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昕俞綜合報導】牆上掛著印有詩詞作品的透明壓克力板,一旁桌子則放著耳機,輪流播放著以詩詞作品延伸而成的音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在學生李宸佑、畢業生張倚瑄7日至28日在cafe BOMBOM舉辦《綿綿 詩與音樂展》。兩人使用各自擅長的創作媒材,展出七件融合詩詞與音樂的作品。展覽透過李宸佑的詩詞創作,再由張倚瑄產出相對應的歌曲,圍繞主題「綿綿細雨」中連續不斷、難以察覺的意象,呈現兩人在生活中體會到的情緒。
《綿綿—詩與音樂展》在cafe BOMBOM展出至28日,由策展人李宸佑和張倚瑄、視覺設計蔡宗霖以及空間設計紀柔安共同製作。圖/黎昕俞攝
面對即將畢業而伴隨的焦慮,李宸佑表示自己正對於學習七年的戲劇感到迷惘,「不太確定所有年華耗在同件事身上是不是正確的。」因此,本次展覽以他的第二愛好——詩作為主角,讓他能暫時抽離戲劇創作。而他們決定以詩詞結合音樂創作的靈感,則源於李宸佑先前所導的舞台劇中,張倚瑄為其所配樂的〈古掰買樂(Goodbye, My Love)〉一曲。兩人在聊天時,偶然發現此首曲子與李宸佑的詩詞作品〈都去哪啦?〉不謀而合。張倚瑄表示,此次創作有別於過去進行劇場配樂時,能以畫面想像音樂的旋律,「必須先理解李宸佑的文字內涵,才能透過音樂去表達感受,所以也比較有挑戰性。」
展場旁桌子放著張倚瑄的音樂專輯與李宸佑的詩集,觀眾可以戴上耳機,在閱讀詩集的同時一邊感受音樂。圖/黎昕俞攝
作品〈它們〉為兩人決定展覽主題後,李宸佑的第一首詩詞創作,描繪出他對孤單情緒的想法。他將房內物品擬人化,並試著與它們對話,「我覺得我房間裡的東西都在幫助維持我的生活。」李宸佑也認為孤單的感受隨時都在發生,如同細雨般連綿不斷。而詩詞所搭配的歌曲作品〈ROOM〉,則是張倚瑄回應李宸佑的詩詞概念,他補充這首歌像是夏季的午後雷陣雨,加入了雷聲及咳嗽聲,試圖描繪一個人待在房間裡專心獨處的意象。
此次展覽現場擺放了由張倚瑄製作的歌曲CD,以及收錄李宸佑35首詩詞的詩集,供民眾觀賞或購買。圖/黎昕俞攝
詩詞與歌曲同名的作品〈人生清單〉,兩人各自回應對世俗既定印象的人生公式。李宸佑以頭尾循環的寫法,列出社會期待下的人生清單,「但我覺得好像最糟糕的人生就是這樣走。」張倚瑄則將外婆對自己叮嚀的口白納入歌曲中,藉由未能受教育的外婆說出自己理想的人生清單,希望讓觀眾明白不需在乎外界框架,只需看見事物根本的道理。張倚瑄補充,相比起李宸佑詩詞中的冰冷和暴力,這樣的歌曲編排反而讓聽者有很柔軟的感受。
展區內以壓克力板印製李宸佑的七首詩詞作品,燈光穿過投射在木頭背景,會呈現一種模糊的感受,以呼應主題。圖/黎昕俞攝
提及兩人對綿綿細雨的感受,張倚瑄說:「其實我是討厭下雨的,因為容易讓我產生負面情緒。」但李宸佑卻認為下雨或許是另種起點,如同焦慮帶給他的感受,「即使當下的過程很痛苦,但其實它也是推進我往前的動力。」兩人雖對主題有著不同的理解,也體現在各自的作品上,但是想法卻相輔相成。李宸佑補充:「我們從一開始就很接受彼此的不同。」
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的李先生(化名)認為李宸佑明確地把社會賦予的期望,寫入詩詞〈人生清單〉之中,加上張倚瑄外婆在歌曲裡所建議的人生目標,讓他也開始反思自己是否有相似的人生經歷。觀眾栗子(化名)則認為以詩結合音樂的展覽很親民,會讓更多人願意去了解其中內涵。談及未來發展,李宸佑則表示若有機會,會想繼續朝舞台劇延伸,或是將此次展覽擴大至更完整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