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成大移動圖書館走進偏鄉 結合民俗技藝與閱讀教育
生活
第1802期
成大移動圖書館走進偏鄉 結合民俗技藝與閱讀教育
2024-12-06
【記者周依恩報導】豔陽下,一個個扯鈴隨著流行歌曲激昂的旋律騰躍而起,劃破天際。被小學生們熾熱眼神注視著的,是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Book一市」移動圖書館課程(以下稱「成大Book一市」)「七慣成習,藝起竹夢」組,11月30日在高雄市內門區溝坪國民小學所帶來的扯鈴表演。本次活動由成大不同系所學生共同設計,他們與行動書車一同抵達偏鄉小學,由主題書籍發想教案,結合扯鈴體驗活動,為當地小學注入創新活潑的能量。 「七慣成習,藝起竹夢」活動以《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以下稱《與成功有約》)一書為主題發想,將書中提出的七個日常習慣及思維,結合內門區在地的竹子產業,設計成故事、摺紙、繪畫等互動關卡,讓小孩體會七種成功習慣的意義。「把成功的七大好習慣教給小朋友,背後目的是希望能把『知識前移』。」成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學生張瑋芝說道,他認為大人們可以隨著年紀增長逐漸體會到與人互助、建立好習慣的道理,但若小朋友有機會提早接觸到這些概念,也許能轉化為成長的養分。 「成大Book一市」是成大圖書館開設的課程,教師陣容來自成大五大學院,帶領學生隨著行動書車進入南部各地區小學服務。學生根據各組選定的主題發想教案,再將相關的課外圖書資源帶到偏鄉,鼓勵小學生培養閱讀的習慣。「七慣成習,藝起竹夢」組的帶隊老師成大藝術研究所副教授馬薇茜強調與在地連結的重要性,「希望小朋友能夠知道自己故鄉有哪些資源。」他說道。他指出,扯鈴過去稱為「空竹」,作為傳統的童玩,是值得發展的民俗技藝,因此將內門地區豐富的竹子產業資源與扯鈴技藝連結,希望將扯鈴教學融入活動中,刺激大學生和小學生思考在地創生的可能性。 「設計教案時,會看到不同系所的同學面對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式。」負責該課程的成大圖書館推廣服務組長羅靜純說道,他認為,這堂課因為結合跨領域專業而有很多元的創意呈現。「我沒有想過會因為通識課程學到規劃活動所需要的系統化架構。」張瑋芝分享道,他因為與商管專業的同學合作,在設計活動、撰寫企劃書的過程中,從同學身上觀摩到如何包裝及行銷活動,也在領導及團隊溝通的方法上獲得很多啟發。成大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學生江守恆回想過去整學期的課程,與同學及老師的溝通過程如同在執行一個特殊的「專案」,這堂課讓他作為知識的傳遞者,自己也從身邊的人身上學到很多。 羅靜純表示,過去出車時只有成大圖書館藏資源,內容難免對小學生太過艱深,今年是首次串連公共圖書館區域資源中心的兒童圖書,以及三發教育基金會的書車,更貼近學童的興趣與需要。「也許相對於市區小孩,他們能夠接觸到的活動沒那麼多元。」張薇芝有感而發道。他在這次的互動中驚訝地發現偏鄉小孩有沈溺手機的狀況。「現在3C太氾濫了,這是讓他們接觸外界很好的機會。」溝坪國小教務主任郭富祥也說道,他肯定成大師生為溝坪國小學生營造了耳目一新的體驗,讓孩子有機會動一動、把書拿來翻看,因此他樂見成大師生繼續帶來活動與書籍,大大刺激孩子閱讀的興趣,也對外界有更多認識和理解。
出版寒冬中的一道曙光? 電子書帶起閱讀新契機
專題
第1723期
出版寒冬中的一道曙光? 電子書帶起閱讀新契機
2020-04-16
【專題記者姜期儒、黃宥綺、陳宣懿、李昱亭綜合報導】實體出版業營業額急遽下跌、新書出版量創歷史新低,書店等實體書通路紛紛閉店或轉型……「因應網路時代,出版界必須找到新的方向。」春山出版總編輯莊瑞琳說。數位時代的來臨,使出版社開始思考跨足數位出版領域。然而,看似前景看好的「電子書」市場,雖銷售量逐年穩定成長,但仍存在發展困境。在現今的情況下,電子書的發展是否能突破瓶頸,幫助出版業改善現況,進而成為寒冬中的一道曙光呢? 台灣電子書通路商為滿足讀者數位化閱讀的需求,紛紛推出閱讀器供讀者選購。 圖/陳宣懿攝實體新書出版量逐年下滑 出版社另闢電子書市場「因為大家的閱讀習慣改變,所以閱讀市場正在萎縮。」城邦出版集團總經理林福益一語道破出版業現況。根據國家圖書館發布的《民國108年台灣圖書出版現況及趨勢報告》,108年新書出版量為3萬6810種,相較於106年的4萬401種、107年的3萬9114種,連續兩年新書出版量呈現下滑趨勢,更創下18年來的新低點。除新書出版量減少外,實體出版產業的營業額也逐年遞減,108年的營業額甚至不到十年前的1/4。對此,林福益坦言,實體出版營業額腰斬是雪崩式的崩壞。遠流出版行銷企劃沈嘉悅也說:「某種程度上這樣子的衰退,是考驗出版社體質到底健不健全的一個時機點。」面對實體出版市場萎縮,許多出版社開始嘗試跨足電子書市場。電子書平台樂天Kobo營運部長周立涵說:「從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出版社的電子書轉製率(註1)跟過往比起來高很多。」聯經出版總經理陳芝宇表示,聯經出版已成立數位出版中心,除迎接新機會,也致力留下數位資產。莊瑞琳則認為電子書是未來的趨勢,也是另外一個多元的發展管道,並期待電子書能帶動整個出版業。註1:將紙本書轉換成數位格式,以出版電子書。106年,台灣目前最大的出版通路商博客來進入電子書市場,提供更多出版社製作電子書的動機。全台電子書的出版量佔整體出版量在106年首次突破10%,相較105年的5.16%,呈現大幅度的成長。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秘書長林柏村補充,依照數位出版聯盟及電子書協會的預估,每年新出版加上回溯舊出版的電子書,共有1萬5000本左右。另一方面,電子書銷售量也逐年攀升,呈現穩定成長趨勢。莊瑞琳補充,電子書產值從106年的3.59億到現在已有5億元,雖然出版書種不如實體書多,仍對出版業的銷售有部分貢獻。事實上,電子書市場雖前景看好,目前的市場規模仍非常小。根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及銷售額統計資料,108年實體書籍出版的年銷售額可達到190億元,而數位書籍出版的年銷售額僅有5億元。沈嘉悅表示,不光是台灣,現在全世界電子書的銷售額還是遠低於實體書。電子書市待活絡 價格及閱讀體驗成關鍵「紙本跟電子書的價格並沒有太大差別。」沈嘉悅說明,台灣電子書售價通常為紙本書定價的七折,但紙本新書上市時也有79折優惠。電子書與實體書價差不大,降低消費者選擇電子書的誘因。林福益解釋,台灣並未像國外有訂定新書統一制價權(註2)。他認為電子書應為紙本書定價的四折到六折,這樣的價差才足夠吸引讀者購買電子書。註2:國外新書在上架時,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打折,如此一來電子書會與紙本書產生價差,進而增加消費者購買電子書的意願。在電子書銷量無法提升的情況下,因營收貢獻佔比小,出版社便會優先行銷紙本書。沈嘉悅直言,出版社多以銷售利潤為優先考量,所以大部分出版社仍把資源投入在實體書市場,以確保成本得以回收。若電子書市場還未成形,出版社投入的資源自然就不會多,進而導致電子書市場無法更加擴大。讀者在閱讀電子書和紙本書的感受不同,也可能影響消費者購買電子書的意願。詩人陳雋弘分享,因電子書缺少翻閱的感覺,讓訊息變得破碎,因此他完全無法習慣。對此,林福益提到,若編輯未能正確校對書本內容或標點符號,一旦轉為電子檔,排版格式會跑掉,造成電子書讀者閱讀的困難。然而大部分的出版社未設有獨立部門處理電子書的品質,導致電子書品質無法有效把關,只能靠電子書通路平台處理。 電子書因無法翻閱,閱讀時與紙本書感受不同,進而影響讀者購買意願。 圖/樂天Kobo提供電子書通路平台讀墨行銷總監何宛芳表示,讀墨參考數位出版聯盟提出的「台灣Epub3製作指引」,於官網公布「讀墨電子書製作準則」供合作廠商初次上架前翻閱。林柏村也表示,現在台灣各大電子書通路平台皆遵照國際通用格式(Epub3)上架電子書,核心目標是讓電子書能相容在每個平台。推動繁體中文電子書格式統一的汪達數位出版公司創辦人董福興表示,隨著閱讀器市場近年不斷成長,以往缺字、切圖的常見格式問題已被妥善解決。除遵照Epub3上架電子書,解決格式問題外,電子書通路平台近年也致力優化讀者閱讀體驗。何宛芳認為,讓閱讀器服務盡量符合消費者需求,不讓載體成為使用電子書的門檻,才是平台商推廣電子書重要的事。周立涵也說,首要目標是讓消費者願意嘗試閱讀電子書,促進電子書市場的成長。版權問題成發展阻力?出版社走向「全版權談判」電子書市場的發展困境不只價格誘因小,以及使用者閱讀體驗這兩個問題。電子書使用者郭美妤表示,他曾遇過想看的書沒有電子書版本,因此只好到實體書通路購買或借閱。可見現今電子書種類仍未如紙本書齊全。以讀墨的「2019年百大暢銷排行榜」為例,翻譯書就佔了2/3,可見台灣消費者對翻譯書的需求大。然而林福益坦言,出版社過去沒有外文電子書版權的談判慣例,且國外版權的協商較耗時,有時甚至需花上數年。他進一步解釋,在網路普及以前,外文書要翻譯成繁體中文發行並不容易,所以作者願意授權給台灣出版社華文地區的發行權。不過一旦變成電子書,國外出版社就可以直接利用網路行銷全世界,不用假手他人,台灣出版社在版權談判上也因此更加不利。 城邦出版集團總經理林福益認為,電子書必然為閱讀新趨勢,全版權談判有助出版社出版電子書。 圖/李昱亭攝「除非出版社對這本書有信心,不然購買版權也是一個成本。」沈嘉悅解釋,通常外文書版權皆以紙本為主,電子書的版權要額外購買,也是使出版社卻步原因之一。他補充,若有些書的調性適合電子化(如工具書),且有明確的推廣目標,出版社才會考慮出版電子書。比起外文書,台灣本土作家的作品雖較少遇到版權問題,但林福益表示,也有少部分作家擔心網路盜版,因此拒絕電子書授權。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助理教授盧建誌指出,數位出版品的版權顛覆了傳統財產權的概念。「數位格式不會耗損。」他認為,數位格式容易複製與分享,可能造成部分作家不願授權電子書版權。作家渺渺則認為,版權問題在任何形式的出版品上都會發生,因此不會太過擔心安全性的問題。 因電子書版權取得較困難,因此現今紙本書種類較電子書齊全。 圖/李昱亭攝作家林達陽說:「大多數的出版社在簽實體書版權合約時,都會一起簽電子書的版權合約。」他表示,雖然合約條件都不會非常好,但部分作家不再以出版書籍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大多數都還是會授權。陳雋弘則分享,紙本書與電子書版權合約存在差異,作者可收取到的費用不同,而電子書分給作者的費用比例通常較大。「電子書完全就是趨勢,市場必須投入和開發。」林福益表示,城邦出版近五年來不斷努力爭取電子版權,現在更走向「全版權談判」,將紙本、電子書、有聲書的版權全部買下來。陳芝宇也認為,隨著電子書逐漸成熟普及,「在簽紙本書的一開始就把電子書簽下來,是最理想的。」 電子書走向EP同步 協會擬培育專業人才林福益表示,為活絡電子書市場,需思考如何鼓勵出版社推出EP同步(註3)的電子書。林柏村說明,由於EP同步電子書的編輯流程需分開處理,出版社為了讓編輯掌握製作流程,需進行內部人員教育訓練,增加出版社的成本,影響其製作EP同步電子書的意願。 林柏村指出,為提升EP同步的數量,台灣電子書協會將於未來推動相關專業人才證照。 圖/陳宣懿攝針對此問題,林柏村表示,台灣電子書協會計畫推動電子書專業職能證照。期盼透過此證照制度,協助出版社或平台聘請具電子書相關知識人員,降低出版社人事成本。未來也希望與大學相關科系合作,培育數位出版人才。註3:書籍的數位(E)與紙本(P)版本同時發行。陳雋弘直言,「出版必然持續崩潰,但也不會完全消失。」紙本書出版量下降、實體出版業產值萎縮已是大勢所趨。雖電子書仍有其發展上的瓶頸,但陳芝宇對此持樂觀態度。他表示,當許多有利條件水到渠成,接下來的環境將對電子書愈來愈有利,對出版社也會有幫助。莊瑞琳也認為,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改變,使用的媒介也在變化,所以電子書市場或許能跟實體書市場共同成長。
林肯大學設文學販賣機 促進校園閱讀風氣
國際
第1709期
林肯大學設文學販賣機 促進校園閱讀風氣
焦點
2019-10-16
【記者傅有萱綜合報導】投入零錢、點選想要的品項,幾秒鐘後,便可以從機台中取出掉落的商品,這是一般自動販賣機簡單的操作方法。不過特別的是,這次從機台裡掉出來的,不是零食點心也不是飲料,而是「文學」。英國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Lincoln, UoL)引進兩台「文學自動販賣機(Literary Vending Machine)」,並於9月16日開始免費試營運,根據8日校方提供的統計結果顯示,此機台已有超過1300次的使用量,得到學生熱烈迴響。現代人生活繁忙且步調快速,願意花時間借書、找書,以及閱讀文學作品的人日益減少。有鑑於此,法國出版社修特帝修(Short Édition)研發了文學自動販賣機,希望透過方便且輕巧的方式,增進大眾對於文學的接觸度。這台販賣機的操作方法十分簡易,只需輕觸按鈕,選擇想閱讀的文學作品長度(以時間做區別,分別是一、三、五分鐘內能夠閱讀完畢的作品),機器便會從數據庫的10萬份作品中隨機挑選一份,並以熱轉印(註1)的方式,將文字印在寬度約收據大小的環保紙張上,整個過程只需花費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註1:熱轉印為一種印刷技術,相較於傳統的墨水印刷將圖樣「印」在紙張上,熱轉印比較像是將圖樣「貼」在紙上的概念,藉此達到不破壞紙張的效果,回收時也較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林肯大學引進文學自動販賣機,讓使用者能夠選擇長度不同的文學作品來閱讀。 圖/索菲.貝爾徹提供林肯大學為英國第一所引進該機台的大學,期望以自動販賣機這種打破傳統書籍租借及買賣的形式,將「文學」融入師生的日常生活中。為使每一張文學小紙條的價值得以延續,校方也在機台周圍設立「短故事區(Short Story Zone)」,師生除了可以將手中閱讀完的作品留於此處,也能欣賞其他人留下的小紙條,讓每一份文學作品被更多人看見。 校方在機台旁設置了「短故事區」,供師生在閱讀完自己得到的文學作品後,可以留在此處供下個人欣賞。 圖/索菲.貝爾徹提供這項科技成為學生們熱烈討論的話題,除了新鮮的使用方法外,豐富的作家類型及作品種類也是吸引學生的原因。例如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註2)等知名作家的作品也被收錄於數據庫中,而使用者只須按下按鈕,便有機會閱讀到他們的著作。學生露西.卡特(Lucy Carter)提到,自己深受文學自動販賣機的「隨機性」所吸引,「這樣的設計讓我讀到許多過去未曾接觸過的東西,我也很期待看到不同類型作者的創作。」此外,由於透過機台取得文學的方式不必和在圖書館借書一樣,需要注意時效性,使得學生們在閱讀文學時更加輕鬆、隨性。不過,也有人持不同意見,像是學生伊甸.默瑟(Eden Mercer)就表示,這樣的機台雖然新穎,但也非常浪費紙,「或許能考慮利用電子郵件將文章寄到大家的手機裡。」學生夏洛特.史密斯(Charlotte Smith)則指出,其實校園裡的文學自動販賣機使用率不高,因此根本無法有效提升閱讀量,「我原本也覺得它很酷,但後來才意識到它其實很不實用。」註2:路易斯.卡羅為世界名著《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作者。 文學作品會被以熱轉印的方式,印在寬度為收據大小的環保紙張上,方便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候閱讀。 圖/索菲.貝爾徹提供校方也針對文學自動販賣機的未來規畫做出回應,林肯大學學生學習發展組主任伊恩.斯諾利(Ian Snowley)說明:「我們目前正計劃要讓師生投稿作品,希望教職員和學生都能透過提交他們的著作成為已發表的作者,進而得到成就感。」而林肯大學高階公關兼內部通訊員索菲.貝爾徹(Sophie Belcher)則表示,林肯大學將持續供大家免費體驗文學自動販賣機,日後若是真正開放師生投稿文章,也會與製造文學自動販賣機的出版社修特帝修合作,篩選一些作品至出版社的全球文學檔案館(註3)中,「這些獲選的作者便能透過這樣的管道賺取版稅收入,讓喜愛文學的人可以從現在開始,把文學創作當成未來有機會實踐的工作。」註3:法國出版社修特帝修有個「全球文學檔案館」系統,會將不同創作者的作品納入其中,而被收錄作品的作者則會得到一筆版稅收入。
撕書觀展新體驗 《P~P》打破閱讀模式
藝文
第1689期
撕書觀展新體驗 《P~P》打破閱讀模式
2018-11-21
【記者林傑立綜合報導】一本本名為《P~P》的畫冊散落在地上,這些畫冊的書頁無法直接閱讀,必須撕掉中間的封條才能得知下頁的內容,撕掉封條的同時,書頁分開形成左右不同尺寸的頁面。畫冊《P~P》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18位創作者共同創作而成,並以《P~P》作為畢業展覽名,於10日至12月2日在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展出。 《P~P》散落在場地四處,讓觀展者可自行利用空間中的書本、貼紙與整個空間及作品進行互動。 圖/林傑立攝不同於普通展覽將尺寸、形式相異的作品擺放在展場中,觀眾可以隨意地走動觀賞。南藝大18位創作者不將作品分別陳設於立體空間中,而是將作品呈現於平面畫冊上。為了承載不同形式的作品,團隊將畫冊書頁中間加設封條,撕掉封條時,原本固定尺寸的紙張分割成兩個不同尺寸的分頁,以配合創作者不同的創作需求。撕掉封條的動作也讓畫冊與觀眾產生互動性。團隊總召、南藝大造形藝術所張根耀表示,撕封條的設計嘗試改變觀眾閱讀習慣,撕掉封條的同時,也讓觀眾可以隨意翻閱作品,自行想像作者所要傳達的概念。觀眾、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李宇真表示,必須要撕書才能看到下一頁的內容,這種與觀眾互動的方式很有趣。 觀眾必須要將《P~P》每一階中間的封條撕開,才能閱讀接下來的內容。 圖/林傑立攝團員透過文字或圖像,將對於書在編輯、設計及閱讀方式可能性的思考呈現在畫冊中,當中也有以行為表演完成的創作。成員、南藝大造形藝術所李鈺君即透過此種方式,讓觀者體驗寫下遺書時的情感,並以文字記錄過程,收錄在《P~P》中。李鈺君表示,當初思考書作為記錄的工具,要如何記錄人一生的經歷,而選擇遺書的原因,是因為遺書承載著人一生最看重也最難忘的人生歷程。李鈺君請參與者寫下遺書,並親自繪製參與者的肖像,以交換遺書內容。李鈺君刪去觀眾書信中大部分的文字,僅保留關鍵字句,書寫在展場各處。李鈺君說:「我希望看到展場各處的文字時,能組織出屬於觀眾自己的故事。」他表示,無意在展覽中讓觀眾感受到死亡,因為死亡是一般人日常不想談論的事。 李鈺君透過行為表演,與參與者以肖像畫交換對方的遺書內容,討論文字編輯與閱讀之間的情緒。 圖/林傑立攝外頭的空間陳列不同書籍、畫冊,甚至是地圖及空拍影像,為團隊創作時的靈感來源或創作初稿。為了呈現此創作計畫為集體創作,展場中沒有任何一張文字說明作者或物品的擁有者是誰,張根耀表示,想透過這樣的呈現方法告訴觀眾,這是一個多人合作完成的展覽,讓觀眾看到團隊在兩年的創作時間中,如何討論與觀察不同的藝術創作。 展場中陳列團隊成員的靈感來源與前期製作,不特別標明作者或物品的擁有者,去除「作者」的身分。 圖/林傑立攝觀眾、駐村於枋寮的藝術家陳冠宇說:「團隊所呈現的是比較實驗性的主題,這樣面臨的風險就是觀眾很難體會想要傳達的概念。」但他也表示,觀展過程中由觀眾自由解讀,達成不同效果,也是實驗性創作有趣之處。張根耀說:「觀眾可以自己去決定他們想要接受、喜歡及不喜歡的部分。」
低成本手指閱讀器 語音播放利視障者使用
新知
第1688期
低成本手指閱讀器 語音播放利視障者使用
2018-11-14
【記者王昱翔綜合報導】「有些店家有點字菜單,但很少。」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同時也是一位視障者的李紹慈說。生活中舉凡菜單、說明書等文件皆為平面印刷品,然視障者卻無法透過點字或電子設備閱讀。為解決此問題,淡江大學學生團隊開發「中文手指閱讀器」,讓使用者僅須以手指指向文字,便可透過設備轉換為語音讀出,突破過往視障者的閱讀限制。 使用者穿戴中文手指閱讀器後,僅須以手指指向欲辨認的文字,閱讀器便會將其轉為語音讀出。 圖/張嘉鈞提供淡江電機工程學系學生張嘉鈞指出,目前視障者無法閱讀一般文章及產品說明書等平面文書,然若欲重製印刷品為點字版本,則又是一筆額外開銷。他舉例,即便現行有以手機為載具的輔助辨識軟體,然視障者在無法觀看的情況下,仍難以拍攝欲辨認標的。故淡江團隊將中文辨識模組與攝影機結合,搭配類似戒指的穿戴設計,以便視障者閱讀平面文字。張嘉鈞解釋,穿戴中文手指閱讀器的使用者,僅須以手指指向欲辨認的文字,閱讀器上攝影機便會擷取畫面,並將其轉換為語音告知使用者。「裝置的震動馬達則可以讓視障者在手指掃到句首、句尾時震動。」張家鈞補充說,閱讀器能以三種震動模式分別提示跳行、引導句首及句尾換行。「我們的產品利用『深度學習』自行建構模組,不需要連網即可使用。」張嘉鈞表示,相較一般的手機輔助軟體,該模組不須2至4秒連結網路資料庫辨識,僅須1至2秒便可透過內建學習模組判別文字。他進一步說明,團隊使用240萬筆中文字資料訓練該模組,目前可辨認常見約6000種中文字。此外,團隊顧及視障者手指可能無法精準指向文字,還設計傾斜校正系統,提高拍照容錯率。張嘉鈞補充,由於中文手指閱讀器外殼為3D列印打造,且採用較便宜的感測元件,目前產品總價約為4000元。相較國外效能更高的產品OrCam造價7萬元,他認為一般民眾較能負擔此價格,不過目前產品仍處於改良階段,短期內沒有預計商品化。對此,淡江歷史學系學生,同時也是一位視障者的邱嵩堯表示,比起目前要價約9000元的掃描筆,中文手指閱讀器算是相當便宜,且使用上似乎也更為方便。邱嵩堯說:「有一個應用程式可以拍下文字,經過解析照片後再讀出。但我們用視力閱讀都有問題了,拍照更是個大問題。」他說明,自己曾使用過拍照辨識的輔具軟體,然拍照須考量距離與解析度,其實這類輔具並不方便,若能以手指指向文字並辨識,應有助日常的閱讀。李紹慈則表示,平時他若欲閱讀書籍,須花費200至300元掃描為電子檔,他認為該設備能重複使用,也可節省文字掃描費用。
倡閱讀自由 舊大禁書周容納多元聲音
國際
第1682期
倡閱讀自由 舊大禁書周容納多元聲音
2018-10-04
【記者李冠杰綜合報導】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SFSU )學生組織聯合學生(associated students)為提倡閱讀自由,於9月27日舉行禁書周慶祝活動。現場除了禁書介紹、推廣,活動也特別提供學生一個上台朗讀作品的空間。每年9月的最後一周為美國的禁書周,許多圖書館、出版社和書店會舉辦活動慶祝,形式則不外乎展示禁書、一同朗讀等活動。事實上,禁書指的並不是被禁止出版的書籍,而是被檢舉或是具有爭議性內容的作品。而在舊大學生組織聯合學生所舉行的禁書周活動,除了介紹禁書外,現場也提供一個麥克風,讓學生能上去朗讀任何書籍和文章。聯合學生文化與藝術中心主任歐特.強森(Autumn Johnson)表示,大學生較能接受不一樣的觀點,因而選擇在校內舉辦禁書周活動。此外,主辦方也特別推薦幾本禁書,像是探討黑奴議題的《寵兒》(Beloved),期望學生能一同閱讀、交流意見。 聯合學生於活動現場展示各類禁書,鼓勵學生多元閱讀。 圖/陳昱愷提供前往舊大交換的台灣學生陳昱愷提到,現場學生能透過麥克風自由地分享作品,不需擔心會有什麼後果,因為他們身在大學裡,任何意見跟聲音都是可以被允許的。禁書周時上台分享的盧坦道.亞曼達(Rutendo Amanda)談到,他是為了挑戰自己才鼓起勇氣上台,「算是給自己一個挑戰。」他也提到,由於活動是在大學舉辦,會有來自不同地區、國家的學生,相比書店舉辦的禁書周活動,有趣的多。 學生自由地上台分享書籍,說出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和意見。 圖/李冠杰攝雖然台灣沒有舉辦禁書周的活動,但仍有許多書被抗議、要求下架。例如:9月初時,台北市龍安國小就有圖書館藏書被家長檢舉。對此,陳昱愷表示疑惑,「被下架的童書會因此沒有人去閱讀嗎?」他提到,美國會舉辦禁書周,並且公布禁書書單是期望讓人們了解更多元以及不同的聲音。
重拾書本 閱讀嘉年華發票換書振風氣
生活
第1640期
重拾書本 閱讀嘉年華發票換書振風氣
2016-12-07
 【記者張寧心台北報導】近年來,台灣民眾閱讀風氣下滑,讀書及購書的重要性日漸降低。對此,國家圖書館3日於周邊人行道及廣場舉辦「105臺灣閱讀節嘉年華會」,包含世新大學、靜宜大學、淡江大學參與,共擺出35個攤位共同推廣閱讀的重要性。 根據大學報記者對於大學生閱讀習慣的調查,包含台灣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等近180位大學生,90%的回答認為近年來大學生間閱讀風氣低落,每週閱讀時間小於一小時的人數更高達61位。過半的大學生認為,時常滑手機是占據空閒時間的最大原因。工作人員、中國文化大學廣告設計系學生黃柏元就表示,閱讀能夠獲取資訊,但網路的發達讓大家開始質疑為什麼要花時間去看書,「最簡單(獲取資訊)的方法就是滑滑手機嘛!」 閱讀嘉年華於中山南路設置露天書牆,邀請民眾捐發票做公益,免費兌換書籍。圖/張寧心攝 嘉年華當天,中山南路搭起百米長的露天書牆,並放置上萬本的書籍,民眾只需要捐贈發票即可免費兌換圖書。從事圖書館相關行業的民眾尤惠盈表示,發票換書的活動不僅能夠做公益,還能免費換書,很有意義。她認為,近年網路普及,大學生比起其他年齡層,有更多自由運用的時間,所以理所當然的都花在網路上,但是閱讀習慣更應該從小培養。 專程到台北參加嘉年華活動、國立宜蘭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生陳偉恩認為,閱讀與否與科系有很大的關係。他說:「像我是理工人,所以身邊會閱讀的人真的很少。」世新大學日文系學生汪孟潔則表示,是否把閱讀作為興趣才是主要的因素,身邊朋友的閱讀量很極端,「會讀的就會讀大量,不會的就完全不碰。」 來自中國、就讀世新新聞系學生吳杼遠當天在現場擺攤,宣傳7日世新讀書會的「為愛朗讀」活動。她提到,比起攜帶較不便的書本,手機當然更方便,但網路上的資訊太過片段,自己還是喜歡紙本書。她也強調,其實個人有無閱讀習慣才是重點,「怕重的話,每天睡前看個20分鐘也是看。」 淡江大學圖書館老師石秋霞表示,單以書本借閱量來看,近幾年確實降低許多,學生漸漸習慣在網路上閱讀未經篩選的內容。但若透過圖書館的書單、老師的引導等,學生的閱讀行為便能慢慢改變。對此,國圖也特別推出「i找書」及「Qread幸福閱讀」App,希望跟進大學生的閱讀行為,讓更多人利用圖書館資源、享受閱讀的樂趣。
【專欄】達文栩設圖書館 提升阿富汗女性閱讀風氣
國際
第1639期
【專欄】達文栩設圖書館 提升阿富汗女性閱讀風氣
2016-11-30
【記者張寬逸綜合報導】別人用基金賺錢,沙嘉・達文栩(Sajia Darwish)卻用基金幫自己的母校開設一間圖書館。目前在美國讀書的她,利用阿富汗女子財務補助基金(Afghan Girls Financial Assistance Fund)為穆罕默德阿席馬耶爾中學(Mohammad Asif Mayel High School)開了一間圖書館,作為提升阿富汗女子教育的第一步。 達文栩在圖書館裡與學生一同讀書。圖/BPL臉書粉絲團提供「閱讀給我平靜、力量和飛離戰場的翅膀。」達文栩說到,從小在充滿戰爭的阿富汗長大,只有在書裡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避風港,因此她將圖書館取名巴爾帕瓦茲(Baale Parwaz Library, BPL),意味著「飛翔的翅膀」。達文栩表示,中學時代的圖書館,只是個有兩層書架的櫃子,去了美國後,她發現圖書館不只是個放書的地方,更是思想交流的場所,除了讀書寫作之外,讀書會和課後輔導都會在圖書館舉辦,因此她決定把這樣的概念帶回家鄉。為了幫母校設圖書館,達文栩幾乎跑遍了教育部所有部門說明她的提案。她說:「由於缺乏前例,在教育部找到可以批准此類提案的人很困難,我花了好幾天才找到對的人。」即使提案獲得批准,接下來才是困難的開始。達文栩表示,設置圖書館需要空間與金錢,但在阿富汗的社會,女性做不了任何決定,甚至沒辦法單獨買東西,幸好在母校校長與阿富汗女子財務補助基金會的支持下,圖書館終於在今年8月成立。在阿富汗,女性受到宗教信仰打壓,受教權也遭到剝奪,導致阿富汗女性文盲率高達85%,也因此達文栩很感謝自己的父親鼓勵她閱讀。達文栩表示,要改善文盲率,首先要讓社會了解女性受教的重要性和潛力。當地的阿富汗女子財務補助基金會即是以此目的出發,專門幫助想改善阿富汗社會的女學生,除了提供她們到美國留學的機會,也給予她們的家庭提供補助,讓學生能安心讀書。所有申請此基金的人都期盼完成學業後能回到家鄉,改善並提升阿富汗的生活品質,而達文栩就是其中之一,基金不但負擔她的學費,也幫助她完成一項人生目標。 目前圖書館還只是個不到20坪的空間,藏書也只有2500本,但每天有近500人使用圖書館。達文栩強調,當學生借書回家時,他們的家人會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並且慢慢地去影響親戚和朋友。未來達文栩打算在巴爾帕瓦茲增加電腦設備,讓他們能夠透過網路學習更多新知識,此外,她打算把圖書館的概念傳出去,讓其他學校也能一同響應。 圖書館雖然不到20坪,但卻是學生不可或缺的讀書場所。圖/BPL臉書粉絲團提供  
首屆草率季 以耳代眼閱讀
生活
第1634期
首屆草率季 以耳代眼閱讀
2016-10-27
【記者曾智怡台北報導】台灣首次大型藝術書刊市集「草率季」21至23日在北投空場藝術聚落登場,活動以派對形式進行,搭配主題裝置展覽、音樂表演,並有多達60個文創攤位供民眾與創作者面對面交流,激盪創意火花。在「真人有聲書LIVE」活動中,角落佇立一張高聳鐵椅,邀請聲線特殊的說書人坐在上面朗讀書籍,提供民眾不同以往、認識書的管道。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學生連心妤表示,平時沒有看書的習慣,也未曾用「聽」閱讀,但體驗活動後感到新鮮,並願意嘗試不同的閱讀媒介,而有聲書則成為首選。 報導者創辦人張鐵志在「真人有聲書LIVE」中扮演說書人,在高聳搖椅上介紹與朗讀《搖滾記》,獻給所有席地而做坐的聽者。圖/曾智怡攝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羅靖茹則表示,因時常參加華文朗讀節,因此對朗誦書籍的活動很熟悉,特別的是,真人有聲書LIVE選擇在人聲鼎沸的場域進行朗讀,與華文朗讀節所建構的安靜氛圍不同,卻也正好符合生活實況,讓她覺得極富巧思,「感覺很像下課時間和同學分享一段文字、一則新聞,甚至一個笑話。」人來人往的展場走道上,一塊大白布垂掛天花板,投影出由各攤主精選的書籍內容,這是「假手代翻LIVE圖書放映室」。投影的書本由專人定時翻頁,民眾不用動手翻頁就能領會讀書樂趣。政大中文系學生林若茵表示,投影翻書近似露天電影院,並非自己閱讀、吸收,而是與眾人共享一本書,「換個方式看書蠻不錯的。」 「假手代翻LIVE圖書放映室」貼心地減少看書時的翻書麻煩,將書本內容直接投影到布幕上,並由專人翻頁,以新穎方式進行閱讀。圖/曾智怡攝主辦人之一的黃偉倫表示,高中時期為了耍酷而收集許多藝術書刊,從未想過會成為現今創作的靈感來源,「年輕時汲取的養分真的很有幫助。」他也表示,草率季之所以帶入裝置與展覽的概念,是為了融合各種形式的藝術,讓參與者滿載而歸。展場中除了展售藝術書刊與文創品,也有其他形式的攤位,例如「MUNDANE DREAMERS捐夢箱」,創作人林柔君希望民眾將夢境用彩色筆畫下來並投進捐夢箱,她預計聚集這些夢境、再造呈現。而「人工呼吸」樂隊主打「一個故事換一首歌」,只要民眾分享一則故事,他們便會唱一首歌。 用故事換取歌曲,只要分享一個故事給攤主,他們就會唱一首歌給你聽,概念溫暖而真誠。圖/曾智怡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