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被忽略的校園守護者:特教學生助理人員的職場困境
專題
第1791期
被忽略的校園守護者:特教學生助理人員的職場困境
2024-06-29
【專題記者王華琳、黎昕俞、張雅媜、邱昭華、李雨羲綜合報導】睽違14年修訂的《特殊教育法》,正式將融合教育(註一)納入法條。而2024年初新北市高中發生特教生與教師衝突的事件,也顯示目前仍需更多特教資源注入,以協助一般教師。長期以來,特殊教育師生比失衡的問題備受討論,但同樣站在教育第一線的「特教學生助理人員」(以下簡稱特教助理員)面臨的壓迫與困境卻時常被忽略。註一:指特殊生與一般生在班級中共同學習的教育模式,強調提供每個孩子非隔離式的學習環境。隨著上課鐘響起,任職於新北市國小的特教助理員小雯(化名)走入教室。這堂課他要服務的是患有自閉症與過動症的學生羊羊(化名)。一進到教室,小雯開始尋找羊羊的身影,查看他有沒有乖乖回到座位上,隨後在他身邊坐下。「你知道今天星期幾嗎?」「那這節課要上什麼課呢?」「那你要做什麼?」「上數學課要用什麼課本?」小雯透過漸進式問句,將羊羊的思緒拉回課堂,逐漸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對反應較緩慢的羊羊來說,少了特教助理員的協助,要融入班級中學習,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努力。小雯說道:「特教助理員與學生之間都要靠長時間的相處與經驗累積,彼此認識、了解需求。」羊羊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忘記當下該做的事,甚至忽略上課鐘聲。因此小雯剛與羊羊接觸時,不僅要理解他的需求,在約法三章後讓他明白上課規矩,更需要建立信任感,在相處的過程中培養獨有的默契,引導他做出正確的行為。 面對注意力不集中的特教生,特教助理員會藉由漸進式提問,引導他做出正確的行為。  圖/阿比媽媽提供在小雯的引導下,羊羊已經可以大致跟上班級的教學活動。小雯表示,目前只需要在羊羊分心時給予口頭或簡單的肢體引導,他便可重新專注於課程,獨立完成作業與課堂要求。「我們同時成為特教生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橋樑。」小雯說道。羊羊因自閉症的關係常常單獨行動,同學會主動邀請羊羊一起玩,但羊羊並不理解他們表達的意思。小雯就會重述同學的邀請,鼓勵他親自回覆。特教助理員幫助特教生練習與他人共處,班上同學也藉此學習如何與特教生接觸。「特教助理員可以幫助全班,減輕教師負擔,就像一個螺絲釘,幫忙特教生融入。」特教生阿比(化名)的媽媽表示,第一線的特殊教育不只有大眾熟知的特教老師,「特教助理員」的存在讓情況差異大的特殊生得以融入一般教育場域,保障他們的受教權,也減輕一般教師的負擔。不起眼的校園助力 誰是特教學生助理員?根據我國教育部統計處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高中職以下就讀一般學校特教生總數已破12萬。教育部依照《特殊教育法》制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經過鑑定為特殊生,可申請特教助理員陪同就學,並根據個別需求,提供生活自理、學習參與和處理突發行為等服務,協助其適應在校生活及學業。另外,小雯提到:「特教助理員多半是特教生家長、年紀大的媽媽或是之前待過特教班的老師擔任。」本身是特教生家長的特教助理員安琪(化名)說:「當小孩進入小學後,有嘗試申請過助理員,但政府認為症狀不符合規定。」所以安琪選擇辭去原先工作,應徵該國小的特教助理員職缺,雖不能直接照顧,但至少可以就近關心小孩在校的狀況。當老師需顧及全班學生,無法立即處理特教生的突發狀況時,特教助理員能安撫特教生情緒並間接維持班上秩序。曾擔任特教老師的特教助理員林一心說:「像情緒障礙的小孩有時會突然激動,可以摸摸他的手、幫他按摩來平復情緒。」在特教助理員的協助下,特教生的情緒管理可能有所改善,小雯說:「羊羊以前因為得不到老師給的獎勵而鬧脾氣時,我就常跟他說生氣沒有用,應該要盡力爭取下一次得到糖果的機會,後來他就真的會努力表現。」經過一個學期,小雯觀察到羊羊已不太會特別執著於某件事,情緒較以前穩定。柔柔也談及,部分特教生因為肌肉張力低,控制肢體較他人吃力 ; 也有個案無法行動,甚至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必須要幫忙餵食,上廁所也要協助他。」林一心則舉例:「許多特教生沒辦法做出較精細的動作,所以美勞課要剪紙的時候,要先示範剪弧線或圓形等較高難度的線條給他看,最後再讓他親手做。」 特教助理員的工作內容除協助特教生適應課堂,也需要因應不同障礙級別的學生提供餵食、如廁等生理輔助。 圖/王華琳攝目前我國採時薪制聘用特教助理員,校方會在每學期開學前,向政府申請全校特教生所需的特教助理員總時數。阿比媽媽表示,政府審核後,會核准全部或部分時數給學校,接著校方再根據各學生的需求,聘請、分配這些時數給特教助理員。 助理員會根據所分配到的時數,依照不同特教生的需求,在其需要協助的課堂入班。 圖/黎昕俞攝依照規定,特教助理員只需服務經鑑定的特教生,林一心表示,有些家長不願幫小孩鑑定身份,「因為老實說可能會被貼標籤。」這些孩童實際上需要更多關注,卻因未受鑑定而無法獲得足夠資源,還容易與特教生相互影響,當雙方同時情緒失控時,特教助理員往往分身乏術。任職於桃園市幼兒園的特教助理員張蕙伊也提到,很多具障礙特徵的孩童因未受鑑定,只能以一般生的身分進入非營利幼兒園,「我曾經遇過疑似是自閉症類群的小孩,上課時會掙扎或跑走,我就要去抓住他。」特教助理員人數有限,如果又要額外分心照顧其他學生,就會無暇顧及原先負責的特教生。職權定位不明確 特教助理員常身兼多職「我們像是學校的工讀生。」小雯提到,因為部分一般教師不清楚特教助理員的職務內容,身邊經常有特教助理員被派去做其他不在其工作範圍內的事務。學生也可能因為這些本不屬於特教助理員的工作,而對助理員的存在感到困惑,導致特教助理員無法完全發揮效用。此外,還有一種常與特教學生助理員搞混的職位——教師助理員,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第六條中明確條列出「教師助理員」與「特教學生助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前者為配合班導師教學,後者則主要協助個別或少數學生等支持性服務。而法條也說明兩者在必要時,應互相協助雙方工作。 特教助理員根據教師授課內容,依特教生能力狀況協助其參與課堂活動。 圖/邱昭華攝對此任職於新竹縣的何姓教師助理員(化名)表示,校方礙於招聘人力不足,在分配助理員時,經常讓特教助理員進行教師助理員的職務,「即便招進來的職位是特教學生助理員,還是要照顧整班。」柔柔也說道,自身所應聘的職務雖為特教助理員,不過工作時仍需聽從班導師安排,彈性服務不同學生,工作範疇更傾向教師助理員,對他而言負擔過重,總是需要維持緊繃狀態無法喘息。低薪且多職傷   特教助理員缺乏就業保障部分特教生具攻擊性行為,特教助理員的控制能力有限,因此在工作上常有職業傷害,柔柔表示,「有次因為校車晚到,班上一位身形較高的同學突然生氣亂抓,我只能跑給他追,幸虧當時有其他同事協助才解決。」除了職業傷害,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林老師(化名)也提及,導致現今特教助理員人力市場推力大於拉力,最大的主因其實是工時不穩定,「將特教助理員當成正職工作的人,通常一個禮拜會想要做滿20個小時。」但在政府未能給予足夠時數的情形下,整間學校的特教生必須共享少量且零散的時數,也讓特教助理員的收入無法獲得保障。「特教助理員這份工作非常不穩定,一遇到寒暑假我們就會沒有收入,更別提能延續勞保。」小雯表示職場環境並不友善,不僅保險制度不夠完善,面對學校放假或所帶學生畢業時,也可能面臨失業 風險。小雯也說明,特教助理員必須配合校方安排個別學生的時數,且不一定能集中於同一時段,這樣的分配方式導致特教助理員的工作時段呈現零散分布,難以招聘到合適人選,最終只得請求志工協助。除此之外,特教助理員因故被拖欠薪資的問題也時有所聞。小雯說:「1月份的薪水,我到3月初才拿到。這對於急需用錢的助理員是很大的困擾。」對此,林老師補充:「政府甚至出現未按時調撥薪水,並要求校方先行墊付薪資的問題。」在正規的行政流程當中,預算早已編列好,且要求額外提撥經費墊付拖欠帳款,對於偏鄉或收入拮据的學校實屬困難<b>。職前溝通與訓練安排不完善 未從助理員角度出發零散的時段分配讓特教助理員面臨一學期要接觸多位特教生的狀況,因此如何迅速了解並掌握特教生的需求相當重要。但當學校招聘到特教助理員後,時常因人力不足而需滾動式調整,班表甚至要到開學前幾天才公布,導致校方難以事先告知特教助理員所服務學生的情況。「學校不會主動通知我們這學期要負責的孩子狀況,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困擾。」小雯表示單靠入班之後自己摸索孩子的能力與需求,讓新入職的特教助理員不知所措。林一心提及:「我們都會事先訓練特教助理員,進班前先告訴他該怎麼與學生建立關係。」不過,此做法端看特教助理員的適應能力,並非每位特教助理員皆能立即吸收並反應,因此校方應充分考量特教助理員與特教生的適配性。對此,小雯建議:「校方、班級導師應與特教助理員建立有系統的溝通管道,不能單靠特教組長聯繫特教助理員。」除此之外,政府根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特教助理員應接受由校方或主管機關籌辦的36小時職前訓練,且每年至少需參加9小時的在職訓練,希望可以讓助理員在入職前對工作內容有基本認識。然而法規卻沒有提供特教助理員參加職前訓練的津貼。林老師表示:「對於特教助理員的職前訓練,我會希望是聘任後去上課且支付津貼,否則這太壓榨了。」儘管有研習課程,特教助理員有時卻無法參加,小雯提出,若連續開課時間太長或是在上課日舉辦,負責在第一線照顧學生的特教助理員就必須留守課堂看顧。在目前特教助理員多由特教生家長兼職的狀況下,假日更會因為需要照顧孩子而無法參與研習。他說:「之前參加的研習是連著6天上課,這對中間有班表的人就非常困擾。而這一次的研習排出來都是六日,只要是家長通常都沒辦法參加。」小雯也表示,足夠的訓練不僅讓特教助理員了解自己的責任及工作內容,建立照顧特教生的專業知識,還能避免特教助理員踰矩參與班導師的職務,產生額外的摩擦,「大部分特教助理員都還是想再多學一點,增進自己的能力。」民團推重症照護訓練及薪資分級 提升照護品質培訓課程內容可能不足應付特教助理員的職場需求。台北市腦性麻痺暨重症兒童家長互助會創辦人小青蛙媽媽(化名)無奈的說:「我女兒就是需要一直抽痰,就算有特教助理員,他們沒有受過相關訓練,也沒辦法做這樣的工作。」為了讓特教助理員具備照護重症學童的醫療技能,小青蛙媽媽推動衛福部編設「失能重症兒童照顧服務員特殊訓練課程」計畫,以提升特教助理員的專業能力。除了醫療照護相關的基本理論,計畫更要求學員實際操作,完成8小時的醫療實習,通過考核後的特教助理員可取得合格證書。而為提供特教助理員參與課程、主動精進專業能力的誘因,部分特教生家長也提倡薪資分級制度。在小青蛙媽媽的倡議下,目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補助各校(園)兼任鐘點特殊教育助理員實施計畫」已明定,達特定聘用年限或具特定專業研習結業證書、相關證照之特教助理員應給予不同等級的薪資加給。鍾正信也認同,若要鼓勵特教助理員額外進修,則應有對應津貼。不過,他認為目前薪資分級制提供的加給金額與職業要求不符比例,「分級最高時薪也只有229元,你還要他有護理師證照,這樣誰要來做。」民間盼建立人力資料庫 改善助理員就業環境 「特教助理員要協助不同障礙別的小朋友,應該是專業的職業,不該將助理員視為臨時人力。」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促進會秘書長周淑菁說。他提出「人力資料庫」的概念,盼改善助理員的產業結構。鍾正信對此也認同,他提到目前各校獨立公告招聘,沒有統一媒合管道,導致校方招不到人,助理員也不知從何應聘,人力資源無法被妥善分配、運用。若能將特教助理員資料建檔成資料庫,則可供家長或校方查找符合需求的人力資源,同時也讓特教助理員有機會在不同職場間流動,增加就業保障。鍾正信舉例:「接受過特教助理員的培訓,就有媒合相關工作的機會,像A校特教助理員下班後就可以去B校協助課後輔導。」同時,他也提出結合專業證照的運作方式,「中央應該訂定專業課程指引,讓地方機構開設課程、核發證明,且這個證明要是全國通用的。」特教助理員取得證明並呈現於人力資料庫中,有助校方篩選合適人才,特教助理員也更有機會媒合到與自身專長相關的工作。在立委陳培瑜辦公室負責教育相關法案的助理洪翊軒則認為,比起建立媒合管道,更應先改善特教助理員的薪資待遇。他表示,教育部去年9月提出「提升高中以下學校及幼兒園特教學生助理人員服務品質計畫」,增設以年薪制聘用的專任特教助理員,「沒有全年聘請的話,大家不太願意來做,但預算有限就是很現實的問題。」
被忽略的校園守護者:特教學生助理人員的職場困境
專題
第1794期
被忽略的校園守護者:特教學生助理人員的職場困境
焦點
2024-06-29
【專題記者王華琳、黎昕俞、張雅媜、邱昭華、李雨羲綜合報導】患有自閉症的羊羊(化名)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忘記當下該做的事。此時「特教學生助理人員」(以下簡稱特教助理員)小雯(化名)就會及時出現,用漸進式問句引導他融入課程。而當羊羊情緒失控時,小雯也會傾聽他的需求,協助平穩情緒。「我們同時成為特教生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橋樑。」小雯說道。羊羊常常單獨行動,同學會主動邀請羊羊一起玩,但羊羊並不理解他們表達的意思。小雯就會重述同學的邀請,鼓勵他親自回覆。「特教助理員可以幫助全班,減輕教師負擔,就像一個螺絲釘,幫忙特教生融入。」特教生阿比(化名)的媽媽表示。第一線的特殊教育不只有大眾熟知的特教老師,「特教助理員」的存在讓情況差異大的特殊生得以融入一般教育場域,保障他們的受教權,也減輕一般教師的負擔。台灣近年受少子化影響,學生人數持續減少,但特教生數額卻不斷攀升,相關服務和資源需求也隨之變大。長期以來,特殊教育師生比失衡的問題備受討論,但同樣站在教育第一線的特教助理員面臨的壓迫與困境卻時常被忽略。想了解特教助理員正經歷著什麼困難嗎?點擊下方圖片,一起體驗特教助理員的一日生活吧!
情感逆境中尋曙光 情緒障礙者如何走出孤單與掙扎?
專題
第1791期
情感逆境中尋曙光 情緒障礙者如何走出孤單與掙扎?
2024-03-14
【專題記者丁盈瑄、吳玟錡、劉芯妤、孔德皓綜合報導】「你是過動兒哦哈哈!」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句話可能僅是同儕間的玩笑。然而,對於患有情緒障礙的小晨(化名)來說,這句玩笑卻是他生命中揮之不去的惡夢。小晨小時候是個調皮的孩子,經過檢查,他被診斷出患有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 ADHD)和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 AS)。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亞斯伯格症候群皆屬情緒障礙的範疇,根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情緒障礙是指因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異常,並難以適應校園生活,包含精神性、情感性、畏懼性、焦慮性等疾患,且通常需要經過專業醫療者的評估和判斷。在小晨的世界中,他難以辨認他人的表情與想法。建立親密關係時,他總是因認為自己跟別人不同,進而感到自卑,不敢與其他人太過親近。「他(班導師)在我寫錯成語時,狠狠賞了我一記耳光,並告訴我,我永遠都跟別人不一樣。」依稀記得班導師冷酷眼神的小晨邊流淚邊說道。兒時的小晨因為情緒障礙會不斷拔頭髮以減輕焦慮,造成禿頭。班上的男同學因此嘲笑他,造成他對男性同儕有所戒備,也為他的童年蒙上深深的陰影。臨床心理師李奇姜觀察到,情緒障礙者往往遭受惡意的對待與誤解。他解釋道:「大眾傾向將他們(情緒障礙者)貼上『有問題』的標籤,但僅有少數人真正了解情緒障礙者為何會在社會中失常。」 小晨就學期間常因情緒障礙無法控制自身行為,而容易與其他學生起衝突。 圖/劉芯妤攝情緒障礙者與外界的一道牆 「不被理解」成建立關係挑戰患有憂鬱症的佳佳(化名)表示,他有過大約三到四段的交往經驗,其中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感情中,他的對象會花時間陪伴他,或在他難過的時候給予安慰等,種種經驗讓他敞開心房,願意與對方坦承他是個憂鬱症患者。但他其實在親密關係中感到矛盾,一方面認為對方沒有義務要承擔他的情緒,一方面又渴望獲得關愛,同時又譴責自己的情緒。「我好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只會帶給大家麻煩」、「要是我能成為他更喜歡的樣子,或許就不會分手了...」類似的想法迴繞在佳佳腦海中,他飲盡一杯酒,追憶起與親密對象的分手時刻,即便明白分手原因非他個人所造成,但還是不停地將責任歸咎到自身。佳佳輕聲道出,李奇姜補充,情緒障礙者會過度執著過去受傷的經驗,甚至會不停地責備自己,而忽視雙方溝通的重要性,讓關係變得緊張。翔翔(化名)提及,因著小時候曾發生注意力缺失(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 ADD)的症狀,但家人與老師卻認為他不認真、不努力。大學時期就醫後,發現罹患情緒障礙的翔翔告知家人他的病情,他媽媽卻說:「你得這個(情緒障礙)一定是小時候太愛打電動。」對於媽媽的不諒解,翔翔難以接受。他說明,因為注意力缺失,他在和朋友傳訊息時容易分心或忘記回覆他們。許多原本很要好的朋友無法體諒他的行為,離他而去。他也分享,在圖書館讀書時,因為症狀伴隨的抖腳,也招來同學們的鄙夷。翔翔無奈說道:「學校似乎沒有我的容身之處。」由於情緒障礙者經常被異樣的眼光看待,李奇姜發覺他們在親密關係中較為小心翼翼。「我會把朋友們分等級,再根據親密程度的差異,選擇要與哪些人分享我的疾病。」翔翔、佳佳均指出,他們習慣將朋友分類,以「同理心」當作結交知心好友的條件,確定對方是值得信任的人,才會選擇告知朋友他們的症狀。翔翔分享,他身邊都有飽受恐慌症、憂鬱症困擾的朋友,「似乎只有「自己人」才能最了解自己。」李奇姜解釋,患者因為患有情緒障礙,較難理解情感且容易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情緒障礙者需要更加溫柔和易懂的方法來處理情感問題。他補充,考量到這些特殊需求,老師與醫師提供額外的支持和指導是必要的,以確保患者能正確理解和建立與他人的穩定關係。 佳佳分享,情緒障礙者不太知道自己該如何與他人相處、怎麼去界定關係,常需要靠著別人主動與他建立關係。 圖/丁盈瑄攝如何化解情緒障礙的困境:情感教育與陪伴為解方佳佳在面對感情問題時解釋,他會堅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不顧及對方的感受和立場,認為交往對象就需包容自己。「對象是讀台大,我經過公館(台大)的時候,如果發訊息給他,他就要隨叫隨到。」佳佳回憶,語氣平靜地説道。他坦言,任性的行為已對親密關係造成困擾,並意識到對於情緒障礙者來說,建立穩定的情感尤為困難。新竹縣松林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陳維如提到,情緒障礙者有時會以『先同理我,再同理你』的模式與他人相處,用任性的方式與他人互動。「他們會希望對方要馬上回應,沒辦法去思考別人正在忙,或無法立即回覆,這是一種不健康的依附行為。」天主教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教授陳坤虎表示,情緒障礙者的不安全感產生後,焦慮、憂鬱等等情緒就會上來,容易讓自己陷在負面情緒裡無法自拔。 陳坤虎提到,正向思考有助於情緒障礙者改善自身狀況,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圖/吳玟錡攝陳坤虎鼓勵情緒障礙者在面對情感問題時尋求專業的協助,包括找學校的輔導中心或醫療機構。李奇姜分享,在輔導個案時,他會先讓情緒障礙者審視自己的行為,引導他們發現引發情緒問題的根源並尋找解決方法。他認為情感教育對於幫助情緒障礙者克服親密關係中的困難至關重要。相比起學校的情感教育,小晨認為陪伴更貼近情緒障礙者的需求。他舉例,在擔任健身教練時,透過與其他患有相似疾病的患者聊天,雖然只是閒話家常,卻使這些病友得到溫暖的關切,他也在過程中結交許多好友,學會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方法。情緒障礙者盼獲接納尋找共鳴與陪伴 尋找共鳴發掘自身價值對於情緒障礙者通常不太願意向他人透露自身狀況,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洪雅惠表示,「自我揭露多少有點風險,因為他們有很多被拒絕、被羞辱的負面經驗。」陳維如指出,儘管情緒障礙者出現與他人互動不當的行為,身邊的人仍需要耐心陪伴他們,不然他們只能一直在自己的世界打轉,無法與他人交流。小晨在大學時加入動漫研究社,與志同道合的成員交流,除了平時聚在一起討論動漫,也會一同參加動漫展。小晨提及,許多社團成員也和他一樣有情緒障礙,不過(他們)相處得非常融洽,他感嘆地說:「(我們)算同病相憐吧,大家互相幫忙,在了解有疾病後相處上也不會有落差。」洪雅惠認為,雖然身邊的人不理解他們的情緒障礙,情緒障礙者仍可以找到願意接納自己的社群以尋求陪伴。 洪雅惠說明,其實情緒障礙者與一般人遇到的情感問題沒有不同,不過情緒障礙者會融入自身障礙特質,因此挑戰會更大。 圖/劉芯妤攝在家庭的關愛方面,洪雅惠說明,許多家長面對有情緒障礙的孩子,會將孩子的行為表現與愛的程度掛勾,「變成是(家長)看孩子表現,針對(孩子)做的事情來評估他們的好壞。」他認為,家長應該重視親密關係中「愛與被愛」的核心,先讓孩子知道,他們是被愛的,而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影響家人對他們的愛,才能更好地幫助情緒障礙者降低對自身價值的焦慮。陳維如也強調,親子共學相當重要,除了孩子,家長也需要共同成長,雙方才能好好相處,建立良好關係。原本對情緒障礙一無所知的翔翔母親,透過上網蒐集資料、閱讀書籍,自願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症狀的相關知識,在互相理解的過程中,翔翔與母親的衝突也漸漸地減少。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蔡淑妃指出,在教育體系中,如果老師能夠以身作則,友善地對待情緒障礙者,可以減少他們在校園生活的焦慮,並與同學正常交流。他補充,預防勝過治療,老師們受過專業訓練,更需要教導學生與情緒障礙者互動的方法,而不是等到情緒障礙者在班級出現問題,再去解決。洪雅惠也認為,如果學校老師能在班級打造正向學習的氛圍,不刻意區隔有情緒障礙問題的學生,便會培養良好的同儕關係,讓同學能尊重彼此的差異。洪雅惠說明,情緒障礙者比起一般人更需要了解並接納自我形象,回歸「愛自己」這項最核心的情感價值。就如小晨在生活中逐漸接受自己的病症,雖與情緒障礙相處的這條路漫長,但他從中找到自我價值與自信,並能幫助其他情緒障礙者,使他們在認識情緒障礙的旅途中不孤單。
撐起特教生的那雙手——師生比長年失衡,資源班教師身負重擔
專題
第1750期
撐起特教生的那雙手——師生比長年失衡,資源班教師身負重擔
2021-05-27
【專題記者陳宥菘、甘媄心、黑立安、詹湘淇綜合報導】「資源班老師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幫助孩子成長,產生獨立性。」曾任教於台北市某國小資源班的特教教師小芯(化名),不假思索地說出特教教師對於特教學生的意義。然而,任教於基隆市某國小資源班的特教教師鍾正信直言:「這十幾年當中,有多少孩子在師資員額不夠的狀況下接受特殊教育?」他一語道破當前特教學生所處的特教環境資源貧瘠,也吐露身為特教教師的無奈。近年來,教育部推動「融合教育」,將身心障礙學生安排於普通班級接受教育,以增進特教學生與普通生的社交互動。而若特教學生有特殊教育需求,則會在特定時段離班至分散式資源班接受個別化、彈性化課程。但是,在民國98年大修《特殊教育法》(以下簡稱《特教法》)後,並無特教相關法規規定分散式資源班人數上限,也無明定師生比,導致特教教師面臨肩負過多學生的窘境。針對失衡的特教師生比,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盼教育部針對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的分散式資源班訂定班級人數上限,以保障特教學生受教品質。該案已於11日通過5000人附議門檻,主管機關教育部則須在兩個月內回應。<b>特教生狀況殊異 個別化教學耗費教師心力近年來,即便出現少子化趨勢,特教學生人數仍逐漸增長。「因為大家對特教認知提升了,家長也比較能接受。」鍾正信指出,隨著特教學生人數、需求類型趨於多元,特教教師提供的服務變得更細緻,卻也因此增添了不少工作負擔。「教學和備課還蠻吃重的。」新北市某國小特教教師祐祐(化名)服務的學生橫跨一至三年級,因此要在一週內準備三個年段的課程,其中除了國語、數學等學科課程外,也包含教授社交技巧、動作技能的特殊需求課程。相較於普通班學生,特教學生的樣態較為複雜,即便是同一障別的學生,障礙程度與服務需求可能也相差甚遠。因此,特教教師在教學現場須針對不同學生調整教學方式,包含課程設計、教材編選、教具製作、教學評量、行為與生活輔導等。以課堂作業、學習單為例,同一科別的普通班教師經常可以相互協作,但特教教師負責的學生年級、能力不一,須為不同學生設計個別化題型。「出考卷也是很爆炸的狀態。」祐祐指出,每逢期中、期末考,除了得出三至四份不同程度的考卷,在考試中也得提供相應服務,如報讀、幫忙謄寫考卷、將學生隔離至單獨考場,業務壓力較普通班教師高出許多。而在教學之前,按《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規定,特教教師在每學期初應與學生、學生家長、普通班導師共同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 以下簡稱為IEP),以評估不同學生的能力、家庭狀況、所需服務、評量方式及轉銜輔導服務(註一)等向度,且相關內容與會議皆須在開學前完成。註一:《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九條明定,轉銜輔導包括升學輔導、生活、就業、心理輔導、福利服務及其他相關專業服務等項目。由於IEP涵納的評估內容眾多,許多特教教師為此耗費大量心力。台北市某國小特教教師軒仔(化名)表示,自己目前負責的學生共有15位,光是召開會議就要花15節課的時間。他進一步指出,在早期,課程內容不必在開學第一週就教授,但在普通班教師強力要求下,現在各縣市學校幾乎在第一週就開始正式上課。因此,特教教師不但得提前備課,準備IEP、額外開會的時間也因此被大幅壓縮,導致許多工作都得提前至寒暑假進行。 特教教師在教學現場常須分外留心孩子的身心狀況,對於個案差異大的特教學生,還須擬定個別化的課程計畫。 圖/新北市某國小特教教師祐祐(化名)提供<b>工作項目繁雜 特教教師如蠟燭多頭燒瑣碎的行政工作也在無形中成為特教教師肩上的重擔。「像是我們要寫各式各樣的表單申請啊、助理員申請、專業服務團隊申請,或比如說這個孩子有情緒障礙,那你就要寫行為介入方案,才可以幫他申請到資源。」祐祐無奈說明這些文書工作皆需繁複的手續,耗時也花費心力。撇除行政業務,教師們的研習工作也佔據一部分時間。「除了要達到法規規定特教教師每學年的相關研習時數18小時,普通班老師的研習我們也一次都不能缺席。」軒仔點出,特教研習的內容大部分仍屬精實,確實可對教學產生幫助,而真正研習負擔過重的問題,是來自特教教師還需花額外的時間與精力,去參與普通班的研習。祐祐補充,因為研習工作具有強制性與時效性,有時甚至可能壓縮到教學品質,「(新北市教育局)局端那邊會根據學生的障別發不同類別的研習,但其實這個可以不需要用時數來規範,老師也可以自發性地去做。」他也強調,特教類別的研習工作也許能視狀況彈性調整,降低研習影響教學本身的疑慮。新北市特教教師的業務還囊括每學期40小時以上的「間接服務」,意即學生家長有任何問題需要洽談,教師須和家長討論並完成服務紀錄,此外,特教教師還必須額外花費時間和學生的普通班教師洽談。軒仔表示:「有些學校會要求每個月都要交服務時數。我們已經有行政工作了,還要接受普通班老師還有家長們的諮詢。」「每項工作都像不多的稻草,但累積下來就變得很重了。」任教於新北市某國小分散式資源班的特教教師阿政(化名)將自身比喻為背負稻草的駱駝,他提到,心理評量工作耗費心力,以及行政工作、備課、教學間的時間分配吃緊,皆是特教教師深切感受到負擔過重的因素。雖然特教教師不像普通班教師須一次面對整班30位以上的學生,但個案狀況差異大,再加上教師的疲憊大多來自於潛在、不為人知的教學與行政工作,更遑論當學生人數早已超出教師所能負荷之量。<b>各地資源班師生比規範不一  且落實程度仍低追根究底,其實資源班師生比失衡,源自於法規疏漏。在特教相關法令中,僅規定國立高中普通班加總的身障生人數達21人,校方須開設資源班(註二),但並未規範國民中小學資源班的開設條件,且相對於集中式特教班由中央明定、有全國一致的師生人數規範,分散式資源班的規定權責下放地方政府(註三),各縣市規定不一的現況,遭部分特教教師譏諷是「一國多制」。註二:根據《國立高級中等學校辦理身心障礙分散式資源班實施要點》第二點第一款,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21人以上的班級,應向教育部申請設立分散式資源班。註三:根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第三條第二款,分散式資源班及巡迴輔導班的班級人數依各級主管機關(各地方政府教育局)規定。回顧98年《特教法》修法時,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曾討論過特教師生比問題,並將分散式資源班師生比1:8納入附帶決議中。但附帶決議僅對行政機關有建議性質,並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十多年過去,仍未有地方政府落實。同時身兼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以下簡稱全教總)特殊教育委員會副主委的鍾正信批評:「附帶決議通過時的特教學生(現在)都變大人了,問題還擺在那。」一位特教教師負責八位特教學生,是教師與部分參與修法立委認定的服務量合理上限。但未能寫進中央法規,地方政府也未能執行立法的建議,最大的原因就在於「經費」。鍾正信指出,倘若中央法規明定資源班師生比、限制班級人數上限,依現況老師大多「超載」的情形,各校勢必需要增班、也就需增聘教師。但隨之增加的師資員額、費用,地方政府會希望中央主管機關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以下簡稱國教署)承諾給予補助,「但是國教署每次都很難給出肯定的回覆。」鍾正信說。但對特教教師來說,還有更糟的情況——即便地方政府已訂定師生比,卻仍形同虛設,教師肩負的學生數超標狀況仍層出不窮。阿政直呼:「我們的師生比都超標了啊!」祐祐也無奈表示:「地方法規都訂師生比以幾比幾『為原則』,但實際上都會超過原則。」<b>特教需求計算因身分別而異 導致師生比失真事實上,特教師生比中的學生身份不僅限於正式生(註四),某些縣市會採計「疑似生」為「0.5名特教生」來計算。所謂疑似生,是指可能有學習障礙或過動症狀等隱性障礙的學生,他們並不會第一次就被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簡稱鑑輔會)鑑定為有特教需求的學生,而是在一年後會再重新提報鑑定。然而,疑似生仍有接受特教服務的需求,且特教教師需額外規劃心評鑑定工作,相較於正式生,疑似生在人數計算中少了半名,卻讓教師多了其他的業務量。註四:指經過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專業評估及鑑定後,發現具學習特殊需求、須給予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措施之學生。除了定位易使人混淆的疑似生外,新北市還有一種獨有的學生身份別「校篩生」。「我們其他縣市的老師會稱為『黑牌』,普通班老師覺得這個孩子有困擾、可是他沒有身份,會請特教教師來看他有沒有特教需求。」祐祐解釋,校篩生和正式生、疑似生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校篩生並沒有接受過相關鑑定,所以必須入班觀察學生上課狀況,以便日後搜集資料、檢送鑑定流程。但祐祐也嘆道:「這的確會耗費一些資源與心力。」當未經評鑑的校篩生有特教需求,特教教師仍會盡快給予支持。未被妥當採計人數的疑似生,以及未被列入計算的校篩生或黑牌學生,已導致師生比失真,外界無法全然洞見特教教師的困境。<b>短期目標為落實1:8師生比 盼保障特教生受教權對於各縣市特教師生比長期無法達到《特教法》附帶決議中的要求,鍾正信希望教育部落實1:8師生比,以減輕特教教師的負擔。而為了達成此目標,全教總已向國教署初步提出建議,國教署也回覆,未來將和地方政府取得共識後,再進一步召開相關會議,並朝修法方向邁進。除了透過修訂《特教法》降低師生比,部分特教教師認為透過數字上的規範,減低教師需面對的學生數量,效果相當有限。若要減輕特教教師的壓力,應在調配師生比時,納入學生障別、程度、需求等多重因素。舉例而言,若一名特教學生障礙程度較重,教師相對需花更多心力照顧。然而,此名學生卻與其他學生在計算師生比時,同樣算為「一人」,明顯無法真實反應特教教師的工作量。對此,鍾正信認為將學生的需求納入考量,調配師生比,長期而言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但若要實現,需考慮其他許多複雜的因素,且所需的師資人力也將隨之提升。他解釋:「短期內有一定難處,因為明確標準還需要細部思考。」因此全教總目前仍以要求教育部落實1:8師生比為目標。然而,若要減輕特教教師工作負擔,還須回頭從教師的工作量檢視。隨著近年來大眾對於特教學生的受教權意識抬頭,特教教師的工作也逐漸細緻化,無形中增加教師許多負擔。雖然降低師生比必定能減輕教師壓力,軒仔仍希望政府與校方能重新檢視部分行政工作的必要性,「我們還是要去檢討,有些事情到底我們有沒有必要做。」祐祐也無奈表示,「很多事情一來,第一線犧牲掉的就是學生。」而面對增加師資員額可能產生的額外費用,鍾正信也呼籲:「教育本來就不是要拿成本效益來看,教育的效益不該用錢來衡量。」他盼國教署與地方政府別再以「經費不足」,作為師資員額無法擴增的藉口。在大眾關注特教學生權益之際,特教教師的工作困境同樣需被重視,否則特教學生的受教權,也將難以提升。&nbsp;【6/4更新(國教署回應)】國教署說明,未由中央統一規定分散式資源班人數的原因,是為考量各縣市學生數、學校分佈、經費狀況不同,以及學生障礙類別、程度與需求差異,且各地方政府也建議保留彈性空間,故由地方政府各自訂定上限。而集中式特教班人數之所以能由中央規定,是因其安置的學生障礙程度較重,且多以智能障礙類為主,運作模式相對明確,故有統一規範。國教署也透露,在4月的縣市諮詢會議中,中央已與22縣市政府代表達成資源班「每名教師服務學生人數將以不超過10名為原則」的共識。而針對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國教署表示已請各地方政府盤點所屬學校資源班師生比現況,未來將會同各地方政府研商提案可行性。
身障地板滾球賽 百齡世新合力奪冠
體育
第1737期
身障地板滾球賽 百齡世新合力奪冠
2020-11-26
【記者廖澄妤綜合報導】選手緊盯目標白球,前後擺動手臂、不斷修正方向,瞄準後擲出手中藍球、紅球。2020全國地板滾球運動會總決賽於21日在台北和平籃球館暖身球場舉行,參賽者皆為身心障礙者、特教生或長者。其中,腦麻組由百齡高中世新聯隊(以下簡稱百齡世新)奪冠,擁有國手林哲揚助陣的世新大學,則因默契不足、溝通不良,無緣四強。地板滾球可分為個人、雙人及團體賽。本屆賽事皆為團體賽,每場共有六局,開局由其中一方先擲目標白球,接著紅隊、藍隊以靠近白球為目的,分別投擲六顆紅球或藍球。一局結束時,色球離目標球較接近的隊伍拿下該局。計分方式以敗隊最接近目標球的色球與目標球間的距離為半徑畫圓,圓中有幾顆勝隊色球,勝隊則得幾分。 選手全部擲完球後,裁判請兩隊隊長上前,確認色球與目標球之間的距離。 圖/廖澄妤攝決賽由百齡世新對上去年冠軍永勝隊。百齡世新多發邊角球,並封鎖對手球路,使其不易進攻,僅讓永勝隊於第五局得分。第六局最後,隊長王佳緯先擊開敵隊的防守球,空出進攻路線,軍師王劭旂再補上關鍵一擊,終場百齡世新以7:2獲勝。王劭旂表示,決賽以發邊角球為主要策略,「發邊角球的優勢是,對手要是有準度、角度上的失誤,容易出界。」他補充說明,一旦出界,該球即無法算分。談及隊伍表現,王劭旂指出,即便因防守失利而丟分,隊員仍能穩住心情、掌握重要時機。百齡世新在預賽時曾以1:6輸給永勝隊,決賽成功雪恥,王劭旂分析致勝關鍵,分享道:「我們改變球路、心態,以致於能夠每局穩定地拿到一、兩分,或者是輸掉三分以內。」本次百齡世新的選手在物理治療師、滾球教練林敬堯的召集下組成聯隊,隊員來自世新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及臺北市立百齡高級中學。賽前林敬堯積極聯繫學校、租借場地,學生則耗費兩個月的週末訓練,練習邊球、遠球等特定球路,並模擬比賽。 百齡世新聯隊由世新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及臺北市立百齡高級中學學生組成。來自世新的陳冠霖一手持球,一手輔助瞄準目標。 圖/廖澄妤攝賽事另一亮點為林哲揚與世新學生組隊參賽。世新大學近期推廣地板滾球,今年7月更於校內舉辦邀請賽,林哲揚則在林敬堯的安排下與其合作,「世新參賽同學也非常積極地練習,因此我很願意和他們一起組隊練習並參賽。」林哲揚曾拿下全國會長盃身心障礙者地板滾球錦標賽等多項個人賽冠軍,更曾入選國家隊。世新隊長鄭又瑋表示,他會特別觀察林哲揚的擲球策略及方式。副隊長林昕祈則很榮幸能與冠軍好手同隊,但也坦言因此備感壓力,擔心自己表現不佳、拖累對方。世新雖有林哲揚助陣,預賽卻只拿下一勝,另外兩場皆以一分之差惜敗。賽後鄭又瑋檢討自己力氣不夠,「一遇到遠球我就容易偏掉。」且世新學生與林哲揚合作經驗不足,未能妥善溝通,團隊較難一同規劃戰術。林哲揚平時多參加個人賽,談及團體賽與個人賽的差別,他認為個人賽較能自由發揮,團體賽每位球員只有兩次擲球機會,易產生壓力,「一顆丟不好,第二顆就會緊張。」至於隊伍表現,林哲揚則建議世新選手加強臂力,對方發遠球時才不會束手無策。不只百齡世新及世新大學,本屆賽會不少選手都是林敬堯的學生。林敬堯為台灣地板滾球重要推手,帶領許多特教生接觸這項運動。比起追求勝利,他更期望學生能以球會友,「對身障者的孩子來說,交友圈一直是比較侷限的。或者普通生比較不願意跟他們當朋友,或者社交能力比一般人差很多。」王佳緯同樣認為,除了運動強身外,身心障礙者更能藉訓練與比賽的機會,互相關懷。 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參加全國地板滾球運動會,與去年同樣獲得腦麻組季軍。 圖/廖澄妤攝
特教師生比失衡 特教師籲修法保障師生權益
校園
影音
第1714期
特教師生比失衡 特教師籲修法保障師生權益
2019-11-25
【記者何昀儒、劉書妤綜合採訪報導】日前,一群國立高中的特教老師,聯合向教育部陳情,表達師生比過高且行政業務負荷大的困境。國立玉井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特教教師楊士毅說:「目前一位特教老師,負責的特教學生數量,可能比一般導師還多,承擔壓力可想而知。」近年來,越來越多身心障礙學生選擇就讀普通高中職,而非特殊學校,造成普通高中職特教師生比過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說明,融合教育已成趨勢,許多家長認為比起特殊學校,普通高中職科系選擇較多元,因此讓孩子就讀普通學校。目前國內高中職資源班,有近50所學校皆僅聘一位資源班教師,這些資源班的特教教師,不僅身兼授課與行政業務,還需花時間在各種間接服務上,以幫助學生融入班級與校園生活。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特教教師謝佳男解釋,資源班的間接服務事項繁雜,他舉例,特教老師有時須與班導師、行政處室溝通特教學生的個別情況,請他們給予適當協助。然而,教育部最新公告的教學節數標準草案明定,國立高中職分散式資源班的特教教師,每週至少安排十節集中特教學生給予授課,而入班輔導與間接服務時數,每週則不可超過六節(註)。註:國教署於21日與特教老師、工會代表和各縣市教育局代表開會討論,擬將分散式資源班間接服務節數,提高至最高八節,預計草案修正公告後,會於109學年度實施。特教生進入普通高中職就讀已成為趨勢,特教老師希望相關法規能與時俱進,重新檢視高中職特教老師的工作內容與時數,也保障特教生的受教權。https://youtu.be/avscnVq-AKM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