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社論】性騷擾申訴管道形同虛設 求助無門的窘境何時能解
校園
第1712期
【社論】性騷擾申訴管道形同虛設 求助無門的窘境何時能解
2019-11-08
日前,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學姊」黃瀞瑩遭市府顧問劉嘉仁言語騷擾的傳聞甚囂塵上,據《鏡週刊》報導,騷擾事件早在9月初發生,劉嘉仁為協助柯市府籌劃區域立委選舉事宜,多次於下班時間傳訊息給黃瀞瑩,訊息內容除必要公事,另有多次的噓寒問暖、生活叮嚀,令黃瀞瑩不堪其擾。然而,事發至今已過兩個月,台北市政府勞動局才終於在10月31日的北市府總質詢上,屈服於市議員的砲火抗議,被逼著表示將介入調查。究竟是哪一套處理程序,需花費近兩個月時間的等待才正式進入調查階段?1990年代中期,性別平等運動於台灣萌芽,一連串性別平等法案亦在往後幾年相繼出現,屢經修訂的各項性別法案看似漸趨完備,實際數據卻不符期待。以公司內部的性騷擾申訴管道為例,《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3條規定,雇用30名以上員工之企業必須設置性騷擾申訴專線和信箱、與勞工代表共組申訴處理委員會等四項責任,但從勞動部公布的數據資料顯示,直至2017年,仍有48.6%受訪者表示公司未設置性騷擾申訴專線、49.9%表示公司甚至沒有組成性平委員會。申訴管道本屬第一線防治措施,設置情形卻如此不樂觀,難道性平教育在台灣也是某些政客眼中的「假議題」嗎? 當在校園或職場遭遇性騷擾等相關情況,受害者應按照衛生福利部所制定之性騷擾事件申訴流程進行申訴。 圖/取自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官網10月中旬,筆者在大學課堂中耳聞一名學妹敘述自己約莫半年前曾因校外人士騷擾,而通報校內性別平等委員會的案例。據她所述,負責接洽的性平會人員屢次勸她,被騷擾不是件光彩的事,不需宣揚,也多次說出「頭髮應剪短一點」、「別穿裙子穿褲子」等毫無性平意識之言論,當下聽完她分享的同學們無不目瞪口呆,不可置信上述言論竟出自「國立政治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第一線承辦人員口中。令人擔憂的是,政大性平會已不是第一次出包。2017年,政大一名女學生就曾在臉書寫下一長文,描述自己遭受性侵後向校方求助,卻在校內性平會的處理過程中受到二度傷害的經驗。文中提到與她接洽的性平會負責人仍以「受害者沒有保護好自己」的態度處理,著實令人心寒。國立大學的校內行政人員隸屬中央管轄,倘若第一線承辦人員皆以此態度與方式面對被害學生,那政府花費大把公帑設置相關單位的必要性究竟為何?被害學生又該向誰求助,才不至於遭受二次傷害?從職場社會、數據統計再到校園事件,台灣處理性騷擾事件的妥善程度堪憂,除了事件層出不窮的發生,負責處理案件的第一線人員也多次遭人詬病。民國98年,教育部公布的〈 98 年度大專校院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訪視評鑑總報告〉中早已將校園性平會「調查之人力不足」或「缺乏專業人力培訓以處理案件」列為亟欲解決的問題之一,但近幾年,多所大學之校內性平會卻還是以人力不足為由,多次遭被害學生投訴並未妥善處理通報案件。已存在近十年的問題仍潛藏校園之中,懸而未解,我們何時才能發現性別議題的嚴重程度未曾緩解,從制度中找出錯誤和漏洞、確實落實性平教育,讓性平教育不再淪為形式上的空談。
首屆彩虹親子嘉年華寓教於樂 盼普及孩童性平教育
生活
影音
第1711期
首屆彩虹親子嘉年華寓教於樂 盼普及孩童性平教育
2019-11-01
【記者黃雪瀅、朱姰霖台北採訪報導】小朋友舉起彩虹棒,激動得跳起來搶答問題。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為配合每年10月底的同志遊行,於10月26日舉辦第一屆彩虹親子嘉年華,鼓勵父母帶孩子上街,以親身參與遊行的方式,教育孩童性別平等知識。參與活動的民眾阮財陽表示,活動讓孩子知道社會上有不同性向及性別角色,讓孩子學習尊重彼此。另外,活動邀請來賓說故事,以台灣第一本描寫熟人性侵的兒童繪本《蝴蝶朵朵》為題材,警示孩子在遇到危險時應向父母求助,教育孩子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教育其實是要經年累月,不可能我講了一個故事就知道。」表演來賓水晶麻將認為認為,性平教育的傳遞並不是通過一次活動就能成功。此次遊行是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後首次舉辦,使活動意義格外重大。然而,同志家庭收養子女的法律尚未完善,目前僅限單身者收養,且無法進行人工生殖。因此現場也提供人工生殖中心諮詢和法律顧問服務,由專家協助未來欲組織家庭的同性伴侶。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常務理事洪于珊觀察,台灣擁有好的醫療資源,人工生殖技術也相當進步,但僅提供給不孕的異性戀夫妻。因此,洪于珊希望人工生殖可以開放給單身的女性或者同志家庭。儘管同性婚姻專法已通過,同志族群在生活中仍處於相對弱勢。活動除了為同志家庭發聲,也示範如何透過親子活動傳遞性平教育,期盼同志家庭的養育權利能獲保障的同時,家長也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性平教育。https://youtu.be/PB1gYG1LRhY
性平教育假消息瘋傳 恐誤導民眾影響公投
校園
影音
第1689期
性平教育假消息瘋傳 恐誤導民眾影響公投
2018-11-22
 【記者陳韻如、陳宣懿、李昕芸綜合採訪報導】凱道上,支持性別平權的民眾齊聲吶喊口號,希望大眾能返鄉參與同志婚姻及性別教育公投。現場吸引超過十萬人到場響應,但挺同人士仍擔心,反對方為獲得選票,利用假資訊誤導民眾的舉動,恐怕會影響公投結果。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副教授李佩雯提到,目前愛家公投為了搶奪選票不擇手段,模糊大眾對於10案、11案、12案公投主文真正內容意涵的了解。李佩雯表示,愛家公投的目的在於拉攏對立方、立場中立者,或不太了解公投實際內容的人。隨著公投逼近,社群媒體上流傳多項不實資訊。例如愛家公投人士宣稱,性平教育公投案強迫國中國小學生學習同志教育,並強調同志教育會教導孩子變成同志。雖然教育部已成立「性別平等教育資訊澄清專區」澄清性平教育相關留言,也點出同志教育的重要性在於避免校園性霸凌,但仍有不少家長會受到假資訊的影響,對同志教育產生疑問。世新口語傳播所學生郭柏妤強調,教育部已出面澄清性平教育的課本中並沒有變性等內容,有關單位也製作了許多相關影片和懶人包,用以解釋被編造的虛假消息,「但還是有人只相信他們所看到的消息」。透過社群媒體,人人都可擔任傳播者的角色。任何人都能在網上發表意見、轉發資訊。但專家也提醒,民眾轉發消息前,應先主動查證訊息真假,避免散播假消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黃兆徽認為每個人都需要擁有基本的媒體素養,他說:「就是接觸到訊息不要都以為是真的,想要轉發之前,一定要先初步確認它應該是真的,才轉發。」在議題的討論過程中,民眾本就會因立場不同,而有多元意見。但各方在爭取支持者的同時,理應傳遞正確資訊,以讓社會大眾能基於事實判斷,而非有心人士為了選票考量,刻意利用錯誤資訊誤導他人,影響最後的公投結果。https://youtu.be/B1ntMMQYU1Y
14萬人上街同遊 盼落實性平教育
校園
第1686期
14萬人上街同遊 盼落實性平教育
焦點
2018-11-01
【記者劉信秀台北報導】上萬支彩虹旗在空中揮舞,所有人不論性別與身份,盡情妝點自己、展現自我。第16屆台灣同志遊行於10月27日在凱達格蘭大道展開,主辦方也在遊行中提出「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的議題,盼社會關注性平教育,現場更有超過20個大專院校團體一齊走上街頭支持。 第16屆臺灣同志遊行於10月27日展開,吸引到近14萬人參與,規模為全亞洲最大且超越歷年紀錄。  圖╱劉信秀攝然而近年來,大學校內性平爭議頻傳,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專案經理張明旭認為,大學校園內從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意識都相當缺乏。如長庚大學從去年9月開始,就因校方不讓跨性別學生住進符合自己性別認同的宿舍中,而產生一連串爭議事件。長庚性別納異陣線社員、醫學系學生潘仁顥說明,在跨性別學生提出住宿需求後,校方緊接著便在學務會議中修正宿舍管理辦法,明文增訂以身份證性別欄進行性別認定的「男、女分宿制度」。此舉當時遭學生代表質疑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也不顧跨性別學生住宿需求。然而校方回應,修法僅是明文化現行做法,未來若身分證相關政策有改變將再進行修正。 近年校內發生跨性別學生住宿爭議的長庚大學,也有學生以「性別納異陣線」社團聲援此次遊行。  圖╱劉信秀攝潘仁顥補充,校方最終因校內性平會來函以及校內學生自治團體發起的連署,決定以「多元需求宿舍」結束此次爭議。然而他認為,目前宿舍設置的更像是要以「多元需求」刻意將問題去性別化,模糊校方在爭議事件中需要面對的性別問題,而跨性別學生住宿的爭議案件也尚未真正的解決。 此次遊行共有超過20個大專院校團體參與,台大男同性戀社也透過看板支持訴求及性平教育。   圖╱劉信秀攝除了長庚校內的爭議外,輔仁大學也於2008年公開發表聲明反對《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條文內容,認為保障懷孕學生的受教權違反天主教教義。輔大性/別研究社社長簡伯融認為,當時校內對性別議題態度保守,甚至公開違反《性平法》。他指出,但因近年性平意識普遍,校方也隨著社會潮流的變遷,校風逐漸開放,不僅開始接受同性戀以及性少數族群,也開放校內舉辦彩虹週等相關活動。「但同學之間還是會引用女性性侵受害者的供詞去開玩笑。」簡伯融表示,即使學生普遍能接受性少數族群,但其他層面的性平教育仍有需加強之處。 參與遊行的大專院校團體也設計不同的立牌和看板,表達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支持。   圖╱劉信秀攝張明旭認為,許多大學未落實針對教授或講師的性平教育,更是問題所在。「教育者當頭進行歧視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同志遊行現場志工、政大外交學系的彭紹宇建議,校內教職員可在研習講座中加入性平宣導,學生則透過適當必修學分,培養校內各方對於相關議題的認識與理解。
【社論】大學迎新涉及騷擾 校方應落實性平教育
校園
生活
第1666期
【社論】大學迎新涉及騷擾 校方應落實性平教育
2017-11-22
「迎新」是各校大一新生重要活動之一,多由學長姐主辦,透過團體活動讓新生相互熟悉,也是學弟妹認識學長姐的大好機會,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新生快速認識系上同學。立意良善的迎新,近幾年卻因為活動內容過於「色情」,頻頻躍上新聞版面。對此,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16日對教育部提出糾正案。監察委員高鳳仙調查「公私立大學舉辦迎新活動,部分活動內容引發性騷擾或性霸凌之疑慮」案件,調查顯示自民國102年至106年,共有11所大學部分迎新內容涉及性騷擾或性霸凌,但教育部並未積極查明實際案情及件數,實屬不當。其中更有校方延遲校安通報、通報類別錯誤、未依法將案件交由性平會調查、未成立調查小組及未提出調查報告等諸多重大疏失。且每逢開學季,各大專校院、科系,甚至各地友會皆可能舉辦迎新,但當中是否有更多隱而未現的性別不尊重、不友善?高醫性別研究所教授成令方曾表示,沒有徵求他人同意,任何觸及有關身體權力的要求就是性騷擾,倘若是在迎新上要求新生做踰矩的行為更是集體公開的性騷擾行為。台灣性平教育推廣多年,且從小學階段即開始實施,但學生卻無法將性別尊重實際體現在活動內容上。大學選課自由,並未硬性規定學生必須修習性別相關課程,然而單憑十二年國教的性平教育,則可能因為過度單向的資訊傳遞,導致性平教育扎根不夠深。為避免相似的問題再度發生,首先公私立大學應訂定校外活動輔導注意事項,並且協助各社團幹部建立正確觀念。校方也應積極協助學生在活動上更落實性別尊重;一旦發生問題,校方更需確實通報,並進行性平調查。長遠看來,我們需要更完善踏實的性平教育,讓大學生理解性別議題就在日常生活的實踐裡、建立尊重他人的意識,並勇於對超越尺度的行為說不。
【社論】助同志面對親密暴力 校園應加強性平教育
校園
第1663期
【社論】助同志面對親密暴力 校園應加強性平教育
2017-11-02
2017台灣同志遊行以「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慾跟上來」作為今年主題,呼籲大眾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視,尤其在性別認同、性傾向、性別氣質等的尊重。本屆作為同婚釋憲後首場同遊,吸引近12萬人走上街頭,是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儘管性別友善風氣在同婚釋憲後,已軟化在社會對於同性戀者的刻板印象。但上個月在國立台灣大學發生一死三傷的潑酸情殺案,卻又因兇嫌與被害人同性情侶身份,及被害者曾遭其家暴的問題,引發關注討論,甚至網路上廣傳仇視同志言論。此次案件也喚起大眾對於校園情感教育的關注。親密關係的暴力不只會發生在同性戀身上,異性戀同樣也會,但這兩者之間,更需要重視的是前者。同性戀者不論在情感的學習資源或支持系統上,通常無法和異性戀享有同樣權益。當他們面對情感挫折時,更常受限於社會規範枷鎖的框架。因畏懼同儕、家人或社會排斥的眼光,同性戀者通常只能壓抑自身情緒,求助困難度高。在內政部民國101年委託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潘淑滿調查的〈親密關係暴力問題之研究〉報導顯示,在異性情侶間遭遇親密關係暴力行為時,有八成以上的受害者會求助正式社會資源系統,如家暴中心、社會局等。但在同志近一年的親密關係暴力事件中,卻高達七成受訪同志並無向任何人求助,甚至有三成認為求助也沒有用處。因此,校園內除了設置基礎情感教育課程外,性平教育觀念也應完整建立。若性平教育能真正落實於學校,並協助學生在求學過程中了解面對性別傾向、認同與他人不同時不應畏懼。讓所有人都敢於表達情感,無須擔心外界異樣眼光。此外,校內心理諮商單位也須完善。不僅需確保諮商員對多元性別傾向、特質的尊重,以及加強親密關係暴力個案評估的敏感度、處理流程的專業度。諮商單位也應積極進行初級預防的推廣教育,如辦理相關講座或講習,讓師生都意識到親密關係暴力的嚴重性與可能影響性。親密關係暴力絕非只發生在特定人士身上。但不論異性或同性戀,都應擁有尋求社會資源協助的權利。當社會性平教育概念普及、所有人都擁有不被歧視的話語權及身份時,才有可能預防悲劇再度發生。 
12萬人破紀錄 彩虹旗飄揚凱道
校園
第1663期
12萬人破紀錄 彩虹旗飄揚凱道
2017-11-01
【記者劉穎為台北報導】第15屆台灣同志大遊行10月28日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行,本屆為同婚釋憲後首次遊行,吸引20多國共襄盛舉,並有大專院校、民間團體等150多支隊伍報名參與,總人數超過12萬人打破歷年紀錄。本次主題「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慾跟上來」,主張性別平等教育應推行至社會大眾,促進不同個體間相互理解、尊重。 遊行開幕式以彩虹旗圍繞台灣島的意象,傳達希望台灣社會能走向多元尊重。 圖/劉穎為攝遊行總召小白表示,相較同婚法一刀劃下制度上的保障,性平教育更能深入影響社會大眾對性少數族群的理解。他認為,性平教育會隨著學生畢業、進入社會後,成為大眾的價值觀,因此性平教育才是塑造社會對性少數族群態度的根本。 17個性別友善學生社團組成「北台灣學生性別社團聯盟」。 圖/劉穎為攝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李承浩表示支持性平教育列入課綱,讓任何性別氣質的人都能被溫柔地對待,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面對以保護孩子為由而反對性平教育的人,台大女性研究社社長、歷史學系學生陳奕豪表示,這種作法犧牲了不符合性別模板的孩子的權益,使他們在為自己性別認同或性傾向困惑徬徨時,得不到適當的教育與幫助。他認為:「性平教育不是要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教孩子懂得尊重差異。」陳奕豪也表示,有些教授或老師常不自覺做出帶有性別歧視或性別刻板印象的言論,希望性別平等的意識能不論師生地進駐到所有課堂上。 學生舉著對性平教育的訴求參加遊行。 圖/劉穎為攝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學生陳思頻舉著一張畫有女性裸體的看板參加遊行,傳達人人需要正視情慾需求,鼓勵大眾不必因為教育體制避談「性」而壓抑自己的慾望。對於目前課綱缺少性教育的問題,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學生朱芩希認為學校性教育只侷限於生理層面,欠缺情愛關係、性慾處理的正確知識,導致許多因為無知而產生的有色眼光與歧視。陳奕豪則表示避談情慾話題反而會放任孩子去吸收網路上流傳的色情資訊,更容易得到錯誤觀念,希望能有具性平意識的老師授予知識,讓孩子用多元的眼光看待情感與慾望。「性解放」也是本屆遊行焦點之一,長久以來性解放被冠以色情的汙名,然而其原意是指「對抗與性和情慾相關議題的壓迫,並去除標籤的行為」。政大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社長、地政學系學生謝家宇以因蓄髮而被懲處的警員為例,認為「國家不能因為性別刻板印象限制個人留長髮的權力。」他提到,多數人對性解放的印象是充滿色慾與荒唐的,但他表示性解放是將對性別不平等的規定與習俗剔除,解放被壓迫的個體使每個人真正擁有自由平等的權利。
【社論】落實性平教育 應先力推教師培訓
校園
第1638期
【社論】落實性平教育 應先力推教師培訓
2016-11-24
中原大學、輔仁大學反同志聲明、國立成功大學性別課程、國立台灣大學試卷用語爭議皆引發學生抨擊。顯示大學生對於校方言行,及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內容有一定思辨能力。然而大學以下學生通常需教師以各式教材教導,方能深入了解相關議題。但教師教學內容是否真實符合性別平等教育內涵?據「友善台灣聯盟」民國101年調查,近六成青年同志曾因性傾向遭人傷害,且被傷害經驗過半集中在國中階段。而有23%同志表示18歲前不曾接觸同志友善資源,顯示校園性別教育的不足。《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明文規定,課程應涵蓋同志教育。然課本內容目前仍以「兩性」平等為大宗,忽略LGBTQ族群;更有高中教師自行編列「與『異性』交往的態度和認知」教材,由此可知部分教師性別意識的薄弱。教師性別思維當從師資培育階段養成,然而教育學科中相關課程有限。主因為該類課程並非必修,且教師資格檢定考也未納入考科。「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更指出,102學年4000多名師資培育生中,不到三成修過性別課程。在談落實性別教育前,政府應先厚植校園性別平等環境,其中以培養具有性別意識教師為要。教育部除需將多元性別納入教材、更改教師性別平等教育為必修,投注資源使其有管道學習如何談論性與性別觀念同樣重要。塑造友善環境並培育合適師資,才能減少校園霸凌甚至自殺案件。去年中央政府將性別經費砍到剩總預算的0.12%,為近十年來第二低,此舉恐讓性別平等教育發展走回頭路。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