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廢氣再利用! 元智以「TiFe基合金」純化氫氣自生電
新知
第1787期
廢氣再利用! 元智以「TiFe基合金」純化氫氣自生電
2023-11-30
【記者黎昕俞綜合報導】由於氫的分子結構不含碳,因此在未來減碳的趨勢下,氫能源受到廣泛關注。由元智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沈家傑帶領學生謝睿宇、曹珺傑及孫嘉宇,研發出「TiFe基氫氣純化發電組」,可在廢棄氣體中純化出氫氣,進而在燃料電池裡與氧氣反應產生電,榮獲2023台灣能「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大專綠能創新組金牌。 元智大學機械系師生團隊,研發「TiFe基氫氣純化發電組」,榮獲2023台灣能「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大專綠能創新組金牌。 圖/團隊提供在台灣半導體或電子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含有雜質的餘氫。若將當中的廢氣去除,純化後的氫氣便可以循環再利用。因此,研究團隊自製儲氫合金TiFeNi,利用獨有的儲氫能力,將其置入「TiFe基氫氣純化發電組」,讓分離過後的氫氣可以重複使用,並與氧氣反應產生電。經實驗測試,該技術在廢氣中含有50%以上的氫氣時,能夠將其純化至可利用的濃度。 照片右方為「TiFe基氫氣純化發電組」燃料電池主體,將純化後的氫氣注入其中,與氧氣反應可以產生電。 圖/團隊提供由於氫氣與合金進行化學反應時,會放出大量熱能並分解成氫原子。就讀元智大學機械系謝睿宇將純化過程形容為跳棋遊戲,「當氫氣碰到合金表面的空隙時,會像跳棋般進入空隙裡面,接著滲入到更深層的部分,那金屬就會把它卡住,讓氫原子不容易跑出來。」接著,團隊對合金加熱產生分解反應,「氫氣在吸收能量後,可以擺脫合金的束縛,重新跑出來結合成氫分子。」元智大學機械系曹珺傑補充道。 研究團隊自製儲氫合金TiFeNi,可以將氫氣從工業廢氣中分離出來,並且再利用。 圖/團隊提供有別於市面上的儲氫技術需要存放在高壓鋼瓶,團隊使用的儲氫合金TiFeNi因壓力要求較低,不易有破損而大量放出氣體的危險,在使用上的安全性相當足夠。而且,相較起其他儲氫合金材料,因原物料價格高昂故成本居高不下,儲氫合金TiFeNi可大幅降低純化氫氣的成本。惟團隊坦言儲氫合金TiFeNi相較起來使用耐性更低,面對儲氫合金在純化過程中,雜質氣體會隨時間在合金表面聚集,造成阻擋氫氣無法進入其內部的問題。另外,如何讓每次純化氫氣的數量比以往更多,也是團隊目前研究發展目標之一。南臺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暨研究所副教授蘇順發補充,可以嘗試進行氫氣與其他多種氣體的分離,例如透過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氫氣等。他建議道:「除了TiFeNi合金外,可以嘗試其他組合,例如將少數鐵置換成錳、鉻等金屬,試試其純化條件與效率。」 
讓廢棄果皮重生! 「檸檬烯」化身保鮮塗層緩水果腐敗
新知
第1783期
讓廢棄果皮重生! 「檸檬烯」化身保鮮塗層緩水果腐敗
2023-10-26
【記者邱昭華綜合報導】檸檬在食品加工後會留下大量果皮,過往只能淪為垃圾,然而檸檬果皮並非一無用處。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的學生團隊及指導教授侯智耀研發出「奈米檸檬烯可食用塗層」,希望未來可以應用在市場上並延長水果保鮮期,為農業廢棄物找尋新出路,提升農業效益。此技術成果亦在「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出。團隊發現目前市售罐裝檸檬果汁在加工過程中,果皮通常會被當成廢棄物,加工廠還需付出額外的成本處理,而「奈米檸檬烯可食用塗層」可以將果皮再利用,創造更多經濟價值。團隊的科學實驗也證實,此塗層在香蕉、木瓜、釋迦上都能有效延長約五天保鮮期。高科大水產食品科學系學生李品憲補充:「延長水果在市場上的時間,可以避免供應不足的時候價格上漲太多,所以還有助於穩定市場價格。」 有塗層(下排)及沒有塗層(上排)的香蕉比對圖。可以發現,有塗層的熟化速度比較慢,保鮮期可以多四至五天。 圖/李品憲提供 檸檬果皮其中一項成分——「檸檬烯」具有優良的抗菌性。團隊先將果皮蒸餾萃取出檸檬純露和檸檬精油,接著再從精油分離純化出檸檬烯。李品憲說明:「檸檬稀乳化後會變成奈米顆粒,並且有更強的抗菌效果。」所以再把檸檬烯與介面活性劑混合成乳化液,最後加入水、增稠劑,形成透明乳液狀的保鮮塗層。 展出在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的「奈米檸檬烯可食用塗層」。塗層呈現透明乳液狀,並且具有黏性。 圖/邱昭華攝水果會變老、變壞,主要原因分為水果內部的熟化及外部的微生物。侯智耀補充:「呼吸作用加快或者變慢,其實都會影響熟化的速率。」他表示,此塗層能大幅減少水果與外在空氣的接觸,有效抑制呼吸作用,不僅減緩熟化,也能因為檸檬烯的抗菌性,減少果皮上的微生物數量,達到延長保鮮期的效果。 為了更有效率地應用,高科大團隊用浸泡的方式將「奈米檸檬烯可食用塗層」包覆在香蕉表面。 圖/李品憲提供雖然塗層效果顯著,但若要進入市場也會遇到困難。侯智耀說:「最大的難題是銜接生產線後,要如何不造成額外支出,同時帶來經濟的效益。」目前製作塗層花費高,對於商家會是比較大的負擔。李品憲認為,當成本反映在售價,消費者可能不會買單,所以未來會繼續嘗試替換材料、調整配方,預計成本能降低兩至三成。家裡產銷柚子及酪梨的方昱昇提出他的疑慮,「滯銷問題就是供過於求,要怎麼在四、五天內突然擴增這麼大量的需求,也不太容易吧? 」家庭主婦潘桂珠也分享自己的看法:「如果是香蕉的話,一般家庭一次也不會買太多根,好像沒必要再多花這個錢。」他建議塗層可以應用在高單價的水果,像是玉荷包等等,對於水果外銷商可能比較有用。
廢鹼液再利用 高大「鎂」化溶鋁程序
新知
第1740期
廢鹼液再利用 高大「鎂」化溶鋁程序
2020-12-16
【記者徐嘉璟綜合報導】鋁擠工廠用鹼液清除模具中的殘留鋁渣後,會產生大量具汙染性的含鋁廢鹼液,廠商往往需付出高額處理成本。有鑑於此,國立高雄大學應用化學系團隊發明「線上純化溶鋁程序」,運用鎂化合物改良回收鋁的效率,並將廢鹼液回收再利用,盼能促進綠色、循環經濟。此發明於6日獲「2020全國循環創新競賽」的循環綠色創新主題優勝。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化學系學生顏煜昇、蘇毓婷和林謙(左起)組成團隊「精靈煉水」發明「線上純化溶鋁程序」,獲「2020全國循環創新競賽」的循環綠色創新主題優勝。 圖/蘇毓婷提供一般鋁擠工業會將鋁放入模型,擠壓出特定形狀的鋁製零件,但製作完畢後,模具的邊角會留下鋁殘渣。高大應化系特聘教授蔡振章解釋,為了洗淨殘渣,工廠會先用氫氧化鈉鹼液溶出模具內的鋁,形成含鋁廢鹼液,接著加入硫酸,利用酸鹼中和反應,形成硫酸鋁。此舉雖能排除廢鹼液中的鋁離子,卻會降低廢鹼液的酸鹼值,使鹼液無法回收再利用。除破壞鹼度的問題外,由於硫酸鋁為易溶於水的電解質,會導致處理後的廢液仍存有過量的鋁,而不符合排放標準。為了保留鹼度並有效清除廢鹼液中的鋁離子,高大應化系學生蘇毓婷表示,團隊先控制溫度和時間,製備不同於市售的鹼性硝酸鎂(註1),以其代替硫酸加入含鋁廢鹼液,得到不溶於水的水滑石,提高除鋁效率,並維持回收後的廢液鹼度。藉此,工廠能回收利用廢鹼液,減少新鮮鹼液的使用量和成本,同時實踐環保理念。註1:一般市售硝酸鎂為酸性。而水滑石是一種具高價值、多用途的奈米材料,可用於塑膠添加劑、反應催化劑等。蔡振章補充,原先利用硫酸除鋁得到的硫酸鋁,每公斤僅價值約新台幣40元,至於一公斤的水滑石則可賣約4300元,收益增加百倍。蘇毓婷表示,團隊亦利用微胞自我組裝法(註2),使鎂離子、鋁離子等微小粒子可自行聚集,形成規則排列、價值較高的純相水滑石。註2:微胞自我組裝法是一種常見的奈米材料合成方法。在適當的反應條件下,如溫度、時間,使小粒子不需外力,就能自行聚集形成具有規則結構、週期性的排列。 團隊利用硝酸鎂和水熱反應,成功將含鋁廢鹼液(左)回收並分離為再生鹼液(中)和水滑石(右)。 圖/蘇毓婷提供另外,團隊也考量工廠運作的安全性,因此使用水熱法(註3)於不鏽鋼釜內進行除鋁流程,蘇毓婷說:「團隊使用水熱法將反應溫度設定於100度以下。」因反應溫度低,釜內隨高溫產生的水蒸氣壓力較弱,可避免壓力過大產生爆炸,降低操作的危險性。此外,團隊發明提升含鋁廢鹼液的回收率,藉此節省廢液儲存的空間,也減少外漏污染的疑慮。註3:水熱法指以水為溶劑,加入反應物後,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於密封的容器進行化學反應。此方法的優點為反應溫度較低、步驟簡單,並較易控制產物的理想配比及結構形態。團隊先於廢鹼純化設備(左)進行水熱反應除鋁,再利用奈米材料過濾設備(右)將水滑石與再生鹼液分離。 圖/蘇毓婷提供喬泰鋁業營業部吳小明(化名)表示,含鋁廢鹼液具有腐蝕性,因此工廠建有儲存槽管理廢液,需耗費大量成本,團隊發明若能減少廢液,可減輕管理壓力,他樂觀其成。目前,團隊技術已進入專利審查階段,蘇毓婷表示,希望未來能改良此次發明,「解決含有不同離子種類的廢水,製備不同的奈米材料。」
酒廠廢物再利用 矽藻土成防燃建材
新知
第1731期
酒廠廢物再利用 矽藻土成防燃建材
2020-10-07
【記者蕭淳云綜合報導】建築物中的阻燃材料,可以在火警發生時延緩火勢蔓延,是建材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朝陽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石燕鳳指導團隊,研發「阻燃高分子複合材料及其方法」,將釀酒廠的廢棄矽藻土改造成防燃建材,期望為建築領域提供再生資源的環保新選擇,此技術亦獲得「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銀牌。 研究團隊成員展示利用廢棄矽藻土製成的建材樣板,此技術榮獲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銀牌肯定。 圖/蘇瑋勝提供研究團隊透過熱處理與改質,將釀酒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矽藻土還原成未使用的狀態,並透過多種配方測試,將其混合阻燃劑,改造為低成本、耐燃、無鹵素(註)的阻燃材料。團隊成員、朝陽科大應用化學系碩士生蘇瑋勝解釋,利用矽藻土本身的孔洞吸附化合物,在維持耐燃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將阻燃建材中的阻燃劑用量從26%降低至14%,有效減低成本。註:阻燃材料分為無鹵素與鹵素,而鹵素阻燃材料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有毒物質,目前多已禁用。研究團隊處理的矽藻土,是釀酒廠產生的廢棄物,回收的矽藻土在使用前必須先在200度高溫下熱處理三小時,以去除矽藻土上吸附的雜質。蘇瑋勝說:「熱處理後的矽藻土有很多孔洞,這就是它很容易吸附水分的原因之一。」他闡述,熱處理後,還需在矽藻土上,噴灑矽烷偶合劑與丙酮的混和溶液進行改質,以維持材料的強度。除此之外,他強調說:「因為矽烷偶合劑中的矽本身有阻燃效果,所以這一步(對於阻燃效果)很關鍵。」 經過熱處理後的矽藻土,在顯微鏡下呈現多個孔洞,可以重新吸附化合物。 圖/蘇瑋勝提供釀酒過程中,為了讓酒質清澈,酒廠多會使用矽藻土作為澄清劑過濾雜質。蔡氏釀酒精釀啤酒廠釀酒助理劉冠霖提到,因為矽藻土無法二次使用,過濾完後通常會直接丟棄。蘇瑋勝提及,正好實驗室和釀酒廠有接觸,「聽說他們有很多廢棄的矽藻土,所以想說回收看看,能否應用在不同的地方。」團隊從矽藻土孔洞可吸水的特性得到靈感,進而想到將其結合具阻燃效果的矽烷偶合劑,再經過多種比例搭配,研發出低成本兼具環保的阻燃建材。 釀酒廠在釀酒過程中,為了讓酒質清澈,會使用矽藻土作為澄清劑過濾啤酒。 圖/蔡氏釀酒精釀啤酒廠提供建築師黃連進解釋,矽藻土造價較高,現今消費者多使用成本較低的石膏板作為防燃材料,「如果回收酒廠的矽藻土可以降低造價,應該是會有市場的,但是需要大量回收,才有辦法降低成本。」對此,室內設計師仲泱澄則提到,團隊若希望將矽藻土建材市場化,還須評估材質收邊的難易度,「我們在做設計要考慮材質好不好切割,材質可能會讓造型有所限制。」 釀酒過程中使用的澄清劑──矽藻土,無法重複利用,多半淪為一般垃圾。圖為團隊成員回收廢棄矽藻土進行研究。 圖/蘇瑋勝提供團隊針對廢棄矽藻土應用已經研究許多年,期間不斷嘗試將其結合不同領域,此研發是計畫的其中一項成果。團隊表示,目前已與廠商合作建立樣板,此技術簡易的加工過程有望在未來推廣量產,希望以低成本、廢物利用、阻燃效果等優勢,提供建築材料不同的選擇。
當營建廢棄物無處去 海上掩埋場成選項?
專題
第1729期
當營建廢棄物無處去 海上掩埋場成選項?
焦點
2020-06-17
【專題記者李昱亭、陳宣懿、姜期儒、黃宥綺綜合報導】近期台北市與新北市政府正協調營建廢棄物的處理問題,在面臨陸上掩埋場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如何處理這些體積大,且不適合燃燒的營建廢棄物成為矚目議題。目前台灣處理營建廢棄物的管道大多為填海造陸,北部地區的營建廢棄物最終也將成為「台北商港離岸物流倉儲區填海計畫」的料源。其實在約30年前,高雄市政府便曾執行以解決營建廢棄物為目標的填海造陸計畫,至今卻爭議不斷。<b>全台營建廢棄物亂象叢生 政府取締案件層出不窮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營建廢棄物宣導網公告,營建剩餘物泛指建築物及土木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種類分為營建工程剩餘土石方、營建廢棄物及營建剩餘混合物。營建剩餘土石方包括施工產生之剩餘泥、土、砂、石、磚、瓦、混凝土塊等,經暫存、堆置可再生利用者,屬有用之土壤砂石資源。營建廢棄物則為建築物施工所產生的一般廢棄物、一般事業廢棄物及有害事業廢棄物。據環保署環境資源資料庫公告,西元2018年台灣產生超過3千萬公噸的營建廢棄物,其中有近2百萬公噸事業廢棄物未被申報清理。以新北市五股垃圾山為例,該地區近30年來遭許多非法業者棄置營建廢棄物,造成環境髒亂,導致公安與治安問題。因此新北市政府以「擴大五股都市計畫發布前試辦計畫」整頓不法業者,於5月15日拆除部分違章建築物,取締不法業者。目前該計畫仍在進行中。此外,2018年宜蘭烏石港重劃區內空地也曾發現事業廢棄物。營建剩餘物的非法棄置問題層出不窮,顯示各地營建廢棄物處理管道出現「消化不良」的問題。<b>合法處理場不足  營建剩餘物難消化根據規定,主管機關須核備「土石方清運聯單」,以管控業者將營建剩餘物送至合法收容場所處理。然而,有些業者雖持有合法清運聯單,卻將營建剩餘物棄置於產業道路、私人填平的土地或非法土石方堆置場所,以減少成本負擔。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解釋,因合法分類處理場的處理費較昂貴,有些非法的處理場可能與合法處理場勾結,以合法清運聯單掩蓋非法處理行為。根據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2月21日的新聞稿,台南市南興里周遭的都市計畫農地就因長年被非法傾倒大量建築剩餘和廢棄板模,甚至非法露天燃燒,造成路面毀損與嚴重空污。若遇業者非法棄置營建剩餘物,地方環保局得根據《廢棄物清理法》開罰。依《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規定,若任意棄置、未依法處理、回收廢棄物,最重可處以五年有期徒刑,並得併科1500萬元以下罰金。然而,環保局仍無法完全遏止非法棄置營建剩餘物的問題。 「為什麼有那麼多營建廢棄物的非法棄置?大部分是為了省錢。」謝和霖表示,營建剩餘物分類處理成本高,且合法營建剩餘物處理場不足,衍生出非法棄置問題。以雙北地區為例,台北市僅有13家合法營建剩餘物分類處理場,新北市則僅有兩家合法業者,非法處理場卻高達68家。因此,當5月初新北市政府加強取締營建廢棄物非法棄置,並嚴格要求業者送往合法處理場時,便引發「雙北垃圾大戰」(註1)。註1:根據公視新聞報導,4月底開始,新北市政府強力整頓五股垃圾山,且嚴格取締非法處理場業者,導致新北市的合法處理場不堪負荷。新北市的營建廢棄物流往台北市,使得台北市有4家處理場也出現超收情形。台北市環保局回應,為避免工程廢棄物大量湧入造成業者經營困難,因此目前優先處理台北市產出的營建廢棄物。 好名賸餘土石方及營建混合物資源處理場負責人林智賢表示,政府應輔導非法處理廠,讓非法處理廠走向合法。  圖/黃宥綺攝「取締是好的方向,但有取締也要有輔導。」好名賸餘土石方及營建混合物資源處理場負責人林智賢認為,政府應輔導非法處理場符合法規,並加速合法程序作業。對此,先前新北市環保局提出「一法四原則」,輔導非法業者合法化。除要求業者依《廢棄物清理法》進行申報管理、落實營運紀錄外,營運場內也必須符合「揚塵不逸散、泥水不外流、環境不髒亂、不露天燃燒」四原則,期盼能藉此解決營建廢棄物消化不良問題。<b>去化量不足 堆置棄土非長久之計除營建剩餘物處理場不足外,營建剩餘物也面臨無法再利用的棄土「末端消化」問題。林智賢以好名的處理場為例,營建廢棄物通常分為土石方、廢木材、廢塑膠三大類。營建剩餘物進入處理場後會先經過人工初選、電磁選等程序,分類出可再利用的廢棄物。土石方經加工後變成細沙及碎水泥塊,能作為混凝土基礎材料,廢木材送至合法處理場做汽電共生,而廢塑膠及其他可焚燒的廢棄物則送進焚化爐。 廢棄物通常分為土石方、廢木材、廢塑膠三大類,以好名賸餘土石方及營建混合物資源處理場為例,通常有八到九成的廢棄物可被再利用。 圖/姜期儒攝「目前來講,問題大部分是在末端。」林智賢表示,雖營建剩餘物進入處理場後會先分類出可再利用的廢棄物,但仍有一至兩成不可再利用的棄土需要末端消化處理。他進一步說明,目前場內的棄土必須送至苗栗的掩埋式土資場堆置,而自從基隆的月眉土資場因環境問題停收之後,北部地區的棄土處理成本便因此提升。經過分類處理過後的棄土,將送至目前的最終處置場所「掩埋式處理場」,且每年中央政府會核准處理總量及掩埋總量。然而,掩埋式處理場也有最大負荷量,不可能無止盡地堆置棄土,因此並非營建剩餘物處理的長久之計。<b>為解決廢棄物去化需求 填海造陸成選項營建廢棄物去化量大,台灣掩埋式處理場容量亦有限。根據環保署2018年預估,一般事業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中,剩餘掩埋量約283萬公噸,距離掩埋場容量飽和僅剩約三年。新設的掩埋場又因民眾「鄰避效應」心態,無法順利興建。對於處理不適合燃燒的廢棄物,因陸上掩埋設施有限,環保署推動多項再利用措施,其中即包括填海造陸。為了兼顧海域生態與安全,環保署選擇優先以無害且安定、或經無害化及安定化之不可燃廢棄資源物、營建剩餘土石方、清淤及風災土石泥為填海造陸的原料。在內政部營建署自1991年推出「營建剩餘土石方處理方案」中,也提及營建剩餘土石方可用於填海造陸,後續在許多縣市也出現填海造陸的開發計畫,料源多以營建剩餘土石方為主。行政院於2005年核定的「台北商港離岸物流倉儲區填海計畫」目的即為解決台北地區的工程無害廢棄物與剩餘土方。據《中國時報》報導,近期開發單位判斷整體北部地區的工程剩餘土石產出量已超過土資場填埋負荷,因此預計增加工程年收土量與運送時間,目前環保署已召開「臺北商港物流倉儲區填海造地計畫第四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審查。 「其實像台北港這類填海造陸的計畫,有它存在的必要。」社團法人循環經濟學會秘書長徐敏晃表示,處理營建剩餘土石方與營建廢棄物最大的問題在於通路太少,為了去化這類體積龐大的廢棄物,快速達到再利用目的,將其用於填海造陸或鋪路等大型公共工程是最有效且容易的方式。 從建築工地拆下的土木工程、建築物,稱為營建剩餘物。營建剩餘物運至廢棄物處理廠後,通常交由怪手處理,進行物質的分類、篩選。  圖/黃宥綺攝雖然填海造陸為目前處理大量營建廢棄物最容易的方式,但其工程可能對台灣沿海生態造成影響。早在1988年,高雄市政府為解決該地區剩餘的事業廢棄物及營建廢棄土,向行政院提出「南星計畫」並經批准,以爐石、煤灰、剩餘營建土石為料源,開始實施填海工程。但2014年曾有環保團體指出,計畫實施後,高雄市小港區的海底重金屬含量超標。對此,台灣水資源環境保育聯盟辦公室主任粘麗玉表示,由於政府管控不周,南星計畫中除了營建廢棄物外,還參雜未妥善處理的有害事業廢棄物,甚至醫療廢棄物,造成填海過後的重金屬溶出及土質不穩定。她補充,填海造陸終究是在海裡以人造方式生成陸地,在海流長期沖刷下,用以包覆廢棄物的不透水層會有破碎的疑慮,可能導致地層下陷危機。目前台灣已將海上填埋場分為供土石泥填埋的「安定型」與供廢棄物填埋的「管控型」。「安定型」主要接收性質安定的固體廢棄物,「管控型」則接收經無害化且安定的事業及一般廢棄物,且將施作阻漏工程來防止潛在汙染。對於工程實施間的營建剩餘土石方總量追蹤與管制,也利用定位系統隨時監測。對此粘麗玉指出,雖然目前已針對填海造陸工程制定相關法規與環境監測機制,但目前相關計畫由地方政府審議,中央政府未嚴格監督與管控工程,缺乏有效管理機制,也難以掌握填海廢棄物的品質。在填海造陸方面,由於國外執行較有經驗,管控與做法比起台灣更加成熟,因此國外多成為台灣填海造陸政策參照的範本。 台灣水資源環境保育聯盟辦公室主任粘麗玉認為填海造陸長期在海流沖刷下,用以包覆廢棄物的不透水層恐破碎,導致地層下陷危機。  圖/陳宣懿攝<b>民間與政府聯手 日本填海造陸制度完備日本為亞洲填海造陸大國。1983年,日本政府開始進行「大阪灣鳳凰計畫」,大阪灣鳳凰計畫是以廢棄物造成的島嶼,同時也是日本唯一核准「廢棄物處理」及「填海造陸」的地區。「日本海域底部土層為黏土,且內灣多,比較適合填海。」謝和霖說明,因為受土質影響,日本的污染物質較不易擴散,因此填海的環境比台灣安全。為了有效管理大阪灣計畫的施行,日本政府於1981年設置《廣域海邊環境維護中心方法》,並成立法人團體,由廣域臨海環境整備中心負責管理、監督。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認為日本雖地理條件優越,但仍以小心謹慎的態度執行填海造陸計畫,值得台灣效法。  圖/姜期儒攝除法人團體外,大阪灣計畫由多方組織共同商議,包括環境省、國土交通省等。在大阪灣鳳凰計畫中,掩埋場除蒐集鄰近地區的各種廢棄物,並用於填海增加陸地面積外,也增設四座垃圾掩埋廠。廢棄物運至掩埋場後,經由嚴密的把關,以及檢查、監視系統,才被准許進入海洋埋放,以確保廢棄物不會對海洋造成生態污染。謝和霖說:「雖然日本填海條件優越,但他們仍謹慎填海,日本願意付出必要的代價避免環境污染,反觀台灣並非如此。」此外,循環經濟也是日本推動此項計畫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日本政府也特別設置《促進循環社會基本法》,希望能有效達到廢棄物再利用。過去在大阪灣鳳凰計畫的評估階段,日本舉辦環境促進領導人會議,並進行環境監測,向居民以及企業提供相關資訊,進行風險交流、資訊流通,建立彼此信任基礎。完工後,除了建設全面的環境管理系統外,大阪灣管理單位也定期檢查生態環境,並利用再生海堤以種植海藻床,用來淨化水質,保持生態完整性。<b>中央統一規劃 新加坡填海造陸控管嚴密除日本外,位於新加坡本島以南八公里的新加坡實馬高堆填區(Semakau垃圾填埋場)也是利用廢棄物造島。該島從1995年新加坡政府開始興建,並於1999年正式啟用。有別於日本委託法人團體,新加坡由國家環境局負責統籌、規劃、監督。在廢棄物處理方面,新加坡實馬高堆填區僅收未經固化、穩定化的飛灰及底渣、不可燃廢棄物,且須通過新加坡毒性溶出程序(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 TCLP) 的毒性溶出標準,確認無誤後才准許填入海。另外,新加坡政府也在填埋場附近設置監測井,並且定期採樣海水水質,以監督污染滲出情形。對此,前環保署署長沈世宏表示,因台灣多由地方機關管理,在監督、稽查上較為困難。他補充在管理方面必須效法國外的透明開放,並且新建監察機制。<b>填海造陸存疑慮 中央、地方應合作管理在填海造陸工程進行期間,附近居民常因無法掌握其進度與填海廢棄物品質,擔憂自身居住環境受到影響。為了減輕居民疑慮,嚴謹的規範與監督制度必不可少。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除了中央的統籌管理外,如何建立地方的監督機制同樣重要。政府須統整、開放相關資料,幫助民眾理解與參與管制,再搭配社區定時巡查制度,隨時把關工程進度。在規範與監督機制雙全的情況下,不但能有效管理填海造陸廢棄物的流向,也使台灣填海造陸的規範更臻完善。
大葉團隊創去苦技術 廢棄果皮釀柚香白蘭地
新知
第1716期
大葉團隊創去苦技術 廢棄果皮釀柚香白蘭地
2019-12-04
【記者何昀儒綜合報導】金黃色澤的柚香白蘭地,開啟瓶蓋瞬間,濃厚香氣撲鼻。大葉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柯文慶指導該系碩士班學生,將柚子果皮再利用。團隊透過獨創技術,去除果皮內含苦味,並以烘乾的外皮取代傳統能使白蘭地產生金黃色澤的橡木片,製作出柚香白蘭地,希望藉此減少農業廢棄物。團隊選用葡萄蒸餾酒作為基酒,加入去苦與烘烤過的柚子皮,研發出獨具柚香的白蘭地。其中,團隊以β-環狀糊精(註1)加水,調和成適當濃度的水溶液後,再放入柚子皮,並使用超音波震盪,達去苦效果。團隊成員簡如紜說明,橡木片為白蘭地生成金黃色澤的主要因素,而柚子皮烘烤後會褐變(註2),可取代橡木片的使用。註1:β-環狀糊精於食品應用上,具有穩定化合物的能力,以減少不必要的味道及氣味。註2:褐變反應為食品因加熱或氧化等化學作用,所引起的褐色形成作用。「其實台灣產的柚子品種眾多,我們是選香氣最濃郁的文旦。」簡如紜解釋,未料文旦香氣足,苦味卻很重。「去苦」因此成為前期最困難的挑戰,經過翻閱大量期刊與反覆實驗,團隊方才找到解決方法。此外,一般用以釀製白蘭地的橡木片,會干擾柚香味,幾經嘗試後,團隊研發出以烘乾柚子皮作為橡木片的替代品。該研發作品於11月29日在「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49次年會」展出。 烘烤後的乾燥柚子表皮,可取代一般用以釀製白蘭地的橡木片,避免橡木片干擾柚子的風味。 圖/簡如紜提供柚子在中秋節時會被大量購買,節日過後往往面臨銷量下滑、價格下跌等問題,簡如紜說:「今年雨下比較少,收成很好,產量過剩的問題又更嚴重。」團隊於是發揮創意,研發技術將柚子加工製成白蘭地、醬油與酵素產品,使在地鮮果能提升經濟價值。實驗期間,團隊共處理逾120公斤的柚子,由於其外皮的油囊裡具精油,為香氣來源,製作過程只取用外果皮,並需將白色中果皮去除。團隊因此花費大量時間精細地削皮,「發現刨刀最好用,不過全組團員還是削皮削到貼痠痛貼布。」簡如紜苦笑說。 由於柚子外果皮為主要香氣來源,製作過程會將白色中果皮去除,團隊因此花費大量時間為柚子削皮。 圖/簡如紜提供柯文慶亦補充說:「產品研發完成後,還需經過市場調查,團隊會先至福利社試賣,並徵求消費者的評價與建言,以便做後續調整與改良。」民眾徐子琹則表示此款酒果香味濃厚,口感溫順,他說:「柚香味殘留於口中久久不退。」此外,團隊還將釀製白蘭地留下的果肉,製成酵素與醬油,善加利用文旦每個部位,將農業廢棄物降至最低。
水資源再利用 裝置融廢瓶於設計
新知
第1712期
水資源再利用 裝置融廢瓶於設計
2019-11-06
【記者黃雪瀅台中報導】只需將水槽排水孔(又稱落水頭)關上,廢水就會存入裝設在水槽下方的裝置中。僑光科技大學生活創意設計系副教授李世珍指導學生黃弘志、詹瑞祥和陳韋丞共同研發「水資源再利用裝置」。繼「2019第13屆波蘭國際發明展暨發明競賽」後,再對裝置進行改良,將原裝置中儲水部分更換為家用廢棄寶特瓶。 除了改良裝置的斜率,團隊此次將原儲水容器從裝置中移除,讓民眾將自家的廢棄寶特瓶裝入,便可進行裝水。 圖/黃雪瀅攝團隊設計將水資源再利用裝置裝設於水槽排水管下方,並連結一組儲水容器,再加長控制落水頭的連桿至裝置。此裝置外觀如同方向盤,下接小水管,廢水經由管線注入各個儲水瓶。黃弘志解釋,當儲水容器滿水時,儲水瓶加重下沉,進而拉動拉桿,打開連動裝置,落水頭的排水孔塞即可開啟,讓多餘的水排出,不會造成逆流。李世珍提到此設計以環保為發想,於是此次團隊將原儲水容器從裝置中移除,改以讓民眾將自家的廢棄寶特瓶裝入,便可儲水。「此次改良也增加裝置的斜率,讓水流動方向更明確。」黃弘志提到,如此水便不易堆積在裝置中。裝置經調整後,再獲「2019第十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金牌。 團隊設計將水資源再利用裝置裝設於水槽排水管下方,加長控制落水頭的連桿至裝置,並連結一組儲水容器。 圖/黃雪瀅攝該裝置安裝方便,只需將水槽排水管分開,在中間加裝即可。一般家庭購買裝置後,無需雇用水電工,便能自行組裝。黃弘志說:「裝置材質與洗手槽下的水管相同,因此使用壽命相近。」不必擔心水的侵蝕力縮短裝置的使用時長。 黃弘志正在組裝水資源再利用裝置,此裝置組裝方便,未來上市將附上說明書,購買後可按照說明書組裝,非常方便。 圖/黃雪瀅攝設計發想來自在餐廳工讀的團隊學生陳韋丞,他深感水在清洗蔬菜後尚可利用,卻仍只能流掉,十分浪費。結合水資源匱乏議題,他們運用市售現成零件,設計無需電力的省水裝置,可儲存多達50%以上的廢水。「希望廢水可再利用,無論是再進行澆花、馬桶沖洗等,都能增加廢水的使用次數。」詹瑞祥說。李世珍盼此裝置市場化,在民眾購買時附上說明書,他們便可於家中自行組裝,提高普及率。而因廢水中含有雜質,黃弘志希望未來加入「生物可分解海綿」進行過濾,海綿在使用後可放入盆栽等處分解,不會造成任何污染。對於裝置的外型構造,李世珍表示未來將調整為「魚骨」外觀,使廠商運輸空間擴大。 李世珍正在為裝置的未來外型構造繪圖,規劃將「方向盤」的外型改為「魚骨」狀。 圖/黃雪瀅攝現下通常以水桶或盆子盛裝廢水,以便再利用,但此方式容易孳生蚊蟲。民眾陳姵妡指出,此裝置讓使用者以棄用的瓶子儲水,除方便再次使用,也能預防斑蚊孳生。經營飲料店的業者許詠智經常將融化的冰用以清洗地面,他表示,此裝置所能儲存的水量有限,「若此裝置能過濾糖漿,將會提高飲料業者的使用率。」&nbsp;
機車廢熱再利用 節能外送箱保溫食物
新知
第1710期
機車廢熱再利用 節能外送箱保溫食物
2019-10-23
【記者劉書妤綜合報導】近期食物外送產業興起,外送箱保溫的效能也漸受重視。中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翁輝竹帶領四位該系學生設計「廢熱儲能式外送箱」。該系統先以銅片傳導機車排氣管的廢熱至控溫保溫板,再將保溫板放入外送箱中,以此維持食物的溫度,並於「2019年台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大專儲能應用組獲銀牌。 中原大學團隊的作品「廢熱儲能式外送箱」於2019年台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中獲得銀牌。右二為帶領他們參與比賽的學長。 圖/鍾昇翰提供目前市面上外送箱內部雖有鋁箔反光隔熱層替食物保溫,但普遍功能不佳,而另款一體成型的硬殼式加熱外送箱,成本則較高且易耗費許多電能。因此團隊著手研發能降低用電的廢熱儲能式外送箱,將其分為保溫箱、控溫保溫板及廢熱加熱裝置三部分,方便拆卸的結構可降低成本且其未來更具可發展性。&nbsp;控溫保溫板為中空且密閉的設計,上面加裝銅球閥,將水從銅球閥上方注入,抽取空氣以降低保溫板內部的壓力,使水的沸點降為70度後再加熱,讓保溫板的溫度能維持在沸點約一小時。廢熱加熱裝置則裝設在排氣管旁,以銅片連接保溫板與排氣管,利用其熱傳導回收排氣管的廢熱,並裝在皮革材質的黑色袋內,將保溫板一同放入便能達到加熱的效果。 銀色方形的板子即為控溫保溫板,上方銅球閥可抽取氣體以改變內部的壓力。 圖/鍾昇翰提供「做實驗是最困難的部分。」團隊成員鍾昇翰提到,部分測驗結果不足以符合理論公式,因此他們投入許多時間實驗,每次約至少耗費五小時。團隊於今年3月發想主題,7月開始密集製作,並在實際測試過程中慢慢修改細節,最終促成現在的作品。此外,他們未來考慮將廢熱加熱裝置應用於商家烹煮時的廢熱,以因應政府推行電動車的政策。&nbsp;團隊成員鍾佳瑋坦言,作品目前仍有改善空間,除了在保溫箱內層加上絕熱材質,降低保溫箱的熱散失,團隊也預計裁掉部分廢熱加熱裝置的銅片,使作品輕量化。指導老師翁輝竹也說:「若能維持加熱板的結構,改用更輕量化的材質,可減少外送過程的負擔。」&nbsp;普遍外送員將食物送至消費者手中的時間並不長,食物不至於冷掉,「外送箱的保溫效能重要,但也要考量消費者多半選擇離家30分鐘內路程的食物。」常訂購外食的民眾、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的謝宛軒提出疑惑。不過他也提到,此發明或許可以應用在外送火鍋和比薩等短時間內易冷掉的食物,或者於冬天時外送較需要保溫外送箱。 作品安裝在機車上的示意圖,排氣管上方的黑色袋子為廢熱加熱裝置。 圖/鍾昇翰提供
重現生「機」:廢棄手機的再利用
專題
第1702期
重現生「機」:廢棄手機的再利用
焦點
2019-05-22
【專題記者李冠杰、張庭瑀、蔡明衡、高海葳、洪靖淳綜合報導】人手一機的世代,你我家中總擺放著已經壞掉不堪用的廢棄手機,然而它的用途遠比你想像中的多上許多。這些電子垃圾,或許不僅是只能被丟棄的垃圾。2020年東京奧運主辦單位公開表示,比賽的所有獎牌將百分之百使用回收的電子垃圾製成,以貫徹環保永續的概念。這項計畫自2017年發起,日本政府向民眾公開募集舊手機、小型家電等電子廢棄物,以從中提煉出金、銀等獎牌原料。<b>科技進步下的代價:電子垃圾逐年上升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電子產品的開發速度加快、替換週期縮短,因而導致全球電子垃圾數量年年增長。根據聯合國《2017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指出,世界各國2016年總計製造出4470萬公噸的電子垃圾,約等於4500座艾菲爾鐵塔的重量。2019年,電子垃圾總量可能達到5000萬公噸,數量非常驚人。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曾針對台灣等七國(台灣、美國、俄羅斯、墨西哥、德國、中國、韓國)人民,持有的手機數量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台灣人平均擁有5.41支手機,在七國中排行第二,僅次於俄羅斯。此外,據環保署統計,去年全台廢行動通訊產品回收量共計2432公噸,其中手機約有608公噸,約佔其中的25%,顯示目前手機佔電子垃圾中的一定比例。對此,台灣綠色和平組織資深專案主任李之安表示,目前電子垃圾中,手機佔大宗,「很高比例的原因是手機的商業模式。」他進一步補充,手機生產商採用過度生產、過度開發地球資源、刺激消費的模式。廠商為了讓消費者能在短期內更換手機,每年除不斷推出新產品外,手機的維修費用也十分高昂,「一支手機保固期通常是一年,而多數手機故障的時間在一年後,在這時間點,維修服務不方便,消費者寧願換新機。」不過根據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Group, IDG)所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調查報告》,全球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為3.5億支,比起2017年同期下滑約6%。對此,李之安提到,手機銷量下滑除因市場買氣不佳外,消費者也開始對於新手機感到疲乏。此外,他也表示由於電子產品的原料越來越少,「未來從電子垃圾中找到回收再利用的原料會越來越重要。」一支廢棄手機究竟有多少元件可以再被利用?聯合國電子廢棄物報告指出,一公噸的手機約能回收117.65公克的金、1.89公斤的銀、137.1公斤的銅。此外主機板(PCB)以及製成電腦螢幕的原料陰極射線管(CRT)回收後也有許多用途,能夠製成水溝蓋、神像等物品。由此可知倘若我們能夠妥善處理電子垃圾,尤其是身邊接觸度最高的手機,可以產生不少效益。. 電子垃圾經過處理後,可提煉出金銀銅等貴金屬,其中價值最高的便是金。佳龍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能提煉出純度高達99.99%黃金的技術。 圖/佳龍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目前台灣電子垃圾的回收流程,主要須經過回收商以及處理商兩個階段。回收商主要是將散布各地的電子垃圾載運至工廠後,再交給處理商處理。處理商則扮演將電子垃圾分門別類的角色,讓各個元件去到自己最適合的地方。<b>點廢成金 分類、篩選廢料成關鍵民眾除可透過政府資源回收車回收廢棄手機外,市面上仍有許多便利商店、電信行、電子產品販售商等都有提供回收廢棄手機的服務。資源回收商待各店家累積一定的量後,便會駕駛貨車將四處分散的廢棄手機集中在回收廠,進行篩選及分類。還能運作或輕微故障的手機經維修後,便成為二手商品,以低價賣出供民眾使用,達到回收再利用,而報廢手機則將運往處理廠進行拆解。廢棄手機在經過回收商的篩選和分類後,部分可以利用的零件被取出,而剩餘的廢料則轉送給下游的電子廢棄物處理商。不同於一般回收商中介者的角色,位在桃園環保科技園區內的佳龍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廢棄手機處理流程中的終點,全家便利商店等通路運送的廢棄手機最終都會在這裡被處理完畢。佳龍公司循環經濟發展推進室課長王健安強調,公司回收來的電子廢棄物,有高達99%的成分會被再利用,而剩餘極少數的廢料像是鉛、沒有標號的塑膠則會送出去給更專業的廠商處理。佳龍公司每年處理超過六公噸的廢棄手機,廢棄手機送至處理廠後,先以人工的方式分類成含有貴金屬(註1)的廢料及不含貴金屬的廢料。若以處理含金成分的廢料為例,其過程為透過化學處理溶成含金液體,將水瀝乾後,透過加熱、精煉變成純度達99.99%的金塊。而非貴金屬則是透過錘磨機等物理方式處理,最後篩選分類出金屬和非金屬,金屬賣至國內合格回收商,而非金屬則製成再生藝品。(註1)貴金屬:主要指金、銀和鉑族金屬(釕、銠、鈀、鋨、銥、鉑)等八種金屬元素。這些金屬大多數擁有美麗的色澤,對化學藥品的抵抗力相當大,在一般條件下不易引起化學反應。 電子廢棄物的初步分類採用人工的方式進行,可以將電子元件分類的更細、更精確,以利後續金屬提煉的過程順利進行。 圖/佳龍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為了讓電子廢料得到更好的處理方式,佳龍公司特別成立設計部門——綠品坊。佳龍公司選擇將電子垃圾中的主機板(PCB)和陰極射線管(CRT)等廢料磨成粉末,以不同比例混合,模擬成木頭、水泥、大理石等各式材料。綠品坊的藝術品大多經由藝術總監彭國鴻之手,將電子廢料製成神像、水溝蓋、磚塊、壁磚、地板等物品,佳龍公司也和企業合作為不少馬拉松製作獎牌、獎杯。其中,甚至有作品曾被總統府指定為贈送外賓的禮品。 陰極射線管(CRT)的廢料被磨成粉末後,可以再製成神像、水溝蓋、磚頭、壁磚、地板等產品。 圖/洪靖淳攝&nbsp; 以鮮豔的黃色和台灣形狀為背景,台灣藍鵲躍然於枝頭上,佳龍公司利用電子廢料製成的瓷盤做工精細,成為總統府致贈外賓的禮品之一。 圖/洪靖淳攝不同於過去台灣對於電子廢料採取焚燒或掩埋的處理方式,佳龍公司活用電子廢料,「從搖籃到搖籃,從死亡階段讓他重新整理,再一次的被利用。」王健安分享將廢料再製的理念,希望透過封閉型循環經濟的方式,達到環保再利用的目標。針對佳龍公司對於電子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環保倡議團體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肯定,但也提出不同的看法,「並不是電子產品的所有零件,都能被循環利用。」他進一步補充,以手機為例,處理商將貴金屬和有標號的塑膠取出後,還是會剩餘一些廠商不需要的物件,若不妥善處理便會成環境負擔,如手機的螢幕發光源造成的汞汙染。此外,謝和霖談到,貴金屬的回收過程並不是完全對環境友善,除耗能外還會產生廢水,「回收是比全部銷毀來得好,但還是要盡量減少廢棄物,勿讓手機變成垃圾。」 電子廢料經輸送帶後的破碎機處理過後,再透過震動篩選分類出銅和玻璃等物質。 圖/佳龍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b>全球金屬原料減少 業者盼增手機回收率然而,民眾家中尚有許多閒置電子廢棄物,由於未回收而無法被循環利用。隨著類似情況逐年增加,環保署於2008年年底與各行動通訊業者簽訂「廢行動通訊產品回收合作備忘錄」,要求各大電信公司門市、手機製造業者,以及全國相關門市或維修中心設置免費回收點。除增設回收管道外,智慧型手機也於2017年列入政府公告應回收項目,並在去年3月擴大冷、暖氣機、電風扇、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等五種物品的回收範圍。 回收人員會於回收廠將電子廢棄物,例如:電腦、手機、印表機等幾台初步拆解分類,堆疊再回收場各處。 圖/高海葳攝台灣綠色和平組織分析,在製造手機過程中約需使用60多種金屬元素,其中作為手機外殼的鋁、電池原料的鈷以及用來製作手機內部電線的銅是最頻繁使用的金屬原料。然而,近年手機產業蓬勃發展,全球貴金屬含量逐漸減少。據統計,自2007年開始,手機中的鋁含量已有15萬7478公噸,鈷的使用總量也達3萬8198公噸,甚至製作顯示器時必須使用的銦,全地球總含量僅剩14年的供應量。持續開採貴金屬不僅破壞地球環境,更導致重要材料面臨耗盡風險。由於原料減少,手機製造商開始重視產品回收,以減少生產成本及資源浪費。但目前台灣廢棄手機的回收率低落,導致回收產業缺乏資金、資源的挹注去開發相關回收、汲取金屬等新技術。李之安表示,要達到更佳的手機回收環境,品牌商需串起產品的生命週期,參與產品出產到回收的過程,政府亦須在物流體系、規範、鼓勵回收的流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回收人員埋頭工作,把電子廢棄物做簡單的拆解並分籃裝載,希望能將每一部分的零件善加利用。 圖/高海葳攝雖然政府積極推廣手機回收政策,但回收率並無因此增加。中華電信公共事務處科長曾志明表示,每年透過中華電信管道回收的手機數量,約只有賣出的10%,歷年回收的手機量也從2013年的1萬65支遞減到前年僅6930支。他指出,現代手機不斷推陳出新,手機因不易損壞而延長使用年限,使得民眾家中堆放許多手機。此外,民眾對於資訊安全的疑慮也是手機回收成效不彰的原因,曾志明表示,「由於市面上販售手機種類太多,難有固定方式教導民眾如何刪除資料,因此很難做到完整的資安防治。」他進一步補充,手機資料無法確實清除,「廢棄手機資料是否會被還原難以保證,要真正清除資料,仍需交給原廠處理。」此外,桃園市平鎮區一家回收商指出,近年來社會對於「回收」這件事情能夠賺取利潤的概念越加熟悉,因而造成回收及處理商增加,各家回收廠平均收到的廢棄物總量大幅減少。除各家廠商競爭激烈使得各家回收率降低外,智慧型手機的含金量少於傳統手機,造成回收價錢降低。桃園市平鎮區回收商也分享,現代手機廠商各家規格不一,多數零件僅適用單一機種,難以相互替換。再加上現代人手機替換速度快,即便維修成功,產值也不如過往。 桃園市平鎮區的回收廠負責收集各處的電子廢棄物,並加以分類、篩選,隨後再運往處理廠拆解。 圖/高海葳攝「台灣是廢棄物處理的天才。」不同於部分東南亞國家技術尚未成熟,採取掩埋方式處理電子垃圾,台灣有不少環保公司,具備高技術能將電子垃圾處理得當。佳龍公司表示,99%的電子廢棄物經處理後,都能重複利用,只會剩下1%無法再利用的垃圾。但由於科技進步,手機通常不易損壞,再加上個資外洩問題,造成民眾回收意願低,目前台灣廢棄手機回收率仍有進步空間。另外,佳龍公司亦期望未來加強回收管道上下游的合作關係,並與環保教育場所結合,落實更好的環保循環經濟。
回收稻殼變面膜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新知
第1694期
回收稻殼變面膜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2018-12-26
【記者邱于瑄綜合報導】國立宜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團隊再利用農業廢棄物,將稻殼回收並製成可分解的親膚性敷材,應用於面膜、人工皮、人工血管等醫療及美容領域。團隊透過水解技術提取稻殼中的木醣醇,結合可生物分解的材料,並利用靜電紡絲技術產生奈米纖維,製作成親膚性敷材,獲得第一屆大專校院綠色化學創意競賽金牌。 透過水解技術提取稻殼中的木醣醇,結合可生物分解的材料,製成親膚性循環敷材,可應用於面膜、人工皮等。 圖/邱于瑄攝根據團隊成員林旻峰提供的數據,台灣每年產生約54萬噸的稻殼,然而,稻殼不易被分解,掩埋處理將影響農作物生長,而直接燃燒更會汙染空氣。家中種稻的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學生范釋文表示,家裡每年大約收成700至800斤的稻作,通常會將稻稈曬乾鋪在農地上,減少雜草的生長,亦會將稻殼拿去餵雞或撒在農地防雜草兼堆肥,藉此減少農業廢棄物汙染問題。林旻峰表示,團隊透過水解技術提取稻殼中的木醣醇,提高敷材親水性能,並結合聚己內酯,搭配萃取自蠶繭的絲素蛋白提高生物相容性,促進細胞黏附、遷移和增值,以及利用無毒性且抗微生物活性的幾丁聚醣,有效提升敷材的抗菌效能。林旻峰說明,這些可生物分解的材料利用靜電紡絲技術產生奈米纖維,可製成面膜、人工皮等親膚性敷材。 台灣每年產生約54萬噸的稻殼,宜大團隊利用稻殼中的木醣醇,製成親膚性循環敷材,解決稻殼廢棄問題。 圖/林旻峰提供針對目前解決農業廢棄物的方式,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學生陳柏憲表示,現有技術透過高溫加熱將稻殼碳化,可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性質,亦可以撒在農地增加土壤空隙,幫助排水及透氣等。而此次宜大團隊的發明提供另一種解決廢棄物的方式,「每一平方公尺的敷材可以減少大約300克稻殼。」林旻峰表示,此敷材製成的產品回收後,經微生物分解可轉化為肥料,進而循環利用。林旻峰說明,目前團隊尚針對敷材產品對細胞活性與抗菌方面進行研究,也必須克服因稻作產率較低導致原料不足以及品質不穩定的問題。此外,未來還需經過許多測試,才能將敷材商品化。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