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亞利桑那生募衛生棉 盼改善女遊民月事需求
國際
第1687期
亞利桑那生募衛生棉 盼改善女遊民月事需求
2018-11-08
【記者徐佳渝綜合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UA)校內團體「黑人聯盟組織」(Coalition of Black Organizations, COBO)於10月1日發起為期一個月的校園運動,為女性無業遊民募集衛生棉及衛生棉條,希望她們不用再擔心每個月的生理需求問題。 發起「女性衛生用品募集活動」的負責學生站在堆滿衛生棉及衛生棉條的桌子前開心合影。 圖/謝比.雅爾提供「女性遊民其實沒有什麼經濟能力購買衛生棉。」就讀亞利桑那大學,同時也是運動發起人之一的謝比.雅爾(Shelby Young)提到,許多人參與公益活動時,都把焦點放在捐贈盥洗用品或食物等產品上,卻忘記女性一年12次的生理需求。「我根本無法想像女性遊民在經期到來時,沒有生理用品可用的情況。」他表示不曾見過亞利桑那大學有過類似的運動,於是主動發起。就讀亞利桑那大學、募集活動執行人之一的學生布萊森.雅爾(Brysen Young)則分享,從以前就知道女性無業遊民的困境,不過從來沒有為了這個議題真正付諸行動,也因為這次的募集活動,才更進一步了解她們的處境。他表示募集活動很順利,「原來我們對校園的影響力可以這麼大。」其實不只是參與公益的捐贈者,美國福利團體的募捐也很少包含女性生理用品,較知名的福利計畫如:美國補充營養協助計畫(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 SNAP)、孩童營養計畫(Child Nutrition Programs)等,都是以食物捐贈為主。然而,值得關注的是,蘇格蘭政府去年6月起提出免費提供女性生理用品給低收入戶家庭的政策,這是首個推動如此福利的地區。而其更在今年8月宣布,將免費提供衛生棉及棉條給蘇格蘭地區的學生。本次活動募集到的生理用品將會捐贈給位在亞利桑那州的「瓊絲姊妹中心」(Sister Jose Women’s Center),該機構致力於協助女性街友的各項基本生活需求。「捐贈給瓊絲姊妹中心絕對是正確的選擇。」謝比.雅爾指出,瓊絲姊妹中心是少數幫助女性遊民的收容所,還提供流浪動物暫時的庇護。雖然動物不是這次募集活動的對象,「去參觀後讓我有很棒的經驗」,他強調瓊絲姊妹中心不管協助遊民或動物,都有完整的機制,在公益上的努力值得肯定。為期將近一個月的募集活動,總計收到1133片衛生棉及78條衛生棉條。「結果很令人振奮!」謝比.雅爾表示很高興能發起活動,為他一直以來所關心的女性遊民議題盡一份心力。
都柏林生露宿募款 助街友過冬
國際
第1668期
都柏林生露宿募款 助街友過冬
2017-12-06
【記者謝佩如綜合報導】與家人團聚的聖誕節將至,歐美街頭充滿濃厚的過節氣息,但在愛爾蘭有約8500名街友無家可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學生舉辦露宿24小時活動,號召校內學生一同體驗遊民生活,並呼籲政府正視遊民安居問題。 50幾位都柏林大學學生齊聚一堂,於寒流侵襲的夜晚露宿街頭,並放置募款箱,希望透過民眾的熱心能幫助街友度過寒冬。圖/SVP提供。露宿24小時活動(24 -hour Sleep-Out)由校內關懷貧窮的學生組織—聖文森特德保羅(Society of St. Vincent de Paul,SVP),於11月28日在校內大樓前舉行。活動過程中,露宿者只能攜帶睡袋,其餘民生用品與食品仰賴路人捐贈,同時也放置募款箱,為露宿於寒冬的遊民募款。而每過一小時,學生便會在貼於牆上、標示1至24的紙上打叉,為寒流侵襲的夜晚倒數,也彼此勉勵。活動參與者、SVP成員埃文‧庫登(Evan Cudden)說:「寒冷的天氣是最大的敵人,大部分的人皆冷到無法入睡。」但他慶幸有不少熱心民眾送上熱飲為他們打氣,他才有動力完成活動。 每過一小時,學生便會在紙上畫叉,為露宿街頭活動倒數,也紀念他們又成功熬過一小時。圖/SVP提供。在眾人的熱心幫助下,露宿活動募得3500歐元(約新台幣12萬5000元),SVP表示將和先前公益活動的募款合併,捐出1萬歐元(約新台幣35萬元)給都柏林遊民中心採買食品及衣物。校內學生依佛‧圖依(Aoife Tuohy)敬佩露宿活動參與者的毅力與同情心,認為此舉的確提升學生對街友的關注,「讓我停下腳步思考『我能為街友做些什麼?』」 體驗遊民生活的學生獲得路人捐贈的食物,過程中除了睡袋以外,其他物資全必須靠路人捐贈才能夠使用。圖/SVP提供。雖然有學生認為街友遊手好閒,酗酒、吸毒習慣常危害治安,不應被援助,但校內學生凱特‧道林(Kate Dowling)表示不應以偏概全,成為街友不能全歸咎於個人因素,高失業率及高房價皆為可能原因,「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有責任提供協助。」愛爾蘭房屋署(Department of Housing, Planning and Local Government)公布,首都都柏林今年11月有184名街友露宿街頭,較去年增長30%,而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公司(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報告指出愛爾蘭房價在西元2020年可能上漲高達25%,此預測對遊民安居問題更是雪上加霜。隨著第一波寒流爆發,都柏林地區無家可歸者行政部(Dublin Region Homeless Executive)於11月22日頒布「2017年寒冷氣候策略(Cold Weather Strategy 2017)」將擴建洗澡設備、安排臨時旅店以滿足其緊急住宿需求。愛爾蘭當局也在去年推出「重建愛爾蘭(Rebuilding Ireland)」政策,旨在增加該國的住宅供應,提供街友安全的居住地。
百頂帳篷入駐校園 供街友度寒冬
國際
第1643期
百頂帳篷入駐校園 供街友度寒冬
2016-12-28
【記者張寧心綜合報導】結束聖誕假期回到學校後,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的學生將會發現校園中多出近百頂帳篷。這是華大與組織「集體帳篷城市」(Tent City Collective, TC3)的合作,邀請遊民住進校園停車場直到明年3月中旬,讓他們能有固定住所度過寒冬。根據「西雅圖金郡遊民聯盟」(Seattle/King County Coalition on Homelessness)統計,截至今年年初,金郡無家可歸者已經超過4500人,更有超過7000人分別住在組合屋及收容所裡,西雅圖市長愛德華.默里(Edward Murray)甚至公開聲明,該市正面臨「遊民危機」(Homeless Crisis)。華大的加入,除了幫助遊民問題,也希望能消除學生普遍對遊民的刻板印象。就讀華大資訊工程學系的學生何欣芮(Ariel Ho)談到,曾經跟朋友走在路上被一群流浪漢惡作劇,因此對遊民的印象不太好,大量的遊民搬進校園不免讓她有些擔心。但大學本來就是開放的空間,再加上冬季的西雅圖相當寒冷。她認為,該計畫能夠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很有意義。在TC3組織服務的奧莉維亞.曼斯克斯托克(Olivia Mansker-Stoker)表示,組織對於搬進校園的遊民家庭有嚴格的申請限制,需要認證他們沒有暴力行為、酗酒及吸食毒品的習慣,也與校園警察建立完善的危機處理程序,以確保對校園的安全。華大學生藉由參與組織,還能夠學習到如何向校方提案、建立網站、開會溝通等使計畫順利運行。華大地區及社區關係處(Office of Regional & Community Relations)主任薩莉·克拉克(Sally Clark)認為,應該將華大定位為計畫的「主辦方」之一,而不是單純開放校地的「付出方」。計畫能夠連結華大與社區的關係,並且「華大學生也能藉此學到教室裡學不到的一課。」對雙方都有極大的好處。另外,校內許多課程也與計畫合作,為遊民家庭提供醫療照護及環境衛生的指導。然而也有學生對此抱持反對意見,就讀華大商學院學生戴立(Dai Els)表示,華大有許多國際學生,而不同國家的學生對遊民的既定印象都不同,像他本身就認為流浪漢大多具危險性。戴立建議,若學校想要幫助遊民家庭,應該從社團做起,或者提供免費的餐食等等。何欣芮也說:「更重要的應該是讓他們脫離遊民的狀態。」認為學校及社區除了提供他們幫助外,更應該給予工作輔導或專業技能的教學。
加國Fix the 6ix助遊民 分享故事破偏見
國際
第1636期
加國Fix the 6ix助遊民 分享故事破偏見
2016-11-09
【記者黃昰熏綜合報導】「Fix the 6ix」是加拿大多倫多的濟貧團隊,由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學生迪安娜・列汀尼(Deanna Lentini)集結身邊同學創立,旨在幫助需要協助的遊民族群,讓城市更加美好。 約克大學學生列汀尼號召同學成立濟貧團隊「Fix the 6ix」,為遊民議題盡一份心力。圖/列汀尼提供「一切始於我對多倫多的熱情。」談起動機,列汀尼表示童年時期跟隨母親上街購物時看見的光景讓她開始關注遊民議題,「城市裡有這麼多無家可歸的人,這景象刺痛了我。」大學三年級時,她以學校競賽獎金為資本,號召身邊同學成立濟貧團隊「Fix the 6ix」,實施「禮卷回收計畫」(The ReGiftcard Program)。助理總幹事艾芙・迪里耶(Awo Dirie)指出,禮卷回收計畫是整個團隊的結晶。不同於其他公益團體,Fix the 6ix拒絕接受捐款及其他物資,單純以募集到的商家禮卷捐贈個體遊民或是庇護所。迪里耶說明,這是為了賦予遊民「選擇的權力」,而不是讓他們被動接受援助。團隊的努力並非僅止於物質層面,成員會將受贈者的生命故事分享於社群網站。這捍衛在廣大城市中被忽略的遊民身為人的尊嚴,列汀尼強調,「遊民也是人,他們有感情和思想,不該像流浪動物般被對待。」瑞雷(Riley)是受贈禮卷的遊民之一,他認為Fix the 6ix很特別,「這群學生嘗試改變其他人對我們這類人的看法,而不是用錢和其他東西打發我們。」受到鼓舞的他因此為自己訂下目標:「每天至少一次,我希望能讓身邊的人因我露出微笑。」 贈送禮卷時,團隊成員會紀錄下遊民的生命故事,並分享於臉書(Facebook)等社群平台。圖/列汀尼提供
「棄物」危機與重生 看見遊民的生活、創作與勞動
生活
第1606期
「棄物」危機與重生 看見遊民的生活、創作與勞動
焦點
2015-10-29
攝影作品<家當心情>,讓遊民朋友以上半身赤裸的方式揹著家當,表達「從開始在外流浪的那刻,它們就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 圖/鄭晏欣攝【記者鄭晏欣台北報導】「東西沒地方放,隨時會被清掉。你只能靠自己隨時盯著它們。」台灣當代漂泊協會主辦的《棄物展》17日起至11月15日於剝皮寮展出。《棄物展》共分為棄物危機和重生兩大主題,展出遊民的家當及創意作品。協會盼藉此展,讓民眾了解遊民的生活困境及心聲,扭轉過往刻板印象。 郭盈靖手上拿著遊民自製的枕頭。遊民使用報紙包住兩包平板衛生紙,再以橡皮筋固定。 圖/鄭晏欣攝「大家猜一下這個是什麼?」當代漂泊協會執行委員郭盈靖在導覽時發問。她表示,這個展覽品不是廢棄物,「而是遊民朋友在街頭睡覺時用的枕頭。」許多遊民會利用周遭物品,製成生活必需物,同時也成為他們的「家當」。根據西元2014年當代漂泊協會針對台北車站遊民所做的生活調查,有近八成遊民提出「家當被丟棄」是露宿街頭時,最困擾的事。郭盈靖表示,展覽主題「棄物危機」傳達的就是「遊民朋友其實和我們一樣。」他們的生活中也有衣服、圍巾、碗盤、毯子等各種生活所需及情感所繫的物品,「而這些必需品,在他們露宿街頭的過程中,常會被視為廢棄物丟棄。」家當隨時可能被丟棄的威脅,使得遊民的生活非常不安定。過去曾陪遊民朋友找工作的郭盈靖提到,因家當無處可放,他們只好提著大包小包去應徵,雇主辨識出他們的身分,因刻板印象而降低聘僱意願。這些家當牽絆著他們,形成惡性循環,使遊民更難擺脫經濟弱勢。「儘管遊民朋友生存處境艱難,但各種突圍求存的努力並未曾間斷。這正是本展的另一主軸『棄物重生』。」策展人鄭怡雯在策展人序中提到。為了讓遊民能為自己發聲,習得一技之長,當代漂泊協會分別於2008年及2015年成立「紀錄人生攝影班」及「漂泊工站」。遊民能透過相片、藝術創作,呈現他們所看見的世界,以他們的視角定義自己,撕下汙名標籤。而高齡失業及居無定所者,也能以協力工作搭配技術學習,將舊家具和食用回收油,改造成富含巧思的生活用品和家事皂,創造屬於他們的勞動價值,也賦予棄物重生的機會。 漂泊工站成員將回收物品改造成杯墊、相框等生活小物。 圖/鄭晏欣攝攝影班成員的作品紀錄了遊民的真實生活,如白天、晚上家當放置的位置,甚至是勞動的身影。根據當代漂泊協會於2014年的遊民流浪期間工作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遊民以打零工維生,工作類別包含舉牌工、出陣頭、工地粗工及清潔工等。不穩定的工作,往往使得遊民的勞動不被社會看見。於是成員們拿起相機,紀錄生活,用自己的角度向社會說出心聲。這些攝影作品,現在擺設在漂泊工站利用廢棄窗框或回收木板製作而成的相框中。從影像拍攝、內容到陳列,都展現屬於遊民自身的真實勞動及創作。 追影的剪報藝術作品<閉嘴>。 圖/鄭晏欣攝今年70歲的追影(化名),過去曾是刺青師傅,他在加入攝影班後,重新活躍本身的藝術細胞,並發揮於創作中。<閉嘴>就是追影的創作之一,他將報紙上人物的嘴部剪下,只留下眼睛,製作成精細的剪貼藝術。追影說:「在以往權威時代,不管是街友、遊民或社會上大眾,各個階層的人都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嘴講出來。」除了描繪當時代的社會氛圍,策展團隊人員李宛真表示,這幅作品亦反射多數遊民無法自由發聲、僅能任由他人詮釋、再現的真實處境。 追影向民眾介紹自己的創作。 圖/鄭晏欣攝《棄物展》所呈現的生活、創作和勞動成果,銘刻著遊民朋友奮力改變處境的印記,盼民眾能拋開過去眼不見為淨的想法,了解他們在困境中的努力及勇氣,彼此尊重並共創友善的公共環境。展覽志工、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學生蔡承宏表示,經由此次展覽與遊民朋友相處、了解他們的故事後,發現他們並非自己過往聽聞的不事生產,而是和一般人一樣很努力地在社會生活著。他認為社會大眾並非察覺不到,而是缺少契機主動接觸,「我覺得我們不只要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把這些議題看進心裡。」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