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632期
2016-10-13

【記者劉祐齊台北報導】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9月29日出現「高中生上學時間應延遲」的提案,不到一週,附議人數就突破5000人提案門檻,教育部須於12月4日前回應此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兼職臨床心理師宋鈺宸民國100年在碩士論文中指出,台灣大學生平均就寢時間介於凌晨1時至2時,在隔天有課的清況下,起床時間為上午7時49分,大學生平均睡眠時間不足六小時,低於世界平均值。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Oxon)研究員保羅・凱利(Paul Kelley)提出一項研究,16歲的青少年上午10時後學習效果較佳,大學生更應該在上午11時之後開始學習。103年,中國醫事科技大學醫務暨健康事業管理系系副教授王素真等人更在《工程科學與教育學刊》上發表研究,大學生在上午8時至10時起床感覺最好,其次是上午10時至12時。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學生羅宇琦也贊成:「我平均睡眠時間大概六小時,在上午10時至12時精神最好。」

睡眠時間與學習成效有很大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楊建銘指出,高中生睡眠時間應該要九個小時才夠,大學生則至少要睡八個小時。現今大學生愛熬夜,就寢時間延遲、睡眠總時數減少,使得白天的精神狀況不佳。另外,白天的學習經過大腦記憶重整,效果方能提升;而夜晚的睡眠時間因外界訊息較少,可幫助大腦中的海馬迴(Hippocampus)針對白天所學進行記憶重整。前額葉就像電腦的中央控制器,對人體發號施令及調控情緒,「睡眠不足、太早起床,容易造成情緒不佳、學習效能下降。」

「規律的時間睡覺也會影響學習效果,」楊建銘舉例,假設學生原是下午10時睡覺、上午6時起床,改為凌晨3時睡覺、上午11時起床。一段時間後,身體會漸漸適應,並在規律的時間點進入深度睡眠期並分泌激素。因此不規律的睡眠習慣,會使得人體無所適從。「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現在上學時間的設計是不利於學生的,」他表示,人和動物在生理上傾向晚睡晚起,但是目前學生的上學時間是配合整個社會運作的模式,並在社會變遷之下越來越晚睡,起床的時間卻沒有因此相對延後。如果社會有共識並將配套制度設計好,他贊成將上課時間延後。

教育部將彙集學校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再舉行公聽會,並於12月4日前回覆此項提案。「這是牽一髮動全身的議題,」教育部學生事務及校園安全組組長楊國隆回應,上學時間延後會影響總上課時數,那也代表課綱的規劃需要大幅度的調整。

標籤:教育部 , 睡眠 , 學習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