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大學事】低註冊率致停辦危機 私校退場恐侵受教權
校園
第1736期
【大學事】低註冊率致停辦危機 私校退場恐侵受教權
2020-11-19
【記者陳品融綜合報導】5月,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臨時宣布於109學年度停辦,引發師生抗議。教育部雖於7月退回稻江停辦計畫,然而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以下簡稱高教工會)9日偕同稻江師生召開記者會,批現任代理校長已違法任職超過一年。此外,近期聖約翰科技大學及環球科技大學也於8月傳出欠薪爭議,引發董事會欲逼退師生之嫌。私校惡性退場不僅將使教師遭解聘,更將嚴重侵害學生受教權,學生甚至被迫中途輟學。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停辦爭議案自5月延燒至今,情況仍未改善,學生擔憂其受教權恐繼續被惡意剝奪,籲教育部盡快出面處理。圖為稻江師生於6月至教育部陳情。 圖/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提供近年受少子化衝擊,10年內已有五所大專院校遭停辦,包含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永達技術學院等校。根據108學年度之《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規定,私立大專校院全校學生數未達3000人,且近一年新生註冊率未達60%,將列入預警學校。若近兩年新生註冊率均未達60%,則列入專案輔導學校,教育部得對該校實施維護學生受教權益檢核、財務查核等措施。而據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資料顯示,108學年度新生註冊率未達60%的私校共有六所,其中稻江及聖約大分別以37.23%、43.65%位居全台最末,而環球科大則以60.41%低空飛過。低迷的註冊率使學校面臨退場危機,首當其衝的便是學生受教權及課堂品質。稻江動畫遊戲設計學系學生楊焜麟批評,學校目前已完全不照課綱授課,「多數科系必修、選修都只各開一門,竟還要求學生用其他科系的選修來填補學分。」學生若欲修習額外課程,還需召集五人連署方能開課。稻江餐飲管理學系學生A(化名)也感嘆,跨系修課雖能學習多元知識,但在缺乏專業課程的情況下,未來將難以和就業市場接軌。其他學校則出現校方在未告知學生的情況下逕自合併科系的狀況。環球科大學生B(化名)說道,之前校方未詢問學生意見直接併系,有些學生因此得去修習原先不感興趣的課程。此外,楊焜麟說明,目前部分與董事會意見不合的老師甚至被限制進入專任教室的時間,導致教材無法更新,連帶影響學生學習成效。而聖約大學生C(化名)則指出,因校內專任教師不足,許多課程改由非該領域專長的老師來代理,或在學期初面臨教師缺額的問題。除課程受影響,學生也恐遭遇其他不合理對待。環球科大學生W(化名)提及,學生支付學生會費後,卻仍遇校方要求學生額外付費的情況,如參與會議時需現場繳交講義費,「我們沒辦法抗議,都是到現場才被迫告知,最後只好由班代吸收這筆費用。」另外,由於校內行政人員流動率高,也導致學生與校方間資訊不對等的問題。W批評,學校政策調整的公告時程過晚,往往都拖至發放註冊單、或開學後才告知學生,此時即便學生想轉學,也早已錯過時間,「學校都是來黑的,我們根本沒有資源可以轉學。」針對私校內部爭議,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表示,目前已退場的五所大專院校皆未充分顧及師生權益,「這五間學校的學生比較弱勢,加上學校都在非都會地區,他們要組織起來到教育部抗議是很不容易的。」他以永達技術學院為例說明,該校自民國103年無預警停辦,即使校方及教育部當時承諾會規劃安置措施,然而三年後進行追蹤調查,卻發現仍有高達四至五成的學生因此輟學。談及惡性退場事件頻傳的原因,他更補充,依目前《私立學校法》規定,校內董事會若辦學不順,得以改辦其他事業,「這就提供董事會一個制度性的誘因,所以他們才會想趕快把師生趕走。」面對目前困境,楊焜麟表示會繼續為學弟妹爭取能原校畢業,「現在敢站出來的人已經不多了,尤其知道更多內幕後,心裡的無力感會越來越重。」他呼籲教育部勿繼續偏袒稻江董事會,至少要保障學生提出的最低條件。林柏儀則盼教育部積極介入董事會違法事件,若面臨營運不佳的狀況,應先停招,等學生順利畢業後再停辦。而停辦後也需將私產回歸政府進行重新規劃,例如改為社區教育中心、安養院等公立機構。 
【社論】防教育部承諾再跳票 轉退條例應盡速上路
校園
第1682期
【社論】防教育部承諾再跳票 轉退條例應盡速上路
2018-10-03
九月中旬是全台大專院校的開學日,但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的學生,在新學期向校方註冊後竟無課可上。原因在於亞太董事會於今年六月,無預警對外發表聲明表示學校將停辦,此舉至今仍未獲教育部核准。亞太董事會在聲明稿中指出,董事會與校務團隊已努力爭取資源挹注,無奈校內外紛爭不斷,超過學校負荷,因而宣布停辦。當時教育部還承諾,只要亞太有學生在,就不會核准董事會的停辦申請,並保障學生能在原校就讀及畢業權利。停辦消息一出,教育部和亞太動作不斷,聯手「清空學生」,輔導學生轉至育達科技大學上課。這學期仍有五位學生完成註冊,其中有四位是只剩提交論文、進行口試就能畢業的研究生。但主秘曾景睦卻告知學生,校內已沒有教學單位,無法進行論文審查,僅能委託育達科大完成程序。這不就宣告亞太未經核准,自行陷入「實質停辦」狀態;教育部口中「能讓學生原校就讀並畢業」的承諾早已跳票,政府單位的諾言終究是說到、但做到不到。從前亞太引以為傲的特殊科系,如:茶陶創意設計系,也被迫轉至育達科大進行。育達科大無法完整提供亞太學生所需的軟硬體設施,得讓學生在育達上學科、回亞太上術科。教育部先前保證提供學生兩校間的交通車服務,如今也跳票,學生必須通勤一小時往返兩校,部分學生更因此放棄學業。從教育部的舉措看來,似乎是在和亞太聯手,架空學生受教權益。外界質疑,亞太董事會寧可把學校「辦倒」,也不願「辦好」,為什麼?依照現行法律規定,私校若經營不善遭停辦,有三年時間改善或提出改辦;若未完成,學校必須解散,但解散後校產全由學校「捐助章程」決定。然而,捐助章程可由董事會修改,比如董事會能明文指定,解散後的校產應捐給某基金會,最終卻是捐給董事自己設立的基金會。如此一來,校產便能納入董事口袋,學校停辦似乎更有利可圖。這也是為何社會要一再呼籲,儘快三讀通過「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簡稱轉退條例)。轉退條例未來若上路,校產解散清算,將不再由捐贈章程決定;而是將財產捐贈大專院校轉退基金、地方政府。此外,教育部也能依法解散董事會,重新派駐公益董事,避免董事轉賣財產。「亞太案」中,或許輔導學生轉學是一項方法,畢竟待在被董事會放棄的學校,未來仍難以取得畢業證書。但對特殊科系學生而言,學校無預警停辦,又被迫轉到無該特殊科系的學校就學,即使苦讀四年,畢業證書上的系所名稱仍是未知數。教育部若不趕緊出手援助,恐怕學生受教權益只會繼續遭蠶食鯨吞。話說回來,學生本不該成為財團惡性營運下的犧牲品。
【社論】政院拍板私校退場草案 應重視學生受教權
校園
第1667期
【社論】政院拍板私校退場草案 應重視學生受教權
2017-12-01
行政院教育部於11月23日通過「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盼透過立法加強對辦學成效不佳的私校進行監督,以避免私人財團藉由轉型或退場挪用校產,產生盈利之嫌,未來也將會把此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行政院自年初開始研擬「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卻因基金補助與融資問題規定過於模糊,始終未能釐清,而多次在院會中遭到駁回,此次於院會順利通過,盼送交立法院後能在此會期三讀,並於明年開始實施。由於原有的「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標準」中,並未明文規定校產歸屬問題,因此政院透過新法要求退場的學校校產必須公有化,但對於轉型的學校卻無強制規定,因此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就質疑,草案中讓私校停辦後可以改辦成為「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會產生大學以轉型為名,卻將財產私有化的情況。行政院此次修法明文規範私立大學的學生未滿三千人、連續兩年新生註冊率未達六成,或發生財務惡化、積欠教師薪資三個月以上等,將列為專案輔導學校,同時為防止董事會變賣校產,因此要求私校一旦被列為專案輔導,就必須將校產強制信託,同時也規定私校轉型退場的期限為三年,若在時限內未完成改辦就強制命令解散,退場後的剩餘財產,僅能歸屬退場基金或地方政府。儘管多數學生擔憂自己就讀的學校未來將成為退場浪頭上的第一波受害者,但若未完善對退場進行規範,就可能無法有效維護教育品質,同時,私人財團也可能會持續以辦學或轉型為名目進行盈利行為,如此恐將讓更多學生受教權受損。
大學退場 經費恐挪為私用
校園
第1667期
大學退場 經費恐挪為私用
焦點
2017-11-29
【記者陳潔慧綜合報導】近年少子化情形嚴重,106學年度大學新生人數跌破25萬,創史上最低。行政院11月23日通過《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要求專案輔導學校改善,若未果則必須退場或轉型。教育部更設置50億的「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基金」,輔導私校轉型、退場。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於11月23日記者會說明,根據草案規定,若學生未滿3000人,且連續兩年註冊率未達六成,或積欠教師薪資三個月以上等狀況,將被要求於期限內改善,否則必須停止招生,並於三年內退場、轉型。「台灣大學排名網」便依註冊率、學生數整理出「大學溺水名單」,將15所私校列入退場高風險名單。其中台灣觀光學院代理校長劉家蓁表示,雖政府以少子化為首要處理問題,但以註冊率、學生數評定教學品質,有教育方向失針的疑慮。為避免校產惹議,條文中多處強調,若學校解散,校產只能用於轉型、退場或轉交當地政府。但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主任林柏儀說:「退場其實不易,轉型是很大的漏洞。」《私校退場條例》明訂學校得在三年內提出轉型計畫,且無需徵詢私校諮詢會意見。董事會便得以透過轉型計畫,繼續握有財產。對於辦學不利的學校,轉型成為有利可圖的途徑,學生的受教權也可能受到危害。林柏儀更指出,強制學生轉校,可能影響其生活、經濟。另外,某些系難以找到鄰近對應校系,學分的認同也會成為問題,以已退場學校永達技術學院為例,雖經過抗議與工會協助,成立專班安置,但面對多校多系的業務,政府必定無法顧及全數學生權益。育達科技大學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學生陳靜秋表示,若學校面臨退場,希望校方能妥善處理教職員及學生的權益。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諶其騮指出,法條裡對「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基金」用途沒有清楚規範,且監督之權僅限教育部,容易遭有心人士轉為私產,他建議監督機制應納入學生、教師等,較休戚相關的人物。但他也表示,轉型不是必要的,提升高教品質才是首要,希望政府能在未來將經費用來提升教育,而非讓大學消失。
高教市場失靈 教部研擬退場轉型
校園
第1660期
高教市場失靈 教部研擬退場轉型
2017-10-12
由於近年私立技職科大轉型緩慢,再加上台灣大專院校過多,導致部分私校任意退場影響學生受教權益。行政院教育部為解決此問題於5日研擬《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盼透過立法協助私校成功轉型或退場,卻因其中第19條寫到轉型退場基金可用補助、融資方式等規定過於模糊而被駁回。民國103年,高鳳技術學院與永達技術學院相繼退場,多數私校接連面臨招生不足問題,其中問題又以技職科大較為嚴重,106學年技職科大招生名額比去年少了6000多名,總計有143個科系停招。台灣觀光學院因研擬轉型,導致錄取的163名新生,除了廚藝系35人外,共計128名在入學前就被迫轉學至他校就讀。私校退場的主因源自少子化,私立大學因無法足額招生致使經營成本不足,在學費差距以及名校迷思下,私校更加無法與公立大學競爭,許多學校因而面臨退場危機。再加上目前《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仍未正式通過,私校的退場仍由董事會主導,才會出現董事會任意廢系停招的現象。近年大學因追求教育市場化,希望以「節省成本、增加獲利」的經營模式辦學,校方追求獲利卻未將學生視為主體,忽略學生權益,同時也產生經營不善招生不足的問題。教育市場化重視效率,希望透過市場機制促進學校改革,但台灣大專院校數量過多,容易造成部分學校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危機。若無法透過政策改革,讓學校成功轉型,在供需失衡的狀態下,未來將會有更多學生的文憑形同廢紙。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