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傑立台北報導】十九年前,九二一大地震造成近2500人死亡,是台灣自二戰之後最嚴重的天然災害。為喚起民眾對地震災害的重視,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卉瑄帶領團隊設計的桌上遊戲「嚴震以待」,特別選在9月21日上市,透過遊戲的方式,推廣地震科學。
地震桌遊團隊於9月29日臺北市消防局的活動中推廣「嚴震以待」。 圖/林傑立攝
遊戲中,玩家在擁有的行政區中建設並強化建築物,若遇到天然災害,則會造成建築的結構及建材受損,玩家想要在遊戲中獲勝,就必須設法保護自己的建築,以獲得最高分數。
為了在遊戲中傳遞地震科學,遊戲中的扣分機制,是依照真實災害的影響範圍與死傷人數計算分數。以「地震來了」為例,該卡片內容為台灣實際發生過的地震災害,玩家擁有的行政區距離震央越近,其土地上的建築物受損越嚴重。
遊戲過程中,玩家可以使用角色卡的技能陷害其他玩家,增加遊戲趣味性。 圖/林傑立攝
而遊戲卡牌的設計,初始僅以文字描述扣分機制,將結構及建材受損分別對應到地震及氣象災害。台師大地科系研究助理葉庭禎說:「老師們覺得文字描述的連結太弱。」因此將文字改成圖像,讓玩家有更直觀的聯想。
卡牌設計原先使用文字描述扣分機制,經團隊改良後變成以圖像表示。 圖/林傑立攝
另外,遊戲中的知識卡提供玩家額外獎勵,但玩家必須答對知識卡上的題目,團隊成員之一、台師大地科系博士生陳耀傑說:「老師們認為,遊戲中的知識卡方便桌遊應用在教學,可以自己加入想要的議題。」
「我認為知識卡的設計是好的,因為玩家會彼此考對方。」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學生劉澤儀試玩後表示,遊戲使用知識卡的時機較少,應增加知識卡的使用率。政大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學生宋致論則認為,遊戲提供詳細的災害資訊,讓玩家從遊戲中學習地震科學。
遊戲中的知識是否能讓玩家運用在防災上,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博士梁文宗說:「遊戲中得到的都只是知識記憶,公民科學還要能提升技能與素養。」但梁文宗認為,遊戲中的知識已足夠供玩家在面對災害時進行避難判斷與決策。
陳卉瑄強調,遊戲主要要讓玩家認知到災害的影響範圍是廣泛的。陳耀傑則認為,遊戲是提供學習動機,而不是直接提供知識,「知識層面要直接在遊戲上提供,比較困難,也會讓遊戲變得不有趣。」
「接下來有時間會想設計一款與天災的複合性關係有關的桌遊。」陳卉瑄表示,隨著地球暖化越加劇烈,極端天氣系統造成的災害是目前地球科學最重要的議題,他認為這是目前高中地球科學最應該傳達的議題,但要做成遊戲,還需要花一段時間搜集相關資料。
嚴震以待團隊,由左至右為博士生陳耀傑、博士陳卉宣、研究助理葉庭禎。 圖/林傑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