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做自己的上游——小書店轉動圖書供應鏈的「友善」革命
專題
第1743期
做自己的上游——小書店轉動圖書供應鏈的「友善」革命
焦點
2021-03-18
【專題記者林昕璿、吳冠伶、陳嘉怡、徐嘉璟綜合報導】為振興書業,文化部1月底祭出圖書免徵營業稅方案,卻意外挑起經銷商與書店端的紛爭。「現在變得好像搖搖欲墜,每個人賺的只有那麼一點,在那邊爭來爭去,沒意義啊,就是,不快樂。」見同業為利潤分配吵得不可開交,書店老闆鄭宇庭不禁感嘆。圖書產業結構錯綜複雜,更有牽一髮動全身的上下游關係。當市場景況不復從前,作為末端通路的書店,要如何自救,團結抵抗來自上游的壓力?<b>圖書免稅政策上路 利潤分配引上下游爭執文化部日前修訂《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3月1日正式上路,書籍只要經申請,即可免繳5%營業稅,希望以租稅優惠減輕圖書業者營運負擔。然而政策實施前夕,圖書經銷商卻聯合發表聲明,宣布統一調漲書店進書折扣,產業利潤分配之爭隨即引燃。一般而言,圖書經銷商出貨時,常透過「稅外加」的方式,向下游書店收取5%營業稅。假設一本書定價1000元,書店以7折向經銷商進書,實際上除了原先的700元書價,還需加上35元營業稅,意即總共繳納735元給上游。然而免稅政策上路後,部分經銷商希望維持向書店收取的金額,因此決定提高出貨折數,例如原先合約以書籍定價7折出貨,就會增加5%,改為7.35折。圖書經銷商、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政鴻說明,對書店而言,3月1日後進貨價格不會增加,改變的只是定價折數帶來的「感受問題」。經銷商認為,免稅政策應使上下游「雨露均霑」;但對書店而言,此舉無疑是變相漲價。台中獨立書店「邊譜」老闆廖英良就在臉書(Facebook)發布聲明,呼籲文化部出面主持公道,討論出上下游均能接受的利潤分配方案。2月25日,政策上路前一周,文化部緊急召開協調會,卻無任何經銷商到場。廖英良事後在臉書上無奈地寫道:「一切都心知肚明,什麼都改變不了,徒勞而已。」<b>市場轉移衝擊經銷收益 下游書店陷無書窘況事實上,書店與經銷商之間的摩擦並非單一事件所致。這起爭議正巧反映本土圖書產業在通路移轉、市場縮減等變遷下,固有營運模式所面臨的挑戰。長期研究台灣出版業的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專案助理教授李令儀指出,過去台灣書業全盛時期,書店有近2000家,出版社為節省與書店一對一接單的龐大物流及人事開銷,往往將業務外包給經銷商;而經銷商除了協助運送書籍,也會依經驗判斷,幫各家書店配銷適合販售的書種及數量。書籍通過出版社和經銷商,輾轉來至書店,串起了緊密的圖書產業鏈。三層站點、兩次轉手的交易模式,使有限的售書利潤更加稀薄。「為什麼這次經銷商會先發制人?」李令儀分析,免稅糾紛起因於經銷商快速萎縮的業務量。自誠品、博客來等大型連鎖書店及電商興起,這些通路憑藉大量進貨、自營物流系統等優勢,繞過部分經銷商向出版社直接進書,導致中游廠商營收銳減,面臨生存危機。「所以免營業稅可以少5%的這個成本,它們(經銷商)就必須牢牢握住。」李令儀點出。當經銷商喊苦,與其合作的下游小書店勢必連帶受到衝擊,難逃產業沒落的命運<b>。在弱肉強食的圖書產業鏈裡,小書店除了被迫承接來自上游的成本,更因訂單量比不上大型通路,逐漸失去進貨及協商的空間。吳政鴻解釋,對經銷商來說,物流成本是首要考量。若書店售量減少、退書量攀升,經銷商就得承擔更多回收書籍的壓力,因此它們多半不願發書給訂量太少的書店。書店只能等一段時間,累積不同書種的少量訂單,以湊齊進書門檻。這樣的配貨方式,導致小書店拿不到書,或是新書上架速度比別人慢上許多。不僅如此,相較以量制價的大型通路,小書店進貨成本更高,還可能搶不到首刷新書。鄭宇庭無奈地說:「博客來第一刷的訂單就超過出版社印量,我怎麼可能訂得到書?」<b>獨立書店建書籍團購平台 扭轉進貨困境在難以要求經銷商鬆綁免運門檻的情況下,一群不願輕易妥協的獨立書店業者攜手合作,試圖增加談判籌碼,避免上游出版社和經銷商說漲就漲、說不發書就不發書。2014年,在文化部的協助下,全台數家書店合資成立「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致力於集結獨立書店的力量壯大訂單,讓書店做自己的經銷商。「左轉有書」老闆張慧如便表示,開店最初曾陷入訂不到書的窘境,「好在有加入合作社,我們才訂得到書。」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合作社經理蘇至弘解釋,「因為書店需求很少,所以我們集結大家的力量。」若書店透過一般經銷商進書,須獨力訂購超過3000元的免運門檻,而合作社提供下單平台,讓所有社員書店「團購」湊齊一定數量後,再從合作社統一進書、配送到各家店面。 層架上貼著各家書店名稱和訂書。合作社幫助書店們統一向出版商訂書,再由合作社寄送到各書店。 圖/吳冠伶攝有組織地匯聚訂單,即可增加上游的合作意願,書店將不再為進書所苦。此外,合作社亦扮演聯繫窗口,省去個別書店與上游談合作、寄書的成本。這樣的營運模式,出版社與經銷商也樂見其成。不僅運送書本,合作社更將自己定位成文化的「書」出口,替書店承擔高昂的運費,將書看作議題的載體,協助獨立書店在地生根、擴散知識。對地處偏遠的書店而言,不只是進書數量,因為不易接觸出版社,商品種類也受到侷限。蘇至弘表示,書店加入合作社也能確保店內書籍的多樣性,「協助獨立書店呈現完整的議題面向。」合作社社員之一,台東縣長濱鄉的「書粥」書店便是最好的例子。在這個連Google都難以定位的地方,幸好有合作社的支持,書粥才得以營運,成為當地重要的文教據點。談起合作社為小書店帶來的幫助,書粥老闆高耀威說:「如果沒有合作社,市面上大概70%的書店都會倒閉吧!」目前合作社約有200家社員書店,並積極扮演新書店的進書管道。去年在疫情衝擊下,仍有31家店入股合作社,截至今年三月,也新增了五名社員。蘇至弘說:「合作社如果能在正循環下前進,對想開書店的人來說,取得書也比較不會有困難。」<b>收入不敷成本、訂書量偶有不足 合作社營運仍賴政府補助成立邁入第七年,合作社陸續支持新書店開業,自身卻仍有營運問題待解。「我們自己在做一件沒有人要做的事情,很難,到現在沒有賺錢過。」蘇至弘感嘆,合作社成立至今,尚未轉虧為盈。他進一步說明營收來源,「以6折進書,再以7折賣給會員,毛利僅約一成。」對負擔龐大運輸成本的合作社來說,目前的利潤依舊不足。此外,合作社送書到書店前,還得聘雇人力處理行政、打包、寄貨等繁瑣流程,八名員工的人事開銷每年約300萬元。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合作社無法自給自足,目前須仰賴文化部「推動實體書店發展補助作業」每年提供的200萬元苦撐。 合作社共有上百家社員書店,業務繁多,員工在書海中負責清點書籍、檢查訂單。 圖/吳冠伶攝除了財務困難,蘇至弘也坦言,合作社偶有湊不足最低訂量的情況,無法成功向出版社進書。且因社員擁有「百分之百」的選書權,各有不同的選書偏好,合作社目前仍難以有效增加所有書種的訂單。但高訂量並非商業經營的唯一手段,「對友善(合作社)來說,談判手段不是訂量,是給出版社的銷售實力保證。」李令儀提醒,改善合作社經營的關鍵在於提升社員書店銷售實力。獨立書店可更用心對待選書品質,並努力向顧客推薦好書,提高賣書量、減少給出版社的退書,「當雙方合作愉快,下次出版社就不會跳過它們(合作社),會讓出版社意識到它們的存在,而且是有利的。」<b>跳脫傳統經銷思維 合作社助書店延續文教使命「合作社正在走和傳統經銷不同的路,嘗試不一樣的可能。」蘇至弘說。當書業榮景不再,經銷商爭取5%免稅優惠,而無暇顧及小書店生存。在不被上游看重的情況下,書店也得跳脫產業固有的合作模式,另尋出路。為表達生存訴求,書店齊心組織合作社。即使面對大型通路競爭,合作社也不願屈服於現況,只為了將書籍送往被商業遺忘的角落,讓書店在台灣的街頭巷尾生根。走進新竹市東區某巷弄裡,一棟充斥著紙張及油墨氣味的舊式透天厝,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的員工正忙著取書、整理貨單。一本本不過百元的書籍放置在層架上,等待送往書店,吸引某位愛書人的目光。「希望有更多人,願意經營一家不容易經營的書店。」蘇至弘埋首於堆滿書籍與紙箱的辦公空間,心底默默期許著。未來,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將繼續努力做獨立書店的後盾,讓更多對書店懷抱理想的人有勇氣投入,一同延續肩負文化與教育使命的圖書產業。 合作社經理蘇至弘扛下與上百家書店溝通的業務,聽取每家社員的意見與需求。 圖/吳冠伶攝
青年遊行倡基本收入 制度施行經費來源存疑
校園
第1740期
青年遊行倡基本收入 制度施行經費來源存疑
焦點
2020-12-17
【記者詹湘淇綜合報導】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以下簡稱為UBI Taiwan)於13日舉辦國內第一場「基本收入共好遊行」,透過遊行倡議、議題短講、開放式論壇等活動,呼籲群眾及政府關注基本收入制度,保障青年族群的生存需求,進而實踐理想生活。然而,此制度及配套措施的可行性也面臨許多挑戰。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UBI Taiwan)於13日舉辦「基本收入共好遊行」,現場共有10多個民間團體聲援,盼吸引大眾對基本收入議題的關注。 圖/詹湘淇攝無條件/全民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以下簡稱為基本收入)是指由政府無條件定期發放給所有公民的定額現金給付。長期致力於推廣基本收入制度的組織UBI Taiwan主張,隨著生產技術革新,許多產業及相關勞動者將被市場淘汰,屆時社會將面臨貧富差距擴大、青年貧窮化的危機,而基本收入將可維持全民最低生活需求,成為經濟弱勢者的後盾。 UBI Taiwan認為,基本收入制度可協助青年自原有工作型態中解放,並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圖/詹湘淇攝「理想的方式是這筆錢發出來之後,能確保每個人的生活尊嚴。」UBI Taiwan倡議策略長廖芷妮說明,基本收入制度需以漸進方式實踐,而UBI Taiwan的短期目標是由青年基本收入著手。廖芷妮指出,並非所有家庭的經濟條件都容許孩子盡情探索興趣,許多大學生一畢業就得面臨急迫的經濟考驗,往往在現實壓力下選擇「最好賺」的工作,而非自己所愛。而透過基本收入則能保障年輕族群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使其無後顧之憂地追求理想,「長期穩固的經濟保障其實是做出健全選擇很重要的一部分。」UBI Taiwan成員、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班學生葉芳如也表示,基本收入能為青年保留更多追尋自我的餘裕,幫助他們構建更理想的生活,「我可以少掉一些打工的時間,專注在我想做的事情上。」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士學位學程學生侯詠皓更指出,弱勢學生時常迫於經濟壓力必須半工半讀,以致追求理想學歷、能力的空間受到壓縮,幾乎不可能翻轉原有階級,「想追求好一點的未來,但真的是『你窮你是罪』。」他進一步說明,經濟弱勢者的風險承擔能力低落,若突然遭逢意外,將難以面對隨之而來的後果,「基本收入可以保障每個人在面對選擇或困難的時候,有個最後的力量去接住他。」 遊行途中設有報紙碎條牆供群眾穿越,主辦單位希望藉此象徵現行社會福利制度下的阻礙終將被破除。 圖/詹湘淇攝 許多青年雖認可基本收入制度的美好理念,卻也對發放資金來源、稅制配套措施感到擔憂。 圖/詹湘淇攝然而,也有許多青年對基本收入制度的美好願景抱持懷疑態度。「制度很理想,但可行性很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學生蔡威德直指,若要滿足所有的生存需求可能動輒上兆元,但台灣一年的總稅收僅有新台幣2兆元左右,社福預算也僅有4000多億元,政府恐無力負擔此筆支出。盤點基本收入制度所需財源,UBI Taiwan於民國107年發布之《無條件基本收入公共政策提案(以下簡稱為UBI白皮書)》中,將基本收入發放金額訂為各縣市最低生活標準的中位數,且18歲以下公民的金額為成年公民之一半。以105年的人口結構估算後的結果顯示,其所需成本約3.24兆元,占我國GDP的19%。《UBI白皮書》也建議以漸進式稅制改革政策籌措財源,針對資本利得(註)調升稅率,例如營利事業所得稅、證券交易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房屋稅等,或加徵碳稅等新稅目,藉以縮減貧富差距。註:資本利得(capital gain)指買賣資本資產所產生之增值所得,其來源主要為股票、土地、房屋等交易,如證券交易所得。「台灣的資本家會受不了。」針對UBI Taiwan所提出的稅改規劃,政大公共行政學系學生楊子賢質疑,倘若從資本利得加稅,很可能導致國內資本家出走海外,對台灣的經濟發展造成衝擊。國立屏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生盧家鈞也擔心,被加稅的企業主可能會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反而不利消弭貧富差距,「我們會有基本收入,但實質支出可能也會提高。」除青年外,政府單位與學界人士也有相同看法。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委員徐健智曾於106年提案建議台灣試行基本收入區域實驗,在國家發展委員會所召開的「我國推動無條件基本收入可行性座談會」中,相關領域學者一致認同基本收入制度的立意。然而,由於所需預算規模龐大,須透過提高稅率或增加稅收為支應,並整合社會福利給付項目,台灣若要推動相關實驗計畫,需請財政部及衛生福利部等機關就現行制度再行審酌。 活動現場規劃了「基本收入小學堂」、「基本收入與我——Open Space討論區」等攤位,向參與者推廣基本收入制度的背景與試行狀況。 圖/詹湘淇攝
減碳2%的距離——《溫管法》跳票之際重審法規漏洞
專題
第1728期
減碳2%的距離——《溫管法》跳票之際重審法規漏洞
2020-06-10
【專題記者王薇妮、傅有萱、林琮恩綜合報導】「我們也不會在防治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議題上缺席。」我國總統蔡英文於今年5月20日就職演說接近尾聲時簡短說道。然而,政府於2015年7月公布施行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後簡稱《溫管法》),首階段減碳僅2%的目標將在今年結算,卻恐怕無法達成。各界呼籲政府藉此機會修法檢討,「碳費」、「碳稅」、「碳交易」相關法令的制定引發熱議,環保單位、立法單位、環境保護團體間意見的差別也因此浮上檯面。<b>主管機關無實權 《溫管法》減碳目標難達成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管的《溫管法》雖要求各產業實施減碳,但實際力道有限,難以要求產業達到減碳目標。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專員李翰林表示,真正有權要求各部會作為的是行政院,「環保署在行政院是小弟,最後還是會交給行政院處理,但溫管的成效從來都不是行政院關心的重點。」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教授林明瑞解釋,成效不彰並非《溫管法》出錯,「只是各部會彼此之間有些講不清的地方。」林明瑞說明,《溫管法》有目標、罰則等規範,但誰負責統合各產業應減量的比例、如何逐年達成減量目標的策略、以及減量分配之後,各大產業下面的各企業單位被分配到的減量額度或減量比例等,至今都未有明確規定,「所以即使環保署希望《溫管法》有所作為,下面的產業方也無從著手。」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副處長黃偉鳴期望上級設立「會報」或其他形式,由更高層級的指導單位領頭,促使各單位正視此議題,「例如在因應災害防救的時候,就有由行政院副院長主持的災害防救會報,副院長層級、高度較高,要求各部會的(他們)也都做得到。」<b>減碳機制難以抉擇 碳交易推動困難減碳機制的訂定是此次修法的另一大看點。碳交易、碳費、碳稅三種政策該如何選擇以有效落實減碳,至今仍爭論不休。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認為「溫室氣體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即碳交易)最值得被推動。透過訂定碳排放配額,企業可以在自身碳排超出標準時,向其他人購買配額抵消超出的碳排, 在選擇上更有彈性,「企業能夠評估去市場上購買碳排,與自己減碳要花的成本,選擇相對便宜的方式去符合政府的規定。」儘管《溫管法》第18條中已有提到應參酌相關國際公約與規定,實施總量與交易制度,然而配套措施目前仍未推進,讓李堅明深感可惜,「這個法條中已經有提及,卻遲遲沒有去推動。」此外他也提到,排放交易涉及金流,因此應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介入,「但他們目前還沒有介入的打算,所以環保署也沒有辦法獨立完成這套系統。」李翰林則認為台灣要實施碳交易還潛藏諸多問題,「國際上對碳交易的討論很多,但誰可以核配、有些國家是付費、有些是免費。這些問題台灣一直搞不定,定價與機制的設定也可能讓流動緩慢。」青年氣候聯盟氣候倡議部員柯建佑認為台灣的碳交易市場過小,「如果環保署花了五年的時間去盤點,最後其實只有十幾家企業參與,這個市場根本就起不來。」黃偉鳴則透露,環保署曾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於高屏地區推動類似碳交易的空氣污染物抵換制度,然而市場並不活絡;而韓國雖已實施碳排放交易,但卻效果不彰。他推測道:「這或許和亞洲人金融交易的觀念有關,我們習慣將手中握有的配額留著,傾向惜售,怕之後政府漲價。」<b>修法將納碳定價原則  碳費、碳稅仍未定李翰林從政策面來看,認為收取碳費的可行性更高,「碳費的概念類似『污染者付費』,相較收稅而言大眾的接受度較高。」此外,碳費由環保署一手包辦,其「專款專用」的特性使該資金僅能用於溫室氣體的減量預算。而若要制定碳稅規範即進入財政部的管轄範圍,程序較複雜。 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法委員洪申翰正主導進行《溫管法》修法相關事宜、與環保團體溝通,彼此已有初步共識,預計將於9、10月提出修法的委員版本。 圖/林琮恩攝比起碳交易、碳費,由財政部統一徵收、統一支用的碳稅,在黃偉鳴的眼中看來更為適用。「(《溫管法》的)目標不在於處分機制,而是能源轉型。」黃偉鳴表示收取碳稅後,此稅賦可用於行政院各部門,推動能源轉型,達到友善環境的終極目標。「重點還是在於收的錢去做了什麼事情,才能發揮效果。」此外,由於企業繳稅已是常態,黃偉鳴認為徵收碳稅僅是在眾多稅賦中增加一條,對於企業來說較為簡便,部分企業也已逐漸接受這樣的提議。然各立場團體皆對減碳機制有不同想法,但他們有志一同地認為「碳定價」為重要關鍵。李堅明提到從目前研究看來,「碳費、碳稅的成效仰賴定價策略是否合適,才能確定效果。」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法委員洪申翰也透露他不特別偏好「碳稅」或「碳費」,認為兩者都可行,重點是碳定價怎麼做。李翰林則表明碳定價不能訂太低,「要讓大家有點痛,卻又要有改變的動力。」「《溫管法》修法委員版(草案)中,碳定價將是重點,我們的方向是審慎、積極,原因是社會上還不了解的話,容易造成反彈。」洪申翰說。他也坦承,不論以何種形式新增針對碳排放的收費,勢必需要克服民意、企業立場的反彈。至今,因任一減碳機制都尚未實際執行,還無法準確判斷何種模式最適用於我國市場,李翰林便坦言,「目前看到的(機制)都只是概念而已,如果已經選好方向,環保署應該要拿出來討論了。」<b>因應氣候衝擊——氣候調適概念納入修法草案黃偉鳴表示,環保署版本的《溫管法》修法草案將於年底提出,而此次修法主要包含三大面向:行政效率、管制工具、氣候調適。其中管制工具即包含碳費、稅相關制度的建立,以及其他可能的經濟誘因。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法將在現行的六章外,另外新增一章「氣候調適專章」。隨著工業開發日趨蓬勃,氣候、環境議題已不乏討論,而近年來「氣候變遷調適」已成為各界關心的新興議題。根據環保署底下的「同舟共濟—台灣氣候變遷調適平台」網站指出,除了減緩(mitagation)溫室氣體的排放外,也需要透過調適(adaptation)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政府針對目前已發生或預期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運用適合的調適策略以降低衝擊,如加高堤防以防水災、用耐溫和抗熱性強的作物取代傳統作物,降低農損。洪申翰疾呼,氣候調適應與減少碳排的努力並行,「真的不能再緩了!」黃偉鳴也感嘆,目前全球因氣候變遷致災的情形已越發明顯,國內突發強降雨的增加便是跡證,他呼籲國人應開始重視氣候調適。他透露,該專章中將列入氣候變遷的因應方式及指導原則,目前已規劃納入中央、地方、企業相關利益關係人的條文,「因為涵蓋的範圍較廣,其他的還要再想一想。」柯建佑認為調適即為風險管理,「風險由三樣要素組成:颱風等危害、農作物受傷等暴露,以及災難來臨時考驗的脆弱度。 」因此他認為政府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排出解決的優先順序。李翰林也支持氣候調適的專章,「我們遇到強降雨這種狀況時才有更多的韌性去調適,但我覺得應該要將法規講得清楚一點,才不會只淪為政策宣誓。」<b>台灣減碳落後國際 各界凝共識盼加速環保步調《溫管法》的核心目標是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50%以下,李堅明認為相較英國等國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註)而言其實已落後許多,「《溫管法》的制定已經比其他國家晚很多,但我們好不容易有個法,大致上也還行,多往調適做一些,讓各界產生動力。」註:原先英國設立2050年目標為較1990年減少80%碳排放,現今則將此長期目標改為淨零排放,意指「各個碳排活動放需藉由其他移除大氣中等量溫室氣體的計畫,達到碳排放平衡」。環境保護的議題雖一再被提起,但政府對《溫管法》的重視程度仍為民間團體所質疑。李翰林便感嘆,減碳機制早在其他國家行之有年,唯我國在該領域遲遲無法前進,「台灣沒那麼重視碳排這件事情,像是蔡總統的就職演講就沒什麼細講。」根據臺大風險中心於5月公布的民調顯示,現今已有88%的民眾支持對台灣高排碳企業依碳排放量徵碳稅,由此可見政府與民間對減碳的期待與呼籲正逐步達成共識。政府應建立透明、完備的管道,讓政府與民眾共同參與修法討論,善盡保護環境之責,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也落實「Taiwan Can Help」。
黎巴嫩街頭示威 以藝術反新稅
國際
第1711期
黎巴嫩街頭示威 以藝術反新稅
2019-10-30
【記者傅有萱綜合報導】如果通訊軟體需要收費,您還願意繼續使用嗎?黎巴嫩10月來因財政危機造成國民不滿,對此政府宣布,為緩解目前狀況,將對通訊軟體WhatsApp Messenger用戶課徵使用稅。此政策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各地也爆發街頭抗爭遊行,抗議群眾主張以「藝術代替暴力」的方式表達訴求,他們在抗議現場載歌載舞,讓原本嚴肅的遊行示威頓時成為一場獨具特色的嘉年華。 參與遊行民眾排成一排直線,熱情地向空拍機揮手,這場革命對他們而言不是暴力衝突,而是一場嘉年華。 圖/奧馬爾.伊馬迪提供 超過數萬人走上黎巴嫩街頭,手上舉著旗幟及標語,要求政府積極面對他們的民生與經濟狀況。 圖/哈迪.賽義德提供黎巴嫩於1990年結束長達15年的內戰後,政府投入數百億美元加強建設落後的民生設施,卻始終不見成效。近日低迷的經濟也為黎巴嫩帶來危機,除了當地貨幣黎巴嫩鎊(Lebanese Pound, LBP)嚴重貶值外,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也即將邁入負成長,讓黎巴嫩國民苦不堪言。 黎巴嫩國民於各地發起示威遊行,要求政府正視民生需求並面對財政困境。 圖/哈迪.賽義德提供為改善當局的財政窘境,黎巴嫩政府於10月17日宣布,將會對WhatsApp用戶課徵每月9000黎巴嫩鎊(約新台幣183元)的稅金,這對社群軟體盛行的黎巴嫩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政策宣布當日,當地民眾發起街頭遊行抗議,除了要求撤回法案,也盼政府更加重視基礎民生問題。參與遊行民眾比拉勒.艾瑪迪(Bilal el-Imady)便指出,如今會造成這樣的情況,政府必須負起責任,而非掏空人民,「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領導者,保障我們的社會福利、教育品質及平等的就業機會,而不是一群小偷!」 當地民眾以不同的藝術形式代替暴力行動,來表達他們的訴求,進而使遊行變得特別且華麗。 圖/哈迪.賽義德提供 當地的小寶寶手上揮舞著黎巴嫩的國旗,並激動地吶喊,跟著遊行民眾一起要求政府正視他們的訴求。 圖/哈迪.賽義德提供然而特別的是,由於使用社群軟體的用戶多為年輕族群,這場示威遊行參與者的年齡普遍較輕。他們試著以非暴力的藝術行動傳達訴求,包括畫圖、合唱、圍圈跳舞和設立裝置藝術等各種形式,全球流行的兒歌〈鯊魚寶寶(Baby Shark)(註)〉也被設定為這場抗議行動的主題曲。抗議者們希望創造一場有別於過去充斥著血腥暴力的示威抗議,為抗爭帶來活潑俏皮的色彩。註:〈鯊魚寶寶(Baby Shark)〉為南韓兒童教育品牌平風(Pinkfong)於2016年時發布的兒歌,至今已在YouTube累積超過37億的觀看次數。 參與遊行的黎巴嫩民眾年齡層廣佈,從還需要抱在手上的小寶寶,到年事已高的長者都有。 圖/哈迪.賽義德提供 當地孩童戴上造型特別的眼鏡,上頭有著黎巴嫩旗幟的圖樣,樣貌十分吸睛。 圖/哈迪.賽義德提供「舞蹈和歌唱為革命增添了生機!」參與遊行民眾萊斯.奧馬爾.哈姆扎.戴利.巴爾蒂(Leah Omar Hamza Daly Balta)表示,他對黎巴嫩國民以和平方式表達訴求這件事感到榮耀,當地攝影師奧馬爾.伊馬迪(Omar Imady)也認為,這場遊行融合憤怒與喜悅的情緒,它的藝術性也無庸置疑,「憤怒是因為黎巴嫩政府的態度及我們現在的處境,而喜悅則是來自人民的團結與大家化悲憤為歡樂的力量。」然而,雖然多數人懷抱支持立場,仍有人對於藝術抗議形式表達不滿,當地民眾阿里.哈桑(Ali Hassan)便控訴:「這樣的方式讓抗議行動變得不正經,也讓我們的訴求變得模糊。」 參與遊行者不僅年齡層廣佈,更有民眾帶上寵物,讓自家可愛的鬆獅犬也參加這次抗爭。 圖/奧馬爾.伊馬迪提供 民眾圍成圈圈、翩翩起舞,在音樂及歡快的氣氛之下,讓這場嚴正的抗爭頓時變得像一場活潑的派對。 圖/奧馬爾.伊馬迪提供這場大規模的遊行示威還在持續進行,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即使黎巴嫩政府已於10月21日撤回新稅法,該國總理薩德.哈里里(Saad al-Hariri)也在10月29日宣布總辭以示負責,仍難以平息國民的憤怒。黎巴嫩國際大學(Lebanes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LIU)學生奧馬爾.薩利姆.卡基(Omar Salim al-Kaaki)便說明,為數眾多的大學生及年輕人走上街頭,希望可以讓政府真正重視國家目前遇到的困境,「我們想要的是畢業後找到工作,並且安心地生活,而不是失業、移民或是擔心自己無法繼續生存下去。」黎巴嫩青年們試著以非典型的示威模式,讓政府不會被衝突行動或流血抗爭分散注意力,而正視人民的訴求並作出回應。
反漲稅 法「黃背心」抗議升溫
國際
第1692期
反漲稅 法「黃背心」抗議升溫
2018-12-13
【記者洪靖淳綜合報導】身穿黃色背心的民眾倉皇躲避,催淚瓦斯散佈街道周圍,全副武裝的警察用橡皮子彈驅趕抗議者,煙硝味瀰漫在平日充滿遊客的香榭麗舍大道。法國「黃背心運動(Mouvement des gilets jaunes)」進入第四週,8日全國各地多達13萬6000名民眾再次上街抗議,抗議內容也從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政府增加然燃料稅,擴大至貧富不均的議題,抗議過程中造成近2000位示威者被捕。 身穿黃色背心的抗議群眾聚集在凱旋門和警方對峙,警方使用催淚瓦斯驅散民眾。 圖/維特派史瓦(Victor Paques Schvartz)提供自11月17日起,鄉村和二線城市發生封街抗議,抗議者設置路障,阻擋煉油廠、港口、購物中心、高速公路收費站等機構運行。到了11月24日,抗議規模更為擴大,光是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就有近萬名抗議者上街,眾多示威群眾遭到警方毆打和逮補。對此,從法國中部前往巴黎抗議的民眾吉姆.巴提斯特(Jean-Baptiste)表示,「政府沒有傾聽民眾的聲音,他們鄙視並打擊抗議的民眾,我開始告訴自己民主已經結束。」 警方全副武裝對付抗議群眾,甚至動用催淚瓦斯和橡皮子彈,造成許多抗議民眾受傷。 圖/艾瑞克.波伽(Eric Pothier)提供黃背心(註1)運動的起因為反對「國內能源商品消費稅」(The taxe intérieure de consommation sur les produits énergétiques, TICPE)的調漲,儘管政策用意是為了將稅金挹注於發展再生能源,但這項措施將導致柴油每公升調漲6.5分歐元(約新台幣2.3元),因此引發民眾不滿,而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法國的貧富差距十分懸殊,最有錢20%人口的收入,是最貧窮20%人口的近5倍。抗議至後期,訴求也擴及至法國嚴重的貧富不均和日益增加的各種稅金,抗議者要求法國總統馬克宏恢復任內廢除的富人稅(Impôtdeolidaritésurla fortune, ISF)(註2),並提高退休金和最低工資。對此,法國民眾艾瑞克(Eric)表示,馬克宏政府對窮人和中產階級的人不斷增稅,「物價持續上漲,人民的消費能力越來越低。」法國里爾大學木橋學園(Université Charles-de-Gaulle Lille 3)的學生薩拉.蒲蒲(Sarah Poupeau)也提到深受法國高漲的物價和稅金影響,同住的母親行動不便,全家一個月的生活費僅有810歐元(約新台幣28325元),再扣掉水電費和高達250歐元(約新台幣8742元)的稅金,剩餘的生活費只剩300歐元(約新台幣10491元)。面對極低的生活費和高漲的交通費,薩拉沒有錢能夠時常前往大學上課,只能透過網路學習,「我們甚至需要借錢,才能繳稅和過每天的生活。」直到10日,總統馬克宏打破四週來的沉默,在電視上發表演說,承諾明年最低基本工資將調漲100歐元(約新台幣3415元)並取消加班稅和小額退休金稅,試圖減輕國內的緊張情勢,但抗議者並不領情,下一波的抗議仍將於15日上演。&nbsp;註1:黃背心(Gilets Jaunes)是法國法律強制規定汽車駕駛人須放置車中的物品,當事故發生時車主須離開車內,身穿醒目的黃背心則得以保障車主安全,而這項車輛必備的物品也成為了抗議燃料稅運動的象徵物。註2:「富人稅」(Impôt de solidarité sur la fortune, ISF)是針對法國最富有家庭的多種資產課稅,於2017年9月遭到馬克宏政府於撤銷,轉為只對這些家庭的不動產課稅,這讓法國歲入減少32億歐元(約新台幣1100億元)。
烏龍稅單頻傳 萬人上凱道爭稅改
校園
第1687期
烏龍稅單頻傳 萬人上凱道爭稅改
2018-11-07
【記者劉信秀台北報導】「財稅幫get out,未來才可靠!」法稅改革聯盟4日以「讓孩子留在台灣」為題,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稅改大遊行。主辦方提出,目前有數百名稅災戶因收到烏龍稅單,家庭面臨生計問題,前來尋求法稅改革聯盟的幫助,上萬民眾因而上街呼籲政府進行稅制改革。 「讓孩子留在台灣 稅改大遊行」4日於凱達格蘭大道上展開,號召近萬名民眾參與,上街呼籲政府進行稅制改革。  圖╱法稅改革聯盟提供高雄餐旅大學中餐廚藝系學生梁禕玲,從學生時期就成為稅災戶。他說明,過去父母經營書局時,都以加盟的「公司行號」繳稅。稅務單位卻在12年後,針對其中五個年度要求他們以「店面招牌」為名義繳稅,致使他們重複繳納稅金,卻不退還他們這五年以「公司行號」所繳的稅款。「五個年度總共加起來要100多萬,我們家根本負荷不了。」梁禕玲指出,在耗費兩年多時間配合稅務單位調查,並提出繳稅證明等相關證據後,稅務單位仍執意開出稅單,最終也導致書店倒閉。遊行現場另一名稅災戶小姍(化名)也表示,自己曾在沒有收入的大學時期收到4千多元的綜合所得稅稅單。她透過稅率推算後發現,月收入竟需達3萬2000元以上才會被課處4千元的稅額。「我現在都賺不到這樣的薪水了,那當時是大學生的我更不可能。」事後國稅局雖接受小姍提出的相關證明並撤銷稅單,她仍對此事心有餘悸,害怕再次收到烏龍稅單。 參與遊行的稅災戶將自己的遭遇寫在看板上,在台上控訴國稅局發出的烏龍稅單造成許多家庭家破人亡。  圖╱劉信秀攝「稅法制定的出發點就不是在保護人民。」法稅改革聯盟發起人、真理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吳景欽指出,去年施行的《納稅者權利保護法》,雖明文規定稅務單位在開出稅單時,應搜集相關書面資料,並負「舉證責任」後才能向人民課稅,人民僅需負「協力義務」。實際上,人民在收到不合理稅單時,往往需耗費許多時間與人力成本,自行提出證據證明自己不應被課稅。他認為稅法應仿效《刑事訴訟法》中的「不自證己罪」原則,稅務單位應落實舉證責任,給納稅者更多的權利保障,而非增加人民的負擔。此外,法稅改革聯盟青年志工羅俊翔認為,失靈的行政救濟制度是造成台灣近百萬件潛在稅災案例的主因之一。他指出,當前民眾在進入稅務相關行政訴訟前,申請訴願者須預繳一半的稅額擔保,否則納稅者名下的財產便會遭查扣及拍賣。「如果收到100萬或200萬以上這種高額的烏龍稅單,就會因為繳不起一半的稅而家破人亡。」 參與遊行的大學生及研究生穿上學士服,拿著標語表達對於稅制不公的呼籲。 圖╱法稅改革聯盟提供吳景欽強調,就算預繳一半稅金正式進入行政訴訟程序,人民在行政法院的敗訴率高達96%。即使人民勝訴,法院也會將稅單發回原處分機關,要求其做出更適當的處分。若稅務單位執意開出同樣理由但不同金額的稅單,便能再次殘害人民,因此這套救濟體系毫無功效。 參與遊行的青少年在台上透過歌曲演唱,表達對台灣不公不平稅制的想法並力求改革。  圖╱劉信秀攝在美國,民眾若遇稅務問題欲進入行政救濟程序,僅需繳納60美元便可申請訴願。法稅改革聯盟志工、中國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學生吳厚廷建議,台灣的稅務行政救濟制度應效法他國,降低門檻,維護人民賦稅權利。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學生劉燾源也認為,人民在行政法院勝訴後,應懲處開出錯誤稅單的相關人員,才能避免類似案件一再發生,改善現有問題。 年輕上班族穿著套裝、舉著字牌,控訴台灣稅制造成台灣青年低薪、人才外流。  圖╱法稅改革聯盟提供
在天空飛翔的鈔票 台灣賽鴿利益解密與合法化之路
專題
第1676期
在天空飛翔的鈔票 台灣賽鴿利益解密與合法化之路
焦點
2018-05-02
【專題記者陳棟、張玟榕、李昶毅、毛凱恩綜合報導】「只要讓我贏一次,人生全都不一樣了。」在台灣,一場賽鴿牽動上億元的金錢分配,檯面下賭金驚人,每隻鴿子都是就此翻身的希望。為確保賽事公平,台灣獨步發展海上放飛、鴿子一生只能比一次賽等在地文化。台灣擁有數十年賽鴿歷史,俱備國際級實力與消費力,卻是國際鴿聯中唯一非由政府管理的會員國。目前也面臨擄鴿勒贖、獎金該如何課稅等問題。<b>  「賭」字成誘因   養鴿人投注心血 賽鴿學問可粗略分為「種」、「養」、「訓」三類。「種」即育種,賽鴿的血統是鴿友判斷幼鴿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因此許多鴿友會以高價標取名鴿育種。鴿友也會從羽毛、鴿眼、骨骼等特徵來判斷一隻鴿子的好壞。「養」同為一門學問,某北部資深鴿友L(化名)表示,除了掌握生理構造,也要研究鴿子的營養攝取、藥物使用。訓練則是日後決勝負的關鍵。當幼鴿學會飛行後,養鴿人會逐步訓練賽鴿繞圈飛行,並引導賽鴿辨識方位,使其回到自己的鴿舍中。隨賽鴿年齡增長,養鴿人會帶賽鴿至外地放飛,逐漸拉長其飛行距離,以備日後比賽。 養鴿人正在訓練鴿子,讓鴿群圍繞著鴿舍飛翔。圖/毛凱恩攝人稱「財哥」的林木松擁有20多年賽鴿經驗,頭一回比賽就養出唯一歸返的鴿子,在當時為他賺進新台幣三百多萬元。後來他決定將錢全拿來投資鴿子,從此一頭栽進賽鴿的世界,「賽鴿迷人的地方就是『賭』,但最重要還是要對鴿子有興趣。」林木松因為賽鴿而有一片天,更在嘉義北港斥資500萬,打造120坪的鴿舍,相當於一個國際標準籃球場。 林木松耗資數百萬,在嘉義北港地區建立120坪大的鴿舍。圖/張玟榕攝鴿友劉信雄認為,台灣賽鴿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賭金很高,加上賠率很難預料,過去曾有人賭幾十萬賺2000多萬,「大家都會覺得總有一天會輪到我,到時候什麼都有了。」不過他也強調,賽鴿跟六合彩等賭博不同,六合彩單純靠運氣,賽鴿還要看育種跟訓練技術等專業。鴿友L說:「玩賽鴿的人百分之九十都輸錢,另外5%的人輸輸贏贏,最後5%投入比較多的資源,才有較高的獲勝機率。」他也分享高成本投入的案例,例如有獸醫也在飼養賽鴿,不但請專人管理,更會花錢採購較好品種。謝姓鴿友指出,現在許多鴿舍改以企業化經營,育種、訓練、醫療、會計都採專業分工,投入許多成本。<b>台灣賽制特殊 牽動龐大利益  一般而言,鴿會每年會舉辦春、夏、冬共三季比賽,每季至少上萬隻鴿子參賽。若養鴿人有意參賽,需為每一隻參賽賽鴿購置內含辨識資訊的腳環。比賽由兩關資格賽加上五關正式比賽,構成五至六周的賽季。比賽的每一關會逐步拉長飛行距離,賽鴿要在時限內飛回鴿舍才得以晉級。到了最後第五關時,只會留下最優秀的賽鴿,挑戰長達三百至三百五十公里的歸巢之路,相當於台北至高雄單程距離。為避免陸地上A、B舍作弊方式(註),台灣所有鴿會都已採用「海翔制」,由各區數十個鴿會聯合雇用船隻出港統一放飛,賽鴿再各自飛回原鴿舍。除了晉級所要求的速度外,每一次比賽,賽鴿都須面臨季風、海象等挑戰,到了陸地上也有如電線、地形等阻礙,加上長距離的飛行,賽鴿「歸返率」會逐關降低。到了第五關,常剩不到百分之十的歸返率,代表許多賽鴿並未在規定時間內抵達家門,有的甚至從此便沒再飛回來。註:A、B舍之作弊方式,即自小訓練賽鴿同時認識兩個鴿舍,並在比賽時引導賽鴿飛至較近鴿舍,再以車輛等交通工具迅速運至比賽指定、較遠的終點鴿舍,騙取較好成績。最後留下來的賽鴿,依規定不能繼續參加下一季比賽,而會轉為「種鴿」,養育參與往後賽事的下一代。賽鴿生涯中唯一一場的比賽成績,便會確立牠在種鴿拍賣會上的價值,戰功彪炳的賽鴿甚至能達到上百萬的價碼。不過這並非台灣賽鴿人主要的獲利方式,劉信雄補充,台灣人的觀念並不想賣好的種鴿,「為了不讓別人拿我的鴿子去育種,反過來跟我競爭。」 林木松飼養的種鴿數量眾多,每一隻皆身價不斐,有些甚至是林木松親自到歐洲挑選、購買。圖/張玟榕攝每場賽事獎金來自報名時腳環費用,依鴿會不同有1000至3000元不等的價格。在扣除鴿會抽成的5%後,其餘便依比賽成績優劣分配不同比例的獎金。參與規模越大,雖競爭越趨激烈,相對的獎金也會隨之攀高,大型賽事總獎金可高達千萬。不過相較於檯面上的「獎金」,檯面下總金額可以破億的「賭金」,才是能否在比賽中獲利的關鍵。 每一隻鴿子都會配有一個腳環,參加比賽、獎金分配都依據腳環判斷。圖/張玟榕攝鴿友通常會額外下注在自己參賽的鴿子上,俗稱「插組」。劉信雄解釋,賽鴿比賽分五關,插組(下注)也分五關,到後來累積賭金越來越多,一場賽事的總賭金甚至可高達六、七億元。此外,台灣各地鴿會通常僅允許參賽鴿友下注,非養鴿人則需用入股的方式間接下注,並依投資金額佔總賭金的比例分紅。<b>漫天不法獲利 擄、網鴿集團猖獗  在龐大的利益誘惑下,不法集團也蠢蠢欲動。「那天他們拿槍抵著我的頭,能不把鴿子交出去嗎?」林木松講起曾遭遇的擄鴿往事,彷若仍歷歷在目。當天清晨五點,已經贏了前三關的林木松正準備帶賽鴿出門訓練,誰知擄鴿強盜竟徹夜守在家門外,不但強行帶走全部比賽鴿子,甚至要脅600萬贖金。林木松表示,那季比賽他的賽鴿成績名列前茅,已賺入千萬,但因與強盜談判贖金破局,索性放棄最後兩關賽事,損失可能上看千萬,「給錢鴿子也不一定會放回來,反而容易被他們軟土深掘。」劉信雄指出,黑道勒贖的情形其實很普遍,「很多確定你開始贏錢後,在比賽期間就把鴿子抓走。」因不付錢就無法贖回鴿子,不少鴿友為了完成剩餘賽事,便會忍痛繳付可能高達上百萬的贖金。除了擄鴿強盜外,台灣還有更猖獗的網鴿犯罪集團,專門在賽鴿飛行路線架設網子,若賽鴿不幸中網,網鴿集團便會依鴿子腳環上的電話號碼,打給鴿友要脅贖金。劉信雄表示,台灣島嶼不大,加上採海翔制,鴿子登陸點大致相同,計算一下氣流即能得知飛行路線,因此對於網鴿集團而言,要找合適地方架設網子並不困難。「我手上有你的13隻鴿子,總共13萬趕快匯到這個帳戶。」面對網鴿集團的勒索,三十年養鴿資歷的林童早已見怪不怪,所幸因其中無重要選手,並未支付贖金。「每一個賽鴿人都會遇到網鴿集團,」鴿友L提到,由於利益龐大,因此網鴿案件就像「警察要抓小偷,永遠都抓不完。」他提到,贖金會因時機而有所變動,以幼鴿為例,還在訓練期間每隻約五千元,開始下注後提高至七、八千元,比賽前可能高達數萬元。謝姓鴿友也曾聽聞,有網鴿集團開出一隻八萬元的價碼。網鴿集團為求龐大利益,甚至發展出精細分工,放網、抓鴿子、勒索都由不同單位負責,造成贖金層層墊高。由於每個任務由不同人負責,加上匯款、取款時利用分別人頭帳戶與車手進行作業,也造成蒐證上的困難。鄭立帆表示,他也聽過付贖後不交鴿、一鴿多騙,甚至遇過鴿會相關人士與網鴿集團內神通外鬼的案例。「曾經跟擄鴿集團殺價5000塊,結果鴿子回來翅膀就少5根羽毛。」鄭立帆解釋,擄鴿集團故意傷害鴿子後再放回來,便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消息傳播,讓未來勒贖更為順利。<b>網鴿成賽鴿安全難題     比賽表現不易掌控                                     「有錢人可以贖回,但業餘玩家只能默默選擇放棄鴿子。」謝姓鴿友感嘆,網鴿勢必對比賽產生莫大影響。養鴿人雖會考慮鴿子的價值及勝率,衡量是否贖回,但若是重要「戰將」遭綁,必定會造成嚴重損失。鴿友L也表示,網鴿集團某些具有黑道背景,可從鴿環及其他管道得知主人住址等基本資料,為了人身安全問題只好付贖。「不只是金錢損失,更影響鴿子培訓。」林童提到,假日時網鴿尤其頻繁,為降低被網機率,原定於高雄至後龍的訓練路徑,只好改採自嘉義出發的短程航線,這也造成比賽迫近,卻無法充分練習的難題。鄭立帆則表示,鴿子從出生、訓練到比賽的時間短暫,若是中途暫緩訓練,無法單純用加強訓練時間來彌補,在只能繼續照規畫進行的情況下,鴿子比賽表現上可能產生龐大差距。劉信雄指出,遭捕的鴿子會被困在網上,在太陽的曝曬下動彈不得,容易造成鴿子翅膀、腳部擦傷,若受到驚嚇,更會嚴重影響飛行能力。林童說到,網鴿集罔顧鴿子安危,捕鴿、還鴿都容易傷到鴿子,讓養鴿人勞心費神,更加造成養育及復元上的困難。<b>刑罰輕 網鴿集團<b>難根絕 「網鴿罰責小,網鴿集團自然層出不窮。」鄭立帆表示,網鴿初犯僅易科罰金,相較於得手的高報酬,不少人寧願選擇鋌而走險。他也說到,因網鴿破案難度高,頂多只能把網子撤掉,但抓不到犯人會使破案率降低,所以警察其實也不喜歡受理網鴿的報案。苗栗縣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第二組組長鄭存成感嘆,網鴿案件通常以竊盜罪及恐嚇取財罪起訴,刑責為數個月的有期徒刑或數千元的易科罰金不等。罰責不重且獲利龐大的因素,導致再犯率高達八成。「107年春季賽前已上山掃網15次,」他也回應,警方都樂意受理民眾報案,目前警方會根據賽季推算,於賽鴿密集訓練的時間,主動加強山區的定期巡邏。但鄭存成坦言,網鴿集團僅能以現行犯逮捕,但他們多數會在山稜線的制高點把關、警戒,常常警方上山時便已人去樓空,僅能拆除犯案後留下的網子。因網鴿問題實在過於猖獗,民間也會團結起來對付網鴿集團。各地鴿會皆會編列預算組成「掃網大隊」,清除網鴿集團架設的網子。鴿友L提到,最近開始有鴿友會利用空拍機巡邏,讓監控更容易。鄭立帆則指出,以北部賽鴿行經路線而言,網鴿的佈網也有特定路線,若每天固定巡視,網鴿集團自然難以下手。劉信雄則指出,一般是鴿會或民眾檢舉哪裡有鴿網,就會同警察去掃網,不過目前仍難以在現場抓到犯人。 賽鴿遭網鴿集團所佈的細網勾纏,不幸身亡。據報載,遍佈山區細網也曾網住如台灣藍鵲等保育類,對生態造成不良影響。圖/鄭立帆提供<b> 鴿會管理參差不齊 倒會成隱憂  全台大小鴿會數量破百,全由民間力量籌組、運作,因此鴿會管理品質不一,會長捲款潛逃的事件時有所聞。「會長跑路,也只能摸摸鼻子算自己衰。」林童指出,地方鴿會捲款問題嚴重,光自己就遭遇三次。他回憶,第一次總金額高達3000萬元,當時星期五預計交鴿出賽,會長卻在星期四無預警捲款而逃。劉信雄表示,現在鴿會創辦的共同戶頭,需要三人以上的印章才能提款,藉此避免捲款潛逃的風險。不過因為捲款潛逃之「款」是不合法的賭金,遇到此事,只能自認倒楣。若向檢調單位提告,反而會被以共同賭博等罪名起訴。鴿友廖志銘笑稱,遇到倒會就是俗稱的「第六關沒過」,比完五關卻還是領不到錢。<b>成本難計算 獎金課稅惹議根據《所得稅法》及財政部核釋,將對賽鴿比賽的獎金扣除所需成本後,課徵綜合所得稅。若鴿友無法提出確切成本多寡,則以獎金收入的百分之三十計算。致力於推動賽鴿運動合法化的一鴿文創協理劉珍妮表示,財政部的公告內容將賽鴿比賽認定為競賽競技,「藉此認可賽鴿競賽並非賭博,而是合法的運動。」因過往賽鴿獎金並未課稅,這項政策一出馬上招引鴿友反彈。在鴿友圈中甚至引起政府將對「賭金」課稅的謠言,然而事實上政府的課稅對象僅是比賽獎金。不過據國稅局某地方分局基層承辦人員透漏,雖然已建置「賽鴿活動課稅資料蒐集機制」,但目前為止尚未蒐集到賽鴿比賽的報稅資料,該分局也尚無相關宣導或是查稅計畫。然而多數鴿友對成本計算仍有微詞,謝姓鴿友認為,現行規定須再經全盤考量,畢竟飼養、訓練的成本難以估計。「政府沒接觸到這個行業,他們不知道啊!」劉信雄直言,鴿子飼養成本不一,在難以舉證確切數目的情形下,政府直接公式化,將獎金的百分之三十視為成本,在實務上根本不可行。《時代名鴿》雜誌第85期曾引用某會計師說法,指出要列舉必要經費給國稅局相當困難。諸如鴿舍、訓練費用等等共同的支出,該如何合理分攤至每一隻賽鴿身上?多隻賽鴿同時出賽,未得獎賽鴿之培訓成本,是否能計入比賽的必要費用等問題,導致目前報稅上的可行性及合理性都尚待討論。<b>課稅規定待改善 以符鴿友期待「課稅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財政部應該找懂賽鴿文化的人來處理。」鄭立帆表示,這樣不僅可以對症下藥,也能保障賽鴿相關人員的權益。「解決網鴿問題最重要。」劉信雄認為,要課徵獎金稅收沒有關係,但相對應政府也應該積極處理賽鴿目前面臨的難題。林童也支持繳納合理稅金,促使政府介入管理,解決賽鴿界嚴重的網鴿現象。台灣缺乏賽鴿的主管機關,目前賽鴿的進口與防疫歸農委會管轄,課稅則是財政部職責,競賽本身則應歸屬於體育署,未來若要發展合法博弈則會牽扯到交通部觀光局。鴿友L表示,其實多數鴿友都希望能合法化,搬上檯面。站在賽鴿未來發展的角度,劉珍妮期待政府收到稅收後,不僅是讓賽鴿合法化、去汙名化,同時能將稅金用於成立跨部會小組,讓賽鴿產業鏈更完善。至於網鴿問題,他也建議可以提撥獎金支持警察機關取締犯罪。針對成立跨部會小組推動賽鴿產業發展的構想,體育署表示,在台灣賽鴿目前仍被視為「傳統活動」,並非亞奧運等級的「運動項目」,依中央政府規畫仍由農委會管轄。至於農委會作為現今賽鴿主要的管理機關,被問及賽鴿是否有合法化可能性,僅表示牽涉議題過大,不願多做回應。<b>課稅外的灰色地帶 賽鴿的插賭文化若希望賽鴿能被認可成一個合法且正向的運動,劉珍妮表示,參賽總收入應只限於比賽獎金,盡全力掃蕩插賭行為。財政部提醒,賽鴿比賽若是涉及賭博,將依《中華民國刑法》沒收賭金,因而無課稅問題。警方在四年前曾取締南部某鴿會的賽鴿插組行為,法院審理認為鴿會以賽鴿返回終點時間、次序等偶然勝負,分配賭客下注的金額。且鴿會從中抽取百分之四賭金作為回扣,已經構成意圖營利供給賭博場所及聚眾賭博罪,相關負責人也陸續遭判刑。中華民國賽鴿總會理事長周三郎指出,過往賽鴿是交由警察部門統一管理,整個比賽都受到嚴密監控、管制,並無地下賭博等亂象。他感嘆,私人地下協會快速興起且不受管理,但目前賽鴿總會並無強制力解決賭博問題,僅能以柔性勸導。他也強調,若能由政府配合、授權給總會代辦賽鴿業務,才能有效管理地下插賭的問題。然而,台灣賽鴿產業的蓬勃發展,一大誘因來自龐大的賭金。現今若要全力掃蕩賭博,需思考對賽鴿整體產業規模的影響,不無可能在全面合法化後反倒參與人數萎縮。且如果未來僅剩競賽獎金,代表為數眾多本身並未飼養鴿子,但有在插賭的「鴿舍股東」將無法再參與其中。現階段可能措施為發行賽鴿運動彩券,但《運動彩券發行條例》的立法精神卻與台灣賽鴿文化大相逕庭。依規定運動彩券是向大眾發行,與鴿會僅開放會員下注不同。另外,條例中也明定參與賽事之隊、職員不得購買彩券,和目前鴿友習慣重押自己愛鴿的文化扞格。因此,賽鴿文化的延續與相關金流的透明管理該如何調和,勢必是未來發展的一大挑戰。<b>政府與民間的糾葛 賽鴿合法的漫漫長路與國際賽鴿界相比,台灣擁有極高的實力與競爭力,然而發展時間一長,牽扯勢力難免盤根錯節。承辦比賽的地方鴿會、執行公權力的警察與尚未明朗的政府主管機關,都會影響著充滿台灣在地特色的賽鴿文化,其未來該如何延續與協調。「鴿子除非真的累到不行了,不然絕對不會停下來。」鄭立帆講著鴿子的特性,似乎也隱含著台灣人民對輸贏的執著。培育、訓練鴿子的樂趣,比賽獲勝的利益與成就感,共同建構了賽鴿的迷人之處。但賭博汙名如緊箍咒,賽鴿合法化之路勢必需要政府介入,然而政府也應理解現行的賽鴿文化,才不會反倒成為扼殺產業的元凶。鴿子在天空飛翔,心裡有條回家的路,但台灣賽鴿的整體發展路線,尚處於前途未明的階段。害怕起霧的鴿子,在真的飛抵家門前,未來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新稅加重經濟負擔 伊大生抗議
國際
第1669期
新稅加重經濟負擔 伊大生抗議
2017-12-13
【記者柯宜妤綜合報導】美國許多學生需依賴就學貸款才得以負擔學費,然而新法案將取消學貸的稅額減免。6日伊利諾州立大學(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學生舉行示威遊行,抗議新稅制使他們面臨極大的經濟壓力。 數百名學生聚集在伊大校園,抗議新稅制取消學貸抵免,將使他們面臨極大的經濟壓力。圖/艾比・德瓦恩提供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John Trump)競選時承諾會改革稅制,以提振國內經濟。因此,11月美國眾議院(United State Senate)籌款委員會(United Stateds House committee on ways and means)提出《減稅與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參議院12月初便通過此案。新制包含取消學貸扣抵稅額,也預計將部分獎學金改列為收入,課徵所得稅。由於伊利諾州眾議員羅德尼·戴維斯(Rodney Davis)投票贊成該法案,數百名學生6日下午聚集在伊大校園,高喊「撤回法案」(Kill the bill)、「不要畢業稅」(No grad tax)。但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戴維斯因支持降低企業稅率才投下同意票。而法案在交付總統簽字生效前,參眾兩院將召開會議委員會(Conference Committee),他也表示會提出討論,爭取學貸稅額減免。根據美國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統計,目前約有 4230 萬美國人背負學貸,約佔總人口13%。伊大生艾比・德瓦恩(Abby Dewane)表示,很多學生因經濟狀況不佳辦理學貸,若是申請時符合低收入戶資格,每年最高可抵免2500美元(約新台幣7萬5052元)的稅額。「若取消減免,要自己支出這筆錢,會是很大的負擔。」抗議學生布里安娜・布萊德利(Brianna Bradley)指出,新稅制實行後,他將多繳一倍的稅額,加上學貸的負擔,令他考慮放棄學位。「政府應該要保護貧窮的青年,而不是傷害社會上脆弱的人。」他提到,遊行中大家也呼籲下次務必參與投票,「我們不需要與人民對立的議員。」不少學者也擔憂,此舉將影響美國的人才培育。伊利諾衛斯理大學(Illinois Wesleyan University)校長埃里克·延森(Eric R. Jensen)便表示,新稅法使教育變得昂貴,將想進修的學生拒於門外。然而,高等教育畢業生才是帶動經濟的主力,應該讓更多人享有教育資源。
實現零學費 英生遊行盼徵富人稅
國際
第1666期
實現零學費 英生遊行盼徵富人稅
2017-11-22
【記者謝佩旻綜合報導】「免費教育!向富人徵稅!」(Free education now, tax the rich)近千名學生高舉標語旗幟,在英國倫敦街頭要求政府改善現有教育政策,並實施免費教育。這場由全國反避稅運動組織(National Campaign Against Fees and Cuts, NCAFC)發起的遊行於15日展開,共有超過60所大學響應。 學生們在英國倫敦市中心抗議,爭取高等學校的免費教育與生活津貼補助。圖/瑪莉.芬奇提供NCAFC由學生和教育工作者組成,抗議的主要訴求為廢除學費、恢復生活補助金,並結束全國大學的裁員浪潮。NCAFC成員馬克.克勞福德(Mark Crawford)認為必須由基層影響政府改變教育體系,「國家的教育處於危機之中,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平等的社會,財富不僅需要重新分配,而且要用於社會福利。」而反對黨、工黨領袖傑洛米.柯恩(Jeremy Corbyn)則在推特(Twitter)發布影片支持,「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從搖籃到墳墓的教育,而不會陷入背負債務的焦慮之中。」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英國政府近日宣布設定高等教育學費上限,然而此舉只是為了減少學生反彈 。參與遊行的「社會主義學生」(Socialist Students)成員瑪莉.芬奇(Mary Finch)提到,西元2010年至今,學費上限已上調6250英鎊(約新台幣24萬1800元)。由於政府取消生活津貼補助,許多學生必須背負高額學貸。他說:「他們不得不從父母那裡拿錢或是工讀,卻仍生活在貧困中,這絕對是教育系統中需要改變的部分。」 高舉「教育即自由」標語的學生上街遊行,期望政府能改變現有教育政策。圖/瑪莉.芬奇提供此政策對留學生更是極大負擔,他們必須在母國貸款,回國後卻沒有能力償還。就讀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印度學生瑞蒂.文蘇(Riddu Visu SU)表示,「無論護照的顏色為何,教育都應該是免費的。」他認為提高學費上限將削弱國際學生至英國留學的意願。抗議的另一目標是向富人徵稅,由於金字塔頂端的企業與個人掌握大量財富,卻透過資助教育、公共服務等管道逃稅,每年平均未繳稅金高達34億英磅(約新台幣1344億元)。卡帕學院(CAPA College)學生喬治.史奎爾斯(George Squires)說:「教育是一種權利,而不是少數人的特權,人人都應得到相同待遇。」而在抗爭結束後,NCAFC預計於29日串聯全國大學在校內繼續向政府施壓,並動員更多學生參與。 行動訴求之一為「向富人徵稅」,要求將財富重新分配,幫助經濟弱勢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圖/瑪莉.芬奇提供
【長照系列二】長照2.0財源採稅收制 長期穩定性有待評估
生活
專題
第1650期
【長照系列二】長照2.0財源採稅收制 長期穩定性有待評估
焦點
2017-04-28
【專題記者陳問荷、秦慈襄、林子文、陳婉琪綜合報導】今年3月初審通過的《菸酒稅法修正案》,明定菸稅每包調漲新台幣20元。目前估計一年將約有233億元的稅收,此筆經費會直接挹注到《長照十年計劃2.0》(簡稱長照2.0)經費中。但稅收制度真的足以應付台灣龐大的長期照護需求嗎?<b>增收稅捐補長照財源 預計一年增300億過去的《長照十年計畫1.0》(簡稱長照1.0)計畫預估十年約需817億元經費,目前長照2.0預估十年所需經費約為4721億元多,明顯較長照1.0高出許多。為避免經費困窘,政府調增遺產稅、贈與稅,以及菸酒稅中的菸品課稅做為長照之財源,預計一年可分別增加新台幣63億及233億元的稅收。 長照1.0及2.0預估之長照十年經費。資料來源/〈長照2.0核定本〉 製圖/陳婉琪有人質疑未來吸菸人口很可能會隨著菸價上漲而減少,政府稅收也將會跟著減少,以菸稅作為長照財源十分不穩定。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專門委員顏忠漢表示,估算財源時已考慮吸菸率下降之變因,並經過精算。兩年後,政府會再針對經費進行檢討,屆時若真的稅收不足,也會用其他方法來補足預算。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資源開發管理中心公共事務總監周恬弘也認為,目前編列的長照預算費用在初期應足夠,但長照2.0增加服務對象與項目,且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快,存在結構性問題,長照的需求面將擴大,未來可能面臨財務窘境。<b>稅收不行? 專家談被放棄的保險選項國立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專任教授黃耀輝指出,僅以目前稅收制作為長照的財源可謂捉襟見肘,此類稅收屬於機會稅,是極不穩定的財源,絕對無法應付將來日益嚴重的老人失智問題。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參考國外並考量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等變因加以轉換後,估計需要1100億元左右才能使長照服務覆蓋到每一名需求者。相較於不穩定的稅收制,他個人支持推動長照保險制,佈建服務的效率比較高。他提及,過去馬英九執政時期其實有計畫推動長照保險,並估計出多數人每月僅需負擔100元,且保費隨健保一同徵收,能避免收不到的問題;當時的民調也顯示有八成人民贊同,但新政府最終仍沒有選擇實施保險制。「以長久來看,當然還是保險制會比較穩定。」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彭金隆認為,完全採用稅收制將會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轉而增加人民稅收。但是若要在台灣實施長照保險制度,可能會面臨有些年輕人反對繳納保費的問題;因為長照保險不像全民健康保險,是所有年齡層人民可能都會有的需求,年輕人也許會認為自己不一定能使用到,或未來使用到的時間還太久,而降低投保意願。彭金隆認為,由於台灣總統選舉經常每八年發生一次政黨輪替,新上任的政府慣性修改前朝政策,因此才會有稅收制與保險制之爭。他表示,政府其實不用堅持選用完全稅收制或完全保險制,而是兩者並行,才能使整個長照系統更健全,運行更長久。台灣人口結構呈現老化趨勢,長照需求與經費支付勢必隨之擴大,民眾從年輕時即繳納保費,但到年老時卻很可能面臨服務給付減少、服務品質下降,甚至長照保險破產的窘況。對此,周恬弘指出,實施稅制與保險制一樣,皆有前述世代不公平的疑慮。台灣現階段由特定稅收支付長照經費較無此問題,但未來支出將隨需求上升而增加,稅源勢必會擴大,若編列預算納入綜合所得稅等主要由一般勞動人口所繳的稅金,則將產生世代正義問題。陳亮恭認為,即使年輕人不會立即使用到長照服務,將來仍會成為需求者;因此以長遠、永續的角度去看,其實並不存在世代不公平的問題。黃耀輝表示,雖然年輕人自己可能很久以後才會使用到長照服務,但是支付的保費也能供給自家長者使用,能分擔年輕人因少子化而平均一人需供養數位長輩的沉重負荷。黃耀輝補充,保險制度本來就不是為了人人都要使用到才可施行,若因身體健康、無失智症狀而沒使用到,反而可說是種福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王順民則表示,有些年輕人擔心長照是「落日條款」,或擔心其撐不久,這必須回歸到公民教育本質的問題;其實長照是關乎這世代每個年齡層的議題,並非只有老年人。關於目前推動稅收制而非保險制的原因,顏忠漢表示,過去長照1.0時期,政府的長照服務佈建不完善,讓民眾對長照政策無感。政府考慮到實行保險制是人人都須負擔的,若長照服務尚未完善,可能面臨民眾繳了保費卻「用不到」長照服務的窘境,勢必會引發民眾反彈。因此,政府目前決定先採用稅收制,將經費主要用於資源佈建;待長照服務落實到一定程度,民眾對於政府的規劃產生信心後,未來將再進一步思考是否要推動保險制。陳亮恭認為,政府應納入所有能提供服務的單位及機構,但目前看來,政府對於提供服務的機構設置了太多門檻,反而使有能力者無法提供服務,對於資源建置也沒有幫助。他建議,政府僅需訂定一些基本的品質控管和執行規範,符合的單位便能進入長照體系,按照政府的規範執行,才能迅速將社區的長照服務網絡建立起來。<b>長照制度看國外  學者:沒有一種是完美的日本政府在老人保健福利發展上已深耕多年,西元1990年起即有針對長期照護的計畫,至2000年起實施介護保險制度,每三年調整一次,以不斷改進政策來因應日漸老化的社會。在財源籌措方面,日本採取社會保險制度,強制40歲以上國民納保,終身繳費,低收入戶者無法負擔的話,則由國民年金中扣除保費來支付。此外,地方政府也會負擔部分費用,依照各地區老化程度不同而調整補助金額。介護險實施至今步入第17年,也曾面臨經費不足的情況,因此保費持續上漲,相比最初翻了兩倍有餘。日本國內也曾有討論擴大納保,將強制納保人年齡降至20歲以上,但政府至今仍決議維持在40歲以上納保。長庚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劉家勇說明,台灣與日本的人口老化趨勢相近,甚至速度更快,參照日本的介護險,台灣長照若實施社會保險制,國民須有將來保費上漲的心理準備。「沒有一種制度是完美的。」他表示,一般來說強制納保的社會保險制被視為財源籌措較長久、穩定的方法,但理論上因人口老化的結構性問題,將面臨保費提升,以及服務項目、時數或金額給付減少等情況,而在實務上,民眾不願意保費上漲,給付也鮮少減低,導致保險制常見財務壓力問題;採用稅收制的目標則是為國民提供基礎保障,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取有餘補不足的概念,長久來看,財源穩定性疑慮更甚。美國同樣也採用保險制,西元1965年起政府主辦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和聯邦醫療保險計畫(Medicare)。周恬弘表示,前述計畫涵蓋居家及護理機構的照顧給付,但主要服務仍在醫療方面;因此,嚴格來說美國並沒有完整或單獨的長期照護制度。Medicaid是政府為貧窮弱勢族群提供的最基礎保障,主要服務低收入戶、資產有限或沒有的人,性質偏向社會救助,為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合作主辦,但實際規範由州政府管理執行,因此服務項目、投保資格因各州而異。Medicare針對全國65歲以上老人提供醫療保險,65 歲以下的身障者、永久性腎衰竭以及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路葛雷克氏症)患者也可以申請,只要資格符合,兩項計畫可以同時申請。美國居家照顧的支付主要來自Medicare 。Medicare共分為醫院保險、醫療保險、聯邦醫療保險優勢計畫以及處方藥保險四部分。醫院保險屬於強制納保,保費被稱為「薪資單的稅」(Payroll tax),因此只要美國人民有工作,就必須要繳納這部分的保費,若被保險人為受雇者,則雇主須幫其支付薪資總額的 1.45%, 受雇者再繳1.45%的稅額;若被保險人為自雇者,則需要自行繳納收入總額的 2.9%。而其餘三個部分,民眾可自由選擇參加與否,需每月另外支付不同的保險費用。多元財源 可望減緩長照經費壓力除了前述兩項政府計畫之外,美國的商業保險公司亦投入長照產業,有雇主替員工納保,或民眾可自費負擔等不同的方式,形成各種長照經費來源管道。周恬弘表示,美國政府並沒有專門針對長照的資金籌措方案,總體來說呈現多元化,台灣長照可以此借鑑,廣泛思考長照財源多方籌措的可能性,以更開放的角度看長照;他認為,政府無法一肩扛起國民長照的全部責任,應使國民加強自我保健、盡可能維持健康自主的責任感。劉家勇也認為,政府的角色應是提供國民最基本的保障,在此基礎上,可讓部分市場機制介入,透過政策開放、法規鬆綁,讓長照朝向多元服務配套發展。周恬弘提出照顧儲蓄帳戶與多元混合財源的概念,由政府、民眾、雇主、商業保險四方結合,部分納入民間的資金和資源以分擔風險。由不同單位共同籌措長照財源,建立民眾個人儲蓄帳戶以支付長照費用,可減少、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延伸閱讀&gt;&gt;&gt;【長照系列一】長照2.0上路在「急」 照服人力缺很大
置頂