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佩如綜合報導】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長期投資石化產業引發爭議,近日60多名學者及環保人士連署,並與劍橋零碳組織(Cambridge Zero Carbon Society)於校園示威遊行,呼籲校方撤資石化產業,否則將有損財務狀況及破壞校譽。
劍橋零碳組織發起連署,校內多名學生填寫心目中的環境正義應為何。 圖/劍橋零碳組織提供
劍橋研究基金長期以來多由英國石油(BP)、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及殼牌(Royal Dutch Shell)等公司捐款,與石化產業關係密切。環境組織人類星球(People & Planet)指出,劍橋校產基金對石化產業每年投資額高達3.77億英鎊(約新台幣150億元)。
劍橋教授讓.弗朗索瓦.馬爾克爾(Dr Jean-François Mercure)曾於去年表示目前石油價格已越來越低廉,再加上英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社會對石油的需求將逐漸減少,石化基金股份的價值不如以往,因此投資石化產業可能面臨高風險,建議劍橋應從石化產業撤資。
根據《巴黎氣候協定》,造成全球暖化的最主要原因為使用石化燃料,以目前暖化速度而言,西元2100年將會增溫攝氏2.7度,超過協定內的攝氏2度。 因此,在《巴黎氣候協定》的牽制下並隨著環保意識逐漸抬頭,轉投資再生能源已為趨勢,不少學生認為劍橋此投資行為悖離環境倫理,也擔心血本無歸。
劍橋零碳組織由200名劍橋學生組成,透過在校內遊行、張貼標語「Divest」,敦促校方收回石化產業基金股份及公開聲明不再對石化產業進行投資。零碳組織指出劍橋建校標語為「正直、公平、永續」,每年也出版許多氣候變遷及環境保育相關論文,投資石化產業顯然已違反創校精神。此外,他們認為劍橋必須回饋社會,若成功零碳化便能影響當局及業界推動綠能經濟。成員馬賽爾.要維羅.帕斯基那(Marcel Llavero Pasquina)說:「目前仍未得到校方回應,但我相信將會對學校投資決策有一定的影響力。」
劍橋零碳組織於校內發起遊行,並高舉布條主張自石化產業撤資。 圖/劍橋零碳組織提供
雖然劍橋學生會前年曾對校方是否該從石化產業中撤資進行投票,獲得33票贊成、1票反對,看似一面倒向支持撤資,但劍橋學生楊宗翰並不完全贊成。他認為大型跨國石油公司獲益龐大,透過合作可提供學術回饋,朝向低碳發展。不過,他尊重劍橋零碳組織的主張,「一個自由的社會需要有理想的人,在對立中激盪出最適切的解決方案。」然而,他也表示零碳的主張有些極端,須考量現實狀況與目前技術限制。
目前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與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已宣布全面自石化產業撤資,而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也決定不再投資石化產業中汙染最嚴重的瀝青砂產業。反觀台灣,根據台灣環境資訊研究中心指出,國立台灣大學對於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亞塑膠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及亞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高碳排產業進行資金轉投資,目前有環境團體350.org.Taiwan及臺大學生會永續部持續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