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順應國際拔河趨勢 協會增辦室外賽事補實力差
體育
第1817期
順應國際拔河趨勢 協會增辦室外賽事補實力差
焦點
2025-11-07
【記者林婷妤報導】選手們側身張腿,將腳跟深深紮入草地,隨著裁判一聲「Go!」,繩索瞬間繃緊。運動部全民運動署114年度全國各級學校室外拔河比賽於1日在國立體育大學舉行,大專組採單循環決賽、三戰兩勝制,最終男子組680公斤級由「國立體育大學A」隊(以下簡稱A隊)擊敗「國立體育大學B」隊(以下簡稱B隊),拔下冠軍,然而這次大專院校卻僅有國體參與,讓比賽出現報名即得名的情況。 兩隊首戰由A隊率先拿下,但第二場開始,雙方皆撐住腳步、互不相讓,場上陷入僵局,B隊憑藉重量優勢,一度取得上風,然而A隊卻穩住節奏、伺機反攻,全身出力向後退,最終成功將對手4公尺標記拉過中線(註),逆轉局勢奪冠。來自A隊的尤韋勛說明,他們的戰術為「先守後攻」,刻意先讓對方進攻消耗力氣,隨後趁勢反擊,「他們一些學長,體能沒那麼好,可能等30秒到1分鐘,就有點沒力了。」B隊選手劉昀皓表示,因隊上人數不夠,臨時補進三位對拔河不熟悉的同學,且整體耐力不足,到後半段體力明顯跟不上。 註:拔河繩中間標記處兩側距離4公尺,各有一個標記,當一方將對手標記拉過中線,即可獲勝。 A隊選手郭昇分享,國中曾一度產生退出拔河隊的念頭,但高中出國比賽獲取佳績後,才從中獲得成就感,「那種愉悅感讓我有點意猶未盡。」並補充,持續練拔河是為了親自感受國外選手的水平,也想了解面對強敵,其他歐洲國家會如何抵擋攻勢。另外,針對比賽僅國體參與,劉昀皓認為,大學比高中拔河隊伍少,加上同樣為拔河強權的臺北市立大學逐漸轉攻室內拔河,為了提升競爭力,國體也與桃園市立壽山高級中等學校練習,突破訓練瓶頸。 對於室外拔河訓練的挑戰,國體拔河教練林家維指出,因室內需要細膩技巧,而室外拔河側重力量且比賽時間長,選手全身負荷大,為此他也特別加強選手的力量訓練,「我們會在拔河機訓練,一天拉力量,一天拉耐力,草地上偏向攻守綜合練習。」此外,尤韋勛提到,草地練習難度會因土壤的軟硬度而有所不同,若場地較軟,選手腳部能深入土裡,不易滑動,場地偏硬時,腳部穩定性則受影響,將考驗選手腳踝控制與核心,「一開始剛接觸室外,我覺得會有不穩定感,如果腳的面沒有擺好,基本上腳都是滑的。」 中華民國拔河協會副理事長郭志輝表示,過去拔河比賽多以室內為主,且因2026年臺灣將舉辦世界盃室內拔河錦標賽,現許多學校偏重室內。然而,為了因應歐洲盛行的室外趨勢,近年也開始逐步發展室外比賽,補足實力差距。針對這樣的現象,林家維補充,拔河是季節性賽事,「我們上半年以室內為主,下半年以室外為主。」最後,他認為拔河運動在國內仍屬小眾,而國外區域性的俱樂部發展則相對成功,因此期望能從社區、俱樂部開始推廣,讓更多民眾認識並參與拔河運動。
體操總會制新規 舞姿精準度成奪分關鍵
體育
第1816期
體操總會制新規 舞姿精準度成奪分關鍵
焦點
2025-10-30
【記者林婷妤桃園報導】114學年度全國有氧體操錦標賽25至26日於桃園市龍潭區武漢國小舉行,25日由大專社會組率先登場,在個人男子項目中,國立體育大學的高子閒以18.000分奪得金牌。比賽採用FIG 2025至2028年有氧體操評分規則(註一),相較以往,執行分數對動作品質更加嚴謹,而藝術分則從原本總體10分,細分為五個項目,每項各2分,以降低裁判主觀評判的影響。 註一:FIG,為國際體操總會(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Gymnastique)的簡稱,每四年更新一次規則。 隨著音樂響起,選手們以獨特的選曲拉開序幕。高子閒選擇電影《007》配樂為表演曲目,並將持槍與監聽手勢加入編排中,他說道:「我去網上搜尋很多特務常做的動作,配合音樂,模擬特務情境。」此外,國體魏連軍,雖無緣前三,但也帶給觀眾亮眼的表現,他以《賽德克巴萊》為主題,服裝融合賽德克族傳統元素。音樂前段風格強烈,伴隨人聲吶喊,肢體與口型也隨之呼應、變化,隨著表演進行,曲調也逐漸轉為電影下集〈彩虹橋〉的悲傷配樂,「我想突破自己,所以選擇跟以往不一樣的強烈風格,讓國際賽裁判、觀眾更了解台灣文化。」魏連軍說。 自四月受傷以後,高子閒再次重返賽場,他表示,因傷勢尚未痊癒,在編排上選擇了相對簡單且乾淨的動作,「動作(難度)已經降低很多了,所以我想把它做乾淨,讓裁判不要扣到太多分數。」不過,由於自身過度害怕舊傷復發,使整體表現力下降。摘下銀牌的國體王宇晟則認為,本次表現比平時更好,但因緊張導致細節處理不夠俐落,「我們配著音樂跳,可能我動作太急,有些動作沒有對在音樂節拍上。」並補充,此次挑戰不僅為動作難度上的提升,同時還有兩位選手的回歸,包括高子閒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黃豊淯,使他倍感壓力。 談及如何兼顧難度動作與肢體美感,高子閒說明,隊上除了訓練難度動作外,教練也安排街舞課,培養選手的肢體協調,「在做美感動作時更能融入進去,身體不會這麼僵硬,體操強調上半身一定要力挺,但街舞就不一樣。」魏連軍則認為,他對情感、藝術性一直很有興趣,每天都會觀看有氧體操、韻律體操和現代舞等影片,思考影片中選手如何展現動作力量與情感。 針對新規則的轉變,中華民國體操協會副秘書長張淳智認為,選手需要跨領域學習,不僅熟悉有氧體操,也需額外學習其他舞蹈類型,讓成套動作在主題、音樂節奏上更具一致性。國體教練孟小亞指出,現在採連續扣分制(註二),執行扣分較以往更嚴格,對選手有更高要求,教練在編排成套時也需特別注重動作精準度,「以前舊有規則追求難度分值高,現在新規則追求動作的質量。」最後,他也提到,目前教練集中於特定學校,期望未來能有更多教練投入不同單位,並讓愈多校方重視有氧體操,提升運動的普及與發展。 註二:舊有規則只針對每個動作中最嚴重的失誤進行扣分,而現行制度則將每個小瑕疵都列入扣分並累積計算。
四闖全大運終奪冠 北市大雙李配成功雪恥
體育
第1753期
四闖全大運終奪冠 北市大雙李配成功雪恥
2021-10-06
【記者張博涵台南報導】選手在前場踩著細膩的步伐,搭配連續扣殺強勢得分。中華民國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以下簡稱全大運)羽球項目公開男生組雙打金牌戰於4日在國立成功大學中正堂登場。其中,臺北市立大學李芳任、李芳至四度挑戰全大運,前三屆皆以銀牌作收,這次終於成功復仇,以21:18、21:17直落二擊敗對手,摘下全大運首面金牌。 臺北市立大學雙胞胎搭檔李芳任(前)、李芳至(後)四度挑戰全大運,前三屆皆以銀牌作收,此役成功復仇,擊敗上屆金牌。 圖/張博涵攝此役重現去年全大運金牌戰對戰組合,由北市大雙胞胎搭檔李芳任、李芳至對決國立體育大學唐凱威、林秉緯。首局國體沉著應戰,在多拍來回中耐心等待搶分時機,握有微幅領先,然而局末北市大把握「發接發」(註1)前三拍,要回比賽主導權,並成功逆轉比數,以21:18搶下首局,率先聽牌。註1:雙打比賽中,甲方發球,乙方回球,甲方再回球,此三回合簡稱為發接發。 臺北市立大學雙胞胎搭檔李芳任、李芳至於場上密切溝通,默契絕佳。 圖/張博涵攝次局北市大打出一波4:0的攻勢,國體則緊咬比分,卻始終無法化解北市大的連續強攻。此外,「雙李配」利用前、後場調度,順利封鎖對手進攻機會。最終國體擊球出界失分,李芳任、李芳至再以21:17收下第二局,四度叩關全大運冠軍戰終於挑戰成功,抱回首面金牌。 臺北市立大學李芳任、李芳至四度挑戰中華民國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此役李芳任(左)後排扣殺表現亮眼,強攻擊退國立體育大學唐凱威、林秉緯。 圖/張博涵攝「很開心可以成功解鎖金牌。」再度迎戰昔日對手,李芳任表示今年將自己視為挑戰者,也希望藉由本場比賽檢視自身成長,「上次全大運是我們輸,今天賽前就很期待能突破自己。」實際上這組對戰組合已交手多次,相當熟悉彼此,國體唐凱威說:「這次對方有針對我們執行戰術,我們也因此亂了陣腳。」在過去的比賽中,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得主、同為北市大的李洋和王齊麟亦針對對手球風給予「雙李配」建議。李芳至說:「學長們有幫我們改掉一些小細節,讓我們輪轉起來比較順。」受疫情影響,全大運於今年5月停辦,疫情趨緩後又於1日重啟賽事。林秉緯提到,因最終目標為國際賽,全大運停辦期間仍持續正規訓練,賽事重啟後則將全大運視為檢視訓練成果的舞台。雖然落敗,但唐凱威、林秉緯今後仍將全力拚世界排名,期望有天能在國際賽場上發光發熱。 國立體育大學唐凱威(左)、林秉緯(右)為上屆中華民國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金牌,今後將全力拼世界排名。 圖/張博涵攝而李芳任、李芳至曾於2019年奪下挪威羽球國際賽男子雙打冠軍,對此,李芳至說:「亞洲選手跟歐洲選手球風很不一樣,國際賽經驗能讓我們檢討自己的技術。」而兩人也提及,未來同樣將持續以國際賽為目標,並透過更多高強度的實戰經驗磨練球技。 中華民國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羽球項目於10月4日落幕,公開組男子雙打由臺北市立大學李芳任、李芳至摘金,國立體育大學唐凱威、林秉緯奪銀,國立體育大學李佳韋、羅晨瑋奪銅。 圖/張博涵攝
增設女子組賽事 助男女棒球平衡發展
體育
第1693期
增設女子組賽事 助男女棒球平衡發展
2018-12-21
【記者劉雨婷台北報導】「中華民國大專校院 107 學年度棒球運動聯賽」公開女子組賽事17到19日在台北市社子島棒球場舉辦,最後由台北市立大學以兩勝零敗的成績衛冕冠軍。近年,國內有越來越多棒球比賽開始設立女子組賽事,台灣女子棒球運動推廣協會(簡稱協會)秘書長廖立欣認為,此舉顯示女棒推廣有成,有助消弭棒球運動的特定性別印象。 北市大原是棒壘同隊,故選手多具備壘球背景,加上發展以久,整體實力比不設限招生的另外兩校來得要強,國家代表隊成員近半成來自該校。 圖/劉雨婷攝廖立欣表示,一般運動都是男女組並進發展,但台灣的男子棒球與女子壘球發展良好,兩項運動性質又相似,讓民眾有「男生打棒球,女生打壘球」的既定印象,限制女子棒球與男子壘球的發展。目前協會以舉辦比賽、辦體驗營、擺攤倡議等方式來推廣女棒,「只要當大家覺得(女生打棒球)理所當然時,就不用推廣了。」 女子組棒球比賽中,常見選手盜壘搶占得分位置,該如何破解,考驗整體守備穩定性。 圖/劉雨婷攝面對國內棒球運動的性別不平等問題,國立體育大學女子棒球社社長彭梓茹指出,女棒因欠缺完整訓練體系,使得選手在棒球經驗與技術出現斷層,尤其投手需長期養成姿勢,一旦中斷訓練,即便之後再花時間培養,仍無法彌補非長期鍛鍊的技巧劣勢。北市大選手林芳誼表示,由於女棒尚在起步階段,所獲資源與贊助遠不如男子組,除比賽場地多在業餘球場,購買或更新球具球衣也不容易。此外,目前只有北市大、國體和國立台灣大學三校參加大專組女子組比賽,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大專棒球聯賽執行秘書王立豪表示,由於在大學號召女生組隊不易,故目前以繼續舉辦女子組賽事為主,暫無扶植隊伍的計畫。綜觀來看,彭梓茹認為,自西元2014年政府在大專棒球聯賽首設女子組比賽以來,今年全國國中軟式棒球比賽也新增設女子組賽事,台北市立華江高中也開設女子棒球專項的名額,欲銜接國中與大學,國內女棒訓練體系漸漸完善;國際上的女子棒球賽事,原本只有兩年一次的「世界盃女子棒球賽」,2017年也新增「亞洲盃女子棒球賽」,整體趨勢讓她對女棒未來發展樂觀。廖立欣也持相同看法,但她也憂心,若發展中過於強調女棒的特異,恐失去原先希望男女棒能平等發展的用意。 18日由國體對上台大,雙方本陷入膠著戰,但國體靠著堅強的守備,屢屢化解台大攻勢,六局下靠著一棒彭梓茹敲出兩分安打,帶動打線連攻六分,終場以11:4提早結束比賽。 圖/劉雨婷攝 19日由北市大對上台大,儘管實力差距懸殊,但台大仍保持韌性,在三局下成功拿到一分,粉碎北市大以15:0提早結束比賽的局面。 圖/劉雨婷攝
棋士交鋒爭為台出賽 女選手人數創新高
體育
第1659期
棋士交鋒爭為台出賽 女選手人數創新高
2017-10-04
曾平心與陳立穎兩位五勝棋士正面交鋒,最終由曾平心勝出。圖/張玟榕攝【記者張玟榕台北報導】緊盯棋盤深思,沉穩落下每一步棋。「2017年全國大學生圍棋十傑賽」,9月30日至10月1日於海峰棋院舉行,吸引42名大專選手一同鬥智,其中共有九位女子選手參賽,創歷年新高。國立體育大學曾平心與吳文婷分別奪下男女首傑,將代表台灣出戰「第16回世界學生圍棋王座戰」。本屆十傑賽女子首位競爭激烈,國立清華大學柯逸寧比完前五場後暫居第一,卻在最後一場不幸敗北,以三勝三敗成績讓出代表權。吳文婷為首的三位女將則緊抓機會,先後拉出連勝氣勢,皆以四勝二負作收。在戰績互咬的情況下,比較第一輔分,計算各自對手勝場數的總和,最終吳文婷以19分順利出線。吳文婷表示,今年參賽選手實力堅強,能有這樣的成績非常意外,「取得代表權後,希望能好好下完每一場棋。」此次賽事前十傑清一色為男子棋士,女子最優席位落於第11名。女生選手所佔比例及賽事成績,與男生相比仍顯弱勢。柯逸寧提到,圍棋是勝負分明的運動,並非每個人的個性都喜愛如此,「身旁很多女生從小學一學,後來就沒興趣繼續下去了。」獲女子第三、佛光大學的林明則認為,男女生的學棋能力其實差異不大,問題出在從小學棋的人口基數上。中華職業圍棋協會秘書周平強表示,台灣目前有專門為女性舉辦的圍棋職業及業餘賽;設有圍棋專班的台北市立大安國中,招生時提供女性保障名額;晉升職業棋士的考核,男女亦適用不同標準,「希望能透過不一樣的方式,提高女生的參與程度。」本次十傑賽採用瑞士制,戰績相同的棋士捉對廝殺,直至產生一位戰績全勝的選手為止。在決定首傑的「天王山之戰」中,曾平心遇上淡江大學的陳立穎。同為五連勝的兩位選手起先賽況膠著,當雙方採用對殺手段正面迎擊,曾平心掌握對手計算及判斷上的失誤,中後段便順利接管比賽,讓對手投子認輸。即將再度代表台灣出征王座戰,曾平心說:「上屆比賽拿到第六名,這次目標希望能超越上次的成績。」 完賽的選手緊盯轉播螢幕,關心他組賽事狀況。圖/張玟榕攝 最後一場賽事,吳文婷持白以半目之差險勝對手。圖/張玟榕攝 今年前十傑皆由男生選手獲得,吳文婷以第十一名獲女子最優。圖/張玟榕攝 國體的曾平心(右)及吳文婷(左),分別以優異成績奪得世界賽代表權。圖/張玟榕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