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興大創傷口敷藥新配方 加速糖尿病患傷口癒合
新知
第1774期
興大創傷口敷藥新配方 加速糖尿病患傷口癒合
2022-12-08
【記者江昇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的細胞因長期浸泡在高糖環境中,造成分裂緩慢,導致傷口難以癒合。國立中興大學學生團隊研發「糖尿病患傷口敷藥新配方」,望能加速傷口痊癒,同時增強免疫功能避免感染。該技術榮獲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銀牌獎。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全球有超過5億名糖尿病患者,台灣每十人就有一人患病。團隊隊長、興大生物科技學士學位學程學生徐旻鈺表示,糖尿病患者傷口不易痊癒,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嚴重時會引發足潰瘍、甚至導致截肢,不僅會造成龐大醫療支出,也會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因此,團隊研發新型傷口敷藥,盼能改善病患生活,並減輕醫療機構負擔。該配方所使用的「PQQ(Pyrroloquinoline quinone)」為一種抗氧化物質,「在已知文獻裡,被證實對細胞修復有很強的促進效果。」團隊成員、興大生醫工程研究所碩士學生蘇沂凡解釋,PQQ能刺激粒線體(註一)產生能量供細胞活動,過去主要用於抗老化保健食品,但其促進細胞活性的特點也能協助傷口癒合。因此,團隊將PQQ製成傷口敷藥,藉此增強患者的自癒能力。註一:細胞內的一種胞器,負責生產能量,有「細胞能量工廠」之稱。為大量製造PQQ,團隊以基因轉殖技術(註二)培育出能生產PQQ的納豆桿菌,「納豆桿菌是一種公認的無害菌株。」蘇沂凡說明,納豆桿菌不僅不會產生毒素,更會生成多種有益人體的物質,如能平衡血糖的維他命K2、促進血液循環的納豆激酶等,可進一步提升傷口復原的效率。註二:將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移入另一種生物的細胞中,藉此改造基因。護理師游淑貞提及,「糖尿病患者傷口不易癒合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需要看每個病患的情況來選擇治療方式。」因此,他對這項技術能否普遍應用於所有患者抱持疑慮。不過蘇沂凡認為,本次研究成果已經證實PQQ協助傷口修復的可行性,團隊也期盼該技術被實際應用於醫療機構當中,為糖尿病患者帶來幫助。
菩薩、飛船甜蜜登場 翻糖蛋糕考驗創意
生活
第1734期
菩薩、飛船甜蜜登場 翻糖蛋糕考驗創意
2020-10-29
【記者江俊緯新竹報導】空氣中散發著陣陣蛋糕及糖霜的香氣,選手專注地修飾作品上的細節,有人拿著雕刻刀在翻糖上來回琢磨,為了讓翻糖人偶的毛髮更顯蓬鬆。第二屆TMCC台灣現代創意餐飲挑戰賽24日由新竹縣政府與敏實科技大學合辦,翻糖蛋糕裝飾展示是眾多比賽項目之一。比賽分為兩組,分別是社會、大專組以及高中職組,總共14位選手。這次的評分標準著重在作品的完整度、技巧和創意。 評審們會用味道評斷選手們的作品是否為可食用性,因為比賽規定必須為可食用性材料進行創作,否則不予計分。 圖/江俊緯攝翻糖蛋糕是源於英國的藝術蛋糕,近年來從歐美流行至台灣。翻糖就像麵團,由糖粉、水、明膠、色素及甘油混合後加熱而成。因為翻糖可塑性佳,且色彩鮮豔,常用於婚禮或生日等重要節日,近年來在台灣受到歡迎。製作翻糖蛋糕需花費許多精力和時間,所以選手們在比賽前數個月即開始構思以及創作參賽作品。到比賽現場時翻糖蛋糕已經接近完成品,只需修飾細節後再擺置展示平台,作品即布置完成。 選手到了現場後,便會開始針對作品的細節加以修飾,並且將作品放置於自備的展示台上。 圖/江俊緯攝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餐飲系學生蔡竹宜強調道:「我覺得這次最困難的部分是蛋糕的主體,因為飛行船裡面是用真正的蛋糕,而不是保麗龍,所以還要考慮食材壞掉的風險。」而比賽現場,大部分參賽者都使用保麗龍為支架,非真正的蛋糕。評審們表示,參賽者創作時必須將作品視為真實蛋糕,不能因為是以保麗龍支撐任意堆疊翻糖蛋糕,現實中無法如此容易達成。 飛船內部是使用真正的蛋糕,並非保麗龍,因此還必須考量食材變質的因素,加上蛋糕的支撐度不及保麗龍,在製作上又更加困難。 圖/江俊緯攝學習翻糖蛋糕四年的醒吾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科二年級學生張依芃則表示,翻糖可以作出想像中的造型。張依芃這次作品的主題是地藏王菩薩,她認為最困難的部分是地藏王菩薩的衣服,因為要模擬出布料的垂墜和飄逸,這件作品大約花了半年準備。 張依芃表示,為了做出地藏王衣服的飄逸感,必須在裡面加入支架,這是她認為最困難的部分。 圖/江俊緯攝比賽中也有選手剛開始接觸翻糖,崑山科技大學餐飲管理及廚藝系二年級學生陳冠妗表示,她之前沒接觸過翻糖蛋糕,直到有次偶然看見藝人學習翻糖蛋糕的新聞,便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學習。且學校社團提供許多資源,讓她可以利用課後時間不斷練習製作翻糖的技巧,從開始學習到比賽,總共花了四個月,其中準備這次作品就佔了兩個月。 國際翻糖藝術大師、評審長吳薰貽表示,這次的比賽中大部分參賽者比較像是初學者,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其中也有令人驚豔的作品。評審在評分時著重在作品的技巧、細膩度和創意,評審們認為多數參賽者的作品不夠精細,例如線條和筆畫太粗。透過這次比賽,選手們能在結束後直接與來自業界的評審討論作品,了解自身的優缺點並加以改善。比賽不僅是單向的評分,選手還能從中獲得經驗。 評分結束後,選手們圍著評審老師討論自己的作品,圖為高中職組的參賽者。 圖/江俊緯攝
羅婉云策巨大柿果展 再現都市客家文化
藝文
第1731期
羅婉云策巨大柿果展 再現都市客家文化
2020-10-07
【記者蕭淳云台北報導】隨著觀展者進出,布料打造的柿子空間上下起伏,在日光和鼓風機的催化下,模擬柿果逐漸風乾成柿餅的過程,這是台北當代客家徵件展──《秋陽,風起,凝結的糖》的展覽現場。此展覽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生羅婉云策展,與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合作,邀請兩位藝術家進行創作,於9月12日至10月4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 策展人羅婉云過去多以食物為媒材進行創作,這次與在場內與觀展民眾分享柿子做成的「飴」。 圖/羅婉云提供為了打破大眾對客家文化──花布、藍染、油桐花的傳統想像,身為新竹客家人的羅婉云以奇幻、新穎的手法詮釋客家經典食物柿餅。他莞爾一笑說道:「大家每次都把它(客家文化)弄得很像已經進入歷史。」他強調,客家文化承襲至今,且不斷地轉變。羅婉云舉例,現今台北不乏客家族群,但多隱藏在都市中,「不會從外面一看就知道我們是客家人。」因此,他將代表客家文化的巨大柿子放進剝皮寮穀倉,呼應都市氛圍下的客家精神。 藝術家黃子儇打造的柿子空間,讓觀展者身歷其境,配合展場空間的自然光照射,詮釋柿餅日曬過程。 圖/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提供參展藝術家黃子儇同為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生,在此次展覽中,他發揮擅長的空間創作,以帆布為媒材,搭起三個層層包裹的空間,搭配鼓風機讓柔軟的布料緩緩膨脹,觀展民眾可以屈身潛入柿子中探索。在展場中央抬頭仰望,可見陽光透過剝皮寮穀倉原有的天窗,均勻地灑落在布料上,羅婉云表示,這正好表現客家柿餅製程中的必要元素──風吹與日曬。黃子儇還特別選用閃耀銀白光澤的橘紅布料,以呈現柿子表皮逐漸凝結出糖霜的模樣。走進黃子儇搭建的柿子空間,映入眼簾的是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學生黃馨的創作。第一層的熟成柿子佈滿象徵風神、太陽神的壓克力插畫;第二層擺放多個軟雕塑,以布料搭配紙板縫製,呈現充滿童趣的未熟成狀態。羅婉云觀察,黃馨抽象繽紛的插畫風格能充分詮釋《秋陽,風起,凝結的糖》的概念,「我想給的感覺都是一種黏稠的、正在轉變的、模糊的。」正如柿子轉變成柿餅的狀態,也象徵著客家族群面貌的更迭。 藝術家黃馨正在展場微調作品,以極富童趣的插畫與軟雕塑擺設呈現柿果的兒時形象。 圖/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提供為了讓展場中柿子的形象更立體,羅婉云在柿籽狀的桌子,擺上自製的柿葉茶和柿子點心與民眾分享。孩童在展場或坐或蹲,時不時好奇發問:「我在柿子裡面!那肉在哪邊?」觀展人李慧端認為,參與式的展覽很特別,「會有一種走入不同空間的感覺。」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秘書陳淑貞也提到,透過年輕世代反思客家文化,再擷取傳統元素以新穎的展覽形式呈現,「能讓年輕人和其他族群接受,這是台北客家(文化推廣)滿重要的一個方向。」 展期中有三場「品嚐活動」,羅婉云用柿子製成甜點,希望藉由味覺帶給觀展人更多想像。 圖/羅婉云提供羅婉云回憶起旅外的經驗,他表示,在國外很常被問起家鄉,「說Taiwan他們會搞混,我後來都直接說Hakka(客家)。」這讓羅婉云重新思考自己的認同,「覺得創作這麼多年都是在做別人的文化,應該要回來談自己的文化。」來到參與式的展場,觀展人鑽進層層布料探索,並沉浸在淡雅的柿香,在奇幻、有趣的體驗中,深入感受都市客家文化。
萬巒居民堅守廿年樹林 台糖農電共生專區難協議
專題
第1721期
萬巒居民堅守廿年樹林 台糖農電共生專區難協議
2020-03-25
【專題記者阮珮慈、吳曼嘉、張佳琪、徐品蓁綜合報導】茂密的林木能淨化空氣,同時孕育豐富自然生態。屏東縣萬巒鄉有一大片森林,是20年前台灣糖業公司(以下簡稱台糖)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的「平地造林」政策,所打造的一塊淨土。該政策以20年為造林撫育期進行獎勵金補助,即將在2022年到期。因此台糖配合農委會的「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提出「農業經營結合太陽能專案計畫」(以下簡稱營農型光電計畫),預計將200公頃的經濟林地回歸農業使用,並裝設太陽能發電板發展綠能,作為全台首個農電共生專區。不過2月8日台糖在萬巒鄉舉辦說明會解釋該計畫時,卻引發當地居民強烈反對,他們認為砍樹種電不但破壞自然生態,更有違減碳本意。 台糖擬砍200公頃樹種電 居民憂生態觀光俱損1990年代,隨著製糖成本提高、糖業國際價格低迷,台糖減少製糖,並配合政策砍伐甘蔗林,種植包含小葉欖仁、無患子、桃花心木、黑板樹、台灣櫸木、水黃皮等樹種。經歷多年之後,造林地的物種日趨豐富,近四、五年還出現鳳頭蒼鷹、野兔等野生動物。附近道路沿途形成林蔭大道,是當地居民十分自豪的公路風景。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草率的決定。」住在萬巒市區的張慧絹,經常與孫子在沿山公路的自行車道騎乘腳踏車享受芬多精。他見證萬巒樹林從無到有的過程,喜好觀察四季林相的變化,有時還會看到飛禽盤旋於空中。他認為只有未受到污染的地方才能看到如此景色,因此得知台糖預計砍樹作為農電共生專區時,張慧絹相當錯愕也無法接受。 屏東縣萬巒鄉沿山公路旁的自行車道景色優美,吸引許多民眾來此遊憩。 圖/徐品蓁攝自1992年開始,農委會為推動特色休閒農業旅遊,積極協助各休閒農業區和休閒農場營運。20年來養成的不只樹木,連帶涵養當地的土壤、生物和空氣,促進許多休閒農業區推出相關生態觀光活動,如「呼叫貓頭鷹」、森林生態導覽等。屏東縣沿山觀光休閒農業協會理事長林碧山認為,樹林花費多年培育,已成為生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緊扣當地居民生活,貿然伐木非常不妥。屏東縣沿山觀光休閒農業協會總幹事許鳳珠也指出,營農型光電計畫將對萬巒當地的三生——生產、生態和生活產生影響。一旦失去樹林,就可能減少蜜蜂數量,影響農作物授粉,連帶降低土壤營養素、含水量,以及微生物生長,導致生態失衡、豐富度降低,最終對當地生活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他補充,萬巒鄉森林面積廣大、整體生態完整且氣溫宜人,是許多國內外旅客放鬆休閒的地區,砍樹種電也有悖於農委會當初輔導休閒觀光的立意。「這次是200公頃,誰知道下次是多少?」林碧山質疑台糖有許多沒有使用的土地,不明白為何政府選擇該片樹林作為計畫專區。對此,台糖再生能源小組生質能評估發展組組長梁耀光回應,為配合營農型光電計畫,台糖選址時排除平地造林計畫中的平地森林遊樂區、林相佳地區,以及地方政府未來五年內有規劃地區。萬巒鄉經濟林擁有集中、完整的大片林木,且與太陽能供電系統距離較近,在與屏東縣政府討論過後,才將該地選為光電計畫之用。 萬巒鄉林地一帶生態良好,附近休閒農業區紛紛推出觀光行程,砍伐樹林將對業者和生態產生巨大影響。 圖/徐品蓁攝經濟林培育不當致林木脆弱 專家仍肯定森林正影響事實上,台糖選擇的萬巒經濟林位於缺水地區,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森林經營組組長王培蓉說明,樹木在此本就不易栽植。「種植樹木的前六年要花很多時間除草、修枝、切蔓,因為蔓藤會遮蓋(陽光),斷株殘根會引起病蟲害。」由於台糖培育不當,經濟林樹齡雖然已近20,木質卻相當脆弱且林相不佳,經濟效益低。他補充,當初平地造林政策依據樹木成活率(註1)補助造林者,農民經常種植超過土地負荷量的樹木,造成林木彼此競爭生存空間、生長受限、樹木植株過小,未發揮其應有的經濟價值,萬巒經濟林亦是如此。註1:在固定單位造林面積上,植物種植後能繼續生長的株數與總株數的百分比。 萬巒鄉經濟林的樹齡雖然已近20,但因營養不足導致樹幹瘦弱、樹葉稀疏。 圖/徐品蓁攝萬巒鄉經濟林中許多樹木都沒有葉子,王培蓉惋惜地表示,如果政府當初在適當時機介入管理,樹林應能發展得更完善。平地造林政策未將樹木成長過程列管並提供補助,間接促使所有者和管理者便宜行事。儘管如此,他仍強調樹林本身具多元環境效益,他說:「森林的好處其實不是從樹本身的體積或是面積來看。」樹木可阻止落塵,也能改變微環境的氣候和濕度,改變地下水含量和地表逕流。因此,他贊成保留萬巒鄉的樹林。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經營組組長王培蓉認為,經濟林雖然培育不當,但林木有涵養生態、降溫等功能,贊同保留樹林。 圖/張佳琪攝農業發展兼顧綠能產電 台糖望實現減碳目標森林有蘊養環境的作用,但綠能也有減碳的功能。負責營農型光電計畫前期規劃的力暘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淑湄認為,經濟林的土地用途本為農地,營農型光電計畫只是將該地回歸農用,並發展綠能經濟。且營農型光電計畫依規定農作物產值需達國家平均產量70%,大面積的栽種也許能開展萬巒鄉新農業模式,創造工作機會,同時提升農業產值和糧食自給率。袁淑湄進一步解釋,營農型光電計畫砍伐的是林相不佳的經濟林,而投入成本較高、生長佳的「環保林」將維持現狀。且環保林不僅生態品質較好,也可支持當地觀光產業。至於被砍伐林木的歸屬,袁淑湄說明,若無家具業者願意購買,較細的林木將會當場破碎作為養土肥料,或製作菇類培養包的材料,健康的樹木則可移植至農電共生專區周圍十公尺的綠帶隔離區。 營農型光電計畫砍伐的區域為經濟造林地,而在隔離帶旁沿著自行道種植的20公尺環保林,將予以保留。 圖/力暘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至於太陽能發電效益方面,原先一公頃的土地大約可設置100萬瓦(MWp)裝置容量的太陽能板,但為符合營農型光電計畫中,太陽能板覆蓋面積不能超過土地面積40%的規定,能源局向台糖建議每一公頃土地設置270峰瓩(kWp)的裝置容量。根據能源局公布之「107年度電力排碳係數(註2)」,每一度電約產生0.533公斤的排碳量,而屏東地區日平均發電量為三小時,一年約可發電29萬5000度,梁耀光估算每年每公頃土地約可減碳158公噸,有望實現綠能減碳之目標。註2:依據《電業法》規定,電力排碳係數指「電力生產過程中,每單位發電量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取經日本農電共生 台電盼各方協商達共識台灣首度在農地執行營農型光電計畫引起諸多爭議,專精於資源與環境管理、能源政策項目的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研究員羅良慧表示,台灣仍有許多可改進之處。羅良慧在《當農地種電時 — 淺論公告農業用地範圍設置太陽光電設施的影響》一文中提到,台灣在發展農電共生時,應考慮「各界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品質」,讓民眾了解政策理念與核心價值,進而共同規劃政策,也許就有機會找出綠能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的平衡點。日本農電共生概念行之有年,雖然台灣與日本在營農型光電發展上條件不同,但仍有許多作法可供台灣參考。如2017年3月,日本千葉縣架設「匝瑳大型營農型太陽能發電系統」,選用荒廢農地作為計畫專區。該發電系統的賣電收入由當地居民主導,用來處理農業、教育等在地議題。三年間,該計畫復興十公頃農田,參與農家平均收入提升20%以上,當地年輕世代繼承、經營農地意願也大幅增加。梁耀光認為,農電共生是日本相當成功的計畫,但台灣沒有將綠能設施設置於農業用地的先例,提供萬巒鄉居民參考或觀摩。他指出說明會上居民誤解台糖將砍伐所有樹木設置光電設施相當可惜,此計畫有助於土地利用與地方發展,亦可以開發綠能,假使地方完全不同意砍樹,農電共生計畫便難以執行。梁耀光期盼雙方能繼續協商,台糖保留部分樹林維持景觀,供民眾休閒,其他土地則投入計畫,「畢竟那裡是農地,不是林地。」他認為這樣才能創造雙贏。
成大創智慧尿檢器 推日常心血管疾病監控
新知
第1717期
成大創智慧尿檢器 推日常心血管疾病監控
2019-12-12
【記者林琬蓉綜合報導】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李順裕指導學生團隊研發「智慧尿液檢測器」,該裝置能透過尿液檢測,分析使用者得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可連接APP。使用者能直接在APP上了解自身心血管的健康狀態,有助於監控、預防心血管疾病,適合社區快篩與居家照護使用。此系統於5至8日在「2019未來科技展」中展出。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李順裕指導學生團隊研發「智慧尿液檢測器」,於「2019未來科技展」展出。 圖/林琬蓉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已連續多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然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缺乏日常監控疾病的方法。因此,團隊致力研發可隨時隨地使用的智慧尿液檢測器,該晶片可偵測尿液中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蛋白質指數——肌酸酐、白蛋白以及NT-proBNP。團隊學生邱鼎翔解釋,肌酸酐、白蛋白以及NT-proBNP以往是抽血檢驗的項目,等待分析報告耗時,而團隊改以尿液檢測,只需約半小時便可得知結果。肌酸酐的數值可判斷腎功能的好壞;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除能反應糖尿病腎病變和糖尿病併發症外,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預測因子;NT-proBNP則是臨床上評估心臟衰竭的重要指標。 團隊開發的晶片能感測三種物質——肌酸酐、白蛋白以及NT-ProBNP,可評估使用者心血管健康狀態。 圖/林琬蓉攝該裝置的使用流程為,使用者把裝尿液的杯子置於杯架,將晶片插入檢測器中,浸泡有電極的一端於尿液中,再以手機APP透過藍芽連結檢測器。啟動檢測器後會自動完成所有程序,等待約半小時,使用者即可從APP獲得檢測的評估報告。APP會顯示使用者得心血管疾病風險和醫學建議。團隊學生李浩雲說明,風險指數評估目前簡單分成低、中、高三個等級。低等級表示使用者得心血管疾病風險低;中等級指使用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中等,可透過飲食和運動改善健康,並將提供適合的飲食與運動方案;高等級代表使用者在近三個月內極可能因心血管疾病掛急診或住院,建議盡速至醫院做詳細檢查。 團隊設計不同放置晶片的裝置,左為新設計的夾子外型,方便夾取晶片,操作時也不會碰觸到尿液。 圖/林琬蓉攝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陳儒逸指出,此智慧尿液檢測器在任何環境都能使用,具方便與可攜性等優點,適用於居家照護,若未來能普及推廣,應該會是評價很高的產品。此外,團隊將針對本次展覽獲得的建議與回饋,持續優化智慧型尿液檢測系統,期待未來能協助使用者預防及監控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穿梭舊糖廠演出 十鼓擊奏平埔祭典
藝文
第1715期
穿梭舊糖廠演出 十鼓擊奏平埔祭典
焦點
2019-11-28
【記者賴辰瑀台南報導】磅礴鼓聲在夜晚的百年老糖廠中縈繞,向上竄升的火焰在擊鼓帶來的陣風中,顫動出細碎的火花。十鼓擊樂團24日演出原創作品《秋收・夜祭》,團隊首次跳脫以往鏡框式舞台定點的演出形式,安排表演者穿梭在台南十鼓仁糖文創園區的工業遺址中,帶領觀眾體驗400年前平埔族群的秋收慶典。 十鼓擊樂團利用火把與火盆代替燈光照明,在百年糖廠的齒輪狀舞台演出平埔族群的慶典《秋收.夜祭》。 圖/十鼓擊樂團提供觀眾摸黑高舉火把,席地坐在糖廠工業化風格的戶外表演場地,接著鼓手邊擊奏邊邁步登上齒輪形狀的舞台演出。長聲吶喊後,一位鼓手沿著繩索自近兩層樓高的高空飛索擺盪而下,此為平埔族秋收中,獵人追逐白鹿的象徵,也是鼓團首次將極限設施結合於演出中。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打擊組學生謝懷玨表示,藝術這個東西並不狹隘,這次移動式演出將舞台搬至具有極限設施的場地,希望融合觀眾意想不到的機關及道具呈現表演。 進入戶外表演場地前,觀眾高舉火把,點亮百年老糖廠的工業化設計。 圖/賴辰瑀攝移動式演出的特點之一,即為鼓手位置與樂器擺放方式需隨曲目變化跟著移動。南應大音樂系打擊組學生林威廷說明,比起定點式表演,移動式演出更需花費心力熟記樂器的擺放方式,以及人員的流動走位。例如,演出中鼓手換上道教的家將服裝,配合鼓聲節奏,由舞台上走下觀眾席,以象徵敬天地的儀式群繞跳舞,緊接著又需注意鼓聲遞變,抓緊時機回到舞台上表演。謝懷玨說明,這樣的演出方式需要實際演練,因此比較耗費心力。 鼓者身穿特別設計過的道教神明文化服飾,繞圈跨步象徵敬天地的儀式。 圖/十鼓擊樂團提供謝懷玨解釋,此次移動式演出,團員將所有樂曲串連成一個完整節目,一首曲子結束後,團員需立即將鼓移到下個定點接續演出。例如,在鼓聲不斷的間奏中,樂團將鼓從齒輪舞台移至糖廠儲存糖蜜的大型圓筒間、擺有數個火盆的淺水灘上,等待樂器及鼓手就位,緊接著下一段在水中的演出。鼓手站在淺水灘中與團員交叉擊鼓,在走位的同時濺起水花,而鼓聲也在「淺水灘」、「糖蜜罐圓筒」與「草坪山丘地形」三角音場共振下,形成聲音的天然共鳴。水火交融的意象下,視覺聽覺皆感受到真實的震撼,觀眾江桓瑜回憶,這種表演方式讓觀眾能更近距離感受氛圍,且他對這樣的設計也感到非常新奇。此編排為十鼓擊樂團獨創設計,樂團期盼以慶典的方式來敬天謝神,服裝則特別結合台灣多個平埔族群的文化,在腰際懸掛金色稻米,以象徵秋季的豐收。表演首次以不插電收音的方式,利用樂器原音及火炬照明,讓觀眾如實感受400年前的場景,林威廷說:「希望觀眾體驗到最原始、觸動內心的聲音。」而十鼓擊樂團團長謝十也表示,此次演出以謝天、敬天地等儀式性活動為主,包括編排觀眾高舉火把進場及家將儀式等,希望讓觀眾感受到「敬」的力量。 表演者手拿象徵豐收的金黃稻米,並仰望天空,表現對天地的敬意。 圖/十鼓擊樂團提供
咖啡調飲融拉花 創意外觀成關鍵
生活
第1691期
咖啡調飲融拉花 創意外觀成關鍵
2018-12-06
【記者黃俐榛台北報導】「計時開始!」工作人員按下碼表,選手快速步向咖啡機,將磨好的豆子卡上凹槽,等待機器萃取咖啡的同時也不忘將糖漿以及冰塊混合。中國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學系主辦的全國咖啡調製競賽在2日登場,邀請共30名來自大專院校以及高中職的選手一同角逐。 選手在比賽前抽出冰、熱飲各一項作為比賽調製項目。不僅考驗選手臨機應變能力,也挑戰飲料製作的速度。 圖/黃俐榛攝本次咖啡競賽飲品項目多元,共有十種品項。選手上場前抽出各一項冰、熱飲作為本次比賽的項目,除了必須在十分鐘內完成飲料,也要將檯面清潔乾淨。這不僅考驗選手的臨場反應,也模擬實際在業界可能遭遇的狀況。參賽者、來自環球科技大學的學生沈闓生,因為機器操作不熟練導致無法流暢製作飲料。他表示,由於現場打奶泡的機器充氣速度較快,需要小心控制才能打出質地光亮綿密的奶泡。 為了使作品印象深刻,選手如何為咖啡點綴也是關鍵。其中,來自中國科大觀管系的學生溫紹和將黑色的雪人裝飾在冰拿鐵的奶泡上,藉此反映全球暖化問題。他說道,「這樣做是希望大家在過聖誕節的同時能不忘環保議題。」評審、咖啡店經營人陳慶祿則表示期望看到更多人做出大膽的創意發揮,「由於時間壓力使許多人的創作較為保守,這是比較可惜的。」 立體雕花運用奶泡設計為飲料添加趣味性,在近年十分受到顧客歡迎。 圖/黃俐榛攝最終,來自金山高中的學生洪世峰以立體雕花的技巧拿下「金手獎」的榮譽。他將動畫「魔女宅急便」中的主角「琪琪」以巧克力醬繪在熱摩卡咖啡上,而冰香草拿鐵上的奶泡則以貓咪立體雕花呈現,靈感是來自主角養的貓。兩個作品互有關連性的同時也各展特色,最終獲得評審的青睞。他表示首次參賽,須克服緊張感才可穩定發揮,「由於圖案和雕花的複雜性都適中,充分練習後的失敗率不高。」以往傳統的咖啡競賽將拉花以及飲料調製分開舉行,本次比賽則將兩者結合,期望選手發揮綜合實力。「我想培養的是符合目前台灣市場需求的人才」,比賽主辦人、中國科大觀管系老師韋桂珍說道,目前台灣調製咖啡的培訓已十分充足,飲料本身的風味皆有穩定的水準。他進一步強調,如何符合市場需求、在咖啡外觀上發揮創意讓客人願意買單,成為未來趨勢。  參賽者選好器具後,將磨好的咖啡豆放入卡上凹槽,進行咖啡萃取。因冰熱飲皆須顧及,流暢運用設備成為關鍵之一。 圖/黃俐榛攝
鮮味十足  翻糖蛋糕變身基隆海產
生活
影音
第1662期
鮮味十足 翻糖蛋糕變身基隆海產
2017-10-26
【記者謝羽臻 、謝佩如基隆採訪報導】章魚、螃蟹、鎖管、煙仔虎,各式各樣的海鮮,其實是翻糖麵團,配合基隆城市產業博覽會,此次全國翻糖蛋糕競賽主題是基隆海鮮, 許多選手以藍色糖衣為基底象徵孕育生命的大海。評審林懿慧表示,把基隆的海產靈活的呈現在作品裏頭 ,這才是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拿出調好色的翻糖麵團,揉開、滾平,將翻糖衣完整包覆蛋糕模型,最後捏出形形色色的海鮮放上蛋糕裝飾,栩栩如生的海鮮翻糖蛋糕完成。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學生郭崇志提到,翻糖很像我們小時候玩的黏土的感覺,因為手有手溫,會融化比較不好操作,所以我會沾點玉米粉,讓它防止黏。」藝人蔡依林去年在英國國際蛋糕大賽以翻糖蛋糕「瑪麗蓮夢露」獲獎,意外掀起國內的翻糖熱潮而今年基隆首度舉辦比賽,主辦單位打出前三名選手能代表台灣到美國參賽的旗幟,成功吸引許多學生參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老師周景堯表示,在台灣其實已經慢慢在流行,只是在吃的普遍狀況的話還是比較少。不管是做翻糖也好,或者是做鮮奶油蛋糕也好,在每個餐飲科或大專院校,有關於做烘焙這樣的課程,其實都有這樣設計。用糖做成的創意海鮮,為基隆城市博覽會增添亮點,讓民眾看見學生的好手藝,也透過蛋糕更進一步認識基隆特產。本次冠軍作品,深海的舞動以粉白色的大鎖管為主題,蛋糕底部則代表捕撈鎖管時激起的浪花。評審徐百村表示,整體性及技巧純熟度是拿分關鍵。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學生陳亭彣說:「我的創作理念是,就是我們基隆最有名的就是基隆鎖管季,我覺得最難的部分就是他的十隻腳。」https://youtu.be/VE0RPw9sON0
化解「甜」蜜危機 糖稅行不行?
生活
專題
第1646期
化解「甜」蜜危機 糖稅行不行?
焦點
2017-03-31
【專題記者秦慈襄、陳問荷、陳婉琪、林子文綜合報導】精神不濟的時候,想來杯熱可可提振精神嗎?社群網站上各式各樣美味甜點的照片,讓你忍不住想標註朋友一起享用嗎? 其實台灣人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愛吃糖。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2至10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3至44歲的台灣人,喝含糖飲料的次數平均約一週七次,幾乎是天天都會喝。嗜甜雖帶來味蕾享受、心情放鬆等效益,卻也增加身體負擔、脂肪累積,其中台灣兒童肥胖率更長期高居亞洲排名不下。針對肥胖問題,部分國家也藉由課徵「糖稅」來抑制國民對含糖食品的消費。而若在台灣施行糖稅,能夠有效解決人民肥胖問題嗎?<b>效仿國外實施糖稅 有助減緩台灣高肥胖率?近年來,糖稅是常被許多國家拿來討論的稅捐議題;此類稅捐是指針對含有糖類的飲料、甜點等食品課徵額外的稅額。有些國家是針對品項課徵,有些則是針對糖量多寡課以不同比率的稅金;該筆稅金多會用於增進國民健康,例如匈牙利將稅金用來彌補健保支出上的嚴重赤字;也有些是直接納入國庫。目前,已針對糖類課稅的國家有丹麥、匈牙利、墨西哥、英國等國,還有美國費城、波士頓等幾個大城市也有課徵。各國實施原因大同小異,多是為國民健康及日漸困窘的稅收著想,但實施後的成效卻不盡相同。墨西哥於西元2014年初正式實施汽水稅,針對特定食品品項(此指汽水)課稅;當年度實際稅收高達19億比索,比財政部官員預測的多了七億,在國人健康方面也逐漸顯現成效,尤其低收入戶人口的汽水消費量至年底減少了17%。對比墨西哥的成功,丹麥則是一個顯著的失敗案例。丹麥政府在「丹麥2010年財政改革」中,針對食品中含糖量超過一定限度的食品課稅,由於當時歐洲經濟不景氣,課徵食品稅使企業難以支撐運作而間接造成失業率問題;另一方面,面對含糖食品漲價,人民多運用歐盟自由貿易政策的便利性,選擇直接從周邊國家購入,無法減緩民眾攝取過多糖類的健康問題;所以在實施一年多後,丹麥政府即宣告取消糖稅政策。 國外糖稅實施年份及課稅項目。(以上述五國為例,其中丹麥資料參照「丹麥2010年財政改革」之規定)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各國食品健康稅捐政策之研究〉製表/林子文、秦慈襄身為手搖茶王國的台灣,人手一杯飲料的景象司空見慣,也讓國內幾度出現要課徵糖稅的討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建議,每人每天攝取的游離糖(指額外添加在食品當中的糖)含量不應超過攝取總熱量的10%,最好能低於5%;以60公斤的成人而言,每日所需熱量約1800大卡,以5%的建議量來計算,等於90大卡,也就是22.5克的糖。以市售罐裝碳酸飲料300毫升來說,含糖量約40公克,因此喝一罐即超標。另外,國健署〈102至10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中生每週平均喝6.8次含糖飲料,19到44歲的成人7次,高中生最多,一週喝7.4次。 世界衛生組織的游離糖建議攝取量,以60公斤成人為例。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製圖/陳婉琪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抽樣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率在民國97年至102年呈現攀升的趨勢,102年更突破40%;也就是說每2.5名成人中,就有一人過重或是肥胖;在民國102年的統計資料中,國小學童的過重及肥胖比例也高達30.4%。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呼籲各國正視肥胖問題,對含糖飲料開徵糖稅,以打擊肥胖率居高不下的現況。 歷年18歲以上過重及肥胖率統計圖。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製表/陳婉琪<b>糖稅成效值得期待 漲聲響起民眾恐反彈北醫保健營養學系教授葉松鈴表示,許多含糖食品的熱量過高,卻缺乏如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等營養。她認為,糖量攝取的多寡是關鍵,若長期食用含糖糖高的食品、飲料,可能引發代謝症候群,得到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雖是基因遺傳的影響較大,但不健康的飲食可能會導致提早發病。現任職於臺北市立關渡醫院的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柏山提到,屬於單醣分子的醣類如:葡萄糖、果糖等,更容易快速被人體吸收,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若是糖尿病患者,更會使中樞神經受到致命性傷害。至於是否要透過課稅來影響民眾消費行為,國立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楊子菡表示,課徵糖稅前,必須仔細界定何謂「不健康」的食品,並且在含量上,攝取多少才會對人體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這都是需要政府與各界專業人士達成共識的。好食課創辦人、營養師林世航表示,基於健康的理由,他支持台灣課徵糖稅,並應該直接課在原物料上,他認為這樣對任何產業來說都很公平;且課徵的稅率也要夠高,才足以反映在售價上,讓消費者有感。此外他也提到,若徵收糖稅,應該將稅金挹注在相關的政策上,像是透過補助的方式讓無糖飲料降價,自然可以減低民眾購買含糖飲料的意願。但論及台灣有沒有實施糖稅的可能,林世航則不太樂觀。他表示,雖然課徵糖稅對健康有正面影響,但因為國人對「漲價」較為敏感,若課徵糖稅勢必會引起反彈,民意的反對也會直接影響政府的決策,除非民眾真正意識到糖對健康危害的嚴重性,否則很難推動。葉松鈴也表示,基於健康原因並不反對台灣實施糖稅,但她認為最重要的應是喚醒國民的健康意識,而糖稅有強迫性質,以提高售價來降低消費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此外,因國內手搖飲料店眾多,有不同甜度的選擇,無法統一規範,所以糖稅在推行上有難度,再者,若實施糖稅,則同樣不利健康的高鹽、高脂肪食品是否應一同課稅的問題也有待討論。神經內科醫師王柏山則說,他認為課徵糖稅以客觀論之,一定會使得民眾減少攝取;但若拿菸捐和糖稅相比,菸捐所影響到的客群和人數相對上,都是社會上的少數,而糖稅造成的效果卻會好比「油電雙漲」,民眾恐怕更難買單。因此如何界定課稅的種類、課稅的標準,十分重要。另外,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會長蕭敦仁也表示,減肥與戒菸是促進人民健康兩大努力方向;近年來,因實施「菸害防制法」、課徵菸捐,使國民戒菸情況大有進展,然而目前卻沒有針對肥胖問題的相關法治,因此要推動糖稅是難上加難。「(課徵)糖稅對健康而言當然是好事,但需更周延的配套措施,」糖在台灣人的生活長期佔有一席之地,也需考量產業鏈、整體經濟;蕭敦仁認為,糖稅只是一種手段,政府應從醫療制度長期轉型著手;醫生們若能教育病人健康飲食、運動習慣,取代開藥、浪費健保資源。另一邊政府也應輔導含糖量過高的食品產業轉型,才能在兼顧經濟的情況下,有效地使國民更健康。<b>他國成效待觀察 倡健康意識為根本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表示,目前國健署暫時沒有規劃要實施糖稅。鑒於國際上實施的國家並不多,且有些國家實施後不久又取消,因此國建署認為在成效上仍有待觀察。但林莉茹表示,國健署會持續密切關注已實施國家的作法及動向,再進一步評估台灣未來要不要推動。而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各國食品健康稅捐政策之研究」中,綜合國內專家學者的意見顯示,台灣課徵食品健康稅捐的時機尚未成熟。多數專家認為,必須先由教育加強宣導國人對健康飲食的觀念,且應再多次進行更深入的本土化研究後,從成本較低的措施著手改善國民的健康。林莉茹提到,近年國健署針對國民攝取含糖食物,主要以加強宣導的方式,讓民眾了解攝取過多的糖類將會對人體造成負擔。而國健署也與連鎖飲料業者合作「新減糖運動」,在民眾購買手搖杯時,提醒可選購較為健康的無糖飲料。另外,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也規定商店內販售的包裝飲品、飲料店手搖杯皆須標明含糖量及其熱量,讓消費者在購買時能多加考量。 台灣民眾常常人手一杯手搖飲料,糖類攝取很容易就超標。國健署推廣「新減糖運動」,建議民眾購買時可選擇較健康的無糖飲料或減糖配方。圖/秦慈襄攝王柏山提到,他認為造成肥胖的最大關鍵是在於整體熱量的控制上,跟糖的種類、或是脂肪並沒有太大關係。而導致肥胖的主因也不僅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也是一大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身體活動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議〉標準,5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每日應至少進行中高強度的運動60分鐘;而18歲以上成人,每周也至少累積運動量達150分鐘。林莉茹表示,民眾可以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檢驗自己的運動量是否足夠。台灣適不適合課徵糖稅,其中還有許多需要考慮與多方協商之處,像是稅目界定及徵收方式還有待討論,國外成效也尚需觀察,短期內可能很難談論實施與否。最重要的還是民眾有健康意識,能自發性地減少攝取及消費高糖飲食,否則即使課徵糖稅也很難長久推行。
抹茶拿鐵幾分糖? 營養師:無糖最健康
生活
第1641期
抹茶拿鐵幾分糖? 營養師:無糖最健康
2016-12-14
 【記者江殷年綜合報導】綠白漸層的抹茶拿鐵在全台引發熱潮,50嵐飲料店員工表示,八分甜以上的拿鐵才能提出抹茶味。但營養師陳怡錞表示,「糖只有熱量,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建議民眾還是喝無糖最健康。 日前於網路平台Dcard上,以「抹茶拿鐵應該喝幾分甜」為題引起討論,有員工以炒菜比喻,糖能夠提煉出抹茶的味道和香氣。設計此產品的台南總公司也表示,建議消費者喝正常甜度,如果是無糖的抹茶拿鐵,難免會喝到抹茶的苦澀味,製作漸層效果的失敗率也極高。 投入吧檯餐飲20餘年的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助理教授楊海銓說明,糖能增加牛奶的密度,因此可以造成牛奶在下、抹茶茶湯在上的漸層感,但即使不加糖,只要特別選擇某些品牌牛奶,仍可做出具漸層感的抹茶拿鐵。楊海銓舉例,如林鳳營鮮奶因含有寡醣,就算不加額外的糖也能成功。陳怡錞營養師表示,牛奶含有乳糖,本身即有些微甜味,無糖的抹茶拿鐵不僅健康,同時也能品嘗抹茶苦中回甘的口感。她更進一步提到,年輕人皮膚狀況好,但如果經常喝含糖飲料,會造成皮膚裡的膠原蛋白被糖化,連續幾年喝下來,皮膚會出現蠟黃、暗沉和鬆弛等問題。 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學生王郁敦認為,很多人會買含糖飲料是為了追求味道順口,但考量到健康問題,他會選擇減少喝飲料的頻率。政大地政學系邱晏彤平常都點半糖,她表示喝飲料就跟吃甜點一樣會很開心,但了解糖會造成的問題後,她也表示以後「在猶疑不定的時候會果斷的決定不要喝飲料。」 陳怡錞營養師表示,抹茶集結多種綠茶研磨而成,含有豐富的兒茶素,牛奶又能攝取到鈣質和維生素B群。對於奶類攝取少的外食族而言,抹茶拿鐵是不錯的選擇。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