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倩怡台北報導】展場中,精美的藝術品琳琅滿目,巨大的怪手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應屆畢業生石梓廷,在21日至24日舉行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系列作品《怪手GUAI SHOU》中的〈惡魔的右手〉,系列的另一半〈神的左手〉則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長期展出。
石梓廷說明,〈神的左手〉 、〈惡魔的右手〉靈感源自著名漫畫《獵人》中的一項念能力(註一),該招數內容為能力者右手觸碰物體後,左手即可複製出該物件,但複製品於24小時後就會消失。基於此設定,製作兩件作品的媒材也有所不同,右手以木頭為骨架,左手則以鐵製作,以此表達真實和逐漸消亡兩種狀態。此外,他選擇以限地製作(註二)的手法,讓作品根據每次的場地展現「僅此一次」的樣貌。
註一:念能力是《獵人》中最重要的能力設定。《獵人》裡將人體溢出的生命能量稱為「氣」,有意識地使用「氣」進行攻擊或防禦的能力則稱為「念」。
註二:限地製作指為了特定地點而創造的藝術作品,按展覽場地去設定藝術品的形式。
在台北國際博覽會展出《怪手GUAI SHOU》系列作品中的〈惡魔的右手〉。圖/石梓廷提供
「它神聖不可被複製的樣子,就回應了只有一個是真實的狀態。」石梓廷說。於藝博展出的巨大怪手是作品〈
惡魔的右手〉,利用木材相較於鐵材不易腐朽的特質,表達真實物件恆久不變的概念,並以油畫手法描繪作品表面,完整地重現重機械怪手的紋理,栩栩如生的畫功甚至令現場觀眾以為是真正的怪手,觀眾陳長忻直言:「原本以為他是以現成物去加工,不知道是油畫。」
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怪手GUAI SHOU》系列作品中的〈神的左手〉。圖/石梓廷提供
在高雄戶外展出的〈神的左手〉表面同樣以油畫的方式上色,但因媒材與地點的不同,此作品會隨著時間變化,呼應「贗品」會消失的設定,石梓廷說:「擬仿生鏽的繪畫因時間的進程,於載體上逐漸剝落而露出原本的鐵件,這逆反我們認知的『氧化』。」他也提到,直到作品完全拆除才是真的完成,「它是真的消亡掉,要不然在那之前就算是裡面的鐵生鏽,它也都是在完成它的歸化狀態。」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應屆畢業生石梓廷和觀眾介紹〈惡魔的右手〉上的油畫細節。 圖/張倩怡攝
石梓廷仿擬生鏽的繪畫風格啟發自家中經營的鐵工廠,殘舊的硬體設備上生鏽和氧化痕跡成了他的繪畫語彙,他說:「創作者不要被既定框架侷限,任何媒材都能成為創作者的工具。」而談及作品〈神的左手〉逐漸腐朽的巧思是否呼應鐵工廠被視為夕陽產業的現狀,石梓廷認為他的作品可以被任意解讀,並沒有標準的答案,但他也強調,夕陽產業一詞在他心中並非準確的稱呼,「人類都需要這些東西的情況下,不會有任何東西是消亡的。」他說。
〈惡魔的右手〉在藝博豎起的中指其實並非偶然,是因為他在忙碌準備展覽時遇上車禍,才決定將這些壓力透過作品宣洩出來。對此,雅逸藝術中心副總裁陳錫文則鼓勵藝術家表達立場,他說:「在創作上面,藝術家是絕對的上帝,他可以去決定自己的作品的樣貌跟走向。」他更認為,即便回過頭來面對市場批評或廠家的指教,藝術家至少在面對自己的作品時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