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穎樂、謝佩旻台北採訪報導】立法院5日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希望為威權時期的受害者平反,然而,法條竟沒有包含原住民的轉型正義。近年原住民權益備受重視,卻始終未受保障,其中高等教育便是原民的重要訴求之一。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科長楊錦浪表示,「目前的推動因涉及法律訂定,往後設立原住民族學校也需要相關資源配合及外界支持。」
師資不足是原民教育的一大問題,雖然政府鼓勵大學成立相關科系,但原住民籍的老師卻受限於制度,不易成為教授。因此在校教學的老師大多不是原住民,對相關領域的知識也相對缺乏。原轉小教室發起人之一馬躍.比吼提到,許多原住民專班老師大不是原住民,教學中可能沒有原住民的想像。
在全台153所大專院校中,僅有五所大學成立原住民相關科系,20所開設原住民專班。對此,學生雖理解原住民僅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因而科系數量較少,但仍希望地方族群的文化教育能被納入正式的教育體系。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雙主修民族學系的太魯閣族學生柯哲瑜說:「一個學校開設任何關於民族的課程都是好的,因為台灣就是有這些民族。如果有機會認識,才能達成族群同理。」
儘管原住民相關科系的課程能幫助他們更認識自己的族群並傳承文化,但還是無法避免原住民文化的消失和沒落,因此,學者建議應有大學生母語附贈計劃。政大民族系系主任王雅萍教授提到,期望能在政大設立母語屋,讓學生從族語學習者,成為教學者,甚至搶救族語的推動者。
現今原住民學生普遍面對文化及語言斷層,專家希望透過增設母語教學單位,保障原民生的受教權,也喚起他們對自身文化的重視。
https://youtu.be/DtgIAsWvt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