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風格描繪動物習性ㅤ《Miceseek》建構奇幻寓言
【記者熊子萱台北報導】「有一則寓言流傳,若是在晚上剪指甲,老鼠會吃掉指甲並變成你的樣貌。」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生謝雨彤以此寓言為開端,創作影像作品《Miceseek》,於20日在政大傳播學院劇場首映,並在第十一屆影視編導實務成果影展《前奏 Take 0》播出,以衝擊性的視覺美學,帶觀眾進入寓言世界觀。 《Miceseek》以老鼠作為守舊表徵,因為牠常被聯想到偷東西及藏匿於窩中的形象,象徵對事物的執著與留戀。與此相對,鯊魚則代表求新,「鯊魚是一個停止前進就會死掉的動物,因為牠必須不斷往前游才能讓水進到鰓裡面。」謝雨彤認為,陸上動物跟水中動物的組合充滿趣味性,觀眾無法想像兩個不同維度的生物同時出現在畫面中,讓兩者的相遇和衝突畫面更有衝擊力。 影展策展人許維心認為,偏向寓言故事的《Miceseek》在影展中獨樹一幟,「以風格來說,這部片最為強烈,把動物性回歸到人身上的呈現方式蠻有趣的。」謝雨彤認為,增加動物性能讓觀眾更直觀的接受劇情,「如果用動物來呈現,會讓整部片的設定離現實更遠。」他指出,這樣的手法讓觀眾即使無法理解劇情,也不影響觀看。而謝雨彤在上一支作品《呱》中,也是以兩隻青蛙為主角,動物性已然成為他的創作風格。 在服化設計上,老鼠的服裝選用顏色不同的毛堆疊出皮草,讓層次看起來更加豐富;打鬥武器則是傳統編織網子,表現老鼠想抓住和守護看到的事物。鯊魚的服裝則使用會反光的PU材質,並加入背鰭和魚尾,搭配充氣流星鎚和小電腦,打造前衛、未來科技感的風格。觀眾蔡季妍說:「對這部片最印象深刻的是完成度很高,包含服化、美術陳設都很成熟,讓人覺得不像學生製片。」 除了動物性和強烈的視覺性,謝雨彤在片中使用兩段動畫,幫影像的敘事結構分章節。第一段是中國風的精緻動畫,建立出寓言故事的背景和老鼠的角色特性;第二段則是類似蠟筆筆觸的手繪動畫,描繪出鯊魚過往的挫折和心態轉變,讓他的人物設定更飽和。「我想以視覺衝擊呈現這部片,讓觀看的人可以完全專注在裡面。」謝雨彤在《Miceseek》中,用手繪動畫、字卡和章節標示等視覺表現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我最喜歡的是《Miceseek》的視覺呈現非常豐富,很容易讓人進入到這支片的世界觀。」觀眾包依依說。謝雨彤用自己的風格打造《Miceseek》,「我沒有特別想要傳達什麼,或是讓觀眾看懂什麼,就是希望大家看得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