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687期
2018-11-08

【記者高海葳、何家璇、劉雨婷台北採訪報導】水燈閃爍著點點星光,沿著彩虹橋畔順流而下,象徵能帶走一年的厄運。「2018臺北市多元文化活動─南洋水燈節」4日於成美河濱公園舉行,藉由施放水燈及舉辦語言教學等活動,推廣東南亞各國文化。

雖然水燈節確實吸引不少人潮參與,卻未必能加深民眾對東南亞各國文化的了解。國立政治大學學生莫力全坦言,本次水燈節活動包含美食、語言等闖關遊戲,卻未進一步介紹各國文化,因此對於深入認識東南亞並無幫助。

主辦單位將水燈設計成愛心形狀,並用LED燈取代蠟燭,忽略傳統文化中,蓮花造型所代表的祈福意義。此外,水燈作為本次活動主軸,現場卻包含印尼等沒有水燈文化的國家,易讓民眾混淆各國文化差異。

私立曙光女子高級中學學生張育慈表示,以南洋為標題,可能會讓參與民眾誤以為水燈節屬於東南亞各國共同文化。

事實上,有水燈節的東南亞國家,傳統習俗也各不相同,並非所有的地區都有水燈文化。這次活動中,主辦單位用南洋泛稱各國,容易忽略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

民政局人口政策科羅皓怡說明,希望透過舉辦水燈節活動,增加民眾對東南亞文化風情的了解,因此活動沒有特別捨棄水燈節的文化傳統,而是結合各國文化。

長期推廣東南亞文化、燦爛時光書店負責人張正認為,主辦單位也許無法掌握東南亞各國文化,因此以廣泛的「南洋」作為活動名稱情有可原。但他指出,辦文化推廣活動至少需要有準確性,並以沒有潑水節的印尼為例,表示如果舉辦印尼潑水節活動,等於不尊重他國文化。

因此,政府未來在舉辦相同活動時,應顧及各國間的差異,以讓民眾在接觸東南亞文化時,能用更完整的角度理解異國習俗。

https://youtu.be/mI8HBt3vUzc

標籤:文化 , 東南亞 , 南洋 , 水燈節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