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819期
2025-11-21

【記者陳少凡報導】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的簡昕蕊,於14日至16日展出畢業製作影片《親愛的,路上小心》,他以音樂與動畫的形式,將自身對離別的感悟轉化為視覺與聽覺體驗,呈現給觀眾。

談及生死觀,簡欣蕊說:「死亡是終點也不算終點,死亡的盡頭是生命再一次被孕育出來。」 圖/陳少凡攝

談及生死觀,簡欣蕊說:「死亡是終點也不算終點,死亡的盡頭是生命再一次被孕育出來。」 圖/陳少凡攝

動畫中,主角搭上象徵生命的列車,穿過隧道後看見已離世奶奶的身影,隨後奔向前方,伴隨著回憶殘影與奶奶重逢。《親愛的,路上小心》畫面由簡昕蕊與陳芮稘共同創作,以鉛筆手繪呈現簡昕蕊內心的情感與思緒,他說:「比起流行的電腦動畫,手繪保留著人的溫度。」而簡昕蕊在動畫完成後,意識到片中的老奶奶與自己已離世的奶奶很相似,這份不經意的投射也成為作品中隱約浮現的思念。此外,簡昕蕊認為,主景車廂乘載著生命的前行,「我覺得死亡是前往另一個地方,是在人世與離世之人最後能同行的一段路。」

簡欣蕊將動畫手稿攤開在觀眾眼前,重述內心最柔軟的脈絡,邀觀眾一同走進他的創作世界。 圖/陳少凡攝

簡欣蕊將動畫手稿攤開在觀眾眼前,重述內心最柔軟的脈絡,邀觀眾一同走進他的創作世界。 圖/陳少凡攝

除了動畫本身,作品的聲音由簡昕蕊親自打造。他以環繞音響包覆觀眾,用手碟與鋼琴構成極簡卻具有生命力般的配樂,呈現出主角內心最純淨的想法。此外,作品中部分聲音取自真實錄音,例如簡昕蕊實地前往新竹尖石紀錄森林鳥鳴,成為動畫裡象徵阿嬤出現的提示;列車的低頻則混合真實車廂與金屬容器的聲響,讓觀眾彷彿坐上記憶的軌道。而影片主題曲則由簡昕蕊的好友雪莉曾(化名)獻唱,雪莉曾說:「這首歌應該算是一種還在的人的自述。」他表示,主題曲的力量在於讓每個人都能放入自己的「再見」。《親愛的,路上小心》的聲音成為一條溫柔的引路,帶著觀眾在離別與重逢之間前進。

雪莉曾表示,本次的歌曲想讓大家感受到關於離別的矛盾掙扎,還有最後難過但釋懷的心境。 圖/陳少凡攝

雪莉曾表示,本次的歌曲想讓大家感受到關於離別的矛盾掙扎,還有最後難過但釋懷的心境。 圖/陳少凡攝

過去對簡昕蕊而言,逝去即是離開,但近年開始相信逝去的人會以另一種方式陪伴在身旁。「有時候這是一種自我安慰,但我覺得每次心裡抱持這種想法,事情就會順利進行。」他表示,自己曾在表演前戴上阿嬤留下的珍珠項鍊,並順利完成表演,策展期間展場也未受颱風影響,這些經驗讓他相信逝去的人仍在守護自己。簡昕蕊希望透過作品,讓觀眾學習面對離別,並思考死亡不全然是悲傷的,而是生命的延續與重生。

簡昕蕊提到,自己因疫情錯過外公最後一面,因此創作是給自己的補償,也提醒人們在能道別時把愛說清楚。 圖/簡昕蕊提供

簡昕蕊提到,自己因疫情錯過外公最後一面,因此創作是給自己的補償,也提醒人們在能道別時把愛說清楚。 圖/簡昕蕊提供

《親愛的,路上小心》讓觀眾直面內心的情緒,觀眾陳同學(化名)說,「看到阿嬤背著小女孩的片段時,我忍不住哭了,很多童年與親人離別的回憶瞬間浮現。」簡昕蕊表示,正視再見是很困難的課題,「但正因如此,我才能梳理自己的情感,將它凝縮在短短的音樂與畫面裡,讓每個人都帶走屬於自己的感受。」透過作品,簡昕蕊想讓觀眾感受到離別背後的溫暖與力量。

觀眾陳小姐說:「我們其實很少允許自己難過,但我覺得我看完影片後,學會了怎麼跟我的情緒和解。」 圖/簡欣蕊提供

觀眾陳小姐說:「我們其實很少允許自己難過,但我覺得我看完影片後,學會了怎麼跟我的情緒和解。」 圖/簡欣蕊提供

標籤:動畫 , 北藝大 , 音樂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