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角逐睡王 睡覺賽助眠奇招百出
生活
第1719期
角逐睡王 睡覺賽助眠奇招百出
2019-12-25
【記者傅有萱苗栗報導】你覺得自己很會睡覺?那要比了才知道!苗栗縣「Lofi Land自然圈農場」內,一群人平躺於鋪著床墊的草地上,在陽光照耀下呼呼大睡,畫面格外愜意。由寢具公司「Qtace旅行的溫度」主辦的「Qtace第一屆睡覺大賽」室外賽22日登場,參賽者準備自己專屬的助眠物品,期待能夠一覺好眠,成為真正的「睡王」。 由寢具公司Qtace旅行的溫度主辦的Qtace第一屆睡覺大賽室外賽22日登場,聚集台灣許多擅長睡覺者參賽。 圖/傅有萱攝「睡得久不算什麼,睡得好、睡得穩才是重點!」主辦單位行銷經理鍾憶萱說明,平穩的睡眠才是勝出關鍵。比賽限時90分鐘,參賽者手指須裝上「心律探測器」以測量選手的心律數據當作評分標準。此外,為了讓民眾體驗在自然環境中睡覺的滋味,主辦單位特別選定山上農場做為比賽地點,「希望可以讓大家在年末,透過這場睡覺比賽,好好地睡上一覺。」 這場睡覺大賽時間為90分鐘,有選手全程戴上耳機,阻隔外界聲音干擾以便進入夢鄉。 圖/傅有萱攝比賽開始前,不少選手都換上睡衣,也帶上幫助睡眠的娃娃、棉被、抱枕等,期盼打造最舒適的睡覺環境。參賽選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生王晨安表示,自己經由同學推薦前往參賽,「大家覺得我很會睡覺,所以叫我來。」然而在參賽後,他才發現原來有許多睡眠更安穩的人。他詫異地說:「我睡一睡被打呼聲吵醒,醒來看到好多人還在熟睡,他們怎麼都不會醒?」 參賽選手帶上自家寵物犬做為自己的助眠小物,可惜小狗在比賽過程中走動,打斷主人的睡眠。 圖/傅有萱攝睡覺比賽看似輕鬆,其實存在著許多變數,參賽者往往因突發狀況而難以持續睡眠。參賽選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學生許娟涓分享,為了能在場上有較佳表現,他刻意減少前一晚的睡眠時間,沒想到適得其反,「我昨晚都沒有睡覺,結果早上竟然睡著了,害得我比賽時有點睡不著,覺得好可惜。」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暨研究所、評審綜合給分獎得主郭昱廷則透露,自己已連續熬夜數天,也在比賽當下以不同技巧幫助睡眠,「我做平常做了會想睡覺的事,像是看論文、背單字,想說這樣會比較快睡著!」 參賽選手穿上頑皮豹、跳跳虎的服裝做為此次參賽的睡衣,角逐「幽默造型笑爆評審獎」。 圖/傅有萱攝除正規獎項外,主辦方也準備了「幽默造型笑爆評審獎」、「睡醜人獎」、「你隔壁這樣你還能睡得下去獎」等獎項,為寧靜的睡眠大賽添增俏皮氛圍。平日從事法律相關行業、扮成法官的參賽選手楊智閔便表示,自己相當鼓勵這類活動,「我平常工作壓力大,這樣來玩一下,感覺很棒!」鍾憶萱也指出,台灣有許多人受失眠及壓力所苦。他們期待透過比賽,讓大家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性,並在自然環境中學習放鬆。 許多參賽者皆換上居家睡衣並戴上眼罩,希望打造平時的睡覺環境幫助自己睡眠。 圖/傅有萱攝
反向聲波降噪音 電子枕助一覺好眠
新知
第1692期
反向聲波降噪音 電子枕助一覺好眠
2018-12-12
【記者林宛賢桃園報導】還在為了室友、另一半的鼾聲困擾,而不能一覺好眠嗎?中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張政元帶領ANVC(Active Noise & Vibration Control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Center)學生團隊研發出一款利用「主動式噪音消除」的方式,消除旁人鼾聲與周圍噪音的電子枕頭,此作品13日至15日於2018未來科技展中展出。 放置於枕頭後方的裝置,能釋放出反向的聲波並在耳朵兩側形成靜音區,來抵銷外界的鼾聲及噪音,提供受鼾聲所擾的人一覺好眠。 圖/林宛賢攝此款消除鼾聲與噪音的電子枕頭,是提供給受鼾聲所擾的人使用,使用者將裝置放在枕頭後方,並利用「主動式消除噪音」的方式,透過裝置喇叭釋放頻率相同、振幅相同的反向聲波,在枕頭附近形成靜音區,達到降低噪音干擾的效果。中原大學電機所學生林奕辰補充,主動式消除噪音對低頻聲波而言,消音效果較好,例如鼾聲、重低音等;而被動式利用耳塞等來隔絕噪音,則適用較高頻的部分,例如汽機車、施工的噪音等。相較於市面上的消除鼾聲裝置,中原電機所學生鄧合翔解釋,市售產品大多需要穿戴,如戴耳機、耳塞和黏貼在鼻子上,或是放進鼻孔中等侵入式的設計,都會造成使用者不適,很可能在睡覺翻身時裝置就脫落。而此款電子枕頭則是放在枕頭後方,使用者不需配戴任何裝置即可使用。根據美國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研究顯示,打鼾會影響另一半,平均每晚少睡一個小時,間接導致睡眠品質不佳、精神疲憊、生活品質下降,甚至造成相處失和、離婚等問題。而解決鼾聲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利用開刀的方式,切除鼻息肉、口腔扁桃腺或是喉部軟骨。但一般人聽到「開刀」往往卻步,因此ANVC團隊才以此為出發點,希望改善睡眠時受鼾聲困擾的狀況。鄧合翔表示,研發團隊已改良前期作品,而目前已經可以達到90%的降噪效果。對於作品未來發展,林奕辰解釋,由於人耳長時間處於同個環境中會自動將聲音放大,因此產品未來會加裝舒眠音樂蓋過鼾聲,以及將裝置縮小成兩片薄片,希望能讓使用者隨身帶著走。此外,此裝置也能融合手機APP,紀錄使用者的睡眠情況,甚至是應用於長期臥床者的免持通話設備。 ANVC研發團隊希望未來能將電子枕裝置再更索小成至兩片薄片,讓使用者能更方便、隨身攜帶此裝置,走到哪都能用。 圖/林宛賢攝對於此作品,國立交通大學光電系學生曹濟棠認為,自己本身就是容易受到噪音影響的人,室友的打呼聲容易使他有睡眠品質下降。而交大電機工程學系學生李慶昱也表示,在室友鼾聲長期影響之下,白天讀書品質有下降趨勢。因此兩人共同認為若此作品上市的話,會考慮購買使用。 
中原生造智慧枕 光頻調控裝置改善失眠困擾
新知
第1671期
中原生造智慧枕 光頻調控裝置改善失眠困擾
2017-12-27
【記者劉蘭辰桃園報導】為了找回香甜入睡的方法,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團隊六位學生於22日發表「OLA sleep tight 睡眠管家」裝置,運用康寧光纖、腦波偵測器與光遺傳學原理打造光頻調控的光能枕,依照使用者需求調整入睡與喚醒設定,有助於改善全台灣11.3%人口徹夜失眠的困擾,奪下「2017康寧創星家第二名大獎」。 「OLA sleep tight 睡眠管家」為助於睡眠的光控智慧枕,奪下「2017康寧創星家第二名大獎」。 圖╱陳令倢提供據世界睡眠學會(World Sleep Society)民國106年報告顯示,全球有45%的人口受失眠所苦,長庚醫院睡眠中心則表示台灣有11.3%的人具失眠困擾,失眠多半來自壓力、精神疾病與身體疾病。隊長陳令倢表示,團隊希望解決自身睡眠困擾,但使用坊間睡眠應用程式(Application, APP)卻無法達到效果,於是決定主動研發一款好眠裝置。成員龔安頔則指出,目前大眾多利用藥物助眠,可是成效有限且有副作用疑慮。另外,他表示也有利用噪音或腦波模擬協助入睡的裝置,但都效果欠佳,「所以我們最後選擇用『光』去調控」。陳令倢表示,OLA為一款果凍矽膠軟枕,內建光纖與光調控裝置,設備還包含外建APP與腦波偵測器。使用者入睡前只需啟動OLA並貼上腦波貼片,將腦波數據以藍牙傳至APP記錄。接著設定鬧鐘,讓APP規劃最佳睡眠週期與光調控模式,OLA便會釋放藍光幫助快速入眠,而枕頭中的感壓裝置還會依據頭部重力分區發光,以免光線過強干擾睡眠。最後清醒前,OLA則發出綠光逐漸喚醒使用者。過程中的藍綠光調配將視腦波型態而有所變化,使用者還可藉APP中的腦波數據管理其睡眠狀況。 OLA為一款果凍矽膠軟枕,內建光纖與光調控裝置,設備還包含外建APP與腦波偵測器。 圖╱陳令倢提供「學界對光遺傳學已有多年研究,但過去未有具體用於睡眠的案例。」龔安頔補充,最近則有研究希望用此技術改善睡眠,而本次結合光遺傳與光纖的功能枕則為首創。成員張可認為研發設備中遇到最大的困難起初為確認方向,後期則為模型製作,因立體模型創作非商設系專業,很多技術都得自己課後學習。負責簡報與視覺製作的吳孟瑾則表示,因為商品外型與功能遲遲未定案,文宣設計須不斷重新修改,帶來許多考驗。陳令倢指出,OLA命名取自諺語「快速入眠(Out Like a Light.)」的字首,主要能解決睡眠效率過低、需要短時補眠卻效果不彰等失眠原因。指導教授黃儀婷表示,此次研發跳脫商設系平面視覺設計訓練,要求學生完整地提出一項產品企劃,團隊最大的優勢是蒐集到完整資料、具備溝通與協調能力,並擁有同樣的目標。龔安頔認為,OLA最高的成本是光纖,如何克服將是未來推入市場的挑戰。
午睡艙進駐圖書館 愛丁堡大學生態度保留
國際
第1641期
午睡艙進駐圖書館 愛丁堡大學生態度保留
2016-12-14
【記者洪婉恬綜合報導】在期末考前的下午苦讀,感到昏昏欲睡,如果旁邊有張床供你稍作休息,是否能提升學習效率呢?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學生會發起午睡艙(nap pod)進駐圖書館的支持度調查,贊成比率達84%。午睡艙是符合人體工學的科技躺椅,要價英鎊一萬元(約新台幣40萬元)。它有助於使用者放鬆及進入睡眠,另配有特殊振動頻率與光線的喚醒機制,連科技巨擘谷歌(Google)也是擁戴者之一。學生會副會長珍娜·凱莉(Jenna Kelly)表示,目前校內極度缺乏學生福利設施,且學生滿意度排在全英國第120名,敬陪末座。然而,投票僅1913人參與,約佔全體學生的6%,有代表性不足的疑慮。但根據規定,只要支持率通過門檻,學生會將向校方正式提案。學生威爾·瓊斯(Wil Jones)認為學校經費應該用在更急迫的議題上,例如學生的心理健康與諮詢,他不以為然的說:「很累的話為什麼不回家睡一覺或是晚上多睡一些?」學生謝拉茲·阿夫(Sheraz Afzal)則很喜歡午睡艙的概念,但他表示,如果屆時供不應求且造價如此高昂,則午睡艙的效益還有待商榷。而學生威廉(William)提到,現存許多挑戰尚待學校一一克服,午睡艙不應該是首要的任務。有趣的是,他卻投下了贊成票。不過威廉解釋,明年學費將會調漲,比起校方將錢投入與自己本身無關的領域,「我還寧可多花在學生身上。」校方對此不願多做回應,僅表示對學生的討論持開放態度,也會致力改善相關措施。學生洛亞娜·歐托娜莉(Loana Ottonelli)觀察到許多學生在圖書館內睡覺,顯示確實有其需求存在,因此她認為比起零星的午睡艙,倒不如設計擺滿枕頭的午睡室讓人好好睡一覺。而科學著作《睡個午覺吧!改變你的人生》(Take a Nap! Change Your Life.)也證實,午睡能有效提升認知、記憶與決策能力,又以起床八至九個小時後午睡60至90分鐘最為適當。據《時代雜誌》(TIME)報導,美國詹姆斯麥迪遜大學( James Madison University)首開先河,在西元2013年開設「午睡角」(Nap Nook),更可線上預約空床;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去年也於圖書館內設置休息區(Zzz Zone),並安裝午睡艙。
三項檢測 助癌友自主腸胃管理
新知
第1636期
三項檢測 助癌友自主腸胃管理
2016-11-09
【記者楊采翎台北報導】「2016第21屆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總決賽於5日舉行,101所大專院校共計360支隊伍共同角逐。元培醫事科技大學以「智慧腸癌管理系統」奪下兩項金牌及台達特別獎,國立嘉義大學則以「睡眠腦波耳機設計」獲得資訊技術應用組該組亞軍。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是國內最多人罹患的癌症,且民國104年死亡人數達5687人,為歷年最高。元培醫大資訊管理系學生研發「智慧腸癌管理系統」,以三種檢測方式,幫助大腸癌患者自主管理腸胃健康。第一項為腸鳴檢測,利用行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 APP)結合鳴音接收器服貼腹部,以手機收音分析腸胃蠕動聲,判斷消化情形。第二項,血便檢測,患者透過噴灑特製化學藥劑,讓血便顯影,再利用行動應用程式拍攝,分析糞便出血程度。第三項,排氣檢測將集氣棉放置臀部後方,收集排出的氣體,測量會促成大腸癌發生的硫化氫氣體濃度,判斷大腸癌的嚴重性。研究團隊成員陳嘉銘表示,此系統讓患者能隨身攜帶,具高度實用性。除了癌症病患外,「智慧腸癌管理系統」在腸音檢測及血便檢測的項目也適用於一般民眾,幫助人們自主管理腸胃道健康,但目前仍在開發階段。同樣以促進健康生活獲獎的「睡眠腦波耳機設計」專為戴耳機聽音樂入眠的人發明,降低音樂長期在耳邊播放所造成的耳膜負擔。與擴音喇叭相比,耳機的振動片更靠近耳膜,較有快感和臨場感,但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血液循環不良、耳鳴、內耳毛細胞壞死,甚至損害聽神經。  睡眠腦波耳機與毛帽、髮帶結合,方便在睡眠或運動情況下使用,防止聽力受損。 圖/楊采翎攝將腦波數據結合耳機,藉「單點非侵入式乾電極」讀取大腦腦波訊號,利用腦波晶片擷取腦波數據並做數位化處理,再透過藍芽傳至耳機行動應用程式。當使用者進入淺層睡眠時,系統會自動降低音量,進入深度睡眠時則關閉音樂,防止音樂長期影響睡眠品質或傷害聽力。嘉大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學生黃宜婷提到,研發過程花費大量時間尋找適當睡眠門檻。除了收集數據,還須將腦波依震動頻率區分,進行各波段的判斷。另外,為了將發明與生活結合,嘉大生機研發團隊將耳機置入毛帽和與髮帶中,讓使用者可以結合美觀與生活便利兩大元素,改善聽音樂入眠造成的耳朵負擔。
睡不足影響學習 專家挺延後上課
新知
第1632期
睡不足影響學習 專家挺延後上課
2016-10-13
【記者劉祐齊台北報導】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9月29日出現「高中生上學時間應延遲」的提案,不到一週,附議人數就突破5000人提案門檻,教育部須於12月4日前回應此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兼職臨床心理師宋鈺宸民國100年在碩士論文中指出,台灣大學生平均就寢時間介於凌晨1時至2時,在隔天有課的清況下,起床時間為上午7時49分,大學生平均睡眠時間不足六小時,低於世界平均值。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Oxon)研究員保羅・凱利(Paul Kelley)提出一項研究,16歲的青少年上午10時後學習效果較佳,大學生更應該在上午11時之後開始學習。103年,中國醫事科技大學醫務暨健康事業管理系系副教授王素真等人更在《工程科學與教育學刊》上發表研究,大學生在上午8時至10時起床感覺最好,其次是上午10時至12時。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學生羅宇琦也贊成:「我平均睡眠時間大概六小時,在上午10時至12時精神最好。」睡眠時間與學習成效有很大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楊建銘指出,高中生睡眠時間應該要九個小時才夠,大學生則至少要睡八個小時。現今大學生愛熬夜,就寢時間延遲、睡眠總時數減少,使得白天的精神狀況不佳。另外,白天的學習經過大腦記憶重整,效果方能提升;而夜晚的睡眠時間因外界訊息較少,可幫助大腦中的海馬迴(Hippocampus)針對白天所學進行記憶重整。前額葉就像電腦的中央控制器,對人體發號施令及調控情緒,「睡眠不足、太早起床,容易造成情緒不佳、學習效能下降。」「規律的時間睡覺也會影響學習效果,」楊建銘舉例,假設學生原是下午10時睡覺、上午6時起床,改為凌晨3時睡覺、上午11時起床。一段時間後,身體會漸漸適應,並在規律的時間點進入深度睡眠期並分泌激素。因此不規律的睡眠習慣,會使得人體無所適從。「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現在上學時間的設計是不利於學生的,」他表示,人和動物在生理上傾向晚睡晚起,但是目前學生的上學時間是配合整個社會運作的模式,並在社會變遷之下越來越晚睡,起床的時間卻沒有因此相對延後。如果社會有共識並將配套制度設計好,他贊成將上課時間延後。教育部將彙集學校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再舉行公聽會,並於12月4日前回覆此項提案。「這是牽一髮動全身的議題,」教育部學生事務及校園安全組組長楊國隆回應,上學時間延後會影響總上課時數,那也代表課綱的規劃需要大幅度的調整。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