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北科大創新運動藍牙耳機 即時監控生理數據
新知
第1799期
北科大創新運動藍牙耳機 即時監控生理數據
2024-11-14
【記者黃詠欣報導】隨著科技進步,現今許多人戴著無線藍牙耳機與智慧手錶和手環通勤、運動。就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由北科大電子工程系副教授高立人指導的訊號處理暨智慧電子實驗室的專題生林冠羽、謝祥辰、曾韋程和王威穎,一同接續並延伸實驗室學長姐的研究,開發「具生理量測功能之真無線藍牙耳機」,結合播放音訊與估測身體數據,榮獲第29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資訊應用組八第三名。 腕式裝置易受手部肌肉發力,如輕握拳等動作干擾生理估測結果、皮膚出汗時若裝置沒有貼緊手腕,即使感測器面積大,也無法避免漏光及汗水妨礙光源的問題。而針對市面上聲稱有量測生理數據功能的市售品,王威穎指出,許多運動耳機實際上沒有提供更全面的數據,雖然一樣有心率量測功能,但多著墨在裝置本身的相關技術,如使用者可透過介面改變音樂在高低頻的表現。林冠羽說:「他們其實就是做到最基本的量測心率而已。」 根據《In-Ear PPG for Vital Signs》指出,有充分微血管供應,才會讓量測數據更準確,因此團隊選擇微血管較多的耳朵,作為估測心率、體溫和血氧濃度的部位。此外,王威穎提到其他運動耳機沒有提供較直觀的操作介面和相關圖表,在團隊開發的App點選運動模式後,可即時監測心率折線,確認運動狀況是否優良。 為了增加配戴的舒適度,林冠羽說:「這一個耳機的外形其實是比較貼合我們耳朵的形狀。」過去前代裝置是參考市售常見的圓形狀耳形,直接植入感測器。這次使用光學雷達掃描技術取得粗略耳模,並利用矽膠翻模的方式取得更精確的模型進行設計,配戴起來更緊貼大部分人的耳形。 目前團隊正在開發在裝置裡直接運算使用者血壓與血流速的演算法,使現在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功能更多樣。有具監測生理數據功能的智慧手環、習慣戴耳機運動的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學生孫珮翎表示,此裝置能方便用戶即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態,並作出適當調整,但它在功能全部開啟時,卻只能使用75分鐘,期許續航力能更好。
監控系統結合視聽技術 遠端通報強化居家安全
新知
第1775期
監控系統結合視聽技術 遠端通報強化居家安全
2022-12-14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電競數位遊戲與動畫設計系學生遊三明、楊千鋒、昌家銳在指導老師蔡慧貞和陳建宏的帶領下,以「I CARE U 居家安全警示系統」參加第十三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榮獲銀牌。 圖/蔡慧貞提供【記者林玟君綜合報導】目前台灣市面上大多數的安全防護監測系統需要長時間的人力監測,一旦有人為疏忽便無法即時給予使用者協助。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電競數位遊戲與動畫設計系師生團隊研發「I CARE U 居家安全警示系統」,利用AI人工智慧技術,透過影像、語音辨識等功能,讓被動監視化為主動預防,給予使用者即時的應對處理。此系統榮獲第十三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銀牌。「假設今天有人從床上跌下來,那監看的人他去上個廁所回來,畫面根本沒有什麼變化,很難發現到有人跌到床下。」團隊指導老師蔡慧貞指出,一般的安全警示系統,常因人為疏忽而有漏看畫面的狀況發生,且若只裝設一台監視器,也會有視覺死角的問題。因此,團隊以AI取代人為監管畫面,透過影像辨識,將意外事件區分為輕、中、重等程度,並根據不同狀況做出個別的應對措施,團隊學生楊千鋒補充,「像是比較重度的事件,它就會主動去撥打119並馬上用簡訊通知意外發生者的家屬。」 「I CARE U 居家安全警示系統」以AI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為核心框架,透過影像識別、語音辨識,一旦偵測到意外事件的發生,便會即時發出訊號並通知親屬,化被動監視為主動預防。 圖/團隊成員提供此系統也利用語音辨識的功能,將人在發生意外所發出的聲音,納入區分事件輕重程度的考量,蔡慧貞說明,「人跌倒時有時會用喊的,不然就是發出『啊』等慘叫聲、跟我們正常講話是不一樣的。」另外,系統也配備手環等穿戴裝置感測人的體溫及震度,並將手環感應出的數據與系統傳回的聲音波紋做比對,媒合多重條件區分事件程度,藉此減少誤判的機率。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健康促進與銀髮保健系主任任曉晶建議,此系統若能在傳送警示通知時配有提醒音效,將可避免畫面雖出現警示通知卻仍有錯過的狀況發生。同時,他也肯定此系統能依照不同事件給予適當的主動警示功能,「不會只要有發生問題時就發警示,造成最後都不知道警示是真的還是假的。」  「I CARE U 居家安全警示系統」以AI人工智慧技術取代人為的方式監管畫面,透過影像辨識的功能,將意外事件區分為輕、中、重等程度,並能根據不同的狀況做出個別的應對措施。 圖/團隊成員提供考慮到室內沒有開燈的狀況,蔡慧貞希望未來能在系統監視鏡頭上裝置紅外線(註),讓系統即使在沒有光源的條件下,也能夠去辨識事件狀況。團隊指導老師陳建宏則期望,系統不只能提供給家中有年長者、孩童的人使用,也能裝設在健身房、飯店等公共場域,讓人們在安全上有更多保障,「在人很多的地方,可能無法注意到每一個安全細節,這項系統自動提醒的功能,將會是一個很好的發展。」註:紅外線肉眼不可見光的特性,適合在黑夜或是暗處為監視攝影機提供輔助照明,搭配監視攝影機其影像感測器對紅外線的感光能力,在缺乏可見光的情況下亦能獲取清晰明亮的圖像。
建國科大創智能洗澡機 遠端監控護長者安全
新知
第1762期
建國科大創智能洗澡機 遠端監控護長者安全
2021-12-29
【記者羅子恆綜合報導】隨著高齡化時代的來臨,社會對於長照需求逐漸重視,但年長者在浴室發生意外的新聞仍層出不窮。有鑑於此,建國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系暨機電光系統研究所教授王俊傑帶領系上學生姚穎源、蔡將儀、林詮偉及郭育呈組成團隊發明「具有智能APP遠端監控功能之可移動式洗澡機」,榮獲2021年「美國科學暨發明展(ASIE)」金牌。 建國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暨電光系研究所教授王俊傑帶領系上學生發明「具有智能APP遠端監控功能之可移動式洗澡機」,並在「2021 ASIE美國科學暨發明展」榮獲金牌。 圖/建國科大教授王俊傑提供王俊傑提到,過往較高級的洗澡機要價上百萬元,一般人根本無力負擔,若是較簡易的設備則因不鏽鋼材質,經常被使用者或年長者認為冰冷無感情,前瞻居家護理所護理師楊邦媛也說:「不鏽鋼的機械本身導熱或導冷的程度就容易使體感覺得不舒服。」王俊傑更提到,居家長照服務單位替年長者洗澡時,因年長者身體無力,經常必須以吊車的方式輔助他們移動,他認為,「這就會像在吊豬一樣,沒有受到尊重,如果被吊的是你的親人,其實你會掉眼淚。」 雖然本次「2021 ASIE美國科學暨發明展」以線上方式舉辦,但依然不減大專校院學生發明的熱情,圖為建國科技大學研發團隊與獎牌及獎盃的合照。 圖/建國科大教授王俊傑提供此機台融合三大技術,團隊將洗澡浴缸及充氣設備置於最底層,需要使用時,隨時將充氣浴缸取出,以配備的空壓機打氣,讓年長者即便在床上也能洗澡。再往上是恆溫電熱水器,只要將水龍頭接上,經過電熱水器的運作,就能將水維持在適當的溫度。機身的最上面則是由小米攝像頭組成的長照監測系統,不只能觀察環境是否有危險,更能感測溫度、濕度及水溫。姚穎源解釋道:「我們使用樹莓派(註)做為監控系統的主控制板,再結合不同感測器,如:水溫、溫度及濕度等,最後透過觸控螢幕與模組進行對APP資料的傳輸。」註:樹莓派是一種低價的微型單板電腦,主要用以控制各項系統運作。王俊傑表示,該項發明成本低廉,所需費用大約10萬元左右,是一般人也能負擔的價格。另外,配備的監測系統也能讓家屬遠端觀看是否有危險,他說:「我們這個系統是很有感情的,並且會有遠端監控讓家屬了解目前狀況,比較不會發生外籍看護欺負老人家的事情。」機器的可移動性更是特色之一,延長線及輪子的設置讓機台能便利活動,姚穎源強調,現在醫院設備多為固定式,加上年長者行動不方便,導致盥洗時會非常麻煩,如果能直接推著走,就能減少長照人員的工作量。不過,楊邦媛提出疑慮,若洗澡浴缸需充氣,等待的時間是否會讓長輩著涼,或是充氣浴缸是否有維持坐姿的裝置,都是需考量的部分,「我覺得概念很好,但細節的部份可能要考量一下主要受眾的情況。」未來,王俊傑期待螢幕設計上能更活潑,讓家屬有更高意願使用。遠端監控系統方面,姚穎源則認為,可增加更多感測器,例如:毫米波偵測器、血氧感測器等,「希望這台不僅止於洗澡的功能,用在感測病人身體狀況的功能都可以把它融入進去。」 「具有智能APP遠端監控功能之可移動式洗澡機」不只於「2021 ASIE美國科學暨發明展」榮獲金牌,更獲得加拿大特別獎。 圖/建國科大教授王俊傑提供
監控或關心? 奧大蒐學生社群貼文恐侵隱私
國際
第1733期
監控或關心? 奧大蒐學生社群貼文恐侵隱私
2020-10-22
【記者黑立安綜合報導】14日,紐西蘭奧克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UoA)(以下簡稱奧大)學生雜誌《克拉克姆(Craccum)》揭露,奧大從3月底開始至10月中旬,頻繁地監控學生的社群媒體使用。校方還將紀錄統整成一份長達82頁的報告,引起學生的不安與擔憂。《克拉克姆》文章中指出,校方起初僅簡單記錄學生對於線上學習的反應,之後的記載卻越來越詳細,甚至根據學生發文類型加以分門別類成畢業、線上上課疑問等。雖然紀錄中並未直接提及學生姓名,但從部分學生貼文中可以連結到個人的社群頁面。奧大學生保麗娜.班特麗(Paulina Bentley)說:「學生應該在使用自己的社群媒體帳戶時感到安全,不需要擔心會受到影響。」由於此紀錄並未設有密碼加以保護,使他對於個資安全以及隱私權產生疑慮。 奧克蘭大學近半年來調查學生的社群軟體,並記錄成長達82頁的報告。 圖/龜田文森提供除了記錄學生的媒體使用,校方也建立社群軟體「紅迪(Reddit)」帳號,偽裝成學生,在校園看板下發布貼文,或是回覆學生貼文下的留言。奧大學生小阮(化名)認為,校方查看學生在公開的社群平台上發布的貼文並無不妥,然而以假帳號偽裝成學生已經影響學生對校方的信任。此外,校方捨棄與學生會及班級代表溝通,反而選擇調查學生的社群軟體,使他相當懷疑校方此舉的目的。 奧克蘭大學校方發表聲明,報告內容是為了調查學生在線上上課遇到的困境。 圖/安德烈‧艾列西提供奧大校方在16日對《克拉克姆》提出的疑問做出回覆,表示此舉是為了了解並改善學生在學習上碰到的疑慮。奧大生物科技學系學生羅珊.辛格(Roshan Singh)難以相信校方為了理解而監視學生的說法,他舉例,若校方重視學生意見,應該知道大多數學生因為擔心新冠肺炎疫情盛行,支持舉行期末線上測驗。然而,校方的作為卻與學生的想法相違。 奧克蘭大學學生羅珊.辛格認為,在疫情期間校方不斷地在校園上課與在線上課中切換,對學生來說相當不便。 圖/小阮提供奧大強調,此調查報告目的並非記錄學生的個人行為,而是在於理解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因此並無任何道德上的疑慮。即便如此,在《克拉克姆》上發表此文章的奧大學生丹尼爾.米區(Daniel Meech)仍在《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Radio New Zealand, RNZ)》的訪問中指出,疫情期間學校財政緊縮,卻反將資源用在研究學生的社群軟體使用,是不合理且過當的。
成大創智慧尿檢器 推日常心血管疾病監控
新知
第1717期
成大創智慧尿檢器 推日常心血管疾病監控
2019-12-12
【記者林琬蓉綜合報導】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李順裕指導學生團隊研發「智慧尿液檢測器」,該裝置能透過尿液檢測,分析使用者得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可連接APP。使用者能直接在APP上了解自身心血管的健康狀態,有助於監控、預防心血管疾病,適合社區快篩與居家照護使用。此系統於5至8日在「2019未來科技展」中展出。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李順裕指導學生團隊研發「智慧尿液檢測器」,於「2019未來科技展」展出。 圖/林琬蓉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已連續多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然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缺乏日常監控疾病的方法。因此,團隊致力研發可隨時隨地使用的智慧尿液檢測器,該晶片可偵測尿液中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蛋白質指數——肌酸酐、白蛋白以及NT-proBNP。團隊學生邱鼎翔解釋,肌酸酐、白蛋白以及NT-proBNP以往是抽血檢驗的項目,等待分析報告耗時,而團隊改以尿液檢測,只需約半小時便可得知結果。肌酸酐的數值可判斷腎功能的好壞;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除能反應糖尿病腎病變和糖尿病併發症外,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預測因子;NT-proBNP則是臨床上評估心臟衰竭的重要指標。 團隊開發的晶片能感測三種物質——肌酸酐、白蛋白以及NT-ProBNP,可評估使用者心血管健康狀態。 圖/林琬蓉攝該裝置的使用流程為,使用者把裝尿液的杯子置於杯架,將晶片插入檢測器中,浸泡有電極的一端於尿液中,再以手機APP透過藍芽連結檢測器。啟動檢測器後會自動完成所有程序,等待約半小時,使用者即可從APP獲得檢測的評估報告。APP會顯示使用者得心血管疾病風險和醫學建議。團隊學生李浩雲說明,風險指數評估目前簡單分成低、中、高三個等級。低等級表示使用者得心血管疾病風險低;中等級指使用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中等,可透過飲食和運動改善健康,並將提供適合的飲食與運動方案;高等級代表使用者在近三個月內極可能因心血管疾病掛急診或住院,建議盡速至醫院做詳細檢查。 團隊設計不同放置晶片的裝置,左為新設計的夾子外型,方便夾取晶片,操作時也不會碰觸到尿液。 圖/林琬蓉攝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陳儒逸指出,此智慧尿液檢測器在任何環境都能使用,具方便與可攜性等優點,適用於居家照護,若未來能普及推廣,應該會是評價很高的產品。此外,團隊將針對本次展覽獲得的建議與回饋,持續優化智慧型尿液檢測系統,期待未來能協助使用者預防及監控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點滴架偵測施打狀況 遠端監控助即時診治
新知
第1717期
點滴架偵測施打狀況 遠端監控助即時診治
2019-12-11
【記者吳曼嘉綜合報導】病患打點滴時,受到手臂抬舉高度影響,可能會產生血液倒流回管線內的「回血」狀況。亞東技術學院醫務管理系副教授陳銘樹和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林照峰帶領該校學生研發「多功能點滴架暨點滴安全控制裝置」,讓醫護人員可遠端監測病患點滴狀況,一旦產生回血情況便能及時因應,在「2019第15屆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牌。 「多功能點滴架暨點滴安全控制裝置」團隊成員合影,分別為游亦芯(左一)、陳冠勳(左二)、林照峰(中)、周時聿(右二)、孔祥鈞(右一)。 圖/孔祥鈞提供目前在醫院實習的護理學系學生陳玟卉解釋,現今處理回血的方式多是由護理師擠壓點滴管,讓輸液重新流進病人體內,但此舉同時也把血液擠回體內,使病患感到不適。此裝置利用「光遮斷」技術進行回血偵測,該光遮斷器為ㄇ字型,自左端發射光波,當右端沒有接收到時,代表光被血液遮蔽、點滴發生回血現象。由光遮斷技術得到的數據後,透過藍牙傳到病患手機APP,再輸送到雲端,讓護理師可以從遠端觀看病人點滴狀態。此外,陳銘樹透過實務經驗得知,當點滴袋的重量隨著液體流出而減輕時,輸液滴注速度變慢,將會延緩病情治療,並影響護理師原本預計的工作流程。而安裝在點滴滴注室(用來計算輸液的滴數)上的光遮斷器同樣可應用於偵測點滴流速,一旦光被輸液遮蔽時,會傳送訊號至晶片,代表點滴袋滴下一滴輸液。團隊學生孔祥鈞解釋,系統會判斷在一定時間內的累積滴數跟正常值是否相同,若滴數太少,表示點滴流速過慢,此時APP會發出警示,提醒護理師調整病患的點滴速度。 「多功能點滴架暨點滴安全控制裝置」會偵測點滴是否發生回血及進行流速監測,讓護理師及時提供病患協助。 圖/孔祥鈞提供當病人推著點滴架到戶外時會使之晃動,導致輸液不會垂直滴落,團隊學生林鈺航說:「輸液會順著壁管流下來,光遮斷便產生誤差,這是我們現在仍需要克服的問題。」孔祥鈞也坦言,此裝置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目前護理師必須隨時查看APP介面,才能得知病患的點滴狀態,他說:「護理師有其他工作,不可能一直看手機。」團隊期望未來可改善APP通知模式,護理師在APP提出警告時,再去檢查手機即可,如此方能提升作業效率。陳玟卉提到,透過手機上的APP就能知曉病人點滴狀況,確實可以替護理師節省一點時間,但他說:「如果相關數據會傳送到病人手機,可能造成病人的焦慮或擔心,反而影響治療。」他建議應直接將點滴狀況傳給護理師,才是站在病患立場的設計。另位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學生陳孟婷則以抗生素加藥為例,他表示有些點滴輸液為混濁不透光的顏色,可能造成裝置誤判為回血,這也是團隊需要思考的地方。
安全座椅連APP 即時監控兒童狀況
新知
第1707期
安全座椅連APP 即時監控兒童狀況
2019-10-03
    【記者阮珮慈綜合報導】兒童因未正確乘坐汽車安全座椅而產生危機的事件時有所聞,因此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系助理教授蔡耀斌,指導該系學生簡暉恩、王柏勛、陳佳佑等人發明「智慧兒童汽車安全座椅」。該座椅內裝有偵測系統,可以連線智慧型手機APP,監測孩童乘車狀況,於28日獲得「2019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銀牌獎。 城市科大團隊研發智慧型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獲得台北國際發明展銀牌獎。 圖/趙耀斌提供    台灣法律規定,四歲以下幼童乘車時必須乘坐汽車兒童安全座椅,但據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資料整合與分析平台統計,107年12歲以下兒童在交通事故中,有962名孩童於乘坐汽車時死傷。進一步比較103年至107年12歲以下兒童使用保護裝備(安全帶、安全座椅)的死亡率,未使用保護裝備造成16名兒童死亡,有使用保護裝備則無造成任何兒童死亡。這些意外發生的原因除家長警戒心不足外,未反覆確認安全座椅的安全帶狀態、未能即時發現座椅傾斜等也都是原因之一。    有鑑於此,城市科大學生團隊研發「智慧兒童汽車安全座椅」,透過安裝於座椅內的偵測系統,結合手機APP,隨時監看兒童身體狀況,包括:安全帶是否繫緊、汽車安全座椅傾斜狀況等,也能透過安裝在座椅內的心律感測確認孩童是否入眠。且APP會針對不同的偵測內容,發出不同警示聲響與螢幕閃爍,如孩子入眠時會有規律的滴滴聲、安全座椅過於傾斜則會發出連續兩次的短促警示音加上螢幕閃爍,期能在不影響駕駛專心駕車的前提下,提醒駕駛者兒童安全狀況。 城市科大學生發現駕駛擔心後座孩童無法專心開車,研發智慧型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助偵測安全。 圖/趙耀斌提供    蔡耀斌認為好的發明,要能夠增進生命安全、提升生活品質,因此,學生提案研發時,都會花許多時間與之討論。他期望本次的發明,能夠讓幼童的交通安全多一份保障。「希望透過智慧型偵測狀況,讓父母親都會記得要給小朋友繫安全帶。」蔡耀斌表示,如此便能大幅降低因家長疏忽而產生的風險。     主要研發學生簡暉恩提到,「師長不會直接給你答案,會用提醒的方式,讓大家一起學習。」研發過程中,團隊漸漸突破偵測誤差的技術性障礙,最後花費六個月成功做出智慧型汽車兒童安全座椅。    育有三個孩子的家長鍾依妙分享,自己獨自開車載孩子出門時,總會擔心後座安全座椅上孩子的安全,且駕車中通常下無法隨時停車解決孩童哭鬧情況。她認為此裝置能夠協助監測孩童生理狀態,讓她更精準判斷其哭鬧原因,並即時做出最有利的抉擇。
【再教育營紀實】新疆倖存者的自白 中國無所不在的監控
國際
第1685期
【再教育營紀實】新疆倖存者的自白 中國無所不在的監控
2018-10-25
【記者劉苑杉綜合報導】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the Elimin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CERD)於8月30日指出,中國政府以打擊宗教與極端主義為藉口,將大批穆斯林少數民族拘留於「再教育營」,涉及人數從數萬至100萬不等。中國政府全盤否認所有指控,但立即遭到聯合國與各家媒體的強烈抨擊。中國官媒中央電視臺16日報導新疆「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即再教育營)的狀況,然曾身處再教育營20多天的哈薩克族人奧米爾・貝加利(Omir Bekali)控訴中國政府以打擊恐怖主義為目的,意圖同化所有少數民族,並表示他父親「已經被他們(中國政府)逼死了。」 奧米爾・貝加利的父親享年78歲,逝世於再集中營。奧米爾表示他的家人依然身處再教育營,無法得知他們的生死。 圖/奧米爾・貝加利提供 無法復原的傷痛 再教育營與拘留所的日子「我爸爸原來是78歲的退休工人,有4000多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1萬7907 元),這樣的人有需要學什麼技術?」奧米爾批評,中國政府把包括自己父親的所有穆斯林當成恐怖分子,且試圖隱瞞全世界人民。奧米爾是少數從再教育營出來後,公開闡述自己與再教育營裡穆斯林遭遇的人。2017年3月,奧米爾自哈薩克斯坦前往烏魯木齊處理公事後,再至友人家拜訪,卻突然被兩名警察無預警扣留在派出所,長達七個多月,之後更遣送到再教育營裡度過20多天。後因哈薩克斯坦外交人員的介入,奧米爾最終才從再教育營被釋放。奧米爾表示,他在派出所審訊期間,無法尋求律師的幫助,且警察連續四天四夜都不讓他睡覺。經過一番拷打與折騰後,他被關到監獄裡。奧米爾描述,他長時間被腳鐐固定在床邊,「綁了三個月,吃、睡、拉、尿全部在那個地方,根本就動不了。」他坦言,他的左腳到現在還像癱瘓一樣難受,偶爾站不穩還會摔倒在地上。身處再教育營20多天,奧米爾必須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參與升旗儀式並高唱中國國歌,平日也須歌唱多首讚揚中國共產黨的「紅歌」。他表示,身處再教育營期間從未遇過有人從再教育營離開,再教育營裡每天都會有七、八人被關押進去。「我爸爸78歲,已經被他們逼死了。」奧米爾表示他的父親已在再教育營逝世,其他家人依然身處再教育營,他無從得知他們的生死狀況。 經由哈薩克斯坦外交人員的介入,奧米爾・貝加利最終從再教育營被釋放。圖攝於被釋放後的第10天,奧米爾・貝加利正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圖/奧米爾・貝加利提供 嚴密監控 不能說的新疆「再教育」從中國前來台灣交換的大學生小馬(化名)表示,「我父親會和我講,新疆現在一個人失蹤很正常,突然被抓去很正常,但不知道被捉去哪裡或幹嘛。」小馬補充說明,確切聽到「再教育營」,是在今年的7月份。小馬提到,因為自身是穆斯林,在大學認識了很多來自新疆的穆斯林朋友。「新疆的朋友不太願意提到他們的情況,而提到(新疆)也是比較謹慎的。」小馬提及哈薩克族朋友艾曼(化名)在寒假回去新疆時,被檢查身份證事件,「他在微信上跟我講,講了都會撤回。」小馬指出,2017年7月自己和艾曼從西安坐高鐵回到南京,他親眼目睹艾曼被警察攔下,艾曼手機裡的所有資訊都需傳輸進警方的電腦裡。艾曼更向小馬透露,他常年出入上海,到處都有警察需要檢查其身份證,就連進出商場都要安檢,好讓中國政府掌握新疆人民的物理行蹤。 敏感禁忌 無法擺脫的監控與跟蹤一名現居美國加州的維吾爾族人麥麥提.塔西(Memet Tash)指出,他於2014年前已發現,自己在中國的親友都設法迴避與海外的人接觸。他表示當時尚未有關於再教育營的說法,但經常聽到朋友勸告,「說話小心,別被帶進去。」麥麥提解釋,中國政府會分析維吾爾人的行為後評分,其中也包括通訊行為。無論是回覆國外的問候訊息或接聽國外電話都會扣分。當分數降至一個層級以下,該名維吾爾人便會自動成為嫌疑人,成為「教育轉化」的目標。為顧及家人安危,麥麥提於2017年初與父親最後一次通話,至今便與家人斷了聯繫。 手持美國國旗的麥麥提.塔西(右一)與著名的維吾爾族科學家艾爾肯・斯蒂克(Erkin Sidik)合照。 圖/麥麥提.塔西提供「我可以說我個人情況是維吾爾知識份子階層的縮影。」麥麥提在中國大學畢業後,便前往日本修讀國際關係學,2006年他和日本學者返回新疆展開博士研究論文。麥麥提回憶,當時在喀什市書店被四位便衣警察盤查,「他們詢問我們的行蹤和目的,然後命令我們離開喀什。」麥麥提只好把研究課題轉移到海外維吾爾離散團體(Uyghur Diaspora)上,但因議題相對敏感,他表示在日本仍會遭遇中國大使館派遣來中國留學生跟蹤。 麥麥提.塔西(左一)在日本攻讀博士學位時,組建「維吾爾留學生文化交流協會」,目的是讓日本社會認識維吾爾人與其文化。圖為2011年的第二次文化交流會。 圖/麥麥提.塔西提供在奧米爾離開再教育營,站出來控訴中國政府的同時,在新疆卻仍有數以万計的中國穆斯林持續被關押,甚至像奧米爾父親一般,在再教育營逝世。被譽爲「民俗活化石」的維吾爾族,在中國政府眼中卻成爲極端主義的禍端,隨時隨地都逃不了被政府監控的魔爪。2016年,聯合國將「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列爲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之一,中國政府卻因爲政治利益而把少數民族的特色一一抹去。據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報導,在短短3年間,再教育營從一片荒漠,持續擴張至多排巨型建築物。當再集中營關押的人數漸漸攀升,我們不禁要問,在這宣稱民主的社會,還會有多少不人道的事情正在持續發生?各國媒體的輿論壓力,是否可以成功阻止中國政府「同化」少數族群的決心?當中國政府使出渾身解數遮掩真相的同時,越來越多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把關於新疆不能說的秘密一一道出。新疆再教育營事件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然而在中國政府的嚴密監控下,中國人民對自己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情依舊全然不知。    
交大推無毒智慧農業 「AgriTalk」監控科技助農民
新知
第1682期
交大推無毒智慧農業 「AgriTalk」監控科技助農民
2018-10-03
【記者林宛賢綜合報導】近年來由於農業人口老化及食安危機等問題,使得台灣農業面臨永續發展的挑戰。而針對上述兩項台灣農業困境,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陳文亮與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林一平跨領域合作,帶領學生團隊開發「AgriTalk」智慧農業系統,以科技監控農作物生長的方式,落實無毒智慧農業。 台灣農業近年來面臨許多嚴峻挑戰,包含農業人口老化、農藥使用過量等問題。 圖/ 林宛賢攝交大團隊的「AgriTalk」系統正好呼應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廣的「智慧農業4.0」。農業4.0是指期望能將工業4.0科技如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在農業發展上。而「AgriTalk」則是以林一平的「IOTtalk」物聯網平台為基礎,進而結合生物科技研發而成。林一平說:「資工系的專業應用在智慧農業上有兩個面向,一是人工智能,二是互聯網。」此套系統除了使用到資訊工程技術外,也結合生科系團隊所研發的生物抑制劑、驅蟲燈和捕蟲罐等,進行跨領域的整合。林一平補充,遍佈農田的有線感測器會收集光度、濕度、溫度和病蟲害數,並將所有數據送到後端平台,進而計算出何時應該噴灑農藥或是預防害蟲的侵襲,「但最重要的還是在生物科技上的技術,否則只有資工技術,無毒農業一切都只是空談。」而在生科方面的技術應用,陳文亮解釋,團隊利用有機的方式萃取出防治蟲害的生物抑制劑、有機肥料及驅蟲劑,並且於人工智慧系統中導入老農耕作的經驗,在人工智慧系統上做出更加人性化的設計,以簡易的操作方式,幫助農民預防蟲害、病害以及進行灌溉、施肥的調控。 AgriTalk是個結合科技與農業,並以有機無毒方式對農產品進行監控的智慧系統。 圖 / 鄭毓茜提供跨領域合作模式使得溝通成為最重要的關鍵。研發團隊成員、生科所博士生黃鳳凌說:「不同科系間有不同的思維,主要會反映在概念上和技術上的溝通。」關於概念上的溝通,她舉例雙方必須將彼此領域的專業名詞口語化,否則對方也無法理解;而在技術溝通上,則是必須協調好雙方對於操作儀器、獲得數據方面的認知和理解。黃鳳凌說:「未來希望能將這個系統發展成簡易操作、具大數據學習並能針對個別不同作物的Superfarmer系統。」而針對台灣未來的農業發展,陳文亮則說:「不是一味地去發展智慧化,為了智慧化而智慧化。」她認為,智慧農業的發展必須真正提升農產品價值、解決產品問題。目前該團隊也正積極向青年農民推廣此一系統,希望能吸引年輕人返鄉耕農,透過易學又有機的智慧系統改善現今台灣農業困境。
雲端監控貨況 自動化分流系統降運輸風險
新知
第1665期
雲端監控貨況 自動化分流系統降運輸風險
2017-11-15
【記者羅文妤綜合報導】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委託南台科技大學於4、5二日辦理「2017年智慧聯網機器人創新設計與應用大賽」。此次競賽不僅重視設計、技術層面,更注重參賽隊伍是否結合商業模式、具產業價值。由南台科大「PARS團隊」,針對物流廠商需求提出的自動分流系統奪冠。 團隊成員向評審解說iTape貨物自動分流化系統,系統研發依物流廠商的需求而設計。 圖/邱義展提供PARS團隊由南台科大電子工程系和機械工程系同學組成,團隊提出「iTape 貨物自動化分流系統」,將高單價、易碎貨物和普通貨物分流。於高單價、易碎貨物箱上黏貼智慧膠帶(iTape)後,系統透過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無線通訊(Wireless communication)技術雲端監控貨物是否在運輸途中受破壞。貨物抵達物流中心後,再透過團隊研發的行動應用程式(Application, App)掃描、判斷貨物,並利用機器手臂分流,將有、無iTape的貨品各自分配至不同貨車運輸。 PARS團隊替物流廠商設計的貨物管理系統,奪得智慧聯網機器人創新設計與應用大賽冠軍。 圖/邱義展提供「物流商使用統一形式管理貨物,難以歸屬貨物遺失的責任。」團隊成員、電子系學生邱義展說道。此現象是目前台灣物流業者普遍的困擾,因此團隊成員洞悉市場需求,區分高單價、易碎物品和一般物品,降低運送風險。團隊自行設計手機app、雲端管理平台、貨物偵測端及機器手臂,力求系統完整性,還望能以機器的自動化取代繁雜的人工手續,未來將積極推廣至各大物流商。 PARS團隊於競賽時展示研發成果,讓機器手臂、貨物的輸送帶實際運行。 圖/邱義展提供產學合作是此次競賽一大亮點,評審團隊包含教授、機器人協會成員、創業投資公司和業界公司,讓學生研發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賽程為期兩天,第一天透過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激發學生想像。團隊成員、電子系學生康文彬也表示如此能夠觀看到其他隊伍的發想,進而激發自己的創意,互動性很高。第二天打破一般競賽成規,運用TED演講(TED Talks)讓參賽隊伍模擬產品發表的模式提案。南台科大創新創業育成總中心三創教育與業務組經理陳沛岑表示,全球智慧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於五年內成長至336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195億元)。由於未來人工將越來越貴,以機器人取代部分人力不僅能降低人事成本,亦能提升效率,政府正積極建置機器人製造基地。陳沛岑說道,目前機器人的限制為:功能單一、體積笨重、蓄電量不足,因此未來將朝輕量化、多功能且動作流暢為目標改進。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