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千艾新竹報導】《聲吶 SoulNear》雙人沉浸式互動體驗展,於8日至9日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學生團隊在新竹光復校區舉辦。活動以聲音、光影與遊戲互動為媒介,邀請參與者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參與者依循指示背上海豚造型背包,帶上海豚探測器一起進入情感深海旅程。 圖/黃千艾攝
《聲吶 SoulNear》的創作靈感源自於人際關係中的溝通困境與情感距離,團隊成員李亮儀表示,許多人即使關係親密,仍會在某些時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或感受到無形的隔閡。展覽設計以海底世界為主題,取材自團隊對海能夠包容一切情感的印象,而活動名稱「聲吶」取自能夠探測水下距離的聲波裝置,團隊成員林書羽說道:「希望活動能夠像聲吶一般,在探測兩人之間的距離後,讓原本疏遠的關係逐漸親近。」而英文名稱「SoulNear」則為「Sonar」的諧音,融合靈魂(Soul)與靠近(Near)的意象,盼參與者在體驗結束後,能像聲波逐漸交會一樣,更貼近彼此的靈魂。
展覽透過光影、聲音引導、細緻佈景與互動設計,營造沉浸式氛圍。參與者需以兩人為一組,化身劇情主角,逐步探索親情、愛情與友情的關卡,展開聲音與情感交織的旅程。親情關卡中,參與者將寫有父母關心語句的彩色透光片覆蓋在充滿尖銳話語的貝殼板上,使言語轉化為溫柔的關懷,感受父母雖不擅言愛,卻在嘮叨中流露出牽掛。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班學生張淳麒表示,這段體驗讓他重新理解父母「以愛為名」的責備,也感受到作品帶來的情感重構與療癒效果。友情關卡中,兩位參與者的手被如海草般的緞帶輕輕相繫,合作完成不同挑戰,增進雙方的互動與默契。
參與者在關卡中重新閱讀父母話語,理解言語背後隱藏的溫柔和牽掛。 圖/黃千艾攝
參與者合作將氣泡球送入軌道,依氣泡種類完成題目或挑戰,在互動中培養默契、加深理解。 圖/黃千艾攝
製作團隊在設計關卡時諮詢心理師意見,探討假性親密、依附型關係(註)等議題,並實際參考心理學理論與各類關係工作坊的流程,融入活動設計。團隊特別關注大學生常面臨的友情問題,結合心理概念與遊戲化任務,引導青年在沉浸式互動中反思溝通的技巧。團隊成員許映柔表示,活動並不期望一次性解決情感困境,而是透過循序的任務引導參與者觀察自身依附與互動方式,如同心理諮商般拋出思考問題,進而讓體驗者更加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並在未來的關係中能夠察覺並調整自身行為。
註:依附型關係是指一個人和他親近的人(例如父母、伴侶)之間,形成的情感連結與依賴方式。而這種關係會影響人怎麼看待親密、信任與安全感。
愛情關卡中,參與者依夥伴語音尋找遺失的紀念日禮物,象徵透過傾聽與溝通修復關係。 圖/黃千艾攝
「我們希望活動能為參與者留下回憶,種下反思與行動的種子,讓他們未來面對類似情境時,能想起這次體驗,找到可應用在生活中的解方。」李亮儀說道。團隊成員林鈺珊則表示,雙人互動過程讓參與者能觀察夥伴的思考方式,學習如何與之互相配合。談及活動心得,參與同學張淳麒說:「尤其對疫情後成長的青年世代,更能引導他們學習面對面表達情感、清楚傳達需求,而非僅依賴數位訊息。」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學生黃子軒則期待未來能針對親情、友情、愛情各自設計專題展,讓關係探索更深入、更觸動人心。
關卡最後,兩人需分別進入不同空間,聽著指示語音用錄音帶錄下想對彼此說的真心話。 圖/黃千艾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