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若穎台北報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鷺鷥草原上多了三隻粉紅小豬!這是9月29日《妖山混血盃》藝術展演中的〈豬豬上學去〉。透過觀眾與豬互動,探討動物權、社會倫理學等議題。同樣關注社會現象的還有〈意識旅圖〉,利用互動裝置提醒觀者無意識使用網路的行為。
三隻小豬圍著飼料槽吃飯喝水,或趴或睡,一旁的孩子睜大眼睛注視牠們,路人們也新奇地拿起手機拍照。〈豬豬上學去〉是北藝大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學生李昭慶的創作計畫,他從雲林自家畜牧場運來三隻小豬,希望媒合當代藝術與傳統產業。「小朋友來看的時候很開心,大人來看的時候會思考動物、生命教育的面向。」李昭慶說,他試圖打破藝術高高在上的形象,與民生結合,讓藝術更通俗親民。
學生拿出布偶豬娃娃跟豬隻拍照,創意的互動方式顯得格外有趣,觀眾可自由地與豬隻互動觀察。圖/王若穎攝
豬貢獻生命維持人類日常所需,卻在人類社會文化中被貼上骯髒、懶惰等負面標籤。李昭慶讓豬進入校園,希望用衝突、錯置手法,重新詮釋豬與人的關係。他也提到,現代的農場待豬並不差,有大抽風扇、水冷等空調設施,讓豬隻在舒適的溫度下發育;相反地,野生豬隻便要承受日曬雨淋、蚊蟲叮咬等狀況,所以在討論友善動物、讓動物回歸自然時,可以多思考這點。
北藝大舞蹈研究所學生鄭筠認為,能夠近距離並長時間觀察豬是很難得的機會,因為一般養豬場不會讓外人進入,怕會傳染疾病給豬隻。她很喜歡動物,自從展演開始,她就經常來看這些小豬在做什麼。
李昭慶跟觀者說明創作理念。<豬豬上學去>用衝突、錯置的手法,刺激觀者思考,並重新詮釋豬與人的關係。圖/王若穎攝
〈意識旅圖〉是虛擬與現實互動的作品,由「TN小星星」學生團隊的陳奕如、陳可涓、張舒凱、及陳品睿通力合作。觀眾用A區的電腦進行網路瀏覽、查找資訊,電腦的瀏覽器畫面會被截圖製成B區螢幕內的圖,其餘觀眾便可透過觸控B區畫面窺看、觀察之前使用者的網路足跡,並欣賞動態的視覺畫面。
「除了呈現混種的藝術形式,它本身是一個翻轉隱私、供人窺視的平台。」陳奕如說,人們被事先告知網路足跡會被紀錄與呈現,就會意識並調整自己使用網路的習慣。他們混合數位資訊與山水畫元素,讓人反思生活中我們以為私密或不被人看到的足跡,也有被他人窺看的可能。
弟弟使用A區的電腦瀏覽網頁,上方B區的螢幕中可見他的網路足跡,並欣賞動態的視覺畫面。圖/王若穎攝
北藝大《妖山混血盃》讓學生跨領域創作,不僅打破藝術的疆界,學生也透過藝術關注社會、文化層面議題。〈豬豬上學去〉打破觀眾對藝術創作的期待,讓人重新思考豬在文化上的意涵。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意識旅圖〉如同廣闊資訊流中的浮木,讓沈溺的觀者喘口氣,意識並思考自己位於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