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湘芸綜合報導】近年行動支付熱潮蔓延,而心電訊號也成辨識技術的新研究方向。國立清華大學研究團隊以心電辨識結合行動支付,打造出「來自新心的秘密(Instacardeal)」。打破舊有生物辨識框架,讓該技術於1日獲得今年「ARM設計競賽(ARM Design Contest)」首獎。
此次獲獎團隊由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吳順吉以及學生魏士穎、邵乃俊與陳芃慈等人所組成。「來自新心的秘密」是一套希望能廣泛應用於各式商店的行動支付技術。魏士穎解釋,系統運作大致包含三步驟,首先以手機程式連接收銀機,再透過收銀機的感測器進行心電辨識,最後與雲端資料庫比對,確認符合後即可扣款。
心電辨識並不只是單純視覺比對心電波型圖,而是透過抓取心跳資訊數值後進行公式演算,比對特徵值才能解鎖系統。邵乃俊表示,其他生物辨識易仿造,如有心人士能以乳膠複製指紋模,或用有色塑型片仿虹膜。「但心電訊號即使以機器模擬出來,也無法在交易現場使用而不被發現。」他指出該技術能杜絕冒用的可能,因此較其他解鎖系統安全。
除不易造假外,魏士穎說:「該技術準確度可達98%以上,其主因來自每人心臟結構的不同。」比起已發展成熟的指紋辨識,較難大幅度提高辨識度,但心電辨識是有潛力的新領域,改良後辨識度也具有提高的可能性。
透過心電訊號的量測與特徵值的取得,再經數學公式的換、運算,可成為高辨識度的生物辨識資訊來源。 圖/魏士穎提供
該技術除可望應用於買賣一般商品外,未來也希望能適用於更高價值的交易行為,邵乃俊說:「有些貴重交易使用該辨識解鎖系統,儘管多花四五秒,卻更能保障安全。」不過如何更精簡運作過程的手續及突破硬體限制,使發明更廣泛運用,則是團隊接下來的方向。
作為該技術首度發表,此次作品得獎也是對研究的趨勢及潛力給予肯定。「得獎並非結束,而是開始。」吳順吉表示,心電辨識在歐洲已有創投注資,韓國政府也正積極推廣,但在台灣心電辨識仍是全新、未被探索的領域,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清大此次榮獲ARM設計競賽首獎,以心電辨識行動支付系統為主題,盼未來可改良此技術並實體推出。 圖/魏士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