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影音
中藥產業人才缺 衛福部修法引爭議
2024-11-28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影音
第1797期
凱道化身遊樂場 兒童親手打造「未來市」
2024-10-25
【記者黃詠欣、楊凱傑、林沂葳台北採訪報導】首屆「大Fun凱道-兒童未來市」19號在凱達格蘭大道登場。活動以兒童的視野出發,設計好好玩市場、街頭議會、自由遊戲基地等活動。提供由兒童主導、創造的空間,期望將兒少權益落實於未來生活中。超越遊戲主辦方林亞玫說明:「孩子在這個城市裡面要用什麼樣的角色出現在這次的活動裡面,我們就喊出95公分的視角,差不多三歲孩子的身高,然後用三歲孩子的視角來看一個活動裡面,孩子在這樣的城市裡面需要些什麼東西。」 自由遊戲基地主要提供「乾」、「濕」兩種遊戲形式,乾區遊戲包含紙箱迷宮、紙箱創作及粉筆彩繪,讓孩子自由發揮創意。濕區遊戲則有泡泡和顏料滑道。藉由遊戲,傳達孩子自由玩耍的期望,自由基地遊戲設計者葉于莉表示:「創造出一個讓孩子創造出的孩子世界,他們在這裡想要做什麼都可以,想要怎麼玩都可以,就是一種兒童遊戲權的表彰。孩子也可以學習到一些社交的方式,比如說溝通的方式、溝通的技巧。」 除了遊戲外,活動「街頭議會」也提供平台讓兒童發表對城市的意見,現場還邀請到中小學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對教育的想像與疑惑,並由孩童扮演小記者,體現兒少表意權的精神。少年報導者總監楊惠君說明:「其實兒童關心的事情,不一定是他們的生活、學校圈子之類的事情,也不一定只是玩樂這件事情,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希望、鼓勵小孩子也可以去公共的想像,然後大人能夠聽小孩子的想法,並且能夠讓他們也參與這些決策的過程。」 兒童也可以為凱道發想新名稱,並投票選出兒童版路名。凱道命名活動讓兒童參與公共空間的規劃,也鼓勵大人以兒少視角看待公共議題。家長黃于庭認為:「透過像這樣子的活動,小孩子可以盡情地去表達他關於對未來的想像,然後整個城市到底符不符合孩子的期待,也是很值得大人或者是官方去做思考的。」街頭議會小記者楊晴瑜也說:「可以體現兒童其實跟大人是一樣的,我們都可以做一樣的事情。」 大FUN凱道從兒童視角打造模擬城市,期許大眾能更關注兒少議題,讓每位小朋友都成為參與公共事務的一份子。
生活
影音
第1788期
動社領百人上凱道 盼廢除格子籠飼養
2023-12-07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張愷文、葉蓁芸綜合採訪報導】「讓母雞自由!廢除格子籠!」民眾跟隨台上指揮,原地踏步,象徵走出蛋雞生存環境的A4紙張,呼籲廢除非友善飼養的格子籠。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12月2號發起「為母雞挺身而站」行動,民眾首次站上凱達格蘭大道,為改善蛋雞生存環境進行抗議。此次主辦方提出「即刻禁止新建格子籠蛋雞場」、「2030年完成蛋雞友善飼養轉型」以及「建議打造永續糧食系統」共三大訴求,期盼推動蛋雞產業轉型,提升動物福利。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我們希望效法所有已經轉型的國家,用法令先禁止新建格子籠,並運用10年的緩衝期或更短的時間逐步淘汰舊有格子籠。」現今台灣蛋雞分為籠飼、平飼與放牧三種飼養方式,根據農業部《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規定,一隻平飼蛋雞至少要有0.1平方公尺的土地,但格子籠底部面積約為一張A4紙張大小,且每個格子籠可豢養2到4隻蛋雞,換算下來,每隻雞平均僅有0.016至0.031平方公尺。經營放牧飼養的小雞咕咕牧場負責人張凱迪說明,「籠子的雞每天生活作息就是吃飼料、喝水、生蛋,但是在我們放牧的雞場,母雞可以隨時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些行為舉止是在籠飼沒有辦法看到的。」即便平飼與放牧相對籠飼友善,但全台仍有百分之八十的蛋雞為格子籠飼養。對蛋農而言,轉型過程面臨許多挑戰。成功轉型的全佑牧場負責人張建豐認為,「其實我覺得很大問題主要是傳產跟父母輩,願意接受新的知識的人有,可是很少,再來政府政策支不支持,我發現很多人想做,但他沒錢。」蛋農要全面轉型為友善飼養,政府儼然成為重要推手。對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建議,政府應設立規定,要求蛋農停止新建格子籠,並提出應對措施,「轉型可能要新的設備,政府應該提供貸款鼓勵蛋農,若蛋農需要新的知識,那政府也可以提供專業知識。」隨著國際動物福利趨勢,歐盟已於2012年宣布全面禁用格子籠,至今紐西蘭、加拿大、以色列等四十多個國家也跟進政策,台灣要如何跟上國際腳步?協助蛋農產業轉型,落實動物福利,是未來須共同努力的目標。
校園
第1709期
擁護台灣民主 學生上凱道追思史明
2019-10-16
【記者姜期儒台北報導】為宣揚台灣民主價值,以及紀念史明為台灣獨立而努力的精神,由財團法人史明教育基金會發起、共生音樂節團隊號召青年志工共同執行的「振魂護國:史明畢業典禮——與史明歐里桑再走一段台灣路」活動於13日下午登場。遊行隊伍從國立台灣大學校門口出發,步行至凱達格蘭大道,並在凱道舉辦史明的追思會。 「振魂護國:史明畢業典禮——與史明歐里桑再走一段台灣路」活動於13日下午登場,支持台獨理念的民眾手拿「台灣民族主義」的旗幟揮舞。 圖/姜期儒攝 史明,本名施朝暉,於9月20日逝世,享壽103歲,他提倡「台灣民族主義」,重視台灣本土與民主價值,其理念與努力,吸引逾1000人響應。現場擁護台灣獨立理念的民眾高舉「台灣民族主義」旗幟、齊呼口號「台灣獨立萬歲」,以示追求台灣自主的理念。 台灣獨立運動先驅史明的追思儀式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辦,不少民眾前來現場弔唁。 圖/姜期儒攝其中,關心台灣歷史與民主自由相關議題的共生音樂節、曾寫過民主自由及新國家運動等題材的《台大意識報》,以及致力推廣台語文復興運動的台大台語文社等團隊成員,也現身參與。青年志工之一、共生音樂節團隊成員、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生林南彤說:「我們今天辦追思活動,就是希望能透過團結的行動,讓台灣人知道史明前輩的精神。」台大政治學系學生施沛萱也以參與遊行,表達對史明的支持,和對民主價值的認同。施沛萱說:「台灣有很多進步的價值,比如性平、環保,這些價值都很重要,但對我來說,我會把民主自由排在最前面。」 活動由共生音樂節團隊號召青年志工共同參與,共生音樂節團隊成員、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生林南彤擔任遊行指揮,引導遊行隊伍向前。 圖/姜期儒攝活動現場多是認同史明精神、主張台灣獨立的民眾,台大台語文社社長、台大歷史學系學生許毅全說:「雖然我們的(台獨)主張極端,但我們沒有把誰排除,這就是民主自由的價值。」他認為,民主自由的價值在於包容,即使意見相反,也能共存。 致力推廣台語文復興運動的國立台灣大學台語文社也現身參與遊行,台大台語文社社長、台大歷史學系學生許毅全認為民主自由的價值在於包容。 圖/姜期儒攝近日,除了香港反送中抗爭持續延燒,我國也面對邦交國不斷減少等國際壓力,參與遊行、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學生郭庭耘認為,外在壓力愈大,愈要珍惜現狀和得來不易的民主。《台大意識報》總編、台大法律系學生黃脩閔也認同民主價值的重要性。他認為,台灣民主自由給每個人平等和自由發聲的機會,即使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仍待討論,但能在充滿自由民主價值的環境中照顧到各種議題,便是台灣的特色。 民眾在遊行隊伍中揮舞著彩虹顏色的台灣旗幟,象徵擁有多元價值的民主台灣。 圖/姜期儒攝
校園
第1689期
為愛返家! 萬人聚凱道挺同性婚姻
2018-11-22
【記者劉信秀台北報導】「1124,我會為愛返家!」由婚姻平權大平台主辦的「為愛返家-搭上幸福特快車」音樂會,18日在凱達格蘭大道展開,主辦方邀請鄭宜農及閃靈等八組國內外藝人,用音樂表達支持婚姻平權的訴求,超過十萬人上街力挺。24日將舉行的公投案中,針對同性婚姻合法化應設立「同志伴侶專法」(以下簡稱專法)或修正《民法》婚姻章的討論,成為活動關注的焦點之一。 婚姻平權大平台主辦的「為愛返家-搭上幸福特快車」音樂會18日下午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展開,十萬人上街力挺婚姻平權及性別平等教育。 圖╱劉信秀攝去年5月,大法官釋憲宣告《民法》未保障同性婚姻的自由與平等「違憲」,要求立法機關兩年內完成修法。若逾期未完成,明年5月24日,同性婚姻伴侶將可直接適用現行《民法》。知名社運人士黃益中說明,由於大法官不能過度干涉立法權,因此釋憲後保留立法自由。兩年內,立法機關可自行選擇修正《民法》婚姻章、在《民法》內另立專章,或制定特別法等方式,達到婚姻自由之平等保護,因此也激起設立專法和修正《民法》的兩方討論。 現場有許多自發性參與的志工發放著婚姻平權相關的文宣品,期待能讓收到文宣品的人將支持婚姻平權的力量傳遞到更多人手中。 圖╱劉信秀攝「平權公投小可愛」志工、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學生黃昱喆表示,結婚是所有公民都擁有的基本權益,然而專法拒絕同志伴侶使用「婚姻」兩字,只能擁有「同性兩人共同永久生活之權利」,此舉將隔離同志與一般社會大眾,加深歧視。國立台灣大學女性主義研究社社長許國輝則用「山寨品」和「正牌」,分別形容立專法和修《民法》間的差異。他認為,大法官釋憲使同性婚姻合法化,反同人士雖聲稱專法能予以同志保障,卻是以差異化方式貶低同志地位,因此反對設立專法。 現場參與的民眾自己製作標語,呼籲所有超過18歲的民眾在下週對公投10、11、12案投出不同意。 圖╱劉信秀攝黃益中表示,目前立專法一詞在反同人士的渲染下,於民間已獲得一定支持,且提出立專法的「下一代幸福聯盟」已著手研擬專法草案。「同志的事情要由一群非同志決定,那不是很諷刺嗎?這也不可能公平。」同志先驅祁家威在活動現場也以「婚姻的地板」形容專法,他認為專法僅保障婚姻的最低底線,唯有修正《民法》,才能讓所有人都擁有一個完整的家。 同志運動先驅祈家威也在台上鼓勵現場民眾,不要因為反同團體的說詞而喪失信心,而應該要站出來支持婚姻平權。 圖╱劉信秀攝各界重要人士同在音樂會現場發表聯署聲明,包括精神醫學、法律界、傳播界、基層教師等,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反對設立專法,期待落實婚姻平權和性平教育。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表示,近期反同團體以錯誤的言論及謠言傷害同志族群,如:性平教育是教導孩童於年幼時性交、同志教育將使小孩成為同志等謠言。她期待能透過這場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婚姻平權及性別教育的真諦,落實台灣實質的婚姻自由與平等。 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表示,希望透過這場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婚姻平權及性別教育的真諦,將台灣推向一個更多元、自由民主的地方。 圖╱劉信秀攝 「為愛返家-搭上幸福特快車」音樂會邀請到鄭宜農、王若琪、閃靈等八組國內外歌手及音樂人接連開唱,以軟性方式表達訴求。 圖/李育軒 婚姻平權音樂會參與民眾身披彩虹旗,表達支持婚姻平權公投。 圖/李育軒攝
校園
第1687期
烏龍稅單頻傳 萬人上凱道爭稅改
2018-11-07
【記者劉信秀台北報導】「財稅幫get out,未來才可靠!」法稅改革聯盟4日以「讓孩子留在台灣」為題,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稅改大遊行。主辦方提出,目前有數百名稅災戶因收到烏龍稅單,家庭面臨生計問題,前來尋求法稅改革聯盟的幫助,上萬民眾因而上街呼籲政府進行稅制改革。 「讓孩子留在台灣 稅改大遊行」4日於凱達格蘭大道上展開,號召近萬名民眾參與,上街呼籲政府進行稅制改革。 圖╱法稅改革聯盟提供高雄餐旅大學中餐廚藝系學生梁禕玲,從學生時期就成為稅災戶。他說明,過去父母經營書局時,都以加盟的「公司行號」繳稅。稅務單位卻在12年後,針對其中五個年度要求他們以「店面招牌」為名義繳稅,致使他們重複繳納稅金,卻不退還他們這五年以「公司行號」所繳的稅款。「五個年度總共加起來要100多萬,我們家根本負荷不了。」梁禕玲指出,在耗費兩年多時間配合稅務單位調查,並提出繳稅證明等相關證據後,稅務單位仍執意開出稅單,最終也導致書店倒閉。遊行現場另一名稅災戶小姍(化名)也表示,自己曾在沒有收入的大學時期收到4千多元的綜合所得稅稅單。她透過稅率推算後發現,月收入竟需達3萬2000元以上才會被課處4千元的稅額。「我現在都賺不到這樣的薪水了,那當時是大學生的我更不可能。」事後國稅局雖接受小姍提出的相關證明並撤銷稅單,她仍對此事心有餘悸,害怕再次收到烏龍稅單。 參與遊行的稅災戶將自己的遭遇寫在看板上,在台上控訴國稅局發出的烏龍稅單造成許多家庭家破人亡。 圖╱劉信秀攝「稅法制定的出發點就不是在保護人民。」法稅改革聯盟發起人、真理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吳景欽指出,去年施行的《納稅者權利保護法》,雖明文規定稅務單位在開出稅單時,應搜集相關書面資料,並負「舉證責任」後才能向人民課稅,人民僅需負「協力義務」。實際上,人民在收到不合理稅單時,往往需耗費許多時間與人力成本,自行提出證據證明自己不應被課稅。他認為稅法應仿效《刑事訴訟法》中的「不自證己罪」原則,稅務單位應落實舉證責任,給納稅者更多的權利保障,而非增加人民的負擔。此外,法稅改革聯盟青年志工羅俊翔認為,失靈的行政救濟制度是造成台灣近百萬件潛在稅災案例的主因之一。他指出,當前民眾在進入稅務相關行政訴訟前,申請訴願者須預繳一半的稅額擔保,否則納稅者名下的財產便會遭查扣及拍賣。「如果收到100萬或200萬以上這種高額的烏龍稅單,就會因為繳不起一半的稅而家破人亡。」 參與遊行的大學生及研究生穿上學士服,拿著標語表達對於稅制不公的呼籲。 圖╱法稅改革聯盟提供吳景欽強調,就算預繳一半稅金正式進入行政訴訟程序,人民在行政法院的敗訴率高達96%。即使人民勝訴,法院也會將稅單發回原處分機關,要求其做出更適當的處分。若稅務單位執意開出同樣理由但不同金額的稅單,便能再次殘害人民,因此這套救濟體系毫無功效。 參與遊行的青少年在台上透過歌曲演唱,表達對台灣不公不平稅制的想法並力求改革。 圖╱劉信秀攝在美國,民眾若遇稅務問題欲進入行政救濟程序,僅需繳納60美元便可申請訴願。法稅改革聯盟志工、中國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學生吳厚廷建議,台灣的稅務行政救濟制度應效法他國,降低門檻,維護人民賦稅權利。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學生劉燾源也認為,人民在行政法院勝訴後,應懲處開出錯誤稅單的相關人員,才能避免類似案件一再發生,改善現有問題。 年輕上班族穿著套裝、舉著字牌,控訴台灣稅制造成台灣青年低薪、人才外流。 圖╱法稅改革聯盟提供
校園
第1686期
上萬彩虹旗飄凱道 「兩好三壞」挺同婚
2018-11-01
【記者高海葳台北報導】「性平攻略由你說.人人 18 投彩虹」,第十六屆台灣同志大遊行10月27日登場。近14萬人在凱達格蘭大道高舉彩虹旗,為多元性別權益發聲。主辦單位更在遊行中呼籲民眾,針對年底與同志相關議題公投票,投下「兩好三壞」,爭取婚姻平權。 外國人在2018同志大遊行中跟著車隊,隨音樂起舞,表情誇張、盡情搖擺著身體。 圖/高海葳攝24日年底大選共納入十大公投案,其中五項攸關同志議題,三項由反同團體提出。公投主文內容針對「《民法》婚姻規定是否應限定在一男一女的結合」及「是否以《民法》婚姻章保障同性別二人建立婚姻關係」等爭議進行投票。為使挺同民眾能支持自身立場,主辦單位推出「兩好三壞」口號,呼籲民眾針對第十、十一、十二公投案投下不同意票,第十四、十五案則投下同意票。 人群隨著前頭的車隊沿著凱達格蘭大道行走,爭取婚姻平權,表達自我理念。 圖/高海葳攝國立師範大學性壇社社長林勃嚴表示,台灣對多元性別婚姻的肯定唯有《民法》才能保障,且不因性別氣質、性傾向或自我認同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淡江大學同進社社員林容璿則認為,同志婚姻本質上如同「一男一女」婚姻,不需特立專法隔離。輔仁大學性別研究社社長簡伯融進一步指出,立專法常用於保障特別權益,畫分不同族群,然結婚為基本權,不應因生理或心理性別,而有分別。為增加學生參政機會,本次大選根據《公民投票法》之修正內容,公民參與公投投票年齡由20歲下修至18歲,估計首投族高達60萬人。林勃嚴表示,他們(師大性壇社)對公投年齡下修政策表達肯定,甚至贊同將投票年齡降低到15歲,讓更多學生意見能被政府看見。臺北科技大學學生李晨寧也指出,下修公投年齡政策對同志議題相當有益,透過挺同團體網路宣傳,能爭取更多年輕人支持挺同族群。 在2018同志大遊行中,人們跟著車隊吶喊,神情激昂,為自身爭取權益。 圖/高海葳攝本次公投結果通過與否,雖不能決定同性婚姻之相關法律制定與修改,但林勃嚴認為,公投結果代表人民聲音,勢必造成政府壓力。他期許政府能加速行政效率,盡快賦予同性婚姻自由及平等權的保障。
校園
第1663期
12萬人破紀錄 彩虹旗飄揚凱道
2017-11-01
【記者劉穎為台北報導】第15屆台灣同志大遊行10月28日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行,本屆為同婚釋憲後首次遊行,吸引20多國共襄盛舉,並有大專院校、民間團體等150多支隊伍報名參與,總人數超過12萬人打破歷年紀錄。本次主題「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慾跟上來」,主張性別平等教育應推行至社會大眾,促進不同個體間相互理解、尊重。 遊行開幕式以彩虹旗圍繞台灣島的意象,傳達希望台灣社會能走向多元尊重。 圖/劉穎為攝遊行總召小白表示,相較同婚法一刀劃下制度上的保障,性平教育更能深入影響社會大眾對性少數族群的理解。他認為,性平教育會隨著學生畢業、進入社會後,成為大眾的價值觀,因此性平教育才是塑造社會對性少數族群態度的根本。 17個性別友善學生社團組成「北台灣學生性別社團聯盟」。 圖/劉穎為攝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李承浩表示支持性平教育列入課綱,讓任何性別氣質的人都能被溫柔地對待,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面對以保護孩子為由而反對性平教育的人,台大女性研究社社長、歷史學系學生陳奕豪表示,這種作法犧牲了不符合性別模板的孩子的權益,使他們在為自己性別認同或性傾向困惑徬徨時,得不到適當的教育與幫助。他認為:「性平教育不是要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教孩子懂得尊重差異。」陳奕豪也表示,有些教授或老師常不自覺做出帶有性別歧視或性別刻板印象的言論,希望性別平等的意識能不論師生地進駐到所有課堂上。 學生舉著對性平教育的訴求參加遊行。 圖/劉穎為攝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學生陳思頻舉著一張畫有女性裸體的看板參加遊行,傳達人人需要正視情慾需求,鼓勵大眾不必因為教育體制避談「性」而壓抑自己的慾望。對於目前課綱缺少性教育的問題,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學生朱芩希認為學校性教育只侷限於生理層面,欠缺情愛關係、性慾處理的正確知識,導致許多因為無知而產生的有色眼光與歧視。陳奕豪則表示避談情慾話題反而會放任孩子去吸收網路上流傳的色情資訊,更容易得到錯誤觀念,希望能有具性平意識的老師授予知識,讓孩子用多元的眼光看待情感與慾望。「性解放」也是本屆遊行焦點之一,長久以來性解放被冠以色情的汙名,然而其原意是指「對抗與性和情慾相關議題的壓迫,並去除標籤的行為」。政大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社長、地政學系學生謝家宇以因蓄髮而被懲處的警員為例,認為「國家不能因為性別刻板印象限制個人留長髮的權力。」他提到,多數人對性解放的印象是充滿色慾與荒唐的,但他表示性解放是將對性別不平等的規定與習俗剔除,解放被壓迫的個體使每個人真正擁有自由平等的權利。
校園
第1661期
緬懷畢安生 凱道點亮平權之光
2017-10-18
【記者林宸佑台北報導】「終止遺憾、拒絕等待;行政立法、立即修法」,近千位民眾正對總統府奮力吶喊著。16日晚間婚姻平權大平台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再也等不到-我們都是畢安生」紀念晚會,除了緬懷將生命奉獻台灣的畢安生,也一再訴求政府在本會期完成婚姻平權修法。 與會民眾看著畢安生紀念影片,回憶起他的生前點滴,眼眶不禁紅了起來。圖/林宸佑攝畢安生是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退休講師,在面對伴侶離世及同志族群缺乏法律保障的台灣,去年10月16日,他帶著遺憾結束生命。婦女新知基金會法律部主任秦季芳表示,畢安生的離開確實使婚姻平權的法律改革提前進入立法程序。但事隔一年,即使歷經大法官釋憲、行政院籌組「同性婚姻法制研議專案小組」、內政部推動同性伴侶註記等,同志族群仍得不到實質的法律保障。他們也深切盼望政府不要再延宕修法,更別讓畢安生的悲劇再度上演。本次主辦單位特別設計燭光小卡,邀請與會者透過手電筒點亮同志朋友的平權之光。上千盞燭光點亮凱道,提醒政府儘早處理制度上的問題,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集人呂欣潔表示,每一個人的支持都是一份微小的力量,也希望民眾一同推動政府走向婚姻平權之路,讓台灣能成為同志族群安生立命的地方。 民眾以手電筒照著燭光小卡,點起同志的平權之光。忽明忽滅的燭光,象徵沒有法律保障同志權益的掙扎。圖/林宸佑攝紀念會中也可見大學性別友善社團的加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性壇社社長謝旻桓指出:「畢安生老師只是我們同志族群的縮影,有更多像畢安生老師的故事是沒有被看到的。」他認為畢安生老師的離世,更向社會大眾顯現出同志團體急迫需要體制上的保護。台大男同性戀社副社長王韋傑也談到,每一次關於性別、同志相關運動,似乎都要靠著許多人犧牲生命才能喚起政府重視,讓他覺得相當遺憾。根據《蘋果日報》報導,針對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治工作及相關配套,總統府表示會讓整個修法過程更加完善。呂欣潔直言,她感受到政府對於婚姻平權法案的研議傾向拖延態度,也讓她反問政府什麼是所謂的「完善」?早在去年年底朝野立委就提出同性婚姻《民法》修正草案,並完成委員會的審議,但立法院始終不願啟動朝野協商。「在同志族群還要等待研議的每一天,都會有同樣的悲劇和遺憾發生,政府承擔得起嗎?」第52屆金鐘獎新科影后温貞菱也現身為同志族群打氣,即將迎接25歲生日的她,在晚會中表示願意將三個願望都留給同志朋友,掀起晚會高潮。剛獲頒「社會改革獎」的同運領袖祁家威也沒有缺席紀念會,他更誓言會繼續揮動彩虹旗,直到政府真正落實婚姻平權法案的那天。 金鐘獎新科影后温貞菱也現身紀念會力挺同志,並與祁家威在台上高喊著口號,盼政府別再拖延同志婚姻修改法案。圖/林宸佑攝
新知
影音
第1642期
千人「稅」凱道 齊聲籲稅制改革
2016-12-22
【記者秦慈襄、陳婉琪台北報導】臥躺凱道、高舉標語,7000位民眾以行動呼籲政府平反冤錯假案。由法稅改革聯盟為首的十四個團體,18、19日共同發起活動,要求撤銷違法稅單、改革不合理的稅制。發起人江家昌說:「我小時候我們老師會說美國、國外可能要繳50%的稅,但他們退休金、福利制度很好,但是你看,那時台灣的稅率還是很低的,但現在已經45%了,我也就覺得燈還是亮的,其他都沒有改變,那我為什麼要繳這麼多的。」另外,參與民眾徐鴻源也表示,在台灣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政府卻還能超收1200億的稅金,讓他覺得非常弔詭。錯誤稅單與不良稅制造成人民的許多困擾,例如財產所有人登記錯誤,或是稅目認定有落差,更有稅額算錯的案件頻傳。此外財政部針對錯誤稅單,不需經由立法院通過,便能自立解釋函令,人民往往只能被迫承受。參與學生、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學生朱芸萱說:「有很多的、我的父母輩或是我的親戚都收到了國稅局違法濫權所開的非常不合理的補稅單。」因此她決定站出來要求國家還給人民財產以及名譽權,並落實完善的賦稅人權。稅災戶太極門代表徐小涵表示,國稅局執意將太極門弟子因循禮俗贈給師傅的敬師禮當成補習費來課稅,雙方纏訟之今已20年,因此她呼籲政府盡快還給她們公道。另外,當民眾遇到錯誤稅單時,不僅要先繳納二分之一的稅金才能提起訴願,若訴願不成、繼續打行政訴訟,行政法庭往往會參考國稅局說法,形同球員兼裁判,導致假稅單依舊殘害人民財產權。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暨金門馬祖分會會長林天財認為我國稅捐行政訴訟失靈了,而主因是法官先入為主地將逃漏稅的人民視為惡人,他說:「他們(法官)沒有這種賦稅人權的觀念。」參與行動的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學生陳怡蓁表示,即使自己還不用繳稅,但賦稅人權應是每個人都要重視的議題,她說:「就算我們還沒有開始,就像學齡前教育一樣,我們要先去做預備然後先去準備然後先把它解決掉,在我們未來出社會的時候才會更順利。」此次行動由青年發起,現場也有不少學生前來參與,雖然還未面臨繳稅義務,仍挺身而出呼籲政府應重視納稅人保護機制,還給人民公道與正義,落實賦稅人權。https://youtu.be/12biJnObO8c
生活
第1641期
雨中高歌 萬人同聲爭婚姻平權
2016-12-14
【記者王若璞台北報導】「你們手上的車票是到終點站的,絕對不可以中途下車!」葉永鋕母親的紀錄片投影在螢幕上,讓雨中堅守不肯離去的支持者紅了眼眶。同性婚姻修法一波三折, 「讓生命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10日在凱道開唱,逾20萬名不分性向、不分宗教的民眾齊心走上街頭,捍衛婚姻平權。 「讓生命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十日在凱道開唱,逾20萬名不分性向、不分宗教的民眾齊心走上街頭,捍衛婚姻平權。圖/王若璞攝依據主辦單位統計,本次活動動員超過100台專車。現場不少民眾免費發送貼紙與旗幟,並在身上畫上七彩的顏料,一時之間凱道繽紛燦爛。音樂會開始前已經水洩不通,晚間傾盆大雨也不減支持者的熱情,民眾在雨中相依相偎,以「彩虹」一曲大合唱溫馨收尾。 本次活動動員超過100台專車。現場不少民眾免費發送貼紙與旗幟,並在身上畫上七彩的顏料,一時之間凱道繽紛燦爛。圖/王若璞攝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的黃鍹茹與朋友以鋼筆手寫的方式設計貼紙,自掏腰包影印1000張貼紙。黃鍹茹同時也是參與傳播領域聯署的代表,受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邀請上台,她表示:「每個人都是資訊的接收者與傳播者,不管身在性別哪一個光譜上,都應該站出來。」「我們走在歷史上正確的道路,我們要爭取平權,我們不該停止!」於慈濟大學交換的美籍學生克爾‧克勞(Cole Cloud)表示,音樂會拉近人與人的距離,而美國年輕世代對同性戀者相對更開明,他希望能為台灣婚姻平權盡一份力。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楊雲翔認為,相較於言語抗議,音樂更有力量與靈魂,能將情感傳遞出去。20多組藝人輪番上陣,用音樂傳達理念。藝人炎亞綸默默地隱身在人群,他認為比起上台唱歌,他更希望坐在台下成為參與的一份子。他提到,歷史上許多遭受歧視的族群,都是花很多心力走到平等的那天,「這也不是最後一個平權運動。」他認為未來仍有很多值得爭取的事情,也希望大家在抗爭中找到愛的價值。「我們必須要更溫柔、更理性、更懷抱理想,慢慢地用音樂這種媒介去觸動這個社會的緊張地帶,然後融化一些霜雪,帶來下一個春季。」政大廣播電視學系柯哲瑜認為,人們普遍害怕改變現狀,因此推動改革不應只訴諸感性,更應理性思辯,不煽動、不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