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導正避孕藥錯誤認知 校園性教育課程應完備
校園
影音
第1762期
導正避孕藥錯誤認知 校園性教育課程應完備
2021-12-30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王嘉瑜、黃亭茹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2日公布,市面上一款口服事前避孕藥「溫不妊T/28膜衣錠」,其有效期限內的藥品主成分含量未達90%,低於原先核准的90%至110%之間,恐怕影響服用後的避孕效果,使部分女性開始擔憂口服避孕藥的藥效。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鄭文柏表示,事前避孕藥主要有兩個成分,第一個是雌激素,它能夠抑制排卵;再來是黃體素,它可以增加精子游動的困難度,以達到避孕的效果。他解釋,當藥物某成分劑量不足的時候,即可能會無法達到標準的有效濃度,故未能有預期的避孕效果。事實上,避孕藥分為事前和事後避孕藥。事前避孕藥較為常見,副作用也較輕微,若每日定期服用,即可達到極高的避孕效果。事後避孕藥則屬於緊急措施,副作用因此較為嚴重,且避孕效果視服用情形而不均。兩種避孕藥皆屬於醫師處方箋用藥,必須經過醫師評估後才能取得藥物,民眾無法自行前往藥局購買。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則表示,一般要評估患者適不適合服用避孕藥,醫師會針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做評估,包括有無肝腎功能、凝血因子的問題,或者患者有無血栓的病史、被診斷出血栓症狀,可能都不適合使用避孕藥。此外,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最近一次家庭與生育調查研究發現,20至49歲未曾結婚且有性經驗的婦女,其中約有九成曾使用保險套進行避孕,僅有兩成女性使用口服避孕藥進行避孕。然而,保險套屬於物理避孕方式,避孕效果仍低於事前避孕藥。郭安妮強調,婦產科醫師協會一般會建議,良好的性行為是口服避孕藥加保險套。原因是口服事前避孕藥的避孕效果高達99%,而保險套則可以預防性病的傳播。若兩者同時使用,就是最安全的性行為。女性使用避孕藥頻率相對低落的現象,源自於社會對於避孕藥的種種迷思。避孕藥不僅有避孕的藥效,也可以作為調控經期紊亂、原發性經痛與經血量大的方式。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梅家穎談到,大眾說到「吃避孕藥」,「可能都是想到他可能怕自己懷孕,或者是説他比較想要無套,就會怕別人覺得自己的性生活比較不檢點。」他補充,他吃避孕藥的原因不只為了避孕,也是為了調整自身身體體質與經期。台灣社會普遍對性抱持迴避態度,尤其女性的「性」更是禁忌話題。而校園中的學生少有管道參與性知識的討論,導致多數人對正確的避孕措施疏於了解,呈現避孕藥迷思源自於校園性教育的不足。現任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長鄭其嘉表示,大學生目前的性教育相當缺乏。他指出,大學的衛生保健組、健康中心需開設健教講座,或與通識課老師合作,以完善大學階段的健康教育課程。梅家穎説:「大家一聽到避孕藥會直接聯想到避孕,沒有想到這是可以透過荷爾蒙來改善人體的東西,所以這個名稱可能會讓大家對它有點誤導。」他期望,老師應於健康教育課程中,針對避孕藥的用途多加說明,進而改變大家對它的觀感,讓大眾以更開放的胸襟討論「性」事。完善的校園性教育可以引領學生,從下至上了解避孕藥的正確知識,不僅能破除避孕藥的各種迷思,也能導正社會大眾對於女性性行為的錯誤認知。
人工流產決策權惹議 公民提案籲修優生法
校園
影音
第1740期
人工流產決策權惹議 公民提案籲修優生法
2020-12-17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蕭淳云、崔兆慧綜合採訪報導】已婚女性人工流產權的爭議已延燒近十年,有民眾於11月底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呼籲政府取消《優生保健法》第9條中已婚女性人工流產需配偶同意的規定。根據該法,已婚女性須符合特定條件,例如懷孕影響母體身心健康、強制性交致懷孕等情況,才能自行決定是否要執行人工流產,否則則需配偶同意。然而,不少人認為這項法律並不合理,因此要求修正。該提案於平台上公布約兩週後通過成案門檻,截至14日,共有7000多人附議。衛生福利部於7日回應公民提案,並提出初步規畫。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也證實,將於明年3月提出修法草案,擬定取消配偶同意的規範。支持修法的團體認為,懷孕對女性造成較多不便與傷害,應由她們自行決定是否繼續懷孕,否則將侵犯女性的身體自主權。然而,依照現行法律,已婚婦女若未經配偶同意進行人工流產,可能面臨墮胎罪刑責。為捍衛性別平權,並符合聯合國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CEDAW)》,人工流產與女性身體自主權間該如何權衡,是近年社會持續討論的議題。此外,現行的優生保健法規範已婚婦女人工流產需得配偶同意,未成年女性則需經法定代理人允許,不過,未婚成年女性卻不在此限。因此,女性身體自主權因身份不同而有差異一事,也是各方爭論的焦點。 過去國健署曾計劃修正條款,將人工流產應獲得配偶「同意」,改為應「告知」配偶。然而,因各方無法取得共識,多次研擬修法都未成功。部分團體提出疑慮,指出人工流產決策屬於家庭事務,法律不該介入。且因雙方同時參與受孕過程,夫妻應共同決議,若賦予女性單方面決定權,將損害配偶權益。對於這項議題,支持修法的團體期望,女性人工流產決策不受配偶限制,然反對方則擔憂此舉將影響婚姻關係。現今各界仍存疑慮,期待社會能有效溝通。在重視性別平權、相互尊重的時代,如何理性探討人工流產議題,兼顧個人權利和家庭價值,將是政府與社會的一大挑戰。
微流體晶片篩選優良精子 增試管嬰兒成功率
新知
第1715期
微流體晶片篩選優良精子 增試管嬰兒成功率
2019-11-28
【記者劉書妤綜合報導】近年來台灣少子化問題日漸嚴重,部分原因為少數夫妻飽受不孕症困擾,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民國106年統計,男性因素造成不孕症的比例為 12.2%,位居第三。國立交通大學生醫工程研究所教授李博仁率領該系學生研發「精液求精生殖晶片」,相較傳統方式能更高效率地篩選精子,盼提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 國立交通大學生醫工程研究所團隊研發「精液求精生殖晶片」,期望以高效率的方式取得高品質的精子。 圖/李博仁提供此微流體晶片(Microfluidics Chip, MFC)(註)針對「精蟲洄游」的特性設計。精蟲在流動液體中具逆游能力,因此團隊在晶片內製造出不同流速的場域,使精蟲在裡面逆游。活動力較差的精蟲會因無法與流動的培養液抗衡,被沖刷至後端出口,藉此分選不同品質的精子,並將品質較佳的精蟲由注入端抽出,避免篩選過後的精蟲混合在一起。註:微流體為將液體微小化的技術,通常處理微小容量從微升至飛升等級。「精子篩選」已行之有年,但傳統篩選方式,如上泳法、梯度密度離心法等,多半只能得到少量品質佳的精子。精液求精生殖晶片期刊撰寫者、交大生醫所的郭紹玄說:「上泳法和梯度密度離心法的回收率通常最好都在20-30%。」此微流體晶片則能以較少的時間取得數量較多的優良精子,每次約五到十分鐘即可完成。 在線性、直線速率和活動性三項指摽中,運用微流體晶片取得的精子品質遠高於未經處理過的精子。 圖/李博仁提供計畫發想者、今年剛從交大生醫所畢業的黃崇賢說:「最大的困難是微流體通道的結構無法達到最佳化,因此需多次使用模擬軟體COMSOL調整參數。」經多次調整後,才完成目前的流道構造。此外,團隊規劃將此發明商品化,為社會帶來更大的效益,目前作品仍為實驗室雛形,以人類精蟲進行測試,但受限於法規的限制,尚無法進行臨床人體試驗。「此發明可針對不同哺乳類精蟲的泳動能力,調整流場的流速。」黃崇賢說,因一般哺乳類動物的精蟲皆具洄游性,所以除了試管嬰兒,也可應用於保育類動物的繁殖上,在此方面,團隊目前已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合作測試。目前精液求精生殖晶片仍須以人工的方式調整流速和抽取精蟲,黃崇賢指出,希望未來能全面自動化,將精液注入晶片後,由電腦控制流速並自行分選精子。「由團隊提供的數據可看出,此微流體晶片能篩選直線速度(Straight Line Velocity, VSL)和活動力(Motility)較佳的精蟲。」馬偕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生殖與內分泌研究組研究人員李勝祥表示,但那些指標為判斷精蟲品質的其中幾個參數,還須確認篩選後精蟲的染色體、活性和外觀是否正常,才可確保精蟲的品質。 一般精蟲與異常精蟲的外觀差異,精子畸形為精子的頭部或軀幹的形態異常。 圖/李博仁提供
無國籍兒童如幽靈人口 移工後代權益問題仍未解
國際
影音
第1713期
無國籍兒童如幽靈人口 移工後代權益問題仍未解
2019-11-15
【記者徐品蓁、林琬蓉、阮珮慈綜合採訪報導】為響應20日聯合國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滿30周年,深度關注移工後代議題的簡永達,受邀講述無國籍的移工後代所面臨的困境。台灣每月有不少移工在台產子,其中有些移工選擇棄養,使這些孩子雖生長在台灣,卻因沒有國籍,在法律上不被承認,無法享有任何權利,而被稱作透明的小孩。《透明的小孩——無國籍移工兒童》講座主講人簡永達說明,台灣的國籍認定採屬人主義,不利於無國籍移工孩童取得身分,他進一步解釋,國籍法嚴格限制血統,若小孩的生父和生母不屬台灣籍,便無法取得台灣的身份。而自2016年一月起,在內政部移民署及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等機構的配合下,生父不詳、生母為失蹤外籍人士的無國籍兒童可透過協尋機制歸化為我國國籍。該機制規定,當發現無國籍失依兒少時,政府得在台灣境內協尋其生父母六個月,若發現生母已經返回母國,則境外協尋三個月。若生母的原屬國家不認定孩童具有該國國籍,或確認孩童生母失聯,社福機構便可申請將孩童歸化為我國國籍。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科兒童及少年福利科長王惠宜補充,經過這三到六個月仍未協尋到,可先幫孩子申請外僑居留證,以確保孩子身份跟就醫的權利。今年九月起,台灣與印尼政府更建立合作關係,透過協助印尼移工孩童辦理旅行文件,對其進行安置、轉介,幫助孩童獲得更好的照顧。社團法人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創辦人楊婕妤分享,至今已經成功移轉十幾位孩童,此合作也更有利於孩童學習母國文化。但眾多移工孩童個案中,最棘手的類型屬於「父不詳、母失蹤」,若知道生母國籍,且其仍在台灣,卻無法掌握其行蹤時,該孩童便被認定依生母國籍,難以申請歸化我國國籍,依然無法享有應有的權益和保障。社團法人台灣兒童權益聯盟前理事周明湧在2年前了解到這個狀況後,便著手推動國籍法修正案。《國籍法第四條》明訂:「...未婚未成年之外國人或無國籍人,其父、母、養父或養母現為中華民國國民者,在中華民國領域內合法居留雖未滿三年且未具備前條第一項第二款、第四款及第五款要件,亦得申請歸化。」周明湧提出在其中加入一句「由法院裁定中華民國社政單位,或個人進行監護者」如此,社福單位便可代為申請國籍,解決該類型個案問題,落實兒童權利公約中保障的「兒童最佳利益」。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專任教授劉梅君也認同該修正案的推行,他指出,台灣採屬人主義,然而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採屬地主義,「我想我們能不能雙軌,既採屬人也屬地。」目前,法律上仍不承認部分無國籍孩童,但他們正在台灣的角落默默成長,如何落實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精神——平等、不歧視,讓所有孩童的基本權利得到應有的保障,是政府目前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https://youtu.be/4N6CgqECpRw
事後避孕藥擬轉指示藥 濫用問題恐加劇
生活
影音
第1641期
事後避孕藥擬轉指示藥 濫用問題恐加劇
2016-12-16
【記者黃昰熏、張寧心台北報導】原本需要看醫生才能買到的事後避孕藥,未來取得難度可能大幅下降。衛福部5日表示,目前正研擬將事後避孕藥從處方藥轉為指示藥,最快明年就能在一般藥局購買。對於放寬限制,民眾反應大不相同。民眾江卉馨認為,容易取得事後避孕藥並不好,因為「因為現在很多未成年性行為,對於要大一點才能有性行為這件事情,可能就會覺得沒差。」而民眾賴奕伶則覺得如果要減低這種墮胎、避孕的事情應該是要從性知識開始做起,而不是用制度規範。按照現行法規,事後避孕藥必須由醫生開立處方箋才能使用,但仍有坊間藥局違法販賣,衍生許多問題,引起專業人士的關心。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統計,未滿20歲青少女一年就吞下約17萬顆事後避孕藥,濫用問題相當嚴重。婦產科醫師林慧雯表示,青少女用了事後避孕藥後,造成月經混亂、跑來看醫生的案例真的滿多的。有時候在詢問患者時,也常發現她們以事後避孕藥為例行的避孕方式已經很久了。林慧雯強調,醫生還是鼓勵用事前避孕藥,事後避孕藥應該只是一個救急的方法。此外,由於青少女身體發育尚未成熟,且作息不正常導致經期不規律。再加上缺乏正確性知識,偷嚐禁果後往往不敢就醫,依賴網路資訊,亂買亂吃事後避孕藥,不僅傷身,還可能因此太晚發現懷孕。藥師張志恆表示,來藥局詢問度事後避孕藥比較高的,真的是比較年輕一輩。他表示,如果事後避孕要變成普遍容易取得的時候,會變得像普拿疼一樣,大家不會考慮科學根據,只是吃了心安。衛福部因法案仍在審查階段,不願出面回應。若修法放寬事後避孕藥的購買條件,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以及加強國民健康教育,才能避免濫用問題更嚴重。未來新法上路後如何把關,政府仍須審慎考慮。https://youtu.be/vHHTrWSN1pg
四個「ㄩㄣ丶」字四種舞 跳出世俗悲喜
藝文
第1640期
四個「ㄩㄣ丶」字四種舞 跳出世俗悲喜
2016-12-07
〈孕〉中舞者三人坐於地板相視,表現出剛誕生時,在尚未受到世俗渲染的世界裡徬徨。 圖/《ㄩㄣˋ》舞團提供【記者李奇芸台北報導】悠揚的琴聲響起,彷彿進入誕生的初章。舞者從蜷縮的白布中緩緩爬出,睜大好奇的雙眸,如嬰孩般害怕又興奮地觀看、感受世界萬物流動。「2016詩 x 舞創作計畫《 ㄩㄣ丶》」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籌備,以四首詩發想為四個不同故事的當代舞,4日在台北牯嶺街小劇場演出。《ㄩㄣˋ》由孕、韻、運、醞四字組成,代表孕育生命、韻味的相互吸引、命運的註定、醞釀過程,分別從四首詩發想而來。〈孕〉為表演首幕,舞者透過肢體、表情展現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好奇與害怕的心境。其中一幕音樂急奏,舞者奮力奔跑,激烈地重複單一動作,如同闖進生命裡無盡向前的道路,直至身疲力竭仍不知停止。最後其被阻止而歸於平靜,徒留一身沾染世俗悲喜的傷痕。人與人之間謎樣的吸引力,相互又相斥的關係由〈韻〉帶出,演出的一對男女初始透過撫摸接觸,展現排斥卻又相吸的過程。中場時加入另一名舞者,表達吸引力在人與人之間無所不在。三人身體交互疊加,每位舞者不斷地轉換位置要當軀殼最上面不被壓著的人,象徵每段關係中情感關係的「不平等」。 〈韻〉中兩位舞者緩慢擺手,並以身體相互接觸、相斥,闡述人與人之間吸引的過程。圖/《ㄩㄣˋ》舞團提供〈運〉發想於詩人任明信的詩〈好命〉,詩中所述為天真的孩童遭遇家暴時的無助。「我們希望融合愛這件事,去說暴力背後隱藏的更多議題。」編舞者、台師大國文學系學生黃敬恩認為,從詩發想的創作不只在說暴力本身,也是透過舞者表達暴力和愛的兩面拉扯。「舞蹈本身並不困難,但進入情緒會把我拉回想遺忘的回憶,容易變成自我掙扎。」舞者、台師大社會教育學系學生王婕瑜表示,受家庭因素影響,家人間彼此關係較不緊密,使她在表演過程時常想到自身經歷。 〈醞〉中三位舞者演繹女人、女孩心境,訴說各自的願望以及夢想。圖/《ㄩㄣˋ》舞團提供「我們每個人就像是釀酒的過程,將期許作為元素,釀成生命這壺酒。」編舞者、台師大圖文傳播學系學生溫庭凝認為,〈醞〉透過三個舞者圍繞酒瓶並以願望釀酒,最後再將其倒回身上,呈現生命中持續帶著對未來的盼望,向前邁進的過程。觀眾鄭孟勤認為,第三幕〈運〉中母親對孩子的情感拉扯,愛卻又不斷推開的過程,演員真摯的演出令人動容。觀眾黃暐表示,〈孕〉的情緒很深,結尾時有種悲傷感,但在生命中卻也是另一種必經的體驗。 〈韻〉中舞者齊舞,眼神對向觀眾,闡述人與人之間互相吸引的過程。圖/《ㄩㄣˋ》舞團提供
裝置測宮縮 助孕婦就醫評估
新知
第1634期
裝置測宮縮 助孕婦就醫評估
2016-10-26
【記者李奇芸綜合報導】內政部民國104 年〈新生嬰兒生母狀況分析〉指出,30 歲以上才生第一胎的婦女已高達57.5%,且生育年齡在十年間提高三歲。南臺科技大學與國立成功大學合作,研發出「子宮收縮監測裝置」,隨時監測子宮收縮狀態,有望成為高齡產婦、具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具流產經驗孕婦的一大福音。因懷孕過程中身體不適的頻率極高,但孕婦時常無法判斷哪些異常需要就診,而造成憾事發生。該裝置即可隨時檢測孕婦身體狀況,奪下行政院科技部105年度〈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創業傑出獎」與新台幣200萬元創業基金,將於明年初成立公司,並與其他企業朝策略性合作發展。 圖為加置於孕婦之托腹帶的子宮監測器本機。圖/南臺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學生林美燕提供「子宮收縮監測裝置」主要著眼於孕婦懷孕期間的子宮收縮頻率、胎心率及胎動三項指標。此裝置與智慧型手機結合,計算該三大指標數據,再透過行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 APP)分析子宮收縮頻率,讓孕婦能時刻監控自己的身體狀態,並評估是否須前往就醫。此裝置整合安裝於孕婦使用之托腹帶,並使用「四個正向力子宮收縮偵測技術」,唯有四個點同時感受到壓力時,才會判定為一次子宮收縮,避免胎動造成收縮誤判。該技術也設置於「智感安護帶」、「智感胎動衣」,透過護帶、孕婦背心,朝輕巧便利的商品化階段發展。此產品關係到未來醫療居家安護發展,在研發過程中不乏專業醫師的建議,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師郭保麟及安安婦幼集團副院長李可弘提供臨床協助和專業意見,幫助研究順利進行。「目前與成大醫院正在進行人體實驗。」南臺科大電機工程研究所學生林美燕表示,與醫院合作並且隨時檢測產品優缺,囊括專業臨床建議,實為研發時一大助益。 研發團隊與安安婦幼集團李可弘院長(中)分享研發成果。圖/南臺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學生林美燕提供「身邊有許多親戚、朋友,或是高齡產婦,在懷孕時都時常忽略宮縮、胎動所發出的訊號,而造成流產。」林美燕表示,此研發結合智慧型手機數據分析相當便利,並設有提醒、警示功能,方便即時檢測並讓孕婦隨時安心,「此裝置在技術上並無太大困難,但在輕巧化、成本控制上尚需加強。」她提到,居高不下的成本是居家安護的主要阻礙,未來會朝這個方向努力。奇美醫院護理師李奇芳認為,許多具流產經驗的產婦在懷孕過程中充滿不安且情緒不穩,也許此裝置能夠提供孕婦身、心靈上的保護,並且因為現代高齡產婦激增,此種居家照護方式在未來應該會有所需求。 研發團隊於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勇奪金牌,左為子宮監測護帶模型。 圖/南臺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學生林美燕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