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高餐服儀規範惹議 學生批新政策必要性不足
校園
第1776期
高餐服儀規範惹議 學生批新政策必要性不足
2022-12-21
【記者梁家柔綜合報導】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是全台少數仍規定學生需著校服上課的大專院校。據《鏡週刊》報導,近日有高餐師生投訴,校內的員生消費合作社疑似未按照正常採購程序招標制服廠商,引發學生議論校服訂定過程的透明度。此外,近期高餐推動「新制服運動」,將以「休閒服」代替體育服,更加深學生對服儀制度的關切。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規定學生需著校定服裝上學,而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李真文認為,若是校方多花心思提升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或是增加對服飾穿搭的美感經驗,讓服儀課題成為有意義的學習,而不是棘手的管理問題。 圖/楊同學(化名)提供根據高餐《學生服儀禮節輔導實施辦法》規定,111學年度以前入學之學生在校內需穿著學校制式服裝,包括制服、系所專業服裝及運動服。而111學年度入學的學生,則不需再購買校定運動服,並可在運動場域自備服裝。此外,高餐也在九月修改服儀制度,正式新增休閒服,讓學生可於平時上課活動,以及非正式場合時穿著,並預計在下學期上路。近期校方發起的「新制服運動」,遭學生批評政策必要性不足。高餐航空暨運輸服務管理系季紫茗(化名)表示,校方以方便學生穿搭為由推行休閒服,不但沒有對應學生需求改善服裝品質與功能,甚至造成校園服儀規定混亂。此外,更令學生不滿的是校方推行新制服運動的專制態度。高餐旅館管理系K同學(化名)認為,雖校方有舉辦新制服的公聽會,但過程中僅是吿知學生決策,並非雙向的溝通討論。高餐餐旅管理研究所Ray(化名)則提出建議:「學校應提前公告會議時程,並開放系所代表以外的學生加入,以傾聽學生們真實的想法。」 校方近期推出「新制服運動」,其中又以休閒服爭議最大。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旅管理研究所Ray表示,希望校方能以公投的方式,讓學生們自行挑選校服。 圖/截自新制服運動會議成果報告對於高餐仍存在制服規定,多數學生雖能理解其存在意義,但仍舊認為服裝的樣式與規定有待改善。Ray對制服抱持支持看法,他指出高餐學生未來多是從事餐旅產業,因此服儀是學生接軌業界時必須適應的制度。然而,也有學生認為制服價格與品質對學生相當不便。高餐旅館管理系林妘(化名)表示制服費用確實對他造成困擾,「制服本身開銷已相當大,再加上學校強制住宿,還需另外支付給學校洗衣房洗制服的費用。」而高餐餐飲管理系邱同學(化名)則認為制服保暖效果不佳,但校方又規定學生攝氏20度以下才能外加自備衣物,樣式與品質皆不符合學生真實需求。除了制服規定,高餐也尚存髮禁規定。根據該校《學生服儀禮節輔導實施辦法》,學生頭髮髮色須為自然髮色,男生頭髮也不可過長。高餐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楊同學(化名)近日才因違反髮禁而被教官警告,若複檢未通過則會遭記小過。他氣憤地說:「大法官釋字已宣告髮禁違憲,學校卻還有髮禁規定,大學自治和人民基本權利到底孰重孰輕?」楊同學也補充,即便已和學校反映無數次,但仍無所獲,投書教育部也未有明確回覆,「目前有在擬定要尋求外部力量支持,希望能讓學校及教育部正視這個問題。」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的教官會在門口檢查學生是否有違反服儀規則,特定時間也會有糾察人員在學生必經的路段抽查服儀。 圖/楊同學(化名)提供針對學生對於新制服運動的疑慮,高餐校方表示,自推動新制服運動起,已協同學生代表、家長、校友、教師成員代表與服裝專業設計人士等,共召開10次相關會議討論。此外,校方也有舉行公聽會與說明會公開說明並彙集多方意見。高餐學生會成員小虧(化名)表示,學生會經常收到同學對校服規定的申訴,但也無能為力。對此,校方則說明,本學期至今僅收到四則服儀相關反應,將來會與學生溝通。此外,校方也呼籲師生若對服儀相關規定有疑慮,皆可依行政流程提出意見,透過校園民主討論並增修。
保安配槍惹議 薩大生抗議校安新政策
國際
第1693期
保安配槍惹議 薩大生抗議校安新政策
2018-12-21
【記者李育軒綜合報導】「槍是問題,不是解法!(Guns are the problem, NOT the solution!)」美國薩斯奎漢納大學(Susquehanna University, SU)超過75名學生4日聚集於校長室前,抗議校方通過學校保安人員配戴槍枝的決議。 「槍就是問題,不能解決問題!」學生認為保安人員配槍反而造成學生不安。 圖/安娜.麥克德莫特提供該校學生、抗議領導人之一的安娜.麥克德莫特(Anna McDermott)指出,學校提出這項政策的目的是保護學生,但學生認為若保安人員配槍,將增加學生恐懼。參加抗議的拉丁裔學生弗林.霍桑(Flynn Hawthorne)也提到,學校保安人員配槍使他感到不安,他透露抗議現場有學生表示,曾遭保安人員跟蹤,因此認為校方未思考學校少數族群學生的想法及處境。霍桑更直言,學生處於焦慮狀態,將無法專心完成學業。 學生高舉「把手舉起,不要開槍!」標語,抗議校方通過保安人員配槍政策。 圖/安娜.麥克德莫特提供近幾年美國校園安全問題頻傳,各地也屢發生歧視有色人種的攻擊案件,學生擔心保安人員若未接受完整訓練,可能導致此類事件一再發生。「保安人員若連基本常識都沒有,怎麼可以配槍呢?」霍桑表示,他曾試圖自殺,但學校保安人員在攸關人命時卻沒有叫救護車,使他無法信任保安人員的判斷能力。該校學生阿比蓋爾.安托萬(Abigail Antoine)則認為,有突發事件時,人常因緊張而做出錯誤的判斷,而這些錯誤可能來自心裡既有的歧視觀念。他也指出,要阻止校園危險事件發生,應採取預防措施,關注每個人的身心健康,而非讓保安人員配槍。 美國賓州薩斯奎漢娜大學學生聚集於校園,抗議學校通過保安人員配槍政策。 圖/安娜.麥克德莫特提供據《每日物品(The Daily Item)》報導,抗議學生認為,校方始終未考慮學生的想法。麥克德莫特透露,了解政策內容的僅有校方行政人員及董事會人士,學生及教師都是透過校長發送的電子郵件內容才知曉。保安人員配槍的政策於14日開始實施,安托萬表示,學生13日已結束學期課程,目前校園裡學生不多,所以還未有明顯的影響。 學生抗議保安人員配槍政策,指出學生處於不安狀態將影響學業。 圖/安娜.麥克德莫特提供 抗議領導人之一安娜.麥克德蒙特(右)表示,學校提出此政策卻不重視學生意見。 圖/安娜.麥克德莫特提供
長照商討缺原民參與 新政策遭控忽略文化差異
校園
第1693期
長照商討缺原民參與 新政策遭控忽略文化差異
2018-12-21
【記者高海葳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為保障原住民長者能獲得適切的照顧,於今年將原住民部落文化健康站(簡稱文健站)納入「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 」。然而有原民學生指出,長照計畫規劃過程缺乏原民參與,使計畫內容未顧及漢人與原民價值觀的差異,照顧方式也未遵循部落文化,中央資源因而無法被妥善利用。此外,文健站人員也表示,照顧服務員(簡稱照服員)任用制度限制,使照服員與部落長者無法維持長期合作關係,難以建立共識及信任。衛福部於今年實施「長照計畫2.0」,強化照顧資源。本次計畫內容除增加部落照顧服務項目外,更擴大將55歲以上失能之平地原住民納為服務對象,並將提供部落長者日間照護的文健站納入計畫,不過計畫規劃過程卻未曾有原民參與。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班學生柯哲瑜認為,中央長照相關制度相當混亂,衛福部為「長照計畫2.0」主辦單位,具醫療專業知識,卻缺乏對原民的了解,亦未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商討計畫內容,便直接於部落實施計畫。此舉造成中央提供於部落的資源,因未配合原民文化而無法被妥善利用。柯哲瑜點出,原民和漢人價值觀極為不同,中央規劃長照政策時以「照顧」老人家為出發點,但部落族人視長者為智慧的累積,並不需要「被照顧」。且多數長者尚具生活自理能力,照服員只需從旁協助即可。曾於部落偏鄉醫院實習的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布農族學生古子明分享,不同族群對生病與死亡有不同觀念。他舉例,達悟族傳統觀念認為老了生病是因身上有惡靈,若接受子女照顧,會將惡靈傳染給子女,長者因而傾向不接受治療。若醫療人員想投藥或進一步治療,反而影響長者在生命最後的尊嚴。因此他強調,醫療人員須體認具備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柯哲瑜認為,提供「文化照顧」能讓照顧資源被完整利用。她指出,屏東美雲魯凱族婦女組織便將部落的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和部落文健站結合,讓老人家和小朋友在田裡工作,互相照顧並用族語溝通,便是很好的「文化照顧」。或是部落的健康操以橡皮筋射氣球代替,讓長者憶起過去山上打獵情形,也相當符合文化照顧。不過柯哲瑜提到,目前衛福部提供部分部落長者送餐服務,雖出於善意卻讓老人家覺得被接濟,常把餐點放到冷掉不吃。她強調,照顧方式應依不同部落的文化本質調整,不能以同一套方式對待所有原民。柯哲瑜除點出中央長照計畫內容未符合部落文化,目前中央每月派督導至部落進行照服員照顧情形的評估,希望保障每位原民長者皆能受到適當照顧,此舉卻造成照服員與部落長者缺乏長期合作關係,無法建立共識及信任,增加文化衝突的可能性。屏東縣龍潭文化健康站人員陳小姐認為,照服員任用制度只限原民身份,造成文健站缺乏照服員,因此她期許政府開放漢人擔任照服員。花蓮縣古風文化健康站李服務員則認為,限制照服員原民身份使服務員和原民長者間溝通良好,不易產生衝突,應繼續維持。陳小姐也指出,照服員年齡斷層現象嚴重,再加上多不具專業醫療照護知識,她希望政府加強培育專業人才,鼓勵青年返鄉。古子明則表示,目前政府已施行原民醫療人員的公費培育﹐且培育的人才完訓後,大部分都留在各部落服務。他期許政府增加醫療相關科系的原民名額,讓更多學子學成後能回到部落服務,提升部落照顧環境。 原住民學生及漢人學生齊聚部落,為更進一步了解原住民傳統文化而努力。 圖/高海葳攝
放寬留學簽證 英新政成效待議
國際
第1671期
放寬留學簽證 英新政成效待議
2017-12-27
【記者李卓朗綜合報導】英國內政部18日公布,明年將擴大放寬留學生政策,簡化國際學生申請研究生簽證的流程,並將碩士留學生簽證效期延長六個月,給予留學生更充足的時間尋找工作。西元2016年起,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等4所院校試行留學生放寬政策。2018到2019學年期間,數量將新增至27所大學,課程時長未超過13個月的學生,經校方審核簽證後,能延長簽證六個月。過往英國提供留學生「畢業生實習簽證」(Post-Study Work Visa),大學及以上學歷的英國留學生畢業後可停留英國求職達兩年,但2012年政策取消後,使留學生合法居留的時間大大縮短。本次雖能為留學生求職創造時間上的優勢,但未必能提供誘因。中國武漢大學學生李星河目前正在準備赴英就讀研究所,他便表示並不會偏好實施放寬政策的學校,選校主要仍考慮世界排名和科系排名。即使是就讀未列入放寬政策的學校,一般留學生仍可利用畢業後的緩衝期尋找工作機會。就讀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的學生陳曉欣表示,雖然畢業後不打算在當地就業,但以他的留學生簽證為例,明年5月中旬大學課程結束,簽證明年12月下旬才到期,因此,畢業後尚有半年可以留在英國。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政策可以增加留學生求職時間,但如果學生簽證到期後才取得工作,申請工作簽證時便需要通過「居民勞動力市場測試」(Resident Labour Market Test,RLMT),但這讓取得工作簽證的難度增加不少。曾在英國就讀大學和研究所的蘭小姐表示,畢業後雖然得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機會,但由於當時學生簽證到期,需要離境,再加上無法通過RLMT,最後只能放棄。他認為政策改變反映英國對留學生的歡迎,對於就業也有一定的幫助。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移民部部長布蘭登‧路易斯(Brandon Lewis)指出,自2010年起,留學生人數已上升24%,英國成為第二受留學生歡迎的國家。他表示,英國十分歡迎來求學的學生,未來不會限制到英國求學的人數,而擴大政策範圍是為了確保英國高等教育在世界的領先位置及高度競爭力。
港大迫生至中國交換 新政惹不滿
國際
第1595期
港大迫生至中國交換 新政惹不滿
2015-04-30
【記者徐霈芯綜合報導】香港大學副校長何立仁4月17日於港大學生會晚宴的演講提及,學校正在擬定「一國際、一中國」計畫,強制規定學生,需於在學期間至中國及他國各交換一次,並說:「如果不想去中國交換,就不該入讀港大。」,言論引發爭議。校方稱此計畫有助學生建立寬闊的國際視野。但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指出,計畫爭議在其強制性質,且為何強制交流的地方必須為中國,而非學術成就較出色的英美學府。港大學生岑韵瑜表示,雖明白學校立意,「但學校卻未能解釋清楚為何中國價值就是世界價值,為何每一位學生都需面向中國。」此外,何立仁僅在其就職後首次論壇稍微提及此計畫,便聲稱已與學生充分溝通。港大學生會校園電視(Campus TV)的問卷調查結果,約1400位填卷學生中,有97%不同意強制學生到任何地方交流學習;78%表示不希望到內地參加交流,明顯反映校方跟同學的意見脫節。港大學生關嘉茵認為,若學生修讀的科目,在其他國家可能會有更適切的對應科目,「強制的中國交換經驗,將會打亂學生對學分的安排」。港大學生溫學晴認為「一國際、一中國」計畫無需強調「中國」的部份,將中國學習經歷的選擇包含在「國際」方面,會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大的靈活性。何立仁4月20日態度軟化,對其言論致歉,並改口說:「此並非強制性的交換計畫,我們將會和學生討論運作細節。」,前後說法明顯不一致。隨後他公開港大「學術發展計畫(Academic Development Plan, ADP)」的部份內容。資料顯示,港大預計在西元2020年前達成全港大學生皆有「一國際、一中國」交換經驗的目標。引起學生質疑要如何在非強制的規定下達到目標,港大發言人表示,校方是期望2020年前全部學生均能享有最少一次到海外及一次到中國學習的「機會」,而非強制每位學生都要參與,雙方對文件內容的解讀不同。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