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餐旅業需求回升 望中高齡者補人力缺口
校園
影音
第1787期
餐旅業需求回升 望中高齡者補人力缺口
2023-11-30
【記者杜以璇、孔德皓台北採訪報導】由於疫情逐漸趨緩,餐飲與旅宿的需求回彈,導致長年處於人力短缺困境的餐旅業面臨更嚴重的缺工潮。對此,政府鼓勵業者聘用中高齡及二度就業求職者,希望緩解缺工問題。景美就業服務站站長王述芬說明雇用中高齡者的原因,「就是他們還滿吃苦耐勞的,如果說他們能夠去做的話,其實一般來講他們配合度都滿高的。」行政院勞動部在14日公布明年一月各行業的人力需求調查結果,預計餐旅業的需求為7248人,創下歷年同期新高。旅館前臺人員劉耀祖指出,「現在疫情結束了,開放觀光之後,以現有的人力其實是不夠用的,我們必須要再增加人手。」為了解決餐旅業缺工情況,勞動部推出「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針對中高齡者及二度就業婦女提供就業獎勵金補助。若符合身份資格,全時工作者每月給予1萬元,偏遠及特定地區再加碼3千元,而部分工時工作者每月則給予5千元,偏遠及特定地區再加碼 1,500 元,期望吸引更多中高年齡二度就業者重回職場。中華民國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卓倩慧表示,「不管是勞動部或是觀光署,都一直在協助我們。但是說真的兩三年這樣下來,業主真的不是因為錢的問題,而是真的找不到人。」根據業者的說法,餐旅業偏屬勞動性質行業,而年輕族群對此類耗費體力的工作就業傾向較低,沒有新血願意投入,長久下來造成缺工問題,在急需人手的情況下,業者選擇將聘用對象擴及中高齡及二度就業者。餐飲業者高淑女也認為,年輕人不太願意從事餐飲業,「就是不好找,大家都嫌太辛苦。」不過,相較其他產業而言,餐旅業針對求職人員的條件限制較少,對中高齡及二度就業者來說也較好上手。待業民眾吳柏瑢說:「以前我都是做服務業,可是服務業就是沒有一個根基在,餐飲業對我來講是沒有什麼困難啦,你還活著就可以去做了。」雖然政府針對餐旅業祭出多項補助方案,並鼓勵業者進用中高齡二度求職者,來緩解缺工問題,但多數求職者對於投入餐旅業的意願低落,才是造成缺工的主因。如果狀況遲遲無法舒緩,部分業者可能面臨倒閉危機。政府與產業、勞工應該有更多的討論,才能找到更適合的解決方案。
當娃娃車內裝的是寵物 尚待檢驗的大毛孩時代
專題
第1764期
當娃娃車內裝的是寵物 尚待檢驗的大毛孩時代
2022-04-07
【專題記者顏婕儒、李昀璇、陳楷霖、許如鎧綜合報導】根據內政部與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統計,台灣自2018年起,貓犬新增認養登記數量超車新生兒,差距更是連年擴大。時至2021年,全年新生兒出生數為15萬3820人,創下史上新低;全年登記的寵物貓狗則高達22萬8971隻。數據更進一步顯示,近年可能出現毛孩登記數量一舉超越幼年人口(註)的黃金交叉,將台灣逐步帶入「毛孩當道」的時代。註:幼年人口,係指0至14歲之人口 寵物和新生兒歷年登記數量 資料來源/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資料整理/許如鎧 圖表製作/許如鎧寵物數量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節節攀升,在這個世代中邁入主流,然而流浪貓犬的問題依然在社會角落暗流湧動,為環境安全埋下不定時炸彈,飼養不當引發種種問題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台灣參差的飼主素質,貌似未能跟上毛孩數量增長的速度,在飼養教育不盡完善的環境,毛孩們的幸福似乎仍舊是個未知數。台灣的飼主,真的準備好了嗎?養兒育女成本高 毛孩成家庭新寵兒「我覺得養小孩要慎重非常地多,就是他沒有辦法說養就養。」飼主簡嘉誼坦言,有時一個念頭便能將毛孩帶入自己的生活,養育孩子則不然,經濟壓力、時間成本、教育規劃等重擔會接踵而至,可能讓自己難以喘息。飼主Annie則以自身經驗解釋,「小時候媽媽當過夜保姆,需和嬰兒睡同一間房間,讓我從國中時期就經歷新生兒媽媽的日常,痛苦的感覺至今歷歷在目。」這些經歷讓他認為,比起會哭鬧的幼兒,養育毛孩不僅能享受照顧、疼愛孩子的感受,更能同時兼顧生活品質,保有喘息的空間,不必犧牲自己的自由。「養小孩很花錢,投報率可能是負值,養壞了還要出來道歉。」飼主許湘寧直言,養育孩子所花費的時間成本過於龐大,可能讓父母難以兼顧工作,更甚者,未來搬遷或生涯規劃都必須考量到小孩的教育與成長。而飼主葉佐駿認為,一個健全的孩子需要一個健全的家庭,父母雙方的愛缺一不可,即便只是缺少一方,都可能讓孩子誤入歧途,這也代表養育者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成本去陪伴孩子,「從照顧時間和難易度來說,小孩的養育門檻真的比較高。」社團法人臺灣寵物家庭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李庭吾針對「養寵物不養小孩」的現象說道:「如果都需要陪伴,可能養寵物就是比較容易去達成的目標。」他認為,在不婚不生主義漸漸盛行的背景下,少子化、高齡化都為寵物市場帶來大量需求,因為毛孩的養育費用不僅較幼兒省錢,他們的表現有時甚至比孩子更貼心,在較低的成本下能獲得陪伴與慰藉,毛孩可能在不久將來取代幼兒,成為養育對象的首要之選。 毛孩嘟嘟緊挨著飼主葉佐駿,在他們之間並不存在階級制度,而是如家人般親密無間的關係。 圖/許如鎧攝飼養毛孩成趨勢 寵物課程、服務漸興起飼養毛孩成為主流後,政府和民間也分別祭出相應措施。為增加大眾飼養責任,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自2014年起開辦「貓犬學校」,讓飼主帶著貓犬一同上課,學習培養和寵物間的默契、寵物肢體語言和寵物才藝訓練等等。台北市動保處動物管理組技士陳玫雅表示,過去部分民眾會因寵物無法管教,而將其送進動物之家棄養,為了降低此情況,希望藉由飼主教育課程,從源頭著手改善。事實上,目前全台僅北市與社區大學合作辦理飼主教育相關課程,其他縣市則略顯消極。對此,陳玫雅樂見各縣市也能辦理相關業務,若能將飼主教育觀念擴展至各地,有助於減少不良飼養情況,進一步降低棄養和流浪動物問題。毛孩數量持續上升,也帶動寵物寄養服務市場。根據農委會統計,目前各縣、市合法提供寵物寄宿服務業者逾4300家。曾將寵物送進寵物旅館托養的Annie分享,照護人員不僅會在寵物報到時,立即傳送寵物進房的影片,也會提供即時影像,讓他能隨時觀看房內狀況。此外,他也表示館方曾給予專業飼養建議,例如攜帶毛孩習慣的物品、玩具和零食等,可以讓牠們透過熟悉的味道減少緊張感。寵物旅館提供無微不至的呵護,使Annie感到十分放心,也同時滿足他對寄養服務的需求。寵物相關產業的興起,似乎顯示有越來越多的飼主重視飼養品質,不過許多飼主對此反而持否定態度。Annie直言目前台灣對飼主的教育並不完善,導致棄養、放養、虐待事件層出不窮。簡嘉誼也感嘆平時鮮少獲取專業飼養知識,讓他深感台灣對飼主教育與指導的不足。寵物數量的增長似乎只帶動了寵物產業的蓬勃,卻無法促進飼主觀念的提升,在正確觀念宣導不周的情況下,看似完善的硬體設施形同虛設,種種飼養問題依然在台灣層見迭出。錯誤觀念成引信 失職飼主燃多重問題抱持錯誤飼養觀念的飼主並不在少數,隨著養寵物的人數遽增,不了解或不在乎如何正確飼養毛孩的主人也越來越多,對社會及寵物的負面影響因而倍增。不少公園的景象能反映此情況。近年來,越來越多民眾將寵物帶至公園散步,伴隨而來的卻是更多未經處理的寵物排泄物,無論在水泥地還是草叢,如地雷般埋藏其中的便溺隨處可見,本應作為綠地的公園也因此淪為寵物的大型廁所。此外,園內也能看到眾多飼主將寵物的牽繩鬆開甚至卸下,讓毛孩能夠自由地奔往心之所向,這樣的場景雖然看似愜意,實則暗藏危機。臨床獸醫師陳映華表示,平時再怎麼乖巧的寵物,也可能在受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失控,產生攻擊、暴衝等攸關寵物自身以及民眾安危的舉動。 有不少犬隻習慣在外大小便,若飼主未如規定清理,將造成環境日益惡化。 圖/陳楷霖攝另一方面,飼養相關資訊不流通也間接影響動物權益,許湘寧表示,很多飼主連牽繩、餵食等基本觀念都不了解,最終只能自行上網查找。但網路資訊參差不齊,錯誤、不完全正確的消息也對寵物造成威脅,陳映華指出,即便症狀相同,仍須針對每隻個體差異對症下藥,若僅憑網路指引隨意治療,容易對寵物帶來二度傷害,他直言,「若盡信網路言論來決定治療方式,出了事網友也不會負責。」錯誤資訊同樣影響飼主對寵物的管教方式,李庭吾指出,過去網路上流行一種名為「狗老大」的寵物教育手段,指示飼主可透過懲罰等手段向寵物建立權威,避免其「爬到自己頭上」。即便近年來「狗老大」已因歐美提倡「人寵平權」被推翻,台灣卻仍有飼主藉由網路得知後將其奉為教育準則,損害寵物權益,「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狗老大』的作法只能抑制卻不能根絕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寵物做出更大的反彈。」此類行為不僅對環境造成影響,更進一步傷害社會和諧。李庭吾認為,目前台灣仍有過半民眾沒有飼養寵物,若他們的生活因飼主之不負責受到影響,易對飼主及寵物群體產生負面觀感,「像現在還是有很多房東不願意讓飼養寵物的家庭入住,一定就是曾經有過不好的經驗。」事實上,《動物保護法》、《廢棄物清理法》以及各縣市關於寵物的自治條例都已明訂不清理排泄物、不繫牽繩等行為均屬違法,多數綠地也矗立告示牌,提醒飼主應盡責任,甚至擺有寵物專用垃圾桶方便飼主利用。農委會也曾發布〈犬隻飼養與照顧指南〉,教導民眾如何正確飼養動物,再加上貓犬學校、寵物旅館等措施逐漸完備,台灣飼主的觀念理應與時俱進,但現在看來,不管是對外的社會共榮,抑或是對內的毛孩照護,台灣飼主仍有一大段路需要努力。 因應寵物數量攀升,許多公園皆設有狗便清潔箱,望能養成飼主隨手清理狗便的正確觀念,同時維護市容。 圖/陳楷霖攝飼主責任、毛孩訓練雙管齊下 共創寵物友善環境「國外有一些領養單位會要求飼主要先去上課,然後再去領養,我覺得這個是現在台灣比較欠缺的一塊。」擁有近十年訓犬經驗的寵物訓練師小善(化名)說明。許多新手爸媽在小孩未出生前就會購買嬰兒用品、佈置嬰兒房,並且參與相關課程,養寵物也應抱持同樣的心態,而非一時興起。飼主應該針對所養品種以及寵物本身個性,做出相對應的管理。葉佐駿舉例,自己與親戚皆飼養皮膚對天氣變化較敏感的西高地白㹴,因觀念落差導致飼養方式不同,「我家狗狗的毛很白很蓬鬆,但親戚的狗就是沒什麼毛,然後皮膚都是紅紅的,因為那個皮膚病已經嚴重到不太能救了。」除了飼主對於寵物的認知外,動物本身也需要接受行為教育。以養狗為例,小善表示,四個月是幼犬大腦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犬隻社會化的關鍵,假如此時未受到應有的教育,很可能導致日後出現攻擊性。李庭吾提及,寵物如果沒有辦法在人類社會中生活,飼主就容易出現棄養的念頭,進而造成流浪動物猖獗。對此,他也建議法律規範應明訂,「假如今天棄養一隻狗要十萬塊錢,然後你需要上六周的強制性課程,之後在身分證資料上面備註他曾經棄養過狗,我相信他們可能會再去想一下,而不會這麼容易的去做一個棄養。」 如今許多人選擇飼養毛孩取代生兒育女,不過因飼主責任教育不全,流浪動物問題也接踵而至。 圖/顏婕儒攝談及飼主觀念缺失的現象,曾經營六年寵物友善餐廳的阿牛媽媽(化名)認為,法令無法做到滴水不漏,若希望將問題徹底根除,除了非法繁殖業者的杜絕、飼主端「終養不棄養、結紮不放養」觀念的落實,下一代飼主生命教育的施行,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所謂的生命教育,就是教導幼童怎麼樣尊重生命、愛生命愛動物,其實就算是一個愛的宣導。」他補充說明。寵物數量增加儼然成為未來趨勢,現在的小孩終將成為下一代飼主,唯有從源頭做起,讓所有人都擁有健全的心態,才能創造一個對毛孩友善的環境。目前國內已有逾四分之一的家戶飼養寵物,為提升毛孩福祉,農委會畜牧處新設立「寵物管理科」,並於4月2日啟動。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表示,政策方向將會讓寵物獲得像人一般的照顧,負起毛小孩「從出生到死亡所有階段全面照顧」的使命。期望毛孩一生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有完整的配套,未來也會制定專法保護寵物權益,全面落實飼主責任。在寵物數量逐年攀升的背景下,飼主觀念的培育已成台灣勢在必行的任務。然而,既有飼主偏差觀念的矯正、未來飼主生命教育的推廣都注定是條漫漫長路,唯有透過政府的積極指引,搭配毛孩父母們的共同參與,方能讓飼主的素質追上高漲的寵物數量,將未來的台灣打造成人寵共榮的世界。
本土疫情下被壓抑的聲音 第一線護理師的自白
專題
第1752期
本土疫情下被壓抑的聲音 第一線護理師的自白
2021-06-16
【專題記者林子頊、吳季柔、徐宇昕、王崴漢綜合報導】「其實本土疫情爆發對我們來說不意外,我們去年就預估(今年)年初還會有一波疫情再起,沒想到是五月。」護理師孟孟(化名)說道。孟孟在北部某私立醫院任職,他描述醫療現場吃緊,儘管醫護人員備齊防護裝備,但本土確診數天天新增上百例,死亡率也居高不下,甚至有多數個案在死亡後才確診,醫療量能有限,「每天往生室都是不夠冰的。」身處抗疫第一線的護理師與時間賽跑,他們此次止血的對象,是失控的疫情。穿上厚重的防護衣,護理師維妮(化名)做足準備,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他不得喝水、上廁所,為的是減少與病毒直接接觸的風險,也省下半小時穿脫防護衣的時間。本土疫情爆發後,護理師除了在醫院服務,也被調派前往檢疫所、防疫旅館及快篩站,他們頂著大太陽協助篩檢,不用十分鐘早已汗流浹背。第一線護理師在似地獄的豔陽下完成神聖的護理工作,然而,在這群白衣天使披上制服前,有多少人重視他們的工作權益? 本土確診個案激增,位於台北重災區的醫療院所面臨隔離病房和加護病房(ICU)人力短缺的問題。此外,當前疫情防治仍處於疫苗供應不及、確診病例數逐步攀升的窘境。圖為身穿防護衣的醫護人員,位於醫院臨時搭建的戶外病房內。 圖/Daniel Ceng Shou-Yi提供醫療現場混亂失序  醫護人員處於高風險環境防堵疫情擴散的夢,在5月15日被暴增的180例確診數字粉碎, 隨後雙北進入三級警戒,單日確診數也越飆越高。隨著疫情延燒,雙北各大醫院無法應付暴增的醫療需求,口罩、酒精、隔離衣等各種防疫物資因無法重複使用,數量逐漸短缺,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證實,「N95口罩是不足的,兩週才發四個。」本土疫情如無情的海浪席捲而來,這一年多來喊著「超前部屬」口號的台灣,在海浪不斷沖洗下顯露出準備不足的真相,也將護理人員曝露在危險之中。路路(化名)為北部某醫院照顧確診者的專責病房護理師,他提到,政府的防疫政策朝令夕改,首當其衝的便是第一線醫護人員,「開專責病房的流程也才兩三個禮拜就已經改了十遍。」除此之外,醫院的硬體設備及防疫物資也不充足,讓路路不禁提問:「為什麼不事先準備?為什麼這一年沒有存夠手套跟面罩?」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位處前線的醫護人員在醫療量能不足的劣勢下咬緊牙關,但事實上,他們所要承擔的風險不只如此。「我覺得醫院的感控(感染控制)並沒有做得很好。」孟孟無奈道,他指出,醫院為了疏通急診人流,安排病患於採檢結果出來前就入住一般病房,然而,這群病人並非全分流至單人房,會增加病毒感染風險。孟孟委屈地表示,有人曾向院方反應,得到的回應竟是要求醫護將防備裝穿好,「可是隔壁的人(病人或家屬)呢?有可能他是陽性,那大家就死定了。」孟孟任職的醫院在不久後爆發院內感染,其中確診者也包括護理師。 疫情突然爆發,上級政策朝令夕改導致醫療現場混亂、感染控制不佳,使醫護人員措手不及,如待宰羔羊般被送上高風險場域。圖為醫護人員接種疫苗。(圖為示意照,非當事醫院) 圖/Daniel Ceng Shou-Yi提供防護衣下的心力交瘁 護理師心理壓力無處宣洩院內感染是疫情當前醫護人員最大的夢魘,若說每一個確診病患背後都是一個家庭,那醫護人員何嘗又不是他人的心肝寶貝?除了高壓的工作環境,護理師肩上的重擔,也包含對家人的無盡思念,與家庭期盼他們安好的掛念。「吃不好、睡不好,很多護理師都瘦很多。」青姐(化名)擔任北部某公立醫院護理主管,他一語道出護理師的辛酸。除了忙碌高壓的工作,必須擔心自己影響至親的安危更是許多護理師的痛,「不確定過程中有沒有污染到,不敢回家,不想因為我讓別人受影響。」「你想念他們,但你又不想把身上的病毒給他們。」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急診護理師蘇慧容說出無數子女的思念,也笑說最想念媽媽燒的一手好菜。他打電話回家時總是報喜不報憂,「打哈哈、說好笑的事,不會講出這份工作是很辛苦的。」而護理師工作的辛勞,不僅僅是體力上的消耗,也包含著內心的折磨。身處在與生死無法切割的工作環境,如何在病患往生時自我調適是每個護理師的課題。然而對護理師來說, 比面對死亡更難的,是無能為力。「醫院的床根本不夠,可能打開門病人已經死掉了。」北部某公立醫院急診護理師小潔(化名)回憶疫情剛爆發,醫療資源難以應付急遽增加的患者需求,許多重症患者甚至無法撐過漫長的等待,還未入院就已離世;而無處收治的確診病患,只能在醫院外等待衛生局指示。他難過地說:「你明明知道病人下一秒狀況會很不好,你可以救他們,但是你沒有辦法。」「當這些東西都發生在自己身上,你會覺得做醫療人員沒有什麼作用,也幫不了任何人。」小潔吐露護理師最深的無奈。醫療現場各種無形的工作壓力,層層疊加在醫護人員身上,他們卻只能自行承擔。「醫院有社工,但他們現在應該也沒時間處理我們,就連精神科都要被指派來專責(病房)支援了。」路路說道。一名不具名醫護也表示,醫院的確有社工資源,也會辦理情緒相關的工作坊,但這些心輔協助有形無實,使用率低落,和醫護人員中間像是存有一道牆,難以發揮實際作用。「護理端有很多小團體,我們會互相激勵、互相打氣。」蘇慧容分享護理師緩解心理壓力的方式。維妮也描述急診室的醫療現場:「大家脾氣來得快去得快,上班會互罵都弄得場面很難看,但下班又是嘻嘻哈哈打成一片。」護理師僅能透過彼此扶持、互相揶揄,暫忘高壓的工作現場。然而,許多護理師仍難逃被心理壓力吞噬,最終選擇脱去承受重責、使命的盔甲,離開職場。 本土確診個案激增,位於台北重災區的醫療院所面臨隔離病房和加護病房(ICU)人力短缺的問題。此外,當前疫情防治仍處於疫苗供應不及,確診病例數逐步攀升的窘境。圖為穿著防護衣在室外病房待命的護理師。 圖/Daniel Ceng Shou-Yi提供高離職率背後的真相 護理師長期困境難解護理師離職率高攀不下的問題在疫情風波中逐漸浮出,事實上,離職率高是護理界長期存在的現象,護理師長年被埋沒的各種聲音,才是離職率高的主因。「你有沒有帶腦袋?」、「你是笨蛋嗎,做事不會做快一點嗎?」小潔回憶起過去其他護理師因犯錯受辱。職場霸凌、無來由被針對在護理界是常有的現象,「學姊學妹制很嚴重。」蘇慧容坦言。他提到剛踏入職場的護理師對許多臨床工作不熟練,也因輪調制度需要短時間內熟悉不同單位的工作內容,學姊在高壓情況下很容易針對犯錯的新人,這也使多數護理師剛入職場就有離職的念頭。維妮提到,實際操作護理師的工作跟在訓練時差很多,「平常會對安妮(註一)練習,但面對病人實際操作又是另一回事。」蘇慧容也分享過去實習都要寫照顧計畫,而現在工作是直接向病人報告內容,會多一份責任感,不再像過去把它當作業看待,所有工作內容都是新的學習,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註一:安妮是全身模擬的病人模型,設計來讓護理人員訓練護理技巧。除了要面對更高壓的職場環境,護理師平時工作繁忙,在疫情下面對朝令夕改的政策及蜂擁而入的病患,也常和病人、家屬出現溝通問題,導致護病關係更加緊張。「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護理師在醫院就是要服務,上層都會說要保持服務品質,不應該跟病人大小聲。」孟孟無奈說道。「這是一個社會常態,大家會比較崇拜醫師。」蘇慧容感嘆。維妮也提到常有患者家屬把護理師當作看護對待,翻身、灌食、換尿布等雜事也要護理師一次又一次周到款待。 民眾對護理師工作內容存有錯誤認知,在疫情的壓力下,又使醫療現場的護病關係越趨緊繃。圖中護理師正在轉送病人(圖為示意圖,非當事醫院)。 圖/Annie提供除了長期工作範疇不明確外,護理師的排班、加班問題也不容小覷。護理師常因輪值大夜班產生時差,許多女性也因作息不正常導致月經失調。此外,路路分享:「護理師比較像責任制,在下班打卡前病人狀況變糟,你只能等病人穩定才離開,醫院不會給你加班費。」而加班費的爭取之路也是寸步難行。護理師在遇到職場及權益問題時,通常會事先跟單位護理長反應,然而醫院多以院方利益為重,護理師就算鼓起勇氣申訴也無濟於事,後續回覆常杳無音訊,最多換來淺淺的關心。北部某醫學中心護理師貝蒂(化名)說:「我們單位有事情就算被呈報上去,督導那邊也會擋下來。」他也分享過去離職受阻的經驗:「不知道來來回回跟單位護理長、督導、副主任、主任聊過幾次,他們缺人會想留住你。」他了解醫院長期缺乏護理人力,但也不應影響個人未來規劃。孟孟提到,同事曾在院長至病房關心時順道反應職場問題,隔天遭受護理長責備。蘇慧容則強調:「越級呈報會傷害到你的主管,也會傷害自己。」若是越過護理長向高層主管呈報,可能使護理長感受不佳導致職場關係更加惡化。此外,他認為上級相較不了解工作現場的真實情況,遇到問題應和護理長保持彈性溝通。面對這些被存放已久的問題,護理師們一笑帶過,在繁忙的生活裡,他們不願做無謂的爭取,因為知道這些事難以被改變。 本土確診個案激增,身穿防護衣的醫護人員在快篩站替民眾進行篩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單日(5月 26日)新增確診病例 304 例,校正回歸331例,死亡病例11例。當前疫情防治仍面臨社區傳播與疫苗供應不足的問題。 圖/Daniel Ceng Shou-Yi提供「我盼的只是醫院的重視」 改善護理師工作環境刻不容緩護理師處在艱困的工作環境,在疫情期間,這些困境顯得更不容忽視。身心俱疲的護理師奮力守住防疫戰線,需要的僅是公開透明的政策和人性化的配套措施,讓他們免於後顧之憂。「很多醫院都有院內感染,卻沒有告知民眾院內感染多嚴重,這對護理人員會是很大的隱憂。」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甚至連護理師對院內感染的情況也毫不知情,若後續的處理不佳,恐有擴大感染的風險,他呼籲醫院應公開告知情況,不應對護理人員有所隱瞞。在一線與確診者接觸的護理師即使做好充足的防護措施,仍擔憂將病毒帶給家人,許多人因此選擇住在醫院宿舍,而陳玉鳳表示,院方除了必須提供住處,還需考量宿舍與醫院的距離,讓護理師在結束繁忙的工作後,能就近有安身之處。對於家中有小孩或長者的醫護人員,陳玉鳳進一步指出,政府必須提供配套措施協助醫護人員,才能讓他們安心上戰場。目前醫院雖有提供防疫照顧假,但在醫療量能吃緊的情況下,護理師們擔憂請假可能加重同事的工作負擔,這樣的壓力往往使防疫照顧假形同虛設,「平常護理人員請假就很困難,疫情爆發後肯定更難,人力沒辦法負荷。」孟孟坦言。而面對險峻的疫情,防疫獎金成為唯一的支持,但醫院延遲發放防疫獎金卻是常態,護理師也沒有申訴管道,只能苦苦等待。孟孟便指出:「我從去年到現在都還沒領完,有時候會突然領到,而且每次獎金數目都不一樣。」此外,疫情期間護理師面對比以往沉重的壓力,更突顯心輔資源的重要性。雖然大部分醫院都設有身心科或安排社工輔導,然而陳玉鳳指出,心輔資源若設在院內,護理師常會擔心身分曝光而不敢求助,陳玉鳳質問:「常常提出問題就會被上級盯上,這樣尋求資源有安全感嗎?」他認為應該要設置獨立諮詢平台,提供安全的抒發管道。 本土確診個案激增,位於台北重災區的醫療院所面臨隔離病房和加護病房(ICU)人力短缺的問題。此外,當前疫情防治仍處於疫苗供應不及,確診病例數逐步攀升的窘境。圖為一位女士戴著口罩坐在醫院外的臨時病房,那裡放置了許多氧氣罐及病床。 圖/Daniel Ceng Shou-Yi提供為患者及家屬提燈的白衣天使 護理師的辛勞由誰體恤?疫情嚴峻,護理師肩負重任,表面看似白淨的制服底下,內心早已滿目瘡痍。即便如此,他們仍願意額外承受醫療現場的人情負擔。「看到很多病人覺得人生快要沒有希望,我們就是給他們支持。」青姐說<b>。在醫療現場,護理師是最長時間照護患者的人,而在疫情期間不開放家屬探病的情況下,護理師更多了陪伴者的角色。他們照顧患者、陪他們康復,甚至陪伴急重症患者走完生命的最後一哩路,另外,面對心急如焚的家屬,護理師也成為家屬唯一能與患者接觸的橋樑。「我們請家屬找一隻手機,每次照顧時就會約時間打電話,讓他們跟阿公視訊,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們能盡力做的事。」路路說道。若患者不幸離世,為避免傳染風險,遺體必須立即裝入屍袋並火化,對於家屬來說往往難以接受。蘇慧容說:「我們要好好地衛教,我相信家屬都可以接受。」而路路也提到,疫情下面對生命更頻繁地凋零,他們也只能盡可能達到家屬的需求,「家屬覺得逝者沒有穿鞋子離開會走不好,我們就會讓他(逝者)套著(鞋子),就是盡力做到。」護理師是防疫一線的戰士,他們必須堅強;而面對孤獨的患者和無助的家屬,他們成為他人的依靠。但在護理師自顧不暇的同時,醫療環境和政策沒有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誰來成為他們的支柱? 疫情下,醫護人員需曝露在高風險的環境。穿上防護衣後,不論再苦,為了守住防疫戰線,護理師仍咬緊牙關面對每天的防疫抗戰。圖為醫護人員面對疑似確診患者時的防護穿著。(圖為示意照,非當事人) 圖/Annie提供
平衡實務、創意 節慶鋪床賽考驗選手效率
生活
第1736期
平衡實務、創意 節慶鋪床賽考驗選手效率
2020-11-19
【記者周佩怡台北報導】工作人員按下碼錶,選手兩人一組迅速地將保潔墊、床單、被套鋪上床墊,將枕心塞入枕頭套,最後擺上面具、彩帶、蝙蝠氣球等節慶道具。景文科技大學14日舉辦「2020第二屆JUST—SHOW盃『世界節慶』創意鋪床競賽」,邀請大專院校生、高中職生一同發揮創意,佈置聖誕節、萬聖節、荷蘭鬱金香節等各國節慶風格的床鋪。 有別於他組一人負責一張床,這支隊伍更重視合作,以兩人同鋪一張床的方式,快速並整齊地完賽。 圖/周佩怡攝比賽一開始,選手需在十分鐘內將床具擺放整齊,並放上自備的節慶裝飾,待評審檢查過後,選手兩分鐘內得將床鋪復原乾淨,考驗他們的收拾速度。今年的舖床比賽特別新增大專組,且因應市場趨勢加入多元的鋪床主題。景文科大旅館管理系系主任王斐青形容鋪床為房務工作的基本生產單位,如果曾擔任實際鋪床的房務人員,接任櫃檯人員或管理職位時,更能掌握房間收拾狀況,妥善安排客人入住時間。他補充鋪床除了實際動手,更需要認真思考步驟,才能又快又好又省力地完成任務,「這個工作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勞力工作。」 評審拉開被套、毛毯、床單等等,仔細確認除了外觀,選手是否也打點好內裏。 圖/周佩怡攝景文科大學生許恩慈、李哲緯選擇聖誕節為佈置主題。他們頭戴聖誕帽,快速、正確地鋪好床具,放上自備的糖果禮包,再於床頭櫃擺設聖誕樹,最後不負眾望榮獲金獎。他們說明聖誕節將至,又是許多人慶祝的節日,因此他們採用聖誕老人到各地送禮的概念,購買道具並加工成禮包。兩人比賽過程原先順利,最後關頭枕頭套卻不小心落地,許恩慈、李哲緯重現當時慌張的表情,「兩人互看,想說怎麼會這樣。」他們趕緊撿起來丟進布巾車,幸而沒有影響比賽結果。兩人皆認為細心最重要,例如床鋪邊緣有一定的角度,需要再三拉平整理,否則會造成客人觀感不佳。 工作人員一計時,頭戴聖誕帽的景文科技大學學生許恩慈、李哲緯像是精靈工廠的小精靈,迅速拿起床單鋪上,並細心整理。 圖/周佩怡攝鋪床比賽也考驗隊伍默契。獲得銅獎的景文科大學生林明財、顧鈁勻說明,鋪床過程中兩人不會交談,所以需要隨時注意對方的進度,才不會撞在一起。為了避免主題重複,他們選擇佈置萬聖節主題,「其他人不會想做已經過去的節日。」兩人在床鋪擺上纏著玩具蜘蛛的紅色棉紗、假手、斧頭,床頭櫃放置塞滿棉紗的塑膠南瓜。由於曾在飯店實習一年半,顧鈁勻在比賽中顯得游刃有餘,他們三分多鐘即快速完賽。不過他表示業界的速度更快,「一天需要鋪設20張床。」王斐青解釋現在顧客愈發偏好有風格的旅館,若學生熟悉創意鋪床,未來更能順利達成業界需求。她也提到,旅館主題通常結合節慶或當時流行,因此業者須精心設計,才能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譬如「溪頭妖怪村主題飯店」就是成功案例。不過評審、五星級「台北W飯店」客房部總監李家諭坦言,實務上最重視整潔,其次才是裝飾。且爲避免造成人員壓力,不是每個房間都有特色鋪床,反倒會在飲品、點心設計上展現特色。他分享上午場有幾個高中職隊伍用毛巾摺成動物,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這種設計較符合實務,「不是擺上各式各樣虛華的東西,比較有意義。」
境外生防疫居所價格高 淡江未履約補助
校園
第1734期
境外生防疫居所價格高 淡江未履約補助
2020-10-29
【記者吳嘉倪綜合報導】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許多原先在台灣讀書的境外學生被迫延遲返台就學。14天檢疫期間將被安排入住政府提供的集中檢疫所或校外的防疫旅館,但價格從2萬1000元起跳,對學生而言恐造成經濟負擔。淡江大學9月初承諾將於10月中公布境外生檢疫補助方案,卻又改口延至「最慢11月中公布」,淡江學生會呼籲校方盡快履行承諾。 淡江大學在108學年度有多達近2000名境外生,其中最多境外生的科系為國際企業學系。 圖/夏晨飛提供根據淡江國際暨兩岸事務處(以下簡稱國際處)統計資料顯示,108學年度淡江共有1912名境外學位生,而據《淡江時報》報導,至9月21日止,一共有518位境外生返台。境外生返台後檢疫入住的地點可分為兩種,其一是政府提供的集中檢疫所,費用為每日1500元,但供給數量較少。另一種是校方安排的防疫旅館,費用較高且價格不一,住宿14日總金額約3萬元,供給數量較多。另外,境外生持有居留證者,政府將提供每人1萬4000元的防疫補償金。 下飛機後,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學生夏晨飛坐上學校安排的車輛,前往位在新北市新店山區的集中檢疫所。 圖/夏晨飛提供淡江境外生檢疫費用在學期初的校務防疫會議中即已納入討論,當時淡江校長承諾,除了政府的防疫補償金外,也將給予境外新生每人每日補助600元,舊生亦提供補助,但金額未定,相關辦法最遲於10月中公布。但校方日前又改口「最慢11月中」給予回覆,至今尚未兌現承諾。檢疫高額費用著實對學生造成經濟負擔。來自中國南京的經濟學系學生夏晨飛表示,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須花費2萬1000元,已相當於他在台灣兩、三個月的生活費、淡江一學期學費的1/3,認為負擔有點重。此外,中國學生無法取得台灣居留證,所以不能請領政府的防疫補償金,且無法打工增加收入,更增添經濟壓力。來自香港的國際企業學系學生李卓齡提到,除了14天檢疫費用,他還必須先預繳外宿房屋半年的房租等,「剛回到台灣,開銷真的很大。」 各地集中檢疫所環境不同,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學生夏晨飛認為自己運氣不錯,入住房間的環境比想像中好。 圖/夏晨飛提供相較於淡江迄今尚未公告補助辦法,不少學校在108學年度下學期就已完整規劃境外生來台入住防疫旅館的費用補貼。例如東吳大學提供每人每日500元的補助;慈濟大學與佛光大學則針對入住校外防疫旅館、且無法領取政府防疫補償的境外生,分別提供1萬4000元及1萬元的補助。對此,淡江秘書長劉艾華回應,補助金仍在向校友募款,且由於境外學生分為新、舊生,集中檢疫所和防疫旅館所需費用也不一,因此每位學生可領取到的補助金額不同,須經過縝密計算。他表示,校方預計將於12月11日舉行說明會,屆時將公告詳細的境外生來台檢疫費用補助金實施辦法。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學生夏晨飛入住集中檢疫所的第一餐,進行檢疫的14天中,伙食部分大多是便當配上水果。 圖/夏晨飛提供對此,淡江學生會權益部部長魏雋庭呼籲校方儘快履行諾言。夏晨飛表示,希望學校能補貼檢疫費用的40%至50%,減輕學生負擔。從日本來台就讀日本語文學系的小倉麟表示,最理想的情況是希望校方能補助1萬元,若財務不允許,至少也需有5000元。夏晨飛也期盼校方讓所有境外生都擁有領取資格,「中國學生很常被排除在外。」李卓齡則提到,距離開學來台檢疫已時隔許久,期望申請的程序能夠簡單快速,讓學生們盡快領到補助。
俐落鋪床 餐旅競賽盼提升服務競爭力
生活
第1666期
俐落鋪床 餐旅競賽盼提升服務競爭力
2017-11-23
【記者陳星彤南投報導】四張大床放置在舞台中央,計時開始,選手使出渾身解數套上枕頭套、鋪被套、拉平床單,選手俐落的鋪床手法,讓現場讚嘆聲不斷。這是「2017旅館節全國旅館盃餐旅服務競賽」,21日在南投溪頭熱鬧登場,吸引約60位大專院校學生前來較勁。除了緊張刺激的鋪床比賽外,托盤比賽也是本次重點。選手除了得穿高跟鞋或皮鞋、身著馬甲外,還得手托擺滿紅酒瓶、紅酒杯及水杯的托盤。明新科技大學旅館事業管理系學生董子筠首次參賽,他表示並不如想像中簡單,選手需以S形穿梭在桌子間,挑戰選手拿托盤的穩定度。僑光科技大學旅館與會展管理系學生盧怡彣也由於比賽在室外進行,過程中會偶爾踩到石頭。一旦不小心晃動而影響重心,水就會溢出,但還是得面帶微笑,考驗臨場反應。 選手得穿高跟鞋或皮鞋、身著馬甲外,手托擺滿紅酒瓶、紅酒杯及水杯的托盤,完成比賽。圖/陳星彤攝「職業組選手的實力讓我大開眼界,和大專組的整床速度完全無法比較。」環球科技大學觀光與餐飲旅館系學生吳冠廷表示,透過業界選手的表現,更了解服務業不只講究態度,整理速度也是關鍵。隊友林子妤則分享在飯店的實習經驗,他認爲服務業最大的挑戰是,即使遇到難搞的客人也得秉持服務至上的精神,沉著面對。 學生們動作熟練、手腳俐落,在限定時間內套上枕頭套、鋪被套、拉平床單等,吸引群眾目光。圖/陳星彤攝玄奘大學餐旅管理學系學生范育維認為,賽中要求選手保持儀態、酒杯的衛生等,皆是上課常被忽略的細節。隊友林家權也指出,學校提供烹飪、儀態訓練等實務課程,畢業後或許可學以致用。范育維則提到,校方規定學生大四須至校外實習。只要實習期間,把自己當成職場人士訓練,「畢業後便不會覺得無法適應服務業的疲勞。」明新科大旅館系往年只參加鋪床比賽,指導老師王康柏希望讓學生更了解服務業的工作內容,因此今年首次帶領學生參加托盤比賽。僑光科大旅館系主任王叔瑜認為學生需同時學習餐飲和旅館的技能,以提高競爭力,「學生出社會以後工作內容不是單一的,而是非常多元。」&nbsp;
禁止無照旅館登廣告 業者盼彈性規範
新知
第1643期
禁止無照旅館登廣告 業者盼彈性規範
2016-12-28
【記者李恩綜合報導】立法院於23日三讀通過《發展觀光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若未合法領取營業執照的旅館業者將營業及出租資訊刊登媒體,將處以新台幣3至30萬元的罰鍰,然根據交通部觀光局11月統計,台灣未合法旅館家數佔總數的14%,尤以宜蘭縣43%為最高,顯示無照旅館在台灣的比例甚多。台灣政府從民國104年開始頻繁地對無照旅館業者立法取締,立法院於1月22日將無照日租套房三讀納入《發展觀光條例》,且在今年10月21日根據該條例將無照業者的非法營業罰鍰提升為10至50萬元,嚴重者更可能致停業處分。而此次修法更著重於「無照旅館經營管道」的管制,以罰鍰壓制無照業者的經營通路。「網路通路就是我們最大的客源管道了,我們一切的訂房流程及宣傳,全都是透過網路平台營運的,這勢必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影響。」青年旅館業者余宸偉認為,雖然政府的制裁動作頻繁,卻沒有考慮旅館的多元性質去做彈性的法律規範。余宸偉表示,政府立法點多以傳統旅館、飯店業者為基準,在硬體設備上,建材需全是防火材質,走道長寬空間都須與政府規定相符,但這對於小資金的青旅業者根本難以達成。青年旅社以便宜、背包客為其出發點,房間空間大小自然有別,他期許政府多加了解多元旅館業的特性,而非一意以法律制裁。以Airbnb為例,目前在義大利博科尼大學(Universita Commerciale Luigi Bocconi)就讀的交換生曾韋竣表示,在歐洲旅遊的學生大多使用Airbnb訂日租套房,而歐洲許多國家也以Airbnb本身的安全規則做規範,取代法律直接性地制裁業者,對此他說:「期許台灣政府也能夠正視這樣新興的共享經濟,並改良立法著手點,而非一意要求符合政府規定。」面對非法業者未來營業的危機,合法民宿員工、蘭陽技術學院健康休閒管理系學生郭智豪則認為,現階段單是合法民宿的競爭已頗為激烈,此法條的修正通過,大致上並不影響合法民宿的宣傳與經營。「我們寧可支付罰鍰,也不願意放棄經營。」余宸偉認為罰鍰並不會讓他停止經營青年旅社,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潘盈家說:「這樣的立法無法達到一定的效果。」她認為,政府在立法過後僅提及罰鍰和檢舉方式,沒有提出後續的相關配套措施,期許立法者能提出實質辦法解決無照旅館於台灣的困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