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597期
2015-05-14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學生蕭鈞毅(右二)上台領獎,他以創作〈記得我〉拿下小說組首獎,第一次參加就獲得好成績。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學生蕭鈞毅(右二)上台領獎,他以創作〈記得我〉拿下小說組首獎,第一次參加就獲得好成績。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謝佳穎台北報導】「第17屆台北文學獎」9日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行頒獎典禮。台灣大學外國語文系學生盧羿樺創作〈潛水練習〉,描寫主角藉不斷潛水,逃避現實生活的無奈,拿下散文組優等,成為本屆最年輕的得主。



 文中,主角家庭破裂,父親因事業不順,常對家人施暴,母親默默承受暴力。主角多次躲進浴室、潛入浴桶,阻隔外界聲音,以此逃避家暴。評審鄭明娳認為,潛水需要長時間憋氣,無法自由呼吸,此行為也象徵家暴陰影束縛主角。

 作品中寫到:「台北曾是湖泊,湖水流瀉而出後成為盆地,在這個雨夜,它又重新變為一座湖。我轉過頭去,看見父母在水裡困難而堅定的呼吸。」盧羿樺以「水」的意象串起主角的記憶,水除了代表有形的台北湖、主角與姐姐曾經遊玩的小溪,同時也是無形的都市生活壓力。盧羿樺表示,創作靈感來自新聞和大眾話題,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家暴和家道中落都是隨處可見的真實人生。

 小說組首獎、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學生蕭鈞毅的作品〈記得我〉以第三人稱,描寫困頓家庭的心境。蕭君毅解釋,四個角色各有心靈傷口,但都靠間接手段,不斷吶喊「記得我!」希望他人看顧,藉此證明自己的存在。小文平時缺乏照顧,逃學後終於得到父母注意;寄養的表姊壓抑情緒,將想家的不滿發洩在小文身上,希望父母趕快帶自己回家;媽媽淑安因生病而格外需要被惦記;爸爸正益辛苦工作,期盼家人能成為他的依靠。

 蕭鈞毅分享,他某天在台北市萬華區觀察一對姊妹,穿著有些邋遢的制服,一個在哭泣,一個感到不耐,蕭鈞毅揣測姊妹可能缺乏良好的照顧,突然有股衝動想寫出小人物的故事。於是以姊妹出發,虛構一個都市邊緣的家庭,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境。他表示,這對姊妹很可能立刻就被路人忘記,但他想用小說寫下城市中人們不曾注意的角落。蕭鈞毅說:「歷史學家負責紀實,小說家的工作則是記錄情感。」

 台北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林若寧創作〈丈量台北〉,林若寧來自屏東,長期在台北獨自生活,常常不安,於是將在異鄉生活的經驗寫成詩。詩的開頭,林若寧將台北擬人,城市化為親人問起的一位遠方朋友。「陽臺外/整夜沒睡的襯衫微微/著涼,那身形像極了妳——最好的模樣」林若寧表示,此句傳達她印象中的台北,半夜總是濕冷,城裡的人們守著疲憊,熬夜工作。

 林若寧表示,她去年擔任台北文學獎的頒獎典禮工作人員,看著台上作家閃閃發光,便下定決心投稿,今年有幸獲肯定,得到現代詩組評審獎。

 評審、作家廖玉蕙表示,往年常有文壇老手來奪魁,但本屆不一樣,新手實力不容小覷,前輩並不一定有優勢,新生代的出現是一個非常棒的現象。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