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顏貝恩台北報導】伴隨著中英文交錯的笑聲,國立政治大學台德交流友會(以下簡稱台德交流)9日在台北市木柵茶區舉辦《貓空攜手小出遊》活動,邀請本國與外籍生共同參與台灣文化交流體驗。
學生走入茶園親手體驗採茶,細聞茶香,感受茶葉中的韻味,貼近茶農日常。 圖/顏貝恩攝
活動於鴻智茶場啟程,由茶場第三代導覽員張恩沛與翻譯員Jennifer(化名)帶領學生走入茶園,體驗採茶與製茶過程,親身感受茶葉中隱藏的果香,並學習如何品鑑茶藝,導覽內容從介紹國際標準茶具的設計到辨識茶湯的色澤,深入了解製茶文化的細節。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碩士班德國留學生賀佳純說:「雖然我不常喝茶,但透過這次活動,更了解茶的種類與口味,也逐漸喜歡上品茶的氛圍。」政大廣告學系學生趙明玉則認為,導覽中關於宴客之道的分享細膩,而富含文化意涵,讓她對傳統待客禮節有了新的認識。
張恩沛指導學生泡茶與品茶,運用國際標準茶具示範沖泡步驟,講解茶水色澤的變化。 圖/顏貝恩攝
學生將泡好的茶湯裝入噴霧瓶中,體驗茶香化為霧氣的過程,感受香氣在空氣中緩緩散開的氛圍。 圖/顏貝恩攝
茶藝體驗結束後,學生們乘坐纜車前往指南宮,展開下一段以台灣廟宇文化為主題的實境解謎體驗。台德交流負責人賴沁俞說明:「實境解謎遊戲的設計,是希望參與者除了透過眼睛觀賞外,也能在過程中發現廟宇裡牌匾小字、太歲星君與生辰之間的關聯。」遊戲結合學伴制度,讓本地學生在體驗任務、與外籍生的互動交流中,重新看見信仰文化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台德交流負責人許巧旻分享道:「比起過往以闖關或打卡為主的活動,我們希望透過自由參觀的設計,讓大學生能以更自在的方式交流。」
外籍學生參與任務活動,透過紀錄與觀察,認識生辰八字與廟宇信仰之間的文化脈絡。 圖/顏貝恩攝
「過去我只覺得廟宇在雕刻與歷史上很厲害,直到聽外籍學伴以歐洲教堂對比、稱讚台灣廟宇繽紛多彩時,才重新體會到它在不同文化眼中的魅力。」政大法律學系學生張莉鑫說道。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德國留學生阿爾布雷希特(Albrecht)則分享道:「以往參觀寺廟時不太了解其意涵,今天在本地學生的講解下,更能明白神像與文字所承載的象徵,也藉此交流了東西方宗教的不同觀點。」而台灣學生於本次活動中,不僅擔任翻譯的角色,更是文化交流的橋梁,Jennifer說:「許多有關於茶的背景,會因為語言和國際文化的不同,而無法以直譯的形式呈現,因此我會補充說明文字背後的文化意涵。」
「未來,台德交流期待有機會持續與外院系合作,將這類活動固定成為每學期一次的社課。」台德交流負責人劉宣伶說道。參與者政大英國語文學系學生黃仲則表示,這次活動是難得的語言互動實踐經驗,透過與德國學生的對話,不僅讓跨國交流更為熱絡,也深化學生對文化的理解。
外籍學生參訪指南宮時,主動向本地學伴提問,透過交流更深入了解台灣的信仰與文化。 圖/顏貝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