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大學人】擊劍國手跨界設計領域 陳弈通體制外的斜槓人生
體育
第1804期
【大學人】擊劍國手跨界設計領域 陳弈通體制外的斜槓人生
2024-12-20
【記者吳妤潔報導】自信跨步向前,抓準時機刺中對手,得下勝利一分後激動喊聲。今年八月,年僅21歲的「擊劍王子」陳弈通初登奧林匹克運動會殿堂,成為國內時隔36年再度前進奧運的台灣男子鈍劍代表。儘管最終不敵地主選手恩佐・勒福爾(Enzo Lefort)止步32強,仍追平過去台灣的最佳紀錄。卸下擊劍選手身分,他還是位擁有設計長才的藝術生,更是從體制內教育改以自學方式升學,並一頭栽進設計領域,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八歲時,陳弈通參加體育夏令營,眾多運動項目中唯獨對擊劍情有獨鍾,就此開啟擊劍人生,「我小時候對某個東西有興趣的時候,就是想要全心投入,所以那時候一學就很想要全力打到職業。」自小就有主見的他,在參加不少盃賽後,萌生想要出國比賽的想法,陳弈通的母親黃意雯便帶著他出國,並在青年奧運、亞洲運動會及亞洲錦標賽等賽事中嶄露頭角。 陳弈通並不認為自己是天賦型選手,他說:「現在回去看覺得,哇,我好像真的花很多時間在場下。訓練時間外自己在家會一直練,然後研究分析選手的影片。」不想輸但樂觀的性格,或許是他十幾年的選手生涯中未曾想過放棄的原因之一。黃意雯回憶起陳弈通小時候沒得獎,本以為他會很難過,卻見到他比賽結束後到便利商店買冰淇淋露出開心的面容,可見比起成績,陳弈通反而更專注在比賽的內容和過程,若是覺得自己表現不理想,回家後就會不斷練習,黃意雯以「瘋狂」二字形容,「他如果制定好目標就不會放棄,一定會想辦法達到他要的表現。」 相比大多數學生運動員以校隊或體育班作為升學志向,陳弈通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陳弈通一家曾因父親研究需要移居澳洲,國小三年級時他自澳洲返台,但因為銜接不上課程,便輾轉進入體制外教育。即將升國中之際,黃意雯考慮到體制內教育只有進入校隊或是讀書兩個選擇,且若外出比賽在學習進度上勢必會落後,便決定讓陳弈通加入自學團體。另一個原因,則是體制外教育給予了更多自由,「當初對體育班的印象就是如果你選的話,就只能走這一條路,選項會很少,但我不想被限制只能做這個(擊劍)。」陳弈通說道。他坦言,一開始年紀小,自律欠佳,常會漏掉作業,但後來發現這會出現許多問題,才了解到「為自己負責」的重要,比賽期間只要一有空檔,就會拿出電腦或是要讀的東西出來做。問到對想走體制外教育的學生運動員有什麼建議時,陳弈通不斷提到「自律」,認知到自己需要什麼也更有助於尋求協助和保持對運動的熱忱。 而在體制外教育的過程中,陳弈通在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副董事長徐莉玲的欣賞下,發覺自己未來也可以往藝術領域邁進。「有一堂課我讓學生找出舊鞋盒做出一個動物,但只有弈通用舊鞋做出一隻老鼠,因為他覺得用鞋子做更有趣。」徐莉玲笑著分享,「弈通真的是很特別的孩子,很少可以看到一個孩子有勇氣挑戰老師給的題目。」 目前陳弈通就讀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在他的Instagram作品帳號上,時常可以看見他分享利用不同媒材設計出的運動員模型、球鞋和平面設計等作品。而他的創作靈感多半源自於運動和普普藝術,他笑道:「運動的動態我覺得是很抓人的。」談起陳弈通在擊劍和創作時的差異,黃意雯認為他在擊劍時表現出較為強勢的一面,但在藝術創作方面則是展現自我的抒發和療癒,「有時候他的作品人家喜歡,我覺得是因為他很真誠地把自己生活的題材放在上面。」 對陳弈通而言,不論是擊劍還是創作,都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談到未來目標,凡事追求完美的他希望在藝術設計領域不斷突破,「做設計可能都會這樣,就是你看到很多,然後會覺得我一定要達到這個水準,會覺得之前的作品都不夠好,可是就是這樣才會進步。」面對陪伴自己最長時間的擊劍,他則希望能夠持續奪牌,「我很享受在場上的感覺。我很喜歡做,我就繼續做。」
總統盃無懼風雨開賽 匯集射箭菁英一同切磋
體育
第1800期
總統盃無懼風雨開賽 匯集射箭菁英一同切磋
2024-11-22
【記者李昱靜嘉義報導】113年全國總統盃射箭錦標賽於11月13日至16日在國立中正大學舉行,吸引眾多射箭菁英參賽,其中包括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林子翔、國立台北大學選手戴宇軒與湯智鈞等多位巴黎奧運國手。本次大專反曲弓男子組競爭激烈,最終由林子翔奪得冠軍,戴宇軒與湯智鈞則分別獲得亞軍與季軍。   本次比賽採用國際規則,射箭個人對抗賽每輪射三箭計總分,勝者得2分,平手各得1分,先取得6分者晉級。如戰成5:5,進行加射直至分出勝負。男子組1/4決賽中,戴宇軒對戰來自輔仁大學選手蘇于洋,蘇于洋為去年本組比賽的季軍,雙方戰至5:5平手進行加射,最終由戴宇軒驚險勝出,展現穩定心理素質。   16日賽程受天兔颱風影響,雨後的強風與陽光交替成為射箭準度的考驗。戴宇軒指出,其實這個天氣的變化,對我們來講都是要去適應。林子翔表示,比賽過程中心理難免受到些許影響,但他認為射箭比賽的重點在於享受當下的過程,而非在比賽中感受到過多的壓力。湯智鈞則坦言因為知道自己有能力達到不錯的成績,便想要保持甚至突破更高,導致今天狀態不好,動作跑掉,影響自己的穩定,他說:「這是我們身為選手最需要去改變的一個地方 。」   回想當初為何選擇投入射箭運動的原因,林子翔說道:「我只是想多接觸一些不同的運動項目,覺得射箭挺新奇的,所以就想試試看。」戴宇軒則提到,因為國小時,學校正在推展射箭作為專項運動,體育課也設有相關的體驗課程。在這過程中,他發現射箭是一項很酷的運動。對小學生而言,能接觸到射箭這樣的運動,確實充滿新鮮感。至於湯智鈞,他嘗試過許多運動後,認為射箭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獨特魅力,讓他深深著迷。   提及如何讓射箭在台灣成為更受歡迎的運動項目,選手、教練、射箭協會皆表示需要企業或政府投入更多資源與關注。國立體育大學射箭教練郭振維認為,國際賽成績是提升射箭關注度的關鍵。中華民國射箭協會秘書長林政賢則提出,應將射箭運動品牌化,提升其質感以吸引企業合作與大眾興趣。林子翔也建議,在台灣增設運動中心體驗射箭,讓更多人能親身感受射箭的魅力。湯智鈞則表示,傑出的選手可以成為推廣射箭運動的關鍵。透過近距離的接觸,例如安排民眾觀賞比賽,了解射箭的精髓,最後再進行實際操作體驗,可以讓更多人對這項運動產生興趣。
【社論】只靠奪牌就夠嗎? 如何增強台灣的運動文化與產業
校園
第1795期
【社論】只靠奪牌就夠嗎? 如何增強台灣的運動文化與產業
2024-10-04
近日中華職棒球星周思齊在台北大巨蛋舉辦引退賽。根據中信兄弟球團,兩日賽事皆湧入4萬名球迷進場,創下台灣棒球比賽單場最多觀眾紀錄。挺過多次假球風波,中華職棒儼然是台灣最具規模、最成熟的職業運動賽事,加上近年國際賽、大巨蛋啟用、第六隊、啦啦隊等諸多亮點,中華職棒熱度再攀巔峰。可惜的是,台灣整體運動文化仍需提升。 我國拳擊好手林郁婷和羽球好手李洋在2024巴黎奧運勇奪金牌,卻因代言麻將手遊掀起爭論。有人認為此舉恐不利運動選手的正面形象,但也有其他奧運選手指出,奪牌選手因為國爭光,吸引廠商注意,才獲得代言機會。這多少反映了台灣社會對運動的關注並不持久,可能僅四年一次,體育尚未融入一般民眾生活的現況。 為了拿到更多獎牌,政府的補助預算大多投入亞、奧運的運動項目。教育部體育署自2018年啟動「黃金計畫」,以賽事成績將運動員分級,依照級數分配經費。最頂尖、有望奪牌的第一級選手可獲得1500萬的補助,並享有最佳的訓練環境。政府的目光始終放在獎牌,這種看得見、摸得到的目標,無怪乎近年網路出現「台灣的國球是贏球」的說法,而過度著眼於運動賽事的輸贏,對提升台灣運動風氣未必有益。 政府投入體育發展的預算年年提高,今年更預吿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每年將編列200億預算,欲打造屬於台灣的國際賽事。不過根據教育部體育署《台灣運動產業發展綱領》,我國規律運動人口僅33.6%,且運動相關產品與服務付費的觀念有待提升。然而「從上到下」的推行方式終究難顧及產業的所有方面,若想全面推動民眾參與運動,需要民間企業共同投入。近年愈來愈多企業冠名贊助路跑活動,以及富邦、中信、台新等大公司爭相競逐台灣職業籃球舞台,便能看出運動產業的發展潛力。 運動賽事能讓全台民眾團結一心,尤其每逢國際賽,我們為了台灣選手加油、吶喊,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但若想要台灣的運動風潮不只四年颳一次,政府可先從維護、升級社區和學校的運動場地做起,讓民眾能輕易地接觸運動。藉由增加規律運動人口,增加民眾在運動相關產業的消費意願,進而擴大產業規模。此外,政府也該正視亞、奧運以外的運動項目,投注更多資源。而民間企業除了找明星選手代言、拍廣告,也可試圖投資尚待開發的運動賽事與產業,甚至贊助資源較少的基層選手,既可節稅也能幫助台灣的體育環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以今年巴黎奧運為例,其首創「全民馬拉松」與「線上馬拉松」,合計共約8萬8000人參與。此種不限於運動選手,讓一般民眾也能實際參與體育活動的方式,充分體現主辦國對普及運動的意識。此外,巴黎政府也在本次奧運嘗試環保、降低碳排放的永續措施,像是盡量使用原有場館、提供低碳餐點,以及使用艾菲爾鐵塔翻修剩下的鐵片製作獎牌等。另外,巴黎政府也試圖延長奧運帶來的影響與效益,例如將奧運選手村轉變為當地的社會住宅。上述巴黎政府的種種做法,讓其他不同領域的價值觀透過運動賽事被實踐,並毫無保留地向世界展現在地文化,將影響力擴及至全球,足以顯現運動產業的潛力不僅限於運動本身,更能附載多元的價值,達到推廣本土文化的效果。 台灣要實現《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中「健康國民、卓越競技、活力臺灣」的願景,或許我們需要先跳脫奪牌迷思,藉由公私部門共同努力,厚實運動文化底蘊,讓運動成為民眾的日常,而不僅是轉瞬即逝的激情。
【全運會】亞運好手大獲「拳」勝 甘家葳吳詩儀放眼巴黎奧運
體育
第1783期
【全運會】亞運好手大獲「拳」勝 甘家葳吳詩儀放眼巴黎奧運
2023-10-26
【記者孔德皓台南報導】汗水灑落擂台,俯身閃過直拳的同時抓住破綻重擊對手。中華民國112年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全運會)21日至26日於台南展開。其中拳擊21日在國立成功大學新體育館熱血開打。此次競賽兩位第19屆杭州亞洲運動會(以下簡稱亞運)奪牌拳手,輔仁大學的甘家葳以及來自國立體育大學的吳詩儀都代表台北市出戰,最終以壓倒性優勢獲得賽事首勝。預賽首先進行女子組,吳詩儀在第四量級(57.01至60公斤)出戰,僅使用兩回合便讓對手主動棄權。對於預賽的表現,吳詩儀認為有達成賽前預設的目標與計畫,不過他也提到技術面需要更加優化,「還算滿意,但距離的轉換技術仍可以再修正。」談到本次參與全運會的期許,十月初剛奪下亞運拳擊銅牌的吳詩儀將目標直指冠軍,他說道:「亞運的時候其實氣勢、狀態都還不錯,所以希望全運會也可以發揮像亞運那樣。」 在今年杭州亞運拿下銅牌,並取得明年奧運資格的吳詩儀代表台北市參賽,神情專注隨時準備出拳攻擊。 圖/孔德皓攝同樣目標奪金,甫拿下亞運拳擊銀牌的甘家葳代表台北市出戰男子第五量級(71.01至80公斤),在第一回合便以兩記右直拳取得兩次擊倒,僅用不到一回合的時間獲勝。「就是平常心,因為教練說國內賽的強度不會比國外的高。」賽後甘家葳表示,他希望能以訓練的狀態參與全運會賽事,並補充由於亞運導致的右手傷勢未痊癒,因此預賽沒有過多使用,不過相較先前已逐漸恢復。而談到在亞運因為傷勢而無法參與金牌戰的想法,甘家葳感到遺憾,他說道:「一步一步慢慢打到金牌戰了,但是卻不能打,感覺非常可惜。」 杭州亞運的銀牌選手,輔仁大學甘家葳在預賽不到一回合便擊倒對手兩次。 圖/孔德皓攝吳詩儀在杭州亞運奪銅後,順利取得2024巴黎奧運資格,因此他表示目前首要目標是專心備戰巴黎奧運,不過目前還沒有完整規劃,仍需再行調整。而同樣拿到巴黎奧運門票的甘家葳則提到,目前傷勢復原狀況良好,因此全運會後將持續參與各大國際邀請賽,透過實戰累積更多經驗,也會移地訓練,備戰明年巴黎奧運。 甘家葳已取得明年巴黎奧運的參賽資格,正在把握時間調整狀態,他將全運會的目標設在冠軍。 圖/孔德皓攝
臺灣首辦世界室內射箭賽 魏均珩一分差奪反曲弓金牌
體育
第1775期
臺灣首辦世界室內射箭賽 魏均珩一分差奪反曲弓金牌
2022-12-14
【記者吳冠緯桃園報導】2022世界室內射箭系列賽-台北250站於8日至11日在國立體育大學綜合體育館舉行,為我國爭取16年來首次獲得該賽事舉辦權。其中,反曲弓男子組金牌戰最終由2020東京奧運男子團體射箭銀牌得主、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魏均珩以6:4擊敗杭州亞運國手、來自輔仁大學的蘇于洋。 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魏均珩,為國內男子射箭項目中的「大學長」,曾多次披上中華隊戰袍征戰各項國際賽。 圖/吳冠緯攝蘇于洋與魏均珩不僅分別於資格賽排名第一與第二,決賽時兩人各局所射出之箭分總和更只相差一分,顯示雙方實力在伯仲之間。決賽首局,雙方皆射出三支10分箭,戰成和局並各得一分,並於三、四局再度射平比分,持續糾纏。關鍵第五局,魏均珩展現長年征戰賽場而來的沉穩,再次以三支10分箭獲得滿分,蘇于洋則射出兩支10分與一支九分箭,以一分差敗下陣。 蘇于洋為杭州亞運國家代表隊選手,本週賽事結束後下週將緊接著參加成都世大運選拔賽,他期許能好好把握機會並順利入選。 圖/吳冠緯攝「很開心能在台灣比國際賽,這是很難得的經驗!」賽後蘇于洋說道。除了愉快的情緒外,對於首次參加室內賽,蘇于洋也感到相當刺激,「射到後面好像一定要射到30分才能拿下一局,感覺在跟學長(魏均珩)比誰的心臟大。」同時,金牌得主魏均珩也對得以在國內參與國際賽感到開心,並表示除了持續累積經驗外,參加本次比賽也對明年征戰各項國際賽事有幫助。不僅如此,魏均珩也謙虛地說道,這次獲勝有些僥倖,未來將加緊訓練。 2022世界室內射箭系列賽-台北250站四強中魏均珩對上同為東京奧運男子團體射箭銀牌的隊友鄧宇成,雙方實力不相上下,在五局結束後戰成平手,最後以一箭加射箭決勝,兩人雖都射出10分,但由於魏均珩的箭較靠近靶心而獲勝晉級。 圖/吳冠緯攝室內射箭項目在台灣較為少見,蘇于洋認為室內賽靶紙較小,一失手就容易射到較低的分數,因此容錯率較低。止步八強的國立體育大學柯庭風則表示,國內射箭訓練以亞奧運項目為主,因此平時不會舉辦室內賽,但他認為,在台灣室外空間有限的環境下,多發展室內射箭也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室內賽在參賽資格上也較無限制,初學者、高手都能參與,中華民國射箭協會秘書長林政賢表示,這樣的低門檻不僅增添場上趣味性,也讓民眾發現射箭並不難入門,得以助長參與射箭的人數。 2022世界室內射箭系列賽-台北250站採用40公分三環靶(至六分圈),與常見的室外射箭賽靶紙並不相同。決賽前比賽選手會在每回合結束後向前確認並記錄,當有疑慮時會請靶前裁判上前確認。 圖/吳冠緯攝對於我國首次主辦世界室內射箭系列賽,多數選手皆持正面評價。柯庭風是國內少數具室內射箭國際賽經驗的選手,他認為主辦方在細節佈置上很用心,柯庭風以靶面上的燈舉例,說明燈的角度與亮度對選手影響甚大,而這次主辦單位在這部分處理得相當適當。東京奧運混合團體射箭銀牌得主,荷蘭選手蓋比・施洛瑟(Gaby Schloesser)在本次反曲弓女子組中獲得金牌,常四處征戰國際賽的他認為,與其他已舉辦該系列賽多年的國家相比,台北站雖規模較小,但以首次主辦而言水準已相當高,未來只需維持即可,他更興奮地說:「工作人員、選手都很友善,有如同在家一樣的感覺!」 來自荷蘭的蓋比・施洛瑟(Gaby Schloesser),為本次反曲弓女子組金牌得主,其丈夫麥克・施洛瑟(Mike Schloesser)在本次賽事中獲得複合弓男子組金牌。夫妻檔實力堅強,在各自的決賽中除了一支九分箭外,其餘皆為十分箭。 圖/吳冠緯攝對於台灣射箭賽事的未來規劃,林政賢表示希望保留此次舉辦世界室內射箭系列賽的優點、改正缺點,並將其作為一個起點,在未來向國際射箭總會(World Archery Federation)爭取更多主辦國際賽事的機會。蘇于洋的教練吳英男不僅樂見台灣舉辦國際賽,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國外選手參加以提升比賽競爭力,並讓台灣選手有機會與各國好手切磋以拓展視野。
延續全民運備戰亞洲盃 滾球國手絕地反擊再奪金
體育
第1768期
延續全民運備戰亞洲盃 滾球國手絕地反擊再奪金
2022-10-19
【記者吳冠緯台中報導】111年臺中市議長盃法式滾球錦標賽16日在風雨中於台中廣四公園開打,社會公開組最終由高雄醫學大學陳宥甫及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陳宥廷、戴侑軒組成的「快打部隊」擊敗「成功長頸鹿A」奪下金牌。 法式滾球場地多為泥地與碎石球場,色球為目標球Jack,金屬球為滾球,比賽中透過投擲滾球靠近Jack(pointing)與將對手的球擊開遠離Jack(shooting)得分。計分方式為雙方滾球都擲畢後,滾球最靠近Jack的那方贏下該局,且看對手最靠近Jack的滾球與Jack的範圍內,有幾顆自己的滾球。每顆滾球算一分,贏得該回合的隊伍可以換邊投擲Jack開始新回合。  圖/吳冠緯攝本次賽事眾星雲集,不少111年全民運動會奪牌選手參與比賽。除了有男子組滾球雙人賽銅牌選手留暐倫參賽外,本屆全民運男子組三人賽金牌,同時也是2022法式滾球亞洲盃錦標賽國家代表隊所組成的「快打部隊」也同樣登台較勁成為奪冠熱門,然而,如此勁旅卻在八強賽陷入苦戰。八強賽前三局由沙鹿地區高中生組成的「沙鹿登dua郎」一路領先,至第四局起「快打部隊」才成功破蛋開始追分,並在時間結束時戰成4:4平手,最後在關鍵加賽第七局以5:4一分險勝。不過,進入決賽後,「快打部隊」勢如破竹,前五局皆未能讓對手得分,最終以10:3笑納冠軍。 選手們在賽前會先至比賽場地擲球練習手感並適應場地,決賽由「快打部隊」對上「成功長頸鹿A」,雙方賽前一同在場上試擲滾球。  圖/吳冠緯攝賽後,「快打部隊」隊長陳宥甫表示,今天團隊表現不錯,但有幾局遭遇亂流,「就是保持平常心,處理好手上的球後再把壓力丟給對手。」他也補充,三人賽制下,一人狀況不佳時其他隊友可以補上,因此整體沒有大問題。陳宥甫也提到,經歷國手選拔及全民運後,隊友間的默契與信心均有提升,且作為規模最大的比賽,全民運奪金對備戰11月亞洲盃幫助甚大。 不同於其他隊友皆選擇就讀體育學系,目前就讀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的陳宥甫期許運動醫學能帶給自己不一樣的視野,以防護員的角度了解不同領域的運動。  圖/吳冠緯攝法式滾球在台發展仍處起步階段,對此,台中市體育總會法式滾球委員會總幹事張家菖表示,國內目前面臨的問題首先為場地數量不足,導致舉辦比賽難度提高且規模受限;再者為缺乏室內場地,使天氣成為比賽的一大變數,留暐倫則提到室外場地的不便,「下雨時泥沙會影響手感,原本用來擦拭的布也會因雨勢無法保持乾燥。」 目前就讀逢甲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的留暐倫於全民運動會男子組滾球雙人賽斬獲銅牌。他表示過去在遇到國手、體育學系選手時會因實力與經驗的差距而害怕,但全民運奪牌使他在心態上有所成長。  圖/吳冠緯攝除了再次提及場地問題外,陳宥甫也對賽事選訓提出意見,他表示,以本次亞洲盃為例,11月舉辦的比賽卻於9月才進行選拔,略為倉促的行程易導致備賽時間受壓縮,選手也需在尚未確定入選時即預留出國空檔。 「快打部隊」選手在比賽中討論戰略,三人賽中的角色分別為投擲滾球靠近Jack的pointer、將對手的球擊開遠離Jack的shooter以及根據戰況調整戰略的middler。左後方為教練許靖民,目前任教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學系。  圖/吳冠緯攝論及法式滾球在台展望,張家菖表示,滾球操作簡單且成本低,期許從樂齡族群著手,吸引人口投入。「快打部隊」教練許靖民則指出,滾球未能進入2024巴黎奧運將對未來發展造成影響,「國內體育發展以亞奧運項目為主,因此滾球會比較難推廣」。
黃仲豪廖翌筑默契絕佳 啦啦隊單底攜手奪冠
體育
第1762期
黃仲豪廖翌筑默契絕佳 啦啦隊單底攜手奪冠
2021-12-29
【記者黃弈軒台北報導】選手單腳穩固站立於底層隊友手上,在空中以劈叉動作及燦爛笑容獲得觀眾喝采。2021全國啦啦隊錦標賽單底技巧大專混合組賽事25日在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體育館舉行,最終由Dream Fly團隊中來自國立清華大學黃仲豪及廖翌筑以絕佳默契攜手奪冠。 國立清華大學的黃仲豪及廖羿筑在2021全國啦啦隊錦標賽單底技巧大專混合組賽事中,以Dream Fly團隊名義拿下第一。 圖/黃弈軒攝音樂一下,黃仲豪旋即單手伸直,將廖翌筑托至空中,廖翌筑站穩於黃仲豪手掌上,雙手延伸舉直呈現高V姿勢,展現自信笑容。雖表演中段,廖翌筑重心不穩跌下舞台,但最後仍成功前手翻至黃仲豪前,以倒立式讓黃仲豪拋轉至空中,再度穩健正立於黃仲豪手上,表現出流暢優越的動作,發揮合作默契,拿下冠軍。「超級開心!」兩人於賽後欣喜道。黃仲豪表示,兩人在去年開始搭配,但僅收下第四,這次成功奪冠十分滿足。而因單底賽事僅有兩位選手互相配合,廖翌筑認為彼此間默契、信任為致勝關鍵,需靠長時間練習才能培養出,「練久了就會知道對方要做什麼,再一起互相彌補。」他也補充,雙方不時會在訓練期間受傷,導致動作需不斷於賽前溝通修正,才能使雙方拋接過程、穩定度變得更加流暢。 國立清華大學黃仲豪及廖翌筑表示,為了準備比賽,他們一星期練習四到五天,今日能順利奪冠感到相當開心,但同時透露表演過程仍有不足之處。 圖/黃弈軒收下亞軍的中原大學羅嘉明及梁可欣也滿意自身表現,他們與黃仲豪和廖翌筑來自同個體操團隊,因此也為他們拿下冠軍感到高興。羅嘉明及梁可欣從香港來臺求學,本場比賽為他們在台灣的最後一場賽事,羅嘉明分享,兩人回到香港後將持續搭檔,在香港競技啦啦隊比賽中拼搏名次。 中原大學羅嘉明及梁可欣才剛搭檔三個月左右,他們表示回香港前能拿到亞軍感到十分滿意。 圖/黃弈軒攝近年來,投入台灣啦啦隊的選手有增加趨勢,而國際間啦啦隊賽事也同樣蓬勃發展。今年7月,國際啦啦隊聯盟(International Cheer Union, ICU)正式獲得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認可,啦啦隊有望列入2028洛杉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試辦賽。中華民國台灣競技啦啦隊協會秘書長廖志華回應,啦啦隊為國際新興潮流運動,觀賞性質高且具廣告收益,再加上女性選手人數多,符合國際奧委會設下未來奧運選手男女性別比平衡的目標,故有機會於2028洛杉磯奧運中登場。 中華民國台灣競技啦啦隊協會秘書長廖志華提及,近年來投入啦啦隊賽事的選手逐漸增加,且台灣選手於國際賽事間表現優異。圖為國立臺灣大學啦啦隊。 圖/黃弈軒攝面對未來賽事,廖翌筑及黃仲豪著眼於明年的全國菁英盃啦啦隊錦標賽,並同樣鎖定冠軍。而畢業後,兩人也將持續投入啦啦隊訓練,黃仲豪分享自己喜愛啦啦隊的原因,「啦啦隊就像一個家,我很喜歡選手彼此加油打氣、良性競爭的感覺。」他也期許自己能突破更高難度的技巧,在未來取得國手資格,於國際賽事中大放異彩。 中華民國台灣競技啦啦隊協會秘書長廖志華說明,除競技啦啦隊外,台灣現今也致力於小學、幼兒園階段培育舞蹈啦啦隊選手,鼓勵更多人投入啦啦隊賽事。 圖/黃弈軒攝
帶球穿越布陣 袋棍球有望進軍奧運
體育
第1760期
帶球穿越布陣 袋棍球有望進軍奧運
2021-12-15
【記者李昀璇新竹報導】選手運用手指與手腕巧妙運球,並抓準時機揮動球桿,傳球至隊員球棍袋中。2021藍鵲盃袋棍球賽10至12日於國立臺灣大學竹北分校足球場登場。在女子高中及大專院校組賽事中,國立東華大學以全勝之姿順利蟬聯冠軍。此外,今年七月,世界袋棍球總會(World Lacrosse,WL)獲得核可,意味袋棍球有望於2028年列入奧運比賽項目。 藍鵲盃袋棍球賽由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舉辦,為了增進新手球員技術,限定球齡兩年以下的選手參加。此次賽事為六人制,比賽分共四節,每節六分鐘,比賽時長共24分鐘。 圖/李昀璇攝女子高中及大專院校組冠軍戰由東華對上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開賽不到六十秒,東華率先進帳兩分,帶起團隊氣勢,首節便轟出5:0攻勢。第二節城市科大多次闖入東華禁區,仍無力回天,單節僅一分入帳。第三節上半東華持續猛攻,迅速拿下四分,逼迫城市科大喊出暫停,暫停後城市科大仍無力突破對手防線,最終東華以四節14:1取得壓倒性勝利,成功衛冕冠軍寶座。此次東華女子隊由13位成員組成,其中有七位選手皆在冠軍賽中得分。隊長廖羽翎表示,即便出賽成員中有一半為新進學妹,今年隊伍戰力仍有所提升,加上成員數量增加,可進行較多次替補,讓選手有更多彈性調整狀態。 國立東華大學在女子高中與大專院校組冠軍賽取得壓倒性勝利,即便冠軍賽當日已進行三場賽事,仍在賽場上表現突出。 圖/李昀璇攝而在男子大專院校組冠軍賽中,由北部和中部學校組成的種子聯隊以5:2戰勝城市科大。上半局,種子聯隊抓準城市科大傳球失誤連續發動多次快攻,重創對手氣勢。城市科大雖在下半局力挽狂瀾,但仍無法敵擋敵對攻勢,最終遺憾收銀。種子聯隊隊員、東吳大學選手張伍曜表示此次臨時組成隊伍參賽,原先並無預料能奪冠,「但上場後大家格外認真、有拼勁。」他分享團隊因此順著氣勢一步步拔得頭籌。 每節比賽開局皆會重新發球,男女的開球規則不同。在男子組中,雙方會盤踞在地互相爭球,而在女子組中則是讓裁判將球拋向高處,讓選手爭球。 圖/李昀璇攝本次賽事吸引23支隊伍報名參賽,相較以往數量明顯增加。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發展部經理關梓樺說明,由於疫情導致國際賽事停擺,協會便將大部分資源及人力移往國內進行基層學校推廣,參賽隊伍數量有顯著成長。此外,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於七月正式投票通過對國際袋棍球總會的認可,代表臺灣袋棍球隊將有機會前進奧運舞台,對此,協會除了舉辦藍鵲盃讓國內袋棍球新手互相切磋,也正在進行培訓和推廣,為可能登上的奧運舞台提前備戰。關梓樺表示,目前國內約有500至600位袋棍球選手,未來六年內除了會持續進行在地學校推廣與種子培訓,讓選手數量達到1000位,也期望透過不同層級的競賽,精進選手實力。 袋棍球規則中允許的身體碰撞性大,因此球員間常發生激烈的身體碰撞,增加比賽中的刺激性與可看性。 圖/李昀璇攝現今各校袋棍球隊仍以社團形式組成,東華與城市科大科即為甫成立三年的社團,即便國內多數大專院校尚未成立袋棍球社,缺乏管道的學生仍可以透過協會的種子培訓計畫,接受補助並進行培訓。接觸袋棍球剛滿兩年的蕭正宏說道:「打這個運動當下很開心,也找到自己的歸屬感。」他期望未來越來越多人投入袋棍球,並將目標放在前進奧運舞台,為臺灣爭光。 由於多數大專院校沒有設立袋棍球社團,因此協會提供培育計畫,開放對袋棍球有興趣的學生加入,種子聯隊因而誕生,而隊伍中的選手多數學生皆有另一體育專長項目。 圖/李昀璇攝
日常訓練成渴望 疫情下運動員如何維持身心狀態?
專題
第1752期
日常訓練成渴望 疫情下運動員如何維持身心狀態?
2021-06-16
【專題記者石學儒、吳嘉倪、楊人熹、鍾晨沅綜合報導】運動員在賽場上揮灑汗水、努力拚戰,最後風光站上頒獎台,接受眾人的喝采。頒獎台下,艱苦的訓練在運動員生涯幾乎永不停歇,「不管是哪種運動,對我們來說都很需要所謂的『手感』。」身障桌球國手林姿妤說道,唯有透過日積月累、不斷地練習,才能使他們維持良好的比賽狀態,迎接一場又一場賽事。然而,5月份台灣爆發新冠肺炎嚴重社區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5月19日宣布將全台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為了配合密閉空間禁止群聚的政策,運動場館、健身房等場所都必須關閉,為體育界帶來極大影響。例如中華民國棒球協會(以下簡稱棒協)原定組隊前往墨西哥參與西元2021年奧運棒球最終資格排名賽,爭取前進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註一,以下簡稱東奧)的門票,卻因為苦無集訓棒球場,最終棒協只得忍痛退賽,令許多球迷失望不已。「距離比賽時間不多了,但明知道自己要改進的地方卻沒辦法實際演練,更多的是擔心。」三級警戒至今都待在家中的身障桌球國手田曉雯擔憂地說道。長時間未進行正常訓練,對運動員而言不論是心理狀態還是身體素質都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賽場上,運動員需要強大的身心條件,才能獲得好成績,進而贏得勝利。他們應當如何在疫情時代下面對自身的擔憂與不安情緒?政府又該如何在防疫與訓練間取得平衡?註一:本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原定於2020年舉行,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延期至今年7月23日至8月8日,地點仍在日本東京。 郭婞淳為本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我國奪牌大熱門,同時也是當今舉重女子59公斤級抓舉、挺舉、總和世界紀錄保持人。 圖/吳嘉倪攝<b>運動員兩樣情 非國訓中心選手找嘸所在訓練距離東奧開幕式僅不到兩個月,已確定取得東奧資格的選手如戴姿穎、郭婞淳等人,大多在位於高雄市的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以下簡稱國訓中心)備戰,訓練也持續進行,並未因這波疫情打亂進度。神情專注地盯著前方標靶,射箭選手們氣勢十足地拉起長弓,反覆射擊、練習,為求能在比賽場上「一箭入魂」。射箭國手洪晟皓表示,除了發布三級警戒後,選手及教練、體能訓練師等不可離開國訓中心外,選手的訓練並未受到太多影響,「其實藉此(限制出入)也算是一個最後衝刺的機會,讓大家靜下心來,畢竟奧運算是最大的比賽,不能鬆懈。」然而,並非所有選手都能在此時進入國訓中心訓練,部分即將代表國家出賽的運動員以及大學校隊選手正因缺乏訓練場館,只能待在家中,無法正常訓練。運動員去年因疫情失去了國際比賽舞台,但在台灣尚能進行訓練;如今國外逐漸解封、賽事恢復,台灣卻正巧為了防堵本土疫情關閉運動場館,「正常訓練」反倒成了許多運動員最奢侈的渴求。儘管有心想練習,但礙於場地限制,選手們活躍於賽場的精彩畫面如今似乎只能當作美好記憶,不斷回味。「跟別人打(桌球)當然是沒辦法,而且也沒有球桌,所以我就只能自己拿球拍揮揮拍。」林姿妤無奈地說。 洪晟皓分享,射箭場地通常為戶外且需要一定面積,疫情期間,若非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這種特殊場館,選手可能難以練習。(拍攝地點非國訓中心) 圖/詹湘淇攝<b>運動場館關閉 選手久未訓練心態受影響埋伏在底線的高砲塔射手一接到球便毫不猶豫出手,三分球命中!國立政治大學雄鷹籃球隊隊長張鎮衙今年風光拿下109學年度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男一級冠軍賽MVP,但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遭逢嚴重疫情,球隊停止訓練,球員各自回到家中躲避疫情。「前幾個禮拜覺得好爽喔,都不用練球。」這是疫情剛爆發時,張鎮衙最真誠的想法。然而時間一久,他便覺得坐立難安,「覺得有點廢,身體沒有動反而不舒服,好想回去練球。」他說道。不只校隊運動員的練習步調被打亂,即將代表我國出征2020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帕運)的選手也面臨相同問題。眼神緊盯球桌上蹦跳的白球,左手霸氣正拍扣球殺得對手措手不及。她是已取得今年帕運桌球女子單打TT10(註二)資格的田曉雯,同樣期待著為國爭光、刷新個人最佳成績。但自從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後,他平時在學校練球的場館隨之關閉,田曉雯只得回到位於屏東縣琉球鄉的住家。他苦笑著說,自己已經一個月沒有打球,「這是我休最久的一次,過年也沒有休這麼久。」帕運在即卻遭遇練球空窗期,田曉雯也十分擔憂,他說:「覺得滿有危機意識的,因為不能練球是滿大的困擾,也會對球生疏,很擔心自己到時候比賽的表現。」 田曉雯的雙打搭檔林姿妤在6月初前往斯洛維尼亞參與帕運資格賽,可惜最終因傷勢影響,再加上5月三級警戒後缺乏訓練場館,導致他無法正常練球,未能取得帕運門票。對此林姿妤除了表示遺憾,也認為賽前三週的備賽期難以正常訓練對他造成極大衝擊。林姿妤分享,運動員不論賽事規模大小都必須練習,有練習才會「安心」。他說:「因為都待在家裡完全沒練習,其實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狀態如何,一直很擔心,但越擔心就越對自己沒自信。」林姿妤表示,這樣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自身表現,「整個不自信的感覺都有影響到,實際去比賽的狀態大概只有平時水準的一半。」他無奈地說。台灣運動心理協會理事長張育愷建議選手調整自身心態,他說:「不是只有你在環境條件等狀態100分的時候,你才能做訓練,這樣只要條件變差,你的內心永遠都是憤怒的,當你一憤怒、不高興、情緒負面,你就沒有辦法正視現在應該做什麼。」因此他提倡運動員調整心態上的「基礎值」,例如當前狀態只有90分,運動員若能坦然面對90分的情況,就可以靜下心來看待所要面臨的問題與賽事。註二: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也被稱為身障奧林匹克運動會,110年8月24日至9月5日將在日本東京舉行。由於參賽者皆為身心障礙者,賽事會將身心障礙運動員分為不同級別。以桌球為例,TT10為肢體障礙中最輕微的級別。 來自國立高雄大學的田曉雯目前為女子單打TT10世界排名第五,今年夏天他即將代表我國出戰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圖/吳嘉倪攝<b>居家訓練成效有限<b> <b>選手狀態下滑恐難調整礙於訓練場館關閉,選手只能進行居家訓練,在家中沒有球桌、沒人能陪練的情況下,田曉雯只能使用藥球、彈力帶等器材強化體能。他苦惱地說道,因應高強度帕運賽事,自己近期原先預計新增發球戰術並調整動作,都需要教練在一旁指點,但疫情打亂所有計畫,選手們失去訓練的場館,目前他僅能透過與教練視訊的方式,由教練告知該做哪些練習,並親自監督。從前的「例行公事」如今變得困難重重,他分享練球對選手的重要性,「只要新增戰術,就得實際演練,這樣在比賽的時候才敢運用出來。」田曉雯說。而居家訓練對於籃球運動來說,因比賽過程體力耗損較大,成效十分有限。「體能上會有很大的差距。」張鎮衙談到,雖然教練團目前以視訊方式監督球員在家中自主訓練,如加強腹部核心肌群,或是做徒手動作等。然而受限於空間,球員無法居家進行短距離衝刺的練習,而這正是提升籃球員爆發力及肌耐力最有效的方式。張鎮衙提到,若一段時間沒有進行短距離衝刺訓練,體能將會急速下滑,對於球員在球場上的表現影響很大。政大雄鷹籃球隊體能教練王昱中談到,體能訓練大致可分為力量、耐力及速度三個部分,「若這週球員沒有訓練到其中一塊,下週的體能表現一定會下滑。」因此,碰上這次疫情,球員無法於校內體育館正常訓練,王昱中便只能安排適合在家中進行的體能練習項目,盼能盡量維持選手的狀態,讓體能下滑速度不要過快。另外,張鎮衙認為在家自主練習,運動員易有怠惰心態,他舉自身球隊平時練習狀況為例,球員在體育館做重量訓練時,身旁會有教練督促,若動作錯誤可及時修正。但於家中進行這些項目,除了動作修正有難度外,球員有可能因偷懶而做得不確實,「每個訓練就少做個一兩下,教練也不會知道。」如此一來,重量訓練的成效便大打折扣。 張鎮衙雖為球隊中的優秀射手,但他也不免擔心太久沒有進行正常訓練,會大大影響運動表現。 圖/張鎮衙提供待疫情趨緩,如何於短期間內幫助球員恢復疫情前的運動水準,成了王昱中需面臨的難題。以籃球運動最重要的體能為例,他表示,評估選手體能指標的方式有很多種,如短距離衝刺、來回折返跑等,每位球員狀態不一,復原速度便不同。此外,王昱中還需觀察選手是否能將體能訓練的成效應用於球場上,「有些選手可能在體能項目的測驗拿到很高分,但在球場上會與對手碰撞,也要進行衝刺與投籃,體能下降的幅度很快,導致球員在場上會顯得無力,這些狀況都要透過實戰來觀察。」他解釋,選手要完全恢復狀態,短則需兩、三個禮拜,長則可能達兩、三個月之久。<b>疫情增出國參賽負擔 政府成選手強力後援如今部分運動員在台灣因疫情面臨訓練不全的窘境,卻無法成為缺賽理由,面對即將到來的國際賽事,運動員努力進入最佳狀態,而教育部體育署和國際賽事主辦單位,也為確保選手活躍於賽場之時能兼顧健康安全,盡全力制訂防疫配套措施。月初甫自斯洛維尼亞返國的林姿妤分享國外防疫經驗,「除了飯店跟球場,你哪都不能去。」他表示,國際比賽很認真在做防疫,不論選手居住的飯店或訓練場地,主辦方都盡量避免不同國家的球員接觸。此外,他提到此次出國期間,每兩至三天就需做一次快篩,且不只外國選手,本國籍也須配合檢疫,將選手染疫的風險降到最低。在國內,體育署也陸續安排準備出國參賽的選手們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洪晟皓表示,國訓中心的選手已在4月中旬施打第一劑疫苗,15 日也已接種第二劑。至於疫苗副作用是否會影響選手訓練,林姿妤直呼:「我真的覺得蠻痛苦的!」他回憶起打完疫苗當晚,自己出現頭痛、發燒、四肢無力、肌肉痠痛和畏寒等症狀,「發燒就是間斷間斷這樣,整個晚上都在發燒,燒到受不了就會去吃退燒藥。」他心有餘悸地說,幸好症狀只持續大約一天,否則會影響到運動員的練球狀態。為減少奧運選手出國競賽的負擔,體育署將針對防疫相關費用進行全額補助,包括PCR篩檢、疫苗接種和防疫旅館入住等。此外,運動員在國外比賽時,體育署會提供N95等級以上的口罩,以及防護衣等裝備,教育部體育署全民運動組專員陳思瑋說:「希望透過接種疫苗,和完整的防護裝備,讓大家都可以安全地參賽。」他表示,體育署也將提高醫療保險額度,當運動員不幸染疫,可以透過保險請領相關醫療費用。每位運動員都盼望在賽場上過關斬將,然遇到新冠病毒這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只有在政府單位配合與協助的情況下,才能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讓運動員全意投入賽事之中。 出國搭機前,林姿妤做足防護措施,穿上全套防護衣,外加口罩、護目鏡與手套。 圖/林姿妤提供<b>專家籲運動員正向思考 變動時代成就自我價值「訓練」本是運動員維持良好體能與手感的不二法門,他們原可以大顯身手,在場上展現長年以來的努力,但疫情當前,防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失去訓練場所的運動員亟需關照。田曉雯提到,目前他進行體能訓練所使用的器材都是由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以下簡稱總會)無償提供,他表示很感謝總會提供資源,也期盼接下來總會和體育署「喬」出練習的場館。對此,陳思瑋表示,體育署現正與地方政府和國訓中心進行協調,希望屆時能讓帕運選手在原縣市使用完整的場地,或進入國訓中心備戰。「(疫情)大家都是第一次面對,所以很可能會產生錯誤,或是不必要的麻煩。這些不熟悉的環境所引起的波動,一定會大大影響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張育愷表示,疫情出現已是不可逆的事實,他鼓勵運動員嘗試一些「心法」,將疫情帶來的變動視為常態。「心情會起伏是因為我們認為它不應該發生,可我們心理老師的建議就是讓運動員大概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如果知道發生甚麼事,你就不會害怕,然後專注在真正重要的比賽場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至今已一年有餘,影響國內外無數運動員的日常,儘管疫情帶來許多不便,運動員也隨著時間慢慢調整好心態,張鎮衙說:「疫情全台灣都知道它的嚴重,現在就是暫緩,等有好轉後,再來重新調整我們的狀態,目前就是好好休息、不要急。」至於7、8月份即將登場的東奧與帕奧,選手們也表示,期待在防疫措施完善的情況下,自信地登上最高殿堂,為國爭光。「很多人支持我們,我真的覺得很感動。」田曉雯感謝所有給運動員鼓勵的機構與群眾。張育愷則認為,疫情時代發生的變動,都將是運動員生涯特別的過程,對於所有正在邁向榮譽的選手,他給出「完成自我、最高價值」的八字箴言,殷切地提醒道:「我講的不是得到冠軍、得到金牌,我講的是追求的過程,這就是最高的價值,堅持不懈,這個過程才是運動給予人最感動的時刻。」 台灣運動心理協會理事長張育愷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持續關注疫情下運動員的身心理狀態,他鼓勵運動員調整心態,全力面對賽事。  圖/張育愷提供
次文化迎向國際 霹靂舞登2024奧運舞台
體育
第1740期
次文化迎向國際 霹靂舞登2024奧運舞台
焦點
2020-12-16
【記者吳嘉倪台北報導】舞者活用協調的肢體,在地板進行高難度旋轉,再搭配音樂節奏,擺出頭下腳上的定格動作,獲得現場觀眾一陣歡呼。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於台灣時間8日宣布,將把霹靂舞納入西元2024年巴黎奧林匹克運動會比賽項目。而中華民國霹靂舞國手選拔積分賽第七站也於13日在大直ATT 4 Recharge SHOW BOX登場,今年的積分賽將遴選出至少兩位國手接受培訓並參與奧運。其中來自臺北市立大學的孫振於前六站積分賽中四度稱王,如今再度拔得頭籌,以1066分保持國內霹靂舞積分排名第一。 臺北市立大學孫振提到,外國舞者總能完全投入舞蹈中,他期許自己也能以輕鬆的心情跳舞。 圖/吳嘉倪攝霹靂舞屬於街舞的一種,也被稱作Breaking、地板舞,屬於體育性質較強的技巧性街舞,舞者通常以頭、肩、背、膝為重心,於地面迅速旋轉、翻滾。而順利取得積分賽冠軍的孫振表示,三個月七場的積分賽使身體疲勞,不過他認為自身表現尚可。國內積分排名位居第二的羅國銓則因傷勢影響未於季軍戰出賽,也讓積分排名第三的對手劉承德直接取得季軍。對於霹靂舞納入奧運比賽項目,選手們皆以正面態度看待,但也坦言出乎意料。孫振表示他從小就被熱舞文化感染、喜愛跳舞,他驚訝地說:「從來沒有想過我可能會成為國手或奧運選手。」劉承德提及,原先跳街舞被認為是種次文化,但如今舞者也可以享有與國手同等的待遇,「沒想過自己跳的舞可以進入奧運,讓這個文化有更多面向的發展。」他興奮地說。 霹靂舞學習門檻較高,舞步中有許多依靠手部力量支撐身體的高難度動作,如同另類的極限運動。 圖/吳嘉倪攝「時代的洪流來了,你怎麼擋都擋不住。」中華民國街舞運動推廣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霹靂舞委員會成員的黃柏青談到,過去認為霹靂舞只能是「藝術」,而非「競技」的人,如今也成了將霹靂舞引進奧運的幕後推手,由此可見時代風氣的轉變讓霹靂舞逐漸由文化藝術變成一種極限運動。因應奧運等大型國際賽事,霹靂舞委員會希望台灣選手能自小接受培訓,黃柏青提及,俄羅斯、日本等霹靂舞成績優異的國家,連幼年選手都已具備高超的舞技。此外,國際賽將以「全能」作為評分依據,因此黃柏青認為選手們應該共享培訓資源,而非僅專注於特定動作,他說:「選手不能故步自封,他們必須趕快向國內霹靂舞各項技巧、動作的佼佼者學習。」 霹靂舞競賽中有四大評分重點項目,舞者時常出現類似體操項目中鞍馬的轉體動作。 圖/吳嘉倪攝霹靂舞賽事有四大評分重點動作,對此,羅國銓指出,多數舞者由於自創動作處在模糊地帶,難以被歸類,因此於賽場上多會主動刪除自創動作。「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細項可以再多一點,不然對很有創意的舞者來說,會比較吃虧。」羅國銓建議。在評分部分,劉承德認為評審的主觀無可避免,評分項目只能盡量降低主觀程度,很難做到完全公平。他強調,如何訓練評審才是最重要的,「讓評審都能在類似的基準下去判別,這樣主觀就可以獲得改善。」 對戰的兩位選手分別為紅方及藍方,並由舞台後方的三位評審舉起紅旗或藍旗,以多數決決定哪方選手獲勝。 圖/吳嘉倪攝面對霹靂舞迎向國際,擁有豐富國際賽經驗的孫振分享,在備戰時,他習慣將心態及身體狀況調整到最放鬆的狀態,「太想做好反而精神緊繃,但舞蹈其實是一件放鬆的事。國外那些越老練的選手,在場上相對的就越自在。」而曾代表台灣出戰2018年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目前就讀北市大的簡嘉呈也提到,比起台灣舞者,國外選手更能完全做自己、自然地享受舞台,而不是為了比賽而跳。簡嘉呈也自勉,到國外參賽必須做好心理建設,「畢竟舞台不一樣,台下的人不一樣,給予的支持也會不一樣。」 臺北市立大學簡嘉呈在本站賽事於八強止步,他坦言花費較多心力工作,導致練舞時間被壓縮。 圖/吳嘉倪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