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美國種族入學政策恐違憲 公平與多元如何兼顧?
國際
第1795期
美國種族入學政策恐違憲 公平與多元如何兼顧?
2024-10-04
【記者花苡軒報導】美國學生公平錄取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以下簡稱SFFA)起訴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USNA)的種族入學政策違反憲法,於9月26日上午在法庭展開辯論,庭審預計持續7週左右。美國海軍學院招生辦事處回應,在庭審結束前將不予回覆任何立場。 美國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主要目的是保障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如亞裔、非裔等在就業、入學能受到公平對待,允許大學在錄取學生時給予弱勢族裔特殊名額、評分優待等。SFFA於2014年提出,部分美國大學招生使用種族入學政策是不公平且違憲的,後續進行對大學的訴訟。2023年,SFFA起訴了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等美國名校的入學招生政策違憲,成功讓學校廢除種族招生政策。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平權行動聯盟(Affirmative Action Coalition at UNC-CHAPEL HILL)主席克里斯蒂娜・黃(Christina Huang)表示,許多學校擔心遭受訴訟,因此取消了更多對特定族群的優待措施,如停止給予非裔學生獎學金及有色種族學生入學資源等等。「在我看來,取消種族入學政策的一年後,我們學校的非裔、美洲印地安族群學生比例下降許多。」他補充道。 就讀政治及社會系的亞裔美籍學生陳敬謙認為,平權行動對於美國的少數族裔入學是有益的。「我認為社經地位以及美國社會結構性的種族主義降低了在社會上普遍弱勢的亞裔及黑人學生的大學入學率。」他解釋,在美國歷史上,通常只有富有的白人能夠進入大學,因此平權行動多少改變了這樣的局面。陳敬謙補充,同樣被認定是弱勢族群,成長於加州矽谷,生活水平相對高的亞裔學生都有經濟能力接受高等教育,但當他到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時,觀察到黑人學生在總學生數中佔比較小。 預計前往美國留學,目前就讀會計系的黃同學(化名)表示,亞裔學生想進入美國大學就讀,入學條件已相較白人族群嚴苛。若是各大學取消種族入學政策,只會讓亞裔學生更難錄取美國大學。他期許未來美國大學能提出其他針對弱勢種族的多元入學審核措施,在追求種族平等之餘,也能顧及少數族群的權益。
領群眾跨越台馬種族隔閡 馬來西亞文化日重建大馬印象
生活
第1771期
領群眾跨越台馬種族隔閡 馬來西亞文化日重建大馬印象
2022-11-16
【記者邱楷淇綜合報導】馬來西亞舞者們身穿繡有織金花卉圖樣的娘惹衫,隨羊皮鼓聲擺動身體。馬來西亞商業及工業協會為宣揚馬來西亞文化,於13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首辦「2022馬來西亞文化日」,邀請在台馬來西亞餐廳和大馬文教人士一同響應市集,各類演出也展現馬來西亞文化多元面貌。 馬來西亞商業及工業協會於13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首辦馬來西亞文化日,當日市集掛滿了隨風飄揚的馬來西亞國旗。 圖/邱楷淇攝主辦方邀請眾多藝文團體,包括表演二十四節令鼓的馬來西亞藝文團體「众擊坊」、以罕見廣東獅演出著名的「飛鷹醒獅團」,而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南方節奏手鼓團」,其馬來手鼓演出令觀眾讚嘆不已。手鼓是最能代表馬來西亞的樂器,在當地時常為民間慶典揭開序幕。身為馬來西亞文化日策展人,同時也是南方節奏手鼓團團長的吳振南表示,希望具穿透力的手鼓之音,能跨越台馬之間的種族、語言隔閡,讓馬來西亞的文化特色深植台灣人心。 南方節奏手鼓團為觀眾帶來歡快的手鼓表演,團長兼馬來西亞文化日策展人吳振南也一展好歌喉。 圖/邱楷淇攝「我們馬來西亞的文化很多元,那你認同的到底是什麼文化?」吳振南向台下觀眾發問。馬來西亞因其地理、歷史,文化可以看見馬來、中華、伊斯蘭等元素,因此吳振南將馬來西亞文化總結為「努桑塔拉文化」(Nusantara)(註),這也是他的策展方向。他期盼透過馬來西亞文化日,在台灣人心中建立一個更完整的馬來西亞文化印象。註:努桑塔拉(Nusantara)這個詞是源自古爪哇語「nusa」(島嶼)+「antara」(以外)的組合詞,可以粗略地翻譯為「外島」,而吳振南在此將其譯為「群島」。「我在台灣的同學還會問我是不是住在樹上,他們也搞不懂馬來人和馬來西亞人的差異。」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的李浩然無奈表示,雖然同學與他相處融洽,但他們對於馬來西亞仍有許多錯誤印象。不過他也表示,此活動讓台灣人充分了解馬來西亞文化,消除刻板印象。馬來西亞名產燒包攤老闆徐宗清看見不少台灣人踴躍和馬來西亞店家交流後開心表示,感覺大家都是一家人,「在馬來西亞文化日看見此景,就像回家一樣開心。」 燒包專賣店的老闆徐宗清來自馬來西亞,他賣的馬來西亞名產燒包在現場掀起一陣炫風。 圖/邱楷淇攝移民從原生地遷徙到居住地,促使文化融合,馬來西亞文化日總監陳心怡強調:「移民如何詮釋母國文化,文化又如何跨越種族產生共鳴,就是個需要不斷精煉的過程。」陳欣怡也期望未來馬來西亞文化日繼續舉辦,讓遊子彼此聯繫情感,一解鄉愁,也讓台馬有更多機會可以交流。
美大生遭控種族歧視 校方處分掀論戰
國際
第1771期
美大生遭控種族歧視 校方處分掀論戰
2022-11-16
【記者賴羿安綜合報導】美國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 UK )學生蘇菲雅・羅辛(Sophia Rosing)6日疑似因酒醉,反覆以種族歧視的侮辱字眼霸凌並肢體攻擊校內兩名黑人學生,進而面臨中斷學業的處境。9日校方發布聲明承諾不再讓該名學生重新申請入學,並永遠禁止他進入校園。 影片詳細紀錄蘇菲雅・羅辛以言語和肢體暴力攻擊校園內兩名黑人學生,對方冷靜的處理方式贏得許多讚賞。 圖/截自安潔・瓊斯(Angel Jones)Twitter6日凌晨,該暴力事件影片在社群迅速流傳,其中一名黑人受害者凱拉・史賓(Kylah Spring)決定以社群力量引起民眾關注。7日晚上的集會中,在眾人的鼓勵下,史賓帶著眼淚說:「這是美國學校不斷發生的議題。我的精神不會被你(羅辛)擊垮,你需要為你的行為負責。」 7日晚上,凱拉・史賓以動人的演講再次訴說他所遭遇到的傷害,並且感謝群眾給予的支持。 圖/截自學生媒體肯塔基核心Twitter面臨排山倒海的社群聲量,校方雖在事發幾小時內宣佈羅辛暫時禁止入校,並在事發三天後聲明羅辛不再是肯塔基大學學生,承諾會持續調查;然而貼文下方卻充滿質疑校方處理方式的留言,許多學生不滿於校方沒有做出退學的處分。肯塔基大學學生梅根・泰瑞爾(Megan Tyrrell)生氣地說:「即便擁有證據,羅辛遭到起訴的罪行卻跟種族歧視無關。校方也沒有為受害者史賓給予任何支持或補償。」 在反種族主義的集會中,凱拉・史賓與他的其他黑人女性親友共同呼籲「保護黑人女性」。 圖/截自凱拉・史賓Instagram長期關注種族議題、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廖元豪說:「在美國的文化下,若攻擊帶有種族歧視的動機,就會變得非常嚴重,在法律上也會重罰。」然而公立大學受到憲法直接約束,進行嚴重的懲處需要經過正當程序,因此廖元豪認為校方的處置是合理的。另一方面,美國的法律重視言論自由,雖然此一事件牽涉到種族歧視的字眼,但單純不雅的話語在刑法上卻無須承擔責任。「校規可以說歧視言論傷害其他學生並且作出處分,但到法律的層次未必構成犯罪。」廖元豪表示。肯塔基大學明確將種族歧視列入違反校規的行爲,反觀台灣的校規,卻鮮少針對種族的議題做規範。廖元豪認為,即便種族衝突未必如美國嚴重,法律的規範還是存在宣導作用,台灣也需要重視文化敏感度的教育。「其實很多原住民的學生在校園裡對於其他人的批評是非常受傷,你們覺得沒什麼的話對他們來說是很傷害的。」廖元豪說道。 肯塔基大學在粉專上更新校園針對種族歧視事件的後續處理,留言仍充滿學生的不滿。 圖/截自肯塔基大學Instagram羅辛接下來要面對因酒醉而擾亂秩序、襲擊警察的審判,也需要接受校方針對種族歧視而做出的調查。泰瑞爾說:「種族歧視在肯塔基校園內是非常普遍的,許多關於不同色種學生的故事因為史賓而浮出檯面,嘗試發聲。」學生盼望校方能更加重視族群平等,給予受害者應有的補償。
還我受教權! 阿富汗女性上街控塔利班種族迫害
國際
第1770期
還我受教權! 阿富汗女性上街控塔利班種族迫害
2022-11-03
【記者程心綜合報導】「抗議屠殺!我們絕不能原諒塔利班政權!」數以千計的阿富汗女性佔據街頭、遊行示威,抗議塔利班政權(Taliban)(註一)的種種迫害。這場遊行起因於9月30日喀布爾卡伊教育中心(Kaaj Education Centre)的恐怖攻擊,造成53名學生當場喪命,超過110人受傷,且受害者多半是哈札拉族(Hazaras)(註二)的年輕女性。10月26日,阿富汗女性上街抗議,譴責塔利班政權對女性和少數族裔的迫害,塔利班政權則以暴力回應,不但毆打抗議者,還向他們鳴槍示警。註一:塔利班是遜尼派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組織,目前二次以武力接管阿富汗。組織部分成員因涉嫌支持恐怖主義被聯合國制裁。註二:哈扎拉族擁有突厥蒙古人血統,是阿富汗人口第三多的民族,塔利班政權將其視為異端。 孩子們舉著阿富汗國旗,為遭屠殺死亡的阿富汗哈扎拉族婦女哀悼。 圖/阿巴斯・戈爾巴尼(Abbas Ghorbani)提供塔利班政權武力接管阿富汗後,宣稱會保障一切女性應有的權利。然而,他們的實際行動卻與聲明相左。今年3月,塔利班政權限制女性接受中學以上的教育,目的是希望阿富汗女性能過著更有尊嚴、更安全的生活。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碩士生恩尼斯・雷扎(Anis Rezae)認為,這些規定不僅無法律依據,甚至剝奪了女性的基本人權。「塔利班政權將哈札拉族視為異教徒,而哈扎拉女性追求的自由與進步,也直接威脅到塔利班政權保守的宗教意識形態。」世界哈扎拉理事會(World Hazara Council, WHC)發言人西塔拉・穆罕默德(Sitarah Mohammadi)解釋,首當其衝的哈札拉女性發起多場和平集會,抗議塔利班政權對於女性、教育、種族的剝奪與攻擊。 全球各地皆有示威者聲援阿富汗者走上街頭,抗議哈扎拉種族滅絕事件。 圖/阿巴斯・戈爾巴尼(Abbas Ghorbani)提供至今,阿富汗女性持續為人權而戰,「除了受教權,也要確保教育機構能滿足就學需求。」非營利媒體組織霍馬(Huma Media)聯合創始人佐哈爾・阿茲拉(Zohal Azra)補充。23歲攝影師阿巴斯・戈爾巴尼(Abbas Ghorbani)指出,在 1996 到 2001 年執政期間,塔利班政權也曾禁止女性接受教育、規定女性若沒有男性親屬陪同,便不得離家等。為避免舊事重演,戈爾巴尼說:「不只是阿富汗女性要長期抗戰,我們阿富汗男性也要支持這些勇敢的女性。」 全球各地女性走上街頭,聲援阿富汗女性爭取工作權、受教權與自主權。 圖/阿巴斯・戈爾巴尼(Abbas Ghorbani)提供戈爾巴尼樂觀地表示,抗議與社會運動已經引起世界,特別是西方國家的關注。阿茲拉則嘆道,塔利班政權仍未給予阿富汗女性正向回應。基於人道主義,以及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的《防止及懲治危害種族罪公約》(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阿茲拉呼籲,國際社會應提供保護給哈扎拉族人,避免人道災難一再發生。 斯德哥爾摩示威者走上街頭聲援阿富汗,抗議哈扎拉族遭攻擊事件。 圖/阿巴斯・戈爾巴尼提供
美高中舞會涉種族歧視 學生「跪地」嘲諷少數族裔
國際
第1754期
美高中舞會涉種族歧視 學生「跪地」嘲諷少數族裔
2021-10-20
【記者黃亭茹綜合報導】「​​當我得知這個事件,我為我的學校感到羞恥。」芝加哥馬里斯特天主教高中(Marist high school)學生麥克斯.加德雷薩.賽蒙(Max Jardeleza Sombong)說道。8日馬里斯特高中返校舞會中,數位白人學生們在DJ播放一首西班牙歌曲時,嬉鬧地在舞池中單膝跪地(註),以此動作嘲諷拉丁裔、非裔等社會中較為弱勢的族群。高三學生伊莉莎白.帕切科(Elizabeth pacheco)錄下影片發佈至Instagram,至今已累積35.1萬觀看次數,掀起美國社會對種族歧視的另一波討論。註:單膝跪地在美國社會的脈絡中,是一種反對種族主義的象徵性姿態,源自於2016年的美國國歌抗議活動。 伊莉莎白.帕切科上傳舞會中學生「跪地」的舉動到instagram,觀看次數達到35.1萬,被許多人轉發至各大社群媒體。 圖/截自伊莉莎白.帕切科Instagram為了表達對舞會事件的不滿,帕切科於12日發起和平抗議集會,多名馬里斯特高中生和學生家屬也到場聲援。賽蒙斬釘截鐵的說:「如果保持沈默,就如同做出那些行為的人一樣不應該。」他希望藉由抗議要求學校改善校內種族歧視風氣,使校園成為真正接納多元族群的友善空間。參與集會的西班牙裔學生​​薇薇安·聖地亞哥(Vivian Santiago)表示學校應對那些學生進行實質的懲罰,為他們不尊重的行為負責。舞會爭議後,校方發出道歉聲明,承認校園中種族歧視行為屢見不鮮,並承諾會展開一系列調查和做出改變。 12日的集會遊行中,馬里斯特高中的學生們舉著「停止種族歧視」的看板,表達不滿情緒。 圖/麥克斯.加德雷薩.賽蒙提供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劉曉鵬教授解釋,白人學生「跪地」行為之所以引發眾怒,主要是因為「單膝跪地」象徵著弱勢族群對於種族歧視行為的不滿。「跪地」最早由美國足球員科林·蘭德·卡佩尼克(Colin Rand Kaepernick)發起。在2016年的一場足球賽中,科林於唱國歌時單膝跪地,抗議社會中的種族歧視行為以及警察暴行。從此,「跪地」成為類似倡議活動的象徵。曾在芝加哥居住過5年的劉曉鵬指出,馬里斯特高中因地理位置靠近非裔族群較多的南芝加哥,種族問題引起的暴力行為在此區並不少見,故相較於此,學生們的「跪地」嘲諷較不嚴重。劉曉鵬認為,種族歧視行為必須被譴責,不過學生們有時因思慮不周而做出的行為可以被諒解。 在12日的集會遊行中,部分學生們舉著墨西哥國旗的旗幟,以象徵對於屬於拉丁文化一份子的驕傲。 圖/麥克斯.加德雷薩.賽蒙提供
美大生種族衝突影片瘋傳 再掀多元文化爭議
國際
第1753期
美大生種族衝突影片瘋傳 再掀多元文化爭議
2021-10-07
【記者王嘉瑜綜合報導】9月23日,一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SU)學生發生爭執的影片在Twitter上瘋傳。影片中,兩名白人學生身穿聲援川普的T恤,筆電上貼有「警察的命也是命(PoliceLivesMatter)」貼紙,在校內的多元文化中心讀書,此舉造成在場的有色人種(BIPOC,Black, Indigenous, and people of color)學生們不滿,學生薩拉.特科拉(Zarra Tekola)錄下影片,要求兩名白人學生離開。影片至今累計超過500萬次觀看,再次挑起美國社會的種族對立問題。 影片轉發者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生發生這樣的離譜事件」下註,貼文在推特上累計超過500萬次觀看次數。 圖/截自「Libs of Tik Tok」推特「請懲罰拍攝影片的學生。否則會讓他們逃脫種族騷擾與霸凌的罪名。」Twitter上,網友們以種族歧視者、惡意騷擾者稱呼特科拉,認為他們要求白人學生離開多元文化中心,並不是在維護少數族群權益,而是在撕裂包容多元文化的共享空間。也有民眾認為,此次事件是美國社會種族平權運動的無限上綱。 學生身穿聲援川普T恤、貼有「警察的命也是命」貼紙為本次事件導火線,引發兩方支持者論戰。 圖/截自「Libs of Tik Tok」推特在場學生米麗亞姆.阿賴亞(Miriam Araya)在1日的記者會上還原事件現場。他描述,影片開始前他在一旁開讀書會,「那兩位白人學生似乎想用非言語的攻擊方式,將電腦上的#警察的命也是命貼紙朝向我,企圖引起我的注意。」阿賴亞解釋,他試圖向白人學生反映此舉並不妥當,不知道會演變成激烈衝突。為了聲援影片拍攝者,多元文化團結聯盟(Multicultural Solidarity Coalition)在網路上發起「#捍衛多元文化中心(DefendMSC)運動」,呼籲大眾重新了解事件原委。 多元文化團結聯盟通過臉書發布倡議內容,包含解釋「警察的命也是命」運動及捍衛校內多元文化中心空間。 圖/截自多元文化團結聯盟臉書9月24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發布聲明,說明上述事件為不同族群學生間的摩擦,並將與事件涉入者私下詳談。至今,校方未再公開說明此事件。阿賴亞認為,校方對於種族歧視事件態度消極。他舉例,此次爭議的發生地──多元文化中心,是經歷五年的倡議與連署才在本學期成立,但校方直至爭議發生前都未雇用行政人員進駐,空間疏於管理也是此次事件發生的主因之一。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校方發布官方聲明,指出事件起源於學生之間的不同意見,遭網友質疑校方避重就輕。 圖/截自亞歷桑那州立大學官方網站支持影片拍攝者的亞歷桑那州立大學社會主義學生組織(Students for Socialism ASU)主席丹尼爾.洛佩茲(Daniel Lopez)指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位處右翼(註)的社會環境。他說:「當你走在校園,很難不遇到散佈仇恨言論、偏激的右翼學生。」他表示,多元文化中心提供邊緣族群學生不受種族歧視威脅的空間,因而有存在的必要。註:右翼支持者在種族議題上多採取保守主義,排斥多元族群論述,甚至不相信種族歧視存在。亞歷桑那州立大學反種族歧視委員會主席利亞.薩拉特(Leah Sarat)認為,影片拍攝學生已在當下明確說明,白人學生的貼紙抵觸多元文化中心理念,白人學生如果願意進一步了解,或許此次事件就能以更好的方式解決。他也期望此爭議可以讓校方重新檢視政策缺失,真正改善大學校園裡的種族歧視問題。
亞裔生遭毆受辱 學生創組織倡種族平權
國際
第1741期
亞裔生遭毆受辱 學生創組織倡種族平權
2020-12-24
 【記者駱芷萱綜合報導】一盞盞手電筒打開,暗黑的環境瞬間明亮,「在一個沉溺於種族主義的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容得下像我這樣的人。」學生圍成一圈,聽亞裔學生侃侃而談。11日,一名亞裔學生在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圖書館外遭該校一群學生以歧視言詞辱罵並毆打致傷。為捍衛自身的校內安全,愛丁堡大學亞裔學生們成立學生組織「揭露種族主義(Racism Unmasked Edinburgh)」,團聚相同身份背景的人一齊打擊校園種族歧視。受害者被帶歧視的字眼侮辱,並遭到學生用玻璃瓶、告示牌、拳腳毆打,導致臉部及頭部嚴重創傷。13日,印度籍學生德魯提.查克拉瓦爾迪(Dhruti Chakravardhi)受印度農民起義啟發,將自己綁在圖書館外柱子上,表達亞裔學生在校園內無容身之處,並藉此象徵自己在校園內佔有一席之地。他說:「我們黑、亞、少數族群(Black, Asian, Minority Ethnic, BAME)學生在校園內其實沒有屬於我們的空間,我對此感到很厭倦。」 印裔學生德魯提.查克拉瓦爾迪(Dhruti Chakravardhi)將自己綁在圖書館外的柱子上,為象徵自己在校園內佔據空間。 圖/德里提·查克拉瓦爾迪提供學生組織成立後,一週內就在社群媒體上獲得約1500人關注,組織也於15日舉辦「團結聚會」,召集民眾一同為遭受種族主義的學生發聲。發起「團結聚會」的華裔留學生陶嬋得知毆打事件後非常震驚,他看到新聞留言下許多白人為此感到歉疚,「但這不會改變任何事情,我當下覺得我必須主動做些什麼。」參與者除了學生,也有白人、非亞裔的民眾,組織創辦人之一胡菲婭驚嘆:「甚至有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來!」支持者珍.克雷斯維爾(Jen Cresswell)雖為身障白人,仍帶領社區民眾參與「團結聚會」,以有限的能力協助組織改善種族歧視,「因為每個人都有感到安全的權利。」 愛丁堡大學亞裔學生認為在校園內自身安全受威脅,在圖書館外進行抗議,希望引起校方及學生關注。 圖/德里提·查克拉瓦爾迪提供隨著歐洲國家疫情持續發展,亞裔學生受到的歧視也變本加厲。陶嬋描述自己在英國政府實施口罩規定前,她因害怕被認出是亞洲人而盡量用圍巾遮住臉部。他表示,社會對於有色人種的歧視在殖民時期就已根深蒂固,「疫情更是讓亞洲人成為受歧視的眾矢之的,而不同亞洲人遭受的歧視也有所不同。」像是在蘇格蘭土生土長的胡菲婭,認為自己除長相外,跟蘇格蘭朋友並無不同,卻因一副亞洲人的臉孔經歷無數嘲諷。他分享,小時候朋友會刻意將眼睛瞇起來嘲笑他的外貌。長大以後,「華人本來就很聰明」的刻板印象也使他的成就被歸為理所當然。胡菲婭雖與蘇格蘭人擁有相同文化背景,仍遭受種族歧視,他的身份也被亞裔留學生認為「太白」,使他感嘆道:「我在哪裡都不被完全接受!」由於校園種族歧視非首次發生,學生組織希望校方多安裝監視器、聘請更多警衛並與警方、地方議會合作,確保學生安危。查克拉瓦爾迪則認為,校方首先應承認校內種族問題的存在,並積極推廣反種族主義,同時對校內種族歧視展現「零容忍」的態度。組織成員、留學生瑞秋.伯曼(Rachel Berman)身為美裔白人,他對學校如何處理該歧視事件的方式極為不滿。他表示,校方不但沒有及時公佈暴力事件的消息,甚至移除抗議活動海報,「我覺得比校園暴力更恐怖的是校方與社會普遍對這件事的漠不關心。」 「團結聚會」呼籲學生將手機手電筒打開,由共同背景的學生凝聚力量,為爭取平權發聲。 圖/胡菲婭提供學生組織透露,他們將不時舉辦會議,商討未來規畫。陶嬋表示,比起在短時間內引起轟動,隔天就被大眾遺忘,他們更希望從小改變像是透過社群媒體積極宣傳做起。學生組織也期盼這次聚會提供亞洲人分享受歧視經歷的平台,並教育民眾亞裔在社會系統中的處境。「團結聚會」凝聚關心種族平權的民眾,聚會中他們打開手電筒,象徵為爭取平權的道路上指引方向。
猶他球員控校方信仰歧視 集體退賽表不滿
國際
第1740期
猶他球員控校方信仰歧視 集體退賽表不滿
2020-12-17
【記者吳季柔綜合報導】猶他州立大學(Utah State University, USU)橄欖球隊拒絕參加12日本賽季的決賽(season finale),以1:5的戰績結束今年的賽事。球員以退賽抗議校長諾埃爾・科克特(Noelle Cockett)對非裔代理教練弗蘭克・梅勒(Frank Maile)的摩門信仰與文化背景的歧視言論。《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Entertainment Sports Programming Network, ESPN)》指出,猶他州立大學與山西聯盟(Mountain West Conference)(註)仍在說服球隊出賽。註:山西聯盟是美國西部的大學體育競技聯盟,屬於美國大學美式足球的最高級別。 猶他州立大學橄欖球隊以退賽抗議校長諾埃爾・科克特對非裔代理教練弗蘭克・梅勒的摩門信仰與文化背景的歧視言論。 圖/截自猶他州立大學橄欖球隊官方推特球隊於《體育館(Stadium)》平台發布退賽聲明,猶他州立大學橄欖球領導委員會8日舉行線上會議,決定未來猶他州立大學橄欖球隊的教練人選。與會成員包括校長科克特和運動總監約翰・哈特威爾(John Hartwell)與球隊成員。球員們於會議中提出對於代理教練梅勒的支持,然而校方卻以梅勒的摩門信仰與文化背景為由,認定其不適任。球員們於會談結束後發起投票,超過四分之三的球員都認為校方的宗教歧視不容忽視,隨後決議退賽表達不滿。球隊於聲明中指出,球員、教練和美國大學管理部門之間長期存在不平等和偏見。球場上的宗教歧視已非首例。西元2019年12月就曾發生類似事件,球隊首席設備經理對一位非裔美籍隊員說出種族侮辱的言論,然而調查結束後,該名職員仍繼續受聘。對於球員的指控,校長表示願意與學生平等對談,也已聘請外部調查機構調查此一事件。球隊說明,「我們指出持續存在的不平等問題,希望為洛根(Logan)社區和猶他州立大學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校友布雷登・吉布斯(Braden Gibbs)過去擔任實習球隊分析師,與代理教練梅勒、球隊成員交情匪淺,也肯定梅勒是出色的教練。他曾詢問內部資訊,然球員與教練皆不願透露事件細節。因為校方與球隊並未公佈會議對話內容,他推測領導委員會認定梅勒的出身與信仰在招收優秀球員上缺乏優勢,「他們認為梅勒無法獲得猶他州最佳球員。」校方未公開球員退賽的內幕,使得球迷與校友議論紛紛,宗教與種族議題外,討論風向也朝向球隊投資方介入。校友顧小姐(化名)認為投資方對教練的特定喜好,使得校方與球員意見相左,「猶他人雖然表面不承認,但他們在做某些策略決定時,確實有對某些種族或背景的偏好。」學生尼古拉斯・韋爾奇(Nicholas Welch)在校工讀時與校長科克特有許多接觸機會,他認為校方與球隊並沒有公佈所有情況,「這樣的行為與過往科克特在其他場合的言談舉止並不符合。」他坦言,若調查結果證實校方確有宗教與種族歧視行為,科克特與哈特威爾應當請辭,「大學無法容忍這樣的行為。」猶他州的宗教以摩門信仰為大宗,根據2015年《猶他州立大學信仰多樣性經驗和態度縱向調查(Utah State University IDEALS)》,猶他州立大學學生70%是摩門教徒。韋爾奇是少數非摩門教徒的學生,他表示校方對於多元宗教與種族都相當包容,然而在宗教單一的環境下,他曾因非多數信仰的身份遭受其他學生的嘲笑、排擠,「在這樣的文化下要建立深厚的關係,往往需承受持續被要求皈依的壓力。」
歧視、暴力紛擾 哈佛生議校警存廢
國際
第1740期
歧視、暴力紛擾 哈佛生議校警存廢
2020-12-17
【記者林子頊綜合報導】為抗議校園警局長期存在種族及性別歧視,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HU)學生今年暑假開始抗議廢除哈佛校園警局。他們組成校園警察聯盟(The Harvard Alliance)上週末發布長達143頁有關歧視行為的報告書,於8日再次站上街頭抗議,呼籲學校廢除校內警察單位。 校園警察聯盟發布的抗議文宣品,呼籲學生一同抵抗校警歧視文化廢除校園警局。 圖/截自校園警察聯盟官網哈佛大學學生和校友不滿警察於5月謀殺黑人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而成立校園警察聯盟。聯盟於此次抗議中列出具體訴求,包括將校警預算縮減,期望能分配校警資源至社區管制。由於哈佛校園警局與波士頓、劍橋市的警署密切合作,學生發現警察機關間互相掩蓋歧視行為,因此聯盟期望終止校園警局與地方執法機構的私下違法合約。此外,聯盟要求解除大學警局的武裝,包含催淚瓦斯、橡皮子彈及警棍等暴力品,也要求大學警局接受詳細審查。由於校警起源於過去懲罰逃脫奴隸的巡邏部隊,而形成歧視黑人文化,直至今日美國南部仍有警察使用暴力鎮壓黑人的現象。哈佛學生媒體《緋紅色(The Harvard Crimson)》的調查報告亦指出,警察部門過去28年多次發生種族及性別歧視案件。除了歧視黑人學生以外,警局也時常對有色人種、原住民及貧窮無家者施暴。聯盟學生克萊爾・普賴爾(Claire Pryor)分享,校警霸凌現象層出不窮,他曾於上學途中目睹校警毆打無家可歸的黑人,而經調查後發現此警官過去有過兩次襲擊黑人的前科。 哈佛大學警察機關長期存有歧視文化,除了黑人學生,警局也時常對有色人種、原住民及貧窮無家者施暴。 圖/許祐湉提供然而考量校內安全,哈佛大學部分學生反對校方廢除校園警局。哈佛的校園警察受過正規訓練,提供學生多項服務,包含夜間校園巡邏及各項安全保護。哈佛大學學生許祐湉舉例說:「朋友曾經因醫療緊急狀況而病倒,校園警察即時協助破門進入學生家中,確認學生安危。」學生大衛・丁(David Ding)表示身邊朋友也曾分享校園警察存在的必要,他認為廢除校園警局除了考慮安全疑慮外,校警的工作權益也不可被忽視。校園警察問題源自於美國警政體系長期陳腐的文化,例如陽剛文化、裙帶關係等不平等現象,像是前哈佛警官喬治・皮爾斯(George F. Pierce)曾於西元2011年提起民事訴訟,控告校園警察單位因黑人身份拒絕他的升遷資格。美國警界的歧視文化連帶影響校園警局,至今卻未有廢除校園警察單位的先例。多數學校仍以維護學生安全為優先考量。為了真正落實校園安全,普賴爾說明:「我們需要廢除資本主義,建立一個平等的社會意識,進而打造友善文化的校園環境。」 校園警察聯盟於哈佛校內擺設抗議布條,期望學校能廢除校園警察局。 圖/截自校園警察聯盟官網
衣索比亞提格雷戰爭:默克萊大學淪攻擊標的
國際
第1737期
衣索比亞提格雷戰爭:默克萊大學淪攻擊標的
2020-11-26
【記者黑立安綜合報導】砲彈從空中落下,學生四處竄逃躲避,原本平靜的校園,頓時只剩斷垣殘壁。從4日起,衣索比亞政府與境內北方的提格雷州內戰不斷。19日,衣索比亞軍方更是對默克萊大學(Mekelle University, MU)發動空襲,造成許多學生傷亡。接連不斷的戰爭使提格雷州居民生活停擺,人民也活在遭受攻擊的恐懼當中。默克萊大學學生黎克索(化名)炸彈襲來時正在校園當中,他說:「雖然我當時不在爆炸地點,可是爆炸的聲響嚇到我了。」他看到爆炸地點冒出黑煙,因此在爆炸發生後立即逃離現場,並向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求助,現在已被聯合國派出的救援組織救出。一名校方官員沉痛地向《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AP)》說道:「到底是什麼樣的政府,才會對境內國家的學校發動攻擊?」 位於衣索比亞北部的提格雷省,近期與政府爭戰不斷,造成無數人民傷亡。  圖/伊萬娜.倫古提供提格雷戰爭起因於衣索比亞最大族群奧羅莫人,與屬於提格雷人的提格雷州統治者——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igray People's Liberation Front, TPLF)長期不睦。今年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奧羅莫裔的衣索比亞總理艾比.阿邁德.阿里(Abiyyii Ahimad Alii)推延原定在8月舉行的選舉。對此項決議不滿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執意舉行地方選舉,並且表示不再承認艾比政府的「聯邦統治合法性」,引爆雙方衝突,並於4日開戰。 不只境內人民呼籲衣索比亞政府停戰,許多身在國外的衣索比亞人民都走上街頭,表達停戰的訴求。 圖/克夫洛姆.納雷提供提格雷州首府默克萊市成為本次戰爭的首要攻擊目標,根據《美聯社》22日報導統計,共有3萬5000名難民逃至蘇丹或其他鄰國。許多難民在逃亡的路上缺乏食物及乾淨的飲用水,甚至可能遭受士兵追殺。目前衣索比亞政府切斷提格雷州所有通訊,許多人都無法取得在提格雷州親屬的消息。在美國就讀高中的尤丹奴絲.奈嘉許(Yordanos Negash)痛心地表示,他在提格雷州長大,許多親屬、朋友也都還在當地,對於無法取得他們的消息感到相當焦慮、著急。 雖然沒有身在戰場當中,許多人的親屬仍在提格雷州,且無法取得他們的消息,使他們十分擔憂。  圖/克夫洛姆.納雷提供即便在聯合國、美國等多方的停戰呼籲下,艾比仍在23日對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下達最後72小時的通牒,要求他們投降,否則將繼續開戰。許多衣索比亞人民也走上街頭,要求總理艾比即刻停戰。剛從默克萊大學畢業的學生卡魯柏.安德魯(Kirubel Endalew)認為,雖然戰場離他所在的城市相距甚遠,他仍希望戰爭盡早結束,「你知道同一個國家的人民正在受難,除了擔心你卻無能為力。」他希望政府放下屠刀,還給人民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