/張寬逸攝「很多塑膠玩具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學習而設計,只是為了大量販賣促進消費。」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的葉國芳說到。根據新北市玩具銀行統計,4月至今回收近30公噸的玩具,其中八成以上是塑膠玩具,而這些玩具多來自速食店及便利商店的公仔。如此大量的玩具對環境和孩子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工業技術研究院博士樓修成提到,為了使材質軟化,會在塑膠玩具添加塑化劑,另外在染色過程會將對人體有害的元素混入玩具中,例如鉛、汞和鉻,孩子若長期接觸會導致貧血或是智力發展遲緩。 現場由工研院的人員利用檢測儀器分析玩具是否內含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圖/張寬逸攝現在的家長常買電子產品給孩子玩,不但無法增加孩子的學習,也提早讓孩子的視力受損。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任講師蔡延治說:「孩子透過雙手操作玩具所產生的趣味和成就感,是電子產品無法取代的。」玩具應是設計給多人遊戲,比起一個人玩電動,讓孩子跟其他人一同玩樂才能學到更多。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