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義大創斜視測系統 自拍判讀提升就診效率
新知
第1796期
義大創斜視測系統 自拍判讀提升就診效率
2024-10-18
【記者林偌甯報導】斜視為雙眼無法對焦在同一位置的疾病,是我國常見的視力問題。秉持提升民眾發現斜視可能性的機率,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王三元、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吳榮慶,率領資工系二年級學生簡明志、劉耿賓開發「斜視測系統」,於2024綠點子國際發明暨設計競賽獲得銀牌。 角膜映光法是現代醫學最常用的初步檢測方法之一,患者需注視單一光源,醫生透過光源在角膜上產生的反光點位置與角度診斷,但此方法需由專業的醫師操作精密的檢測機器如紅外線攝影機、眼底照相機,不利缺乏醫療資源的地區。為此,義守大學團隊創建斜視測系統,讓民眾僅需使用手機自拍並上傳平台,便能在1.5秒內得到初步檢測結果。 團隊利用程式語言Python建置平台,結合機器學習模型Mediapipe、Mediapipe Iris提供臉部、眼睛與虹膜座標的特徵值,運算是否出現斜視。由於民眾可能在多個光源的環境拍照,眼部會出現數個反光點,加上華人的虹膜與瞳孔顏色相近,系統運算難度提升。團隊對此增加運算面積,將反光點的運算範圍從瞳孔擴大到虹膜,降低誤判機率。此外,對於缺乏光源的照片,團隊研發「虹膜中心判斷法」,以學習模型容易精準偵測的鼻樑中心點為基準,計算雙眼的虹膜中心與基準點的距離和角度,藉此判斷是否患有斜視。 實驗過程中,團隊研讀大量醫學論文,並蒐集約600個樣本供機器學習,試圖找到最佳拍攝距離,取得相對精確的檢測值。目前系統的準確率達78%,簡明志說明,團隊會持續蒐集樣本提升偵測精準度,希望減少醫師的工作負擔。中臺科技大學視光系助理教授柯青秀認為,系統需考量視力不佳的用戶,在裸視狀態下可能難對焦鏡頭。她進一步建議新增上傳動態影像的功能,可幫助醫師觀察視線偏移的程度,「如果上傳民眾5秒的正面影片,或許可以降低周遭亮度、角度的影響。」 談及系統的開發方向,團隊表示會持續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眼科部商討改善方式,如新增即時測量拍攝距離的功能、增加樣本數,期盼準確率突破90%,若未來結合醫院網站,讓疑似確診者從平台掛號,醫師也能透過平台取得患者的眼部資訊。柯青秀指出,此系統能包容一般鏡頭拍攝的影像,相當便利、友善,若未來開創具公信力的檢測平台,加速診斷效率,可提升民眾健康福祉。
創新條例推產學合作 高教財團化成隱憂
校園
第1742期
創新條例推產學合作 高教財團化成隱憂
2020-12-31
【記者陳品融綜合報導】行政院院會於民國109年11月26日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以下簡稱創新條例),並於12月23日送交立法院審理,盼能在國立頂尖大學(以下簡稱國立頂大)設立獨立的「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強化產學合作。然而部分人指出創新條例強調將國立頂大推動,恐有資源分配不均的隱憂。此外,也有人質疑獨立學院放寬人事限制,將造成高等教育財團化亂象,危害大學自治。目前各大專校院若欲與業界合作,需由校長和企業簽約,不僅耗時,財務使用也缺乏彈性。有鑑於此,教育部研擬創新條例,盼開放國立大學設立半導體、人工智慧等國家重點領域之獨立學院。若條例順利實施,未來將由院長直接與企業簽約,並鬆綁過往人事及財務限制。 教育部為強化大專校院與企業間的產學合作,推出「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 圖/詹湘淇提供產學合作模式在大專校院已行之有年,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生邱柏瑋分享,自己曾參與人工智慧領域計畫,然而因資料蒐集不易,與業界合作能幫助學生取得準確的數據。不過他也提到,並非所有研究單位都有合作計畫,學生需主動向指導教授尋求資源,因此他認為,若直接設立獨立學院,將能增加學生接觸業界資源的機會。然而,國內產學合作發展實則已有資源不均問題。據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資料顯示,107年國立頂大(註)承接企業資助之產學合作經費平均高達約1億9000萬元,然而非國立頂大僅有約2700萬元,若創新條例順利施行,恐加劇不平等。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表示,此計畫將由企業與國立大學自由決議發展重點領域的方式,因此較不受企業青睞的學校可能更加弱勢。但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學生楊皓翔則認為影響不大,因各校皆有自身優勢,「企業會挑學校,學校也會挑企業。」註:頂尖大學定義參考教育部於民國100年至104年推出「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共有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國立中興大學、長庚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等12校獲得補助。然而因本條例以國立頂尖大學為主,因此統計資料中扣除私立的長庚大學。此外,企業若以產學合作之名設立獨立學院,也恐造成高等教育財團化的疑慮。雖創新條例尚未通過,國立清華大學日前便已宣布與寶佳集團(以下簡稱寶佳)成立的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簽約,將於110學年度建立「台北政經學院」,院內的人事、財務運作皆不受清大校規規範。然而寶佳涉入勞動基金炒股案,負面新聞不斷,因而引發清大學生連署反彈。清大學生議會議員、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王致凱批評,校方至今仍未公開契約書內容,便輕易讓基金會代表進入院務會議決定學院運作,「一旦這種方式成形,是不是將一定程度影響大學自主呢?」另一方面,獨立學院之招生標準也應被審視。王致凱以台北政經學院說明,產學合作應指由企業提供資源協助學校辦學,讓在校師生受惠,然而目前招收對象卻以國際生為主,與清大毫不相干,「等於外面掛著清華的招牌,裡面是基金會在辦學,這叫產學合作嗎?」 國立清華大學日前宣布將成立「台北政經學院」,引發學生反彈,臺灣學生聯合會也於民國109年12月23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校方正視高等教育的獨立性。  圖/臺灣學生聯合會提供林柏儀雖支持政府推動創新及產學合作,但他認為創新條例毫無必要性,「目前法案掏空校園民主跟教師勞動保障,所以這樣的創新和自主會完全不受控制,而受學校外部或學校高層驅動。」他建議政府應就既有法規進行修正並加強監管,方能避免產學合作落入企業追求私人利益的亂象,犧牲師生權益。而王致凱盼政府鬆綁產學合作政策之餘,需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並在維護大學自治的前提下執行。 
齊「新」協力 國北教大嘉年華推東南亞文化
生活
第1734期
齊「新」協力 國北教大嘉年華推東南亞文化
2020-10-29
【記者周佩怡台北報導】廊簷下有的攤位銷售東南亞文創商品,有的販賣醬料與點心,桌上擺設隨著商品不同,或插上國旗,或放置食材原料。攤位上的外籍學生則熱情地招呼客人,介紹商品與設計理念。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暨東協人力教育中心投入全系學生,於24日首辦「漫遊東協——東南亞嘉年華」,向民眾推廣東南亞文化。 販賣各式馬來西亞醬料的攤位上,擺著醬料的原料——雞蛋、辣椒、洋蔥等等,拉近客人與醬料的距離。 圖/周佩怡攝嘉年華包含各式趣味活動,例如服飾體驗、桌遊、手作藝品等,還有一場接一場的教育講座。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創意雜貨市集,攤位上小巧的印尼心型花生餅、帶有清香的馬來西亞咖椰醬、印尼蠟染布等商品吸引民眾佇足。這些商品都由新住民製作,碩士生負責設計與行銷。社團法人台灣新住民人權協會常務理事郭萍芬自緬甸來台數十年,這次以個人身份協助學生籌備。他提到新住民通常只會販賣手工點心、藝品給熟識的人,不過透過產學合作,新住民可藉由學生架設的網購平台,讓客人可經由通路回購,學生也能獲得行銷經驗。 販賣甜花餅、花生餅、天貝的攤位取名為「純真」,代表著簡單天然的食物也能營養又好吃;紅白配色則是呼應印尼國旗,透露出這些是來自印尼的國民美食。 圖/周佩怡攝國北教大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暨東協人力教育中心成立四年,且目前只招收外籍學生。往年越南學生較多,今年則增加了很多泰國、緬甸、印尼的學生,組成越發多元。主任魏郁禎表示,去年嘉年華僅著重單一國家且在校內舉辦。今年新增東協十國的特色活動,希望讓更多人接觸東南亞文化。「荷蘭人在殖民印尼時,用米粉代替麵粉,製作思念的家鄉甜點……」碩士一年級的緬甸學生李莉錦細心地介紹印尼甜花餅的由來。他應用課堂所學的銷售技巧,向客人傳遞商品故事。系上副教授張朝清說明,學生在課堂上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品項,邊上課、邊規劃商品的包裝與行銷。他指出學生須克服成本定價管控和團隊溝通,李莉錦也坦言,團隊難以平衡精美包裝與成本。他們曾去實體店選購包裝,卻發現價錢過高,最後改成網購便宜的包裝。來自越南的碩士二年級學生黎明清販賣印尼手工蠟染小包,他表示有些人嫌棄售價高,然而新住民兩、三星期才做好一個成品,定價應符合他們花費的時間及精力。 「Daun Batik Indonesia」攤位將部分商品掛在交錯樹枝上,營造自然清雅的氛圍,吸引民眾購買印尼手工蠟染布所製成的錢包、餐巾、手提袋。 圖/周佩怡攝合作過程中,來台已久的新住民常覺得學生閱歷不足,學生則認為新住民的經驗過時,但是跨文化、跨年代的衝突反倒促進文化融合。印尼花布攤位的緬甸華人碩士二年級學生梁正英分享,除了與新住民語言不通,第一次看到新住民製作的花布時,團隊認為花俏的樣式不符學生的需求,所以希望對方調整設計,不過新住民堅持自身理念,導致雙方一度僵持不下。經過溝通雙方互相讓步,團隊請新住民加做髮帶和便當袋,「就現場來看,確實髮帶賣得最好!」國北教大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暨中心的工讀生、參與籌備的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四年級學生林嘉敏期盼,透過活動能翻轉東協國家的負面印象。民眾陳思琪參加完嘉年華,不再認為東南亞國家很落後,且覺得此種方式寓教於樂,小孩都樂在其中。張朝清表示嘉年華首次結合課堂與實務,不僅讓學生做中學,協助新住民微型創業,更促進東南亞學生與新住民、民眾間的交流,「這種具有跨文化特性的產學合作,是本地研究所較難出現的。」 
疫情重掀送餐機器人話題 然技術落差致普及受阻
生活
影音
第1732期
疫情重掀送餐機器人話題 然技術落差致普及受阻
2020-10-15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駱芷萱、周佩怡綜合採訪報導】參賽者按下滑鼠,起始點的機器人立刻收到指示,開始前進。不一會兒,機器人便將餐點平穩地送達指定位置。2020國際新創機器人節10日於龍華科技大學開跑,現場聚集了來自全台大專院校及高中職的參賽者,他們將準備好的機器人送入會場進行測試,期望能贏得比賽。主辦單位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瑋璇表示,此賽事匯集了國內外機器人菁英選手,透過機器人競賽,也得以讓年輕學子驗證自己在學校所學。有別於以往的比賽,今年為了因應防疫趨勢,主辦單位首度新增送餐機器人比賽,主打無接觸送餐服務。透過機器人送餐的方式,減少人群接觸,進而降低疫情傳染的風險。王瑋璇說明,此次活動主題「No Touch」主打不同層面的無接觸,包括自動酒精消毒機、自動送餐機器人等服務型機器人。「疫情它是一個危機,但同時也是一個轉機。」她正向地表示,機器人產業因疫情而轉向,漸漸往防疫的方向發展。不僅民間舉辦比賽,不少學校也引入機器人相關設備及課程。今年二月疫情剛爆發時,中華大學便與耀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產學合作。中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邱奕契透露合作細節,他指出,當時校內的「智慧製造實驗室」為因應疫情,改寫了既有程式,讓普通的機器人搖身一變化為送餐機器人,替來台居家檢疫的港澳生送餐點,藉此減輕輔導員的壓力。然而,機器人服務雖然因疫情有了新熱潮,但由於在此之前,台灣對機器人的研究發展並不到非常完善。因此,即便送餐機器人能順利在簡單的場地內完賽,但距離將其實際應用於餐廳,仍存在一段技術落差。機器人服務受疫情影響,於國內重新掀起話題。不過,因現階段技術仍待改進,所以距離普及化尚有一段路要走。期望各界的投入得以加速機器人產業發展,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在地泉水釀啤酒 高師大獨特發酵技術創新品牌
新知
第1710期
在地泉水釀啤酒 高師大獨特發酵技術創新品牌
2019-10-23
【記者阮珮慈綜合報導】「這瓶酒一打開就會聞到很香的香氣,喝下去之後非常順口、好喝,還會回甘。」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謝建元語帶興奮地介紹於15日發表的「高師精釀啤酒」。該啤酒由謝建元帶領生技系學生研發,採用創新的獨特酵母和發酵技術精釀而成。  高師大於15日舉辦發表會,發布研究數月的成果「高師精釀」,該啤酒目前已經通過SGS檢驗,正式上市。 圖/高建元提供 謝建元表示,本次研發源自既有「發酵學」實驗課程,以往皆為釀造葡萄酒,兩年前開始,為了讓學生可以在畢業前喝到自己釀造的酒品,於是更改為製作發酵時程較短的啤酒。此研發從一開始便打算上市推出,目前的目標客群主要針對高師大校友。  高師精釀的啤酒具有濃郁很香的香氣,校友綜合評鑑「非常順口、好喝,還會回甘」。 圖/高建元提供研發課程中,學生分成數個專題小組,在運用實驗設計法(註)篩選出適合的酵母後,經過學生數月實驗,最終找出最合適的培養條件和發酵配方。而後因緣際會下結識學校附近的啤酒商,並與之合作,最終選用學校附近水質優良、飽含礦物質的大樹龍目井泉水。另外,由於台灣環境條件不適合麥芽以及啤酒花生長,因此選用比利時麥芽,與德國和捷克的啤酒花增添苦味,調配出最合適的風味。註:實驗設計法是一種安排實驗和分析實驗數據的數理統計方法,對試驗進行合理安排,以較小的試驗規模、較短的試驗周期和較低的試驗成本,獲得理想的試驗結果並得出科學結論。高師精釀是高師大課程「發酵學」中的實驗成果,學生分為數個專題小組,運用實驗設計法,最終調配出合適的風味。 圖/高建元提供 除了獨特酵母外,和廠商配合的過程中,為了打造出具有「匠職手作」口感的啤酒,謝建元邀請廠商打造仿手工精釀的儀器。啤酒廠商負責人趙耕毅解釋,手工生產的過程曠日廢時,且難以標準化。趙耕毅補充,「大型標準化機器設備雖然可以保證生產品質,卻缺少手工精釀『匠職手作』的溫度。」兩相權衡下,雙方決定為高師精釀打造該儀器仿手工精釀的儀器。  高師精釀採用「仿手工精釀」的儀器,期望製造出品質優良具有「匠職手作溫度」的啤酒。 圖/高建元提供研發期間,趙耕毅曾以生產成本過高為由,提出應降低成本,提升產品未來上市競爭力,但謝建元仍然希望可以呈現出高品質的啤酒,他說:「就像我們給學生的都是最好的設備和教學,高師精釀也要有最好的品質。」幾經討論後,最終決議照原本的配方生產上市,創造出有淡雅香氣,並具有層次尾韻的高師精釀。目前,該啤酒已通過SGS檢驗認證品質合格上市,高師大也已經成立生技啤酒研發小組和高師精釀創意行銷團隊,期望能延續研發創新創業精神。參與行銷團隊的學生卓雨暄表示,未來會嘗試結合相關活動行銷該啤酒,同時開發新產品。
專業工作選擇少 青年儲蓄方案成效存疑
校園
第1693期
專業工作選擇少 青年儲蓄方案成效存疑
2018-12-21
【記者高海葳綜合報導】教育部為協助高中職畢業生探索自我生涯,106年起實施「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提供高中職學生於畢業後率先步入職場就業,同時享有政府每月固定津貼。第一屆參與此方案學生即將重返大學,有同學認為,此專案讓他獲益良多,但也有學生質疑教育部提供的專業性工作選擇有限,且作法與高職、技專學校提供的「產學合作」方式無異。政策中,教育部共提供8000多項職業缺額,其中以服務業、餐飲業居多。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業務單位林課長表示,教育部藉由在各地舉辦就業博覽會及線上提供職缺,協助學生選擇工作、填寫履歷並進行媒合。國立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林子虔為本計劃第一屆學生,透過計畫媒合任職於Line TV行銷部,主要從事網路社群經營相關業務,計劃於明年回到大學就讀。他提到,參與方案讓他直接認識媒體產業,在學習行銷專業之餘,亦能接觸本身感興趣的劇組,有助於增加對傳播環境的了解,更能幫助學生在大學裡更有方向地學習。 國立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林子虔為青年儲蓄計劃第一屆學生,目前任職於Line TV行銷部,計劃於明年回到大學就讀。 圖/林子虔提供然而,林子虔指出,此政策雖針對高中職畢業生,但高職(五專)、技專學校早已提供產學合作機會,學生對此政策需求相對較少。他認為,真正需要此管道就業的是「高中畢業生」。由於高中生不像高職生畢業後能具備繪畫、美容等特殊技能,他因而認為政府應當提供更具專業、知識性的工作內容供高中生選擇,而非提供較多像是工廠技術員、餐廳服務生等偏體力活的工作。對此,林課長則認為,政策目的是讓青年率先認識職場,而「職場就是職場」,職缺分佈必然和真實社會一樣,以服務業、餐飲業佔多數。他也提到,對於不同職缺內容,教育部都有要求廠商派遣資深人員帶領學生學習,保障學生權益。國立北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畢業學生劉瑞伯參與政策將滿兩年,目前在台南紡織太子廠擔任助理公務員。他認為,對比同齡學生目前早已上大學就讀,參與此政策卻讓他感覺「浪費時間」。他說明,自己也能透過參與高職提供的產學合作,步入職場學習工作技能,但產學合作四年後有文憑,能得企業重視,相較之下值得很多。教育部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專案辦公室張小姐回應,參與產學合作學生未來目標多已明確,在工作同時,亦須讀書。此方案宗旨為幫助高中職畢業生職涯探索,目的並不相同。另外,此方案結束後,學生會持有工作年資證明、勞工保險證明或體驗學習證明,經各校核准,也能抵免相對應學科之課程或實習學分。明年學生即將重返大學就讀,劉瑞伯表示,未來若復學需調整心態,重新把自己定調成一個學生。林子虔則坦言,因為已離校兩年,最擔心的是不知如何和同儕溝通。
單日上課16小時 教育部修正產學專班制度
校園
影音
第1692期
單日上課16小時 教育部修正產學專班制度
2018-12-14
【記者吳佩容、蔡明衡台北採訪報導】從早上8時上課到晚上9時,這是一群大學生的日常。他們是產學合作專班學生,一周實習五天、上課一天,部分產學合作學生甚至一天要上16小時的課,才能在四年內修滿學分,順利畢業。教育部於今年六月改制,規定課程不能超過10小時,希望減少學生單日的上課時數,提升學習成效。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表示,當一天課程安排超過10小時,許多產學合作班學生將無法享有中午吃飯的休息時間,這只會使上課淪為一種程序。臺北科技大學產學專班學生曹恩福則提到,他們必須在寒暑假外的星期五及六修習完成四年的必修課目需,課程十分緊湊。對產學專班學生而言,短短一兩天就塞滿一般大學生一週上課量令他們倍感壓力,而長時間的上課時數也導致難以專注、容易分心。北科大產學合作專班學生曹恩福表示,「我們一整天都要在一個非常專注的狀況,你可能少聽個十秒鐘,接下來的三節課你就聽不懂。」面對教育部新規範,各校的因應措施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每周授課天數維持一天,延長學生修業年限,如此以來可保留原有實習時數,但恐造成學生延畢。另一做法則是犧牲學生實習時數,將授課天數更改為兩天,讓學生可以如期畢業。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解釋,產學合作專班的改制前提為要求學生的學習品質,並直言,「這些規範都應是各大學在課程安排就應該做的處理,不該由教育部來規範。」他更指出,有部分學校宣稱,就讀產學專班每週只需上一天課即能如期畢業,卻忽略實際的授課品質。因此本次改制過後,教育部期望透過合理分配實習與上課時數,打造更完善的產學合作制度。https://youtu.be/Enj7wOhvJ9k
雲端監控貨況 自動化分流系統降運輸風險
新知
第1665期
雲端監控貨況 自動化分流系統降運輸風險
2017-11-15
【記者羅文妤綜合報導】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委託南台科技大學於4、5二日辦理「2017年智慧聯網機器人創新設計與應用大賽」。此次競賽不僅重視設計、技術層面,更注重參賽隊伍是否結合商業模式、具產業價值。由南台科大「PARS團隊」,針對物流廠商需求提出的自動分流系統奪冠。 團隊成員向評審解說iTape貨物自動分流化系統,系統研發依物流廠商的需求而設計。 圖/邱義展提供PARS團隊由南台科大電子工程系和機械工程系同學組成,團隊提出「iTape 貨物自動化分流系統」,將高單價、易碎貨物和普通貨物分流。於高單價、易碎貨物箱上黏貼智慧膠帶(iTape)後,系統透過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無線通訊(Wireless communication)技術雲端監控貨物是否在運輸途中受破壞。貨物抵達物流中心後,再透過團隊研發的行動應用程式(Application, App)掃描、判斷貨物,並利用機器手臂分流,將有、無iTape的貨品各自分配至不同貨車運輸。 PARS團隊替物流廠商設計的貨物管理系統,奪得智慧聯網機器人創新設計與應用大賽冠軍。 圖/邱義展提供「物流商使用統一形式管理貨物,難以歸屬貨物遺失的責任。」團隊成員、電子系學生邱義展說道。此現象是目前台灣物流業者普遍的困擾,因此團隊成員洞悉市場需求,區分高單價、易碎物品和一般物品,降低運送風險。團隊自行設計手機app、雲端管理平台、貨物偵測端及機器手臂,力求系統完整性,還望能以機器的自動化取代繁雜的人工手續,未來將積極推廣至各大物流商。 PARS團隊於競賽時展示研發成果,讓機器手臂、貨物的輸送帶實際運行。 圖/邱義展提供產學合作是此次競賽一大亮點,評審團隊包含教授、機器人協會成員、創業投資公司和業界公司,讓學生研發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賽程為期兩天,第一天透過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激發學生想像。團隊成員、電子系學生康文彬也表示如此能夠觀看到其他隊伍的發想,進而激發自己的創意,互動性很高。第二天打破一般競賽成規,運用TED演講(TED Talks)讓參賽隊伍模擬產品發表的模式提案。南台科大創新創業育成總中心三創教育與業務組經理陳沛岑表示,全球智慧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於五年內成長至336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195億元)。由於未來人工將越來越貴,以機器人取代部分人力不僅能降低人事成本,亦能提升效率,政府正積極建置機器人製造基地。陳沛岑說道,目前機器人的限制為:功能單一、體積笨重、蓄電量不足,因此未來將朝輕量化、多功能且動作流暢為目標改進。
振興在地文化 產學合作盼老商圈再現風華
生活
第1635期
振興在地文化 產學合作盼老商圈再現風華
2016-11-02
【記者劉俊華桃園報導】桃園市博愛特區文創商業發展協會與開南大學觀光與餐飲旅館學系聯手,於10月26日舉辦「老街區好驚艷─博愛亮點」嘉年華,讓遊客感受博愛商圈的獨特魅力,也希望老街重現昔日繁華。博愛商圈以往有「桃園西門町」美稱,商業活動非常熱絡,但在商圈重心轉移到火車站周邊後,博愛商圈繁華不再。面對營商環境變遷,博愛文創發展協會與開南觀餐系聯手舉辦復興嘉年華,學生以說故事的方式,讓遊客認識商家的獨特技術與歷史。此外,旗袍店、西裝店也提供剩餘布料,讓遊客製作手工香囊。開南觀餐系學生李亭瑩認為博愛商圈在地文化深厚,除了恢復商圈的生機,老店家手藝也值得傳承下去,因此花費兩個月設計活動,發掘每家店的亮點與獨特手藝,並以創意展現店家特色。 開南大學觀餐系學生,遊客可以用旗袍店、西裝店提供的剩餘布料自製香囊。 圖/劉俊華攝 開大觀餐系學生以說故事結合問答遊戲,向小朋友介紹當地的歷史 圖/劉俊華攝指導老師、開南觀餐系助理教授郭惠珠強調,不希望以外來的東西取代在地文化,因此更注重博愛街區的文化獨特性,並非像三峽老街一樣,「沒有了金牛角就完全沒有特色。」雖然嘉年華活動落幕,不過她未來會持續推動產學合作,讓學生學習如何規劃觀光行程和振興地方觀光。但面對商圈活化浪潮,當地商戶顯得不太積極。旗袍店老闆娘張許月裏指出,其實活動對生意沒有很大幫助,不過抱著「有辦才有希望」的想法,期望街區可以再復甦,回復昔日「桃園西門町」的繁華景象。 在博愛商圈經營西裝店38年的老闆陳界源表示,希望博愛商圈能再復甦。 圖/劉俊華攝
健身機搭微循環系統 發電同時顧健康
新知
第1630期
健身機搭微循環系統 發電同時顧健康
2016-09-28
【記者楊采翎台中報導】在手腳並用的發電健身機上踩踏,即可從電子儀板上清楚看到運動的速率、發電瓦數、發電量等資訊。弘光科技大學工學院與寧茂公司產學合作,研發「發電健身機」,運動的同時達到發電效果,再搭配「人體微循環系統」,監測血流循環效率,進一步分析身體健康指數。 發電健身機兼具運動及發電功能,踩踏速率越高、重力越大,發電率越高。 圖/楊采翎攝人體微循環系統使用雷射都卜勒血流計(Laser Doppler Flowmetry,  LDF),利用雷射探頭的紅外線光照進人的微循環系統,流經微循環的紅血球會反射紅外線光,使都卜勒血流計接收端收到雷射偏影,藉以監測循環系統的狀況。弘光科技大學工學院研究團隊以平均年齡20歲的大學生的肩頸微循環率為標準,至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校區進行測量,肩頸的微循環率數值約落在60到80,常人若低於60則可能有微循環不良的情況。 人體微循環系統監測肩頸循環。 圖/弘光科大提供弘光科大職業安全與防災所碩士張靜妙說,當初藉由老師引薦,與寧茂公司共同合作設定發電健身機的阻力,並透過人體微循環系統的監測,在人體運動心跳標準的安全範圍內達到發電功能。 發電健身機電子儀板可顯示發電效率。 圖/楊采翎攝參與這次產學合作的寧茂公司員工表示,在為期四周,一周80分鐘的健身運動過後,下班後居然不顯疲態,同時督促自己運動,也達到成就感。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賈台寶提到:「這次產學合作參與健身的22個員工,總發電量8度。」雖然發電量不高,卻讓員工在運動同時,親身體驗發電辛苦與用電量過大等問題,和以往僅接受節能宣導的推廣相比,可說是自發性參與節能減碳。發電健身機目前已上市,期望更多綠能產業能被大眾接納,永續地球能源。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