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真理台文系擬停招 師憂影響學界未來
校園
第1785期
真理台文系擬停招 師憂影響學界未來
2023-11-16
【記者林詩祐綜合報導】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為台灣第一所成立台文系的學校,近年因招生率低迷,於5日傳出將研擬停招。對此,系上師生雖均感到惋惜,但部分學生因本身志趣不在此,對系的擬停招較無感;教師則認為停招將對台灣文學界造成影響。針對後續處理,真理台文系教授戴華萱表示,校方預計將台文系教師併入人文與資訊學系,也會盡力維護在學生權益。 台灣少子化趨勢,導致近年來許多私立大學學系停招,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也於11月5日傳出將研擬停招之消息。 圖/林詩祐攝真理台文系存有許多台灣文學的珍貴史料,在台灣文學的歷史發展上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然而針對停招的結果,真理台文系二年級學生張可兒並不感到意外,他坦言近幾年台文系招生每況愈下,且許多同學只將台文系當成轉系跳板,今年台文系更是只招收到6位學生。真理台文系三年級學生江佩錡則表示,大部分學生對於台文系無歸屬感,畢業後的工作也大多與本科系無關,但是他同時表達對於系所關掉的惋惜,他認為校方仍可以嘗試採取其他方式,不一定需要停招。戴華萱於真理台文系任教多年,他形容真理台文系的停招宛如「一個時代的結束」。他分享成立於1997年的真理台文系,當初設系的過程十分艱難,是聚集許多台灣文學界的學者和文學家們,歷時八年的努力才成功。然而僅短短成立不到30年,就面臨到停招的問題。他也感嘆,真理在過去開創許多事蹟,包括第一個專門頒發給台灣文學家的獎項——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同時也保存許多珍貴文物的台灣文學資料館等,「這些都可能隨著台文系的停招,而漸漸地走入歷史。」對於真理台文系研擬停招一事,同為私立大學台文系的靜宜大學台文系主任申惠豐認為,更需重視的是真理台文系停招後的人才斷層,可能影響到台文相關研究所的後續發展。因此,申惠豐指出,面對少子化的趨勢,「學用合一」是人文社會學系未來的方向,且需要擴展瞄準的學生群。申惠豐以靜宜台文系為例,近年課程不再只針對文學,而是將課程結合文創、策展、地方創生等,讓文學轉譯成實用的技能,培養學生未來職場上的硬實力。真理台文系停招後,將對系上師生造成一定衝擊,戴華萱表示,目前校方規劃將台文系教授併入人文與資訊學系任教,也會保障在學生權益直至順利畢業。真理校方則回應目前還在商議中,直至截稿前皆不便對外說明。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主任申惠豐表示,人文社會學系式微的原因在於課程缺少硬技能。 圖/張可兒提供
【社論】「少子化廣告事件」中的另一種爭議 失焦導致的社會性別對立
校園
第1782期
【社論】「少子化廣告事件」中的另一種爭議 失焦導致的社會性別對立
2023-10-19
今年9月,教育部推出「0-6歲國家一起養」少子化政策宣傳片,卻被爆出歧視動漫公仔族群、不尊重個人興趣,引發熱議。教育部雖迅速下架影片,但由於內容多處不恰當,加上網友翻出兩年前兩支前傳廣告,在網路上不斷掀起批評聲浪。多數批評圍繞歧視動漫族群展開,不過筆者更關注的,是廣告中性別角色設定不合理,背後存在家庭性別角色之刻板印象;而網友戲稱看完廣告讓人不想結婚,部分言論卻開始「檢討台灣女性」,將不婚原因歸咎於女性,也實在弔詭。因此本篇文章將聚焦性別議題,釐清爭議事件中過時、偏頗的性別觀念,並檢視社會中性別對立之現象。 教育部「0-6歲國家一起養」少子化政策廣告引發爭議。 圖/截自Youtube爭議廣告劇情中,一名男性不敢將公仔寄回家,因此拿錢託母親代收公仔,卻被質疑「都當爸爸了還在玩『尪仔』」,接著母親擅自將錢拿去添購嬰幼兒用品,妻子在一旁表示贊同。兩支前傳廣告中,則能看到妻子多次對喜歡玩具的丈夫擺臭臉,還無奈表示丈夫是家中第三個孩子,揭露丈夫不敢將公仔寄回家之原因。首先在人物設定上,女性被定調為「家庭動物」,不論是婆婆將爸爸的錢拿去買育兒用品,或是媽媽贊同婆婆行為、反對丈夫買公仔和遊戲機,都營造出女性最為家庭著想、天生是照顧者的氛圍,過度強化母職是女性天職。而男性則被設定成家中主要經濟來源,在前傳廣告其中一幕,爸爸還說出「我養家很辛苦」,呈現傳統觀念裡,男主外女主內的老舊思維模式。綜觀三支系列廣告,男性被塑造為最大受害者,懷抱赤子之心卻在婚姻裡被迫犧牲興趣;女性則被醜化成隱形中的加害人,以「家庭為重」作為剝奪丈夫興趣的理由,試圖掌控家中一切。廣告描繪之家庭角色過時而不當,強化傳統性別分工框架,也深化偏頗的性別刻板印象。教育部身為我國最高教育機關,本應秉持平等、自由的精神,卻放任問題廣告上架,儘管沒有干涉劇情腳本,但未盡審查之責為事實,的確需要好好檢討。接著,筆者觀察網路論壇留言,不少人笑稱廣告裡的丈夫是台灣男性的真實寫照,並將其稱為「台男悲歌」。但也不禁讓人感到疑惑,現實生活中的台灣男性真如留言所述,在家庭中地位卑微,處處被限制且喪失自由嗎?諸如「可悲台男就是乖乖工作機器養家」、「台女就是這樣誰要結婚生子」等言論,反映眾多男性對於自身家庭地位的不滿。然而,這些言論似乎帶著一絲「得意」,彷彿抓到女性把柄,藉由將男性塑造成受害者,製造兩性之間的對立。值得反思的是,原先應該批評的主體應為教育部廣告,為何轉而檢討現實中的女性?此廣告的歧視性和扭曲倫理觀,能被大眾快速而精準地揪出、譴責,但為何影片所刻畫的性別形象,卻能在評論區找到默認和贊同的觀點,甚至進一步拿出來審視現今社會的女性?無形中衍生的性別對立,無疑只會使大環境越趨不友善。最後,回歸廣告爭議本身,除了顯現台灣在文化層面得更加兼容並蓄,尊重、包容不同喜好,不將自身價值觀強加於他人,「性別教育」層面也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期待未來我們不再被錯誤性別框架套住,台灣能真正落實性別平權。
智能醫療床供即時數值 建國科大盼助照護品質提升
新知
第1761期
智能醫療床供即時數值 建國科大盼助照護品質提升
2021-12-22
【記者顏婕儒綜合報導】現今社會正面臨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問題,使長期照護出現量能不足的狀況。建國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系暨機電光系統研究所教授王俊傑帶領團隊研發「可偵測病人姿態與生理現況之醫療床」,能夠即時顯示病人身體數值,望能提升照護效率及品質。 建國科技大學團隊研發「可偵測病人姿態與生理現況之醫療床」,榮獲2021第8屆高雄KIDE國際發明暨設計展金牌。 圖/研究團隊提供嘉義市私立新仁友老人長期照顧中心負責人陳郁雯說明,目前長照中心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比例約為1:8,缺乏人力的問題相當嚴重。照服員需協助病人翻身、換尿布、餵飯等等瑣事,工作繁忙,因此通常他們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去確認病人狀況,並沒有辦法即時發現問題,「病人的床都被從尿布滲出來的尿浸濕了,然後醫護人員去看的時候才知道。」王俊傑舉例說明。為此,團隊將醫療床結合手機APP與醫護站的電腦螢幕,讓照服員能時刻監控病人的姿態、體重以及尿濕等情形。 現今社會人口高齡化嚴重,長期照護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圖為示意圖。 圖/嘉義市私立新仁友老人長期照顧中心提供團隊利用單晶片控制器作為主機,搭配姿態感測器、溫濕度感測器以及壓力感測器三種元件,組成可偵測病人姿態與生理狀況之醫療床。將偵測到的資料整合後,再以藍牙連接把數據傳送至顯示器上,「藍牙的傳遞速度快,相對起來比較沒有那麼耗電。」團隊成員姚穎源補充。不過他也提及,未來如有遠端監測的需求,則可以改成Wi-Fi傳輸。設備中的姿態感測器可用於偵測病人是否維持相同姿勢過久,因長時間臥床可能會導致褥瘡(註)。另外,該功能也可長期紀錄病人的姿態,檢視復健及藥物的使用對病情有無幫助;溫濕度感測器則是放置於尿墊下方,感測被照護者的下半身溫度及濕度,方便確認是否有排泄物;而壓力感測器則可以檢視被照護者的體重是否有出現嚴重落差,「驟減或驟增可以提供給醫生判斷,這個病人目前狀況是不是有什麼緊急的變化。」王俊傑表示。註:褥瘡是指骨頭突出、脂肪較少的皮膚處,由於長期壓迫導致血流阻礙,而造成的潰瘍或壞死。 可偵測病人姿態與生理現況之醫療床只需將感測元件置放在對的位置,即可時刻觀測病人狀況。 圖/研究團隊提供不過,陳郁雯表示,目前市售品質較好的尿布能夠有效防止尿液溢出,避免皮膚起疹,因此只要沒有排遺就無需更換,他說:「長輩如果需要你幫他換尿布翻身的人,表示他冷跟熱已經不會講了。」因此他建議,溫濕度感測可以偵測全身的體溫,以及是否有出汗的情況,讓照護者可以更準確地判斷病人的感受,對照護會更有幫助。團隊下一步規劃將裝置模組化、輕量化,讓沒有機電相關背景的照護者也可以方便地組裝與使用。此外,王俊傑也透露,未來將提升原有感測元件的穩定度和靈敏度,增加偵測精確性,以利商品化,並持續與醫療院所以及長期照護相關機構搭配合作,「聽聽看他們還有沒有什麼需要增加的功能,那我們再把它加進去。」
營養午餐為什麼糟?自由競爭市場下,夾縫中求生存的團膳廠商
專題
第1747期
營養午餐為什麼糟?自由競爭市場下,夾縫中求生存的團膳廠商
2021-04-29
【專題記者陳品融、李加祈、廖澄妤、張華真綜合報導】清晨五點多,廚工們戴起髮網、口罩、手套和圍裙,全副武裝走進廚房,著手準備學童的營養午餐。洗菜、切菜、洗米和處理肉品同時,另一旁的烹煮區也開始忙碌,廚工們拿著半米長的鏟子在大鍋中翻炒,一鏟一拌,蒸氣竄出,他們用盡全身力量翻起底部食材,防止糊鍋。待食材上色、熟透,食品檢驗員拿出檢測儀,確認菜品已達殺菌溫度後起鍋。料理舀起瞬間,一場廚工與時間的賽跑開始,為確保菜餚溫度和新鮮度,起鍋、分裝、疊上推車到送進貨車,分秒必爭。 食材烹煮完成後,配膳人員排成一列,井然有序地分裝成餐盒。 圖/陳品融攝 早上10時,一箱箱營養午餐已分裝完成。將午餐搬上車之前,工作人員用吹風機吹縮熱縮膜,以穩固箱子。 圖/廖澄妤攝「對學生來講,營養午餐是一天之中吃得最齊全、營養成分最重的。」台北市立介壽國民中學家長會長宋全娟指出營養午餐的重要性。然而長期以來,學生營養午餐備受不美味、不營養和不安全等質疑,團膳廠商身處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卻難單方面改善品質,使非議之聲從未平息。在提升品質的路上,眾人為何步履維艱?這背後究竟隱藏了哪些根本的難題?<b>少子化致團膳廠商利潤遞減 轉型不易將成夕陽產業今年年初,內政部公布全台出生與死亡人口正式出現死亡交叉(註1),少子化的腳步已逐年逼近營養午餐議題,對於本就經營不易的團膳廠商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註1:指全年度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人口「自然增加」出現負值。 攤開台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會員手冊一看,公會於民國94年時尚有28個會員,至今僅剩下九個。理事長高嘉鴻說明,雖然台北市學校會吸引外縣市學生前來就讀,但營養午餐需求量仍有減少趨勢,尤以小學最為明顯。「對中小型廠商的影響真的很大,有的業者在去年或前年招標時,他的學校數明顯下降很多。」 都市都難逃少子化浪潮的侵擾,更遑論偏鄉地區。「有個高中的機械科,之前可能一個班招收30幾人,但是去年可能是15個人,今年只剩八個人,人數銳減非常多。」在南投縣經營玖玖餐盒食品廠的潘靜怡如此說道。偏鄉團膳需求量本就不大,碰上少子化,潘靜怡說,過去每日還能供應5000多餐,幾年下來平均減少了1500餐。屏東縣福晟有限公司老闆阮專銘進一步說明:「學校要廢校有一定的步驟,主要減少的是學生人數。所以當我們送的學校還是一樣多的時候,他的規模經濟就會變小。」此外,屏東的科技廠、工廠數量少,廠商較難承接學校營養午餐以外的訂單,轉型更加不易。少子化所帶來的衝擊,也可能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造成「大者恆大,小廠商遭淘汰」的結果。高嘉鴻舉例,台北市受限於高昂的人力、租金成本,團膳業者多屬中小型,長年飽受來自新北市大廠商的競爭壓力。大享食育協會祕書長黃嘉琳擔憂道:「不論是誰壟斷市場都不應該,其他的中小型企業也該有生存空間,才會彼此良性競爭,(對團膳市場)比較健康。」若市場上只剩下大廠商,還可能帶來品質的隱憂。前團膳業者阿添(化名)表示,大廠商的弊病在於供餐量大,凌晨就必須開始備餐,當食物送達學生餐桌上時,早已不新鮮,甚至引發食安問題。「我聽過最誇張是凌晨兩點開始煮,你覺得這能吃嗎?」他質疑。高嘉鴻則舉日本的例子作為對比,為確保營養午餐品質,日本規模最大的給食中心一天頂多供應兩萬餐,但台灣的大廠商每日供餐量卻可達三至六萬。 屬於中型廠商的宮保王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大約接20所學校的單,每日清晨5時開始備餐,10時半陸續出發送餐。 圖/陳品融攝非都市地區的競爭雖不至於加劇,廠商仍得承擔利潤降低的事實。阮專銘舉例,硬體設備及人力皆有固定成本,洗菜、切菜等初階工作人員雖能適時調整,依舊不敵收入減少的速度。潘靜怡則補充,近幾年員工薪資、原物料價格不斷調漲,「桶餐一樣要用那些東西,我必須要請的廚媽還是那些人,我的營業額當然是逐年遞減。」身處夾縫中,廠商們只得咬牙撐下去。「團膳受到少子化衝擊的現象是勢所必然,甚至有人直接說這是夕陽產業。」黃嘉琳說道。面對如今的情勢,廠商們皆得想盡辦法才得以生存,也有部分人被逼得退出市場,正如潘靜怡口中的例子:「去年八月我們這裡就有一家廠商,因為少子化,量不多後來乾脆就收掉、不做了。」<b>都市、偏鄉餐費不一 三章一Q政策難落實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是團膳自由競爭市場下的常態,部分廠商可能為壓低成本,而傾向使用價格較低、來源不明的食材。為強化校園餐食安全,行政院從106年起鼓勵學校和廠商在校園午餐中使用三章一Q食材(註2)。110年,政府更進一步推動全國國中小午餐全面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並提高每人每餐補助從3.5元至6元,也加強源頭管理和抽驗。註2:使用三章一Q(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及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及生產追溯標示 QR Code)的學校及團膳業者,可以拿到每人每餐3.5元的補助金。三章一Q政策一改團膳低價採購策略,融入食材溯源概念,盼能讓學童吃到來源明確的國產農產品。對部分團膳廠商而言,三章一Q更是他們從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高嘉鴻以自身負責的宮保王食品有限公司為例,多年來使用產銷履歷食材已成為宮保王特色,這讓規模不大的他們,得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破重圍、繼續生存。 宮保王食品有限公司使用可溯源的有機蔬菜。執行副總高嘉鴻表示,如今面臨新北市的大廠競爭,宮保王發展出特色,才能在市場上生存。 圖/廖澄妤攝然而,政策屬獎勵機制,並非全國統一規範,各家團膳廠商能決定是否使用認證食材,在全台22縣市營養午餐價格皆不同的情況下,餐費較低地區可能不易執行。潘靜怡提到目前中南部餐費約為每人每餐35元,「你去外面吃個自助餐,價格都比我們高,他們不需要三章一Q耶!」他進一步說明,食材經銷商就算未申請認證,仍能將產品賣至其他通路,不一定要賣給價格低的團膳公司,因此廠商若要取得溯源的調理、半調理食品就更加困難。價錢低、經銷商供應量有限的情況下,原為改善營養午餐品質的政策,反而加劇城鄉差異。潘靜怡不禁反問:「價格沒有統一,但要求全台灣所有的團膳業者要落實採購三章一Q,不是很好笑嗎?」,她認為需增訂全國一致價格,廠商的食材品質才會相同。對此,立法委員林奕華回應,各縣市取得食材的成本不同,較難統一價錢,但他建議未來可訂出一個區間,「依據不同的縣市、不同的廚房模式,而有不一樣的結果。」薪水低、工作辛苦 團膳產業陷缺工困境偏鄉學校除了因價格導致食材採購不易,也常因地處偏遠陷入難招到團膳業者的窘境。對此,行政院會1日通過「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期望將鄰近的偏校整合成校群,達成規模經濟,吸引廠商進駐。不過,高嘉鴻認為,硬體設備建成後,營運才是重點。論規模,中央廚房還是不如都會區的大學校,若沒有廠商願意進駐,仍舊是一場空談。黃嘉琳更直言:「這是沒有打到痛點的做法。」就算中央廚房真能吸引業者,還是沒有解決團膳廠商所面臨的根本問題——廚師人手不足。缺乏人力是團膳產業的共同困境,不只偏鄉中央廚房恐招不到人,工廠位於台北市的高嘉鴻也說:「聘人是我們很大的問題。」由於團膳工作辛苦,且薪水不高,難吸引台灣人就業。高嘉鴻坦言,需僱用外籍移工已是業界的普遍現象。「我可能切一籃30斤的青菜全身就濕了,因為(廚房)裡面沒有冷氣啊。」阿添談起過去的工作經歷,說:「我不可能讓我的孩子做這個行業,太累了。」高嘉鴻也提到,廚房環境濕熱,而且廚工從清晨五點左右就得開始備餐,比一般人的上班時間足足早了四小時。種種辛勞使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投入這個產業。 在宮保王食品有限公司,廚房人員的工時為凌晨5時至下午2時。團膳產業人力需求大,卻因工作辛勞而招工不易。 圖/廖澄妤攝更令人打退堂鼓的,是低廉且不穩定的薪資。黃嘉琳指出,有些廠商寒暑假不供餐,沒有營收便難以給薪,因此傾向以臨時工的方式聘人。這類非以正職身份受僱的廚師,領的是日薪或時薪,換算下來,每月所得甚至不及基本工資,也無法享有合理的勞健保。需要養家活口的人自然不會選擇這份職業,或僅僅將其作為轉換跑道時的過渡工作,一找到新東家就辭職,形成團膳產業缺工的惡性循環。即便要求廠商將廚師視為正職員工,給予合理的薪資與福利,「老闆可能會雙手一攤,說:『請問我的錢從哪裡來?』這個是結構性的問題。」黃嘉琳感嘆。現行體制下,團膳公司彼此競爭,生存不易,在聘僱人力時也有其苦衷。林奕華則認為,廚工的勞動權益問題值得重視,可以透過公聽會討論,供政府參考。午餐專法未解廠商困境 專家建議仿效日本做法台灣目前的營養午餐規範散落於《學校衛生法》以及行政規則,尚未有專門法源讓政府直接介入,無法改善廠商於自由經濟市場中面對的問題。不過自108年起,立委黃國書等人陸續提出《學校營養午餐法》草案(註3),16日重提《學校飲食營養促進法》草案,試圖改善營養午餐品質不均的問題。但目前法律草案以學童權益出發,規範內容仍未能解決廠商所面臨的經費與人力短缺困境。註3:但由於立法院屆期不連續審查的規定,108年的《學校營養午餐法》草案,不會繼續被審查。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13條規定:「每屆立法委員任期屆滿時,除預(決)算案及人民請願案外,尚未議決之議案,下屆不予繼續審議。」高嘉鴻與黃嘉琳不約而同認為台灣可以借鏡日本營養午餐的運作模式,日本的營養午餐多由隸屬地方政府的給食中心負責,而非民營的團膳公司。給食中心概念類似台灣的中央廚房,人力由政府直接聘雇。黃嘉琳表示,給食中心員工的薪資合理,且享有勞健保,因此比較不會面臨缺工窘境。 另外,日本能維持全國各校營養午餐品質的原因,在於政府有效介入營養午餐產業。日本早於1954年訂定《學校給食法》,法律明定由家長負擔食材費用,烹煮、運送等其他費用則由政府協助,才能解決城鄉餐食的品質落差。高嘉鴻建議,台灣應比照日本作法,「回到午餐品質,最重要的是午餐費用需要清楚。」面對結構性問題,黃嘉琳也認為,「還是要有中央政府法令的介入,(提升營養午餐品質的行動)才可能奏效。」 台灣許多學生自備碗公、便當盒盛裝營養午餐。宮保王食品有限公司執行副總高嘉鴻表示,日本政府會提供菜、飯分裝的餐具,設計精緻,營養午餐涵蓋飲食、美學教育。 圖/廖駿愷提供台灣團膳廠商成為結構性問題的代罪羔羊,在營養午餐自由競爭的市場下,他們背負罵名,種種挑戰卻難單方面克服,有待政府、立委、廠商與家長各方深度溝通。正如黃嘉琳所說:「我們每次講營養午餐不好吃,都說團膳業者是吸血鬼,但要讓他們有機會來講他們在工作上的困境。」而在這問題獲得改善之前,每日清晨他們還是一如既往走進廚房,拿起湯勺,埋首高溫、嚴峻的工作環境中,趕在中午前將熱騰騰的餐食送進學童的餐盤。
技術學院拚改名科大 盼解決招生難題
校園
第1712期
技術學院拚改名科大 盼解決招生難題
2019-11-06
【記者黃宥綺綜合報導】近年來部分技術學院因少子化面臨招生困難,盼透過改名為科技大學的方式,吸引學生就讀。據《聯合報》於10月26日報導,今年共有兩所學校申請改名科大但未通過,而過去曾因校地問題未通過的亞東技術學院,則規劃明年再次申請。據教育部統計,每年約有三間技術學院申請改名,目前全台僅剩十間技術學院。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專門委員柯今尉表示,近五年來總共有14間技術學院申請改名科大,其中有六所成功改名。柯今尉強調,技術學院申請改名科大並非升格,僅更動校名,且技術學院與科大學生皆以學士學位身分畢業,實質上兩者相同。雖學歷相同,但大眾對於技術學院仍有普遍學歷迷思。亞東學生會會長、電子工程系學生吳永清認為,學校改名為科大,對學校招生及學生未來就業有所幫助,「學生對於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的刻板印象一直存在著。」吳永清表示,校內大多數人想要拿科大的文憑,在畢業後進相關企業工作。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海洋運動休閒系學生章智翔也表認同,他坦言,科大比技術學院更具吸引力。亞東技院主任秘書郭鴻熹表示,校方因少子化面臨招生困難,校友會、董事會盼改名科大,吸引學生就讀。宏國德霖科技大學公關室主任蔡顯榮也提到,校方民國106年申請改名是基於校友的期望,他表示學校改名後,整體註冊率下降的幅度較小。依據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資料統計,德霖科大從106年,由技術學院改名為科大後,107學年註冊率提升13.11%。雖部分技術學院祭出改名科大來吸引學生就讀,但並非所有學生都買單。依據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統計,東方設計大學在105年至107學年度註冊率下降10.81%,顯示就算改為大學後,註冊率仍不如預期成長。而過去由技術學院改名為科技大學的南榮科技大學,雖在102年申請改名成功,近期卻因校務營運問題,遭教育部勒令108學年第二學期全面停辦。部分技術學院盼利用改名解決招生難題,但並非所有更名學校的招生成果皆有所提升。北海科大海洋運動休閒系學生Eggsy(化名)認為改名後校內資源差距不大,學生仍須主動爭取相關資源及協助。部分學生也認為,學校與其用改名吸引學生就讀,應更加將資源投入於教學場域,讓學生實質上得到更多幫助。&nbsp;
世新停招社發所 師生控程序不公
校園
第1695期
世新停招社發所 師生控程序不公
2019-01-03
【記者蔡明衡台北報導】世新大學2日於校務會議無預警以註冊率僅50%、少子化影響、辦學效率不佳等緣由,提出109年度停招社會發展研究所案。最終投票結果以23:9,14票之差通過提案。此舉引發社發所師生不滿,參加校務會議社發所代表夏曉鵑教授,甚至於校務會議上退席抗議,全體社發所學生更在會議後發布新聞稿,抗議學校提案程序不公,有黑箱作業疑慮。「我們完全不知情。」夏曉鵑表示,元旦連假前才在校方的校務會議議程上,看到停招案事項,於此之前校方完全沒有任何表態,也未對社發所師生說明。他進一步解釋,會議上他屢次提出停招案擱置動議,希望將此案延至日後討論。然而會議主席無以理會,校方也極力反駁他提出的擱置理由,最終他選擇退席抗議,表達不滿。此外,社發所碩士生陳崇真表示,《世新大學增設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辦法》(簡稱《調整辦法》)中第四條明確規範,「校內本校院、系、所、學位學程及招生名額之增設調整,應自下而上,由系所提出申請計畫,再經過院務會議通過後,送研究發展處辦理。」但本次停招案校方卻引用《調整辦法》中第五條,「必要時本校增設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審查委員會、校務會議及董事會,得針對全校各院、系、所、學位學程主動調整之。」當作提案依據。他質疑,校方為何不採用第四條辦法,而是以第五條辦法作為提案依據。社發所所長黃德北指出,《調整辦法》第五條中,並未加以敘述何為「必要時」,成為事件爭議點。夏曉鵑回憶,校務會議上,校方並沒有解釋引用第五條辦法原因,也沒有提出任何停辦、裁撤程序規範,僅以「會謹慎處理」含糊帶過。他更透露,許多出席會議的師生,曾被校方高階主管以電話施壓,要求在會議上表態支持校方停招決議。根據教育部法規規定,碩士班若連續三個學年度新生註冊率未達70%,得視情況調整招生總量。社發所碩士生張志綸解釋,社發所104年度註冊率為100%、105年度註冊率83.33%、106年度及107年度註冊率為50%,並無達到教育部所立的規範,就算需改動,也應先減少招生名額,而非直接停招。面對社發所師生質疑程序問題,世新校方回應,近年社發所辦學成效不佳,畢業率亦為全校碩士班最低,經評估後決議於109學年度停招社發所,程序一切正常。夏曉鵑則直言,「這場仗才剛開始。」他強調,社發所接下來將尋求校外申訴管道,抗爭到底。黃德北亦表示,未來社發所將舉行記者會,抗議學校黑箱作業。他亦期望,透過社發所停招爭議,喚醒世新師生、校友以及外界對於世新校內風氣、校方封閉、壓制環境有更多關注。 世新大學2日於校務會議無預警以註冊率僅50%、少子化影響、辦學效率不佳等緣由,提出109年度停招社會發展研究所案。 圖 /蔡明衡攝
【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1】代理教師擔起少子化的必然與不公
專題
第1678期
【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1】代理教師擔起少子化的必然與不公
焦點
2018-05-25
【專題記者陳棟、張玟榕、李昶毅、毛凱恩綜合報導/工程協力鄭緒辰、張登凱、翁愷均】「老師,你是不是也要走了?」每到學期末,蘭嶼朗島國小學生總會這樣猜測。短短的一句話,述說著孩子心裡的不捨及代理教師的高流動性。一年一聘,明年到底會在哪裡,代理教師自己也沒把握。少子化浪潮下,全台國中小班級數不斷下滑,所需教師數量也相應減少。為避免超額教師問題,待正式教師退休後,各地方政府多採「遇缺不補」策略,以聘請代理教師補足教育現場的人力缺口。然而,一年一聘的代理教師不僅工作穩定度低,同時面臨工作內容與正式教師雷同,薪資福利卻足足矮了一截的問題。 少子化問題使學生數及班級數大幅下滑,基隆市太平國小於2017年正式走入歷史,一年一聘的代理教師將因此面臨失業困境。圖/李昶毅攝少子化勢不可擋 聘任代理成主流根據教育部統計,全國公立國小新生近十年減少約10萬人,班級數下降近2500班;國中端同樣短少近10萬人,縮減約1500班。扣除101學年度適逢龍年出生的國中生入學,總人數較去年攀升外,整體呈現下降趨勢。由於班級數驟降,各級學校教師員額編制數逐年下修。這同時反映在正式教師甄選名額上,錄取人數近十年持續下探。桃園市立福豐國中前校長宋慶瑋分析,除了少子化外,年金改革也導致許多老師延後退休時間,「很多縣市近幾年乾脆不辦教師甄試,想當老師的只剩代理機會。」以基隆市為例,已連2年沒有甄聘國中正式教師,基隆市立暖暖高級中學校長甘邵文表示,因現在控管教師員額,只能招考代理教師。苗栗縣立西湖國中代理教師唐嘉聰也指出,目前改聘代理教師已成為主流,「去年學校調走一位數學正式老師,後來就是聘代理的了。」因此,不同於上述因少子化而不斷減少的數據,近年代理教師可謂逆勢上揚。教育部從96學年度開始蒐集代理教師數據,當年度公立國中小長期代理教師數共計8613人,而後到103學年度時人數創歷史新高,已一路飆升至約18000人。後兩年代理教師總數雖微幅下降,然而是因教學現場所需員額降低所致,代理教師佔公立教師總數比率仍逐年上升,105學年度已增至約10%,其中連江縣更達到近20%。數字上升的秘密 控管與超額教師代理教師制度存在已久,原為正式教師因故請長假或不在職時,由代理教師填補其留下的課務。在少子化的趨勢下,為避免教師需求量下降過快,產生超額教師問題,代理教師的雇用彈性,便成為控管教師額度的一大利器。「超額教師很棘手、很麻煩。」宋慶瑋坦言,校方在處理超額教師的立場上頗為難為,不僅需決定誰才是超額人選,後續還得負責輔導遷調或介聘到其他職位。然而鄰近學校不見得剛好有缺額,超額教師若是無法成功轉職,雖可依《教師法》第15條予以資遣,但面對高額的遣散經費,校方多數會選擇盡力輔導就業。不同於正式教師有工作權的保障,代理教師「處理」起來相對容易。唐嘉聰表示,根據學區內的國小學童數統計,西湖國中後年可能就得面對減班命運。依照教育部員額編制準則,國中班級數每減少1班,教師員額數就會減少2人,「減班一定是先砍代理老師,不可能動到正式教師。」他補充,因代理教師是一年一聘,如果學校不開缺就只好離開,「沒有辦法,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遊戲規則。」快速變動的大環境 不穩定的代理身分「有家長直接跑來校長室叫我留人,但沒缺額真的沒辦法啊!」宋慶瑋舉例,曾有位代理教師非常優秀,擔任班導師很得學生與家長的喜愛,然而第三年時,因為缺額減少,再不得已還是無法續聘,接手的正式教師反倒表現得沒有如此出色。「為了爭取續聘的機會,代理教師常常表現的比正式教師認真。」宋慶瑋感嘆,遇到這種情況,能做的只剩代理教師到他校應徵時,幫忙美言幾句。「待久當然會有感情,但時間到了就是該離開的時候。」唐嘉聰表示,當初因緣際會來到苗栗教書,即使因減班得要離開也是種緣分,能留在同一間學校這麼多年已經算是幸運,「有的代理老師很辛苦,一年換一個學校,像浮萍沒有根。」國中國文代理教師「小君」(化名)曾陸續任教於北部三縣市四所學校,其中一間學校甚至只待了一學期。跟老師一起離開的 是孩子的信任當被問及高流動率的師資是否會對學生造成影響時,每位受訪者的回答都是「會啊」,斬釘截鐵,毫無疑問。宋慶瑋說:「國中小學童處於心智發展階段,老師的角色非常重要。」苗栗縣立外埔國小校長紀介五解釋,孩子在學習上需要建立穩定的師生關係,而信任是很重要的前提,若剛建立完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老師又馬上面臨變動,對於學生會有很明顯的影響。唐嘉聰也認為,國中小的學生都需要老師的引導,當學生好不容易有個互動良好、可以依賴的老師,結果開學發現他就不見了,新的老師從頭再來,並不一定會產生好的互動。曾任教於朗島國小的代理教師張恒睿指出,這所位於蘭嶼的學校老師流動率高,學生總會猜測哪位老師是不是將要離開,對於老師的信任感也會降低。「最後確定要離開,我選擇好好跟他們說再見。」張恒睿表示,蘭嶼的孩子知道老師要走以後,就不太會鑽牛角尖。但真的要離開時,他的心裡也曾動搖,思考接手的會是怎樣的老師。離開蘭嶼後,張恒睿仍與學生保持聯絡,向他們分享好的學習資源,「想做好自己當老師的責任,但現況代理教師就是來來去去,也沒辦法。」延伸閱讀:【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2】代理教師陷重重困境 燃燒熱忱何以為繼【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3】提升代理教師待遇 保障學生受教權&nbsp;&nbsp;
【專欄】離島資源劣勢 馬祖角力培育在地人才
體育
第1671期
【專欄】離島資源劣勢 馬祖角力培育在地人才
2017-12-27
【記者梁嘉容綜合報導】在台灣角力界中有群頂尖選手,家鄉位在國土最北端;他們是來自馬祖的「連江縣角力代表隊」。連江縣角力隊歷經教練斷層、重組後,培養許多優秀選手,至今屢屢在國內外大小賽事斬獲佳績。現任連江縣角力代表隊教練的周治維表示,角力隊在過去曾經歷低潮。當時連江縣代表隊教練多來自台灣本島,後因人生規畫陸續離開馬祖,導致隊上出現嚴重教練斷層。而後在民國95年靠著林信宏教練深耕在地,以嚴格訓練,漸漸將角力隊帶出成績,直至97、98年角力隊陣容發展轉趨穩定,也讓「連江縣角力代表隊」這塊金字招牌躍向本島。現今許多優異選手像是劉詩書、劉詩文也在畢業後,回鄉擔任教練持續傳承角力運動。 馬祖角力好手王明亮(圖左)7月甫在亞洲青年角力賽奪得自由式銅牌,他認為,家鄉角力隊是個避風港,給他像家庭一樣的溫暖。圖╱王明亮提供目前活躍角力界的大專選手,有不少都來自馬祖角力隊。7月甫獲「2017亞洲青年角力錦標賽」自由式銅牌、現就讀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技擊運動學系的王明亮就是其中之一。對於家鄉角力發展困境,王明亮認為的確有衝擊,「但從好的方面來說,教練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及心力去教導學生,有時人多的時候教練就沒辦法兼顧那麼多人」。另一位同樣來自馬祖角力隊、目前就讀台體大技擊系的張程越則提到,角力是連江縣政府傾全縣之力發展的運動項目,不管自家大學生選手代表學校或家鄉出賽,縣政府總會提供充沛資源,給予最強大的後盾。他也希望畢業後,能有機會回到母隊效力,將「連江縣角力代表隊」精神傳承下去。但周治維提到,目前角力隊發展困境主要來自少子化現象,造成入隊人數減少。加上角力原屬技擊類運動,長時間練習因疲乏中斷的選手也不在少數。對此,周治維希望能先透過「玩」的方式,引導學生入門,待培養對角力的興趣後,再逐步加入訓練。
兒童醫療人才斷層 未來重症恐須至國外求醫
生活
專題
第1651期
兒童醫療人才斷層 未來重症恐須至國外求醫
焦點
2017-05-05
【專題記者張寬逸、張碩、楊進傑、鄭雅方、黃慧文綜合報導】你知道未來有特殊疾病的孩子可能面臨在台灣難以治療的險境嗎?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的調查指出,民國103年全台兒科醫師共有3273人,但近6成為基層兒科診所醫師,醫院兒科人數僅佔4成,24小時兒科急診醫師嚴重不足。目前全台兒科資源充裕地區僅剩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其餘約一半縣市皆缺乏兒科資源。除了少子化造成病人減少,在兒科的訓練及工作時數長,醫療糾紛多和健保給付低的多重壓力下,幾乎沒有年輕醫生願意加入行列。醫生平均年齡增加,新進人數逐漸減少,未來台灣的兒童醫療品質勢必下降。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璟隆醫師指出,政府若不重視現在的醫師訓練,台灣兒童未來很可能需要到國外治療特殊疾病。少子化的社會下,國家應該要開始思考台灣的兒童醫療該如何突破困境。診所收益優渥 醫院兒科醫師拉警報 近年來少子化衝擊造成台灣人口結構越來越趨向倒三角型。兒科病人數減少,兒童醫療市場縮小,醫院分配給兒科的資源自然下降。另外,少子化的問題讓家長對孩子更加溺愛,導致醫療糾紛增加,即使全民健保有分配額外的加成給付【1】給醫護人員,卻仍然無法吸引年輕醫師投身兒科界,未來等到老一輩醫師逐漸退休,兒科醫師也將愈來愈少,形成惡性循環。「對醫院經營者而言,兒科就是『虧本』科,賺的錢少,卻需要很多人力資源。」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醫務部主任邱南昌無奈表示,能夠堅持在兒科的醫療人員需要一點使命感,「儘管我們希望多一點兒童醫院,但兒童醫院虧本更多,需要政府的補助,否則如果繼續經營下去也不知道能撐多久。」「從花蓮到台東長達200公里,兒童的心臟次專科醫師卻只有一到兩位。」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董事長吳春福表示。他指出,兒科醫師最為匱乏的就在於急重症和次專科(例如兒童血液腫瘤、兒童心臟等等)。除了缺少次專科醫師,全台現在僅有四間兒童醫院,分別為台大醫院、台北馬偕醫院、中國醫大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吳春福董事長表示,大都市有比較充裕的醫療資源雖然合理,但相反地造成了偏鄉地區兒童醫療資源匱乏,在兒童次專科醫師本身就缺乏的情況下,能夠分配到偏遠地區的醫師只會更少。三軍總醫院副院長俞志誠醫師指出,多數兒科醫生會選擇自行開業,「一般兒科醫生在醫院月薪大概15萬,但自己開業的一個月就可以賺到三、四十萬。」俞醫師坦言,很多醫生喜歡責任小、負擔小、待遇差不多的工作環境,但醫院的環境都剛好相反。 醫院工作繁忙,住院兒科醫生需負擔的責任也相對沈重,許多人選擇自行開業。 製圖╱黃慧文小兒科醫師減少,不僅會引起工作過勞,醫療品質也會下滑。任職於台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執行長呂立醫師指出,台灣平均一位小兒科醫師要照顧近4000名兒童,工作量大可想而知。過勞造成的壓力過大,除了會讓手術的風險增加,更可能引發兒科醫師的出走潮;對病人來說,也會拉長等待手術的時間,進而影響醫療品質。長久下來將造成醫師人數、訓練質量都不足,醫療水準下降等問題,病人有可能面臨要到國外求醫的窘境。在多重且複雜的兒童醫療困境下,影響最深的,就是需要大量住院資源的急重症病童。兒童需要的醫療 不是大人的縮小版沈淯瑱小姐的兒子冠伯因為闌尾炎發現得晚,導致發現時已經進一步產生腹膜炎。她表示,家醫診斷說明是腸胃型感冒,但沒想到兒子冠伯的食慾越來越差,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病情的嚴重。邱南昌醫師表示,家長將感冒的孩童帶去「非兒科」的科別治療,並不是最適當的選擇,需要讓受過兒科醫療訓練的醫師處置較安全。在兒童患者身上,小小的感冒,卻有可能是其他併發症的前兆。兒童用藥劑量和成人不能以體型衡量,邱醫師表示,若在孩子身上使用成人的用藥量可能會導致藥物的副作用增強。「治療的用藥和劑量都不一樣。」他舉例孩子因細菌感染要開抗生素時,不能因為他的體重較輕,就直接用成人的藥量換算,因為兒童的生理和成人不同,很多藥物不一定適用。吳春福董事長表示,兒童處在快速發育階段,體型、器官尺寸在相同年齡層中差異也大,導致在醫療器具或耗材上規格不一。以嬰幼童心臟手術來說,手術用的醫療器具就要分成多達18種不同尺寸,然而成人卻只要兩種。兒童器官微小造成手術難度提高,和成人手術的時間相比,會多出至少兩到三倍。兒童醫療和成人醫療相比,不僅有器材和身體機制的差異,心理方面也不一樣,兒童的心理需要特別照顧。而台灣除了醫療資源不足以外,兼顧兒童心理的友善醫療也不足。兒童容易情緒不穩、疼痛忍受度低,也不像成人具有自主表達的能力,所以在情緒安撫、引導治療上就要多花上許多時間和人力。「孩子治療時,我們會利用玩具或是送貼紙的方式來轉移他的注意力。」任職於歷新醫院的兒科專科護理師宋明珠表示。邱南昌指出,兒童在生理上是個未成熟的個體,身體狀況和成人有很大的落差,因此兒童醫療牽涉到的是孩子的發育;就心理層面而言,兒童醫療的目的應是減輕孩子內心的負擔。 醫院為了減輕兒童住院壓力,會在院內設置卡通圖案的壁畫。 圖╱張寬逸攝推廣兒童友善醫療 讓孩子不再畏懼治療許多家長常常對孩子說:「不乖,就帶你去打針。」希望藉此讓孩子聽話,卻沒顧慮到自己的孩子心中,已經產生了對醫院的恐懼,害怕接受醫生的治療。「兒童友善醫療」觀念是目前國內醫療環境中最缺乏的。「兒童友善醫療是一種輔助,讓孩童能更配合治療。」邱南昌醫師說道。兒童友善醫療的概念,是從生病兒童的心理出發,透過硬體設備以及治療方式的改變,讓醫院不再是既有的冰冷、可怕的印象,讓兒童把醫院視為生活的一部分。邱醫師表示,在兒科樓層的環境做許多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設置,像是壁畫、遊戲室、甚至會在醫護人員的衣服也會做添加圖案,以分散、減少孩子的緊張感。另外,根據孩童的需要,牆壁扶手的高度、桌子的高度、廁所使用的馬桶也會為了孩子特別設計,以符合他們需求。身為重症病童媽媽,沈淯瑱表示,兒童友善醫療概念對於家長的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幫助。「看到小孩子哭鬧,或是身體有狀況的時候,爸媽心裡也是很擔心。」她說道,表示兒童友善醫療也能夠使家長放心,將孩子交給醫生做最適當的治療。 馬偕兒童醫院在病房特別設置智慧型裝置,讓孩子能夠閱讀、看電視和聽音樂。 圖╱張寬逸攝兒童友善醫療概念除了有專門為孩子設計的硬體設施、較親近孩童的治療方式,兒童醫療輔助師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吳春福表示,一名專業的兒童醫療輔助師除了需要具備基本的兒童心理學、對醫療行為也要有足夠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本身對孩童的喜愛和溝通能力。但兒童醫療輔助師的門檻高,國內缺乏相關課程訓練,必須到國外修課通過認證才得以取得證照,導致台灣培育上的困難,十年之間只產生三位兒童醫療輔助師。儘管台灣在這方面的人才訓練緩慢,吳春福認為醫師的「觀念」還是最主要的因素,「只要醫生能夠站在病童的角度出發,友善行為就已經走出大半。」他也提到,北歐國家和美國的兒童醫療發展都非常值得台灣學習。吳春福表示,兒童沒有投票權,又不善表達,在社會上屬於「弱勢族群」,因此兒童在醫療環境上的保障相當重要。他強調,讓兒童進到醫院,不應該是進到一個令他們害怕的環境、強制性地進行醫療行為,而是給他們一個能夠安心的空間,多一些溝通,讓他們相信醫生。 兒童醫院會舉辦活動,請表演者到院內與病童互動,活躍病房氣氛。 圖╱翻攝自馬偕兒童醫院守護未來主人翁 保障孩子醫療權利面對兒童醫療經費和人才短缺的困境,邱南昌醫師認為,台灣需要重視少子化問題,對兒童醫療而言,經濟上的支持非常重要。在台灣,願意長時間捐助兒童醫療的企業非常少,但是在美國,即使兒童醫院同樣和台灣面臨虧本的問題,但它們能夠得到許多企業的捐助。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璟隆醫師表示,國外的企業懂得回饋社會,雖然目前台灣還沒有這種風氣,但假以時日,台灣企業也許就會漸漸跟進。然而兒童醫療除了少子化所帶來的影響,健保制度的不足也是很大的問題。健保制度雖然對兒童醫療有加成給付,但對醫療院所的補助依然不足。邱南昌醫師指出,兒童醫療的成本較貼近實際人力面,但目前的健保制度給付醫療人員的費用相當低,計算上也不會考慮時間成本。黃璟隆醫師也認為,政府應該免除兒童的「健保部分負擔」費用。「政府要鼓勵年輕人生小孩,就要拿出誠意,幫家長分擔這些費用是一種方法。」他也提出「配合款」的方式,讓政府提供部分經費,協同醫院資金,改善兒科環境,補足經費不足的困境。「政府要把訓練醫師當成責任,人才流失的結果,會造成兒童急重症只能到國外求診的情況。」吳春福董事長表示,透過成立兒童醫療基金會,除了倡導兒醫議題外,還提供補助,以幫助重症病童。並推廣硬體、軟體方面的改變,如兒童醫院的空間改造;到各大病房替病童進行藝術治療,以及培養取得國外證照的兒童醫療輔導師,回台灣做友善輔導等。另外更設立玵了「兒童醫療貢獻獎」,給予優良的兒科醫師鼓勵與肯定,繼續為兒童醫療的環境努力。「蹲下來,站在兒童的高度來看『醫療』這件事。」吳春福董事長語重心長地說,兒童醫療要完善,唯有大家的重視與支持,才有長遠的未來。附註:【1】加成給付:實稱「護病比加成」。護病比表示平均每個護理人員照顧病人的數量,護病比越高,表示每位護理人員需照顧病人越多,也會造成病人死亡率的上昇。台灣在 2015年醫院評鑑的基準是全日平均護病比為 1:9(醫學中心)、1:12(區域醫院)及 1:15(地區醫院)。而美國為 1:6;日本為 1:7(醫學中心)。根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調查,健保給付住院護理費每日 492元到 613元,約為護理人力實際成本的二分之一。&nbsp;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