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方慈綜合報導】為改善大學生修習學分過多的情況,政大去年通過「課程精實方案」。政大法學院走在校方政策之前,已於2010年起實施課程精實;傳播學院也花費數年完成課程重整。台大物理系則是由系學會每年執行課程意見調查、舉辦公聽會凝聚共識,在課程改革過程扮演重要角色。
台大物理系教授林敏聰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他觀察到台灣課程普遍太重、學分數太多,培養出的學生知道很多罐頭知識,卻很少花時間去思考,更不會自己提出問題和具創造性的解決方法;因此在擔任課程委員會召集人時著手推動課程改革。
台大物理系於五年前開始調整課程結構,並於2014年提出課程改革計畫。第一步是先做調查,比對美國麻省理工、哈佛、柏克萊等大學,歸納出台大物理系必修學分比國外同類型科系多出約三分之一。因此,改革方案規劃將必修從77學分降至66學分。
改革方案將原本開設於研究所的「專題討論課」改列為大學部「必選」課程,以類似群修概念,讓學生能在大學時便參與教授研究專題,了解該領域未來研究方向。此外,增設習題演算課程,藉由助教帶領的討論課增進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林敏聰認為,要訂定一個準確、量化型的評鑑制度來評估成效並不容易,因此學生的反應是重要指標。他認為學校制式的教學意見調查表只針對老師個人,無法針對整個系課程結構做意見調查,系所應該設計符合系所需求的調查表。
物理系開始調整課程結構時,由系學會學術部設計並發放問卷調查學生意見。問卷題目包括:「哪些課內容太多應該增加學分數」、「課程內容與時數安排是否恰當」等。此項調查已成為物理系學會每年重要業務。
系學會學術部每年舉辦公聽會,請老師到現場與同學討論。林敏聰提醒,學生在公聽會提出看法前,應先調查出較全面、有深度的課程意見;若只是少數學生在發表個人看法,沒有整理成共識,難以形成改革目標。「意見很重要,但意見要被有系統的整理,才能知道真正多數人的想法是什麼」。
林敏聰表示,系學會應擔任課程改革的重要角色,至於該怎麼做,「也沒什麼大道理,就是要花時間去做這些調查工作」。他認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有權利要求學校制定好的政策,但有權利就有責任,也要做出努力,而不是當一個被動的受教者。
台大物理系課程調查問卷(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