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被忽視的急救英雄:緊急救護技術員的正名之路
專題
第1778期
被忽視的急救英雄:緊急救護技術員的正名之路
2023-04-05
【專題記者林婕宇、邱楷淇、陳世軒、梁家柔、張倩怡綜合報導】「我好像是孤兒,明明就在從事醫療行為,但是我沒有被認證為醫事人員。」這是擔任高級緊急救護技術員(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Paramedic, EMT-P)的陳茂軒,在過去疫情下執勤、救護過程中的最大感觸。在新冠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中央下令醫事人員優先享有醫療資源及防疫補助。民眾對此大多樂見其成,認為醫事人員冒著生命危險診治患者,理應擁有醫療資源優先使用權。然而,多數人卻忽視了EMT-P在醫療體系中扮演的角色。駕駛救護車在疫區衝鋒陷陣、第一線接觸並救護高風險患者的他們,無論是疫苗施打優先順序還是防疫獎金的分配,待遇皆不如醫事人員。「遇到這類情況,我都會覺得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回想EMT-P在醫療體系中的不明身分,陳茂軒表示,雖然他們為患者執行許多醫療行為,但在法律上,他們的定位卻是救護人員,甚至在部分民眾眼裡他們只是技術人員。 EMT-P是救護的第一線人員,在患者到院前負責緊急搶救。即使他們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搏命工作,但因身份非醫事人員,不僅有些權益缺乏保障,有時也會被民眾質疑,專業性不被重視。 圖/林婕宇攝衝鋒緊急救護第一線 EMT-P為急救中堅力量「他們就是在你我意外發生時,幫你跟死神拔河的人。」中華緊急救護技術員協會主任秘書林伊慧說道。緊急救護技術員(以下簡稱EMT)主要負責患者到醫院前的各種緊急救護處理,讓病患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提高存活率。台灣的EMT體系依受訓時數長短分為三級:初級緊急救護技術員(EMT-1)、中級緊急救護技術員(EMT -2)及EMT-P,三者可執行的救護項目不同。其中,EMT體系中最高級的EMT-P不僅能執行如傷口包紮、心肺復甦、緊急接產等初級救護工作,也能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心臟電擊等更具風險的侵入性醫療行為。台灣多數EMT-P為消防人員結訓後,再考取證照後擔任。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截至2021年4月9日,台灣的EMT-P組成就有約八成為消防人員。對此,陳茂軒說明,由於消防單位會開設救護相關訓練課程,且負擔隊員培訓所需之費用,一般民眾雖可自行至醫療院所參加EMT-P課程,但必須先擁有前兩等級的執照,還得自費約30萬元學費,取得資格的門檻相當高。此外,EMT-P是接觸患者的第一線救護人員。從患者角度,EMT-P能給予他們到院前最迫切需要的救護處理;對醫生來說,EMT-P則能提供患者到院前的第一手病況資訊。「他們是醫生的千里眼和順風耳。」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江文莒指出,EMT-P是傷者從事發到送醫前的照顧者,他們的救援處理及病況掌握,會提高醫生對病徵判斷的準確性與醫療效率,讓病患得到更好的幫助。EMT-P到達救援現場後,需要在第一時間判斷病患的生命體徵、病況等,接著要在相對簡陋的醫療環境下盡可能做出最好的急救措施。以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案件為例,EMT-P一旦確認病患OHCA後,需要馬上開始進行CPR(心肺復甦術)並將病患送上救護車前往醫院。若救護效果仍有限,他們則會與醫師聯絡後使用電擊器,待救護車到達醫院後,再由醫生接手,進行院內治療。對偏鄉地區而言,EMT-P在當地的醫療急救體系中更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相較於醫院密度高的城市,偏鄉就醫較不便,患者抵達醫院的車程動輒一小時起跳。此時作為第一線應對者,EMT-P的評估與處置就非常關鍵。「我經常比喻我們偏鄉EMT-P是移動的急診室,」陳茂軒說道:「並不是只要將病患快速送至醫院,還必須以深厚的經驗與臨床技巧照顧病人,不致病情惡化。」 各協會依據地方規定舉辦救護員課程,請來許多急診室醫師與救護員教學,除消防人員外,一般民眾若想學習救護技術並考取執照,也能來參加課程。 圖/邱政龍提供<b>EMT-P人手吃緊陷惡性循環 醫療救護制度藏隱憂EMT-P對醫療體系來說不可或缺,當他們面對危急情況如心跳已停止的患者或是嚴重受創的傷者,能進行侵入性治療,或是打針給藥,這是其他等級EMT無法施行的救護技術。不過,台灣EMT-P佔整體EMT的比例卻極低。根據衛福部2021年4月統計,台灣的EMT-P人數共有2003位,僅佔整體EMT人數約2%,許多消防員只有EMT-2等級。「就看個人興趣,我是沒什麼興趣的。」目前為EMT-2的消防員賴智勇坦言自己沒有意願考取EMT-P。同樣沒意願考EMT-P的消防員何浚華解釋,每個人成為消防員的動機本來就不太一樣,有人對救護較有熱忱,有人則是救災。加上EMT-P考試內容不簡單,訓練時數得滿1280小時,實際上會花上短則五個月,長至一年的時間受訓與實習,因此並非所有消防員都願意付出時間與心力。此外,擁有EMT-P執照的消防員得負責更多消防工作,像是擔任教官工作訓練EMT-2、參加會議、確保救護任務的品質,還得持續進修維持執照,「對他們(EMT-P)而言,就是多了一張證照,要多做一件工作。」在民間擔任EMT-P的何憲欽解釋,雖然EMT-P被賦予研究、發展的功能定位,可惜目前制度並無法多給他們相對的福利,而正因為成為EMT-P後伴隨的工作量增加,消防員成為EMT-P的意願大多低落。「我們考取這張證照,薪水是沒有任何增加,所以這些會來考取的人,大部分就真的是熱忱。」木柵分隊EMT-P黃名揚分享道。消防人員本身的數量不足,導致EMT-P的人力更加吃緊。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截至2022年12月底,台灣各地方消防機關編制員額為20,419人,然而實際員額僅有16,305人,距離理想編制整整不足兩成。除了消防員人手不足,導致每位EMT工作量增加,台灣的救護車免費制,也是造成EMT出勤量大的原因之一。「七、八年前上海急救中心主任來我們單位參觀,他說上海1200萬人口一天的救護量,跟我們台北市240萬人口是一樣多的。」EMT-P邱政龍表示,他們勤一休一、單月執勤超過300小時,這樣的工時與工作量,和現階段的待遇相比實在不平衡。而在實際救護的過程中,雖然EMT-P受訓的時數比前兩等級已大幅增加,但他們能執行的救護項目仍受到限制。當EMT-P要對患者做出較進階的處置,如心臟電擊、注射給藥時,須透過預立醫囑(註),或是醫生線上給予即時性醫療指導,方能執行。不過,在實際面對患者的緊急情況下,EMT-P的判斷跟醫師可能會產生歧異,陳茂軒回憶,自己曾經想對一位患者實施氣管插管,然而醫師判斷這樣也許會導致腦壓更高,因此在電話中駁回陳茂軒的請求。當時他雖然覺得自己的做法沒有問題,但礙於法規也只能聽從醫生的判斷。註:預立醫囑為醫生在事發前,判斷該EMT有能力執行特定醫療行為,因此預先為他背書。若之後事發,該EMT便能直接對患者實施醫療行為,不需再取得醫師同意。<b>提升緊急救援品質  專家籲救護學位化台灣的EMT走在救護第一線,每天近距離接觸大量病患,但正因未納入醫事人員,讓他們一直暴露在高風險環境之中。EMT在急救過程中,就曾因為非醫事人員身份,而未被告知患者有愛滋病情,因此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接觸到患者的血液,引發風險。對此,陳茂軒說:「我不像在醫院裡可以插健保卡去查詢,如果我幫他做一些侵入性的醫療行為的話,我可能會疏於防備,但如果我提早知道,我就有更多增加防護措施。」而這個問題,在多年後的今日仍未解決。 緊急救護技術員負責駕駛救護車至第一現場,每日都在接觸患者的他們,受到的權益保障卻不同於醫事人員。五年前一位花蓮的EMT,在救護的過程中接觸到愛滋患者的血液,但因非醫事人員,患者無告知病情的義務,此事引發爭議。 圖/張倩怡攝若要被列為醫事人員,根據台灣現行法律規定,需要從相關學系畢業且通過國家考試方能符合資格。惟目前台灣大專院校皆未設立救護相關的科系,讓EMT無從被列為醫事人員。針對這點,關注醫療政策的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表示,台灣的救護量遠比救火的多,其實更需要救護的人才,「假如今天想要把他們醫事人員化,其實最根本問題是要先設救護系才比較好訓練人才出來。」江文莒認為以現時EMT的訓練來說,只有EMT-P適合列入醫事人員,「取得EMT-1執照的時間僅需一個禮拜,相對於其他醫事人員多年的訓練,如此短的培訓就能獲得資格是不太可能的,所以真的能夠納入的大概是EMT-P等級。」但他也擔憂EMT-P的訓練系統與醫事人員相差甚遠,在有限時間內他們可能僅熟悉急救技術操作,較難以深入理解每個醫療背後的生理與病理邏輯。台灣醫療救護學會秘書長張育通也認為,即使是最高級的EMT-P也可能訓練不足,「1200多個小時,其實一半的時間在實習,另外一半的時間在上課,上課訓練時間其實很短,只能學技術,相對其他醫療人員,他們對醫療跟臨床判斷還是比較不足。」張育通以自己在澳洲攻讀緊急救護學士的經驗為例,他花了三年專心學習專業知識,被視為專業人員訓練,以此確保EMT-P有足夠作為醫療人員的專業能力。對此,救護醫療學位化成為國際趨勢,除了訓練更紮實,也確保EMT-P有足夠專業能力醫事人員化。目前不少國家的高級救護員需有相關學位或文憑,除了前面提及的澳洲,還有英國、新加坡等地。而在澳洲和英國,高級救護員更被視為醫事人員。張育通分享之前在澳洲實習的經驗,紮實的訓練換得民眾對其專業的尊重,「專業訓練下的醫療品質讓民眾會願意聽救護的,民眾會信賴他們。」以台灣現況而言,全面學位化仍是困難重重,而日本的雙軌制可作為參考對象。除了消防單位訓練,日本還有設有相關的專門學校,最後再以統一的國家考試確保救護員的水準。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肯定台灣學位化的可行性,「如果是警專去辦二技,或是醫護相關學校和技術學院來辦理,學位化後教材也會比較穩定。」而張育通也提出,即使沒有直接的學位,也可以學程或必修學分,作為台灣較可行的替代方案。<b>關乎全民生命安全 政府應正視救護系統改革在大專院校設立緊急救護相關科系,可望成為推動醫事人員化的第一步。針對EMT-P學位化,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急診醫學科副教授陳維恭雖表示支持,卻也點出施行困難度,「如果要學位化,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就業。」他解釋,學校設立科系時,須考量學生畢業後的出路,但台灣目前的EMT-P都是在消防機關服務為主,缺額相當有限,學校設立科系的意願自然不高。「不只是學位化的問題而已,整個救護系統都要跟著改變。」陳維恭指出,如果讓院前救護的工作不只公家的消防機關,同時也在民間救護車內執行,也許能有效增加救護相關學系畢業生的就業機會,達成「院前救護多元化」的願景。 針對消防專業,培育出許多消防員的警察專科學校僅設有消防安全科,該科主任邱晨瑋認為,雖然將救護「學位化」對急救品質而言有所加分,然而依台灣目前消防和救護合一的體系,兩系所會有衝突。 圖/林婕宇攝目前台灣的EMT-P多為消防人員考照後擔任,而專門培育消防人員的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消防安全科」,也將緊急救護納入課程,並規定學生畢業前須擁有初級緊急救護證照。警專消防安全科主任邱晨瑋認為,若是台灣未來走向消防、救護分離,學位化對於強化緊急救護體系具正面效益。但談及警專設立緊急救護相關科系,他卻直言相當困難,原因在於台灣的消防與救護尚未分立,絕大部分的縣市無專責救護單位,EMT也須進入火場執行火災搶救勤務,「消防人力已嚴重不足,若學生在學期間只學習救護相關知識,畢業後將不具備火災與其他災害的搶救能力。」「中央衛福部是否願意重視、執行是最大問題。」邱晨瑋義正辭嚴地說。他認為,若要達成EMT-P學位化,政府必須補足消防人力,並推動消防、救護專業化,讓人員能夠專才專用。而最重要的則是各地消防人員編制應相同,畢業人員分發至各縣市才可安心執行相關業務,否則若救護系學生未經火災搶救等相關訓練,分發至無專責救護之縣市,將會衍生出其他問題。在2022年提出《醫療法第十條條文修正草案》的立委溫玉霞,也認同最大的問題即是政府的不重視,「就是衛福部和消防署在互相推諉責任。」「市政府可能願意編一億的預算去做煙火秀,但每年卻只願意編兩千萬的預算給消防局。」陳茂軒以此比喻消防單位長年遭地方政府忽視的無奈。消防預算不足影響了EMT-P的培訓資源,也讓學位化與醫事人員化之路遙遙無期。改善第一線救護人員的困境,就是為全台灣人的生命安全著想,而政府何時才能看見這群衝鋒陷陣、與死神拼搏的醫療急先鋒?
德大生募3萬連署 抗議校方授性侵犯學位
國際
第1693期
德大生募3萬連署 抗議校方授性侵犯學位
2018-12-21
【記者莊珺茹綜合報導】14日下午,數十位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達拉斯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UTD)學生聚集在學生會辦公室外,為性侵受害者發聲。他們發放傳單,希望促使學校重視性侵問題,並妥善懲處性侵加害者學生雅各·沃爾特·安德森(Jacob Walter Anderson)。 德克薩斯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學生聚集在學生會辦公室外,發放傳單,為性侵受害者發聲。 圖/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學生潔伊・巴爾提供2016年,安德森因為性侵女同學被起訴,遭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 BU)退學後,轉學至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10日判決結果出爐,法官因安德森的認罪協商,僅判處他400美元(約新台幣1萬2319元)的罰款及輔導治療。他不但不需入獄服刑,也不會留下性侵紀錄。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學生對此感到憤怒,除了不服法官的判決,也對校方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讓性侵加害者入學感到不滿。因此在12日,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學生凱爾西・卡斯托(Kelsey Casto)在社群媒體推特(Twitter)上發起連署,要求學校開除安德森的學籍並且不給予學位。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校長李察・班森(Richard C. Benson)隨即在12日下午5時透過校方推特發表聲明表示,在錄取安德森前,校方並不知道他的性侵罪行。校方決議將禁止安德森出席畢業典禮與進入校園,且禁止他申請該校研究所,但是安德森仍能從該校畢業與獲得學位。參與連署、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學生艾比・李奧納多(Abby Leonardo)認為校方是在知情的情形下接受安德森的轉學申請,只是因為事件曝光而道歉。「就我個人觀點而言,我不認為安德森應該獲得學位。」部分學生為了聲援受害者,在14日下午舉辦集會,希望學校能更加重視校園性別暴力問題。參與集會的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學生潔伊・巴爾(Jay Bahl)說:「客觀來講,安德森完成了所有課程並達到畢業門檻,應該獲得德州大學學位。下週就是畢業典禮,無論什麼處置都已經太遲。」但許多學生仍對於安德森能獲得學位感到生氣,除了不滿個案使民眾對德州大學的印象不好,也表示校方讓其他學生暴露在危險之中。雖然連署已成功使安德森不得進入校園,但學生與民眾為支持性侵受害者,仍持續加入簽署行列。截至17日,有超過3萬2000名學生與民眾在線上簽署請願書。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學生馬努・康德提(Manu Kondeti)說:「社會要求女性證明自己被性侵的現象,除了讓女性飽受精神壓力,也使得女性被害者不願出面指認。」他認為學校在經歷安德森事件之後,應該做出改變。巴爾也提到,學校在接受入學申請時,對於曾有性侵紀錄的學生應實施「零容忍」的政策,並主動調查確認學生是否有性侵前科,以保護學生的校園安全。
副學士制度上路 盼平衡課業工作
校園
第1668期
副學士制度上路 盼平衡課業工作
2017-12-06
【記者林宸佑綜合報導】教育部11月29日通過《學位授予法》修正草案,本次修法重點除針對教育部核定的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專班,授予兩年內修業滿80學分的學生「副學士學位」,亦建構「學院實體化」概念,鼓勵學生修讀跨領域課程。目前國內參與教育部產學專班計畫的學生,能自高職、五專等技職學校畢業後,依興趣及生涯規劃,申請進入與原畢業學校合作的技專校院就讀,並至產學合作廠商實習。未來修法後,學生參與教育部核定的產學計畫後即可獲得副學士學位,下一階段可選擇外出就業或繼續完成學士學位。針對副學士學位的設置,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系主任陳新郁肯定此做法,他說明,產學專班計畫內的學生日間就學、夜間就業的生活型態,讓他們難以在課業與工作間取得平衡。副學士學位則提供喘息空間,讓學生思考是否要繼續讀書,或是專心工作直到學有不足再回到學校就讀。遠東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系主任林綉敏則認為,此舉更可能讓學生放棄學業。他表示,參與餐飲科系產學專班計畫的學生,在就業方面有較高需求。未來若開放取得副學士學位學生中斷課業、外出工作,反而可能讓學生因工作穩定,摒棄返校學習的意願,失去讓學生兼顧就學與就業的初衷。另外,目前副學士學位的定位並不明確,也引起學生疑慮。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洪同學直言,若以副學士學位應徵正職工作,「它會承認副學士學位就等同一般學士學位嗎?」台科大機械系學生郭瀚聲也指出,企業錄用員工時仍偏好學士學位。因此他認為考量現實層面,學校仍應輔導學生邊讀書邊就業,以順利取得學位。修法草案中另一重點為建構「學院實體化」概念,讓學生能「系進院出」(錄取該系,以該學院學士畢業)或「院進系出」(錄取不分系學士班,但以某系學位畢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李彥儀說明,有感於某些系所必修課程太多,限制學生修讀跨系、跨領域課程,希望藉此計畫提供學生更為開放的學習空間。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陳儒修表示,目前政大傳院即採院進系出方式,讓學生先通盤認識傳播各學門領域,再依照自身專長及興趣進入各系,並以該系的名稱畢業。他認為,此舉能讓學生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展現自身專業的工作。據中國時報報導,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表示,目前大學課程設計缺乏彈性,學生在選修領域課程時受到限制,期許經過本次修法能打破系所框架,落實多元學習與發展的目標。
技術成就取代論文 體育學位授予多元化
體育
第1668期
技術成就取代論文 體育學位授予多元化
2017-12-06
【記者林宸佑綜合報導】教育部於11月29日召開部務會報,並通過《學位授予法》修正草案,未來就讀體育類相關科系碩士、博士生,可藉由「技術報告」或「成就證明」取代學術論文,提供體育生更多元的方式取得學位。依據《學位授予法》規定,學生要取得碩士、博士學位,依法需提出論文,經委員會考試通過後才能取得學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李彥儀說明,為因應體育相關科系強調實作與技術發展特性,未來不再強制體育碩士、博士生以學術導向的論文取得學位。對此,我國桌球好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班學生陳思羽表示,寫作論文對他而言相對辛苦,若通過此法,反而可以讓運動員有更多時間磨練自己的專業項目。能提供多元方式取得學位,且不單以比賽成績為準,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系主任涂瑞洪抱持正面看法,希望選手不單只是透過競賽成績抵一篇論文,而是能進一步論述成功經驗,分享給更多選手,對體育界有所貢獻。然而,劍道選手、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學生李杰珉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體育生從學士晉升到碩士學位,仍需學術上的努力,即使身為體育選手,也能以自身經驗為題撰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體育室體育活動組組長謝明輝也認為,運動員和教練常站在第一線,時常需要透過學術理論解決技術與團隊領導問題。因此,即使多一條管道供學生選擇,學術能力的培養仍有其必要性。目前《學位授予法》修正草案將送進行政院院會審查,通過後將交由立法院三讀方得正式實施。
志在學位 英生撇學貸顧慮拚入學
國際
第1659期
志在學位 英生撇學貸顧慮拚入學
2017-10-04
【記者葉穎樂綜合報導】英國教育部9月28日公佈最新數據,顯示西元2015至2016學年高等教育新生入學率為49.3%創歷年新高,今年各校入學人數更刷新紀錄。雖然英國大學生為了升學,幾乎都會申請學貸,但英國財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 IFS)指出,如今有超過77%的畢業生將無法還清學貸,還款狀況並不樂觀。「學貸族」人數逐年攀升,而全國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卻幾乎有一半都選擇念大學。對此,大部分學生表示還款制度不算嚴苛,比起擔心負債,他們更重視大學學位帶來的長期效益。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學生艾西亞.雅欣(Asiyah Yassin)坦言,因為擔心學貸債務,就讀大學前曾打算在間隔年(Gap Year)考慮是否要升學。但她補充,「如果想成是長遠的投資,你就能決定要不要上大學了。」而今年29歲、育有一子,就讀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露碧娜.格拉維達絲(Rubina Karavidas)則解釋,債務並不影響其上大學決定,「我重視自己能擁有著名大學的學位。」但她建議未來的大學生畢業後在各個領域繼續充實自我,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找到出路。 大部分英國大學生接受父母放任式教育,成年後徹底獨立自主,靠自己換取學習機會。圖/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學生房捷敏提供英國去年正式啟動脫離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的程序,讓在英國念書、身份原本符合就學貸款政策申請條件的歐盟學生擔心,脫歐將對教育體制帶來負面影響。已成功申請全年學程學貸,就讀考大的義大利學生吉亞拉.瑪克麗(Chiara Machri)透露:「如果英國正式脫歐,讓我無法獲得相同的幫助,那我只好選擇到其他國家繼續升學。」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大學生深受通貨膨脹影響,不僅學費調漲,就學貸款利率亦從4.6%調整為目前的 6.1%。據英國廣播公司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報導,英大學生畢業前平均每人背負超過5萬英鎊(約新台幣203萬元)的就學貸款,以及5800英鎊(約新台幣23.6萬元)的學貸利息。伯大學生格萊斯.達巴南依(Grace Ndabananiye)指出,學費增加及利率攀升,代表未來需要支付更多款項,她認為並不合理。「至今我仍看不到有正當理由,可以明確解釋昂貴的學費和調漲金額動機。」但為了能畢業於一流學校,即使之後需要償還更多債務,除了接受已別無他法。不過格萊斯希望畢業找到薪水優渥的工作後,再償還貸款。根據規定,申貸學生工作收入達到2萬1000英鎊(約新台幣85萬元)後,才需要開始償還,而一旦就貸時間超過 30 年,學貸餘額將會被免除。反觀申請學貸狀況也相當普遍的台灣,教育部去年8月宣佈寬限五年學貸期限,讓有經濟壓力的學生在特定條件下可申請延緩償還,最晚可以「畢業或當完兵五年後開始還」。然而在畢業成本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學生同樣有可能遇上還不起學貸的窘境。&nbsp;
巴基斯坦生佔要道 向校方爭合法學位
國際
第1636期
巴基斯坦生佔要道 向校方爭合法學位
2016-11-09
【記者劉俊華綜合報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巴哈丁扎卡里亞大學拉合爾子校區(Bahauddin Zakariya University Lahore Campus)學生自10月31日佔領交通要道,抗議校方無法授予合法學位, 直到2日校長現身抗議現場答覆要求,學生才和平散去。巴大雖屬公立大學,不過拉合爾子校區是透過公私合作關係建立的子校區,由前任校長古華捷.艾也瑪(Khwaja Alqama)未獲理事會及高等教育部門批准便擅自開設。根據當地媒體《The Express Tribune》,高教部門於西元2015年以未得政府部門批准,且該校區未符合大學的標準為由,宣佈拉合爾子校區屬非法學校,不能合法授予學生學位。同年艾也瑪因貪污、非法建立拉合爾子校區等罪名被捕,巴大旋即拒絕承認拉合爾子校區,並拒發成績單。當時引發拉合爾校區學生上街抗議,旁遮普省教育部長瓦那.瑪仕活.艾哈邁得.汗(Rana Mashhood Ahmad Khan)曾答應會解決問題,不過事件一年後仍未解決,學生遂再度上街示威。示威學生於10月31日佔據當地交通要道運河道(Canal Road)整夜,據了解有2000人參與示威,導致附近交通受到影響。校長塔希爾.阿明(Tahir Amin)2日趕往抗議現場向學生保證會解決問題,學生才和平散去。校方於4日召開委員會會議商討解決方案,最終決定於20日由巴大主校區接管拉合爾子校區。除此之外,所有畢業生將可獲得學位,在學學生也能完成學業,但拉合爾不可再招生。 巴大校長到抗議現場向在場學生承諾會解決問題。 圖/穆罕默德.伊姆蘭提供參與抗議的學生賽耶.華括斯.士哈(Syed Waqas Shah)認為抗議行動十分成功,「雖然晚了,不過終於不必再為未來擔心。」他不滿校方拖延一年多,才出面解決問題,表示校方最後若無法實現方案將再次抗爭。另外,學生莎迪雅.卡莎娜(Sadia Kasana)雖然滿意結果,但她認為事件顯示出巴基斯坦教育制度的腐敗,批評巴大及高教部門皆未盡全力解決事件,才會導致學生上街抗議。由於部分巴基斯坦的大學子校區的教學實力和設備都不合要求,爆發拉合爾校區非法事件後更引關注。據《The Express Tribune》報導,今年2月旁遮普省成立委員會,強制規定所有未合資格的子校區半年內須取得高教部門的批准,並確保所有學生完成課程後可獲學位,方可繼續招生。 巴基斯坦巴大拉合爾子校區學生通宵抗議校方無法合法授予學位。 圖/姆特.哈薩提供 巴大拉合爾子校區學生通宵留守當地交通要道,於2日和平散去。圖/穆罕默德.伊姆蘭提供&nbsp;
首開酷兒史學位 英大學正視LGBT
國際
第1632期
首開酷兒史學位 英大學正視LGBT
2016-10-12
 【記者曾智怡綜合報導】英國倫敦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歷史學系預計於西元2017年秋季班設立酷兒史(Queer History)碩士學位,入學資格申請將於本月開放,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酷兒相關學位。「酷兒」(Queer)一詞源自1980年代在美國誕生的酷兒理論,然而現今「酷兒」的概念已經被重新定義,逐漸從過去具輕蔑性的含義轉化為正面意義。根據《上報》報導,主導該碩士課程的金匠學院歷史學系教授普蘭珀(Jan Plamper)表示,LGBT(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族群長期受到外界異樣的眼光,但近年社會觀感逐漸不帶貶義,正是時候統整酷兒歷史,讓他們透過完整的紀錄獲得更多認同,「透過知識來發展自信,是一個消解隱微壓迫的有力途徑。」當地學生普遍認同此舉,就讀媒體與傳播科系的穆斯林學生安娜‧札曼(Anna Zaman)表示,大學本來就有義務挖掘並發散新知識,設立專業研究機構正好能讓更多人關注酷兒議題,「建構一個場所提供人們大方提出問題是很好的。」她提到,在穆斯林世界中,LGBT是很難被廣泛交流的議題,仍有許多缺失的部分須仰賴知識的傳遞。就讀倫敦瑪麗皇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智慧財產權法律學系的學生謝菀庭則表示,比起立法,透過學術研究並普及成果將更利於酷兒發展,「這種從內在去改變想法,我認為比較能治根。」但謝菀庭同時指出,會修習該碩士課程的幾乎是本身已有在關注LGBT議題的人,如此一來並不會增加認同酷兒的人數。金匠學院學生咪咪‧塔尼達(Mimi Thanida)也說:「我雖然對這個碩士感興趣,但是更希望課程可以著重在當代酷兒運動如何促進LGBT友善環境,而非僅歷史研究。」身為校內LGBT社團成員,比起歷史她更重視酷兒的未來發展。現今大學的同志研究多附屬於性別研究的領域,未有獨立出來的專業研究機構,以致歷史紀錄少之又少,金匠學院認為學術研究人員應率先站起,為LGBT族群紀錄其完整的歷史脈絡與論述進程。此外,創設酷兒碩士的長遠目標則是希望透過與研究生的合作,在南倫敦建立國家酷兒資料庫(National Queer Archive)。&nbsp;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