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鈴蘭通領民眾探索城事 首募青年志工注活力
生活
第1816期
鈴蘭通領民眾探索城事 首募青年志工注活力
2025-10-31
【記者李若水台中報導】第七屆鈴蘭通散步納涼會與臺中驛日祭合作,於 25、26日正式登場。活動範圍由台中火車站延伸到中華路口,結合遊行、舞台表演與主題市集,打造全方位的互動體驗。 一年一度的「鈴蘭通散步納涼會」起源於日治時期中部大地震後,當地商家為振興經濟而發起的變裝遊行。隨著時代推進,活動不僅延續傳統,也加入學生策劃與互動體驗等新元素。今年主辦單位中城再生文化協會首度推出「在校專案」,招募對地方議題感興趣的學生,協助遊行的秩序管理及現場的導覽解說等工作。「新增的學生專案讓志工組成更年輕,也帶來新的工作思維與活力。」專案經理郭采柔說明道。 鈴蘭通變裝遊行以不限主題而多樣化的造型聞名,參與者以各式服裝沿街漫步、展演,為街區增添色彩。已連續參加七屆的五權社區大學變裝團隊團長Angel Wu(化名)說:「前兩年我們以日式浴衣為主題,近幾年則改穿漢服,能夠做出更多變化。」而不限風格的變裝讓團員能夠自由發揮,也成為他們每年持續投入的動力。除了傳統的浴衣、漢服,現場還有特殊的甲冑造型,變裝團隊傲天團長黃拓雄表示,他們希望透過遊行帶領民眾了解甲冑的種類與特色。 今年擴大舉辦的13個特色市集中,「舊室集:on the Street」由青年團隊「民生路老宅56-3」策畫,並招募學生共同參與。團隊首次加入街區設計,以舊城物品融入戳戳樂、套圈圈等傳統娛樂活動佈置街道。負責人Ivy(化名)表示,雖然鈴蘭通已邁入第七屆,但仍缺少舊城故事的元素,因此他們將隱藏在舊城角落的記憶搬上街頭,以老件家具與路牌裝飾街道,並設計五個象徵舊城的角色。「大家一起集思廣益,發想每一個角色的定位及故事,並希望民眾可以透過故事更了解城市歷史。」台中科技大學的志工陳翊瑄說道。 多年來持續參與鈴蘭通活動的民眾韓先生(化名)認為,今年的攤位設計、商品比往年更具創意與生活感,並充分呼應各市集主題。擔任活動企劃的東海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系學生宋昕霓表示,今年透過街區設計、主題市集與「鈴蘭城護照」的闖關模式,讓民眾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能夠直接參與,深入了解台中的城市風貌。郭采柔則希望民眾能夠藉由鈴蘭通,在漫步的過程中探索和發現自己獨特珍藏的小角落。
捍衛空氣品質 民眾籲實現2028無煤中火
影音
第1804期
捍衛空氣品質 民眾籲實現2028無煤中火
2024-12-19
【記者何依庭、蔣若暄採訪報導】民眾、醫師與立委攜手推倒象徵減煤目標的煙囪裝置,向政府喊話表達捍衛健康與呼吸權的決心。由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與彰化縣醫療界聯盟主辦的「1215台中反空汙.抗暖化氣候集會」,15日於台中市議會中庭廣場展開。活動針對台中火力發電廠長期燃煤發電對健康與環境的影響,呼籲政府實現「2028無煤中火」目標。環團主張政府應戒斷燃煤依賴,透過等量煤改氣與逐年刪減購煤預算,改善中部空污問題,並響應全球減碳趨勢。南投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林翠蘭說:「我們今天站出來,就是希望我們的政府愛民如子,如果把人民當作兒子女兒,他會願意讓他們吸毒?」 根據資料表示,台中火力發電廠去年的碳排放量在全球電廠排名中,僅次於俄羅斯與南韓,名列第三。而在二氧化硫與粒狀物的排放量排名,中火更是全球第一,這些有毒汙染物逸散在空氣中,也被認為是造成台中市肺腺癌罹患率全國第一的主要原因。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周崇光解釋道:「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都是都市空氣品質最關鍵的問題,所以它對於我們中部的空氣品質污染,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子。」 主辦方認為,政府原先推動「煤改氣」政策,計畫以天然氣替代燃煤發電機組,降低空污與碳排放。然而實際執行後,卻因高科技產業的用電需求,在增加燃氣機組的同時,仍未拆除應該被替換的燃煤機組,使中火規模擴張至11.4GW,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這不僅提高中部居民健康與環境的持續威脅,同時加重碳排放淨零壓力,引來社會各界質疑。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劉銘龍補充:「主要影響是他沒有清楚交代,這六部所謂緊急備轉的燃煤機組,它的使用規範是如何。」 此次集會提出四大訴求,包括要求中央與地方政府承諾達成2028無煤中火,推動1:1中火等量煤改氣,每新增一座燃氣發電就應替換一座燃煤機組;要求台中火力發電廠一期燃氣計畫上線後,應減少860萬噸煤炭使用量;並期望立法院通過新版主決議文,逐年減少購煤預算以達成在2029年全面終結台電燃煤發電的目標。立法委員楊瓊瓔表示,燃氣機組安裝好後,就必須拆掉燃煤機組,「才是真正在保護我們台中人的呼吸權。」台中市爭好氣協會聯盟執行長岳祥文也說明:「台灣絕對有條件去發展100%的再生能源,只是在這個過渡期,我們還有個很好的武器就是節能,大廠只要願意減一些些,對台灣的用電量、對整個環境就有非常大的幫助。」 此次集會不僅反映出民眾對台中空污問題的不滿,也呈現社會對淨零碳排的共同追求。在推動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台灣該如何平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降低高汙染能源的使用,並投入再生能源開發,將成為民眾希望政府深入思考的重要議題。
亞洲匹克球好手聚台中 郭庭恩、郭潔恩姊妹奪金
體育
第1798期
亞洲匹克球好手聚台中 郭庭恩、郭潔恩姊妹奪金
2024-11-08
【記者王立昊報導】2024亞洲匹克球錦標賽(以下簡稱APG)10月24日至27日在臺中市網球國際中心開打。來自國立嘉義大學的李宗縉在男子單、雙打公開組皆止步四強,與奪牌失之交臂。女子項目中,來自臺北市立大學的郭庭恩則奪下19+組女子單打公開組金牌(註一),並攜手就讀聖約翰科技大學的妹妹郭潔恩奪下19+組女子雙打4.0組金牌(註二)。 註一:19+開放所有年齡報名,35+開放35歲以上報名,50+僅開放50歲以上報名。 註二:匹克球評級系統按選手實力分1.0、2.0至5.0。此次比賽設有4.0組與公開組,評級超過4.0的選手僅限報名公開組,但開放低層級選手挑戰公開組,與高層級的好手交流。 李宗縉在男單賽事多次與對手打到一分差,最後銅牌戰氣力放盡,無緣奪牌,男雙則與未曾搭配過的泰國選手瓦桑(Wasan Komonrattana)出戰,僅藉比賽中逐漸掌握彼此默契,成功突破語言隔閡打進四強。賽後,李宗縉説:「從小就跟當體育教練的爸爸一起運動,之前是打網球,轉來匹克球只有兩年。」並表示很開心首次參與國際性賽事能打到四強,教練李文田也稱讚他打出氣勢,「基本功都很扎實,剩丁克(註三)的手法還有進步的空間。」並計劃下次讓李宗縉嘗試不同的搭檔,期待在雙打有更好的表現。 註三:丁克(Dink)是一種在網前區域打短球的策略,選手利用這種柔性的打法引誘對手失誤,以及化解對方的重球。 同為李文田子弟兵的郭庭恩表示,自己原本也是網球專項,「是聽家長建議決定嘗試看看,平時主要還是做網球的訓練,目前剛打8個月,過去也僅參加地區性賽事。」對於首次國際賽的體驗,郭庭恩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強遇到的越南選手蘇菲亞(Sophia Huynh Tran Ngoc Nhi)。」這場比賽中,郭庭恩曾被以7:0大幅領先,但他隨即調整打法,終場以15:8逆轉晉級。關於應戰重點,郭庭恩說:「對方打法比較固定,熟悉後就有做一些節奏跟打法的轉變。」在這次取得好表現後,郭庭恩也分享自己未來規劃,「網球跟匹克球還是一半一半,畢業後才會決定要走哪條路。」 「匹克球就是用類似桌球的拍子,在羽球場地打網球。」李文田解釋匹克球的特色,但因為場地大小與網球場不同,在空間感上其實還是與網球有很大的差別,此外,李文田也提到技巧的不同,指出丁克是匹克球獨有的特色,也是成為頂尖選手的分水嶺。 選手也紛紛分享在訓練時共同遇到的困難,例如:不易找到相同程度的選手對練、場館不多,對此,中華民國匹克球協會理事長陳朝鍵説:「還是要通過教練、裁判研習,再由他們下去推廣比較有組織性。」並補充道:「協會正朝加入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努力,獲取更多經費外,期待能登上更大的國際舞台。」另外,陳朝鍵提到此屆APG得到美國匹克球職業協會認可,「目前它是亞洲最大的匹克球比赛,也奠定整個國際地位。」並提到這次公開組的前三名可獲得美國職業聯賽的外卡資格,與美國職業賽接軌。
「夜市大學」首辦永續生活節 逢甲開中部ESG社團先河
生活
第1787期
「夜市大學」首辦永續生活節 逢甲開中部ESG社團先河
2023-11-29
【記者丁盈瑄台中報導】「永續生活節就是要告訴『夜市大學』使用環保餐具的好處。」工作人員游翔鈞表示。今年才創立的逢甲大學ESG永續創新社與逢甲大學大學社會責任中心攜手,於24、25日舉辦校內首屆逢甲永續生活節,提倡讓「沒有學餐」的逢甲大學學生能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陳柏鈞指出,野餐市集在招商面臨許多困難,多數攤商擔心可能會影響顧客量,較少單位願意全面使用環保餐具。 圖/丁盈瑄攝永續生活節總召蕭廷潤提及,逢甲大學是台灣少數完全沒有學餐的大學,又緊鄰學生外食綠洲——逢甲夜市,因此在校內推動使用環保餐具相當困難,外面店家也不易配合,長久以來十分不環保。游翔鈞身為ESG永續創新社員,他強調,校園裡的一次性餐具垃圾常堆積如山,且未妥善分類,而垃圾焚燒更導致空氣汙染。他認為學生可以先從餐具選擇上做起,進而改變校園環境。永續生活節的野餐市集皆未出現一次性餐具,學生紛紛排隊掃碼,向服務台租借循環餐盒、餐具及野餐墊。逢甲大學的郭執安和妹妹郭芸曦一起將租借的野餐墊鋪在大草地上,並拿出木製的湯匙與玻璃餐盒。郭芸曦透露,他們平常都外食,所以也不習慣自備環保餐具;而這次特別主動攜帶環保餐具與環保杯,未來也會更督促自己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永續生活節提供方便的服務,讓未自備環保餐具的學生掃碼就能租借循環餐具,使用後也不需自行清洗。 圖/丁盈瑄攝 郭芸曦與郭執安拿出特別攜帶的環保餐具飲食,在大草地上有說有笑地野餐,後方則是聯合國17項SDGs的旗幟。 圖/丁盈瑄攝市集的另一側是互動展覽,說明如何支持永續農業、改變飲食習慣及降低塑膠廢物量的方法。工作人員陳筑安表示,展示的野餐墊是校內的學生創業團隊「一條蟲三隻腳」研發技術,將廢棄的塑膠袋經加熱壓縮製成。逢甲大學社會責任中心兼任助理陳柏鈞提及,不管是學生或逢甲大學均致力於永續議題,彼此合作可形成一個雙向的動力。「前幾天就有一個學生自製『棧板廚餘箱』的工作坊」,陳柏鈞分享,廚餘常直接被當作垃圾焚燒,但透過棧板廚餘箱,可以讓廚餘有二次用途,且不會散發臭味,更增加土壤的有機質。 陳筑安分享,逢甲大學的學生經常人手一個塑膠袋裝著外食,把塑膠袋變成野餐墊可以減少學校龐大的垃圾量。 圖/丁盈瑄攝ESG永續創新社創辦人鄭景熙指出,北部大學擁有發達的永續性社團,而中部卻尚未形成相應的永續社群,於是他決意要成立社團。作為台中市眾多大學裡的第一個永續性社團,該社希望讓逢甲大學和其他中部大學投入永續議題。蕭廷潤則表示,未來將持續在校園附近推動循環餐具,也計畫舉辦跨校交流的活動,期望在台中共創更美好的環境。
【全運會】上屆冠亞再交鋒 高雄力退台中奪女排首勝
體育
第1783期
【全運會】上屆冠亞再交鋒 高雄力退台中奪女排首勝
2023-10-25
112年全國運動會女子組室內排球賽22日開打,首戰由上屆金牌高雄市對戰銀牌台中市。 圖/杜以璇攝【記者杜以璇台南報導】中華民國112年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全運會)女子組室內排球賽22日在台南市立學甲國民中學開打,首戰便由上屆冠亞軍得主高雄市與台中市正面交鋒。尋求衛冕的高雄市一開局便勢如破竹連下兩局,第三局雖遭遇短暫亂流,但在第四局穩住陣腳,以局數3:1(25-18、25-14、27-29、25-16)順利取得開門紅。 台中市雖防守穩固但仍不敵高雄市壓制,最終以1:3惜敗。 圖/杜以璇攝甫開局,台中市連奪數分展現企圖心,但高雄市迅速找回狀態,台中市不敵對手急起的猛烈砲火,以7分之差由高雄市拿下首局。次局高雄市乘勝追擊,以嚴密的防守封鎖台中市得分機會,再透過數記重扣,以25:14取得聽牌優勢。第三局台中市找回攻擊節奏,透過快攻和小球牽動對方球員,消耗體力。雙方互有來往,局末甚至數度進入Deuce(註)。最終高雄市球員體力受對方戰術影響,雖換上新生代球員童琦芳轉換節奏,仍無法扭轉局面,由台中市奪下本局,暫緩對手聽牌壓力。末局台中市氣力放盡,不敵高雄市連續的重磅扣殺和穩固攔網下,最終由高雄市拿下預賽首戰勝利。註:排球前四局為25分制,第五局15分制。若兩隊24分平手(第五局14分平手)後就行局末平分制(Deuce),直至其中一隊連勝兩分,方可贏得該局。高雄市主攻,臺北市立大學林書荷本次表現亮眼,帶領球隊拿下勝利,但他認為與隊友的默契尚須協調,整體仍有進步空間,「準備期都在打國際賽,所以和隊友共同訓練的時間較少,開局時有點難抓到節奏,但在溝通後就有好很多。」他進一步補充,台中市防守能力穩固,因此需要轉換打法化解對手布陣。同為主攻手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劉雙菱表示,賽前有針對台中市小球以及快攻特別加強攔網訓練,而面對第三局的亂流失分,他回應道:「第三局精神狀態略微鬆懈,沒有開局時專注,雖然有針對對手快攻進行應對訓練,但我方在防守相對沒有這麼積極,幸好後面有再拉上來。」  來自台中市的温以勤(背號14號)與高雄市林書荷(背號7號)皆為隊上攻擊手,在預賽表現亮眼,為隊上拿下數分。 圖/杜以璇攝 高雄市在賽前因應台中市擅長的小球進行加強訓練,賽中積極迎戰拿下勝利。 圖/杜以璇攝台中市方面,目前就讀於日本金城大學,在台中市隊擔任指揮官的温以勤說道:「今天應該會給自己80分,因為我覺得自己在攻擊端還不錯,但像防守最重要的攔網,我今天其實沒有做到很好。」而因傷缺陣的國立體育大學欒妤雯肯定高雄市的陣容完善,極難突破,因此只能盡力而為。對於隊友在場上的表現,欒妤雯點出台中市的快攻手較有優勢,但在戰術層面未能穩定發揮。預賽首戰便是冠亞對決,但高雄市提到,台中市今年上場名單跟前屆差異甚鉅,對此温以勤解釋道:「原本先發名單相差不多,但因為太多傷兵,所以上場很多都是候補的選手。」這也導致台中市的先發砲火空缺無法補齊,即便熟知對手強項卻力不從心。但對於今天的結果,温以勤仍給予讚賞,「是一場滿硬的比賽,畢竟是第一天的賽事而且對上高雄,但隊內有已經快30歲的學姊還在場上拚搏,我覺得我們大家已經做到最好了。」 
台中首場藥香市集 中國醫師生領民眾重返舊城中藥街
生活
第1783期
台中首場藥香市集 中國醫師生領民眾重返舊城中藥街
2023-10-25
【記者丁盈瑄台中報導】中藥的芳香撲鼻而來,瀰漫在日式建築的街道上,許多攤販在叫賣著。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以下簡稱中資系)於21日至22日和台中市中藥商公會、中城再生文化協會等單位一同在台中市中山路(俗稱舊城區)舉辦「藥香時光市集」。中資系主任張文德說:「希望帶領民眾回到舊城區中藥行的前世,並認識今生中藥行轉型的面貌。」 舊城區許多中藥行已退出市場,永生參藥行是現今中山路上少數仍在營業的中藥行。 圖/丁盈瑄攝「這是中資系的名字第一次被放在與中藥有關的大型活動上」,藥香時光市集的發起人張文德熱情地分享。過去中山路上中藥行林立,是全世界中醫藥場所最密集的地方,他認為這便代表中藥對台中具有歷史意義。然而,比起台北、高雄、台南等縣市,台中不曾舉辦過中藥文化的活動,藥香時光市集是第一個。而這次由於是以學校身分參與市集,他希望能和其他攤位不一樣,便決定傳遞中藥用藥安全的衛教知識給民眾。 中國醫藥大學的同學們向民眾介紹哪些中藥材屬於活血藥材,並同時介紹不同中藥的用法及用藥安全。 圖/丁盈瑄攝「中藥也是藥學系的強項,不是只有西藥。」中國醫藥學系暨碩博士班的學生紀旻翰在中藥用藥安全的攤位上,積極地向民眾介紹生薑、當歸、丹參、川芎的用藥安全。「中藥聞起來都一樣啊!」民眾Joy(化名)表示,他說自己以前都分不清楚各個中藥長什麼樣子,只覺得味道都差不多。紀旻翰談起接觸中藥的經驗,他在研究所獲得許多用藥知識,卻一直沒有舞台向民眾介紹用藥安全,而這次的市集讓他大展身手,把中藥知識及配方傳遞給不了解的大眾。他很高興能夠與深耕在地的民眾互動,讓他更認識過去台中的「中藥街」。 中國醫藥大學的同學們向民眾介紹哪些中藥材屬於活血藥材,並同時介紹不同中藥的用法及用藥安全。 圖/丁盈瑄攝市集上,有中藥行老闆在燉煮雞湯、師傅幫外國人把脈,也有民眾在體驗杵藥,人潮絡繹不絕。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學生張益維與國立成功大學藥理學科暨藥理學研究所學生張雄皓,他們共同創立新創公司「百絡生技」,在攤販上請民眾試喝他們一同研發的洛神花潤喉茶,他們以大學生的角度販賣中草藥產品,希望可以打破年輕人覺得中藥很難喝的印象。 張益維與張雄皓創辦名叫百絡生技的新創公司,一同在市集販賣有寧神、潤喉作用的草本複合配方產品。 圖/丁盈瑄攝「以前沒特別注意到舊城區的中藥行。」民眾唐洪翔一邊吃著用中藥煮的水餃,一邊回答。雖然他只是路過,但他的論文剛好是研究舊城區的影像,市集幫助他了解舊城區的中藥文化。民眾文馨表示,家裡平常就有在吃中藥,但多數的台灣年輕人應該不會注意到中藥文化,覺得就是「黑黑的一碗湯」,這個市集能讓大眾引起好奇心。藥香時光市集帶領民眾回到過去中藥行林立的時代,復甦已沒落的舊城區中藥文化。中資系將結合產官學三方不同的力量共同推廣中藥多元性,他們未來也會與無印良品、博物館、米其林餐廳等單位合作,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成為「現今中藥文化」的開端。
延續全民運備戰亞洲盃 滾球國手絕地反擊再奪金
體育
第1768期
延續全民運備戰亞洲盃 滾球國手絕地反擊再奪金
2022-10-19
【記者吳冠緯台中報導】111年臺中市議長盃法式滾球錦標賽16日在風雨中於台中廣四公園開打,社會公開組最終由高雄醫學大學陳宥甫及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陳宥廷、戴侑軒組成的「快打部隊」擊敗「成功長頸鹿A」奪下金牌。 法式滾球場地多為泥地與碎石球場,色球為目標球Jack,金屬球為滾球,比賽中透過投擲滾球靠近Jack(pointing)與將對手的球擊開遠離Jack(shooting)得分。計分方式為雙方滾球都擲畢後,滾球最靠近Jack的那方贏下該局,且看對手最靠近Jack的滾球與Jack的範圍內,有幾顆自己的滾球。每顆滾球算一分,贏得該回合的隊伍可以換邊投擲Jack開始新回合。  圖/吳冠緯攝本次賽事眾星雲集,不少111年全民運動會奪牌選手參與比賽。除了有男子組滾球雙人賽銅牌選手留暐倫參賽外,本屆全民運男子組三人賽金牌,同時也是2022法式滾球亞洲盃錦標賽國家代表隊所組成的「快打部隊」也同樣登台較勁成為奪冠熱門,然而,如此勁旅卻在八強賽陷入苦戰。八強賽前三局由沙鹿地區高中生組成的「沙鹿登dua郎」一路領先,至第四局起「快打部隊」才成功破蛋開始追分,並在時間結束時戰成4:4平手,最後在關鍵加賽第七局以5:4一分險勝。不過,進入決賽後,「快打部隊」勢如破竹,前五局皆未能讓對手得分,最終以10:3笑納冠軍。 選手們在賽前會先至比賽場地擲球練習手感並適應場地,決賽由「快打部隊」對上「成功長頸鹿A」,雙方賽前一同在場上試擲滾球。  圖/吳冠緯攝賽後,「快打部隊」隊長陳宥甫表示,今天團隊表現不錯,但有幾局遭遇亂流,「就是保持平常心,處理好手上的球後再把壓力丟給對手。」他也補充,三人賽制下,一人狀況不佳時其他隊友可以補上,因此整體沒有大問題。陳宥甫也提到,經歷國手選拔及全民運後,隊友間的默契與信心均有提升,且作為規模最大的比賽,全民運奪金對備戰11月亞洲盃幫助甚大。 不同於其他隊友皆選擇就讀體育學系,目前就讀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的陳宥甫期許運動醫學能帶給自己不一樣的視野,以防護員的角度了解不同領域的運動。  圖/吳冠緯攝法式滾球在台發展仍處起步階段,對此,台中市體育總會法式滾球委員會總幹事張家菖表示,國內目前面臨的問題首先為場地數量不足,導致舉辦比賽難度提高且規模受限;再者為缺乏室內場地,使天氣成為比賽的一大變數,留暐倫則提到室外場地的不便,「下雨時泥沙會影響手感,原本用來擦拭的布也會因雨勢無法保持乾燥。」 目前就讀逢甲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的留暐倫於全民運動會男子組滾球雙人賽斬獲銅牌。他表示過去在遇到國手、體育學系選手時會因實力與經驗的差距而害怕,但全民運奪牌使他在心態上有所成長。  圖/吳冠緯攝除了再次提及場地問題外,陳宥甫也對賽事選訓提出意見,他表示,以本次亞洲盃為例,11月舉辦的比賽卻於9月才進行選拔,略為倉促的行程易導致備賽時間受壓縮,選手也需在尚未確定入選時即預留出國空檔。 「快打部隊」選手在比賽中討論戰略,三人賽中的角色分別為投擲滾球靠近Jack的pointer、將對手的球擊開遠離Jack的shooter以及根據戰況調整戰略的middler。左後方為教練許靖民,目前任教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學系。  圖/吳冠緯攝論及法式滾球在台展望,張家菖表示,滾球操作簡單且成本低,期許從樂齡族群著手,吸引人口投入。「快打部隊」教練許靖民則指出,滾球未能進入2024巴黎奧運將對未來發展造成影響,「國內體育發展以亞奧運項目為主,因此滾球會比較難推廣」。
中教大成箇中「巧」楚   三戰逆轉終奪冠
體育
第1755期
中教大成箇中「巧」楚 三戰逆轉終奪冠
2021-10-27
【記者李昀璇雲林報導】「防守!」三名球員呈蹲姿排列在禁區線前,在敵方射網的剎那間,雙膝跪地並以全身力量接下球。中華民國110年全國師生盃巧固球錦標賽(以下簡稱師生盃)於21日至25日在雲林縣麥寮社教園區預定地舉辦。其中,女子組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敗部復活奪冠,而社會男子組則由國立體育大學以全勝之姿拿下冠軍。 由於球撞到球網的聲音類似法文的「Tchouk」,因此被命名為Tchoukball,中文翻譯為「巧固球」。此外,由於巧固球禁止球員間肢體接觸,規定不得阻擋與攔截敵隊球員,因此巧固球也有「君子球」之稱。 圖/李昀璇攝往年師生盃會同時選拔國手,今年由於疫情嚴峻,國際賽相繼取消,因而停辦國手選拔,使今年的師生盃規模大幅縮減。中華民國巧固球協會秘書長方慎思表示,疫情前參賽隊數超過一百隊,本屆師生盃參賽隊數則銳減至48隊。即便如此,各隊球員不因此懈怠,卯足全力盡情享受比賽。比賽採雙淘汰制,若敗部隊在決賽中打敗全勝隊伍,將會進行最終戰,該場勝者確定奪冠。在社會女子組決賽中,由中教大出賽「OH屏北辣台妹」(以下簡稱屏北)。雙方曾於23日交手,由屏北勝出,時隔一日,中教大成功從敗部闖入冠亞賽,揹著一敗紀錄再度與屏北碰頭。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在決賽前提振士氣,圍繞成一圈,彼此互相加油打氣。 圖/李昀璇攝開局雙方僵持不下,但中教大以堅強的防守多次阻擋屏北得分,險勝敵隊收下首局。延續團隊氣勢,中教大次局拉出4:0的攻勢,逼迫屏北喊出暫停,暫停後屏北狀態仍未恢復,使中教大奪得九分的領先,拿下第二局。在第三局中,屏北連續得分,然而在倒數60秒中,中教大重整旗鼓,一舉連得兩分,最終中教大以41:32擊敗屏北,成功敗部復活。進入與屏北的最終決戰,中教大憑藉著勝場氣勢順利拿下兩局,以36:28力壓屏北,成功雪恥,抱走冠軍寶座。賽後中教大隊長呂品君分享,此次出賽成員中較多新進學妹,且今日的對手強勁,再加上疫情因素較少練習,因此拿下冠軍是意料之外的結果。而從敗部打至總決賽,中教大今日早上即進行三場賽事,中教大隊員何佳軒說明,在比賽中有刻意保留體力,以穩定步調應戰,確保每一場比賽都能獲得勝利。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奮力接球,以堅強防守阻擋敵對得分,順利雪恥,拿下冠軍。 圖/李昀璇攝在男子組冠亞賽中國體與國立臺南大學碰頭,開局國體便快速拿下兩分,隨後以穩定的節奏,祭出多變的攻擊,以七分之差拿下首局,並再以精準的防守預判,不讓對手有得分機會,於第二局持續保持領先。雖然最終局中雙方緊咬比分,以平手收局,國體仍以總分50:41毫無懸念奪下冠軍。 國立體育大學展現絕佳默契,隊員間左右交叉傳球,再快速將球射網發出攻擊。 圖/李昀璇攝長達十個月未出賽,談及今日隊友間的默契,國體隊長鄭博仁自信地說:「滿分100分至少有90分。」國體隊員陳宣霖則認為,雖然長久未練習,但隊友間默契依舊,「我們相信我們的隊友,因此都非常有信心。」 巧固球規則中,持球隊不得傳球超過三次,持球者身體部位不得與地面接觸超過三次,同一球網也不得連續射網超過三次。因此,球員在場上會互相以「1、2、3」提醒隊友,避免違反規則。國立體育大學球員奮力射網得分。 圖/李昀璇攝往年台灣的巧固球代表隊憑藉在國際賽中的優異表現,增加在國內的曝光度,然而今年國際賽取消,也因而失去曝光管道。所幸,知名節目《全明星運動會》於今年五月首度播出巧固球競賽,更選定巧固球為該季總決賽比賽項目。對此,鄭博仁樂見於節目播出的推廣效益,他說:「因為巧固球是比較冷門的運動,藉由全明星運動會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巧固球,」方慎思也期望能透過串流平台的播放,提升巧固球在亞洲國家的能見度,並期盼未來巧固球能正式納入亞洲運動會項目,給予國內選手更多未來的可能性。
串聯台中古蹟 復古舞蹈嘉年華望帶動舊城發展
生活
影音
第1735期
串聯台中古蹟 復古舞蹈嘉年華望帶動舊城發展
2020-11-05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黑立安、吳季柔、林子頊綜合採訪報導】舞台上響起經典的懷舊舞曲,身穿復古衣裳的舞者,隨著音樂婆娑起舞。由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舉辦的「2020台中國際舞蹈嘉年華」10月31日登場。來自全台各地的民眾齊聚於舊車站前廣場共襄盛舉。有別於以往的風格,嘉年華今年以「復古」為主題,期望讓參與民眾重溫舊時代的感動。為打造活動的復古氣氛,主辦單位特別將主舞台設於舊車站前廣場,結合周邊像是台中州廳、大屯郡役所、 舊市議會等舊城區建築,讓民眾可以在參與嘉年華之餘,就近參觀這些百年歷史築。市長盧秀燕說明,活動選在舊車站舉辦,民眾可以同時欣賞舞蹈與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觀光旅遊局主任秘書林鴻文則指出,中區周遭有許多舞廳,也是台中市古蹟建築最密集的地區。他表示,希望能夠透過活動,讓年輕舞者回流,也讓老中青三代交流不同的舞風,「讓大家一起來共舞。」近年來,台中市政府致力推廣古蹟的運用。自民國107年起,文化資產處及都市發展局開始為期三年的「台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此計畫包含整頓台中州廳、台中刑務所演武場及綠空計畫空間。都發局都市更新工程科長黃金安期望,透過文化資產修復及高科技軟硬體設備創新,能打造新舊共榮的特色景點。此外,都發局於同年新增「大車站計畫」,整頓後車站古蹟及周邊倉庫群,預計將新民街倉庫打造成食農教育基地,並融入台中特色農產及創意市集。而後火車站建築及20號倉庫群,將轉變成主題式特色書店,讓在地居民能享受開放式閱讀空間。台中存在不少古蹟建築,透過政府政策推行及民間宣傳投入,吸引更多觀光人潮。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學士班學生徐詠婕說:「如果政府沒有推動這種觀光的話,像我們這種外地遊客就不會知道這些景點。」他認為,這些復古場景除了讓外地遊客認識特色古蹟,也給予年輕人創業契機。再現的歷史場域,不僅讓外來遊客一窺台中過往的城貌,也幫助當地政府整合交通網路,吸引商家進駐,連帶帶起經濟與產業發展。政府期望能藉由翻新計畫,讓民眾更加了解台中的歷史背景脈絡,並創造更多發展可能。
中市搭懷舊風潮 跨代舞動沒落大舞廳
生活
第1734期
中市搭懷舊風潮 跨代舞動沒落大舞廳
2020-10-29
【記者林子頊台中報導】「啦啦啦啦~盡情搖擺~」老、中、青年沈浸在經典老歌中翩翩起舞。這是24日白雪大舞廳的「復古舞會」,老少透過肢體語言跨越時代的鴻溝。舞會以「復古服裝」為裝扮主題,期望能讓參與的老年人重新回味初次舞蹈的喜悅,也讓年輕人穿越時空回到60年代。 「2020台中國際舞蹈嘉年華」的系列活動復古舞會24日在歷史悠久的白雪大舞廳舉行,今年舞會以「復古服裝」為裝扮主題。 圖/林子頊攝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在歷史悠久的白雪大舞廳舉辦復古舞會,為「2020台中國際舞蹈嘉年華」系列活動之一。舞會活動內容多元,除了播放各年代的舞曲,包含抒情老歌、電子音樂等,讓民眾到舞池搖擺外,也有服裝人氣票選活動及舞蹈競賽。參與民眾多穿著70、80年代的中西式服裝,例如喇叭褲、亮片裝、中式旗袍、中山裝等。獲得「今日我最靚」服裝設計獎的劉曉諭,期待能呈現上海風,以亮眼的紅色喇叭褲搭配點點襯衫,頭上戴著一頂復古捲造型,拿下了冠軍。劉曉諭認為老少可以藉由舞技交流,他非常享受於跨世代復古舞會的氣氛。 獲得「今日我最靚」冠軍的劉曉諭,呈現出復古上海風,以亮眼的紅色喇叭褲搭配復古襯衫,頭上戴著一頂復古捲造型。 圖/林子頊攝白雪大舞廳在台中佇立57年,是目前台中市唯一領有正式「舞廳牌照」的老字號舞廳。隨著時代的轉變,舞廳雖然逐漸沒落,仍保留60年代的風格,充滿懷舊與復古情懷。參與民眾陳香美說道:「大部分台中人只認識金錢豹,就像台北人只認識黑美人,我今天才知道原來白雪大舞廳這麼傳統這麼復古。」舞廳老闆蔡泗龍熱情地配合場地的租借,也將持續積極推動台中市政府觀光產業的發展。 老年人和年輕人舞動於舞池中,運用舞蹈跨越時代的鴻溝,透過肢體的表現認識彼此。 圖/林子頊攝復古舞會搭上懷舊風潮,讓逐漸沒落的舞廳重獲新生。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蕭米妮因好奇電影中舞廳的真實樣貌報名此舞會。她說:「以前認為白雪大舞廳是個廢墟,沒想到有在運作,對舞廳有了新的認識也感到新奇。」她認為舉辦復古主題的活動,可以振興這些有年代的建設,是創新的發展機會。當今掀起了復古流行,許多年輕人也開始嘗試復古穿搭。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徐嘉妤認為,復古風的流行使年輕人跟年長者有共鳴,產生新的話題。 復古風的流行使年輕人跟年長者有共鳴,也藉由交流舞技產生新的話題。 圖/林子頊攝不只年輕人玩得過癮,長輩也拋開拘束樂在其中。身為在地台中人的李如芬分享,拉近時代的距離不需要語言,能運用舞蹈的元素透過肢體認識彼此。蔡泗龍看見老少舞動的樣貌說道:「大家互動的活潑程度超越我的想像,看大家跳得開心,我也跟著想跳起來。」他表示復古舞會雖然沒有表現出印象中上海百老匯的景緻,卻讓他看見了新時代的復古,他期待能讓台中的文化增添更多情味。 長輩在復古舞會認真打扮,身穿亮眼奪目的傳統服飾,藉此機會重新回味過去跳舞的感動。 圖/林子頊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