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褻瀆伊斯蘭風波掀校園抗議潮 印度大學停課引學生怨言
國際
第1788期
褻瀆伊斯蘭風波掀校園抗議潮 印度大學停課引學生怨言
2023-12-06
【記者劉芯妤綜合報導】11月28日,印度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rinagar, NITSRI)發生學生抗議,起因為校內有位非穆斯林學生在社群媒體轉發一部批評伊斯蘭教的影片,內容包含譴責先知穆罕默德的行為。1日,校方為避免對立氣氛持續蔓延於校園,選擇關閉校園,提前10天讓學生放寒假。抗議當日,多名穆斯林學生高舉標語,「Pakistan zindabad(巴基斯坦勝利)」、「sar tan se juda(把發布貼文學生頭腳分離)」,於校園內表達不滿。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學生福利部主任阿卜杜勒.利曼(Abdul Liman)隨即宣布停課,並要求所有學生搬離宿舍返家,未完成的期末考試也會在寒假結束後進行。 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穆斯林學生在夜晚中抗議,大批人群擠滿校園道路。 圖/Instagram:halal._.muslim提供針對學校關閉,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學生Rahul(化名)說道:「關閉是件好事,因為不管是校內或校外都有大批學生在抗議。」他提及,他並不認為有其他做法能讓學生冷靜,因此他支持學校作法。雖然贊同學校關閉,Rahul卻坦言,校方要求學生在兩天內離開學校宿舍,對他們來說十分不易。他表示,由於時間緊迫,許多學生被迫以高昂的價格乘坐飛機返家,承受許多原先不必要的負擔。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學生Bariq(化名)認為學校不應該被關閉,「閉校除影響學生繼續接受教育外,也阻礙與同儕學習交流的機會。」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學生Arnav(化名)也無奈地說:「我有很多學習計畫,幾乎都需要在學校進行。」他也指出,除他以外,許多學生也需要老師指導完成學術項目,但因閉校的緣故,所有計畫都無法如期實踐。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校友Amen(化名)批評,雖然學校停止紛爭蔓延的做法是正確的,但應該只讓發布該貼文的學生停課,不應該強制全校學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離開校園。 Bariq認為校方應著手改變校園風氣,消除不友善的偏見。 圖/取自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官網針對伊斯蘭教與印度的宗教爭議,Amen解釋道:「其實所有印度人本質都是善良、愛好和平的,但牽扯伊斯蘭教的敏感話題時往往引起衝突。」他補充,10月時就有學生在2023男子板球世界盃中因使用反印度口號,並為巴基斯坦加油而被其他印度學生舉報逮捕。雖然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因閉校而回歸平靜,但印度喀什米爾地區的其他學校,例如喀什米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Kashmir, UoK)的抗議仍在延燒,造成校園中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同學對立越來越嚴重。 喀什米爾省多所大學抗議學生對穆斯林的不禮貌行為,引起學生關注,紛紛拿起手機紀錄。 圖/阿米塔巴.喬杜里(Amitabah Chaudhary)提供
菲大學爆炸案釀4死 學生點燃燭光捻熄恐怖主義
國際
第1788期
菲大學爆炸案釀4死 學生點燃燭光捻熄恐怖主義
2023-12-06
學生獻上鮮花,並在小卡上寫著「Peace MSU」等祝福,冀望燭火能照亮被恐怖主義氛圍籠罩的校園。 圖/彭達頓提供【記者蔡愷恆綜合報導】「這就像是正常的一天,直到體育館爆炸的照片在我們的社群裡面散佈開來⋯⋯」民答那峨州立大學學生亞莉安娜.H.亞辛公主(Princess Alyanna H. Yassin)悲痛地說。菲律賓馬拉威市的民答那峨州立大學(Mindanao State University of Marawi, MSU-Marawi)於3日舉行天主教主日彌撒時發生爆炸,至截稿為止,共造成4人死亡,至少50人受傷。過去曾佔領該地區的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已於4日承認犯下罪行。 民答那峨州立大學為天主教學校,周日會固定舉辦彌撒。爆炸當下,部分學生仍在室外,準備進入體育館參與集會。 圖/取自Provincial Government of Lanao Del Sur Facebook炸彈引爆後的民答那峨州立大學體育館裡,原先排列整齊的白色椅子散裂成雪花般的碎片,火藥替紅棕色木紋地板留下墨黑焦痕。儘管地上的血跡已經抹除乾淨,學生心中的陰影依然無法消散。亞辛公主的摯友全程目睹爆炸現場,所幸身體並無受傷,不過他的心靈受到嚴重創傷。亞辛公主形容收到的現場照片時說:「他們發送了傷者的照片,以及他們渾身是血並哭泣的影片,其中一些人甚至無法被辨認。」他坦言,「我想我永遠不會從悲傷中恢復。」 不同宗教信仰的學生不畏風雨,上街舉著「恐怖主義沒有信仰」的標語,重申爆炸事件並非因宗教因素引起。 圖/彭達頓提供民答那峨州立大學校友克特諾(化名)強調,雖然爆炸案發生在該國最大的穆斯林區域,但爆炸案並不是因宗教衝突引起,「無論是當地的穆斯林或是天主教徒,皆十分尊重彼此的信仰。」民答那峨州立大學學生艾斯.彭達頓(Ace Pendatun)也指明,沒有宗教該為這起事件負責,「爆炸案的肇事者自稱穆斯林,但他們不屬於這個倡議和平的宗教。」 遊行學生希望政府與校方皆能重視校園安全問題,避免恐怖主義組織再度奪走更多生命。 圖/彭達頓提供民答那峨州立大學於爆炸案發生當下即宣佈停課一周。大學在菲律賓各地分校也舉辦燭光守夜,獻花並唱著大學的讚美詞〈Dakilang Pamantasan〉以悼念往生者。民答那峨州立大學主校區於5日舉行「為團結而走(Solidarity Walk)」活動,除了哀悼已逝的同學,更要表明大學反抗暴力的信念,期望能建構一個對不同宗教與種族有更大包容性的未來。在活動中擔任攝影師的彭達頓分享他的觀察時指出,「ONE MSU」是學生們的口號,傳達民答那峨州立大學團結一致的信念,「儘管學生們的文化與信仰不同,他們依然一起哭泣、一起度過創傷。」 民答那峨州立大學校內舉行悼念活動,師生點燃蠟燭一起為3日爆炸案的逝者禱告,並祈求校園和平。 圖/取自Mindanao State University - General Santos Facebook爆炸事件發生後,校方與警方合作加強保全系統,成立特別調查工作小組,追蹤並逮捕嫌疑犯。校方也承諾,他們將會提供心理諮商給需要的學生。亞辛公主期望,校方與政府可以透過校內外的嚴格監控與管制,避免不人道的事件再度發生。彭達頓建議,政府也應該加強國內的安全設施,並在各地舉辦更多關於和平與團結的研討會。
宗教玩笑掀文化爭議 印度學生籲校方遏止歧視
國際
第1774期
宗教玩笑掀文化爭議 印度學生籲校方遏止歧視
2022-12-08
【記者程心綜合報導】2008年11月26日印度孟買恐怖襲擊事件中,恐怖分子穆罕默德・阿杰馬爾・卡薩布(Muhammed Ajmal Kasab)遭到逮補。日前,印度瑪尼帕爾理工學院(Manip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教授日前在課堂上將穆斯林學生Hamza(化名)的名字與卡薩布相提並論。「教授在11月26日開玩笑,與恐攻日期同天,我認為絕對不是巧合。」印度班加羅爾公民卡姆蘭・沙希德(Kamran Shahid)嚴肅地說道。瑪尼帕爾理工學院應屆畢業生尼哈・夏瑪( Neehal Sharrma)表示,這是校園內第一次有人開恐怖主義的玩笑。「在印度,恐怖主義是非常敏感的話題,除了政客與媒體的意識形態,人民對宗教政治的不信任,更加深了社會緊張的氛圍。」夏瑪嚴肅地說道。不過他也說明,目前是大學考試期間,因此多數人選擇在網路上議論,而非出面發聲。  穆斯林學生Hamza聲明稿內容,雙方已達成共識,該事件也順利落幕。 圖/尼哈・夏瑪提供 「在網路上客觀表達意見當然是最好的,但現在的討論已經演變為激進團體相互比較誰的處境更值得同情。」夏瑪嘆道。他也進一步指出,媒體大肆宣傳「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散播對伊斯蘭教與穆斯林的偏見,藉此增加收視率。然而,校方只是取消教授的教學資格,後續仍靜待調查,並非媒體所報導的「直接解僱」。獨立媒體《真相印度》(The Truth India)創始人阿布約布・布延(Aboyob Bhuyan)則擔憂地表示,校方雖對此事進行調查, 但宗教歧視造成年輕一代嚴重的威脅,如何遏制伊斯蘭恐懼症在校園內持續惡化,是教育機構需要思考的議題。事件延燒至今,雙方當事人已順利和解,Hamza在信件聲明中澄清:「你們一定都看過那段瘋傳的影片,種族主義的言論並不好笑,但老師的道歉也是真心的,我願意相信他並非有意。」瑪尼帕爾理工學院於11月28日聲明,校方將確保校園中的多元價值,不論種姓、宗教與性別皆一視同仁。夏瑪有感而發地說:「這樣的事件顯示,人們必須更有清楚地拿捏宗教議題的界限,討論恐怖主義時也應該更有意識,即使是『黑色笑話』也一樣。」 瑪尼帕爾理工學院校方11月28日發布聲明稿,提倡校園應容納多元價值。 圖/截自瑪尼帕爾理工學院Twitter
伊大限女權 生籲解除傳統枷鎖
國際
第1663期
伊大限女權 生籲解除傳統枷鎖
2017-11-01
【記者柯宜妤綜合報導】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國際伊斯蘭大學(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Islamabad)嚴格規定女學生的服儀與外出,對男學生卻未加限制。10月23日上午,數十名長期對規定不滿的女學生阻攔學校主要道路,舉行集會與演講,抗議校方的不平等對待。伊斯蘭大學要求女學生打扮須符合「穆斯林女性應有的樣子」,衣著以過膝連身裙為原則,禁止較為合身的服飾或露出過多身體,也不允許學生化妝及穿著高跟鞋。女學生若違反將被記過,嚴重者甚至會受到停學處分。抗議學生哈莉・可汗(Harleen Khan)認為,她們已經是成年人,有權決定自己的穿著,學校不該以傳統文化與安全為由給予過多限制,更何況只針對女學生,應該修改校規。除了服儀規範,伊斯蘭大學也禁止女學生白天離開學校,即便需要外出辦事,也很難拿到許可證。抗議學生恩尼・拜特途(Enni Batool)指出,男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進出校園,女學生要離開校園卻會被懷疑正當性,警衛甚至會用嘲弄的語氣暗示女學生外出的行為不檢點,「我們明明是外出實習,想積極地學習卻被這樣羞辱」。女學生在抗議現場高舉「優步(Uber)和克林姆(Careem)是司機,而非男朋友」的標語,哈莉談到此口號用以抗議叫車外出時,警衛會百般刁難司機,不讓女學生上車。儘管已拿到外出許可,也被以搭乘陌生人的車「不莊重」為由擋下。她也提到,有時甚至連家人接送都會被質疑,更曾聽聞女老師被警衛攔阻,需出示教師證才得以離開學校。男學生蓋薩爾・蘇丹尼(Qaisar Sultani)則表示,國內民眾對伊斯蘭文化限制女性習以為常,但客觀來看,離開校園不等於不良行為,校方應考慮外出目的並訂定不同規範。 女學生攔阻學校的主要道路,高舉標語抗議校方過度限制自由,外出時往往被警衛刁難。圖/哈莉提供不過,根據巴基斯坦《國民報》(The Nation, Pakistan)報導,伊斯蘭大學認為並未對學生施加不合理的服裝要求,只是遵循社會既有的規範和文化,也給予女學生相同的教育機會與環境,校規並無不平等或限制自由之處。對此,恩尼表示政府給予學校極大的權力,校方才一再忽視學生訴求,「學生才是學校的主體,我們會持續爭取應有的權利」。註:優步(Uber)和克林姆(Careem)為交通網路公司,透過應用程式提供交通服務,中東地區民眾常使用其叫車載客的功能。
「每周三披上穆斯林頭巾」 尊重多元宗教文化
國際
第1642期
「每周三披上穆斯林頭巾」 尊重多元宗教文化
2016-12-21
【記者劉俊華綜合報導】「穆斯林不孤單。」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學生於12月發起「每周三穿伊斯蘭服裝行動(On Wednesdays We Wear Hijab)」,希望通過穿著伊斯蘭服裝(Hijab),消弭大眾對伊斯蘭教的偏見,並鼓勵學生尊重多元宗教。楊大是摩門教學校,活動負責人瑪蓮娜.活登(Melena Warden)十分痛心因宗教仇恨引起的犯罪日增,因此決定透過穿伊斯蘭服裝,向宗教仇恨表達抗議,以及宣揚愛與團結。她曾與來自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難民工作,深感社會大眾對伊斯蘭教及其服飾的意義有誤解,於是激發出穿著伊斯蘭服裝行動的靈感。然而楊大學生對行動反應兩極,學生約翰.克拉珀斯(John Knaphus)批評行動沒有意義,「非穆斯林穿戴頭巾只是偽善」他表示在美國任何人包括穆斯林都是平等的。拉娜.斯特拉森(Lana Strathearn)則認同以行動支持穆斯林,「頭巾很美麗,我尊重穆斯林女性的選擇。」穿上頭巾的學生善德拉.薩斯(Sondra Sasser)認為「小小的行動足以改變世界」。她覺得行動與政治無關,社會上仍有人對穆斯林有偏見。身為基督徒的她並不擔心此舉會抵觸自己的信仰,「幫助別人是不分宗教信仰的。」行動獲得當地穆斯林社區的認可,活登認為伊斯蘭教與其他宗教一樣,都是傳揚愛與和平的理念,卻有極端分子將伊斯蘭頭巾當作壓迫的工具,因此以行動為起點,打破伊斯蘭教的偏見。 一群美國楊百翰大學學生,發起「每周三穿伊斯蘭頭巾運動」,圖消弭大眾對圖消弭伊斯蘭教的偏見。 圖/活登提供
校禁伊斯蘭服飾 印度生爭自由
國際
第1632期
校禁伊斯蘭服飾 印度生爭自由
2016-10-12
印度穆斯林女學生雖然身穿伊斯蘭教傳統服裝,手上同時繪有印度傳統的「蔓蒂」(Mahndi)圖騰。 圖/爵爾施提供   【記者陳思慧綜合報導】印度安娜利拉商業學院(Anna Leela College of Commerce and Economics)5日遭到指控禁止學生穿著伊斯蘭教服裝進入校園,為此,穆斯林學生決定向地方法院提出訴訟,希望學校能受到司法制裁,以盼學生能獲得公正的對待。  據《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報導,有學生向媒體透露,校方在9月30日召見了一群身穿伊斯蘭教服飾的學生進行面談,表示禁止學生再次穿著有關服飾進入校園。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安娜利拉商學院穆斯林學生說:「印度是個自由信仰宗教的國家,我們有權利穿著穆斯林服裝來上學。」他表示,學校的做法讓他們十分震驚和失望。學生妮奇.雪蒂(Nikkii Shetty)是一位印度教教徒,她說:「大學並沒有統一的制服,若以宗教為由限制學生的穿著是不民主的做法。」雪蒂表示,印度是一個民主的國家,大家應該互相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  針對學生的指控,安娜利拉商業學院主任克莉絲娜.雪蒂(Krishna Shetty)則強烈反駁,說:「這是一項錯誤的指控,學生和校方在溝通上存在誤解。」她表示,學院的確規定學生必須在周一和周四穿著學院的院服到校,但其他的時間學校並沒有限制學生的穿著,是穆斯林學生不願意配合。對於有關事件的後續發展,校方則不願給予其他回應。  埃米爾.拉薩.爵爾施(Aamir Raza Qereshi)是一名印度伊斯蘭教教徒。關於這一次的信仰歧視事件,他說:「一個人的善惡並不能以信仰作為衡量標準。」爵爾施表示,雖然伊斯蘭教極端組織的恐怖襲擊案件在世界各地頻密發生,導致全世界對伊斯蘭教教徒存有誤解,但是穆斯林身穿伊斯蘭教服飾只是為了表達對宗教的虔誠,學校並不能因此剝奪學生自由信仰宗教的權利。  學生的抗議獲得社運團體「勝利組織」(Jai Ho Foundation)的支持,勝利組織負責人雅迪爾.卡德哩(Aadil Khatri)說:「學校的做法無疑是在促使憎恨以及伊斯蘭恐懼症在校園蔓延。」另外,「印度穆斯林女性運動組織」(Bharatiya Muslim Mahila Andolan)創辦人薩契爾.蘇曼(Zakia Soman)也表示,在教育場所發生信仰歧視的問題讓人難以置信。「學校應當是傳播教育的場所,而非滋長歧視的溫床。」她認為,人類不應該僅僅以服裝就互相猜疑,這讓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變得沒有人性。目前案件已呈上地方法院,有待檢方查證。  
澳大生創穆斯林APP 盼除恐怖主義迷思
國際
第1595期
澳大生創穆斯林APP 盼除恐怖主義迷思
2015-04-30
【記者黃聖凱報導】想到穆斯林你會想到什麼?澳洲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 Curtin)學生發明「52個星期五(52JUMAA)」,透過此行動應用裝置(Mobile application, APP)的「每周任務」協助穆斯林學生和社會交流,打破西方人將穆斯林和恐怖主義畫上等號的刻板印象。並防止穆斯林學生受激進團體蠱惑,踏出錯誤的一步。根據澳洲官方統計,今年已有30名穆斯林大學生投身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 ISIS),震驚社會。「澳洲人對穆斯林的態度十分不友善,讓他們生活更艱難,使他們容易受激進團體招攬。」拉合爾管理科學大學(Lahore University of Management Sciences, LUMS)學生賽義德.穆罕默德.阿里(Syed Muhammad Ali)表示。西方媒體的長期渲染,讓許多人產生穆斯林和恐怖主義的聯想,尤其在伊斯蘭國的殘忍行為曝光後,更加深了此種傾向。來自哈薩克的政治大學學生葉光明(Yernur Nurbauliyev)說:「這樣的誤解讓他們很受傷。」4月激進右翼愛國團體「重申澳洲(Reclaim Australia rally)」發起大規模反伊斯蘭抗議,他們不滿政府替穆斯林通過依照伊斯蘭教教義而訂的《伊斯蘭教法(Sharia Law)》,認為政府正在把澳洲社會「伊斯蘭化」。抗議發起人安東尼.哈德威克(Anthony Hardwick)在接受《哇今日(WAtoday)》採訪時說:「伊斯蘭是全世界面臨的最大威脅。」不僅如此,在雪梨大學(Univerisity of Sydney, USYD)在3月也發生百名學生衝入全場都是猶太學生的演講會場,大喊「恐怖主義的支持者」。阿里認為,這樣的抗議行動,使得穆斯林學生的處境更加困難。科廷學生阿巴杜拉喜.阿卜迪(Abdulahi Abdi)看見穆斯林學生的困境,決心協助改善,他和同學發明「52個星期天」,希望藉由手機的高普及率,協助穆斯林學生融入社會。「52個星期天」提供正確的《可蘭經》知識,防止穆斯林學生受極端團體影響,相信曲解後的教義而加入該組織。阿卜迪在接受《哇今日》採訪時表示,「這個APP長期使用後,會讓使用者充滿力量,並確實減少誤入歧途的情況。」除此之外,該APP每周五都會發派一項任務給使用者,如到社區做志工、參加學術討論活動等,希望透過和社會的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進而泯除「恐怖份子」的刻板印象。葉光明說,其實穆斯林就像一面牆,牆的一面是少數的恐怖份子,另一面則是溫和的穆斯林,許多人只看見少數的恐怖份子。他認為透過「52個星期五」將有助於讓牆倒塌,使社會看見真正的穆斯林。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