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藝術季融香山特色 居民攜藝術家活絡農村
影音
第1796期
藝術季融香山特色 居民攜藝術家活絡農村
2024-10-18
【記者蔣若暄、何依庭採訪報導】孢子蒝設計工作室於12至27日在新竹市香山區舉辦《野山之隅:香山農村藝術創作季》。工作室邀請當地居民和藝術家參與三個共創計畫,連結海山、茄苳和中隘社區的特色與空間,舉辦一日走讀小旅行,希望讓更多人走入香山。 孢子蒝設計工作室主理人楊珊(化名)解釋:「藝術的能量注入,可以讓本來像止水一般的環境注入新的活水。」民眾會特意為了藝術季前來香山,在地的居民也透過藝術創作,將自己的想法或對藝術的詮釋展現出來。 走讀第一站來到海山社區,活動中心的牆上展示著攝影師王阿福(化名)的系列作品《芒種計畫》,照片呈現出海山社區的景象,紀錄當地長者的日常生活。「我希望長輩現在或是將來再回頭來看這些作品,會覺得說有來社區這裡跟大家一起生活很有意義。」他補充道。 工作室安排民眾體驗海山特色活動「長輩為你沖咖啡」,品嘗由居民親自沖泡的咖啡。為了維持長輩的身體健康,社區開設課程讓長者學習手沖咖啡。此外,社區也將咖啡粉外銷,希望藉此創造就業機會吸引青年回流。海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鏡涼表示:「老人和年輕人一定要結合,不要讓年輕人覺得來社區很可怕。我們長輩也因為課程的關係,非常了解現在年輕人的社會。」 印有植物紋路的藍染布料是由中隘社區居民與當地藝術工作室共同創作的作品〈堤畔踩青〉,中隘社區總幹事劉秋玉說明希望將當地植物與藝術結合,「長輩平常都忙於農務,這種花草對他們來講都覺得很頭痛。」因此,他們以社區常見的花草葉片進行移印,融合自然資源與傳統藍染工藝。劉秋玉分享藝術共創的目的,「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讓他們覺得原來身邊的這些雜草也可以變成藝術品。」 在社區居民的帶領下,民眾接著走入茄苳社區古厝。茄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一郎談到農村與藝術的結合,「因為藝術季的導入,讓我們覺得藝術在農村也可以創造出想像的空間。」作品《回茄》使用家中的板凳與廢木,讓社區居民發揮創意,希望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感受到回「茄」的溫暖。陳一郎說:「我們有孢子蒝這個年輕的團隊回到鄉裡面,他們也是在地的新竹人,願意伸出手來協力社區發展。」。 藝術季透過導覽活動,吸引青年回鄉,也讓更多人認識香山這塊純樸的「烏托邦」。
新意茶韻並重 調茶賽創手搖飲新風味
生活
第1717期
新意茶韻並重 調茶賽創手搖飲新風味
2019-12-11
【記者方小瑀台北報導】陣陣濃郁茶香縈繞賽場,選手將基底茶和副材料倒入「雪克杯(Shaker)」中大力搖晃,使茶味均勻混合。由台灣飲料調製協會主辦的「2019我是調茶師技能大賽」於7日在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首度舉行。比賽吸引各大專院校學生及飲料業者、調飲愛好者互相切磋與觀摩,藉此促進台灣手搖茶飲發展。 「2019我是調茶師技能大賽」參賽選手須具備臨場反應能力,在現場現有的物料中取材,為調飲作品增添風味。 圖/方小瑀攝比賽分為三階段,分別以紅茶或綠茶、水果茶及奶茶為評比項目。由評審隨機抽籤,參賽選手須臨場反應,運用不同物料及配方調製具個人特色的茶飲。待哨聲一響,參賽者紛紛將基本茶湯及其他材料倒入特殊銀製量杯(Jigger),仔細斟酌各物料用量,再將其與適量冰塊盛入雪克杯中並扣緊杯緣。「喀隆、喀隆」,伴隨響亮的冰塊撞擊聲,選手將茶飲內容物充分混合並降溫,每位調茶師搖杯的姿勢與速度皆不同,認真神情卻表露無遺。參賽者俐落地製作數杯茶飲後,便舉手示意評審上前評分。 「2019我是調茶師技能大賽」的評審老師正如火如荼地討論選手的調飲作品,以茶飲的口感、辨識度和衛生等條件為評比標準。 圖/方小瑀攝黎明技術學院觀光休閒系學生張紓瑜打敗業界調飲師,榮獲比賽冠軍。他分享第一階段作品〈細水長流〉創作理念:為了讓味道長存口中,他選擇混合氣味特殊的原料,如咖啡液、黑糖薑母茶、葡萄柚和肉桂粉等。對於拿下本次冠軍,他驚喜表示本以為贏不了專業調茶師,「沒想到竟然是我!」他謙虛地解釋自己在調飲方面仍有許多須突破的空間,將持續精進。 黎明技術學院觀光休閒系學生張紓瑜將過濾後的茶飲緩慢傾倒至杯中,動作流暢穩健。 圖/方小瑀攝以作品〈海洋之心〉榮獲佳作的北海科大餐飲管理系學生廖紫彤從小在親戚經營的餐廳接觸調茶,調飲經驗已十餘年。他提到作品以布袋戲角色為靈感,為營造出縷縷迷煙的神祕感並增添蔚藍海洋意象,故將藍柑橘糖漿、糖果混入基底茶綠茶中,再加入棉花糖和鮮奶油,製造天藍色和湖水綠分層的效果。他坦言,自己參加比賽容易感到慌張,「藉這次比賽多賺點經驗,以後才比較不會緊張。」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學生廖紫彤完成調飲作品,向各評委說明飲品中添加物及創作理念。 圖/方小瑀攝「台灣的學生不容小覷!」評審、台灣飲料調製協會理事長李月琴讚許對調飲有熱忱的學生。但他也提醒,調茶師首重茶湯的茶感,「學生對自己要求太高了!把配方弄得很複雜。」他解釋,在茶飲中加入豐富物料並非壞事,適度可凸顯茶底韻味,過量反倒無法襯托茶湯品質。台灣飲料調製協會秘書長陳忠良則提到,許多聞名國際的茶飲都以台灣為發源地,卻主要由中國發揚,「希望能多舉辦比賽讓有熱忱學生在調飲業深植,發揚台灣本土風格。」
無電咖啡賽 選手冲出個人風味
生活
第1715期
無電咖啡賽 選手冲出個人風味
2019-11-27
【記者楊家威桃園報導】如同穿衣風格因人而異,手沖咖啡亦是如此,不同的咖啡師、器具、水溫都能改變一杯手沖咖啡的味道。「2019不插電精品咖啡競賽」23、24日於桃園農創市集登場,競賽以「乾淨的中焙」為主題,期望選手能沖出一杯酸苦適宜、香氣四溢的咖啡。比賽吸引24名咖啡界新血與好手參與,爭奪冠軍殊榮。 手沖咖啡師小心翼翼把溫度適中的水倒入漏斗,在限時內沖煮出一杯中度烘焙黑咖啡。 圖/楊家威攝隨著按下計時器發出的聲響,咖啡師拿起沖煮器具,要在限時六分鐘內製作出一杯手沖咖啡。他們雙手高速攪拌磨豆器以磨取咖啡粉,將之小心翼翼倒進漏斗,再加入已調控好溫度的水。咖啡慢慢滴進咖啡壺,一杯手沖咖啡隨即誕生。過程看似簡單,但如何使用相同咖啡豆沖出與眾不同的咖啡,相當考驗咖啡師的經驗和技藝。每個細節把控得宜,才能完成一杯味道純粹的中度烘焙黑咖啡。 競賽參與人、亞軍選手白承浩在時限內完成咖啡的製作,最後以攪拌器輕拌咖啡,再倒入供評審品嚐的容器之中。 圖/楊家威攝「(我)想挑戰一下跟業界的比賽。」來自馬來西亞、健行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三年級的司徒駿賢本想透過比賽與業界人士切磋咖啡技藝,卻因公車誤點遲抵會場而錯失參賽資格。值得慶幸的是,主辦單位在中場休息時間特以表演賽形式讓司徒駿賢一展手藝,與另一名選手進行比拼。司徒駿賢最終以4:3的成績獲勝,只可惜未能繼續參賽。他認為,手沖咖啡主要依據咖啡師想法製作,並無好壞之分。這次競賽讓他學習到業界人士的沖煮方式,給予他繼續在咖啡領域鑽研的養份。 評審在仔細品味作品過後,於台上指出他們認為最「乾淨」的咖啡。 圖/楊家威攝手沖咖啡技巧千變萬化,舉凡手法、水溫、沖煮時間皆能影響其風味。銘傳大學桃園校區咖啡社社長紀博倫表示,雖然大學生常飲用咖啡,自行沖煮的人數卻不多。因手沖咖啡價格較高,且技術門檻不低,僅少數人對此飲品有深入認識。他進一步提及,社團可以通過課程、義賣等方式推廣咖啡,讓學生從原料、作法等基礎上學習手沖咖啡知識。 銘傳大學咖啡社的同學在活動現場擺攤及協辦比賽,同時在現場練習手沖咖啡,供參與的民眾試喝。 圖/楊家威攝「能夠沒有負擔地(把咖啡)喝完,那就是一杯好咖啡。」競賽評審長何崇華指出,手沖咖啡僅為沖煮方法,實際須推廣的是精品咖啡。目前市面上多是商業咖啡,精品咖啡仍屬小眾產品。文化推廣要有成效,需要依從一定規範。他說明,許多人常忽略咖啡的基本沖泡法則,僅憑個人經驗製作,此做法對推廣精品咖啡幫助不大。「要推廣精品咖啡這個事情,它一定是依從最大的協會制定出的規則。」他亦提到,除非政府跟企業大力推廣,否則精品咖啡仍難以成為主流。
沖泡好手齊聚 愛樂壓咖啡賽盼推手沖文化
生活
第1710期
沖泡好手齊聚 愛樂壓咖啡賽盼推手沖文化
2019-10-23
【記者方小瑀台北報導】「咖啡是一種生活態度。」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於19日、20日舉辦「2019台灣愛樂壓大賽」,現場集結124位咖啡沖泡好手大展長才,以精心研磨的咖啡豆搭配特殊的「愛樂壓」沖泡器具,調製出香氣四溢的咖啡。其中亦有大專院校的參賽者以及不少大學的咖啡社成員到場擔任志工,協助比賽運作。 台灣愛樂壓大賽吸引不少民眾前來觀賽,其中不乏參賽者的親友團,亦有許多對咖啡有熱忱的人到場觀摩不同的沖煮技術。 圖/方小瑀攝「愛樂壓」是一種咖啡烹煮的器具,將壓筒內的咖啡粉與熱水攪拌後擠壓便能製作出咖啡,因沖煮方便、使用方式平易近人所以近年來備受關注。愛樂壓大賽至今已舉辦五年,獲得冠軍的選手能夠代表台灣到世界殿堂為國爭光。今年的競賽制度為三人一組,在八分鐘之內完成沖泡,由評審品嘗後投票選出最好喝的咖啡即晉級。參賽者必須使用大會規定的咖啡豆進行比賽,至於如何研磨、沖煮則倚賴選手自己的一套方法。 三位評審委員在細細品嘗選手們沖煮的咖啡後,倒數三秒一同指向自己最喜歡的咖啡,票數最高者則晉級。 圖/方小瑀攝比賽進行中,選手紛紛拿出自己獨門的祕訣參賽,競相追逐晉級的機會,面對緊迫的時間及觀眾們直視的壓力,他們必須穩住身心並全神貫注。晉級選手、南台科技大學學生黃冠諭提到,舉凡研磨的程度、溫度的選擇和沖煮的方法,都會影響咖啡風味(酸、香、甜、苦、澀),有些人可以「壓」得很簡單,有些人則可以利用不同的擠壓角度及速度,加入花俏多變的技巧。 晉級選手南台科技大學學生黃冠諭正壓下推桿,讓沖煮的咖啡緩慢地過濾,流出萃取的咖啡液。 圖/方小瑀攝他也分享自己準備比賽的經驗,「我課餘時間都窩在宿舍泡咖啡,每天沖七八把(註),沉浸在調配的樂趣之中。」針對準備比賽的過程,選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學生許雯雅也直率地說:「豆子都喝到膩了!」他坦言,自己在比賽前為調配出最好喝的咖啡配方,不斷品嘗大會指定的賽豆。註:一把咖啡指按壓愛樂壓器具的推桿到底一次。 選手將加熱後的水從手沖壺倒到愛樂壓容器中,與研磨後的咖啡粉融合,準備開始「壓」的步驟。 圖/方小瑀攝除了上場比賽的選手外,現場也有來自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與東海大學等校咖啡社的學生協助比賽運作,他們一手包辦補給材料、協助選手與沖洗器材等工作。擔任志工的國立政治大學咖啡社社長姜文婷提到,他透過這次從旁協助選手的經驗,觀摩到許多獨特的沖泡方法。他也表示,舉辦咖啡大賽能集結來自各地愛咖啡的人,並讓前來觀賽的民眾更認識咖啡。 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與東海大學等校的學生擔任比賽志工,正專心聆聽工作人員講解工作內容。 圖/方小瑀攝「雖然市場比較小,但台灣的咖啡真的沒比其他國家差。」許雯雅提到先前去其他國家品嘗當地咖啡的經驗,強調台灣因為喝咖啡的人口越來越多,所以咖啡產業的可塑性很高。他也希望能多舉辦咖啡活動,向人們提倡自己手沖咖啡的生活型態。比賽主辦人趙致忠對於台灣咖啡產業的發展也提出見解,他認為咖啡愛好者可以藉由參與這種交流活動,得到更多資源和知識,讓台灣的咖啡產業更進一步,「大家多少付出一些便能讓這個產業共存共榮。」
沖咖啡不插電 水溫調控大考驗
生活
第1691期
沖咖啡不插電 水溫調控大考驗
2018-12-05
【記者莊珺茹台中報導】左手扶著右手手腕,選手以穩定的速率將熱水緩緩注入濾杯中,專注的眼神絲毫看不出緊張之情。「2018TISCA全國首屆不插電沖煮大賽」由台灣國際咖啡交流協會(以下簡稱咖啡協會)所舉辦,於1日在台中行政院聯合辦事處禮堂登場。將熱水倒在磨好的咖啡粉上,經由濾紙和濾杯萃取出咖啡,選手靜靜等待手沖咖啡的萃取。「不插電手沖咖啡」指,選手除了加熱水與磨豆機,其餘器材皆不使用電的咖啡沖煮方式,是十分講究經驗與手法的沖煮方式。競賽規則的特殊不僅吸引咖啡業界好手參與,也有許多學生報名參加。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宜蘭校區健康餐旅科學生楊宛倢認為,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便是熱水溫度的調控。咖啡豆會因烘焙程度的差異,需使用不同溫度的熱水沖泡。楊宛倢提到,大會指定的肯亞咖啡豆沖出來容易有澀味,因此必須練習掌握沖煮溫度,以去掉咖啡澀味。 選手調整好需要的熱水溫度後,用手沖壺在濾杯中注入熱水,開始沖煮競賽的咖啡。 圖/莊珺茹攝決賽規定選手必須在有限時間內沖煮出兩杯咖啡,一杯選用肯亞豆,另一杯則自行選擇,並加上咖啡風味資訊的解說。本次比賽競爭激烈,32名參賽選手中,僅有六位能晉級決賽。耕莘專校健康餐旅科學生林詩雅打敗多名咖啡師,意外地挺進決賽,獲得冠軍。他在決賽中說到,自選豆是來自衣索比亞的耶珈雪啡果丁丁,入口時帶有茉莉花香,與肯亞豆不同,「較不容易沖出澀味。」 耕莘專校學生林詩雅在比賽中,以左手輔助右手,穩定手沖壺沖熱水的速率與水量。 圖/莊珺茹攝透過不插電沖煮咖啡大賽,協會希望讓咖啡愛好者能夠擁有交流的機會。咖啡協會理事長翁茂鐘指出,過去沖煮咖啡比賽大多規定使用固定沖煮咖啡機,不插電促使選手以傳統手沖黑咖啡的方式進行。用隨手可得的器具完成手沖咖啡,「在這樣簡單的器具下,怎麼樣煮出一杯好的咖啡是關鍵。」透過比賽,理事長希望任何人都能在家沖煮出一杯自己的咖啡。 選手選擇使用韓國可調式濾杯,能調整咖啡過濾的孔數,調整咖啡萃取的流速。 圖/莊珺茹攝
咖啡「不悶蒸」增香氣 王章翰消苦味奪冠
生活
第1601期
咖啡「不悶蒸」增香氣 王章翰消苦味奪冠
2015-06-11
第三屆 TISCA全國學生手沖咖啡競賽,由中央大學咖啡研究社王章翰奪冠 。圖/陳雅文攝【記者盧俐妤新竹報導】選手優雅地搖晃手沖壺,將熱水沖入剛磨好的咖啡粉,會場飄散一股濃濃咖啡香。「台灣國際交流咖啡協會」5日於中華大學舉辦「2015年第三屆 TISCA全國學生手沖咖啡競賽」,選手使用主辦方指定的豆子與器材,沖煮出最能呈現豆子風味的熱咖啡,最終由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學生王章翰奪下大專組冠軍。「倒數30秒!」選手拿起手沖壺,不疾不徐地沿著杯口畫圈沖煮咖啡粉,並以架在杯緣的金屬濾網濾掉咖啡渣,完成一杯濃純的咖啡。選手端著作品到評審席,神情專注地介紹手沖技巧與希望呈現的口味。接著,評審進行「杯測」,將鼻子湊近咖啡感受其香氣,再用小湯匙輕盛咖啡。評審將湯匙靠在牙齒前方,並發出「嗽」的一聲,用力吸入咖啡,讓液體迅速滑落口中。此動作能刺激神經末梢,以準確判斷出咖啡風味。此次競賽用豆產自瓜地馬拉的莊園,其油質較豐富。王章翰採低溫沖煮,成功消除豆子後段的焦苦味,榮獲冠軍。他說:「一杯咖啡的好壞,在於能否精準呈現咖啡豆該有的風味。」他認為,咖啡師要先了解豆子品種才能修正技巧。如這次的咖啡,他希望喝起來圓潤,尾韻能帶點苦甜巧克力味,冷掉時則有龍眼乾味道。因此,他採取不斷注水的「不悶蒸」作法加強咖啡豆本身的甜味,讓香氣更明顯。而此次大會提供的器材中,金屬濾網導致不少選手的咖啡底部細粉多。季軍、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學生潘凝漪解釋,一般濾紙服貼在杯緣,注水時咖啡粉會往外沖;相反的,金屬濾網較不服貼,沖煮時細粉會往下,雜質較多。她笑說:「咖啡變得很像綠豆沙牛奶,渣渣很多。」因此,她在練習時盡量畫大圈,將咖啡粉沖到邊緣。亞軍、嘉義大學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學生鄧智宇注水時手勢擺動幅度較大。他解釋,為了不讓咖啡粉沖泡過久產生苦味,同時能達到比賽規定容量,他在後段加快沖煮速度以增加注水量。但評審仍認為咖啡滴定時間太長,導致冷卻後的咖啡跑出苦味,建議他再嘗試其他方式消除尾端的苦澀。大會理事曾寧春表示,競賽除了讓選手間彼此交流,同時也能夠精進手沖技巧,學習在時間壓力下用現有素材端出一杯口感滑順的咖啡。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